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下文学

手机浏览器扫描二维码访问

第1章(1/3)

2月21日华夏盛宴从考古看中国古代的饮食文化王仁湘 主讲人简介 王仁湘,男,1950年11月出生,祖籍湖北,现为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边疆民族与宗教考古研究室主任,研究员。

1978年考入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学习史前考古学,1981年毕业,获历史学硕士学位。

1974年以来,长期在野外从事考古发掘工作,主持发掘了若干重要古代遗址。

他对中国史前考古有较为全面的研究,在饮食文化考古研究方面也有一定建树。

发表专业论文100余篇、专著及其他著作20余部,主要有:《拉萨曲贡》、《临潼白家村》、《中国史前文化》、《人之初华夏远古文化寻踪》、《饮食与中国文化》、《饮食考古初集》等。

并主编有《中国史前饮食史》及大型考古学丛书《华夏文明探秘》40种等,后者获第11届中国图书奖。

内容简介 首先,主要通过烤、煮、蒸、涮这四个技巧来溯源中国古代烹饪方式的起源。

能体现中国烹饪特色的,除了炒以外,就是蒸。

我们享受到美味最多的是炒出来的食品,此外,是蒸。

蒸的基本器具是甑。

甑有五千年以上的历史。

这是非常伟大的发明。

其次,在考古里头发现了有保存非常好的食物。

有一些食物,特别是马王堆出土的一些食物,因为密封得比较好,一些有机质的东西保存得都比较好。

第三,从出土的一些图像食物,来看古代的烤肉串、火锅,还有饺子、点心,甚至罐头这些食品,来说明古代的烹饪水平发展的高度。

饺子,现在的资料可能早到春秋时候。

火锅,比较确切的证据,比较早的是在西周时候。

烤肉串,现在发现的资料,汉代时候在中原就相当流行了。

点心,从考古来讲,发现比较早的证据就是唐代的新疆吐鲁番出的,这种花式点心几乎跟现在是一样的做法。

最后,就是食具。

中国人主要是用筷子吃饭的。

我们是筷子的发明人,是主要的使用者。

实际上,我们不仅用筷子进食,还用勺子。

筷子,从文献记载来讲,应该是在商代最早发明。

但是,考古提供一些证据,应该说能证明商代有了筷子,但是还可以往前提。

勺子的使用,应该说是最早的,从现在发现的证据来讲,可以追溯到七千年以前。

全文 大家好!今天我在这里讲的题目是《华夏盛宴从考古看中国古代的饮食文化》。

考古在20世纪有许多重要的发现,比如我们一般的人都比较了解的北京人化石,还有马王堆、殷墟、三星堆这么多非常重要的发现,仰韶文化、龙山文化,发现了很多,应该是说我们在文献上所不知道的东西。

也就是说,我们很多遗忘的历史都是通过考古来发现的。

还有,我们一些古老文化的一些根基的一些资料,传统的生活方式,甚至是很多细节,我们可能都忘却了,这里头当然也包括饮食生活方面的一些内容。

下面,我就开始分四个方面来讲。

第一个方面,就是讲古代的烹饪技术和传统的炊具;第二点,就是从厨师的活动,还有从一些传统食谱来看古代的饮食文化;另外,第三点就是讲,从直接出土的食物来看饮食文化;还有,从传统的食具来看古代的饮食文化,就这么四个方面。

下面讲第一点。

就是讲烹饪技巧和我们传统的一些炊具在考古中发现的情况。

应该说,我们享受到美味最多的,还是炒法炒出来的食品。

还有,我觉得可能更能体现中国烹饪特色的,除了炒以外,就是蒸。

现在我就讲四点:烤、煮、蒸、涮,通过这四个技巧来溯源中国古代烹饪方式的起源,通过考古发现的证据来说明。

先说煮。

煮应该说是从陶器开始发明的时候,大约是距今应该是一万年以上的新石器时代就开始有了比较标准意义上的煮。

它有陶釜、有鼎这些主要用来煮的器具。

另外,还有一些烤的器具。

在这儿,烤箅子在史前都出了很多,当然主要的还是用来煮的,煮的东西。

中国的这些出土的器具,我们知道有很多特点。

我这儿举一个例子和外界就是国外有些不同的,就是我们三足器比较发达就是一个器物下头做三个角。

这种器具非常多,这是非常有特点的。

而且,这种三足器,特别是我们都知道的鼎,实际上是一个釜,下面加上三个腿。

不要小看了鼎,它是一度作为国家政权的象征。

我们知道有“定鼎”、“问鼎”“九鼎”之说。

后来,有些王朝就把拿到了九鼎作为拥有政权的象征。

九鼎据说在秦始皇的时候,就下落不明了。

下面我讲烹。

烹就是煮,这是我们应该说应用相当广泛的一种烹技,不光是我们中国用,国外也用,亚洲其他地区也都用这个方法。

但我们的这个方法,应该说我们找到的证据有一万年了。

比如说在江西万年仙人洞的新石器遗址里发现了陶釜,这个陶釜做得比较简单,下面是个圆底子,但是这是最早的炊具。

它让我们知道过去在一万年以前饮食生活应该说就比较讲究了吧。

还有,在河姆渡文化里头不仅有釜,还有灶,都是陶土做的,做得非常好。

实际上应该说像一个活动的炉子。

炉子,大家知道我们现在都在用,吃火锅的炉子,应该都是这么演变过来的,它在史前的时候就比较流行了。

要说煮,最早我们讲的是釜,用的是釜。

釜呢?它因为是大部分是圆底的,它放不稳,它可以直接放到火塘里边加热,有的在新石器时代的长江流域,甚至其他比较挨近黄河下游地区有这种情况,就是做三个支子,把釜支起来。

但是更多的时候,可能就是用三块小石头、大石头,大小不等的石头把它支起来,然后烧火。

有很多研究者认为,鼎的出现可能跟这种用石块支陶釜这个办法发展来的。

后来发明了鼎,把三个腿固定到釜上面,就成了鼎。

鼎实际上在新石器时代就非常流行,主要是在黄河、长江中下游地区。

后来到商、周时候,鼎开始作为礼仪的重器。

我们知道最著名的一件鼎,是出自安阳殷墟的一个方鼎,叫司母戊鼎。

司母戊鼎应该说是迄今发现最大的一个青铜鼎,它高133厘米,重达875公斤,是三千多年前了。

有人研究说,过去可能是得多少人劳动多长时间才能够做成这么一个大鼎!它是一个集体的行为吧。

鼎到春秋以后也还有,做得非常精致,因为后来它不光是直接用来做炊煮用的炊器了,它也还是食器。

甚至是做成祭器,就是礼器,用来装上祭品,来向神做祭祀的,向仙人祭祀。

它是一种礼仪场面出现的东西。

比如:天子九鼎,他要用九个鼎摆在一起,这九个鼎它不一样大,一个比一个小,叫列鼎。

类似于这种像鼎、釜这种烹饪方法,我们知道在汉代画像石上还能看到。

它用,可能是有铁釜了,然后下面用一个铁支子把它支起来。

我们在一些少数民族做调查的时候,发现这种方法现在还在用,应该是我们古老传统遗留下来的一个证据。

下面我再说烤。

烧烤实际应该是比煮更古老的一种方法,最原始的。

在没有釜、灶的时候,把东西可以直接放在火上烧烤,是比较原始,但是烧出的味道确实不错。

所以,我们现在很多饭店、餐馆,它还要采用这种方法,比方:做烤乳猪,烤全羊,包括烤羊肉串,它的味道就是比较特别。

这个烤的证据,就是说我们在新石器时代出现的一些陶做的烤箅,它做成一个齿状,上面放上食物,烤鱼、烤肉。

我们最新在齐家文化的一处遗址里头,就是青海的喇家遗址里头发现了一座烤炉。

它是用石板做的,用一块薄石板把它支起来,下面烧火,然后上面放食物。

应该说是中国考古发现最早的一座烤炉,也是做得非常好的。

这说明我们烤的方法,除了明火烤以外,已经有了比较严格意义上的烤炉。

下面再说蒸。

蒸的基本器具应该是甑。

甑的发明在仰韶文化,北方黄河流域的仰韶文化,南方的崧泽文化里头就有了,应该说都有五千年以上的历史。

特别是在南方的新石器文化里头,它出现了甑和下面的釜连为一体的器具,考古学上叫它甗.它下面盛水,中间有一个箅子,水烧好了以后,通过蒸汽把上面的食物蒸熟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将出现无法翻页或章节内容丢失等现象。

本周收藏榜25本
最新更新
新书入库
热门小说推荐

替身结束后他后悔了

我是大佬找来的白月光替身。 清晨,大佬结束了晨练,在窗边抽着事后烟,迷离地看着我:你不是他。 我内心疯狂点头。 中午,大佬带我去他名下的商场逛街,逛到一半白月光来电,他不顾我的颜面转身就走,只留下我,和保镖手里拎着的几十个大牌纸袋。 傍晚,大佬开着游艇,在夕阳下的海面上思念心爱的人,看也不看我一眼,而我孤零零地坐在豪华的船舱里,独享82年的老酒,尝着刚捞上来的极品大龙虾,啊,这是孤独的味道/

穿成苦情女主的渣A老妈

比起穿进血型文中更让江楚些崩溃的是,她穿成了这本书女主的渣A老爸或者说老妈? 渣A老妈靠着女主母亲顾灵均家飞黄腾达,联合小三害死原配后夺取了本该属于女主的家产,让女主有了苦情的基本条件。 至于结局,这个渣A当然也没好到哪里去,最终被女儿的六个A搞得家破人亡,死无葬身之地。 江楚些一点儿也不想重蹈原身的覆辙,既不想渣人,更不想被杀,她只想平静地度过等等,旁边睡的这个人怎么那么像顾灵均? 江楚/

给校草冲喜的日日夜夜

这一片校区有两大传说。 一是附中校霸裴允,一挑十毫发无损的事迹流传甚广。 二是三中校草秦昼,家境贫寒,体弱多病,一学期有半学期请病假。 高二开学的时候,裴允转学了,两大传说成了同桌。 刚开始,同班同学都害怕裴允欺负校草,后来,他们眼睁睁看着裴允不知哪来的自信,非要教秦昼学习。 秦昼:你的月考才考了250分。 裴允:分数并不能衡量一切,我要传授给你的是人生经验。 *** 裴允在高二那年被安排/

随身英雄杀

穿越到了异界的郑鸣,随身带着一副英雄牌,只要有足够的声望值,就可以召唤出这些英雄牌中的英雄: 借助这些英雄的力量,你可以横刀立马,你可以飞檐走壁,你可以打出天外飞仙,同样也可以让你魔临天地! 当然,御剑九天上,斩魔天地间也不是梦想,就是化身太古金乌,焚天煮海,也不是没有可能 /

紫贝壳

月色如银,碧波荡漾,梦轩紧握住手中的紫贝壳,正如他强烈要给珮青所有的爱。但纵使珮青如此攫掳他心,他也无权利破坏妻子美婵的安宁,及自己心爱的儿女小枫小竹的幸福..... /

总有人追着我要芥川奖

日本有一位常年霸占畅销书榜首的现代文学作家。他的故事充满想象,却也讽刺着人性的黑暗。 为了鼓励更多有想法的年轻人踊跃创作,文学界用那位作家的名字创办了一个新的文学奖项,芥川奖 芥川从小就有一个特殊的超能力,每隔一段时间他都会陷入沉睡,在睡梦中他会穿越到不同的世界。 他把这件事情告诉了身边的人,可是没有一个人相信是真的 然后 芥川就把穿越的事情写成书告诉了全世界的人 再然后 他的书火了。 芥/

每日热搜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