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浏览器扫描二维码访问
秦淮河流经南京城区的一段,自古以来都是金陵的精华地段。
夫子庙座落在北岸,乌衣巷在南岸。
前者建于北宋仁宗景佑年间,在当时就是鼎盛的江宁孔庙;后者的历史更早,是三国时东吴孙权练驻“乌衣”军士的地方,尔后又成为东晋时王谢家族起居活动之地。
沿着河岸,多少历史故事在此发生,只有秦淮河的河水千年来见证着这些故事的起始和终结,就如唐朝刘禹锡的诗句:“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
”道尽了人世间的兴衰起伏。
然而秦淮北岸最大的建筑却不是夫子庙;就在夫子庙的旁边,有一大片黑瓦房舍,围在两重围墙内,显得气派非凡,那就是闻名天下的“江南贡院”。
自南宋以来,天下士子在此参加科举考试,从江南贡院里考中的考生,最著名的恐怕要数南宋理宗宝佑四年的状元文天祥了。
沿着贡院前的街道再向东走一段,就到了“古桃叶渡”。
这个渡口因东晋书法家王献之迎娶爱妾桃叶而名传于世。
桃叶渡位于“青溪”与秦淮汇流之处。
“青溪”是条小溪,流水颇为清澈,与秦淮略带油腻的河水比起来,显得格外清新可喜。
沿着青溪往北再走一段路,行人渐渐减少,也显得较为清静了。
这时在桃叶渡头的石椅上,坐着一个年约二十八、九的书生,这书生长得清秀斯文,身子略嫌单薄,但一双黑白分明的眼睛,并未因一夜未好睡而显疲劳。
他望着青溪的溪水缓缓流进油光浮面的秦淮河,不禁有些感触地想道:“千百年来多少读书人在这江南贡院追求鲤鱼跃龙门,从书斋走入官埸,不正也像这青溪流入秦淮,再也不能回头?” 他又想到六朝以来,这桃叶渡早已成为送别地标。
此地虽然名叫桃叶渡,其实四周桃树不多,倒是处处垂柳,眼前一棵大柳树下有一块古老的石碑,上刻“南浦送别”四字。
这书生站起身来望了望四周,只见柳梢上一抹似雾薄烟,波面上浮着一层透着檀香味的水气,氤氲成混沌的一片。
他暗忖道:“此情此景,日暮春迟更加送别,难怪恁他英雄豪杰到此,也要为之气短了。
” 他在石椅上窝了半夜,此时伸展手脚,深吸几口早上的空气,默默盘算:“昨晚到得晚了,想不到这京城那么大,所有的客舍全被赶考士子占满了,竟然找不到一个栖身之所。
今日定要好好寻访,考试日子还有十来天,总得找个清静地方安顿下来。
郑洽啊郑洽,离家时不让老家人跟来,总以为一切都能自理,那晓得头一天就连个歇脚的地方都不得解决。
” 郑洽背着一个简单的包袱和一袋书囊,一袭青衫虽然陈旧,穿在他身上却显得气宇轩昂而潇洒。
他沿着秦淮河走了一回,昨夜两岸酒楼笙歌不绝,青楼中更是燕燕莺莺,闹到深夜方歇。
河岸上来往的全是进京赶考的考生,这些考生全是各地举人,在地方上都是菁英之士,有的出身富贵之家的还带着书僮及老家人,甚至老妈子,一住下来就包院子,难怪所有的客栈都挂客满,有的干脆住进青楼妓院,一面温习功课,一面享受温柔乡的滋味。
像郑洽这般只身赴考的,一看就知是出自清寒之家,投宿的时候不遭白眼就很好了。
郑洽想到两年半以前他在家乡浙江浦江中了举人,年轻就守寡的母亲噙着热泪带自己一同拜告祖宗,那时他暗暗发愿,要在今年的会试中出人头地,如果有幸能进士及第,就可在郑家大族中扬眉吐气,主要是为含辛茹苦的寡母在族人面前争一口气。
郑洽出身于浦江有名的“江南第一家”。
这个郑氏大村从南宋以下,九代族人集居在一个村落,族人不论从事何等行业,都能秉承忠义传家之祖训,尤其是为官者,如不能清廉有守,生则除籍,死则不入祖祠。
当今皇帝朱元璋曾亲颁“江南第一家”,当地人也把这村子唤作“郑义门”。
郑洽在河边几条巷子里转了几圈,耗去大半个上午,也找不到供客人暂住的民宿。
街上行人渐多了起来,一些小酒店纷纷开门做生意,不远处可以望见江南贡院唯一的一座高楼,他知道那是供监考官居高监督考场的官楼。
郑洽是个天生乐观的人,便给自己打气:“能在贡院附近找到住处固然好,实在不行就到城郊去找,好在还有十多天时间,先不要急。
” 想着就走向桃叶渡边沿青溪而北的那条小路,他一面走,一面想找个清静的小店吃点东西,只见路边一排矮屋,靠边的一间屋子门前种了几棵石榴树,此时花尚未开,树干上系着一头小毛驴,正低头在吃草料。
门楣上用竹竿挂了一长条青布,上面写着“郑家好酒”四个字迎风飘动。
走近时,屋里飘出极为浓郁的酒香。
郑洽走过门口,被那酒香留住脚步,折回来进入酒店,只见店面甚小,屋中间放了两张四人方桌,靠墙放置了三张两人座的桌子。
这时天色尚早,只有一张桌子对坐了两个客人,看上去也是赶考的读书人,却穿得极是讲究。
郑洽拣靠窗的空位坐下,抬头看去,柜台后坐着一个三十出头的娘子,正在忙着将一大罎黄酒一勺一勺分装进几个酒壶中,见郑洽进屋来,忙招呼道:“客官请坐,马上过来。
” 她转头向屋后叫唤:“芫儿,有客人来啦,快上茶。
” 屋后一个十二、三岁的女孩跑出来,捧着一壶热茶来到郑洽面前,很有礼貌地献茶,并招呼道:“客官请先喝口热茶,要点些什么酒菜慢慢来。
” 芫儿的词儿一字不差,礼貌也周到,就是说得太快,有点像背书。
郑洽微微一笑,道:“小姑娘先给我一壶黄酒。
我路过你们店门,一阵酒香扑鼻而来,想来你这店酿得好酒。
” 那娘子将酒送给先来的客人,走到郑洽桌前道:“咱店里酿得三种好酒,客官先试一种,若吃得好了,就再试其他两种。
” 郑洽笑道:“那里吃得这许多,就请先来一小壶,顺带再切些卤味来。
元儿,你的名儿是元旦之‘元’,还是团圆之‘圆’?” 他见芫儿长得可爱,又听娘子唤这孩子“芫儿”,便问问是那个字。
芫儿回答:“都不是,乃是香草之芫。
” 郑洽吃了一惊,这孩子显然读书识字,不像是个酒店的小妹,便连声赞道:“好名字,好名字。
”郑芫却心想:“不过是元字头上加把草,这读书人就觉得好了,真是书呆子。
” 这时郑家娘子已端上了一盘卤味、一壶酒,郑洽喝了一口,只觉那酒香醇而易入口,咽下后还有一些微涩的回味,确是上好的黄酒,忍不住赞道:“娘子这酒当真好,不输给咱家乡的老酒呢。
啊,对了,你店门酒旗上写着‘郑家好酒’,你当家的姓郑?” 郑家娘子见这书生斯文有礼,说话口音有些亲切熟悉之感,便跟他多说几句话,她双手在围裙上擦了一擦,答道:“妾身夫家姓郑。
客官方才说您家乡酿得好老酒,可是来自浙江?” 郑洽呵了一声,叫道:“巧啊,敝姓郑,名洽,浙江浦江人。
”他改说家乡话,郑娘子听了大喜,道:“咱夫家也是浦江郑宅人氏,客官可是……” 郑洽抢着道:“敝人正是郑宅镇中‘江南第一家’的子弟。
哈,想不到此地碰到了同镇的乡亲,大娘请了。
”说罢起身一揖到地。
郑娘子连忙回礼:“客官休要多礼,快请坐下用些酒食,待会再叙。
” 这时另外两个客人大声叫着要加酒菜,郑娘子连忙过去招呼,芫儿也过去帮忙。
郑洽显得十分高兴,一连喝了三杯酒才伸筷吃菜。
那卤味甚佳,几个油豆腐尤其煮得入味,郑洽酒菜下肚,反觉饥饿起来,他正想叫人,抬眼就看到芫儿在柜台后面偷偷张望自己,便招招手叫道:“小朋友,你过来。
” 郑娘子见他唤芫儿,就招呼道:“客官,酒菜还可口否?”郑洽道:“好酒好菜,再来一碗热面就更佳了。
” 郑娘子到后面煮面,那芫儿跑到郑洽面前道:“你也是来赶考的?” 郑洽指着对面的椅子,示意芫儿坐下,微笑道:“不错,我从浦江来到京城,这里的客栈全都让各地来的考生住满了。
芫儿,你每天在店里帮你娘招呼客人?” 芫儿摇头道:“娘平日有个伙计帮她,我有时候来店里玩耍,顺便帮忙,平时我住师父那里。
” 郑洽甚感好奇,问道:“你师父在那里?”芫儿道:“我师父在灵谷寺。
他昨天带我下来,他要到夫子庙去买书,我们还带了黑毛一道来。
”郑洽奇道:“黑毛是谁?”芫儿道:“黑毛是只小毛驴,牠在门口吃草,你没看见?” 郑洽笑道:“看见,看见,挺漂亮的。
你师父待会来找你?”芫儿道:“不错,午时前他就会回来,那个伙计也会来上工,我就要随师父回山去了。
黑毛要帮师父驮书呢。
” 郑洽心中暗道:“听说灵谷寺规模宏大,座落城外锺山南麓,地方清静,周围风景绝佳,若得芫儿师父允许,我便去庙里租他一间小房闭门读书,等考期到时再回此地,岂不甚佳?” 正盘算间,郑娘子已端了热面过来,笑道:“难得客从故乡来,连芫儿都兴奋得说个不停。
” 芫儿道:“我才没说个不停,是回客官问话呢。
”郑娘子道:“好,好,你快去给那两位客官换上新泡的热茶吧。
” 郑洽道:“大娘夫家在郑宅镇,未知缘何搬到京城来做营生?” 郑娘子知他这一问,乃是因为浦江郑宅镇人绝大多数留在家乡,甚少出外谋生,镇中的“江南第一家”九代同居共食,所以才有此一问。
她叹了一口气道:“先夫是郑宅镇人,名叫郑永,却不是江南第一家。
他去世后,两个兄弟要分他田产,妾身难容于父兄,只好带着女儿投靠京城的娘舅,是小女子自幼学得酿酒秘方,所制之酒别有风味,这才央求阿舅相帮开了这间酒店。
虽然地点比不上秦淮两岸那些酒店饭馆,也可靠自力谋生,图个清静。
” 邻桌那两位吃得差不多了,起身会账,其中一个留着短髭的士子把一小锭银子抛在柜台上,眯着眼睛对郑娘子道:“酒钱不用找了。
娘子做得好酒好菜,更兼好容貌,这小小酒店竟似文君当炉的风味,嘻嘻,咱们还要多找些朋友来光顾。
” 郑洽听他口里说的是“文君当炉”,一双眯眼里说的怕是“文君新寡”,不禁一皱眉头,心想:“这厮语出轻佻,只怕要惹恼了郑家娘子,我当代为解围……” 正要上前说两句打圆场的话,那郑家娘子一面收银找钱,一面温言正色道:“难得两位客官中意小店酒菜,又愿多为推荐顾客,小女子这厢有礼。
两位风华正茂,来日试场得意,必是国家德才兼备的栋梁。
这酒菜钱……还是要找还于客官的。
” 这一番“才德兼备”的话,直说得那两个士子哑口无言,也说得郑洽佩服万分,想不到在这小酒店中,碰到这样一位有智慧、有见识的女子。
那两个相公接过零钱,慌忙道了一声劳驾,就匆匆离去。
就在此时,一个大和尚走了进来,肩上用一根禅杖挑着两大包书,芫儿一见,连忙跑出来叫道:“师父,你可回来了。
”郑娘子也忙道:“师父快把书放下,我来煮碗素面给师父挡挡饥。
” 那和尚望了郑洽一眼,对芫儿笑道:“芫儿,你猜为师替你买了些什么书?” 芫儿蹲下来,将师父买来的书翻出几本来看,除了《论语》、《中庸》等四书五经及几本佛经之外,还有许多没见过的书,有些连封皮上的书名都不识得。
她小嘴一撅道:“师父,师父,芫儿读完这许多书,就能跟这位相公一样了。
”说着指了指站在一旁的郑洽。
郑洽合十施礼,道:“大师请了,敝人郑洽,乃是浦江的考生,前来京城参加会试,巧遇这位小朋友,原来是大师的高徒。
” 那和尚正是洁庵禅师,他合十回礼道:“郑施主请了,贫僧洁庵,驻脚锺山灵谷寺。
” 郑娘子忙着介绍:“师父您看有多巧,这位郑相公来自浦江‘郑义门’,是夫家的小同乡。
他昨晚才来到京城,尚未寻到落脚处。
” 洁庵道:“满街都是赶考书生,秦淮河两岸的客舍青楼全住满了,郑施主只怕要另想法子了。
” 郑洽道:“久闻灵谷寺环境幽美,未知能否借一间小屋,供敝人暂住十余日,只是闭门读书,绝不敢打扰师父们清修,一切费用敝人照付。
” 洁庵禅师笑道:“原来要施主另想法子,施主想到灵谷寺来了。
不瞒施主,贫僧在灵谷寺只是挂单,这事须得寺里管事的同意方可,不过贫僧瞧那寺里为远来香客投宿而设的厢房倒有一些空房,施主若有意,便随贫僧去寺里投宿便了。
” 郑洽闻言大喜,连声道谢。
这时店外走进一个年轻小伙子,进店就大声喊道:“大娘,芫儿,咱回来了。
”郑娘子在厨房里回答:“阿宽,快来把师父的面点端出去。
”郑洽知道这“阿宽”便是郑芫先前所说的伙计了。
郑娘子特别煮了一大碗香菇金针素面,另外炒了碗青菜,还切了一盘素卤味,阿宽使个木盘端了出来,可以看出大娘对芫儿师父的巴结。
洁庵一面用面一面赞好,吃完面又吃菜,笑道:“照说出家人不贪口欲,粗茶淡饭最合本分,但郑娘子招待贫僧这一餐确实美味可口,罪过呵罪过。
” 郑洽见他说得有趣,忍不住插口道:“粗茶淡饭固合本分,大娘的面菜却合本性。
” 洁庵一听大为赞赏,连声道:“有意思,你这个读书人倒有些意思,会试必定高中。
叨扰郑家娘子,贫僧这就告辞了。
咱们牵着小毛驴一路走,到灵谷寺也要天晚了。
” 他两手提书袋,驮在小毛驴“黑毛”背上,牵着芫儿开步就走。
郑洽忙付账告别,跟了出去。
郑家娘子道:“乡亲好好准备功课,开闱时再来小店歇脚。
” 灵谷寺座落于南京城外锺山上,原为南北朝梁代兴建,唐朝时名为“宝公禅院”,明初改称“蒋山寺”,十多年前因朱元璋看中了庙址是块风水宝地,便把蒋山寺迁移到山之南麓,原址做为修建自己陵墓之用。
或许朱元璋觉得有些不好意思,就亲自为新寺赐名“灵谷寺”,并拨巨款重新兴建,其规模宏大,犹胜当年蒋山寺。
洁庵禅师虽是客居灵谷寺,但因他佛法高深,灵谷寺自方丈以下,皆对他十分敬重。
郑洽随洁庵来投宿,寺中管事的知客僧立刻带他住入一间窗户对着松林的小客房,房钱随缘,不管饭,茶水供应。
郑洽略事梳洗,先好好睡了一觉,醒过来已是深夜。
他起床点烛夜读,藉作半篇八股文,一笔一画练了两页蝇头小楷,自觉一笔赵字体楷书写的得心应手,不禁停笔自己欣赏一番。
推窗望月时,只见松林浴在月色之下,向光的枝叶固然姿态格外动人,背光的枝干在阴暗中有如浓墨勾勒,更显得苍劲有力。
郑洽忍不住推门走到屋外,只见松林边一条小径,在月光下蜿蜒通入林子里,林影在地,幽静得诱人想要走入一探。
于是沿着小径走进松林,月光点点洒在地上,走了约有一里路,似乎来到这片松林的尽头,忽然被一个意想不到的景象惊住了。
只见松林外一坪草地,坪中一老一小两个人正在练拳,再仔细一看,正是那洁庵禅师和小朋友芫儿。
洁庵禅师在月光下打一套少林拳,简单的几个动作,在他信步走位、信手出拳下,居然虎虎生风,展现出一种凝如山、动如河的气势。
只见他收招之式,单脚撩起,身躯前弓,两臂展开如翅,双掌顾盼生姿,全身上下似乎无一处不在对望相顾,既灵且重,那姿态漂亮之极,却又力透全身。
芫儿拍手叫道:“师父,您打的拳真好看!” 她话声未了,洁庵和尚忽然落腿一挑,一块斗大石块离地飞起,原来展开的双掌忽然一收,左掌化拳击出,那块大石轰的一声被震成碎片,飞散出一丈之外。
芫儿惊得小嘴合不拢来,郑洽更是吓得目瞪口呆。
洁庵对芫儿道:“芫儿,你好生练习,这一套拳法你若学到了火候,师父其他的武功就能倾囊相授于你了。
”他转首道:“郑施主,出来吧。
” 郑洽这才回过神来,他习惯性地整了整衣衿,从树后走出,一揖到地道:“明月清风如此良夜,小生信步来此,并无窥探之意,但见大师神功,真……真神人也。
” 洁庵禅师哈哈笑道:“不妨,不妨,贫僧所传的功夫重在领悟,旁人看了也学不会,学去的只是拳脚架式罢了。
”他说着便索性对芫儿道:“芫儿,你也练一遍来看看。
” 郑芫并不犹疑,凝神抱拳,将师父传授的这套少林拳一招一式打了一遍,在郑洽看来,只觉芫儿打的招式和洁庵所练的一模一样,显见学得精准,练得纯熟。
却听洁庵禅师道:“芫儿,你这套拳练得手脚到位,气韵流畅,就是运‘气’与运‘动’之间的拿捏还差些火候。
”芫儿问道:“师父,‘火候’到底是什么?”洁庵笑道:“等你练到了‘火候’,你自己会知道,也自然就懂了。
” 芫儿虽然聪明,但毕竟年纪小,此时很难真正懂得这道理,但这番话听在郑洽耳中,却令他心中猛然一震,暗暗忖道:“和尚这番话用在读书作文上,岂不也完全合适?” 郑洽这一生,每日读书作文,却从来没想过这道理,这时他一加回味,立刻想通了,忍不住道:“读书若识其字意而不能会其大义,就差那么一点‘火候’;作文华其章,阐其道,而不能贯其气,也就差那么一点‘火候’。
大师点示,小生今夜受益良多。
”说着又是一揖到地。
洁庵禅师显然对郑洽颇有些好感,哈哈笑道:“贫僧所言,未必有这许多大道理,但天下之道万流归宗,彻悟了就都能相通。
郑施主颇有慧根,此番闱试,定然高中。
” 他转身对芫儿道:“芫儿,咱们今夜就练到这里吧,且回房将憩。
”说罢便合十为礼:“郑施主请。
”带着芫儿回寺院去了。
洁庵领着郑芫,走到寺院后一间独立的小精舍,推门入内。
舍中烛火未灭,香案上供有佛像,显然是洁庵的修行所在。
他和郑芫各拣一个蒲团坐下,低声道:“芫儿,你近日大有进步。
方才我说的‘火候’,固然说的是武功的精微之处,但有些领会须待经验累积而后得之,此刻咱们不必强求。
明日为师开始传你少林神功。
” 郑芫道:“师父日前教芫儿的,不是少林神功么?”洁庵笑道:“那是少林入门的一套拳法,少林寺千百弟子人人都能打它一趟,待你如练成真正的少林神功,虽然仍是这套普通的入门拳法,施展起来也能和天下任何高手周旋,这就是少林武功博大精深之处。
” 郑芫又问:“那少林神功就要从练少林内功开始了?”洁庵道:“芫儿聪明,正是如此。
”他说到这里,正色对芫儿道:“之前师父教你的武功,除了入门必练的拳脚及轻功外,最重要乃是发觉你方师父传授的明教武功十分特异,竟然也是一种重悟性的练气之道,和咱们少林神功有许多相通之处,是以两年来也把少林内功传与你练习,不但没有相抵之处,反而有相辅相成之效,此所以你能在短时间内进步如此快速的原因。
近日为师仔细想过,以你现有的内功底子,少林神功可以提前开始了。
” 郑芫想起方夫子在分手前对她所说的话,回应道:“方夫子也曾对芫儿说过一样的道理。
”洁庵点了点头,对芫儿道:“你快去后房睡了,为师再坐一会儿,明日传你神功。
” 另一边,回到小房间的郑洽经过方才一番奇遇,再也无法入睡。
他无意间发现洁庵禅师竟是个武学高深的奇人,而郑芫这小女娃儿到灵谷寺来的原因,竟是学习武功。
对他这个一辈子埋在书本及文章诗词里的人来说,这一切都是不可思议。
而洁庵和尚谈“火候”那普普通通的一番话,却让自己大有茅塞顿开之感。
他把先前作了一半的文章拿出来,又读了一遍,原来觉得文辞铿锵、铺设得体的半篇应试文章,此番读来竟是味同嚼蜡,他不禁一怔,想到自己和洁庵禅师的一番对话,暗思:“文章若无文气贯穿其间,犹如无魂之躯体耳。
” 他依着这番领悟,将那文章重作了一遍,再读时,同样地阐道理,同样地抒情理,行文中走出一道文气,虽然受到应试体的规范而有若干限制,但读来首尾相顾,气势亦随文而出。
郑洽不禁掷笔而叹:“无此领悟,这八股文作得再多,也难有进境啊。
” 这时,远方传来鸡鸣之声,天已快亮了。
日子过得飞快,郑洽住在灵谷寺日夜苦读,做应试前的最后准备,匆匆已过了十几天,试期就在后日。
郑洽打算下山进城,在秦淮河“郑家好酒”店中过夜,然后赴考场。
这一段时间他全力温习功课,模拟试题作答及论述,自觉颇有进境。
郑芫那孩子偶而来找他请教一些经书上的问题。
这孩子在师父指导下文武兼修,每隔数日也会进城去看她娘。
郑洽与她约定好今日一同进城,芫儿并已和娘说好,郑洽将借住在酒店。
郑洽将笔墨文具仔细检点无误,便背着包袱去寻芫儿。
当他走到洁庵住的精舍前,便见芫儿正在舍外大松树下读书。
树干上栓着那只小毛驴,遍体黑毛发亮,极是抢眼。
郑洽喊道:“芫儿,一大早就在用功?咱们今天要进城去啊?”郑芫抬头道:“芫儿在等您呢,师父有个客人在精舍里聊着,咱们去说一声就动身吧。
” 他们推开精舍的门,只见舍内洁庵禅师和一个黄衣和尚对坐在蒲团上说话。
郑洽上前一揖到地,道:“闱试在即,晚生今日便与芫儿下山进城,待考完后再回寺来拜见师父。
” 洁庵禅师指着那位黄衣和尚,向郑洽道:“这位大师法号溥洽,倒与郑施主大名同一个‘洽’字,今日相见自是有缘。
”郑洽连忙合十为礼:“敝人浦江郑洽,敢问法师驻锡何地?”那和尚合十道:“贫僧在京师天禧寺住持。
”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将出现无法翻页或章节内容丢失等现象。
养O日记 某位帅哥医生连做了18小时的手术猝死在手术台上,醒来发现自己穿到了一个alpha身上。 床边趴着一只可怜兮兮的omega,见到他醒来,一张小脸简直是白上加白! 蒋云书:我以前对你很不好? 白糖哆哆嗦嗦,不敢说话。 蒋云书: 蒋云书:以后不会了。 蒋云书发现白糖身上布满淤青,左臂还有骨裂。 蒋云书:我以前打你? 白糖脸色惨白,呜咽道:没有 蒋云书: 蒋云书:以后不会了。 蒋云书发现/
沈宁馨毕业后进了家企业,做了一名实习生。 公司里氛围不错,工作也比较清闲,同事们都很照顾她,除了那个成天黑着脸,没有一点人情味的冰山老板。 这个方案不合格,重新改。 你这单子做的是怎么回事,我之前告诉过你几遍了? 今天要是再做不完,晚上就别想走了。 沈宁馨感觉自己上辈子绝对作了孽,所以才会摊上这么个一点都不可爱的上司。 直到有一天她偶然发现了上司的微博小号。 今天大家下班后聚餐没带我,我好/
蓝小鹊发现自己是一本书里的炮灰女配,同桌是会黑化的深情男配。 总有一天,同桌会因为失去女主而投放病毒,毁灭地球,导致蓝小鹊全家死无全尸。 这可不太妙! 为了拯救地球和自己,蓝小鹊天天热情洋溢活力四射,给同桌传递正能量思想,为他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甚至帮他疯狂追求女主,助他实现各种愿望。 但不知道为什么,同桌还是黑化了! 蓝小鹊欲哭无泪:我再也不对着你念八荣八耻了,你先松手好不好。 晏改/
这是一部全景式反映我国当代改革生活的作品,作品以经济欠发达的平川地区为切入口,以一千多万人民摆脱贫穷落后的经济大建设为主线,在两万八千平方公里土地上,在上至省委,下至基层的广阔视野里,展开了一幕幕悲壮而震撼人心的现代生活画卷。市委书记吴明雄押上身家性命投身改革事业,在明枪暗箭和风风雨雨中为一座中心城市的美好明天艰苦地奋斗着 /
九津珀一直认为自己是一只萨摩耶,他有着雪白柔软的长毛以及天使一样的微笑。 虽然食量大了点,食谱奇怪了点但也没有人规定,萨摩耶不可以吃咒灵和妖怪嘛! 在寻找好友的路上,身边奇怪的人逐渐增多。 会搓黑球有着奇怪刘海的饲主+1、讨厌的白毛六眼+1,友善的同班同学+2,图谋不轨的长发除妖师+1 刚找到好友没几天,便和只花狐狸滚作一团进了扭曲的时空,身边增加了n个奇怪的刀剑付丧神。 九津珀被散发不详/
美人骨,世间罕见。 有骨者,而未有皮,有皮者,而未有骨。 世人大多眼孔浅显,只见皮相,未见骨相。 如果在现在这个社会里,有个人带着两世的记忆,深爱着你。多幸福。 时宜对周生辰就是如此。 而他,却早已忘记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