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浏览器扫描二维码访问
卷二 情中贞(上) 卷二 情中贞(上) 夫天也可背乎 《唐书·李德武妻裴传》:裴,字淑英,是安邑公裴矩的女儿,以孝顺闻名于乡里。
隋朝末年,德武因犯罪而被流放到岭南,此时,淑英与他结婚刚刚一年多。
裴矩上表奏请皇上准予女儿与李德武离婚。
德武对淑英说:“我这一流放,恐怕没有希望再回来了,你也一定会另外嫁人,就此永别了。
”淑英说:“丈夫,就是天,怎么可以背叛他呢!如果硬要我那样做的话,我宁愿一死了之。
”说着,就要用刀割去耳朵来发誓。
幸亏保姆在旁才阻止了她的作法。
德武走后,淑英一年到头恭敬谨慎地伺奉德武的父母姊妹,自身不施脂粉,俭朴持家。
闲暇时曾读《烈女传》,见书中有记载不嫁二夫的,就对人说:“不嫁二夫,是妇人的本分,何必大惊小怪地记载在书中呢!” 十年后,德武还没回来,淑英的父亲决意让她改嫁,她执意不从,并断发绝食以明其志。
其父知道不能改变她的志向,也就听之任之了。
再说德武此时已在岭南另娶了尔朱氏为妻,遇到大赦,返回家乡。
当他走到半路,听说淑英仍在守节,深为感动,便将后妻打发走了,回去与淑英团聚。
汝欲妻母耶
《
她二十六岁那年,其夫哈剌不花死了,他的前妻有两个儿子都已长大成人,但尚未娶妻。
他们想以本族习俗收后母脱脱尼雍吉剌氏为妻。
脱脱尼坚决反对,誓死不嫁。
二子千方百计追求不放,脱脱尼愤怒地骂道:“你们这两个禽兽不如的东西,想要你母亲作你们的老婆吗?你们要是死了,有什么脸到地下去见你们的父亲?!”二子又惭愧又害怕,连忙道歉。
于是,便分家另过。
守节三十年,以贞烈闻名远近。
禽鸟且有雄死不再群者 《汾一陽一县志》:皇甫氏,是西河人,为姜风举的妻子。
她天性善良贤惠,谨奉家教。
嫁给凤举后,能恭敬随顺地侍奉公婆。
不幸的是,凤举早亡,她悲痛欲绝,哀毁逾礼。
服丧期满之后,人们都婉转地劝她再嫁,她哭着说:“那禽鸟尚且有雄鸟死了而不再找伴的,难道人还不如鸟呢?况且我的公婆年龄渐大,我的孩子又太小,我能忍心扔掉他们不管吗?”于是,更加孝顺地伺候公婆,更加耐心地教儿子读书,丈夫死后,始终守节,元泰定年间由官府给她立了贞节牌坊,加以表彰。
平生喜说李氏断臂事 《无锡县志》:顾氏,是蒋南式的妻子,忠文公蒋重珍的母亲。
她父母家很穷,家徒四壁,因而她幼年时是在别人家养育长大。
重返回家后,见父母没有粮食吃,便把自己的头发剪掉交给父亲,卖了一百钱,来买粮吃。
家境自此以后略有好转,人们都以为是她的孝心所致。
嫁给蒋家后,能勤劳持家,孝敬公婆,并生了一个儿子,取名重珍。
可是,当重珍十岁时,她的丈夫却不幸身亡。
那些有钱有势的人家见她吃苦能干,便纷纷托人来求亲。
她严词拒绝,决不再嫁。
她亲自教授重珍学习四书五经,平生喜欢说李氏断臂的故事,她认为作女人的就应这样。
她的住室虽然很小,但内外区别,凛然不可逾越。
有人看她母子生活困难,便想要重珍为子,她不同意;又有人想招重珍为上门女婿,而且田地房屋都有,顾氏仍拒绝道:“我这孩子所以能够长大,是他父亲的力量,怎么能让他离开呢!” 重珍四十岁时,举进士,得了第一名,遂把母亲顾氏接到京城赡养。
此亦为其夫耳 《老山堂外纪》:明宪宗成化年间,扬州有个名叫李妙惠的姑娘嫁给了同乡一个姓卢的举人为妻。
卢因考进士时名落孙山,便发愤苦读。
为了避免世事的烦扰,他和朋友一道离开家乡,跑到北京西山一个偏僻的寺庙里专心攻读。
从此,与外界断绝了往来,也从不给家中写信。
成化二十年,有位与卢举人同名同姓的人死在京城,乡人误传为卢举人死了,而他的父母竟相信了这个误传的消息。
其后不久,卢举人的家乡发生了多年来罕见的灾荒,家家户户都揭不开锅,卢举人的父母也难维持生计。
他们觉得儿媳年纪轻轻的就守寡,而且家中也没东西供她吃用,就打算把她嫁出去寻条活路,但是她执意不肯。
恰好这时江西临川有个名叫谢能博的盐商的儿子谢启,听说扬州卢举人的寡妻长得漂亮,人又贤惠,便托媒人送上聘金求婚。
卢举人的父母见聘金丰厚,没同儿媳商量,就私自答应了这门亲事。
妙惠知道后,坚决抗拒,连续上吊自杀多次,都因被人发现没有死成。
公婆为此大伤脑筋。
当时,李妙惠的父亲在外县的学馆教书,公婆便把妙惠的母亲以及邻近的一些老太太请来劝导她,同时对她严加防范,以免她再寻短见。
妙惠日夜泣哭,听到她哭声的人也都为之垂泪。
这样僵持了好久,妙惠自知拗不过众人,便勉强同意再嫁。
临行前,她给在外地教书的父亲留下了一封诀别信,信中言辞极为悲凉凄惨。
嫁到谢家,她坚决不与谢启同房而居。
恰好谢启的继母也是扬州人,而且曾与李家有过往来,妙惠便跪在地上请求她的帮助,表示愿意以短暂微贱的生命,终身侍奉她。
从此,她便寸步不离继母左右,来避免谢启的纠缠。
而谢启原本就有许多婢妾,见她不从,也就先不强迫她。
住了一段时间,李妙惠又恳求谢母让她出家当尼姑,谢母支支吾吾的不同意。
谢启听说妙惠又要出家当尼姑,而执意不肯跟从他,很生气,心想:如果让她远离扬州,她就没办法再回来了,也就会死心踏地地跟我作妾了。
于是决定举家返回江西临川。
谢启先行动身,妙惠和谢母也随后乘船而来。
船到京口,停泊在金山寺下,谢母带妙惠到寺里烧香祈祷。
妙惠见方丈中有笔墨,便拿起笔在寺壁上题了一首诗:一自当年拆凤凰,至今消息两茫茫。
盖棺不作横金妇,人地还从折桂郎。
彭泽晓烟归宿梦,潇湘夜雨断愁肠。
新诗写向金山寺,高挂云帆过豫章。
诗的末尾落款写上“扬州卢某妻李氏题”。
再说卢某经过几年的发愤苦读,在参加朝廷会试中,终于名列进士甲科。
捷报传到家乡扬州,父母才知儿子还活着,二老十分后悔当初强迫儿媳改嫁,以致现在没法向儿子交代。
他们犹豫来考虑去,决定暂时不把这坏消息告诉儿子。
到了明孝宗弘治元年,朝廷为了纂修宪庙实录,选派姑苏进士杜子开去江西采访遗闻。
杜子开去后久久没有消息,朝廷便又让扬州进士卢某去催促他。
在赴江西的途中,卢进士先回了一趟阔别多年的故乡扬州。
到家后,才知妻子已被父母逼迫改嫁。
尽管他心中有万般难割之情,但害怕伤了父母的心,也就什么话也没说,然而也不忍心再议婚事。
卢进士在家略停数日,便又启程赴江西而去。
途经镇江,他登上金山寺,忽然发现寺壁上的题诗,读后不觉气噎于胸。
忙向寺里僧人探问这诗的来历,僧人说:“先前,曾有婆媳两人来庙里进香,那诗是年轻媳妇留下的。
”卢举人遂把那首诗抄录下来,尔后离开了寺院。
到了江西,卢进士便找到在当地为地方官的朋友徐方伯,和他密商寻找妻子的方法。
方伯说:“江上的盐船数以千计,没法一一暗查,若是大张旗鼓地去寻找,即使找到了,名声也不好听,何不用计行事呢?”于是,方伯便挑选了一位办事机敏的府吏,密授机宜,先让他把李妙惠在金山寺壁上题的诗熟记于心,然后驾着小船吟诵着题诗穿梭于盐船之间。
到了第四天,忽然一艘盐船的窗户打开了,从窗中传出一个女子的声音:“你吟诵的这诗从何而来?”府吏将船靠近,把卢进士寻妻的事详细说了一遍。
原来那女子正是李妙惠。
她听了府吏的话,大吃一惊,满怀狐疑地问:“扬州卢举人早就死了,你这是欺骗我。
”府吏便将徐方伯交代他的话说给妙惠听。
妙惠为了测其真假,又向府吏寻问卢举人父母和他妻子的名字,府吏对答如流,一个字也不差。
妙惠遂捂着脸哭着说:“真是我的丈夫啊!我一开始就听到了歌声,心里诧异得很,只是找不到机会来问你。
今天谢启恰好去逛妓院,婆婆也到别的船上聊天去了,我才有了问你的机会。
你回去替我把情况好好地对我丈夫说说。
”于是两人商量好碰面的方法。
妙惠遂又假意挥手说:“快走开,别在这讨厌。
” 府吏回去后,便把事情的经过向徐方伯作了汇报。
按照约定的日期,一艘小船悄悄驶向谢家的盐船,将妙惠接到了卢举人下榻的公馆。
夫妇久别重逢,互道离别思念之情,欢好如初。
那谢启平日经商的钱财都交由母亲保管,母亲又把这些钱委托给妙惠代为收藏。
当谢启归来得知妙惠偷偷跑掉的消息后,便立刻去检点她代为保管的钱财,可是一看银包封记完好,就是散银也分文不少。
谢启见后感叹道:“三国时关羽身在曹营心在汉,最后还是投奔了刘备,曹操发现了也不去追赶,还说人各为其主。
这卢进士本来就是她的丈夫,她终于还是跟了他去,由此看来,她的确是位有贞操的女子,这事就到此了结吧!” 爪折尚不可何况其他 《松江府志》:翠娥秀,姓李,是赵地娼家的女儿。
十五岁时,仍为处女,鸨母把她嫁给镇守松江的管军副万户薛彻都为妾。
她与薛生活了几年,但没有孩子。
翠娥秀二十五岁时,薛彻都死了,她极度悲哀;便不再剪指甲,来表示没有再嫁的意思。
父母见她年纪轻轻就守寡,于心不忍,便劝她改嫁。
她回答说:“指甲剪断尚且不行,何况其他。
”于是,更为细心地看护她的指甲。
薛彻都正妻有个儿子名叫世爵,他是个孝子,总是像侍奉亲生母亲一样侍奉翠娥秀。
后来,翠娥秀又卸去首饰,身着道装,以此更为坚定地表示决不改嫁。
她年过八十而终,死时指甲长一尺多。
何面目见地下人 《深州志》:杜氏,是刘衍光的妻子。
十六岁时,嫁给了刘衍光。
结婚不到一年,衍光便身患重病,杜氏煎药送饭,无微不至地照顾衍光。
衍光病危不能吃饭,杜氏极度哀愁,也不吃不喝。
衍光病故后,她的公婆见她年纪轻轻,又没有孩子,便商议为她另谋婚事。
杜氏因此便想寻短见,幸亏家人提防得紧,才没有死成。
家里人劝她想开些,她捂着脸痛哭道:“妇人若是失了身,有什么脸面去见地下人?古时多烈女,我为什么不能效法她们?我死了也就完了,干吗救活我让我痛苦。
” 自打那儿以后,家人对她防范更严,又不断地劝说她,渐渐地有些回心转意,不再去寻死觅活。
但只吃粗茶淡饭,穿着素朴的衣服,却一精一心地侍奉公婆。
她又在墙壁上凿了一个洞当作供奉的石柜,把丈夫的牌位放置在里面,早晚奉祀,用瓜果菜蔬来祭典,祭祀了三十年而不懈担割耳全贞《元史·烈女传》:王氏,是成都人李世安的妻子。
她十九岁时,朱世安死去,世安的弟弟想继娶她为妻,王氏不答应,最后竟用刀割断头发,割掉耳朵来表示不再嫁的决心。
割耳的伤口很重,血流满地,亲朋好友都十分惊叹她的勇气,佩服她的志向,便寻医找药为她治疗,一百多天伤口才痊愈。
于是,上表为她请求立贞节牌坊,以表彰她的贞烈行为。
待此水干时吾即嫁也 《山西通志》:朱氏,是生员(科举时代称在太学等处学习的人为生员。
——译者注)宋朝的妻子,宋朝死时,没儿子,仅留下两个幼女。
当时,朱氏才二十岁,宋朝安葬时,朱氏扯着两个女儿痛哭着说:“若不是这两个年幼的孩子没人抚养,我也不活了,等这两个孩子长大成人,我就死去到地下去找你。
“自此以后,便足不出户,每天织布缝衣挣钱来养家糊口。
那些富户大家听说朱氏长得漂亮,都想争着娶她进门。
许多人暗地里派媒婆和朱氏的亲朋好友去劝诱她,让她改嫁,朱氏都一一回绝。
后来,伯姒王又找机会来求亲,朱氏又拒绝了他。
朱氏见总有人不停地来絮叨再嫁的事,很不高兴,便让婢女们在院子正中挖了一个大坑,里面放上一个大缸,又让人往缸里倒满水。
家里人都很奇怪,不知道她要干什么。
第二天一早,朱氏便起来沐浴更衣,并把那些劝她改嫁的人叫到缸的周围,然后焚香向天发誓说:“我誓不再嫁,你们这些人得了别人的好处而来蓄谋让我改嫁,我现在就明明白白地再告诉你们:等这缸水干时,我再嫁人,你们都等着吧!” 宣誓完后,便让婢女在缸口上盖了一块石板,又培上三尺多厚的土。
随后带着两个女儿回到屋内放声大哭。
众人一见这阵势,都喷啧称赞着走了。
那些富户大家听说这事之后,也都丧失了信心。
朱氏由此得以与两个女儿安心过日子,仅靠勤劳纺织来养大了女儿。
苦守贞节六十余年。
妾知守妾志尔 《元史·烈女传》:霍家有两个媳妇:尹氏和杨氏。
霍家是郑州人。
元顺帝至元年间,尹氏的丈夫耀卿病故,婆婆让她改嫁,尹氏说:“妇人的德行,当从一而终,再嫁而失节,我不能这样做。
”于是婆婆劝她:“世上的妇人都这样,人也没有说她们不是的,你干么觉得耻辱。
”尹氏说:“人各有志,我知道坚守我的志向。
”婆婆见劝说无效,也就由她去叮不久,杨氏的丈夫显卿也相继去世,杨氏怕婆婆也让她改嫁,就先对婆婆说:“我听说妯娌,就像兄弟一样,应该相好。
现在嫂子既然留下,我怎么可以自己离去呢?希望我们能一同修行妇道,终身侍奉婆婆。
”婆婆说:“你要真能这样,我还有什么可说的呢!”于是,一家人同处二十余年,妯娌俩以贞节孝顺闻名远近。
又有邻州的任氏、乾州的田氏,都是一家三妇皆少年守寡,她们誓不再嫁,致力于养蚕纺织来侍奉公婆。
她们的事情被朝廷知道后,皇帝降旨褒扬了她们。
吾已与孙郎婚矣 《镇江府志》:杨氏女,是丹一陽一人,许配给孙垦为妻。
可是,未等完婚,孙垕就病故了。
杨女听说后,便请求父母让她去奔丧。
杨女来到孙家,孙垕的尸体刚沐浴完准备人殓。
杨女见状,也脱下衣服沐裕沐浴完后,对随行婢女说:“我已与孙郎结婚了。
你回去告诉我的父母,不要挂念我。
”她的父母听说后,忙赶跑来和她的公婆一起劝阻她。
杨女哭着说:“如果你们不同意我这样做,我今天就和孙郎一起去了。
”众人见她决心已定,也就听之任之。
后来,杨女靠纺织刺绣来养活自身六十余年。
陌上桑歌 崔豹《古今注》:汉朝时,邯郸有位姓秦的姑娘,名叫罗敷。
罗敷长得很漂亮,凡是见了她的人都想多瞅上她几眼。
后来,她嫁给赵王的家令(官名,负责刑狱、钱粮、饮食等事务。
——译者注)王仁为妻。
她对丈夫十分忠贞,没有哪一个勾引她的人不碰钉子。
一天,罗敷到田间采摘桑叶,恰巧被站在高处的赵王看见。
赵王见过美女无数,但觉得谁也比不上这位美人儿,便蓄谋着要把她弄到手。
于是,便设置酒宴,请罗敷来为他弹筝唱歌助兴。
罗敷猜透了赵王的心思,就弹唱起自己即兴编的诗歌《陌上桑》,来表明自己的心迹。
她在歌的第一段中唱道:日出东南隅,照我秦氏楼。
秦氏有好女,自名为罗敷。
罗敷喜蚕桑,采桑城南隅。
青丝为笼系,桂枝为笼钩。
头上倭堕髻,耳中明月珠。
缃绮为下裙,紫绮为上襦。
行者见罗敷,下担捋髭须。
少年见罗敷,脱帽着帩头。
耕者忘其犁,锄者忘其锄。
来归相怨怒,但坐观罗敷。
罗敷在这段歌里极力称述自己的美貌,并毫不隐讳地说有许多人倾慕于她。
赵王听了,心急如焚,恨不能马上把她夺到手。
岂料罗敷接下去又唱道:使君从南来,五马立踟蹰。
使君遣吏往,问是谁家妹。
“秦氏有好女,自名为罗敷”。
“使君谢罗敷,宁可共载不?” 罗敷前置词:“使君亦何愚,使君自有妇,罗敷自有夫。
” 这接下来的一段描摹出一个轻薄风流的使君,他一见到漂亮姑娘就迈不动步,可这位漂亮的姑娘罗敷不为他的权势所诱,严词回绝了使君的无理要求。
这里,罗敷是在暗示赵王:不要在她身上打主意,打主意也没有用。
随后罗敷便接着唱下去:东方千余骑,夫婿居上头。
何用识夫婿?白马从骊驹。
青丝系马尾,黄金络马头,腰中鹿卢剑,可值千万余。
十五府小吏,二十朝大夫,三十侍中郎,四十专城居。
为人洁白皙,鬑鬑颇有须,盈盈公府步,冉冉府中趋。
坐中数个人,皆言夫婿殊。
罗敷竭力夸赞了自己的丈夫,表露出夫妻相爱的情感,赵王莫测高深,只好怅然而止。
我听尔哭心已碎矣 《苏州府志》:黄氏,是吴江人,凌士奎的妻子。
凌士奎死时,她才二十岁,刚刚怀孕。
丈夫的死,使她悲痛欲绝,几次哭得昏死过去。
婆婆劝她:“你有身孕,别哭坏了身子,伤了孩子。
”听婆婆这一说,黄氏才稍稍能节哀。
不久,她生下个男孩,取名为哀儿。
每当凄风苦雨,她便抱着孩子来到丈夫的灵柩前失声痛哭,声音甚为凄惨。
晚上,她则睡在灵柩旁。
婆婆对她说:“你心里悲伤,哭哭有好处,可是我听你一哭,心都碎了。
”听婆婆这一说,黄氏便不忍心让婆婆难过,遂暗自伤悲,不敢哭出声来。
因过度悲哀,身体日渐消瘦。
婆婆病逝时,她已四十岁,哀儿也长大成人。
但家中贫困,没钱为婆婆置办棺木,想将儿子卖掉,又不忍心。
邻居们怜悯她贞节孝顺,便联保请求官府帮助办理丧事。
明世宗嘉靖三十六年,黄氏七十二岁,村里的士大夫们想请求官府为她立贞节牌坊,她拒绝说:“不再嫁人,是妇道之常;婆婆死了,却无力为她安葬,这有什么可以表彰的呢?” 我邓家妇何归乎 《明史·烈女传》:汤慧信,是上海人,通晓《孝经》和《烈女传》,嫁给了华亭的邓林。
邓林死时,她刚二十五岁,有个女儿,刚满七岁。
邓家的人想占有她的住房,便强迫她回娘家。
她说:“我是邓家的媳妇,我能到哪里去。
”邓家的人知道改变不了她的主意,便把她的住房租给了一个大户人家。
汤氏哭着说:“我就在这里收我丈夫的尸骨,我要与他共存亡,怎么能让我丢下他不管呢!”说着便要自荆那位大户人家见她那么贞烈,便离开了。
汤氏想,族人不过是想要我的财产罢了。
便把家里的东西全部拿出来送给了邓氏家族的人,自己绩麻缝纫挣钱来活命。
几十年后,华亭遇到了罕见的大水,汤氏的住室也遭洪水袭击,女儿、女婿划船来接她,她不去;女儿、女婿劝她暂时上船躲避,她也不同意。
她说:“我在这里守了六十年,要是因洪水淹没而让我随了你的父亲,我也心甘情愿了。
我还要往哪里去呢?”女儿紧拉着母亲的手不放,想把她拽上船来,可是汤氏说什么也不肯。
一个浪头打来,将母女冲散,等浪头过去,汤氏已经被水淹死了。
柏舟之操不可夺也
《
婚后不到一年,邓廉便因病故去,李氏那年刚刚十八岁。
她决定终身守寡,不再嫁人。
她在家里正厅中间为丈夫设了一个灵位,每日三餐都供上饭菜,而且每天在灵位前大哭一常丈夫死后的六七年间,她一直身穿布衣,不食荤腥,按照服丧期间的礼节约束自己。
一天夜里,李氏突然梦见一位相貌英竣举止文雅的男子来向她求欢,她在梦中拒绝了他。
可是,自从那天夜里之后,每天晚上都要梦见那位男子,每次都向她提同样的要求,而每次李氏都坚决拒绝他。
这种现象困扰了她好长一段时间。
她想,一定是什么鬼魅来作祟,于是便请来道士书符念咒,以驱除鬼魅。
但效果不佳,那男子还是每夜都进入她的梦乡。
李氏叹息着说:“我誓不移节,但却总有人来一騷一扰我,想必是我的容颜未衰老的缘故吧!”于是,她就有意糟践自己。
拿刀把头发剪短,穿上粗麻布做的衣服,而且穿了好久,脏得不成样子也不洗。
每天不梳头、不洗脸,蓬头垢面,整个一个脏兮兮的老太婆。
之后,那个鬼男人又来了,这次,他没有向李氏求欢,而是道歉说:“夫人有如此高洁的操守,任何人也没法改变你的志向,今后,我不会再来一騷一扰你了。
”说完,就消失了。
打那儿以后,李氏就再也没有梦见那个男人。
郡守听说了李氏守节的事迹后,表彰了她所在的村庄,将其村庄更名为“节妇里”。
引绳束发 《唐书·贾直言妻董传》:贾直言因罪被贬到岭南。
临行前,直言认为妻子年轻,不愿耽误她的前程,便诀别道:“我这一去,生死都不知道,我走后,你可以赶快嫁人,不用等我。
“妻子董氏听了丈夫的话,没吭声,转身拿来一根绳子把头发绑了起来,然后又用一块布帛系好,对直言说:“您在上面签上‘非吾手不解’几个字。
”直言被贬在岭南二十年,回家时,签字的布帛还系在头上。
直言亲手解开布帛,让董氏洗发,可是一洗,头发全掉光了。
有如此肉 《清河县志》:田氏,是张吉的妻子。
嫁给张吉才五个月,因流贼闯进了张家,把张吉杀死了。
当时,田氏在娘家,听此噩耗,便不顾一切地奔回家中,以头触地大放悲声,几次昏死过去。
人们都劝慰她,田氏说:“我的丈夫已被贼匪杀死,我还活着干什么!”此时,田氏刚刚怀孕,婆婆指着她的腹部说:“如果有幸生个男孩,则你的丈夫也就等于没有死;若是你死了,那还有什么指望呢!”田氏见婆婆说得有理,也就放弃了殉死的念头。
五个月之后,她果然生了个男孩,取名为桓。
孩子满了月,又有人劝她改嫁,她用嘴咬下一块左大腿肉嚼着说:“我要是有改嫁的心思,就像这肉一样!”人们见她志向坚定,也就不再提这件事。
不幸的是,儿子桓夭折,家境越来越糟,但她守节的志向一点也没改变。
强活二十余年 《建昌府志》:生员毛诗是广昌人,他有个女儿名叫配英,已许配给何中德为妻,但还没完婚,中德就患病身亡,配英对父亲说:“定了婚约再违约,那是些世俗女子的行为,我岂能忍心这样做!”遂来到何家,誓不再嫁。
在何家,她身穿素色布衣,不吃荤腥食物,终日不出房门,甘心苦守贞节。
她一精一心照料侍奉中德的嫡母及生母。
当中德的生母患病时,她煎好汤药先亲口尝一尝再送给生母,每天早晚都向上苍祈祷,愿以身替代生母患玻中德的生母死后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将出现无法翻页或章节内容丢失等现象。
一句话文案: 被迫成为大佬其实我真的是个正常人为什么你们都觉得我是大佬 江奕奕一朝穿越,发现自己穿越进单机求生游戏,全名《星狱风云》,别名《玩家花式送死的一百零八种死法》,以高难度,高死亡率以及NPC超强著称。 如果游戏变成真人版,怕不是活不过半小时? 江奕奕心里一凉,在玩家操纵的游戏角色和路人甲之间,果断选择了路人甲,却未料就此开启了被动成为大佬的日常。 阅读提醒: 1.金手指大开,从开/
比起穿进血型文中更让江楚些崩溃的是,她穿成了这本书女主的渣A老爸或者说老妈? 渣A老妈靠着女主母亲顾灵均家飞黄腾达,联合小三害死原配后夺取了本该属于女主的家产,让女主有了苦情的基本条件。 至于结局,这个渣A当然也没好到哪里去,最终被女儿的六个A搞得家破人亡,死无葬身之地。 江楚些一点儿也不想重蹈原身的覆辙,既不想渣人,更不想被杀,她只想平静地度过等等,旁边睡的这个人怎么那么像顾灵均? 江楚/
这一片校区有两大传说。 一是附中校霸裴允,一挑十毫发无损的事迹流传甚广。 二是三中校草秦昼,家境贫寒,体弱多病,一学期有半学期请病假。 高二开学的时候,裴允转学了,两大传说成了同桌。 刚开始,同班同学都害怕裴允欺负校草,后来,他们眼睁睁看着裴允不知哪来的自信,非要教秦昼学习。 秦昼:你的月考才考了250分。 裴允:分数并不能衡量一切,我要传授给你的是人生经验。 *** 裴允在高二那年被安排/
文案: 为了汲取信仰,给地府供电,鬼王林璇投身娱乐圈努力吸粉。 然而贵圈不好混,鬼王殿下奋斗两年,混成了娱乐圈毒瘤,走投无路只好去抱圈内第一霸总的金大腿 霸总掏出了又粗又长的桃木剑 「烛光晚餐」 林璇:不是要请我吃大餐吗?带我来这儿干嘛? 宋天师:所以你不吃 林璇:我不吃厉鬼也不在凶宅进餐谢谢! 「片场」 导演:你对角色的理解有问题 林璇:不会啊,我咨询过作者 导演:作者死了五十年了 林璇/
人气男团成员江时雨,肤白貌美大长腿,每天都在cp文里和队友谢伊绝美爱情slay全场。 然而这对模范营业cp,私下里却是一对舔屏帅哥激情八卦的小姐妹! 江时雨:每天沉迷霸总哥哥盛世美颜无法自拔~ 谢伊:醒醒霸总哥哥并不care你! 江时雨:那我就默默舔屏,独自美丽 突然有一天 江时雨:啊啊啊啊霸总哥哥给我递微信了,他想跟我谈夜光剧本!他是不是还想用金钱收买我的灵魂! 霸道总裁傅锦尧很委屈,他/
日本有一位常年霸占畅销书榜首的现代文学作家。他的故事充满想象,却也讽刺着人性的黑暗。 为了鼓励更多有想法的年轻人踊跃创作,文学界用那位作家的名字创办了一个新的文学奖项,芥川奖 芥川从小就有一个特殊的超能力,每隔一段时间他都会陷入沉睡,在睡梦中他会穿越到不同的世界。 他把这件事情告诉了身边的人,可是没有一个人相信是真的 然后 芥川就把穿越的事情写成书告诉了全世界的人 再然后 他的书火了。 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