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下文学

手机浏览器扫描二维码访问

第二十回 七月七日长生殿,夜半无人私语时(3/3)

到诗人后来离开符离与这位女友永别后,还一直眷恋着她。

白居易的《潜别离》诗里说:“不得哭,潜别离;不得语,暗相思,两心之外无人知。

”又说“惟有潜离与暗别,彼此甘心无后期!”说的就是自己的这种心态。

白居易饱尝了相思的苦痛,渴望着真挚的、永不分离的爱情。

因此,在创作《长恨歌》的过程中,他很自然地融注了自己的思想感情,对这些“希代之事”进行了加工润色,并按照自己的爱情理想塑造了李杨形象。

也就是说白居易在对李杨绵绵不绝的刻骨相思的刻画中,倾注了自己的愿望与苦痛;他描绘李杨爱情忠贞不渝的品质,就是为了把这段爱情升华到理想的高度,使之符合于自己的观念。

所以写《长恨歌》的时候,白居易也是“我以我血荐轩辕”的,所以《长恨歌》才那么成功,那么感人。

我想,通过《长恨歌》的创作,白居易郁结在心中的情爱之痛多少得到了宣泄与抚慰,鲁迅先生说,“长歌当哭,是必在痛定之后”。

对于白居易来说,《长恨歌》创作完成,也就是“痛定之后”了。

所以终于可以收拾起旧心情,开始段新生活了。

所以,36岁上,白居易结了婚。

好了,现在再加上白居易的这种创作原因,我们几乎可以肯定地说,李、杨之间是谈不上什么爱情的,更不要说什么真挚的、永恒的爱情了。

但慢着,古训告诉我们,对一个人别急着下结论,更何况这是对两个人。

回过头,我们再来看看,李、杨之间是不是就真的一点感情,一点爱情也谈不上呢? 这同样也要问几个问题: 第一,在白居易之前,就没人歌颂过李杨之爱了吗?如果有,那么白居易也就不是纯粹的杜撰了。

历史也就不是纯粹被《长恨歌》误导的了。

最有力的证据就是李白。

李白可比白居易更有说服力。

如果说唐代有二白,李白是“太白”,而白居易只是“小白”。

李白是与李、杨生活在同一时期的人,而且我们都知道他与唐明皇与杨贵妃都是有过亲密接触的,他在大醉初醒之际,曾经为杨贵妃一挥而就作《清平调》三首,每一首都是名动千古之作。

第一首“云想衣裳花想容”是说玉环之美;第二首“借问汉宫谁得似?可怜飞燕倚新妆。

”是说玉环之得宠,、;第三首:“名花倾国两相欢,长得君王带笑看。

解释春风无限恨,沉香亭北倚阑干。

”其中就有不尽的缱绻意韵,也就是说李白总的来说,也是基本认可并描摹了李杨这段惊世恋情的。

另外,稍晚一些的杜甫,也有《丽人行》等作品客观地表现了李、杨的这种“名花倾国两相欢”的场景。

也就是说,虽然“小白”白居易在《长恨歌》是揉进了自已的情绪,以及自身对爱情的理解,但李、杨恋也不完全就是子虚乌有,至少在当时当世,李、杨恋也还是受到当时人的基本认可的。

第二,李隆基与杨玉环之间是不是就根本没有任何共同语言?答案是否定的。

唐明皇与杨贵妃两个人在都擅长音乐,我们知道唐代最有名的大型舞曲《霓裳羽衣曲》可以说就是两个人一起合作完成的。

另外他们还一起创作很多乐曲与舞曲,可以说,在艺术情趣上两个人是有着很大的相同和一致之处。

这从生活中的小事也可以看出来。

据唐人野史记载,说唐明皇与杨贵妃喜欢下棋。

但他们俩自创了一种非常奇特的下法。

就是以人代棋,让宫女三十二人为棋子,胸前缀以棋子的名称,在绘有棋盘的地上走动来下棋。

所以就有了“香车、桂马、金将、银将、玉将”等棋子的名称。

后来,这种下法传入了日本,演变成日本的将棋。

可见在这些生活情趣、生活细节上,两个人不仅有共同语言,而且共同语言特别的丰富。

事实上,人和人的接触,这种生活情趣、生活细节上的共同语言特别重要,所谓日久生情,主要也就是在这种状态中情感达成默契的。

第三,正史记载的杨贵妃的多次因妒被遣出宫是不是多少也能说明些问题。

我们前面谈了杨玉环的嫉妒生气而被多次遣归。

这虽然说明了李隆基的花心,但反过来也说明杨玉环的在乎啊?一个好吃醋的女人,不往往正是深陷在情爱围城中的女人吗? 第四,唐明皇晚年对杨贵妃的深刻思念是不是史有其实?《长恨歌》里写杨玉环死后,在李隆基余下来的人生里,对杨玉环是刻骨思念,每天是“夕殿萤飞思悄然,孤灯挑尽未成眠。

迟迟钟鼓初长夜,耿耿星河欲曙天。

”也就是思念到“惟将终夜长开眼”的地步,白话说就是想得整宿整宿的睡不着。

后来作为太上皇的唐明皇,又请道士、方士作法,与杨玉环托梦相见,总之是将李杨的尘世之爱进行了最后的梦幻升华。

那么这一段描写是不是也是全然凭空的呢?《旧唐书?杨贵妃传》记载,唐明皇被太子逼着退了位,没权了,这时候份外想念杨贵妃。

悄悄地命人将当初草草安葬的杨贵妃的尸体移到长安,但这时候尸体已经毁坏了,只有杨玉环当年佩带的香囊还在。

唐明皇是睹物思人,泪下涟涟,“乃令图其形于别殿,朝夕视之”。

也就是命人画了杨贵妃的像在自己住处的墙上,一直到死,每天都对着墙上的杨玉环寄托自己深深的哀思。

正所谓人之将死,其言也善。

我以为这多少还是可以看出李隆基对杨玉环的一些真情来的。

那么,我们到底应该怎么评判李隆基与杨贵妃的这段惊世黄昏恋呢? 我以为很简单,民间夸大了他们的爱情,是因为这段故事的背景是著名的开元盛世和安史之乱,在盛极而衰、巨大变革的时代背景下,人们总希望发生些什么,尤其是些缠绵绯恻的故事,来纪念那段特殊的历史时期。

谁来演绎这场故事呢?最好的主角莫过于一手开创这个盛世和一手毁灭了这段盛世的人。

现今的学者大多完全否定这段爱情,是因为他们太冷静,太客观,从史料出发,完全忽视了人在生活中积累起来的一些不可以简单用道理来说明的情感。

所以这位风流皇帝与中国第四大美女的情爱,既不是一场什么爱情盛宴,也不是全然的色相与权势利益的交易。

这就是一出凡人之爱,常人之情,仅此而已。

当这位风流皇帝与中国第四大美女的情爱生活回归凡人之爱、常人之情的时候,我们的中国经典爱情之旅也到了一个重要的关口。

此前,自先秦以来的女子,在那些惊世骇俗的情爱中以她们的美丽、纯情演绎了一段段倾城之爱。

但此后,中国女子们开始以她们的真性情和才情来演绎唐宋元明清时期的倾城之爱,这里有一个典型的代表现象,就是那些名妓们的情爱生活开始在中国经典爱情理念里登堂入室,男人们的名妓情节开始在中国传统经典爱情故事里大放异彩。

而名妓们的爱情宣言,正是古代女子们以真情与才情惊撼世人,对抗即将到来的封建礼法社会的最强音。

请看下回:霍小玉的故事——“名妓情爱”。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将出现无法翻页或章节内容丢失等现象。

新书入库
热门小说推荐

我什么都能演

高中毕业那年暑假,厉霜刑在影视城当武替赚生活费。 然后因为长得好看,给女主当武替的时候被导演以为是真的妹子,被拉去顶包演了一个女配角。 因为配角片酬比替身高,厉霜刑可耻的从了。 于是,厉霜刑就开始了自己从替身到影帝的娱乐圈生涯。 【最开始】厉霜刑:我什么都能演,男女主配都行,只要钱多。 【后来】厉霜刑:我什么都能演,只要剧本好! 从赚钱到事业再到理想。 P.S.╰☆★☆★☆★☆★☆★☆★☆/

我与师父生毛球

文案: 机缘巧合之下,瑶兮跌入情沦劫,在梦境中与人春风一度,醒来以后,她觉得很尴尬。 因为她春风度了的,是她暗恋多年但清冷寡言、不苟言笑的师父。 在梦境中,他对她笑、对她柔情、对她纵容,处处似是有情一不小心,她没有把持住。 师父那边就不知道是为什么没把持住了,但瑶兮也不好意思问。好在情况不算十分严重,他们互相道了歉,就在极为尴尬的气氛中继续当师徒。 然而事情并未到此为止,不久之后,瑶兮发现/

旁白它和谐词过分多[穿书]

褚珀穿进一篇修仙文里,成了百般虐待男主的炮灰小师姐,好巧不巧,她穿书后一睁眼,正好是将男主踩在脚下欺辱的剧情。 面前的宴师弟一脸恭顺,乖巧听话,召之即来挥之即去,小师姐让往东,就绝不往西。 旁白里的宴师弟血腥暴力,睚眦必报,满脑袋都是屏蔽词。 穿书即面临谋杀的褚珀QAQ:好和谐一师弟,她玩不起 褚珀决定改邪归正,重新做人!她不能一下子性情大变,她要一点一点悄悄变好,然后惊艳所有人。 * 只/

这信息素,该死的甜美

京都上层名流都知道,景家的大少爷景郁十三岁分化成顶级Alpha。 但没人知道这个顶级Alpha,其实是个病秧子,毛病超多,超难搞。 顾云舟凭着跟他配比度高达90%的信息素,成为这位大少爷的一颗药。 直到出现了一个跟景郁配比度99%的Omega,顾云舟在景家的处境一下子尴尬了起来。 - 顾云舟:呵,不稀罕我身上的信息素?行,我走! 高大英俊的Alpha将顾云舟摁在沙发上,他的牙抵在那截白皙修/

如果月亮不抱你

岑宁十三岁被接到大院,院里小孩见她软萌胆小,使劲欺负。 岑宁恐慌不安,只好壮着胆子跑到言行之的面前:听说我是你老婆,那你能给我撑腰么? 岑宁二十三岁时离开了,因为那些长大的小孩说,言行之有喜欢的人了。 岑宁有点难过,但还是在临走前跟他打了招呼:听说我不会是你老婆了,那我能离开了么? 时光荏苒。 言行之压着眼前的小白兔,万般情绪只化为一抹淡笑:宁宁,这么多年白给你撑腰了吗。 软萌可欺的小摄影/

女主她逃婚了

边陲有家新开的酒肆,老板娘貌美如仙,引得一边陲的少年郎为她明里暗里较着劲,不想还未等他们争出个胜负,京城就来了大官。 大官位高权重,俊美无双,从来言笑晏晏的老板娘看到他的第一眼就错手砸了自己酿了三月的美酒。 【女主篇】 顾攸宁是定国公府的嫡小姐,父亲战死沙场,哥哥不知所踪,相依为命的弟弟还患了重病,为了弟弟的病,她无奈委身姬朝宗 她名义上的准姐夫。 旁人都道姬朝宗君子端方,堪为良配,只有顾/

每日热搜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