手机浏览器扫描二维码访问
二年,春,公会戎于潜。
(凡书会者,恶其虚内务,恃外好也。
古者诸侯非朝时不得逾竟。
所传闻之世,外离会不书,书内离会者,春秋王鲁,明当先自详正,躬自厚而薄责于人,故略外也。
王者不治夷狄,录戎者,来者勿拒,去者勿追。
东方曰夷,南方曰蛮,西方曰戎,北方曰狄。
朝聘会盟,例皆时。
恶,乌路反。
好,呼报反。
非朝,直遥反,凡此字不音者皆同。
逾竟,音境,今本多即作“境”字,更不音。
所传,直专反,年末“相传”同。
) [疏]注“凡书会者”至“外好也”解云:以其非自求多福之义故也。
注“古者诸侯”至“逾竟”解云:案曲礼下云“诸侯相见于隙地曰会”故定十四年注云“古者诸侯将朝天子,必先会闲隙之地”以此言之,则会合于礼。
言会为恶之,非朝时不得逾竟者,正以春秋之会,非为天子而作之,故得然解。
注“古者不治”至“勿追”解云:言当是所传闻之世,王者草创,夷狄有罪不暇治之,即先书晋灭下阳,末书楚灭�、邓是也。
而此经录戎者,来者勿拒故也。
注“东方曰夷”至“曰狄”解云:下曲礼及王制皆有此文。
注“朝聘”至“皆时”解云:朝书时者,即文十五年“夏,曹伯来朝”昭十七年“春,小邾子来朝”之类是也。
其聘书时者,即文四年秋“卫侯使甯俞来聘”;文六年“夏,季孙行父如陈”之属是也。
其会书时者,即庄十三年“春,齐侯、宋人”以下“会于北杏”十四年“冬,单伯会齐侯、宋公”以下“于鄄”之属是也。
盟书时者,即庄十三年“冬,公会齐侯盟于柯”之属是也。
其有书日月者,皆别著义,即不信者日,小信者月之属是也。
夏,五月,莒人入向。
入者何?得而不居也。
(入者,以兵入也。
巳得其国而不居,故云尔。
凡书兵者,正不得也。
外内深浅皆举之者,因重兵害众,兵动则怨结祸,更相报偿,伏尸流血无巳时。
诸侯擅兴兵不为之恶者,保伍连帅,本有用兵征伐之道,鲁人杞不讳是也。
入例时,伤害多则月。
莒,音举。
向,舒亮反,国名。
更,音庚。
偿,时亮反。
擅,市战反。
) [疏]“入者,何”解云:侵、伐、战、围、入皆是用用兵之文,而不言帅帅,故执不知问。
注“凡书兵”至“得也”解云:言春秋之内,凡书兵事者,皆欲言正之道其理不合然。
注“诸侯”至“是也”解云:保伍连帅者,即礼记王制云“五国为属,属有长;二属为连,连有帅”是也。
言本有用兵征伐之道者,谓礼五国为属,属有长;二属为连,连有帅;三连为卒,卒有正;七卒为州,州有伯,若州内有无道者,则长、帅、正、伯当征之,若其不征,则与同恶,故曰有征伐之道。
知非大恶者,正以春秋之义,内大恶皆讳不书。
而鲁入杞者,即僖二十七年秋“公子遂帅师入杞”者是也。
若然礼法“诸侯赐弓矢,然后专征伐”而保伍连帅得有征伐之道,谓随州伯故也。
注“入例”至“则月”解云:入例时者,即成七年秋“吴入州来”;定五年夏“于越入吴”之属是也。
伤害多则月者,此文及僖三十三年“春,王二月,秦人入滑”是也。
若然,僖二十七年秋八月“乙巳,公子遂帅师入杞”而书日者,彼注云“日者,杞属�礼朝鲁,虽无礼,君子躬自厚而薄责于人,不当乃入之,故录责之”者,是其不引者,以此求之。
无骇帅师入极。
无骇者何?展无骇也。
何以不氏?(据公子遂帅师入杞,氏公子也。
骇,户楷反。
) [疏]“无骇者何”解云:欲言其君,经不书爵;欲言大夫,又复无氏,故执不知问。
注“据公子遂帅师”至“子也”解云:在僖二十七年秋。
贬。
(贬,犹损也。
贬,彼检反,损也。
)曷为贬?(据公子遂俱用兵入杞不贬也。
)疾始灭也。
(以下终其身不氏,知贬。
疾始灭,非但起入为灭。
) [疏]注“据公子遂俱用”至“贬也”解云:欲决隐八年“庚寅,我入邴”非用兵故也。
注“以下终”至“为灭”解云:即下八年“无骇卒”传曰“何以不氏?疾始灭也”故终其身不氏。
然则若直欲起此入为灭,止应此经贬之而巳,不应终身贬之,故知并欲起其疾始灭也。
始灭,�于此乎?(�,�也,齐人语。
据传言拨乱世。
�,甫往反,�也。
) [疏]注“�,�也,齐人语”解云:胡�生齐人,故知之。
若郑谱云“然则诗之道放于此乎”之类。
注“据传言拨乱世”解云:哀十四年传云“君子曷为为春秋?拨乱世反诸正,莫近诸春秋”是也。
既言作春秋治乱世,明知往前相灭非一矣。
而此经为始疾灭,是以据而难之。
前此矣。
(前此者,在春秋前,谓宋灭郜是也。
郜,古报反。
)前此,则曷为始乎此?�始焉尔。
(焉尔,犹于是也。
) [疏]注“谓宋灭郜是也”解云:桓二年“夏,四月,取郜大鼎于宋”传云“此取之宋,其谓之郜鼎何?器从名”彼注云“从本主名名之,宋始以不义取之,故谓之郜鼎”是也。
然则宋灭郜在春秋前,故如此解。
曷为�始焉尔?(据战伐不言�始。
) [疏]注“据战”至“�始”解云:隐二年“郑人伐卫”桓十年“齐侯、卫侯、郑伯来战于郎”传皆不言�始焉尔,故难之。
而注先言战者,直漫据春秋上下战伐之事而巳,故意及则言,不为次第矣。
春秋之始也。
(春秋�王者始,起所当诛也。
言疾始灭者,诸灭复见不复贬,皆从此取法,所以省文也。
复见,扶又反,下“不复”同。
见,音贤遍反。
) [疏]注“言疾灭”至“省文也”解云:诸灭复见不复贬,即定四年“蔡公孙归姓帅师灭沈”定六年“郑游�帅师灭许”之属是也。
此灭也。
其言入何?(据齐师灭谭不言入。
)内大恶,讳也。
(明鲁臣子当为君父讳。
灭例月,不复出月者,与上同月,常案下例,当蒙上月,日不。
当为,于伪反,下“为后背隐”同。
) [疏]注“据齐师灭谭不言入”解云:在庄十年。
注“灭例月”至“同月”解云:庄十年“冬,十月,齐师灭谭”庄十三年“夏,六月,齐人灭遂”之属是也。
注“常案下”至“日不”解云:元年“祭伯来”之下,巳有此注,而复言之者,正以彼月为下“公子益师卒”其“祭伯来奔”不蒙月。
今此下五月二事皆蒙之,嫌其异,故重发之。
秋,八月,庚辰,公及戎盟于唐。
(后不相犯。
日者,为后背隐,而善桓能自复为唐之盟。
背,音佩。
) [疏]注“后不相”至“之盟”解云:春秋之例,不信者日,故后不相犯。
日者,言为后背隐,而善桓能自复为唐之盟者,即桓二年秋九月“公及戎盟于唐”是也。
言背隐者,桓是弑君之贼,而与桓盟,是背隐之义矣。
言善桓能自复者,戎与桓同好相随,继其所能故善其得国矣。
若左氏之义,以极是戎国都,案此经传及注,似非一物,而旧解曰以为戎能自复者,非也。
九月,纪履纟俞来逆女。
纪履纟俞者何?纪大夫也。
(以逆女不称使,知为大夫。
履纟俞,音须,左氏为“裂�”) [疏]“纪履纟俞者何”解云:不书爵,又不言使,君臣不明,故执不知问。
注“以逆”至“大夫”解云:正以桓三年秋“公子�如齐逆女”之属,皆是大夫为君逆女。
而文皆不言使,今此履纟俞逆女不言使,故知是大夫也。
或者“使”为“爵”字误也。
何以不称使?(据宋公使公孙寿来纳币称使。
)婚礼不称主人。
(为养廉远耻也。
) [疏]注“据宋公”至“称使”解云:在成八年夏。
注“为养廉远耻也”者。
谓养成其廉,远其惭耻也。
然则曷称?称诸父兄师友。
宋公使公孙寿来纳币,则其称主人何?辞穷也。
辞穷者何?无母也。
(礼,有母,母当命诸父兄师友,称诸父兄师友以行。
宋公无母,莫使命之,辞穷,故自命之。
自命之则不得不称使。
) [疏]“辞穷者何”解云:弟子未解辞穷之义,故执不知问。
注“礼有母”至“师友”解云:即婚礼记云宗子无父,母命之”是也。
注“称诸父”至“以行”解云:谓使者称之,而文不言使者,以其非君故也。
注“宋公”至“称使”解云:即婚礼记云“亲皆没,巳躬命之”是也。
然则纪有母乎?曰:有。
(以不称使知有母。
)有则何以不称母?(据非主人,何不称母通使文。
)母不通也。
(礼,妇人无外事,但得命诸父兄师友,称诸父兄师友以行耳。
母命不得达,故不得称母通使文,所以远别也。
别,彼列反。
)外逆女不书,此何以书?(据伯姬归于宋不书逆人。
) [疏]注“据伯”至“逆人”解云:在成九年春。
讥。
(讥,犹谴也。
谴,遣战反。
)何讥尔?讥始不亲迎也。
(礼所以必亲迎者,所以示男先女也。
于庙者,告本也。
夏后氏逆于庭,殷人逆于堂。
周人逆于户。
亲迎,鱼敬反,注及下同。
先,悉荐反。
) [疏]注“礼所”至“先女也”解云:出昏义文。
注“于庙者”至“于户”解云:即书传云“夏后氏逆于庙庭,殷人逆于堂,周人逆于户”者是也。
始不亲迎。
�于此乎?前此矣.(以惠公妃匹不正,不嫌无前也。
妃,音配,又芳非反。
) [疏]注“以惠”至“前也”解云:不以正妃匹者,是不重婚姻之礼,故知往前宜有不亲迎之事矣。
前此,则曷为始乎此?�始焉尔。
(焉尔,犹于是也。
)曷为�始焉尔?(据纳币不�始。
)春秋之始也。
(春秋正夫妇之始也。
夫妇正则父子亲,父子亲则君臣和,君臣和则天下治,故夫妇者,人道之始,王教之端。
内逆女常书,外逆女但疾始不常书者,明当先自详正,躬自厚而薄责于人,故略外也。
治,直吏反。
) [疏]注“夫妇正”至“之端”解云:昏义郑注云“言子受气性纯则孝,孝则忠”是也。
注“内逆女常书”者。
即桓三年公子�、宣元年公子遂、成十四年叔孙侨如之属是也。
女曷为或称女,或称妇,或称夫人?女在其国称女,(未离父母之辞“纪履纟俞来逆女”是也。
未离,力智反,下同。
)在途称妇,(在途见夫服从之辞“公子结媵陈人之妇”是也。
) [疏]“女曷为或称女”者,即此经是也。
或称妇者,庄十九年“陈人之妇”是也。
注“在涂见”至“之辞”解云:案僖二十五年,宣元年传皆云“其称妇者何?有姑之辞也”者,兼二义故也,何者?在涂称妇者,服从夫辞;其至国犹称妇者,对姑生称也。
入国称夫人。
(入国则尊,尊有臣子之辞,夫人姜氏入是也。
纪无大夫,书纪履纟俞者,重婚礼也。
月者,不亲迎例月,重录之。
亲迎例时。
) [疏]注“入国”至“入是也”解云:在庄二十四年秋是也。
注“月者”至“例时”解云:不亲迎例月者,即此文及桓三年秋七月公子�、宣元年正月公子遂之属是也。
其亲迎时者,即庄二十四年“夏,公如齐逆女”;庄二十七年冬“莒庆来逆叔姬”之属是也。
有不如此者,别见义,即文四年“夏,逆妇姜”成十四年“秋,叔孙侨如”之属是也。
当文自有解,不能逆说也。
冬,十月,伯姬归于纪。
伯姬者何?内女也。
(以无所系也。
不称公子者,妇人外成,不得独系父母。
) [疏]“伯姬者何”解云:欲言内女,于纪言归;欲言外女,文无所系,故执不知问。
注“不称公”至“父母”解云:正以庄元年传云“群公子之舍,则巳卑矣”明有得称公子之道,故注者决之。
其言归何?(据去父母国也。
)妇人谓嫁曰归。
(妇人生以父母为家,嫁以夫为家,故谓嫁曰归。
明有二归之道。
书者,父母恩录之也。
礼,男之将取,三日不举乐,思嗣亲也;女之将嫁,三夜不息烛,思相离也。
内女归例月,恩录之。
取,七住反。
) [疏]注“妇人生”至“为家”解云:谓始生时。
注“明有二归之道”也。
解云:即此“伯姬归于纪”宣十六年“秋,郯伯姬来归”之属是也。
注“礼男之”至“女将嫁”解云:皆出礼记曾子问。
注“内女归”至“录之”解云:即此文冬十月、隐七年三月“叔姬归于纪”成九年“二月,伯姬归于宋”之属是也。
纪子伯、莒子盟于密。
纪子伯者何?无闻焉尔。
(言无闻者,春秋有改周受命之制,孔子畏时远害,又知秦将燔诗、书,其说口授相传,至汉公羊氏及弟子胡�生等,乃始记于竹帛,故有所失也。
“纪子伯,左氏作“子帛”远,于万反。
燔,扶元反。
毋,音无。
) [疏]“纪子伯者何”解云:欲言纪君,经不称侯;欲言大夫,复叙人君之上,故执不知问。
十有二月,乙卯,夫人子氏薨。
夫人子氏者何?隐公之母也。
(以不书葬。
)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将出现无法翻页或章节内容丢失等现象。
假如你重生了,最想做什么? 高明程仔细的想了想,觉得还是老婆孩子热炕头比较好! 年轻貌美的老婆,那就绝不能被艰苦的生活给磨去了颜色。 沉默内向的大儿子,打小就得好好培养。 至于走上邪路的小儿子,嘿嘿,教你做人套餐已上线,套餐包括:遍体鳞伤、皮开肉绽、头破血流。 至于钱嘛 我对钱不感兴趣,上辈子赚够了,这辈子只想小富即安,悠哉过好小日子! /
一帝二后三皇四尊,七绝城末日争辉! 当一切重启,苍穹下,江峰执掌雷霆,仰望星空! /
又名:被学姐赖上的日子 校花:王易,脚酸,捏 校花:王易,怕黑,牵 校花:王易,你是我的人了,你跑不掉的! 王易一觉醒来,重生回到20年前高考现场。 面对天书一般的试卷,直接懵逼。 考试不顺利就算了,回头还被校花骑在身上一顿胖揍。 我不要脸的吗? 算了,脸给你了,身子也给你了! 校花:王易,我帮你背了黑锅,锅太沉了,你背着我走吧! 高端的猎人,经常以猎物的身份出现在眼前。王易发现,自己七岁/
*泼辣小厨娘x神颜公子哥 人家穿越到文工团是舞蹈演员,顾芊穿越过来居然是一名食堂女工。 罢了,工作不分高低贵贱,厨子虽然没有跳舞体面,也算是一门手艺。 正好,顾芊穿越前是一名神厨。 持起锅铲就是一顿干! 糙面、野菜、麦麸咸菜饼子都能给你做出朵花儿来。 任何糟糕的食物到了顾芊手里,皆能成为化腐朽为神奇的美食。 一不小心就从食堂女工升职为主厨,成了文工团人人追捧、不敢得罪的顾神厨! 就在顾芊开/
久作,代号Q,13岁,异能是[脑髓地狱],是即使在异能当中也最被忌讳的精神操控的异能,被称为【活灾难】,因此终日被关在港口mafia的地牢不见天日。 [嗡嗡嗡] 在睡梦中听见了十二点的钟声响起,再一睁开眼,他发现自己坐在一辆黑漆漆的车里,而身旁的开车的人,是一只大蝙蝠? 啊咧,是梦吗?但是,这里好像很有趣的样子~ 怀抱着人偶的少年露出一个崩坏的笑容,眼中的星星闪烁,[既然是在梦里,那就让我/
周羽棠穿成了一只满身杂毛灰了吧唧的鸟。 他的生命值只剩七天,必须尽快找到主人结契。 周羽棠:还用说么,当然是找主角啊! 主角:乌鸦?滚粗。 宗门仙长:此物不详,拿走拿走。 路人们:这小东西灵力低微,实在没什么用。 周羽棠:很好! 他找到角落里独自站立的少年,飞过去,用他焦炭的小脑袋瓜亲昵的蹭了蹭少年的脸。 确认过眼神,是一起干大事的人! * 师门考核,蛮荒巨妖吓哭了。 外出任务,九尾灵狐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