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下文学

手机浏览器扫描二维码访问

卷二 情中贞(上)(3/3)

了。

叔父婶婆们见曹氏已死,便急忙把她抬了回去,扔到门口一拍屁一股走了。

婆母见媳妇被死着抬了回来,放声大哭,她拒绝将媳妇埋葬,自己拖着病弱的身子把媳妇背进了屋,每天守护在她的身旁,等到第八天时,曹氏竟然睁开了眼睛,活了。

婆媳俩紧紧地抱在一起,一句话也说不出来。

县令乔严知道这件事后,很气愤,派人缉捕了谋财害人者,将他们判了罪;同时,赏赐给曹氏婆媳粮食和布帛,还在她们的门口张贴了表彰的告示。

忍死事舅姑 《元史·烈女传》:丁氏,是江西新建县人郑伯文的妻子。

元成宗大德年间,伯文患了重病,弥留之际,丁氏与他诀别说:“我自从嫁给您,便发誓与您白头偕老,不料您现在病成这样,假如有个三长两短,我真想跟您一同去了,只是您的父母都已经年老体弱,又没有别的媳妇侍养,我要是也死了,让您的父母食无甘味,那您也不会瞑目的,所以我决定克制自己暂不死去,来侍奉两位老人的晚年;我也决不改嫁他人,在冥冥之中辜负您。

”伯文听了,感动得泪痕满面,紧拉着妻子的手,说不出话来。

不久,伯文去逝了,丁氏才只有二十七岁。

居丧期间,她不胜伤悲,只是为了公婆才勉强进食,以延续生命。

丧期满后,她的父母多次劝她改嫁。

每次劝说,丁氏都哭着说:“我所以没同丈夫一块儿死去,并不是苟且偷生另有打算,只是我已与丈夫约好,活着好照顾公婆。

现在我的公婆年岁已高,我怎么能抛弃他们而有负于丈夫呢?”父母见她执意不同意改嫁,也就不再多管。

丁氏的公婆经常患病,每次生病丁氏都昼夜守护在身旁,端饭喂药,照顾得周到细致。

后来公婆相继去世,她以厚礼安葬了他们。

胡催莲 《泾县志》:胡氏女,名催莲,自幼许配给张香都的朱御。

催莲生得端庄秀丽,又聪慧娴淑,十八岁时还没等出嫁,朱御就死了。

催莲听到讣讯,不顾父母的反对,披麻戴孝赶到朱家奔丧。

到了朱家,哭喊着冲进灵棚,抚着棺材顿脚痛哭,哭得死去活来。

随后便挽起头发穿上丧服和一位婢女住在一起,为朱御守节。

终日足不出户,就是娘家兄弟来,她也不见。

一天晚上,催莲做了个奇怪的梦,梦见朱御坐在水中。

梦醒之后,催莲便自己跑到朱御的墓地,一看,果然大水溢淹了棺木。

见此情形,催莲忍不住又大哭了一场,她边哭边说:“我一听到你不在了的噩耗,就发誓要与您同葬一处,只是因为您的母亲还在,我不忍心抛下的不管。

今天,我也顾不了那么多了,就让我随您去吧!”说着,就用头使劲地往棺木上撞。

朱御的母亲听说儿媳一大早就跑出了门,心想,要出事,便急忙往儿子的墓地跑,到这一看,催莲果然是想撞棺自杀,遂急忙上前拼命拉住了催莲,好说歹说,才把她扶回了家。

朱御的母亲本来就体弱多病,儿子一死,就更弱不经风,勉强支撑了五年,终于一病不起。

催莲见婆母重病在卧,心急似火,三个多月衣不解带侍奉在她的身旁,她向上苍祈祷,愿以自己的生命替代婆婆的身躯,并割掉腿上的肉为婆婆作药饵。

在催莲的一精一心照料下,婆婆又死里逃生。

又过了十年,婆婆终于没能再活下去,病故了。

催莲悲伤得九天粒米未进。

婆婆病逝前,催莲的父母也相继故去,等婆婆死时,催莲已经失去了五位亲人,先是公公、丈夫,后是父母,接着是婆婆,看着这纤弱的女子承受着巨大的悲痛,邻居们无不落泪。

也许上苍为她的忠贞所感动,竟使她绝处逢生。

那是婆婆病故后的一天,邻居一家不幸发生火灾,当时,风势很大,火借风势,瞬间就漫延到她的住宅,此时催莲万念俱灰,真希望火焰把自己吞掉。

于是,她穿上衣服系好衣带等着大火向她扑来。

可是,令人奇怪的是,风向突变,火朝着她家房屋的向反方向退去。

邻居们的住房都成了一片废墟,唯独她的房子安然无恙。

她未婚守节四十余年,六十岁时辞世。

她的婢女安贞,也赤足蓬发,誓不嫁人,村里人虽然觉得奇怪,但也佩服她对主人的忠贞。

有关方面见她衣食无靠,便赐给她粮食和布帛。

后来,安贞也相继死去,县令让有关人员为她们主仆二人立了贞节牌坊。

盗不侵犯贞妇家 《建昌府志》:游氏,是别驾游秩宗的女儿。

她生性聪颖敏慧,自幼随兄读书,凡是《孝经》、《论语》以及《诗经》《妇则》等书,无不诵记于心,遇事所触,多能引证。

她十三岁那年,父亲病卧在床,她便朝夕不离左右,调治药饵。

虽然家中奴婢成群,她也不让奴婢们伸手,而是亲自侍奉父亲,以尽孝心。

游氏家族的人和她家所在的乡里百姓都称赞她是孝女。

游氏成年后,嫁给了同乡人黎闻甫。

闻甫自幼父母双亡,靠着祖父、祖母活了下来。

可是游氏过门后没几年,祖父便故去了。

闻甫经受不住这沉重的打击,终于抑郁成疾,撒手西归。

此时,祖母已年近古稀,而幼子才刚满二岁,游氏也只有二十三岁,家中的一切事情都落到她的身上。

她孤独无靠,痛苦得只想与丈夫同去,七天七夜滴水没进。

她父亲劝她说:“你自己死倒没关系,可是你的丈夫没有兄弟,他们母子相依为命,你若是死了,他的祖母谁来抚养?小孩又有谁来照管?你不如强忍悲伤活下来,把孩子教养成名,来使你丈夫未酬之愿望得以实现,这不比白白死掉要好得多吗。

”游氏听从了父亲的劝告,遂节哀顺变,恭敬孝顺地敬养祖婆母,几十年如一日。

又不辞劳苦地教育儿子,使儿子补为弟子员,名扬乡里乡外。

后来,祖婆母谢世,游氏孑身操持家事,而且还总是把家中的余财拿出来周济生活困难的人,她的美好品德声闻遐迩。

一天,有一伙强盗闯进了她的家,想抢劫她家的财产,当知道了她的姓氏之后,忙惊慌地互相悔恨说:“这就是那位饥饿时给我们饭吃,寒冷时给我们衣穿的大善人,我们怎么能忍心抢她家的东西呢。

”于是,纷纷逃出了她的家门。

这些话都是那些强盗被抓获时的供词。

吾宁有死不受辱 《情史类略》:朱小姬,名葵,字心一陽一。

母亲怀她时梦见有人把一枚犀钗投进她的怀中,所以她的小名为犀。

小姬祖籍苏州,她四岁时,在洛一陽一作官的父亲另结新欢,将她们母子遗弃了。

此时,母亲体弱多病,加上家乡发生灾荒,母子无法生产,便辗转迁移到浙江的李,去投奔一个富裕的亲戚。

这个亲戚姓王,是母亲的中表兄弟,他同情她们母子的遭遇,便时不时地周济她们一点。

可是,好景不长。

不久,王某在京城花钱买了个官做,便全家搬到京城去了。

王某一走,朱家母女失去了依靠,生活更加艰难。

为了活命,母亲不得已把小姬卖给俞家做妾,并更名为俞姬。

此时,小姬才十二岁。

小姬肤色洁白,容貌姣丽,很讨人喜欢。

年幼的小姬已饱尝人世艰辛,心中抑郁着愁苦,所以嫁到俞家后,便常把自己关在屋里焚香鼓琴,以排遣心头的郁闷。

她的琴声悲哀凄凉,闻者莫不伤悲。

后来,俞家迁到了杭州,这时的朱小姬出落得更加娇美可人,杭州的文人墨客无不知道她的芳名。

当时福建名士郑翰卿正侨居西湖,夏日的一天,翰卿和友人陈伯孺正坐在湖畔长堤的绿荫中乘凉,突然,见湖面上荡来一只小船,船上坐着一位红妆女郎,他们一看,原来那红妆女郎竟是朱小姬。

翰卿早就听说小姬芳名,且倾慕已久,于是请她上岸,饮酒畅谈。

翰卿在谈话中毫不隐讳地表露了自己的爱慕之心,小姬也敬慕翰卿名士风流,于是,两人越谈越知心,最后竟难舍难分,一同回到了郑家。

陈伯孺耳闻目睹两人一见钟情的场面,即兴为他们写了一首诗:相逢刚道不魂销,抱得云和曲未调。

莲子有心张静婉,柳枝无力董妖娆。

春风绮阁流苏帐,夜月高台碧玉箫。

莫忆西陵松柏下,断肠只合在今宵。

郑翰卿把小姬带到家中住了一个多月,小姬仍恋恋不舍翰卿。

一天,翰卿拿出一对犀角做的头簪赠给小姬。

小姬一看,突然悟道:“这是我母亲怀我时做梦的征兆,这或许是天意。

“翰卿便托人去俞家,说他想用重金把小姬聘娶过来。

俞家本来就有三妻六妾,也不大在乎小姬是否存在,再说又见翰卿用重金求聘,也就很痛快地答应了翰卿的请求。

翰卿便把小姬正式娶过了门。

自打过门之日起,小姬就不饰粉黛,身穿布衣,操持家务,与翰卿一起住在吴山脚下。

此时,杭州有个妓一女名叫周丽卿,曾与郑翰卿有过交往。

她因参与了一桩违法的事,而被官府追捕。

周丽卿很害怕,便躲藏起来不露面,同时请求郑翰卿为她斡旋。

翰卿与杭州太守及县令素有交情,便给他们写了两首诗,替周丽卿开脱。

那两首诗是这样写的:不扫蛾眉黯自伤,谁怜多病老徐娘。

腰肢胜有梅花瘦,刺史看时也断肠。

以上是第一首,第二首是: 妾住朱楼垂柳边,闲人湖上逗春烟。

使君打鸭浑闲事,一夜鸳鸯飞上天。

太守、县令见了诗,一笑了之。

半年之后,翰卿携家迁居苕溪。

朱小姬原来的丈夫俞某有个义父,是个流氓无赖,他早就垂涎小姬的美色,只是没有机会下手。

当他得知郑家要迁居肘,便纠合了几十个地痞恶少,在半路上把朱小姬抢了去。

他将小姬关在一个小黑屋里,准备图谋不轨。

小姬剪断了她的头发,对看管她的人说:“我是宁死也不受凌辱,谁要是逼迫我,我就死给他看。

”因此,谁也不敢贸然触犯她。

再说翰卿见小姬被抢,焦急万分,马上报告了浙江巡抚,请他缉拿罪犯。

巡抚遂命令太守、县令配合办理这桩案子。

县令对翰卿说:“先前你为他人居间调停,有打鸭惊鸳鸯一语,想不到这话竟成了奇谶,今日在你老兄的身上应验了。

”经过太守、县令的通力合作,不久,就擒拿了那群恶少,并依法惩治了他们,将朱小姬断还给郑翰卿。

判词是这样写的:“俞氏,良妇也。

隶籍三吴,愿得好逑而期老。

郑卿,才士也。

倾赀十斛,将携淑女以御归。

何期枭獍之无良,几致凤鸾之失偶。

相如滁器,临邛令甚耻之;襄王行云,巫峡梦不虚也。

凌霄琰气,幸逢合浦之珠;向日葵心,堪并章台之柳。

鸳鸯谐波面之欢,行堪比翼;鬼蜮潜水中之影,敢复含沙。

任将一片云帆,携作入闽春色。

苏长公原自风流,只借数言为三尺;韩夫子岂长贫贱,用联双壁以百年。

” 十年之后,朱小姬生下三个儿子,他们一个个都相貌英俊,聪慧过人,徐兴公赠给郑翰卿一首诗道:秋叶何须倩作煤,画堂红拂肯怜才。

荥一陽一公子遗鞭过,湘浦佳人解珮来。

绣户星稠杯合卺,玉闺春蚕镜安台。

只缘十斛明珠换,掌上于今于蚌胎。

蓼庵高太史说:“朱小姬义不受辱,终于回到郑生的身边,她身名俱保,可称得上贞妇了。

” 抚孤与从死孰优 《金乡县志》:韩氏,是庠生李汝重的妻子。

她十八岁那年,嫁给汝重为妻。

婚后,夫妇情深益厚,相敬如宾。

后来,汝重患病卧床不起,韩氏为他烧煮可口的饭菜,煎熬汤药,忙前跑后,希望医好丈夫的玻尽管韩氏一精一心料理照顾,汝重的病仍不见好转,而且日重二日。

韩氏心急如焚,朝夕设香祈祷上苍,愿以自身替代丈夫,使丈夫转危为安。

但天不随人愿,汝重最后还是命归黄泉。

丈夫病故,韩氏悲痛难忍,便想一死了之,跟随丈夫而去,亲戚们见她那痛不欲生的样子,心里都很难过,便劝她说:“你看看,抚养孤儿与跟着丈夫死去哪一个容易做?李家只有这一线之脉,还在襁褓中,如果你死了,他也活不成,你要慎重考虑。

”韩氏觉得大家说得有道理,便强忍悲痛,为了孩子,强撑着活下来。

李汝重在世时,李家的生活就不宽裕,汝重一死,生活就更艰难,韩氏只有不停息地织布纺织来维持生计。

孩子稍大一些后,她便督促他钻研学业,终于使他也成了庠生,继承了父亲的事业。

韩氏守贞节四十九年,足不越户,笑不露齿,到老时则更郑重严肃。

死后,学使表彰了她的家族。

我藩篱自固 《延平府志》:梁氏,是延平卫指挥佥事张瑄的妻子。

怀孕三个月时,张瑄患了重病,他自知凶多吉少,便把妻子叫到身旁,对她说:“我身后事不知如何,你自己做打算吧!”梁氏仰天垂泪发誓道:“即使不生男孩,我也绝不登他人之门! “张瑄死时,梁氏才二十七岁。

后来,她生下个儿子,取名张胜,守节的志向更为坚定。

每日房门紧闭,无事绝不出门,就是亲戚邻居也很难见她一面。

梁氏虽然已年近三十,但仍风韵犹存,某贵豪一直觊觎她,曾托人说媒,可是回回都碰了钉子。

于是,他又想了个主意,让人背着几捆竹竿来到梁氏家门口,对粱氏说:“将这几捆竹杆送给你来加固篱笆。

”梁氏明白这加固篱笆的意思,便怒斥道:“我的篱笆本来就很牢固,不需要这些竹竿,你赶快背回去,等你主子死后,自己用来加固篱笆吧!”送竹竿的人把梁氏的话转告了某贵豪,贵豪又恼又愧,只好作罢。

后来,张胜承袭了父亲的职位,梁氏六十余岁时病故。

一陰一骘台 《临清州志》:施氏,是胡椿的妻子。

二十七岁时,胡椿病逝。

胡椿死后,她秉持大节,教育子女要忠厚老实,宁愿吃亏也不要占便宜。

她不事佛教,常对人说:“子孙是祖辈遗传下来的,他们的好坏跟前人是否有德关系极大,佛怎么能保佑我们呢!”她曾作教儿诗说:延师率于拜灵前,片竹封来泪黯然。

孑立四孤痴性懒,孀居七载苦心坚。

已愁世业将难继,又恐诗书失后传。

汝辈不能成父志,誓无相见及黄泉。

施氏心地善良,每当遇到灾荒,她便拿出家中的余粮周济村中父老,村里人都很感激她,大家一起运土为她修筑了一个台子,名曰“一陰一骘”台,“一陰一骘”,就是“一陰一德”的意思。

这是赞扬施氏广积一陰一德。

施氏七十三岁而终,她临终前告诫儿女们:不要请佛拜神,但能朋济贫民。

怀夫余发以殓 《安庆府志》:郑氏,名崇德,怀宁人。

是断事方法的妻子。

她七岁能背诵孝经,嫁给方法后,曾和方议论明成祖永乐年间燕王朱棣率领军队进入京城清君侧的事,郑感叹地说:“天下妇道臣道都一样,委身事人,时运艰难就背叛主人,那怎么能光显贞操呢!”方法神情严肃地说:“妇人能有这样的见识,真是难得。

” 后来,方法因事被官府逮捕,在押至皖水时,投水自尽,虽经多方寻找,也没能找到尸首,当时郑氏才二十九岁。

郑氏心中十分悲伤,深为没见到丈夫最后一眼而遗憾,便收取丈夫生前剪下的头发和指甲放到一个匣子里,留作纪念。

她的婆婆原来不跟她生活在一起,丈夫死后,她就将婆婆接到身边奉养。

她有两个儿子,长子叫方懋,老二叫方恕,这两个儿子在她的教育下,都能刻苦攻读。

郑氏守节四十余年,在她生命垂危之际,吩咐家人,在她死后人殓时,一定要把她珍藏的丈夫的头发、指甲揣在她的怀里。

郡守广武王公听说了她忠贞守节的事迹后,上疏朝廷,请求对她予以表彰。

泣受遗言 《浙江通志》:叶氏,是慈豁人,嫁给鄞县的史简。

史简为县从事,县尉受取贿赂,鞭打无故百姓,史简为之抱打不平,怜悯被冤打的百姓,这便惹怒了县尉,让人把史简责打了几十大杖,打得皮开肉绽,回家没几天就死了。

当时,叶氏才二十五岁。

史简家中很穷,可说是家徒四壁。

他死后,唯一留下的是一个寡妻和弱子幼女。

不久,弱子也不幸夭折。

叶氏连遭横祸,肝胆俱碎,日夜抱着幼女痛哭,她悲愤地喊着:“天哪、天哪,为什么让我落到这种地步?”闻者莫不垂泪。

史简死时,叶氏正怀着身孕,史简在弥留之际嘱咐她说:“你若是生个女孩,就嫁出去;如果是个男孩的话,希望你能好好看护他,把他养育成人。

”叶氏哭着答应了丈夫的遗嘱。

后来,叶氏果然生了个男孩。

于是,叶氏毅然决定固守贞节。

邻居们都劝她说:“你的家现在已经这个样子了,应该赶快找个依靠,襁褓中的儿子怎么能指的上呢。

”叶氏誓死不听。

儿子长大后,她便让他人私塾读书。

儿子也很为她争气,能够刻苦用功,终于科举及第。

她的孙子辈们曾三代为丞相,将她封为冀国夫人。

叶氏不仅固守贞节,而且善良仁爱,在她晚年时,家境颇好,但她却一直勤劳操作,节俭持家,她还收养了十多名孤女,都把她们养育成人,寻找到合适的人家,厚礼把她们嫁了出去。

叶氏死时八十六岁。

她曾这样教育她的儿子:“读书要以行己为先,操笔作文章,当以圣贤为本旨。

”无怪乎她的儿孙们三世为相,看来跟她的教育有关。

若戚恶能守耶 《建宁县志》:杨氏女,是周坪保人,十六岁那年,许配给在城的李奇雍。

订婚后不久,奇雍就患了重病,杨女知道后,便请求父母让她探看奇雍,父母不同意。

杨女哭着恳求父母:“哪怕让我去给他喂一匙饭,就是死我也没什么遗憾的。

”父母无奈,只好同意了女儿的请求。

杨女遂来到李家,侍候了一个月,奇雍便死去了。

但杨女与奇雍并没结婚。

杨女的父母兄弟见奇雍已死,便劝她另嫁他人,而杨女誓死不从。

一天,村里的有位老太婆受人之托来劝说杨女,杨女关上屋门拒绝见她,并大声哭着说:“你们为什么这样不体谅我,跟我没完没了地纠缠,难道是以为我怕死吗!我告诉你们,就是我死了,也不会再嫁人!”说着,便要上吊自荆家人破门而人,将她解救下来,才幸免于死。

自此以后,没有人再敢跟她提改嫁的事。

杨女守节后,并不像其他守节女子那样终日愁容满面,而还像往常那样生活。

她的大伯子奇璧很不理解,便让女儿去问她:“婶子为什么不悲伤?”杨女回答说:“若是总那么忧愁怎么能守节呢!”奇璧听了她的话,认为她不是一般的女子,便告诫他的妻子说:“你们应该好好待她,让她实现自己的意愿。

”奇璧的妻子也能体察奇璧的用意,妯娌两人关系处得极好。

后来,奇璧夫妇竟把他们的二儿子李宏过继了杨氏,作奇雍的继承人。

杨女很高兴,亲自教李宏读书识字;使他成了县学的生员。

后来,李宏娶黄氏为妻,生了两个孩子之后,李宏便早逝而去,杨女劝勉黄氏好好抚育孩子,不要多想。

黄氏听从杨女的劝告,也砥节孝顺。

郡守知道了杨、黄婆媳守节自重的事迹后,为她们立碑,表彰了她们。

吾节妇妇也 《延平府志》:陈氏,是胡贵的妻子,沙县人,十六岁时嫁给胡贵。

可是,结婚刚到二年,胡贵便患病身亡,留下她和刚满一岁的儿子宗旺。

她的父母及邻居们都劝她改嫁,她坚决不同意,说:“背叛丈夫,抛弃儿子,这难道是人所能做的吗! “于是苦心守节,辛勤操劳来抚育宗旺。

宗旺长大后,娶妻姜氏。

明英宗正统年间,战乱纷起,宗旺带着妻儿到上府避难,途中,宗旺不幸死去,抛下了年仅二十五岁的妻子姜氏和三岁的儿子斯佑。

有人劝姜氏说:“你年纪还年轻,找个人家算了,要不你们这孤儿寡母日子可怎么过?”姜氏摇摇头说:“我是贞节妇人的儿媳,我怎么能让孤儿的遗孤以他人为父呢!”战乱平息之后,姜氏带着儿子回到了故乡。

斯佑后来娶妻吴氏,生有两个孩子,而斯佑又不幸离世。

他死时,长子敏瓒七岁,次子敏璋三岁,吴氏也才二十五岁。

吴氏拒绝了劝她改嫁的好心人,日夜勤苦操劳,综理家务,维持家庭生计。

她还教育督促儿子刻苦学习,使孩子都学有成效。

长子敏瓒科举及第,官至显宦,次子敏璋也榜上有名,光宗耀祖。

何出此不祥语 《光泽县志》:危道娘,是陈宗的妻子。

陈宗幼年时,便由他姑母领养,姑母待他如同亲生儿子一样,陈宗侍奉姑母也像亲生母亲一般。

后来陈宗长大成人,娶了危道娘。

婚后不久,陈宗便身患重病,生命垂危之时,他把道娘叫到跟前,对他说:“我这病治不好了,我放心不下的是我姑母,我一死她就失去了依靠,你能替我为她养老送终吗?”道娘劝慰他说:“你于吗说这不吉利的话,如果你真有个三长两短,我自会照顾她老人家,哪用等着你嘱咐呢?” 陈宗死后,道娘痛不欲生,但想到年老的姑婆无人照料,便紧咬牙关活了下来。

她殷勤恭顺地伺候姑婆,常使姑婆感动得老泪纵横。

姑婆怕耽误她的前程,劝她改嫁,她说什么也不肯,并将丈夫临终的嘱托告诉了姑婆,还发誓说:“我决不食言!”姑婆八十五岁时故去,道娘以厚礼安葬了她。

生身何罪与君相遇 《北史·列女传》:泾州贞女兒氏,许配给彭老生为妻,订婚财礼都已交纳完毕,但还没举行婚礼。

兒氏非常懂得妇德,因而娴淑孝顺,也极守贞操,她家中贫困,她便自己舂米打水,耕种纺织来养活父母。

那彭老生本是一个无赖,见兒氏已同自己订了亲,便去兒家逼迫兒氏同自己胡摘。

兒氏拒绝了。

他的无理要求,谴责他说:“我和你虽然订了婚,但还没有正式完婚,怎么能不禀报父母,就擅自来凌辱我?你如果一定要对我做出无礼的举动,我就只有死给你看。

”不管彭老生怎样纠缠,兒氏就是不同意。

彭老生见目的没有达到,便恼羞成怒,拿刀刺杀兒氏。

兒氏弥留之际对老生说:“我这辈子有什么罪,让我与你相遇,我所以执节自固,难道是另有所图?我只是想把我清白的身子奉献给你,没想到现在反倒被你杀了。

假如我的灵魂有知,一定不会宽恕你。

”说完,就气绝身亡。

彭老生见兒氏已死,便把他家所送的订婚衣物、首饰等收拾收拾拿到了他叔叔家,并把事情的经过告诉了他叔叔。

他叔叔一听,大惊失色,随之把他臭骂了一顿,说:“这是你的媳妇,你为什么要杀她?天理难容你这畜生!”于是把他绑送到官府。

太和七年,有关方面将他判处死刑。

皇帝下诏说:“彭老生没有仁德,侵凌贞淑女子。

手段残暴,罪不可赦。

兒氏守礼履节,身死志节不改,虽然身居草屋,行为合于古来风范,应该赐予她美好的名称,以彰显风操。

”于是,在她的墓碑上刻有“旌善”字样,号为贞女。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将出现无法翻页或章节内容丢失等现象。

本周收藏榜25本
最新更新
新书入库
热门小说推荐

我当大佬的那些年

一句话文案: 被迫成为大佬其实我真的是个正常人为什么你们都觉得我是大佬 江奕奕一朝穿越,发现自己穿越进单机求生游戏,全名《星狱风云》,别名《玩家花式送死的一百零八种死法》,以高难度,高死亡率以及NPC超强著称。 如果游戏变成真人版,怕不是活不过半小时? 江奕奕心里一凉,在玩家操纵的游戏角色和路人甲之间,果断选择了路人甲,却未料就此开启了被动成为大佬的日常。 阅读提醒: 1.金手指大开,从开/

给校草冲喜的日日夜夜

这一片校区有两大传说。 一是附中校霸裴允,一挑十毫发无损的事迹流传甚广。 二是三中校草秦昼,家境贫寒,体弱多病,一学期有半学期请病假。 高二开学的时候,裴允转学了,两大传说成了同桌。 刚开始,同班同学都害怕裴允欺负校草,后来,他们眼睁睁看着裴允不知哪来的自信,非要教秦昼学习。 秦昼:你的月考才考了250分。 裴允:分数并不能衡量一切,我要传授给你的是人生经验。 *** 裴允在高二那年被安排/

反派之神的男人[快穿]

花斯年,男,艳冠芳、绝代风华、倾国倾城,升级爽文小boss,因与男主抢男人,扑街。 BUT!!花斯年发现自己并没有死,而是穿越到了晋江神文之中。 在看到那些颜值爆表、身材封顶、八块腹肌的男人们后,花斯年突然乐不思蜀了 注意事项:1、全篇美男当道,苏爽雷金 2、主受文,1V1,攻自始至终都是同一个灵魂 3、攻每次都失忆,每次都上演各种角色扮演play 4、HE,HE,HE,每一世都是HE,重/

寡夫门前是非多

现代高知女穿到女尊懦弱侯身上,本着既来之则安之的理念,坚决将三好(吃好,喝好,睡好)贯彻到底。 活了两辈子都不知爱为何物的人,偏一来就有了个未婚夫,这未婚夫跟自己隔心不说,家里还有个时时刻刻想谋害她的大姑姐,退婚,坚决退婚,小命重要。 好不容易有了个心上人,一个两个却都要来碍事,寡夫怎么了,吃你家大米,喝你家汤了,头可断,血可流,爱情坚决不能抛。 混朝堂,斗皇女,破阴谋,杀小人,千帆过尽,/

手撕系统后,我穿回来了!

在系统的逼迫下,夏安战战兢兢的艹着种?马文男主角该有的人设,在修真界打脸逆袭,手撕天才修二代,各种妹子收进宫的搞天搞地的种马生涯。短短几百年内就成了渡劫期大佬,成了修真界万年以来绝无仅有的一个传说。 可是系统还嫌他做的不够好,居然逼他跟后宫的那些女修酱酱酿酿! 眼看贞操就要不保,夏安终于实在忍不了了,手撕了系统,然后发现他居然又穿了回来。 再然后,华夏娱乐圈跟玄学圈多了一个惹不起的大佬。 /

冷剑烈女

金仆姑是箭名。以鹫翎为翼,箭身特长,射程特远,剑敌力特强第一次出现于文字记载是左传-庄公十一年,公以金仆姑射南宫长万。然而在一般江湖武林健雄豪士们的心目中,这三个字所代表的意义却不如此简单它象征着死亡,代表着正义。它!也是一个难解的谜。金仆姑惊传江湖只是两年来的事,从没有一个人,一件事,能像它一样,在短短的岁月中,造成如许的轰动。总共有十六个人丧生于这支长箭之下!其中十二个是闻名江湖绿林巨/

每日热搜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