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浏览器扫描二维码访问
还与姑孰、东梁山一道起着阻遏上游来敌。
屏护建康的作用。
唐以后,形势稍有变化,一方面由于泥沙冲积,瓜洲一带江面稍稍变窄,另一方面,随着大运河的开凿和政治重心的东移,这里是运河与长江、北方政治重心与南方经济重心联系的衔接地带,因而地位有所上升。
姑孰即今之当涂,地处建康上游,控御采石和东梁山二处险要,翼蔽建康。
东晋南朝侨立豫州(或南豫州)于此,号为南州,与北府京口、西府历阳一道拱卫建康。
顾祖禹称姑孰“控据江山,密迩畿邑,自上游来者,则梁山当其要害;自横江渡者,则采石扼其咽喉。
金陵有事,姑孰为必争之地。
”[注:《读史方舆纪要》卷二十七江南九]东晋初,王敦专擅朝政,自上游移镇姑孰;桓氏以荆州上游东逼建康,恒温、桓冲先后移豫州镇姑孰。
刘宋元嘉末年,武陵王刘骏讨刘劭,兵至南州(即姑孰)而降者相属。
因为,据姑孰即已夺梁山之险,撤掉了建康上游最后的屏障。
梁山即东梁山,在姑孰西南三十里,挡建康上游陆路要冲。
刘宋孝建元年(554年),刘义宣,臧质在上游起兵,东下建康,朝廷遣柳元景、王玄谟等将拒之,叛军兵至芜湖,臧质建议义宣说:“今若以万人取南州,则梁山中绝;万人缀梁山,则玄谟必不敢动;下官中流鼓棹,直趋石头,此上策也。
”[注:《宋书》卷七十四臧质传]义宣未用,而尽锐攻梁山,为王玄谟等所败。
齐永元元年(499年),陈显达据江州起兵,齐东昏侯遣将军胡松扼梁山以拒之。
梁末,北齐萧轨与梁降将徐嗣徽等合兵攻梁山,陈霸先立栅扼梁山以拒之。
梁山与采石共扼建康上游水陆两路,为建康上游最后的屏障。
与京口、采石二地隔江相对的是广陵和历阳,二地可谓两淮根本。
北骑南下,自淮东来者,最终必趋广陵;自淮西来者,最终必趋历阳。
南方有事北方,二地则是南方人力、物力的集结地,广陵足以策应山阳、盱眙,历阳足以策应钟离、寿chun。
广陵即今之扬州,为淮东根本,翼蔽长江。
北不得广陵,则无以渡瓜洲;南不得广陵,则无以争淮北。
大运河开通以后,广陵扼长江与运河的交汇口,地位更加重要。
西汉时,广陵为吴之国都,吴王刘濞据此,煮海为盐,铸山为铜,国用富饶,遂招天下亡命之徒以反汉。
三国时,广陵为曹魏所有,曹魏黄初五年(224年),魏主曹丕亲率水军自寿chun至广陵,yu攻江东;孙权屡争广陵而不得,故其在淮南方向的北伐屡出而无成,最终只得以长江为守。
东晋时,广陵为侨立兖州的治所,刘宋因循之。
元嘉二十七年北伐,征发民丁,沿江数郡之兵俱集于广陵。
孝建年间,竟陵王刘诞受孝武帝猜疑,出镇广陵,刘诞遂营广陵城垣以自固,孝武帝发大兵攻之,始克。
梁末“侯景之乱”中,东魏趁利南侵,江北之地尽入东魏,广陵亦为北方所有。
隋统一北方,谋并江南,先以扬州总管贺若弼镇广陵;平陈之战中,贺若弼率先渡过长江,攻占京口,从左翼包围建康。
隋统一全国,为加强南北联系,开凿大运河,大运河在广陵附近汇入长江。
隋炀帝废州置郡,以广陵为江都郡,经常临幸。
隋末天下大乱,江都为李子通所据,李子通据江都称帝,国号吴。
唐末藩镇割据,庐州刺史杨行密入据广陵,自称淮南留后,尽略淮南之地,建国吴,跨有江淮二十七州。
吴后为南唐所代,南唐建都金陵,而以江都为东都。
后周显德三年(956年),后周与南唐激战于淮南,后周军乘虚袭占扬州,次年,南唐主请和,尽献江北之地,南唐国势遂弱。
南宋建都临安,江淮防线当临安之北,金兵南下,必向两淮。
扬州为淮东根本,赵范所谓“扬州者,国之北门,一以统淮,一以蔽江,一以守运河,皆不可无备。
”[注:《读史方舆纪要》卷二十三江南五]元军突破荆襄防线,东下临安,两淮犹为南宋所守,李庭芝据守扬州。
文天祥犹寄希望于两淮,建议宋廷分境内为四镇,将淮西并入淮东,建阃于扬州,截击元军之后,以图恢复国势,未果。
明初定都金陵,扬州之与金陵,形势又几同于东晋南朝,后虽迁都于běijing,但南北二京之间的联系、江南财赋的转输,都须藉大运河,而扬州扼运河之咽喉,其重要xing自不待言。
历阳即今之和县。
自淮西方向南下趋建康,必经历阳。
寿chun、凤阳以南,巢湖当其要冲;巢湖以西,地形复杂,不利大军穿行;巢湖以东,山丘和河道较少,利于大军通行,北方势力南下,多出此途。
历阳当此冲要。
顾祖禹言:“自昔国于东南,未尝不以历阳为襟要;有事江南者,由寿阳、历阳来者十之七。
”[注:《读史方舆纪要》卷二十九江南十一]南宋吕祉亦言:“历阳,建康、姑孰之门户。
未有历阳多故而江东得以安枕者。
”[注:吕祉《东南防守利便》之江淮表里论]孙策据江东,由历阳渡江。
西晋灭吴,使王浑出历阳,渡横江。
东晋时,苏峻亦由历阳渡横江,袭姑孰而下建康。
后赵石虎掠淮南,游骑径抵历阳,江南戒严。
梁末侯景叛乱,起自寿阳,并有历阳,再出横江而渡采石,遂入建康。
隋灭陈之战中,庐州总管韩擒虎由庐州趋历阳,出横江而渡采石。
宋金对峙,金兵南下,也往往径抵历阳。
明初朱元璋取江南,也由历阳渡江,克采石、下太平(姑孰)。
(二)淮河防线 南方在淮河一线也置列有一系列重镇,以扼淮河支流与淮河的交汇口。
在淮西,主要是寿chun(今寿县)和钟离(今凤阳),在淮东,主要是山阳(今淮安)和盱眙。
淮河上游支流主要有颖河和涡河。
颖河与淮河的交汇口曰颖口,涡河与淮河的交汇口曰涡口。
寿chun正对颖口,挡颖河、淮河方向的来敌;钟离正对涡口,挡涡河之冲。
南北对峙之际,钟离与寿chun俱为淮西重镇。
淮河下游主要支流有泗水,亦曰清河。
古代泗水自山东南流,在淮安附近汇入淮河,入淮之口曰泗口,或曰清口、淮口。
淮、泗水路自古为南北交通要道,山阳和盱眙即在其附近,控制着泗水方向的来路。
在这一方向,若取更积极的态势,还可经营彭城(今徐州)以图北方。
寿chun即今之寿县。
淮河主要支流颖河在其附近汇入淮河。
颖河为中原与江淮之间的一条重要交通线,颖河与淮河的交汇口曰颖口。
寿chun正对颖口。
自颖河或淮河上游而来之敌,必经寿chun。
顾祖禹称寿chun“控扼淮颖,襟带江沱,为西北之要枢,东南之屏蔽。
”[注:《读史方舆纪要》卷二十一江南三]另外,寿chun一带,为黄淮平原的一部分,土壤肥沃,灌溉便利,宜于屯耕。
故其地利足以为战守之资。
战国末,楚失鄢郢之地后,东徙淮南,一度以寿chun为都。
西汉时,寿chun为淮南王国都。
淮南国地大力强,值汉廷削藩之余,怯不自安,遂谋起兵。
伍被建议:“略衡山以击庐江,有寻阳之船,守下雉之城,结九江之浦,绝豫章之口,强弩临江而守,以禁南郡之下,东保会稽,南通劲越,崛强江淮间,可以延岁月之寿。
”[注:《汉书》卷四十五伍被传]东汉末,袁术据寿chun,帝制自为。
曹魏正始四年(243年),邓艾行巡淮河南北,行视陈、项以东,至寿chun,上表建策,建议:“令淮北屯二万人,淮南屯三万人,什二分休,常有四万人,且田且守,岁丰常收,三倍于许。
如此,计除众费,岁完五百万斛,以为军资;六七年间,可积三千万斛于淮上,此则十万之众五年食也。
以此乘吴,无往而不克矣。
”[注:《三国志》卷二十八邓艾传]主政的司马懿采行其策,在淮河南北大兴屯田,广开河渠,以增灌溉、通漕运,自是以后,每东南有事,大军泛船达于江淮,资食有储,而无水害,为以后西晋灭吴打下了基础。
魏晋南北朝时期,南北双方对峙于江淮之间,寿chun挡南北之冲,为南北双方争夺的急所。
司马睿初定江东,应詹即建议说:“寿chun,一方之会,去此不远,宜选都督有文武经略者,远以振河洛之形势,近以为徐豫之藩镇。
绥集流散,使人有攸依,专委农功,令事有所局。
”[注:《晋书》卷二十六食货志]东晋立足江东,但仍以收复中原为号召,故经营寿chun,以守而言,可为淮西重镇,以进取而言,可与中原形势相呼应,且两淮间为流民所集,招集安抚,意义亦大。
晋太和四年(369年),豫州刺史袁真据寿chun降前燕,前燕、前秦同时出兵救援,晋大司马桓温率军击破前秦援兵,攻破寿chun,收复寿chun。
时参军伏滔随恒温至寿阳,以淮南屡叛,遂著《正淮论》言寿chun之重要曰:“彼寿阳者,南引荆汝之利,东连三吴之富;北接梁宋,平途不过七百;西援陈许,水陆不****里;外有江湖之阻,内有淮淝之固。
龙泉之陂,良田万顷,舒、六之贡,利尽蛮越。
”[注:《晋书》卷九十二伏滔传]苻坚伐晋,前锋已拔寿阳,但就在寿阳附近的淝水,谢玄所率晋军击破前秦军队,收复寿阳,前秦经此一败,顿成崩溃之势。
东晋末,刘裕“yu开拓河南,绥定豫土,割扬州大江以西、大雷以北悉属豫州。
”[注:《晋书》卷十四地理志上]侨立豫州,治寿阳,作为北伐中原的一个前进基地。
王镇恶、檀道济趋许洛之师即由此出发。
刘宋时期,无论是北伐还是北伐失败后收拾残局,寿阳都显示出了它作为淮西一方重镇的地位。
萧道成代宋自立,北魏即发兵来攻,寿阳是其主攻方向之一。
萧道成以垣崇祖为豫州刺史,镇寿阳,他对垣崇祖说:“吾新得天下,索虏必以纳刘昶为辞,侵犯边鄙。
寿chun当虏之冲,非卿无以制此虏也”[注:《资治通鉴》卷一百三十五齐纪一]萧齐末年,豫州刺史裴叔业以寿chun降北魏,北魏发兵接应,寿阳并淮南之地遂入于北魏。
梁趁北魏内乱,收复寿阳及淮南之地,“侯景之乱”时,东、西魏趁利南进,寿阳及淮南之地又入于东魏。
陈太建五年(573年),吴明彻北伐,收复寿阳,陈主为之下诏曰:“寿chun者,古之都会,襟带淮、汝,控引河、洛,得之者安,是称要害。
”[注:《陈书》卷九吴明彻传]吴明彻兵败后,寿阳连同整个淮南又被北周攻占,陈人不得不凭江而守,形势极其不利。
五代时,后周世宗征南唐,攻寿州近三年而不能克。
后来南唐寿州守将以望断援绝而降。
寿州一降,江北诸州次第风靡。
宋金对峙时,金兵南下江淮,寿州每为极冲。
吕祉言:“淮西,建康之屏蔽,寿chun又淮西之本源也。
寿chun失,则出合肥、据历阳,建康不得安枕矣。
”[注:吕祉《东南防守利便》之江淮表里论] 涡河为中原与江淮间的又一条重要交通线。
涡河与淮河的交汇口曰涡口。
凤阳正对涡口,挡涡河之冲。
南北对峙之际,凤阳与寿chun俱为淮西重镇。
凤阳在南北朝时为钟离郡。
南朝刘宋失淮北诸州之后,只得凭淮河而守,钟离正档自许洛方向南下之冲,北魏每次南下,钟离都是其主攻方向之一。
梁末,钟离与寿chun俱入于东魏。
宋金对峙,金人立刘豫于中原,yu以华制华。
宋绍兴六年(1136年),刘豫侵淮西,朝议yu弃淮保江。
枢密使张浚力反之,说:“淮南诸屯,所以屏蔽大江;使贼得淮南,因粮就运,以为家计,则长江之险与敌共有,江南未可保也。
淮东宜于盱眙屯驻,以扼清河上流;淮西宜于濠、寿屯驻,以扼涡、颖运道。
”[注:《续资治通鉴》卷一一七]濠州即凤阳。
濠、寿二州分别控扼涡、颖二口,为扼守淮河的关键。
绍兴十一年(1141年),张浚、刘琦、杨沂中三大将之兵败于濠州,宋廷遂决计议和。
淮河下游主要支流有泗水,泗水亦曰清河。
古代泗水自山东南流,经兖州、济宁、徐州、宿迁,在淮安附近汇入淮河。
淮河下游河道变迁很大,特别是黄河改道,夺汴、泗等河而入海,故今之泗水、淮河已非当年旧貌。
泗水入淮之口曰泗口,亦曰清口、淮口。
淮泗水路自古为南北交通要道,西晋王濬攻吴,杜预曾写信鼓励他直捣建康以灭吴,然后,“自江入淮,逾于泗汴,溯河而上,振旅还都,亦旷世一事也。
”[注:《资治通鉴》卷八十一晋纪三]根据杜预书信中所提示的线路,王濬水师可由建业?直驶洛阳,可知汴、泗二水藉淮河而连通黄河、长江两大水系应该是比较早的事;桓温、刘裕北伐,都曾开通泗水水道;隋炀帝开大运河,也利用了汴、泗二水。
淮河下游重镇主要有淮安、盱眙,扼守淮泗水路。
淮安在东晋南朝时为山阳郡,隋唐及宋代时为楚州,元明清时称淮安。
曹魏黄初年间,魏主曹丕亲率水军循蔡、颖、涡等水入淮而至广陵,舟师即由淮安而南。
东晋南朝均以淮安为重镇,祖约、刘隗、荀羡等将先后镇守其地。
东晋太元三年(378年),前秦大将彭超建议苻坚说:“愿更遣重将攻淮南诸城,为棋劫之势,东西并运,丹阳不足平也。
”[注:《资治通鉴》卷一百零四晋纪一十六]苻坚从之,遂发兵攻淮阳、盱眙。
刘宋元嘉二十七年(450年)北伐失败后,山阳太守萧僧珍悉敛百姓入城,筑堤蓄陂水,yu待魏兵至时,决堤灌之。
魏军经过山阳,未敢攻城。
刘宋泰始年间失淮北诸州,北魏将山阳、彭城一带经营成南逼江淮的一个基地,南朝再谋北进,形势已很不利。
陈代吴明彻北伐围攻彭城时,周将王轨轻兵南进,袭据清口,切断了陈军归路,明彻遂败。
宋室南迁,倚江淮以屏蔽东南,山阳的地位再次重要起来。
吴表臣曰:“山阳控扼之地,失之则无以屏蔽淮东。
”[注:《读史方舆纪要》卷二十二江南四]徐宗偃亦曰:“山阳南北必争之地也,我得之,可以进取山东;敌若得之,淮南不能以朝夕固也。
”[注:《读史方舆纪要》卷二十二江南四]大运河道经淮安,故元、明两代均设重臣、置屯军以经略之。
元末农民起义时,元将董搏霄守泗州,曾建议元廷增戍淮安:“淮安为南北噤喉,江淮要冲之地,其地一失,两淮皆未易复也。
则救援淮安,诚为急务。
”[注:《元史》卷一百八十八董博霄传] 盱眙为淮东一方重镇。
盱眙在秦末一度是楚怀王的都城。
东晋时,羌人姚襄在淮南击破殷浩之军,进屯盱眙,晋廷不能制。
东晋太元三年(378年),前秦将领俱难等攻陷盱眙,直到淝水之战后,东晋才收复盱眙;义熙年间,晋廷置盱眙为郡,刘宋时因之。
刘宋元嘉二十七年(450年)北伐失败时,盱眙太守沈璞以盱眙地处冲要,乃缮城浚隍,积材谷,储矢石,为城守之备;北魏南进时,淮河一带郡县守宰多弃城逃走,沈璞坚守盱眙;辅国将军臧质军溃后,亦率余部入盱眙,二人合力坚守盱眙,魏主拓跋焘自瓜步北撤途中,亲自指挥强攻盱眙三十余ri而未能破城,只得烧攻城器具而走,显示出盱眙在淮东地区确为一方重镇。
北魏退去后不久,刘义隆即以其弟刘义恭为南兖州刺史、骠骑将军,都督十三州诸军事,移镇盱眙,以重振江淮地区残破的防御体系。
次年,刘宋撒南兖州并入南徐州,另置淮南都督,驻盱眙,开创屯田,应接远近。
彭城为淮北根本。
彭城附近众水汇集。
泗水从彭城附近流过。
泗水向西北上溯,开巨野泽可入黄河,南流途中又汇纳汴水、雎?水等河流。
隋以前,汴水在彭城附近汇入泗水。
刘裕灭后秦之后南归,舟师自渭入河,又开汴渠,自河入汴,遂归彭城。
雎?水则在邳州(今邳县)附近汇入泗水,雎?水入泗水之口曰雎?清口。
沈攸之攻彭城不利,即败于雎?清口。
彭城可说是四战之地,为历代兵家所必争。
彭城在楚汉之际曾为西楚霸王项羽之都。
东汉末年军阀混战之际,徐州乃纷争之地,陶谦、刘备、吕布、曹cāo都曾力争徐州。
孙权一度也想攻取徐州,但吕蒙以徐州“地势陆通,骁骑所骋”,且地近许洛,虽攻取之,ri后曹cāo也必全力来争,不如袭取荆州,全据长江。
[注:《资治通鉴》卷六十三汉纪五十五] 南北对峙形势下彭城的地位更加重要。
在江淮防线的几个层次中,长江翼蔽江南,淮南翼蔽长江,淮北翼蔽淮南。
而在淮北地区,实以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将出现无法翻页或章节内容丢失等现象。
一睁眼,姜意眠失去所有记忆,身处恐怖游戏。 完成副本,我将为您实现所有愿望。 系统附在耳边,如是说着。 带着一种令人毛骨悚然的、生硬的温柔,如邪恶之物对人类拙劣的模仿。 * 【听见死神的声音】 连环杀人案凶手的日记: 她好可爱。 今天触摸到她了。 今天和她单独相处,还亲了她。 好喜欢她,好想永远拥有她。 【诸神之子】 神的诅咒:以生命为代价,所有具有智慧的生物都将无法抗拒地贪慕神的光辉。 /
1620年代的瓦雷斯世界,正处于时代更迭的转角。 魔导蒸汽机吹响了工业革命的号角,启蒙思潮正在冲击封建皇权的根基,旧大陆的帝国日薄西山,新世界的殖民者野心勃勃,一千六百年来建立在剑与魔法之上的旧秩序,即将为一种全新的秩序所取代。 这是最好的年代,也是最坏的年代,这就是殖民地少年乔安维达学习和生活的年代。 人人生而自由,但施法者更自由。 这是一个关于魔法的故事,也是一个关于成长的故事。 (相/
闻妺嬉美貌绝世,气质矜贵优雅,是娱乐圈难得一见的美人儿胚子[妺嬉(mxī)] 偏偏影帝施哲言是个神经病,对女人心理性厌恶 然而后来 狗仔:#惊!施影帝与一闻姓女星街边拥吻# 众粉丝:骗子!大骗子! 说好的对女人冷漠又无情呢! 而此时的施哲言却在掐着闻妺嬉的后颈,惩罚似的咬着她嘴唇:以后不准对别的男人那么笑,嗯? 黑眸里的火热与占有欲,犹如狂风骤雨 女主本性与气质并不符,反差萌狗崽属性 总之/
(年下深情霸道总裁攻+腰细腿长肤白貌美心机诱受 ) 活了万年的狐妖绥怎么也想不到,他遭了场无妄之灾,竟是见到了人间千万载之后的景象。 高楼大厦,灯火辉煌,车如流水马如龙。 一朝穿越时空,古代狐妖成了现代小明星。 且看琴棋诗画,阴谋阳谋样样精通的老妖精,一朝穿越成过气花瓶,如何一路艳惊四座,在娱乐圈掀起惊涛骇浪! tips: 1.破镜重圆/古穿今/前世今生梗/受宠攻/双洁。 受君撩天撩地,一/
国师穿越现代,自动绑定见鬼直播APP,一不小心靠着玄学就风靡网络了!在网上直播算卦看风水,轻轻松松就暴富了! 很多天师不服想打国师的脸,最后捂着被打肿的脸跪着求当国师的迷弟! 很多鬼见她一个小女生,居然敢深入凶地,兄弟们弄死她! 啊啊啊啊!那小女孩太厉害了吧,兄弟们赶紧躲起来! 陈悦鱼: 女国师在现代刷抖音,玩微博,还喜欢直播 直播凶鬼厉鬼被吓哭,怀疑世界! 某高富帅甩尾法拉利停在陈悦鱼身/
叶令蔚穿成书里一个有心脏病的炮灰,因为从小身娇体弱,自卑敏感,即使小心谨慎,也还是个万人厌 他大哥吃住都在公司,除了让助理按时打钱以外连句多余的话都不跟他说 他二哥沉迷于赛车,更加懒得管叶令蔚死活 班主任嫌弃他成绩班级后腿让他坐垃圾桶边上 平时对他好的兄弟在背后一口一个病秧子 喜欢的人把他当备胎,实际上心里有个白月光 穿过来的叶令蔚:好惨 穿书过来,叶令蔚不再是叶令蔚,一改以前曲意逢迎,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