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下文学

手机浏览器扫描二维码访问

第二十八卷 刘小官雌雄兄弟(2/3)

,发出些汗来便好了。

”小厮放倒下去,刘公便扯被儿与他盖好。

见那被儿单薄,说道:“可知道着了寒!如何这被恁薄,怎能发得汗出?”妈妈在门口听见,即去取出一条大被絮来道:“老官儿,有被在此,你与他盖好了。

这般冷天气,不是当耍的。

” 小厮便来接去。

刘公与他盖得停当,方才走出。

少顷,梳洗过,又走进来问:“可有汗么?”小厮道:“我才摸时,并无一些汗气。

”刘公道:“若没汗时,这寒气是感得重的了,须主个医来用药,表他的汗出来方好。

不然,这风寒怎能够发泄?” 小厮道:“公公,身伴无钱,将何请医服药?”刘公道:“不消你费心,有我在此。

”小厮听说,即便叩头道:“多蒙公公厚恩,救我父亲。

今生若不能补报,死当为犬马偿恩。

”刘公连忙扶起道:“快不要如此。

既在此安歇,我便是亲人了,岂忍坐视?你自去房中伏侍,老汉与你迎医。

” 其日雪止天霁,街上的积雪被车马践踏,尽为泥泞,有一尺多深。

刘公穿个木屐,出街头望了一望,复身进门。

小厮看见刘公转来,只道不去了,噙着两行珠泪,方欲上前扣问,只见刘公从后屋牵出个驴儿,骑了出门而去。

小厮方才放心。

且喜太医住得还近,不多时便到了。

那太医也骑个驴儿,家人背着药箱,随在后面,到门首下了。

刘公请进堂中,吃过茶,然后引至房里。

此时老军已是神思昏迷,一毫人事不省。

太医诊了脉,说道:“这是个双感伤寒,风邪已入于腠理。

《伤寒》书上有两句歌云: 两感伤寒不须治,阴阳毒过七朝期。

此乃不治之症。

别个医家,便要说还可以救得,学生是老实的,不敢相欺,这病下药不得了。

”小厮见说,惊得泪如雨下,拜倒在地上道:“先生,可怜我父子是个异乡之人,怎生用贴药,救得性命,决不忘恩!”太医扶起道:“不是我作难,其实病已犯实,教我也无奈。

”刘公道:“先生,常言道: ‘药医不死病,佛度有缘人。

’你且不要拘泥古法,尽着自家意思,大了胆医去,或者他命不该绝,就好了也未可知。

万一不好,决无归怨你之理。

”先生道:“既是长者恁般说,且用一贴药看。

若吃了发得汗出,便有可生之机,速来报我,再将药与他吃。

若没有汗时,这病就无救了,不消来覆我。

”教家人开了药箱,撮了一贴药剂,递与刘公道:“用生姜为引,快煮与他吃。

这也是万分之一,莫做指望。

”刘公接了药,便去封出一百文钱,递与太医道:“些少药资,权为利市。

”太医必不肯受而去。

刘公夫妻两口,亲自把药煎好,将到房中,与小厮相帮,扶起吃了,将被没头没脑的盖下。

小厮在旁守候。

刘公因此事忙乱一朝,把店中生意都耽搁了,连饭也没工夫去煮。

直到午上,方吃早膳。

刘公去唤小厮吃饭,那小厮见父亲病重,心中慌急,那里要吃,再三劝慰,才吃了半碗。

看看到晚,摸那老军身上,并无一些汗点。

那时连刘公也慌张起来。

又去请太医时,不肯来了。

准准到第七日,呜呼哀哉。

正是: 三寸气在千般用,一日无常万事休。

可怜那小厮申儿,哭倒在地。

刘公夫妇见他哭得悲切,也涕泪交流,扶起劝道:“方小官,死者不可复生,哭之无益,你且将息自己身子。

”小厮双膝跪下,哭告道:“儿不幸,前年丧母,未能入土,故与父谋归原籍,求取些银两来殡葬。

不想逢此大雪,路途艰楚。

得遇恩人,赐以酒饭,留宿在家,以为万千之幸。

谁料皇天不佑,父忽骤病,又蒙恩人延医服药,日夜看视,胜如骨肉。

只指望痊愈之日,图报大恩,那知竟不能起,有负盛意。

此间举目无亲,囊乏钱钞,衣棺之类,料不能办。

欲求恩人借数尺之土,把父骸掩盖,儿情愿终身为奴仆,以偿大德,不识恩人肯见允否?”说罢,拜伏在地。

刘公扶起道:“小官人休虑,这送终之事,都在于我,岂可把来藁葬?”小厮又哭拜道:“得求隙地埋骨,已出望外,岂敢复累恩人费心坏钞!此恩此德,教儿将何补报?”刘公道:“只是我平昔志愿,那望你的报偿?”当下忙忙的取了银子,便去买办衣衾棺木。

唤两个土工来,收拾入殓过了。

又备羹饭祭奠,焚化纸钱。

那小厮悲恸,自不必说。

就抬到屋后空地上,埋葬好了,又立一个牌额,上写“龙虎卫军士方勇之墓”。

诸事停当,小厮向刘公夫妇拜谢。

过了两日,刘公对小厮道:“我欲要教你回去,访问亲族,来搬丧归乡,又恐怕你年纪幼小,不认得路途。

你且暂住我家,俟有识熟的在此经过,托他带回故乡,然后徐图运柩回去。

不知你的意下何如?”小厮跪下泣告道:“儿受公公如此大恩,地厚天高,未曾报得,岂敢言归?且恩人又无子嗣,儿虽不才,倘蒙不弃,收充奴仆,朝夕伏侍,少效一点孝心。

万一恩人百年之后,亦堪为坟前拜扫之人。

那时到京,敢回先母遗骨,同父骸葬于恩人墓道之侧,永守于此,这便是儿之心愿。

”刘公夫妇大喜道:“若得你肯如此,乃天赐与我为嗣,岂有为奴仆之理!今后当以父子相称。

”小厮道:“即蒙收留,即今日就拜了爹妈。

”便掇两把椅儿居中放下,请老夫妇坐了,四双八拜,认为父子,遂改姓为刘。

刘公又不忍没其本姓,就将方字为名,唤做刘方。

自此日夜辛勤,帮家过活,奉侍刘公夫妇,极其尽礼孝敬。

老夫妇也把他如亲生一般看待。

有诗为证: 刘方非亲是亲,刘德无子有子。

小厮事死事生,老军虽死不死。

时光似箭,不觉刘方在刘公家里,已过了两个年头。

时值深秋,大风大雨,下了半月有余。

那运河内的水暴涨,有十来丈高下,犹如百拂汤一般,又紧又急。

往来的船只,坏了无数。

一日午后,刘方在店中收拾,只听得人声鼎沸。

他只道什么火发,忙来观看,见岸上人捱挤不开,都望着河中,急走上前来看时,却是上流头一只大客船,被风打坏,淌将下来。

船上之人,飘溺已去大半,余下的抱桅攀舵,呼号哀泣,口叫“救人”。

那岸上看的人,虽然有救捞之念,只是风水利害,谁肯从井救人?眼盻盻看他一个个落水,口中只好叫句“可怜”而已。

忽然一阵大风,把那船吹近岸旁。

岸上人一齐喊声:“好了!”顷刻,挽挠钩子二十多张,一齐都下,搭住那船,救起十数多人,各自分头投店内。

有一个少年,年纪不上二十,身上被挽钩摘伤几处,行走不动,倒在地下,气息将绝,尚紧紧抱住一只竹箱,不肯放舍。

刘方在旁睹景伤情,触动了自己往年冬间之事,不觉流下泪来,想道:“此人之苦,正与我一般。

我当时若没有刘公时,父子尸骸,不知归于何处矣!这人今日却便没人怜救了。

且回去与爹好说知,救其性命。

”急急转家,把上项事报知刘公夫妇,意欲扶他回家调养。

刘公道:“此是阴德美事,为人正该如此。

”刘妈妈道:“何不就同他来家?”刘方道:“未曾禀过爹妈,怎敢擅便?” 刘公道:“说那里话!我与你同去。

” 父子二人,行至岸口,只见众人正围着那少年观看。

刘公分开众人,捱身而入,叫道:“小官人,你挣扎着,我扶你到家去将息。

”那少年睁眼看了一看,点点头儿。

刘公同刘方向前搀扶,一个年幼力弱,一个老年衰迈,全不济事。

旁边转过一个轩趷刺的后生道:“老人家闪开,待我来!”向前一抱,轻轻的就扶了起来。

那后生在右,刘公在左,两边挟住胳膊便走。

少年虽然说话不出,心下却甚明白,把嘴弩着竹箱。

刘方道:“这箱子,待我与你驮去。

”把来背在肩上,在前开路。

众人闪在两边,让他们前行,随后便都跟来看。

内中认得刘公的,便道:“还是刘长者有些义气。

这个异乡落难之人,在此这一回,并没有个慈悲的,肯收留去,偏他一晓得了,便搀扶回家。

这样人真个是世间少有,只可惜无个儿子,这也是天公没分晓!”又有道:“他虽没有亲儿,如今承继这刘方,甚是孝顺,比嫡亲的尤胜,这也算是天报他了。

” 那不认得的,见他老夫妻自来搀扶,一个小厮与他驮了竹箱,就认做那少年的亲族。

以后见士人纷纷传说,方才晓得,无不赞叹其义。

还有没肚子的人,称量他那竹箱内有物无物,财多财少。

此乃是人面相似,人心不同。

不在话下。

且说刘公同那后生扶少年到家,向一间客房里放下。

刘公叫声“劳动”,后生自去。

刘方把竹箱就放在少年之旁。

刘妈妈连忙去取干衣,与他换下湿衣,然后扶在铺上。

原来落水人吃不得热酒,刘公晓得这道数,教妈妈取酽酒略温一下,尽着少年痛饮。

就取刘方的卧被,与他盖了。

夜间,就教刘方伴他同卧。

到次早,刘公进房来探问,那少年已觉健旺,连忙挣扎起来,要下床称谢。

刘公急止住道:“莫要劳动,调养身子要紧!”那少年便向枕上叩头道:“小子乃垂死之人,得蒙公公救拨,实再生之父母。

但不知公公尊姓?”刘公道: “老拙姓刘。

”少年道:“原来与小子同姓。

”刘公道:“官人那里人氏?”少年答道:“小子刘奇,山东张秋人氏。

二年前,随父三考在京,不幸遇了时疫,数日之内,父母俱丧,无力扶柩还乡,只得将来火化。

”指着竹箱道:“奉此骸骨归葬,不想又遭此大难,自分必死。

天幸得遇恩人,救我之命。

只是行李俱失,一无所有,将何报答大恩?”刘公道:“官人差矣! 不忍之心,人皆有之。

救人一命,胜造七级浮屠。

若说报答,就是为利了,岂是老汉的本念?”刘奇见说,愈加感激。

将息了两日,便能起身,向刘公夫妇叩头泣谢。

那刘奇为人温柔俊雅,礼貌甚恭。

刘公夫妇十分爱他,早晚好酒好食管待。

刘奇见如此殷勤,心上好生不安,欲要辞归,怎奈钩伤之处,溃烂成疮,步履不便;身边又无盘费,不能行动,只得权且住下。

正是: 不恋故乡生处好,爱恩深处便为家。

却说刘方与刘奇,年貌相仿,情投契合,各把生平患难细说。

二人因念出处相同,遂结拜为兄弟,友爱如嫡亲一般。

一日,刘奇对刘方道:“贤弟如此青年美质,何不习些书史?” 刘方答道:“小弟甚有此志,只是无人教导。

”刘奇道:“不瞒贤弟说,我自幼攻书,博通今古,指望致身青云,不幸先人弃后,无心于此,贤弟肯读书时,寻些书本来,待我指引便了。

”刘方道:“若得如此,乃弟之幸也。

”连忙对刘公说知。

刘公见说是个饱学之士,肯教刘方读书,分外欢喜,即便去买许多书籍。

刘奇罄心指教,那刘方颖悟过人,一诵即解。

日里在店中看管,夜间挑灯而读,不过数月,经书词翰,无不精通。

且说刘奇在刘公家中,住有半年,彼此相敬相爱,胜如骨肉。

虽然依傍得所,只是终日坐食,心有不安。

此时疮口久愈,思想要回故土,来对刘公道:“多蒙公公夫妇厚恩,救活残喘,又搅扰半年,大恩大德,非口舌可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将出现无法翻页或章节内容丢失等现象。

本周收藏榜25本
最新更新
新书入库
热门小说推荐

宫学有匪(青青子衿原著小说)

高能山大王 VS 书院小才女 美人书生被逐出皇城,因缘巧合上山为匪,留了一把乱糟糟的大胡子,打下一片赫赫威名,做了统领十八座匪寨的东夷山君,还在这一年早春,绑了一皇城书院来的贵人,不多不少,刚好十六位宫学女公子,他不要财不要色,唯独定下一番古怪的赎人规矩 缘分就从这里开始,青山绿水,匪气盎然。 【一句话简介:仗剑走书院,匪气怼天地,宠友宠妻宠兄弟。】 男主能文能武能撩妹,三分恣意,七分情深/

随身英雄杀

穿越到了异界的郑鸣,随身带着一副英雄牌,只要有足够的声望值,就可以召唤出这些英雄牌中的英雄: 借助这些英雄的力量,你可以横刀立马,你可以飞檐走壁,你可以打出天外飞仙,同样也可以让你魔临天地! 当然,御剑九天上,斩魔天地间也不是梦想,就是化身太古金乌,焚天煮海,也不是没有可能 /

寡夫门前是非多

现代高知女穿到女尊懦弱侯身上,本着既来之则安之的理念,坚决将三好(吃好,喝好,睡好)贯彻到底。 活了两辈子都不知爱为何物的人,偏一来就有了个未婚夫,这未婚夫跟自己隔心不说,家里还有个时时刻刻想谋害她的大姑姐,退婚,坚决退婚,小命重要。 好不容易有了个心上人,一个两个却都要来碍事,寡夫怎么了,吃你家大米,喝你家汤了,头可断,血可流,爱情坚决不能抛。 混朝堂,斗皇女,破阴谋,杀小人,千帆过尽,/

来我怀里躲躲

文理分科后,林窕的同桌是十中赫赫有名的大佬江延。 十中人人皆知,大佬江延乖戾嚣张,视女生如洪水猛兽。 林窕深谙此理,对大佬避之不及。 谁知道过了不久,还是有人暗地里传出江延喜欢她的传闻。 林窕为证清白,彻查传闻之人,可惜无功而返。 迫于无奈,她只好当着江延的面痛斥此人:这太不像话了!要是让我抓到这人!我一定 话还未说完,江延突然打断她:一定怎样? 林窕义愤填膺:我一定弄死他!!! 江延听完/

冷剑烈女

金仆姑是箭名。以鹫翎为翼,箭身特长,射程特远,剑敌力特强第一次出现于文字记载是左传-庄公十一年,公以金仆姑射南宫长万。然而在一般江湖武林健雄豪士们的心目中,这三个字所代表的意义却不如此简单它象征着死亡,代表着正义。它!也是一个难解的谜。金仆姑惊传江湖只是两年来的事,从没有一个人,一件事,能像它一样,在短短的岁月中,造成如许的轰动。总共有十六个人丧生于这支长箭之下!其中十二个是闻名江湖绿林巨/

总有人追着我要芥川奖

日本有一位常年霸占畅销书榜首的现代文学作家。他的故事充满想象,却也讽刺着人性的黑暗。 为了鼓励更多有想法的年轻人踊跃创作,文学界用那位作家的名字创办了一个新的文学奖项,芥川奖 芥川从小就有一个特殊的超能力,每隔一段时间他都会陷入沉睡,在睡梦中他会穿越到不同的世界。 他把这件事情告诉了身边的人,可是没有一个人相信是真的 然后 芥川就把穿越的事情写成书告诉了全世界的人 再然后 他的书火了。 芥/

每日热搜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