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下文学

手机浏览器扫描二维码访问

隐公卷一起元年尽元年(3/3)

注“死称考”解云:即下曲礼曰“死曰考”是也。

周书谥法:“大虑行节曰考”尔雅云:“考,成也。

”言有大虑行节之度量,堪成以下之法,故谓之考。

郑注曲礼云:“考,成也。

言其德之成也。

”义亦通于此。

注“入庙称祢”解云:即襄十二年左传曰:“同族于祢庙”是也。

旧说云“祢”字示傍尔,言虽可入庙是神示,犹自最近于已,故曰祢。

仲子者何?桓之母也。

(以无谥也。

仲,字,子,姓。

妇人以姓配字,不忘本也,因示不�同姓。

生称母,死称妣。

妣,必履反。

) [疏]“仲子者何”解云:正以上不见仲子卒文,而得归�,故执不知问。

注“以无谥也”解云:凡春秋之义,妾子为君者,其母得称谥,即文公九年冬“秦人来归僖公成风之礻遂”是也。

今桓未为君,故其母不得称谥也,是以见其不称谥,即知桓之母也。

注“仲字”至“同姓”解云:字者,本国所加,故称字,见其不忘本国也。

所以称姓者,示不�同姓矣。

注“生称”至“称妣”解云:即下曲礼云“生曰父曰母”“死曰考曰妣”是也。

问曰:考与妣是死称,父与母是生称,惠公仲子之卒俱在春秋前,何故此传惠公言隐之考,举死名;仲子言桓之母,举生名乎?答曰:仲子已葬讫之后,实合举死称,但礼家本意母死曰妣者,比于父之义也,故郑彼云“妣之言媲,媲于考也”但仲子是妾,桓未为君,其母不得为夫人,卑不得比于父,故还以母言之。

何以不称夫人?(此难生时之称也。

据秦人来归僖公成风之礻遂,成风称谥,今仲子无谥,知生时不称夫人。

) [疏]注“此难”至“称也”解云:文九年冬“秦人来归僖公成风之衤遂”举风之谥。

案经成风生时,传称夫人,何者?礼,妾贱不得有谥故也。

今仲子不举谥,不与成风同,明生时不得称夫人可知,故传家遥难之。

桓未君也。

�者何?丧事有�。

�者,盖以马,以乘马束帛。

(此道周制也。

以马者,谓士不备四也。

礼既夕曰:“公,�玄�束帛两马”是也。

乘马者,谓大夫以上备四也。

礼,大夫以上至天子皆乘四马,所以通四方也。

天子马曰龙,高七尺以上;诸侯曰马,高六尺以上;卿大夫、士曰驹,高五尺以上。

束帛,谓玄三�二,玄三法天,�二法地,因取足以共事。

乘马,绳证反,注“乘马”同。

�,许云反。

共,音恭。

) [疏]“�者何”解云:初入春秋,弟子未晓�义,故执不知问。

注“此道周制也”解云:知者,正以上云以马,与士既夕礼同;下言乘马,与士异,明知周之礼,大夫以上皆有四马矣。

注“以马”至“四也”解云:以下言乘马,明上文直言以马者,士礼两马可知,故即引礼为证矣。

注“礼大夫”至“方也”解云:案异义“古毛诗说”云“天子至大夫同驾四,皆有四方之事;士驾二也。

诗云‘四�原彭彭’,武王所乘;‘龙�承祀,六辔耳耳’,鲁僖所乘;‘四牡��,周道倭迟’。

大夫所乘。

书传云‘士乘饰车两马,庶人单马木车’”是也。

问曰:若然,异义“公羊说”引易经云“时乘六龙,以驭天下也”知天子驾六,与此异何?答曰:彼谨案亦从公羊说,即引王度记云“天子驾六龙,诸侯与卿驾四,大夫驾三”以合之。

郑驳云“易经‘时乘六龙’者,谓阴阳六爻上下耳,岂故为礼制?王度记云‘今天子驾六’者,自是汉法,与古异;‘大夫驾三’者,于经无以言之”者是也。

然则,彼公羊说者,自是章句家意,不与何氏合。

何氏此处不依汉礼者,盖时有损益也。

注“天子”至“以上”解云:月令天子驾仓龙,是其高七尺者,汉制也。

其六尺五尺亦然。

注“诸侯曰”至“以上”解云:鲁颂曰“鲁侯戾止,其马�乔”是也。

注“卿大夫”至“以上”解云:诗云“皎皎白驹,食我场苗”是也。

注“束帛”至“�二”解云:杂记上云:“鲁人之赠,三玄二�”是也。

注“玄三”至“共事”解云:天数不但三,地数不但二,而取三二者,因取足以共事故也。

车马曰�,货财曰赙,衣被曰衤遂。

(此者春秋制也。

�,犹覆也;赙,犹助也,皆助生送死之礼。

衤遂,犹遗也。

遗是助死之礼。

知生者�赙,知死者赠衤遂。

赙,音附。

衤遂,音遂。

犹遗,唯季反。

) [疏]注“此者春秋制也”解云:上陈周制讫,下乃言�赙衤遂,此三者是春秋之内事,故云此者春秋制也。

注“知生”至“赠衤遂”问曰:案既夕礼云“知死者赠,知生者赙”郑注云“各主于所知”以此言之,赙专施于生者何?答曰:赙专施于生,衤遂专施于死,�实生死两施,故何氏注知生知死皆言�矣。

而既夕礼专言知生者,对赠言之故也。

问曰:何知�生死两施乎?答曰:案既夕礼云“兄弟�奠可也”注云“兄弟有服亲者,可且�且奠,许其厚也。

�奠于死生两施”;又云“所知则�而不奠”郑注云“所知,通问相知也。

降于兄弟,奠施于死者为多,故不奠”以此言之,明�与奠皆生死两施也。

言奠于死者为多,故知�生死等矣。

桓未君,则诸侯曷为来�之?(据非礼。

) [疏]注“据非礼”解云:桓公未为君,则其母犹妾,故诸侯�之为非礼。

隐为桓立,故以桓母之丧告于诸侯。

(经言王者�,赴告王者可知,故传但言诸侯。

隐为,于伪反,下注“为”并年末注同。

告,古毒反,一音古报反。

) [疏]注“故传但言诸侯”解云:诸侯之�及事,则在春秋之前,故不书矣。

然则诸侯有相�之道,隐以桓母成为夫人,告天子、诸侯、天子犹来,何况诸侯乎?故传举以言焉。

然则何言尔?成公意也。

(尊贵桓母,以赴告天子、诸侯,彰桓当立,得事之宜。

故善而书仲子,所以起其意,成其贤。

)其言来何?(据归含且�,不言来。

归�,本又作“含”户暗反,下同。

) [疏]注“据归”至“言来”解云:文五年春“王使荣叔归含且�”是。

不及事也。

(比于去来为不及事,时以葬事毕,无所复施,故云尔。

去来所以为及事者,若已在于内者。

) [疏]注“比于”至“云尔”解云:公羊之例,若其奔丧会葬,不问来之早晚,及事不及事,皆言来矣,故文元年春“天王使叔服来会葬”;夏四月“葬我君僖公”者,是其及事言来也。

文五年三月“葬我小君成风”下乃言“王使召伯来会葬”注云“去天者不及事”是不及事亦言来矣,故元年传云“其言来会葬何?会葬,礼也”注云“但解会葬者,明言来者常文,不为早晚施也”;定十五年夏“邾娄子来奔丧”传云“其言来奔丧何?奔丧,非礼也”彼注云“但解奔丧者,明言来者常文,不为早晚施也”以此言之,则知奔丧会葬之例,不问早晚,悉言来矣。

若其含�衤遂,及事则不言来,不及事则言来,是以惠公仲子之葬,悉在春秋前,至此乃来归�,传曰“其言来何?不及事也”又注云“比于去来为不及事,时以葬事毕,无所复施,故云尔。

去来所以为及事者,若巳在于内者”是也。

若含不及事,亦须言来也,故文四年“冬,十有一月,壬寅,夫人风氏薨”;五年春“王使荣叔归含且�”彼注云“不从含晚言来者,本不当含也”以此言之,明诸侯含晚须言来矣,何者?诸侯邻国,礼容有含故也。

若其衤遂也,文九年“秦人来归僖公成风之衤遂”亦是不及事言来也,何氏不注者,以其可知,省文故也。

所以如此作例者,以奔丧会葬,所以通哀序志,必有所费,容其事故稽留,不必苟责其及时也。

其含�衤遂之等,皆是死者所须,若其来晚则无及于事,故须作文见其早晚矣。

其言惠公仲子何?(据归含且�,不言主名。

)兼之。

兼之,非礼也。

(礼不�妾,既善而�之,当各使一使,所以异尊卑也。

言之�者,起两�也。

一使,所吏反。

) [疏]注“言之”至“�也”解云:以此言之,则文九年“秦人来归僖公成风之衤遂”言之衤遂者,亦起两衤遂矣。

何以不言及仲子?(据及者,别公夫人尊卑文也。

仲子即卑称也。

别,彼列反。

) [疏]注“据及”至“文也”解云:即僖十一年“夏,公及夫人姜氏会齐侯于阳�”是也。

仲子,微也。

(比夫人微,故不得并及公也。

月者,为内恩录之也。

诸侯不月,比于王者轻,会葬皆同例。

言天王者,时吴楚上僭称王,王者不能正,而上自系于天也。

春秋不正者,因以广是非。

称使者,王尊敬诸侯之意也。

王者据土与诸侯分职,俱南面而治,有不纯臣之义,故异姓谓之伯舅叔舅,同姓谓之伯父叔父。

言归者,与使有之辞也。

天地所生,非一家之有,有无当相通。

所传闻之世,外小恶不书,书者来接内也。

春秋王鲁,以鲁为天下化首,明亲来被王化渐渍礼义者,在可备责之域,故从内小恶举也。

主书者,从不及事也。

僭,子念反。

而治,直吏反,下皆同。

所传,直专反,下文“所传”并注同。

被,皮寄反。

) [疏]注“月者,为内恩录”解云:此文及文五年“春,王正月,王使荣叔归含且�”皆是内恩录之也。

注“诸侯”至“者轻”解云:即文九年冬“秦人来归僖公成风之衤遂”是也。

注“会葬皆同例”解云:若王使人来则书月,为内恩录之。

若诸侯使人来即不月,以为比王者为轻,故文五年春三月“王使召伯来会葬”;文元年二月“天王使叔服来会葬”皆是也。

其诸侯使人来会葬不月者,春秋之内,偶尔无之。

其襄三十一年“冬,十月,滕子来会葬”定十五年“九月,滕子来会葬”皆书月者,彼是诸侯身来会葬,非使人,仍自非妨也。

以此义势言之,则乡解王与诸侯者,皆是使人,非身自来也。

而旧云襄三十一年月者,为下癸酉葬襄公出之,会葬不蒙月;定十五年月者,为下葬定公出之,会葬亦不蒙上月者,非也。

注“春秋”至“是非”解云:若正之,当直言王,今不正之而亦言天者,所以广见是非故也,何者?若单言王,是其正称,今兼亦言天,见其非正矣。

注“称使”至“意也”解云:成二年传云“君不行使乎大夫”由尊卑不敌故也。

今天子与诸侯亦尊卑不敌,所以言使者,天子见诸侯与已分职,俱南面而治,有不纯臣之义,故尊敬之,而使归�,故曰尊敬诸侯之意也。

注“有不”至“之义”解云:丧服斩衰章云“臣为君,诸侯为天子”既言臣为君,而别言诸侯为天子,明其与纯臣者异。

其异者,即不居殡官是。

注“故异”至“叔父”解云:下曲礼及觐礼记文。

注“言归者”至“之辞也”解云:春秋大例,先是已物乃言归,即“归ん及阐”之属是也。

今此�之车马,先非鲁物而言归者,与鲁有之辞。

注“所传”至“内也”解云:春秋之义,所传闻之世,外小恶皆不书。

今此缓�,是外之小恶,当所传闻之世,未合书见,而书之者,由接内故也。

九月,及宋人盟于宿。

孰及之?内之微者也。

(内者,谓鲁也。

微者,谓士也。

不名者,略微也。

大者正,小者治,近者说,远者来,是以春秋上剌王公,下讥卿大夫而逮士庶人。

宋称人者,亦微者也。

鲁不称人者,自内之辞也。

宿不出主名者,主国主名与可知,故省文,明宿当自首其荣辱也。

微者,盟例时,不能专正,故责略之。

此月者,隐公贤君,虽使微者,有可采取,故录也。

于宿,音夙,国名。

说,音悦。

逮,音代,又大计反。

故省,所景反,后“省文”皆同。

) [疏]注“微者谓士也”解云:正以公羊之例,大夫悉见名氏,与卿同。

今此不见名氏,故知士也。

注“明宿”至“辱也”解云:理是则主人先荣,理非则主人先辱,故曰首其荣辱也。

注“微者”至“故录也”解云:春秋之例,若尊者之盟,则大信时,小信月,不信日,见其责也。

若其微者,不问信与不信,皆书时,悉作信文以略之,即僖十九年冬“会陈人、蔡人、楚人、郑人盟于齐”之属是。

今此书月者,义如注释。

冬,十有二月,祭伯来。

祭伯者何?天子之大夫也。

(以无所系言来也。

祭伯,侧界反,五年注放此。

) [疏]“祭伯者何”解云:欲言王臣,不言王使;欲言诸侯,复不言朝;欲言失地之君,复不言奔,故执不知问。

注“以无”至“来也”解云:外诸侯臣来聘,宜系国称使,即文四年秋“卫侯使甯俞来聘”之属是也。

若直来亦有所系,如闵元年“冬,齐仲孙来”之属是。

若外诸侯之臣来奔,当系国言来奔,即文十四年秋“宋子哀来奔”;襄二十八年“冬,齐庆封来奔”之属是也。

今无所系,直言来,故知宜是天子之大夫也。

何以不称使?(据凡伯称使。

) [疏]注“据凡伯称使”解云:即下七年“天王使凡伯来聘”是也。

奔也。

(奔者,走也。

以不称使而无事,知其奔。

) [疏]注“以不”至“其奔”解云:下三年“武氏子来求赙”文九年“毛伯来求金”是无使文而有事也。

上文“秋,七月,天王使宰�亘”文元年“天王使叔服”之徒,皆是有使有事也。

今此无使复无事,故知其正是奔也。

奔则曷为不言奔?(据齐庆封来言奔。

) [疏]注“据齐”至“言奔”解云:在襄二十八年冬。

王者无外,言奔,则有外之辞也。

(言奔则与外大夫来奔同文,故去奔,明王者以天下为家,无绝义。

主书者,以罪举。

内外皆书者,重乖离之祸也。

当春秋时,废选举之务,置不肖于位,辄退绝之以生过失,至于君臣忿争出奔,国家之所以昏乱,社稷之所以危亡,故皆录之。

录所奔者为受义者,明当受贤者,不当受恶人也。

祭者,采邑也。

伯者,字也。

天子上大夫字尊,尊之义也。

月者,为下卒也,当案下例,当蒙上月,日不也。

奔例时。

一月二事,月当在上。

十言有二者,起十复有二,非十中之二。

选,息变反。

肖,音笑。

采,七代反。

) [疏]注“故去”至“绝义”问曰:若王者以天下为家,无绝义,故不言奔,何故襄三十年夏“王子瑕奔晋”;昭二十六年冬“尹氏、召伯、毛伯以王子朝奔楚”;成十二年“春,周公出奔晋”皆言奔乎?答曰:春秋进退无义,若来奔鲁者,见王者以天下为家,无绝义,故不言奔矣。

若奔别国,即见春秋黜周与外诸侯同例,故言奔矣。

既以鲁为王而不专黜周者,若专黜周,则非逊顺之义故也。

注“主书者,以罪举”解云:一则罪祭伯之去主,一则罪鲁受叛人,故曰以罪举。

注“内外皆书者,重乖离之祸也”解云:内书者,闵二年秋“公子庆父出奔莒”是也。

又在外奔书者,昭二十年“冬,十月,宋华亥、向甯、华定出奔陈”之属是也。

注“当春”至“于位”解云:王制云:“凡官民材,必先论之,论辨,然后使之;任事,然后爵之;位定,然后禄之。

爵人于朝,与士共之。

”是择人之法也。

当春秋之时,不问贤与不肖,悉皆世位,故言此。

注“辄退”至“过失”解云:君若退绝其臣,不听世禄,以生过失矣。

注“至于”至“出奔”解云:由不肖者在位,故有忿争出奔之事矣。

注“伯者,字也”解云:知伯非爵者,正见桓八年经云:冬“祭公来,遂逆王后于纪”公是其爵,明伯是其字矣。

注“当案”至“不也”解云:一月有数事,重者皆蒙月也。

若上事轻,下事重,轻者不蒙月,重者自蒙月。

若上事重,下事轻,则亦重者蒙月,轻者不蒙月,故言当案下例,当蒙上月矣。

日不者,谓一日有数事,即不得上下相蒙,故桓十二年冬十一月“丙戍,公会郑伯盟于武父。

丙戌,卫侯晋卒”彼下注云“不蒙上日者,春秋独晋书立记卒耳。

当蒙上日,与不嫌异于篡例,故复出日,明同”是也。

注“奔例时”问曰:襄二十年夏五月“王子瑕奔晋”;昭二十六年冬十月“尹氏、召伯、毛伯以王子朝奔楚”悉书月,何言例时乎?答曰:案襄公十年“五月,甲午,宋灾,伯姬卒。

天王杀其弟年夫。

王子瑕奔晋”昭二十六年“冬,十月,天王入于成周。

尹氏、召伯、毛伯以王子朝奔楚”以此言之,则似月为上事,其二处出奔仍不蒙月,是以襄三十年“五月,甲午”之下,注云“外灾例时,此日者,为伯姬卒日”;昭二十六年“冬,十月”之下,注云“月者,为天下喜录王者反正位”是其月为上事之明文,不妨出奔仍自时也,故此乃注云“月者,为下卒”“奔例时”也。

旧云春秋王鲁,是以王臣来奔鲁者,悉与外诸侯之臣来奔同书时,故与襄二十八年“冬,齐庆封来奔”同书时矣。

若王臣奔佗国者,悉皆书月,见别于诸侯之臣矣,是以王子瑕、毛、召之徒悉皆书月。

问曰:若然,成十二年“春,周公出奔晋”亦是出奔,何故不月?答曰:王臣之例,实不言出,亦不书时,但周公自其私出奔,故自从小国例言出书时矣。

凡诸侯出奔,大国例月,小国时。

公子益师卒。

何以不日?(据臧孙辰书日。

不日,人实反。

此传皆以日月为例,后放此。

) [疏]注“据臧孙辰书日”解云:即文十年“春,王三月,辛卯,臧孙辰卒”是也。

问曰:下五年冬十二月“辛巳,公子�区卒”亦书日,所以不据之,而远据文十年之篇何?答曰:下五年何氏云“日者,隐公贤君,宜有恩礼于大夫,益师始见法,无骇有罪,侠又未命也,故独得于此日”以义言之,正由同在所传闻之世,非常书日之限,故不据之。

所闻之世,大夫日卒者非一,正据辰者,以其是所闻之始故也。

远也。

(孔子所不见。

)所见异辞,所闻异辞,所传闻异辞。

(所见者,谓昭、定、哀、已与父时事也。

所闻者,谓文、宣、成、襄,王父时事也;所传闻者,谓隐、桓、庄、闵、僖,高祖曾祖时事也。

异辞者,见恩有厚薄,义有深浅,时恩衰义缺,将将以理人伦,序人类,因制治乱之法,故于所见之世,恩巳与父之臣尤深,大夫卒,有罪无罪,皆日录之“丙申,季孙隐如卒”是也。

于所闻之世,王父之臣恩少杀,大夫卒,无罪者日录,有罪者不日略之“叔孙得臣卒”是也。

于所传闻之世,高祖曾祖之臣恩浅,大夫卒,有罪无罪皆不日略之也,公子益师、无骇卒是也。

于所传闻之世,见治起于衰乱之中,用心尚粗�角,故内其国而外诸夏,先详内而后治外,录大略小,内小恶书,外小恶不书,大国有大夫,小国略称人,内离会书,外离会不书是也。

于所闻之世,见治升平,内诸夏而外夷狄,书外离会,小国有大夫,宣十一年“秋,晋侯会狄于攒函”襄二十三年“邾娄劓我来奔”是也。

至所见之世,著治大平,夷狄进至于爵,天下远近小大若一,用心尤深而详,故崇仁义,讥二名,晋魏曼多、仲孙何忌是也。

所以三世者,礼为父母三年,为祖父母期,为曾祖父母齐衰三月,立爱自亲始,故春秋据哀录隐,上治祖祢。

所以二百四十二年者,取法十二公,天数备足,著治法式,又因周道始坏绝于惠、隐之际。

主所以卒大夫者,明君当隐痛之也。

君敬臣则臣自重,君爱臣则臣自尽。

公子者,氏也。

益师者,名也。

诸侯之子称公子,公子之子称公孙。

见思,贤遍反,下“见治”皆同。

杀,所介反。

粗扌角,才古反,又七奴反,说文“大也”诸夏,户雅反,凡“诸夏”皆放此。

攒函,才官反;下音咸。

大平,音泰。

期,音基。

齐衰,音咨,本亦作“{齐衣}”;下七雷反。

尽,津忍反。

) [疏]注“所见”至“事也”解云:孔子亲仕之定、哀,故以定、哀为巳时。

定、哀既当于巳,明知昭公为父时事。

知昭、定、哀为所见,文、宣、成、襄为所闻,隐、桓、庄、闵、僖为所传闻者,春秋纬文也。

注“时恩衰义缺”解云:当时子弑父,父杀子为恩衰;臣弑君,君杀臣为义缺,故丧服四制云“为父斩衰三年,以恩制;为君斩衰三年,以义制”是也。

注“将以”至“之法”解云:孔子见时如此,遂制春秋,理人伦者,断理君臣之伦次,令得所也。

序人类者,类谓父子,序父子之恩,使之厚也,因以制治乱之轨式矣。

注“故于”至“卒是也”解云:隐如逐君而书日,即定五年“丙申,季孙隐如卒”是也。

若非罪书日,即昭二十五年“冬,十月,戊辰,仲孙舍卒”二十九年“四月,庚子,叔倪卒”是也。

而此注不言之者,从省文也。

注“于所”至“日录”解云:无罪书日者,即襄五年冬十有二月“辛未,季孙行父卒”;襄十九年“八月,丙辰,仲孙蔑卒”是无罪而书日者,录之故也。

若然,文十四年“九月,甲申、公孙敖卒于齐”敖实有罪而书日者,彼注云“巳绝卒之者,为后齐胁鲁归其丧,有耻,故为内讳,使若尚为大夫”是也。

注“有罪”至“是也”解云:宣五年九月“叔孙得臣卒”何氏云“不日者,知公子遂欲弑君,为人臣知贼而不言,明当诛”是有罪而不日者,略之故也。

注“于所见”至“卒是也”解云:公子益师无罪而不日,即此是也。

无骇有罪而不日,即下八年“冬,十有二月,无骇卒”是也。

若然,庄三十二年“秋,七月,癸巳,公子牙卒”僖十六年“三月,壬申,公子季友卒”“秋,七月,甲子,公孙慈卒”并是所传闻之世而得书日。

牙卒之下,何氏云“庄不卒大夫而卒牙者,本以当国,将弑君。

书日者,录季子之过恶也”;其季友之下,何氏云“日者,僖公贤君,宜有恩礼于大夫,故皆日也”;其公孙慈之下,何氏云“一年丧骨肉三人,故日痛之”是也。

注“录大略小”解云:谓录大国卒葬,小国卒葬不录是也。

注“内离”至“是也”解云:内离会者,即下二年“春,公会戎于潜”;桓元年春“公会郑伯于垂”是也。

外离会不书者,桓五年“齐侯、郑伯如纪”传云“外相如不书,此何以书?离不言会也”何氏云“时纪不与会,故略言如也”注“于所”至“升平”解云:升,进也。

稍稍上进而至于大平矣。

注“宣十”至“攒函”解云:即此一经,而当是二义也。

注“襄二”至“是也”解云:若然,庄二十四年冬“曹羁出奔陈”;庄二十七年冬“莒庆来逆叔姬”皆非所闻之世,而小国得有大夫书名者,曹羁之下传云“曹无大夫,此何以书?贤也”莒庆之下传云“莒无大夫,此何以书?讥。

何讥尔?大夫越境逆女,非礼也”然则一讥一贤,故变例书之尔。

注“至所”至“大平”解云:当尔之时,实非大平,但春秋之义,若治之大平于昭、定、哀也。

犹如文、宣、成、襄之世实非升平,但春秋之义,而见治之升平然。

注“夷狄”至“于爵”解云:即哀四年夏“晋人执戎曼子赤归于楚”;十三年夏“公会齐侯及吴子于黄池”是也。

注“晋魏曼多、仲孙何忌是也”解云:哀十三年“晋魏多帅师侵卫”传云“此晋魏曼多也,曷为谓之晋魏多?讥二名。

二名非礼也”定二年仲孙忌围运,传云“此仲孙何忌也,曷为谓之仲孙忌?讥二名。

二名非礼也,何氏云“春秋定、哀之间又致大平,欲见王者治定,无所复为讥,唯有名,故讥之,此春秋之制也”注“所以”至“三年”解云:母虽不斩衰,哀痛与斩同,故连言之。

注“为曾”至“三月”解云:不言高祖父母者,文不备。

注“立爱自亲始”解云:即祭义云“子曰‘立爱自亲始,教人睦也。

立敬自长始,教人顺也’”郑注云“亲长,父兄也。

睦,厚也”是。

注“故春”至“祖祢”解云:即大传云:“上治祖祢,尊尊也。

下治子孙,亲亲也。

旁治昆弟,合族以食,序之昭穆,别之以仁义,人道竭矣。

”郑注云:“治,犹正也。

竭,尽也。

”注“取法”至“法式”解云:考诸旧本,皆作“式”字,言取十二公者,法象天数,欲著治民之法式也。

若作“戒”字,言著治乱之法,著治国之戒矣。

注“诸侯”至“公孙”解云:出丧服传也。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将出现无法翻页或章节内容丢失等现象。

热门小说推荐

AI替身中了沙雕病毒

夏歌一朝穿越,穿成了星际时代某最大佬的AI仿生机器人。 这个机器人的一切数据,都是照着大佬那求而不得的白月光设定的,从外貌到身材,从声线到性格,和那个人一样温文尔雅,和煦如风。 可以说是一个完美的AI替身机器人。 然而,就在夏歌穿越过去的当天,这个替身AI的数值程序就彻底崩坏了。 陆行深看着一边大喊老子活了!一边满屋子疯跑蹦跳鬼叫不止的疯批,觉得自己的完美替身机器人一定是中病毒了,才会程序/

末日之无上王座

一帝二后三皇四尊,七绝城末日争辉! 当一切重启,苍穹下,江峰执掌雷霆,仰望星空! /

光明!

【屋内的光照强度低于3,目前处于黑暗状态,8分45秒之后出现1级怪异。】 许乐下意识缩了缩脚。 【你正在恐惧,恐惧是所有怪异的食粮,会吸引他们。】 许乐:? 缩个脚都不允许了? 在略微慌乱的情绪中,许乐快速生起了火堆。 光明涌现。 【屋内的光照强度为4,目前处于明亮状态,安全。】 许乐刚刚松了一口气,才发现这一切只是开始。 扭曲的火焰形成了新的文字! 【房屋内有一具尸体,死亡时间已超过4小/

我要与超人约架

我在dc宇宙重生了,有个外挂,挨打就能升级,虽然技能点只能加防御。 大超被约架,似乎没赢过,每次都灰头土脸;蝙蝠侠与人约架,似乎没输过或许可以和大超约一架,把防御加到谁也打不死的钢铁之躯? /

在直播节目炫富爆红了

黎欢穿书了,穿成了女主堂姐在直播节目里的对照组,女主踩着她立了一个豪门千金的人设爆红网络,抢了她的老公,嫁入豪门生儿育女幸福一生,而她却活成了墙上的黑白照。 黎欢来的时候正好是节目第一期,系统:生命倒计时一年,友情提示:只能花钱才能活命。 节目里,女主正在化妆台前展示数万一瓶的面霜,用小勺子挖了一点涂在脸上。 另一边镜头,同样的面霜,黎欢食指抠出一坨,漫不经心地擦脚。 珠宝店里,女主正在试/

哪有这么危险的柯南世界

世界再次遭遇了危机,为了拯救世界危机少女决定成为偶像。快呀,偶像用你的脚踢出全垒打,将来妄图毁灭地球的黑色星星击碎吧! 然后收集星星的碎片成为政治家吧!昔日充满奋斗精神的少年少女们,在深陷贿赂危机的时刻能否欢声笑语的破解杀人事件呢? 以上内容均与正文无关。 /

每日热搜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