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浏览器扫描二维码访问
中人,有所不知。
这两年锦衣卫虽然没有指派新头头,但他的第二、第三号人物极力在武林中活动,和不少武林高手暗中交结,依小弟的看法,恐怕有一波牵涉武林人物的斗争已在酝酿之中。
”慧明谦道:“然则武林人士卷入朝政,所为者何?” 洁庵沉吟道:“好像与中土之外的高手有关,到底有何图谋,小弟尚未参透。
”慧明谦口宣佛号:“阿弥陀佛,难得平静了两年的京师,难道又要有一番腥风血雨?”洁庵道:“贫僧不知,早晚多求佛祖保佑吧。
告辞。
”他起身走出方丈禅房,天色已经全黑。
次日黄昏,灵谷寺的心慧和尚在那山门前的观景台上打坐相候,另两个年轻弟子在平台边的亭中了望。
这时,一名弟子忽然轻叫道:“来了。
”只见山坡下的小路上出现了三人三骑。
渐渐行得近了,心慧睁眼望去,只见三骑中走在前面的两人,左边是一个身着深灰色僧衣的老僧,年约六十多岁,须眉稀疏,已现花白,看上去应该就是闻名天下的燕王府第一谋士道衍法师了。
他的右边是一个身披大红僧衣的中年僧人,浓眉大眼,颔下虬髯,长得很是威猛,相貌有些不类中土人士。
这两个僧人身后,跟着一个书生打扮的青年人,年约二十六、七岁,身材高大,相貌英伟,虽着儒衫,骑在马上倒更像个将军。
心慧法师带着两名青年僧人迎上前去,双掌合十,口宣佛号:“贫僧心慧,奉住持法师之命,在此恭迎道衍法师及诸位贵客。
” 那道衍法师抬眼看了心慧一眼,在马上合十回礼:“有劳师兄相迎,贫僧道衍,偕同北平庆寿寺驻锡的镜明法师,同来宝寺论经请益。
这位……”他指着身后的青年介绍道:“这位是燕王府的总管马和先生。
” 那马和抱拳道:“大师请了,有劳相迎。
”心慧见这马和气宇非凡,心想道衍是燕王朱棣的首席谋士,便与燕王府的总管同行也不奇怪,当下合十道:“马施主请了。
即请三位随小僧去见过方丈。
” 两个后生僧人接过马匹,三位客人下马随心慧走上石阶,心慧瞥见那虬髯和尚下马时,不带丝毫声息,心中暗道:“这镜明和尚有一身极高的武功,咱可要留意了。
” 一行人入寺见到方丈慧明谦,自又是一番寒暄,双方道了许多互相仰慕的话。
慧明谦方丈切入正题:“道衍师兄风尘仆仆千里来京论经开示,首站便来灵谷寺,小寺甚是荣幸。
寺里几位师弟拟了一个章程,便在明日午后敝寺的大殿上恭聆师兄论经,再由敝寺两位法师向师兄请教,此一轮应以师兄论经之范围为限,然后敝寺弟子如有其他问题向师兄请益,亦请师兄一并点示。
如此安排,未知可否?” 明朝初年佛教鼎盛,朝廷将各大寺庙的住持人选纳入“僧录司”考核,而凡事只要朝廷一插手要管,各大寺庙,尤其是住持方丈之间就产生竞争之情。
其时名寺高僧常赴其他寺庙去论经,除了弘扬及深化佛法外,也有些较劲“别苗头”的意味。
南京、北平是南北两大古都,古刹名寺也多,这道衍和尚到京师各寺来论经,在佛教圈内可是一件大事。
道衍法师微笑点头道:“如此甚好。
只是贵寺千年古刹,又经当今天子重新命名建制,寺中高僧如云,贫僧此次乃是抱着一番学习之心而来,尚请灵谷寺诸位师兄弟不吝指教。
”慧明谦看了镜明法师一眼,问道:“镜明师兄是否也给敝寺弟子讲一段?”镜明法师摇手道:“小僧那点修为不登大雅之堂,岂敢在贵寺开讲?” 慧明谦道声客气,便准备叫知客僧引三位贵客去客房休息,岂料道衍法师忽然问道:“久闻洁庵法师驻锡贵寺修行有年,不知可有缘拜见?” 慧明谦一怔,答道:“洁庵法师将参加明日盛会,论经之时自会相见。
”道衍微笑道:“十二年前老衲与洁庵有一面之缘,此后便未再见过。
今日有缘,当得亲登禅门拜见。
”慧明谦想了一想,便对小沙弥道:“快去告知洁庵师伯,就说师父要陪三位贵客到他精舍造访,你先去,咱们稍后就到。
” 洁庵才从后山回来,就传来道衍法师要亲来拜会的消息,他刚刚沏好一壶茶,慧明谦方丈和心慧法师已带着三位客人来到他的禅房。
洁庵迎出,合十道:“有劳方丈。
三位请进。
” 道衍行礼道:“自洪武十八年一别至今,可喜师兄健朗如昔,愚弟却是垂垂老矣。
”两人互相打量,洁庵见那道衍不但须眉皆白,额头及眼角尽是细纹,骤看上去,似有一些愁苦之色。
洁庵拱手道:“近五年来小弟是山林野人,如何能与师兄相比,师兄辛苦了。
”道衍知他之意,太子朱标已于五年前因病辞世。
他点点头道:“此次愚弟来京,想与京师诸位高僧论道,主要是近年修行时有所得亦有所惑,所得处多为个人进修之道,所惑处却攸关社稷天运,是以期望京师诸彦能有以教我。
” 洁庵连忙肃客入座,这时芫儿端着一个木盘出来奉茶,瞧见书几上有张自己的诗作,连忙奉上茶碗,伸手把那张诗笺带走,快步走入后房。
道衍眼尖,一瞥便已瞧见诗笺上面写着一首五言绝句: “君去清溪在 谁复共钓竿 梵土无四季 人间有秋天” 道衍与镜明法师都面露惊讶之色,道衍心中暗惊:“这孩子的字虽然稚嫩,诗却有深意,难得出自一个十三、四岁的孩子之手。
”镜明暗惊的却是:“怎么一个十三、四岁的小孩,走两步路却是步凝履轻,倒像有十年的内功修为?” 洁庵的目光却落在坐在一旁一言未发的青年大汉身上,他一面劝茶,一面问道:“这位施主尊姓大名?”那大汉恭声答道:“在下姓马名和,有幸拜识大师。
” 洁庵见此人白面无须,声调高亢如妇人,但是气宇之间自有一种昂藏大器,洁庵阅人多矣,但从未见过这般人物,不禁暗暗称奇。
主客两方各有所奇,那镜明法师对郑芫仍未释怀,终于忍不住挑明了道:“大师这位女弟子好深的内功。
”洁庵哈哈一笑道:“小徒随贫僧练了些强身健体的粗浅功夫,师兄见笑了。
”镜明也哈哈一笑道:“久闻洁庵法师佛学宏博,却不知武学更胜佛学,可敬可佩呵。
”洁庵见他一再逼问,索性一派轻松答道:“贫僧自幼喜爱武术,向佛之余习得一些运气功夫,对我修习佛经颇见助益,那有什么高深武学?倒是镜明师兄想必是位武学高手,但这回可看走眼了。
” 那心慧和尚见镜明对洁庵咄咄相逼,不禁有些冒火,便起身岔开话题道:“三位远道来此,明日论经必有一番准备,便请移步先用一些斋饭,好生休息。
”慧明谦方丈也道:“正是,咱们就去方丈室用饭吧。
” 三客起身告辞,洁庵送出门口。
那心慧和尚忽然对着镜明法师一揖道:“大师请。
”一股内力随袖而出,洁庵瞧得真切,吃了一惊。
就在此时,那镜明忽地对心慧也是一揖,两股内力一碰,镜明双袖往外一送,竟然将两人之力合并,一齐绕过心慧直奔洁庵。
洁庵咦了一声,吸了一口气,双手抱拳行礼,发出一股柔和无比的大力,将来袭的力道全部包容进去,镜明和心慧两人的力道一瞬间不知去向。
镜明法师大吃一惊,他与心慧和尚的内力原是正面相碰,却被他以独门功夫一挥之间合并转向攻击洁庵,这原是极为隐秘诡异的功夫,武林中被他施展下手过的对手,从来没有不手忙脚乱的,甚至当场就要受伤;像方才那样两股内力忽然石沉大海的情形,还是第一次发生。
但他从那股柔和无比的大力中,已认出洁庵内功的来头,忍不住喝道:“原来是少林罗汉堂的绝学!嘿嘿,只怕当今嵩山少林也找不出几位能有师兄这样精纯功力的了。
” 洁庵恼他咄咄逼人,也冷笑一声道:“镜明法师,您这一招可是来自天竺?” 这一下镜明更是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他的神秘武功来自天竺,武林中从未有人识得,想不到今日只一招就被这洁庵识破,他指着洁庵激动地道:“你……你如何识得?” 洁庵吸了一口气,缓缓地道:“老衲二十年前就识得了。
” 次日的论经进行得十分精彩,道衍法师从佛教群经中遍蒐“善”、“恶”业的阐述,证之以儒家的“王”、“霸”之论,夹以“阴阳”、“正奇”之说为旁征,端的是舌灿莲花,言落章成,一时之间,似乎天下之至理尽在此矣。
灵谷寺的两位法师则只谈佛法的禅修智慧、慈悲度人、喜舍无量的基本教义,以不变应万变,表面上看来道衍占足上风,其实灵谷寺两位法师之所论法度严谨,并无破绽。
轮到众僧发问时,灵谷寺几位年轻僧人提出一连串质疑,都被道衍旁征博引各家之说,以无碍之辩才回答得有凭有据,天衣无缝,众僧听得哑口无言。
但不少僧人总觉得有些口服心不服,却又说不出什么。
道衍法师看了看坐在前排中央的慧明谦方丈,见方丈无言,不禁感到满意。
接着他又望向左边客席,只见洁庵正在倾听身旁的小女孩在他耳边低语,并不时点点头表示同意。
道衍忍不住问道:“洁庵师兄,你的小徒儿有何高见,可否说出来让大家听听?” 郑芫听得此言,吓了一跳,只见她伸出左掌掩住小嘴,赶紧低首不语,那模样倒将几个年轻的僧人逗笑了,场面顿时轻松起来。
洁庵禅师回道:“童子之言,何登大雅之堂?”道衍笑道:“适才见大师不断点头称善,想来小朋友有所聪悟,说出来正好给大伙儿开示一下。
” 佛教论经之时,并无寺内地位尊卑、资历深浅、年龄长幼之分,任何领悟皆可提出来与众分享,皆大欢喜。
但芫儿听得道衍如此说,更是把头埋在怀里。
洁庵却在此时应道:“贫僧这徒儿方才问了一个问题,贫僧并不知如何回答,师兄既然问起,正好请教。
”道衍一摊手道:“请说。
” 洁庵道:“方才我这徒儿问:‘平日听众位师父讲经,虽然有些地方觉得艰深难懂,但每每听了一会儿,便觉满心平和欢喜;今日听大师论经,许多地方听得比平日更加明白,何以听到后来却觉心里不得平静,反而满是烦恼?’我这为师的愚昧,不知如何回答。
” 此言一出,满堂无言,接着众僧座中忽然爆出一片赞叹之声:“善哉此问,善哉此问。
” 道衍从未思考过这个问题,对他来说,稽古穷经,熟读各家经典,自创融会贯通之道,加上辩才无碍,足以说服天下任何高僧,打败天下任何质疑;他从来没有想过,为什么有人会对自己的论道觉得有理而无感,口服而心不服?一时之间,神采飞扬的道衍法师竟也无言,只喃喃道:“童子无知……” 这时灵谷寺方丈慧明谦合十朗声道:“正缘童子无知,才有此大哉问。
道衍师兄,你才智盖世,但你的心法已渐离佛法了,我佛慈悲,我佛慈悲!” 道衍法师南下远征京师,第一场论经辩证得精彩无比,却得到一个料想不到的结局,心中固然不悦,但这道衍和尚聪明过人,他已从这番经历中开始反思,要对尔后在其他寺庙的几场论经说法加以调整。
郑芫的这个问题原来是向她师父洁庵提出的直觉疑问,想不到引起如此巨大的回响,灵谷寺众僧对她另眼相看,她自己反觉十分不好意思,论经散场后,立刻快步躲回洁庵法师的精舍,闭门不出。
就在道衍一行三人将要离开的前夕,洁庵法师的精舍来了一位意外的访客。
郑芫听到师父要“奉茶”的叫声,连忙沏茶送出,只见来访的竟然是燕王府的总管马和。
马和见芫儿出来奉茶,一改对待孩童的态度,起身抱拳道:“不敢劳驾,马和这厢有礼。
”竟是对成人的礼数。
郑芫有些不好意思,连忙道:“马总管快请坐下用茶。
”马和正色道:“姑娘在论经会上所问,乍听之下似乎平淡无奇,实则正好点出古今众僧穷经说法,可察秋毫而不见舆薪之病。
童稚之慧见,却是高僧之当头棒喝,难怪‘善哉’之声满堂,敝人好生感动。
” 洁庵谦道:“芫儿问者无心耳。
”郑芫行了一礼,退回后舍。
马和重新坐下对洁庵道:“便是道衍法师本人,今日亦在闭门反思,此问对他其实大有益处。
听道衍法师言,大师曾为前太子之主录僧?” 洁庵道:“不错。
自五年前太子薨后,贫僧已经退居山林了。
” 马和恭声道:“大师武功佛法世所罕见,敝主燕王镇守北疆,十多年来为国之屏藩,敝人自十四岁起即随燕王办事,除负责内府事以外,曾多次随大军北征,与蒙古残余武力决战,是以深知其人雄才大略,又能容人,手下奇人异士均能大展长才。
此次敝人随道衍法师南下,曾奉燕王密命为国访才,未知大师可否北上,与燕王见上一面?” 洁庵拱手道:“贫僧原是山野和尚,半生都在各寺庙挂单修行,居无定所,行无定方,江湖上看到太多百姓为连年战乱所苦,多少家破人亡,便是活着的也苦不堪言,这才决心出山辅助太子标。
太子仁厚博学又熟谙政事,如能登大位,将可救天下百姓于水火,可惜天不假年,他英年早逝,贫僧心灰意冷,不可能再事王室。
” 洁庵这番话马和听得动容,他直觉这初识的洁庵禅师是个性情中人,便也开诚道:“敝人出身于云南回族大户,洪武十五年傅友德南征,吾家毁于战乱,正如大师方才所说,家破人亡之余,苟活者成了俘虏,蓝玉手下军士将我阉割了当战利品带回南京,那年我还不到十四岁……” 他说得极为平淡,丝毫不带情绪,像是在叙述别人的故事,听在洁庵禅师的耳中却是极为震撼,他连宣佛号,眼中流露出悲悯之情。
马和继续道:“是傅友德亲自选中敝人跟了燕王,去北平他王府中侍候。
这些年来,在燕王府除了办些内务,燕王栽培我不遗余力,供我读书习兵,也带我征战各地,可说是我再造恩人。
” 洁庵听他毫不隐瞒,连被阉割之事都坦然说出,心中甚是佩服,暗道:“这马和是个光明磊落的好汉子。
”便对马和道:“马施主是少年英雄,老衲是出家老僧,岂能同日而语?只盼你大展鸿志,襄助燕王多为国家百姓做些好事,也不负了这一生。
” 马和见洁庵意志甚为坚定,叹了一口气不再多言,随即起立恭声道:“明早敝人将随道衍及镜明两位法师下山,望大师玉体常健,令徒前途无量,异日有缘再来拜见。
”再拜辞别而去。
三年一次的会试于月圆之夕结束,秦淮河两岸又挤满了考完试寻欢作乐的士子,郑洽在“郑家好酒”店中过了一夜,就匆匆辞别郑大娘,赶回锺山灵谷寺。
他出了城门,沿着护城河往北走,想到这几日考场里的紧张沉重和煎熬,这时终于完全放松了,部分原因乃是他自觉两场制议都答得不错,策问尤其颇有发挥,这场会试整体而言算是考得满意。
距放榜还有十天,他打算回到灵谷寺,好好游览锺山胜景,如能驾一叶扁舟,夜游一次玄武湖就更有意思了。
想到这里,他的脚步似乎更加快了。
游山玩水、读书吟诗的日子过得特别快,很快就到了放榜前一日,正好芫儿也要下山去看她娘,于是郑洽又和芫儿一同回到城里。
翌晨天刚亮,江南贡院前千头钻动,考生们及考生的亲友家属,还有京师里看热闹的闲人,把贡院附近挤得水泄不通,礼部学官会同京师衙门派出大批衙役维持秩序,大家只等那贡院大门开启,榜单揭晓。
这一榜开出,共有两百多位榜上有名。
众考生有人欢声念着榜上自己的名字,有人黯然离开,有人喃喃自叹,也有人怨天尤人。
榜上有名的考生中,有的是有备而来,立刻有人为他们披上彩带,也有闲人帮着敲锣打鼓,簇拥着新科贵人回住处去讨赏。
人潮散得也快,贡院只剩下数十人还在议论纷纷时,郑洽带着郑芫才出现在榜前。
郑洽有些紧张,立在榜前一时竟有些眼花,郑芫却是人小眼尖,很快就看见了,她欢声叫道:“相公快看,第五行第二名,郑洽,哈哈,是你!”郑洽连忙寻去,果然第五行第二个正是自己的名字。
他轻声念道:“郑洽,郑洽,你考中了!” 他定下神来仔细把榜单看了三遍,好几个江南有名的才子也都在榜上,但胡濙却落榜了。
殿试在皇宫里举行,钦定了三甲放皇榜,郑洽中了二甲进士,第七名。
报喜的祝贺的,在“郑家好酒”小馆里川流不息,虽然郑洽并不认识那些人,但都诚心诚意谢了又谢。
郑大娘尤其高兴,凡是赶考的士子来店,一律只收菜钱,喝酒免费。
芫儿已经回寺,郑洽走遍秦淮河两岸却没有找到胡濙,虽然有些遗憾,但因考前胡濙曾经坦诚相告此次赴考志不在得,想他对落榜不致十分在意,也就释然了。
郑洽再回到灵谷寺,已是三天之后了。
他在拜见这一榜的考官时,报准了先归家报喜,两个月后回京报到。
回到寺中小房内,整理好行李,便到知客僧处去缴纳房钱及香火钱,准备明日一早就离寺返乡。
他到洁庵法师的禅房去告辞,在禅房门外就看到郑芫正在浇花。
郑芫喜见郑洽,放下水壶拍手道:“恭喜郑老爷,贺喜郑老爷,您可回来了!”她学着那些到“郑家好酒”小馆道喜讨赏的腔调,郑洽还没笑,她自己倒笑得弯了腰。
郑洽道:“芫儿,明早我就要回家乡去了,特来向法师告辞的。
”郑芫道:“师父房里有两个客人,其中一位天禧寺的溥洽法师您曾见过的,还有一位贵客我也不识得。
”郑洽道:“既然如此,我晚上再来。
” 这时房内传来洁庵爽朗的声音:“是郑施主么?快请进来。
”郑洽踏上阶梯,这才发现禅房檐廊左右两转角处,各站着一个青衣劲装的汉子,一动也不动,倒像是两尊石像。
郑芫低声道:“两人都是那位贵客的随从。
”郑洽心中暗惊,不知这位“贵客”是何来历,但洁庵法师既请自己入屋,便无回避之理。
郑洽进入屋内,先向洁庵一揖到地,开门见山说明来意:“晚生此次离乡赴京赶考,匆匆已两月,如今侥幸榜上有名,家中老母挂心不已,因此晚生归心似箭,打算明日启程,特来拜辞。
”他抬眼向另外两人望去,并躬身行礼。
溥洽法师微笑还礼,另一位客人年纪甚轻,看上去只有二十岁左右,长得温文儒雅,穿着像个气质高雅的公子。
他见郑洽行礼,连忙拱手还礼,口道“免礼”,郑洽微微一怔。
洁庵哈哈笑道:“还未恭喜郑施主殿试高中二甲第七名哩,新科进士,贫僧这厢有礼。
”郑洽忙道:“不敢,不敢。
此次晚生来京,多蒙大师教诲照顾,实在感激不尽,晚生回乡告慰祖先家人后,再回京师报到,到时定当再来灵谷寺请益。
” 这时郑芫进来对洁庵道:“师父,住持方丈来了。
”她话声才了,房门开处,慧明谦方丈已大步跨入,他一进门就先合十道:“诸位请坐好勿起,老衲是听知客僧说新科进士明日就要离寺,特来道个喜。
”郑洽合掌三揖,道:“承蒙大师不弃,容晚生借住贵寺宝舍,考前温习功课之余,梵音佛唱之中感悟良多,特此拜谢。
” 那溥洽法师道:“郑施主如无急事,何不坐下谈谈试场之心得?”郑洽原想告辞,如今方丈亲临,倒也不便匆匆离去,便与慧明谦一同坐下。
芫儿再次出来奉茶。
溥洽法师喝了一口茶,缓缓开口道:“闻得一些应考士子谈论,今年的策问中有一题问到《礼记.礼运大同》,问得颇不寻常,很多考生不知如何作答哩。
” 郑洽知道不少考生借住在离江南贡院颇近的天禧寺客房,溥洽住持一定是听到考生们的纷纷议论,方有此问,便回答道:“这道策问是问:圣人的大同之世里,‘孝’与‘养’之旨义如何?然则通篇〈礼运大同篇〉并未提到‘孝’字,也只有‘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鳏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句中提到一个‘养’字,是以不少考生觉得不易下笔。
” 这时,那位年轻的公子插口道:“郑兄是新科进士,这一题必有高论?”溥洽在一旁笑着介绍道:“这位是文公子,京师里的名公子,也是天禧寺的第一施主。
” 郑洽拱手道:“不敢说什么高论,不过小弟从原文中特别注意‘老有所终’这四个字。
按说圣人的大同盛世,庶民先有小康;小康之家,七十者可衣帛食肉,父母不缺奉养而可达高寿,其虑者唯善终耳。
所以圣人不说‘老有所养’,而说‘老有所终’,老而可以含笑而终,则子女之孝道不在‘有养’,而在‘色难’。
此所以子游问孝,孔子说‘犬马皆能有养,不敬何以别乎’;子夏问孝,孔子就说‘色难’。
此所以在大同盛世中,真正需要‘养’者,只有孤苦独居老人及残疾之人。
” 在座三位高僧听了,齐称善哉。
那文公子更是击掌赞赏,道:“高论,高论,新科进士果然一鸣惊人。
”郑洽谦道:“晚生读书偶得,各位高人见笑了。
” 几人又谈了一会,郑洽就起身告辞。
洁庵道:“施主归心似箭,一路平安。
”溥洽道:“施主有两个月的假期,假满回京时务请到天禧寺一叙。
”郑洽一一应了。
那文公子忽道:“郑兄写得好一笔赵子昂体啊,佩服,佩服。
”郑洽谦谢辞出。
郑芫送郑洽到屋外道别了,郑洽走了两步,回首道:“芫儿,替我谢你娘的照顾,我回京时再去‘郑家好酒’看望。
” 他快步走回住处,正要开门,不由得停下身来,喃喃自问:“我又没说,那溥洽法师怎知我请假准了两个月?” 接着他又想到:“方才我又没有写字,那文公子怎说我写得一笔赵体?难道他看过我的试卷?他是谁?” 如果郑洽知道这位文公子是谁,他恐怕要汗流浃背了。
这文公子就是当今的皇太孙朱允炆,而天禧寺的住持方丈溥洽,正是皇太孙的主录僧。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将出现无法翻页或章节内容丢失等现象。
养O日记 某位帅哥医生连做了18小时的手术猝死在手术台上,醒来发现自己穿到了一个alpha身上。 床边趴着一只可怜兮兮的omega,见到他醒来,一张小脸简直是白上加白! 蒋云书:我以前对你很不好? 白糖哆哆嗦嗦,不敢说话。 蒋云书: 蒋云书:以后不会了。 蒋云书发现白糖身上布满淤青,左臂还有骨裂。 蒋云书:我以前打你? 白糖脸色惨白,呜咽道:没有 蒋云书: 蒋云书:以后不会了。 蒋云书发现/
这个世界有一个平行世界。只有被选中的人才会穿越过去,参加各种逃生游戏。白乐水也穿越了过去。不过他不一样,别的玩家在逃生,而他被安排当鬼。 系统:让我们登顶成为最大BOSS吧。 第一个副本:豪门疑云。 角色:新嫁的寡嫂。 角色基础设定: 1,你是个疯子。 2,你是个女装癖。 请宿主保持设定融入副本背景,不要崩人设不要被玩家发现鬼身份,淘汰求生玩家吧! 白乐水:这设定没错??? *******/
九津珀一直认为自己是一只萨摩耶,他有着雪白柔软的长毛以及天使一样的微笑。 虽然食量大了点,食谱奇怪了点但也没有人规定,萨摩耶不可以吃咒灵和妖怪嘛! 在寻找好友的路上,身边奇怪的人逐渐增多。 会搓黑球有着奇怪刘海的饲主+1、讨厌的白毛六眼+1,友善的同班同学+2,图谋不轨的长发除妖师+1 刚找到好友没几天,便和只花狐狸滚作一团进了扭曲的时空,身边增加了n个奇怪的刀剑付丧神。 九津珀被散发不详/
燕妙妙胎穿了一本BL,成了原书中梗在官配之间的二师姐。 为了早一日磕到真cp,老母亲燕妙妙身体力行地当起了助攻手,立志要为自己的大师兄和小师弟奔向人间大和谐添柴加火。 那么现在问题来了 仙侠世界里,到底几岁才能拥抱大和谐? 五岁的燕妙妙抱着怀里刚满月的小师弟,陷入了深深的沉思。 【小剧场】 妙妙师姐!温师兄中了迷心散,正在冷泉中运功排毒! 燕妙妙眼前一亮,转身就把榻上睡得正迷糊的小师弟扔进/
因心脏病去世的颜修玉,穿到了自己死前看过的一本书,成为了和自己同名同姓的反派大BOSS。 当他看着床边将来会置自己于死地,让自己五马分尸的反派大徒弟跪倒在他的床下颜修玉瑟瑟发抖。 秉承着生命至上的他只想要远离慕容墨,不想要卷入到剧情当中, 只是看着被其他人欺负得伤痕累累的那个人,心里面的隐秘的善念终究不忍心。 他收慕容墨入门中,教他所学,救他于水火之中,哪料徒弟对他竟然起了那种心思! 关键/
重生回高三,陆野半辈子都捧在心尖尖上的那人最灿烂的一年。 他这回一定要好好护着他。 让他远离沈家人。 帮他夺回他本应该拥有的一切。 让他不再为沈家那点微弱的亲情弄得满身狼狈,受尽欺凌。 护着他不再患上心理疾病,让他在自己怀里顺风顺水度过这一生。 然而重生没一会儿,他就看见广播室里的少年,一见到他,就停了歇斯底里的嘶吼,红着眼睛轻轻抽噎着,小心翼翼地往他怀里躲。 原来重生的,不止他一个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