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浏览器扫描二维码访问
郑洽暗惊,见那和尚年约五旬,相貌十分清癯,倒像是个儒生。
久闻天禧寺乃是京师官家来往最密切的寺庙,连忙再次施礼道:“原来是天禧寺住持大师。
晚生此次从聚宝门进城前,曾路过宝刹,当真是香火鼎盛,好一个弘法胜地。
” 那溥洽法师谦道:“郑施主好说。
敝寺与那江南贡院相隔不远,施主后日入闱场,如不嫌弃,便在敝寺住上两夜,岂不方便?” 郑洽心想你这天禧寺地点特佳,所有客房早为有钱有势、与官家有关系的考生住满,自己来时那晚也曾去投宿过,才一开口就被一个胖大和尚阻在门外,但这溥洽法师看来倒是个有道高僧,又是住持方丈,倘若随他去天禧寺投宿,想必又是一番待遇。
他实不耐面对这种人间势利,便谦辞道:“感谢大师好意,晚生与芫儿的娘已经约好,便是在她酒店过夜。
异日有缘,定当专程到宝寺进香。
” 郑芫听了郑洽这番对答,喜孜孜地拉着郑洽的手,躬身告辞:“师父、溥洽法师,咱们下山去了。
”洁庵禅师挥手笑道:“你那小驴儿去不去呀?”芫儿道:“黑毛自然也要去的。
”洁庵问道:“那你们两人是谁骑驴,谁步行啊?” 芫儿应声答道:“当然是郑相公骑驴。
”郑洽同时也答道:“当然是芫儿骑驴。
” 洁庵抚掌大笑:“你两人虽不是‘父子骑驴’的难处,也要伤伤脑筋吧。
快走,快走,郑施主此去考场得意,金榜题名啊!”郑洽也躬身告辞:“谢大师金口吉言,小生拜辞两位法师。
”便拉着芫儿出门,去牵那只小毛驴。
这两人才走出门,舍内那溥洽法师抚着颔下短须道:“这郑洽相貌聪明过人,难得不见利思迁。
大考当头,若是换了别个考生,有我住持方丈邀他去地点绝佳的天禧寺过夜,定当欢喜接受,此人却宁愿守约去睡酒店的木板,不容易。
” 洁庵也点头道:“师弟此言不差,我观察这郑洽十多日,所见亦是如此。
愿他金榜题名,师弟,你那位主儿来日需要的长才还少得了么?” 郑洽和芫儿牵了黑毛,还真不知该让谁来骑,但这也不是什么难处,两人把简单的行李往驴背上一系,就开步往山下走去。
芫儿心想:“今晚是考前第二夜,那些考生们必定闹得很晚,娘那边忙得厉害,我正好去帮阿宽打杂。
”郑洽却在想:“天禧寺方丈乃是由朝廷所派,这溥洽法师怎么看也不像是个‘官僧’,倒是他只身来到灵谷寺,不去找灵谷寺的方丈,却找洁庵禅师闭门谈事,岂不奇怪?” 郑洽和芫儿到达“郑家好酒”小店时,申时刚过,郑娘子见到郑洽很是高兴,问长问短,待郑洽有如亲人,很让郑洽感动。
郑洽放下包袱行囊,见时间尚早,小店只有两个客人,便对郑娘子道:“我到河边走走,待会客人多了,便回来帮忙。
”郑娘子忙道:“相公请便,何敢劳动相公?”那芫儿已跑到厨房去帮忙洗菜切菜了。
郑洽走过桃叶渡,沿着秦淮河北岸向西行,过了一座古老石桥,南岸便是乌衣巷了。
郑洽走到巷口边往里张望,只见巷内屋舍破旧,住着几十户民家,只有巷口几幢黑瓦白墙的宅子,依稀还有点大户人家的味道。
他走近巷口一块残缺的石碑细看时,上面刻着“乌衣巷”三个大字,写的是晋隶,怕是一块当年的遗物,只是久经风霜,刻文有些漶蚀了。
这时斜阳从西边照过来,映得那古巷半明半暗,巷口几棵大树的枝叶及树干上也是一半亮黄、一半暗紫,郑洽缓缓踱着方步,心中满是凭吊之情:“斜阳草树,寻常巷陌,人道王谢曾住。
” 他想道:“一千年前,这里是世族和名阀鼎盛之地,但天下之大,仕宦非王即谢的局面岂能长久?”他又想:“天下士子来此只是凭吊感叹,殊不知隋唐以来的科举,正是打破世族门阀的关键;从此读书人不论家族门第,只要科举高中,就能一夕翻身。
” 想到江南贡院就建在乌衣古巷对面,天下成千上百的士子在此追求鲤鱼跃龙门,每个人都会到此一游,见证这被科举取士打入历史的名阀遗迹,不禁更是感慨。
就在郑洽沉浸在思古幽情、慨然吟哦的时候,巷里迎面走来一个书生,他步履轻快,一会儿就走到郑洽面前。
那人十分年轻,看上去似乎只有二十岁左右,身穿一袭青衣,是上好的苏绸,年轻的面庞和潇洒的绸衫在斜阳中显得耀眼。
那人一张圆脸,眉目之间十分和颜可亲,他盯着郑洽望了一眼,对郑洽微笑点头,郑洽礼貌地回以微笑。
那人拱手道:“小弟武进胡濙,兄台贵姓?”郑洽也拱手回礼:“敝人郑洽,浦江人氏。
” 那胡濙颇为随和善谈,停身道:“闻郑兄之吟,可是来这乌衣巷吊古?巷里已全是寻常民宅,无古可吊了。
”郑洽点头道:“沧海桑田,这乌衣巷在唐朝时便已衰落,李太白诗云‘晋代衣冠成古丘’,何况如今已过千年之久?” 那胡濙点了点头,道:“兄台话是不错,但想到眼下所见这巷子,竟是当年鲜车怒马、高官贵客、才子佳人汇集之地,仍然难以想像。
” 郑洽道:“方才小弟正想那江南贡院和这乌衣巷,那边科举取士打败了这厢世族门阀,斜阳下两者隔河相对,岂不是历史之讽刺?” 胡濙听了,拱手道:“郑兄高见,小弟佩服。
兄台若是别无要事,今夕可否由小弟作东,喝它几盅,好好聊聊?”郑洽道:“萍水相逢,何敢叨扰?”胡濙道:“兄台谈吐高妙,小弟有幸得遇高士,不可错过。
” 郑洽也是个爽快的人,便笑道:“既是如此,我倒知道一个安静处所,酒菜都好,又无歌舞喧嚣,正好与胡兄吃个痛快。
”他身上盘缠不丰,但见这胡濙似乎是个富家子弟,心想拉他去光顾一下“郑家好酒”的生意,此人多半出手阔绰,是个好客人。
胡濙大喜道:“妙极,妙极,就请郑兄带路。
”郑洽一面朝河岸走去,一面问道:“胡兄贵庚?”胡濙道:“小弟今年二十一。
”郑洽叹道:“二十一岁便赶上会考,胡兄你真是少年英才呵。
”胡濙道:“要靠兄长多指教。
”郑洽道:“在下痴长几岁,便称你一声老弟吧。
老弟,你这大名是那个濙字呀?”胡濙道:“是濎濙之濙。
”郑洽呵了一声,吟道:“寒瑶披清飙,残月照濎濙。
”胡濙道:“兄长博学,正是文天祥〈题高君宝绀泉〉里这个濙字。
” 郑洽道:“愚兄名洽,乃是水之合也。
兄弟,你这水要细流,愚兄这水要合流,合可广,细可长,咱俩倒也有缘。
”胡濙喜道:“正是,正是,咱俩今晚不醉不散。
”郑洽暗道:“这胡濙十分善谈,待会跟他打听一下考试的事。
我这十多天窝在灵谷寺,这边的情形一概不知,也不知闱场传出了那些消息?” 边走边聊,两人走到“郑家好酒”小店时,日头已经西沉。
华灯初上,秦淮河的夜生活已揭幕;两岸游人如织,画舫笙歌如缕,好一片歌舞昇平。
郑洽带着胡濙走进“郑家好酒”小店,只见屋中间两张四人桌已并桌,围坐了八九个书生,见两人走进,其中一个识得胡濙,大声叫道:“胡老弟,一连叨扰了您三次,今日碰到在下做东,快请参加咱们。
呵,还有一位仁兄,也请一起来。
”胡濙连忙拱手道:“钱兄谢了,今晚小弟已约了这位郑兄,便不参加您的席了。
各位请,各位请。
” 郑洽和诸生打个招呼,便和胡濙拣角落上的小桌相对面坐,心想这胡濙出手倒是大方。
芫儿跑出来奉茶,笑嘻嘻地对郑洽道:“郑相公,您吃了十几日素食,今晚可要好好大吃一顿了吧。
”郑洽笑道:“素菜我从小吃得惯了。
是芫儿自己想吃你娘做的好菜,才乐得啥似的。
”说着向胡濙解释道:“愚兄这十多天投宿在灵谷寺中温习功课,这芫儿也在庙中随一位高僧诵经,故而识得。
芫儿的娘便是这‘郑家好酒’小店的当家,酒菜均是别具风味,愚兄来此试过,赞赏不已,而且得知当家大娘是我浦江郑宅镇的乡亲呢。
” 两人点了酒菜,便继续聊了起来,郑洽打听这几日闱场可有什么消息传出。
胡濙道:“倒是没有特别消息,反正初九、十二、十五,三试下来就生死已定,大伙儿等着放榜吧。
” 郑洽道:“这会试的考法倒是和乡试大致相同,只是题目更艰深些。
我朝特重四书五经,这头两试,三题‘四书制义’、五题‘五经制义’考下来,其实大势已差不多定了。
我倒情愿考个五言几韵的诗试,考生也可稍为抒发一下胸内真实的才情,可惜现在不考诗了。
” 胡濙点头道:“兄长说得不错,唐宋时的应试诗虽然也设得有若干限制,但才情高的,仍能在闱试中作出传世杰作呀。
”郑洽喝了一口酒,低吟道:“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白香山这诗传遍天下,便是应试之作呢。
”胡濙为之浮一大白,忽然一掌拍在桌上。
郑洽一怔,胡濙却正色道:“这酒还真不赖呢。
” 郑洽哈哈一笑,道:“胡老弟少年便应会试,看你一派轻松,想必除了才高之外,经书制义亦有备而来吧。
” 胡濙压低了声音道:“不瞒兄长,小弟家业尚裕,这科举为官之事并非小弟最大志愿,此次应试实乃为家严所逼,其实并未有必胜之备,更无必胜之心。
” 郑洽呵了一声,心忖这胡濙真诚相待,便道:“愚兄可就没有老弟的好命了。
愚兄家贫,上有寡母殷切之期待,亟盼此次应试能博个功名,光宗耀祖自是不在话下,更实际者有二,一则有份较好的收入安家,再则守寡半生的老母得以在乡人前扬眉吐气。
是以试期一近,愚兄心头颇觉压着一块大石头。
” 这时四个热炒一一上桌,胡濙吃了几筷,果然赞不绝口。
门前又进来几个士子,一下子就将小店坐满,阿宽和芫儿忙得满场飞跑,一时之间顾此失彼。
郑洽起身道:“老弟慢用,愚兄到后面去帮忙照应一下,乡亲嘛。
”胡濙见他要去帮忙侍客,先是一怔,继而暗暗对郑洽不摆身分、自然亲切的为人感到钦佩。
郑洽掀帘走到后间厨房,见郑娘子满头大汗,正在炉前施展手段,郑芫也是小脸通红,忙得不可开交。
郑洽笑道:“芫儿呀,平日闻说店小二跑堂跑堂,今日可着实瞧到了──全用跑的呢!”郑芫白了他一眼,指着案上刚出炉的一大碗鸡汤,道:“还不快帮忙送给中间那大桌的。
” 郑家娘子叱道:“芫儿不要胡说,怎教相公跑堂?”她话声未了,郑洽已端起那一大碗鸡汤掀帘而出,一面叫道:“汤来了,各位客官请用。
”一面将大碗放在桌中央。
那八九个士子喝了不少老酒,何况与郑洽也只是方才照过一面,根本没有人发觉是郑洽在跑堂上菜,只顾相互吆喝着敬酒吃菜,见一只全鸡原汤上桌,香气四溢,大伙儿叫好之声不绝。
胡濙在旁看得噗哧笑出声来。
郑洽回到厨房,郑娘子急道:“相公快请回座吃酒,你还有客人在等着呢。
您要再出去上菜,客人可要骂咱们不懂规矩了。
快请回,快请回!” 郑芫也来推郑洽出去,尖叫道:“你快回去,我和阿宽忙得过来。
”郑洽道:“好,好,我回去。
”他回到座上,胡濙笑道:“老兄以举人之尊为客人上菜,可笑那几个人吃喝得糊涂了,竟浑然不知。
”郑洽笑道:“不知最好。
” 又喝了几杯,郑洽停筷问道:“胡老弟方才还未说完,此次应试登榜,你既存可有可无之心,这些日子在京城必有时间多方游历,增广见闻了?” 胡濙道:“不错,小弟自幼即对岐黄医药之道极感兴趣;这话只对兄长私下说,我读那医药之书竟比读圣贤之书更觉有味。
不止遍读群书,更在常州府武进、宜兴、无锡等地请教各家名医,蒐集整理各路单方,家父不知道他老人家赏给小弟的银钱,几乎全都花在这上头去了。
这次有机会到京城来,早就先打听了几位名医,并在来京之前先做好准备,务求向每一位名医请教到他们最得意之医道。
” 郑洽不禁大感好奇,续问道:“老弟在京城待了多久?想必大有收获了。
”胡濙道:“小弟在京城已住了两个月,每日向名医请教,有时假病人身分求医,顺便试试名医的斤两。
唉,堂堂京师之地,除了一两位有些真才实学能为小弟解惑,其他徒负虚名的名医大有人在,而向他们请益求医却所费不赀呢。
” 胡濙对郑家娘子的一味时笋炒河虾特别赞赏,他吃了一大匙,转问郑洽:“老兄这十几日躲在清幽寺庙中闭门读书,对来日应试必然已胸有成竹了?”郑洽道:“说不上胸有成竹,倒是灵谷寺芫儿的师父有一天点示了几句话,颇令愚兄茅塞顿开,可以说与老弟听听,或许对老弟应试作文有些帮助。
” 说着便把那晚洁庵禅师指点芫儿拳道的一番话,如何变成打开自己读书作文困境的一番思想,一一告诉了胡濙。
胡濙听罢,心中充满感激,他知道郑洽所言乃是一个关键的突破,是许多读书人求之不得的领悟,他却在赴试即将到临的前夕,将之详细教给自己,那确是把自己当好朋友了,当下拱手道:“兄长这番话,小弟承情可就大了。
小弟回去一定好好琢磨,这其中的精义,还不止是作应试文章呢。
” 郑洽暗暗点头,心想:“这胡老弟是个有意思的年轻人,他日绝非池中之物。
” 初九天未亮,江南贡院前已挤满了各地的应试举人,从夫子庙前一路行来,挤得水泄不通。
此时关闭月余的闱场大门开启,考生领取牌号,由礼部的学役搜身监督,引到各自的学子号。
所谓“学子号”,就是供考生个人作答的号房,其大小有如牢笼。
在当时已占地百多亩的江南贡院中,设有数千间号舍,乃是天下第一大考场。
郑洽半夜就带着文具及必备物,排队等候开闱门,这不是他第一次来江南贡院,之前他曾考过两次乡试,因此对贡院的情形相当熟悉。
那院子四周的围墙建有两层,其上密布荆棘,士子们称之为“棘围”。
进入院内,大道的两边各立着一个石坊,石坊上面刻着四个大字: “明经取士” “为国求才” 郑洽记得这贡院自南宋以来,多少重臣名士皆出于此,南宋的文天祥,本朝的刘伯温…… 现在他静静坐在狭小的学子号里,学役上了锁,他闭目养神,等待第一试的试题。
郑芫在郑洽进考场后第二天,骑着黑毛回到灵谷寺。
洁庵禅师正坐在寺前的平台上观赏山景,斜阳下凉风习习,左右林子里松动似涛,正面望下去,一条小路蜿蜒迤逦,此时路上并无其他行人,只有一只小毛驴驮着一个小孩,缓缓向寺庙这边走来。
洁庵望着这景象,不禁莞然一笑,芫儿这孩子冰雪聪明,性子又开朗可爱,才离开了几日,竟然有些昐她早些归来,这时看到她一人一骑,小毛驴在山路上踽踽而行,不禁整个人心情好起来。
他暗暗对自己道:“洁庵啊,你论经辩义无人能及,内力修养高人一等,虽能做到‘不以己悲’,但‘不以物喜’却难以达到,只要瞧着芫儿那聪敏模样,便觉心情大好,难怪住持法师慧明谦便说贫僧‘意根’未净;然则意根不净,其他五根又岂能真正清净得了?” 想到这里,暗念一声阿弥陀佛,闭目入定,不再为外物所扰。
芫儿上得寺来,看见师父正在入定,她也不上前打扰,将小黑毛栓在石柱上,便轻手轻脚挨着坐在师父身旁,依照师父所授的吐纳功夫,一面调息,一面渐渐入定。
这时夕阳偏西,斜照在一高一矮两人身上,只见两人脸庞一老一幼,却都显出一片平和庄严之气。
又过了半炷香时光,夕阳落到远处山林之下,山中立刻便暗了下来,洁庵禅师忽然伸手拉着芫儿,长身而起,笑道:“有人来了,咱们回寺罢。
” 郑芫睁目四望,并无任何人走近,她牵了小黑毛,好奇地问道:“师父,并无人来呵。
”洁庵道:“百步之外,有人从寺里下来寻咱们哩。
”芫儿从观景台向上望去,这回果然瞧见石阶梯那头来了一个灰衣僧人,走得不徐不疾,步履有如凌波,上身丝毫不见起伏颠动,直如一路从阶梯上滑将下来。
芫儿低声道:“这和尚走得无声无息,师父如何听见了?” 洁庵微笑道:“是心慧师弟呢。
”暗思道:“灵谷寺主持慧明谦法师并不习武,这寺中诸位师父中,怕是要以这位心慧法师武功最高了。
” 那心慧法师来得好快,一会儿就到了眼前,他对洁庵合十为礼,恭声道:“方丈师父有请大师去他禅房一谈。
”洁庵还了一礼,道:“便随师弟去。
芫儿你先回去,赶了半天的路,也该梳洗一下。
” 郑芫牵着黑毛,独自回到洁庵的精舍,她先把小毛驴安置好,槽里也上了料,便回到自己房内。
她打水洗了一把脸,就在窗前坐下,暗想:“到这里已两年多了,师父除了一两套入门拳术外,什么少林绝技也没教,每日传授自己的全是打底子的功夫。
但是我自己清楚地感受到,无论是内力还是轻功,每个月都在快速进步中,有时连我自己都吓一跳。
前几日师父开始传授罗汉神拳,我可是练得浑身是劲,愈练愈有精神。
” 忽然之间,她又想起傅翔和方师父,想起小时候在卢村的点点滴滴,尤其想到家遭惨祸的傅翔,不禁轻叹一口气:“傅翔、方师父,你们在那里?也在勤练武功吧?” 又想:“娘说,当时要我拜师学艺,乃是指望我练点功夫不受人欺侮,却没想到洁庵师父的教法好,我的功夫照这般练下去,只怕真要变成……变成高手了。
咱一个女儿家,学那么高的武功干什么?不过武功高了就能当侠女,嗯,当侠女也是不错的,只是不知侠女每天做些什么事?这倒是要问问师父。
直接问有点难,要是师父反问一句:‘芫儿这点功夫就想当侠女,还差得远哩。
’那可就难为情了,我要绕圈儿问得巧些才成。
” 郑芫自个儿在房里胡思乱想,那边厢洁庵和尚随着心慧法师到了方丈的禅房,禅房里慧明谦法师盘膝端坐在蒲团上,身后一炷檀香燃起袅袅青烟。
见洁庵进来,慧明谦合十道:“有劳师兄来见,实是有一椿要事相商。
” 这慧明谦法师是个高瘦的老和尚,年纪约已七旬,却长得面色红润,衬着一部白胡子,更显得相貌堂堂。
洁庵在一个蒲团上坐下,合十问道:“不知方丈大师有何见教?” 慧明谦道:“师兄一定记得,十年前当今皇上为诸位藩王选拔十位主录僧的往事。
”洁庵点点头,暗思:“贫僧就是那年太子朱标选中的主录僧,怎会忘记?”慧明谦续问:“师兄可还记得燕王朱棣选的主录僧道衍?”洁庵又点了点头。
慧明谦道:“这位师兄就要到京师来了,而且指定要来灵谷寺论经。
” 原来皇帝朱元璋少年时曾在皇觉寺出家,登基为帝以后对佛教极为重视,也重视佛寺的管理。
洪武初年即设有衙门“善世院”,专司佛门名刹住持的人品佛学考核,“善世院”首席禅师为二品高位;后来改制为“僧录司”,其正、副首席仍习称左、右善世,位高而无俸,司属礼部。
洪武十八年又为诸藩王选“主录僧”,做为各王府讲经、祈福、做法事的和尚首领,这是明朝皇家特有的设置。
那一年皇太子朱标选了洁庵,是因为洁庵论经博大,时有创意而行事低调,符合太子的谦和作风;而燕王朱棣选了道衍和尚姚广孝,因为道衍精于谋略,有做帝王师之野心,也正好对了朱棣的胃口。
洁庵听说道衍和尚要来灵谷寺,暗暗吃了一惊,口中问道:“道衍何时要来?”慧明谦道:“中午时应天府驿臣遣人来报,道衍人已在百里之内,只怕明后日就要到达京城……”他说到这里顿了一下,然后压低了声音道:“久闻道衍法师佛、道兼修,满腹杂学,此来我灵谷寺不知有何用意?他来此论经时,老衲想请师兄一同参加,一起琢磨一下他的来意。
” 洁庵也不推辞,哈哈一笑道:“久闻道衍智多学广,向来与他只是泛泛之识,这次他来灵谷寺,正好会会他。
”慧明谦方丈闻言大喜。
那随侍在旁的心慧法师脸上一副跃跃欲试的表情,道:“我灵谷寺精通佛法的师兄弟,在京师里可称得上数一数二,加上方丈和洁庵大师,何惧那什么道衍?”慧明谦方丈微笑道:“道衍来此又不为打架,心慧你莫要摩拳擦掌。
”洁庵哈哈笑道:“方丈师兄就这事?那就这么定了。
”慧明谦对心慧道:“心慧,你先退吧。
”心慧行礼退出。
洁庵叹了一口气,对慧明谦道:“当年一番热心做了太子朱标的主录僧,实乃因他宅心仁厚,又知书明理,是个明君的料子。
却不料太子无寿,竟然先他父皇去了,可惜啊可惜。
” 他想到太子在世时,从二十年前就参与国政,对父皇兴狱嗜杀的作风常常不以为然,履次劝请父亲施行仁政,但总是和朱元璋意见不合,烦恼时便来到自己面前诉苦,就因为多年来看到这位太子的品性作为值得敬佩,这才在十多年前愿意做太子的主录僧。
他常觉得如果太子不死,傅友德、蓝玉、冯胜这些开国功臣可能都不会死,何至搞到功臣尽灭、赶尽杀绝的地步? 想到“赶尽杀绝”,他就忆起三年前的往事,对慧明谦道:“三年前,贫僧和泉州开元寺的天慈方丈,在卢村碰到锦衣卫指挥佥事等人率部杀人放火,我亮出了太子的委令牌,才把锦衣卫惊退。
”此事只有天慈知道,直到他俩在开元寺见到方冀、傅翔和郑芫,才知道锦衣卫追杀的,原来是大将傅友德隐居在野的孙儿。
慧明谦方丈叹道:“也许皇帝对傅友德血溅堂前之事感到悔意,也许是锦衣卫作孽太过,两年前皇帝把他们的首领蒋瓛也给杀了,而且至今没有再派新人担任都指挥使,锦衣卫这一阵子好像安静了些。
” 洁庵微微摇头,道:“方丈师兄,您非武林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将出现无法翻页或章节内容丢失等现象。
【超爽学神,在线搞事,甜宠1V1】 【女主虐渣、男主虐狗,夫妇联手,苏爽都有】 报!那个职高生云乔又又又考第一了! 班级第一、年级第一、全市第一,统统被她碾压脚下。 重点高中优等生、学霸、竞赛尖子? 统统向职高大佬低头致敬,心服口服! 然而无人知晓职高学神的心酸,语文扫盲,任重道远 同学A:乔皇,校霸要来揍你了,快跑。 云乔:让他滚,朕语文作业没写完。 同学B:乔皇,一中学霸前来挑衅,说要/
文案一: 穿越了,变年轻变漂亮? 林雨薇:呵呵,想得挺美。 穿成有钱有权的世家贵女或公主? 林雨薇:呵呵,大白天做什么梦。 有个富二代或者富一代男朋友或老公? 林雨薇:呵呵,还没睡醒吧。 文案二: 应届毕业生林雨薇某天搬了块砖回家, 然而她发现这块砖竟然另有乾坤! 有个小空间也就罢了, 居然还隔段时间就带着她穿越。 可是为什么每次都穿成老太太? 而且都是苦逼的开始? 六零饥荒、抄家流放、末/
姜芸穿成一本虐恋小说中双男主的亲妈,哥哥是黑化男主,弟弟是白衣天使,最后一死一疯。 姜芸:?????还好,他们现在只是缺爱的萌萌小包子。 至于抛妻弃子的渣男,想逼她转嫁小叔子的婆家? 姜芸:离婚!踹渣男!保儿保命远离女主! 文案二: 离婚后渣前夫大言不惭:姜芸离了我就不能活! 结果眼睁睁看着姜芸带着崽崽们种田致富,日子越过越幸福~~~ 更可气的是,优质男们络绎不绝地想给他儿子当爹,开大卡车/
沈宁馨毕业后进了家企业,做了一名实习生。 公司里氛围不错,工作也比较清闲,同事们都很照顾她,除了那个成天黑着脸,没有一点人情味的冰山老板。 这个方案不合格,重新改。 你这单子做的是怎么回事,我之前告诉过你几遍了? 今天要是再做不完,晚上就别想走了。 沈宁馨感觉自己上辈子绝对作了孽,所以才会摊上这么个一点都不可爱的上司。 直到有一天她偶然发现了上司的微博小号。 今天大家下班后聚餐没带我,我好/
美人骨,世间罕见。 有骨者,而未有皮,有皮者,而未有骨。 世人大多眼孔浅显,只见皮相,未见骨相。 如果在现在这个社会里,有个人带着两世的记忆,深爱着你。多幸福。 时宜对周生辰就是如此。 而他,却早已忘记她。 /
陈檬穿书了,穿越到了七零年代的山沟沟里,成了陈小军媳妇肚子里面的小豆丁。 山里下了一场大雨,陈小军在洪水中被冲走,人人都说小军媳妇肚子里的合该是个灾星要克死全家, 谁知道小军媳妇生了个闺女,重男轻女的婆婆变了,抱着小孙女稀罕得不行。 从此以后福星高照,家里好运连连,日子过的美滋滋。 大河村的村民都知道,那是因为陈家来了个福娃娃。 都说阿檬是个灾星,还没出生爹就下落不明,奶奶又是个重男轻女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