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下文学

手机浏览器扫描二维码访问

第八十八章 番外:倾巢下 一(2/3)

妹夫真是个实诚人哪,若搁别人,这会儿既来了京城,怕早忙不迭地登基了,就自己妹夫,眼下不说登基,还急着找爹呢。

想一想,虽则秦凤仪一向与陛下不睦,但心肠当真是极好的。

非但李钊做此想,即使郑老尚书这样修炼成精的老狐狸,心下亦是觉着,别看镇南王殿下瞧着不似个正派人,其实心地当真不错。

当然,会这样想的,绝不包括裴太后。

裴太后简直是愁死了,秦凤仪带大军入城,入就入吧,好歹这也是老景家的子孙,她老太后的孙子。

奈何秦凤仪是真与她不对盘哪!原本秦凤仪入了城,裴太后想着,怎么着秦凤仪都会住宫里的。

身为一个老牌政客,裴太后自然有能与秦凤仪缓和关系的手段。

结果世间竟真有此神人,秦凤仪以监国亲王的身份,硬是能住到亲王府去,裴太后气得没法,见天地宣愉王妃入宫说话诉苦。

愉王妃能说什么,唯劝裴太后宽心罢了。

主要是秦凤仪平日里瞧着好说话,可有时又非常不好说话。

便是愉王妃,也只能敲边鼓地同秦凤仪转达一下裴太后对他的关心,再多的也不好多说了。

只是如果秦凤仪与裴太后关系冷淡到影响朝局就不好了,愉亲王就说过秦凤仪:&ldquo哪怕做做样子,对慈恩宫也不好太过冷淡。

&rdquo秦凤仪来京这些日子,从未登过慈恩宫大门,这令慈恩宫脸上非常难看,进而影响到秦凤仪的风评。

非但愉亲王这样说,便是郑老尚书,也委婉地劝过秦凤仪,郑老尚书道:&ldquo长辈终归是长辈,陛下不在京城,就得殿下代陛下尽孝了。

&rdquo 秦凤仪听这话直翻白眼,一向放达的傅长史也很尽职尽责地提醒了一回秦凤仪,卢尚书都想直言进谏了。

可秦凤仪要是犟起来,那真是天王老子也没办法的。

郑老尚书明白,纵是将陛下找回来,下一任的帝位也非镇南王莫属了。

再加上秦凤仪一来京城就又把他召回内阁任首辅,郑老尚书很知秦凤仪的情,不想秦凤仪因为与慈恩宫的关系为人诟病,为此,这位老尚书还找了自己的前任方阁老提起此事,想请方阁老劝一劝镇南王殿下。

毕竟这不是什么大事,在郑老尚书看来,哪怕就去慈恩宫喝杯茶呢,外头人见了也得说是镇南王与慈恩宫祖孙融洽,结果秦凤仪就能犟到对慈恩宫不闻不问、不理不睬。

尤其在皇帝陛下生死未明之时,这可不大好。

秦凤仪待方阁老一向特别,这次来京也是早早去方家拜访过的。

方阁老听了郑老尚书的话,沉吟半晌道:&ldquo待王妃来京,就好办了。

&rdquo 劝秦凤仪去亲近慈恩宫,那是别想了,正因为了解秦凤仪,方阁老也只能想到这等曲线救国的方式了&mdash&mdash等王妃来京。

不过郑老尚书一想,这话倒也在理。

不得不承认,秦凤仪娶了个十分不错的王妃,一想到王妃的贤德,就是宫里裴太后也多了几分心安。

反正她以后打交道的也是李镜居多,对于李镜,彼此间总是有几分香火情的。

远在凤凰城的李镜并不晓得自己受到了如此期待,自从接到丈夫率兵进入京城的消息,李镜就开始收拾行李了。

不过凤凰城是一大家子的基业,在丈夫未能登顶之前,李镜也要悉数安排好,方好带着儿女进京的。

大阳经历过祖父的丧仪,还有父亲和大伯之间的战争,如今也是大孩子了。

这回要带着弟弟妹妹与母亲一起去京城,大阳就忙前忙后很有小男子汉的做派。

用大阳的话说:&ldquo爹不在家,我就是家里的男人啦。

&rdquo 这话听得双生子很不认同,咱们也不是女的呀。

不过爹不在家,他们也只好听大哥的啦。

双生子只有在很小的时候去过京城,早不记得京城什么样了,还跟大哥打听来着。

大阳道:&ldquo京城很气派,不过没有咱们凤凰城新。

咱们这里冬天都不大冷的,京城的冬天都会下雪,你们没见过下雪吧?&rdquo 双生子齐齐摇头,拉长小奶音:&ldquo没有。

&rdquo&ldquo咱们这回到京城就得冬天了,你们能见着了。

&rdquo大阳说得有鼻子有眼,其实,他也没有见过下雪。

说到京城的雪,即使是大美也很期待。

于是一家子做了很多大毛衣裳小毛衣裳的,就等着到了京城下雪穿了。

结果到京城的那一日,碧空如洗,晴空万里。

虽然也冷得都穿上了毛衣裳,但连个雪渣都没见到,把大阳几个遗憾坏了,尤其双生子还不停四下张望地问大哥:&ldquo大哥,雪哪?雪哪?怎么没有雪啊?&rdquo 大阳给他们聒噪得不得了,道:&ldquo我又不是老天爷,哪里晓得哪天下雪。

&rdquo 大阳虽不是老天爷,但今时今日,他爹在京城的地位与老天爷也差不离了。

李镜、大公主带着凤凰城的诸多女眷来京,第一个好处自然是夫妻团聚,第二个好处就是李镜的到来全方位地缓和了秦凤仪与宫里的关系。

自裴太后到裴贵妃,对李镜的到来表示了热烈的欢迎,尤其裴贵妃,拉着李镜的手道:&ldquo小六多亏了你们照顾。

&rdquo 李镜笑道:&ldquo这次来京,一路上多亏了六殿下。

&rdquo三皇子并没有与他们一并来京城,而是在收到秦凤仪的信后留在了封地豫章。

所以,沿途多是六皇子带着大阳打理外务,尤其现下大家都知道秦凤仪把大皇子干掉了,一路上那些个地方官,那个巴结哟。

这些个官场往来,李镜是没有办法教导大阳的,好在六皇子一向八面玲珑,对大阳颇多指点。

而且六皇子小时候就与秦凤仪、李镜关系很不错,所以,李镜见到裴贵妃时对六皇子亦不吝夸赞。

裴贵妃笑道:&ldquo都是应当的,小六如今也大了,镇南王不能亲去接你们,大阳还小,他既是做弟弟的,又是做叔叔的,跑跑腿还不是应当。

&rdquo 因着李镜带着孩子刚到京城就来慈恩宫请安,裴太后自然要设宴,宴席之后,打发孩子去玩儿了,裴太后方与李镜说起私房话来。

说到秦凤仪的冷淡,裴太后叹道:&ldquo我这把年纪了,也不盼着他能想通了。

只是他住在愉亲王府,也不合规矩呀。

宫里这么多的屋子,哪里就不能住了?即使不爱跟哀家见面,不过来就是了,到底应该住宫里的,一则是咱们皇家的气派,二则他理政也便宜不是?愉亲王府,到底窄巴了些。

&rdquo 对于住在宫外的事,李镜倒是支持丈夫的,笑道:&ldquo祖母的意思,自然都是为了我们好。

相公那个人,别看平日里说起话来瞧着像是个伶俐的,有许多时候,他其实是个体贴人心的,偏生不晓得怎么说。

像祖母说的,在宫里,一则咱们祖孙亲密,二则理政也方便。

只是相公毕竟是封藩的藩王了,已是不同于宫里的皇子们,各有宫院。

倘是因监国便住进宫里,反而不合规矩,叫势利小人看在眼里,得说相公放肆了。

往日里,藩王进京,也都是住在宫外的,正因相公守规矩,他才不肯住进宫来。

再者,他那人,其实是有些不好意思,父皇生死未明,后宫多是母妃,以往父皇在时,他过来倒没什么,今父皇在外,他毕竟是成年皇子,又是监国的身份,方不敢轻来后宫的。

如今我来了京城,只要皇祖母不嫌我聒噪,我每日都来给皇祖母请安。

&rdquo 裴太后听李镜说到&ldquo生死未明&rdquo四字,就惊呆了,顾不得其他,连忙问李镜到底是怎么回事。

李镜其实也是才知道不久。

要知道世间是没有秘密的,尤其是秘密在秦凤仪嘴里的时候。

秦凤仪能告诉李老太太与俩小舅子,还特意叮嘱不要再告诉其他人了,然后第二天大舅兄就晓得了。

而李钦,南下接姐姐外甥进京的,凭李镜的精明,自然能看出弟弟身上的破绽,都不用逼问,李钦就悄悄地跟大姐说了,说完后,还特意加上一句所有大嘴巴星人都会说的话:&ldquo大姐你可不要与外人说去啊。

&rdquo 大姐倒是没有同外人说去,大姐只是来京城后先追问了秦凤仪此事,秦凤仪将其间蹊跷细细地与妻子解释了一通,如今,李镜也是将信将疑了。

李镜为人细致多谋,思量过后,就在进宫时私下透露给裴太后知晓了。

李镜将细节处一说,裴太后当时的神色&hellip&hellip李镜回头与丈夫道:&ldquo真是天下父母心,我第一次见太后娘娘喜极而泣。

&rdquo 秦凤仪听闻此事,颇为不以为意,撇撇嘴道:&ldquo不一定就全是欢喜,我就不信她没怀疑过大皇子,瞧瞧她在大皇子主政时做的那些个事,可不似有半点儿要为陛下寻一个公道的。

&rdquo 李镜叹道:&ldquo行啦,得过且过吧,太后娘娘也这般年纪了。

&rdquo 秦凤仪一挑眉:&ldquo老而不死谓之贼,你下次进宫问一问她,当初为何派刺客杀我。

我就说当初怎么好不好的天降神雷劈了慈恩宫呢,原来就是她干的。

&rdquo &ldquo什么?&rdquo李镜也惊了,&ldquo是太后娘娘?&rdquo&ldquo不是她是谁,裴焕都招了。

&rdquo 秦凤仪真是气死了,他早就说裴太后那老虔婆不像好人,当年就不知干过多少欺负他娘的事,只是秦凤仪再也没想到,这老虔婆那么早就着人刺杀过他。

秦凤仪又一向是个多疑的,与媳妇儿道:&ldquo那会儿我可还不知道自己的身世呢,还是探花呢,你说,老虔婆是不是早晓得我的身世,想弄死我啊?&rdquo秦凤仪十分怀疑,最后他还来了一句,&ldquo幸亏我没住宫里去,不然,她还不指使人给我下药,毒死我。

&rdquo &ldquo这你想多了,太后娘娘那会儿定不晓得你的身世的。

&rdquo李镜道,&ldquo不说别的,要是一早知晓你的身世,太后娘娘纵使有些想法,也不能自己动手。

这里头,定有什么误会。

&rdquo &ldquo什么误会啊?&rdquo秦凤仪不爱听这话,道,&ldquo你明儿进宫去帮我问问,有什么误会让他派了七个刺客来杀我!&rdquo 李镜笑:&ldquo我不去,这样的坏人,我可不当,你去问吧。

反正你早与太后不睦,你唱黑脸,我唱白脸。

&rdquo &ldquo我去就我去!&rdquo 秦凤仪说到做到,说去就去。

秦凤仪自认为携正义真理去的,结果他真是见识到了老牌政客的脸皮。

裴太后听秦凤仪提及当年刺杀之事,面上没有半点儿吃惊啊愧悔啊之类的情绪,只是淡淡反问:&ldquo你死了吗?&rdquo 秦凤仪气道:&ldquo你是不是特希望我死啊?&rdquo&ldquo说这些气话作甚。

&rdquo裴太后道,&ldquo虽则你我关系平平,咱们终是有血缘关系的。

就是不知道彼此间的血缘时,你也是国朝探花,以后的栋梁,不然当初如何会有裴国公凑巧救你?&rdquo 秦凤仪冷笑,他为免牵连,裴家只拿了裴焕一支下狱,如今看来,这些人是拿他当猴耍的。

裴太后虽则年迈,但脑子转得一点儿都不慢,道:&ldquo你莫多心,刺杀你的事,裴国公可能是闻了什么风声,才及时过去的,他对这件事知道多少,我也不大清楚。

&rdquo 秦凤仪根本不信这鬼话,不客气道:&ldquo哎哟,他是你的亲兄长,他不清楚?&rdquo&ldquo凤仪啊,你还是太年轻了。

&rdquo裴太后淡淡道,&ldquo没有什么关系是永恒的,像裴国公,他虽是我的兄长,当年皇帝登基时,他亦是出过大力气的。

但皇帝与哀家也报答了他。

自从公爵稳固,他已无须再介入那些阴私之事。

裴家这一代,唯裴焕颇有雄心。

&rdquo 秦凤仪忍不住道:&ldquo看来,你早就与晋王残党有关联啊。

&rdquo 裴太后叹道:&ldquo凤仪,你如果以党争来分辨朝臣,这就太狭隘了。

皇帝当年登基,朝中大员,不说别人,就方阁老先前也曾与先太子亲近,如今的郑相、卢尚书、商尚书,都是自先帝朝过来的,他们一样曾与先太子、晋戾王相识。

大臣嘛,当用则用,其他势力也是一样。

&rdquo 秦凤仪听她这口吻就来气:&ldquo哎哟,听你这么说,当初想必也知道大皇子对陛下下手之事吧?我忖度一下,你俩不会是一伙的吧?&rdquo刺了裴太后一下。

这要是别的亲娘,听到孙子怀疑她害了儿子,那不得气晕!裴太后完全没有半点儿愠怒,冷然道:&ldquo儿子做皇帝,我是太后。

孙子做皇帝,人家有自己亲娘,我会害自己儿子?&rdquo 秦凤仪问:&ldquo但你不可能没有怀疑过吧?你就没想过给陛下报仇?&rdquo 裴太后道:&ldquo怀疑有什么用,皇帝去得突然,大皇子监国在先,你一向与我不睦,我就是要给皇帝寻一个公道,也得先在这乱局中站稳脚跟。

&rdquo这话翻译过来就是,老娘得先保住自己再说其他! 秦凤仪真给裴太后这无耻且直接的态度噎着了,气道:&ldquo这么说,你还有理了?&rdquo你个老虔婆!秦凤仪讽刺道,&ldquo陛下这些年是怎么待你的?你还不是全因他才享了这些年的福!他不明不白地死了,真难为您老还活得这么冷静、睿智!&rdquo 裴太后轻叹:&ldquo宫里,都是这样的人。

&rdquo说着,她一双苍老的眼睛望向秦凤仪,&ldquo你不是这样的人,所以,皇帝才这样喜欢你吧。

&rdquo 秦凤仪一副马上要吐的模样,他真怀疑裴太后是不是眼神有问题,道:&ldquo别说这些个没用的,你要不老实,就是他还活着,如今也是天高皇帝远,可别怪我对你不客气!当初,你既不知我的身世,更犯不着派那么些刺客杀我吧?&rdquo 裴太后道:&ldquo那不过是场戏罢了,真杀你,你还逃得掉?那会儿正赶上宗室改制,你得罪了大把宗室,他们却不肯在宗室改制上让步。

我着人做出刺杀你的模样,无非想给宗室施压。

毕竟那时你遇刺,九成九的人得怀疑是宗室暗中下的手。

他们再不同意宗室改制之事,朝廷便可就你遇刺之事发难宗室,削一削他们的势力,改制之事便容易了,并不是真要把你杀了。

&rdquo 秦凤仪到底不是笨蛋,相反,他思维相当敏锐,立刻就想到了当时的情形,还真与这老虔婆说的有些像。

秦凤仪问:&ldquo这么说,陛下也是知道的?&rdquo 裴太后道:&ldquo皇帝并不知晓,他那时已经很喜欢你了,当初哀家提议,他并不同意,说你是正经科举出身的文官,舍不得你。

还担心你有危险,让平岚多留心。

事后他方晓得的,你一定很奇怪这事为什么查来查去没了消息吧,便是因如此。

&rdquo 秦凤仪心说:天雷怎么没霹死这老虔婆啊! 秦凤仪怀疑道:&ldquo当初我在宫宴饮酒,那两个坏我名声的宫人,不会也是你安排的吧?&rdquo 裴太后摇头:&ldquo那时,我已知你的身世,焉会行此事?&rdquo 秦凤仪再问,裴太后却是不知了,道:&ldquo我不过为皇帝掌后宫罢了,你们宫宴,是在前朝太宁宫宴饮。

当初发生那事,我也很震惊。

&rdquo 秦凤仪回家同媳妇儿念叨当初他被俩宫人诬蔑之事,道:&ldquo老虔婆说不是她干的,你说,她这是糊弄我呢,还是说真不是她干的?&rdquo 李镜道:&ldquo这不好说。

&rdquo 秦凤仪琢磨一会,只可能是三个人,一则是裴太后,二则平皇后一系,三则便是裴贵妃。

这事尚未琢磨出个结果就有内阁过来请教他冬至祭天的事,还有年下祭祖啥的。

秦凤仪道:&ldquo陛下未在京城,就免了吧。

&rdquo 郑老尚书连忙道:&ldquo万万不可,正因陛下不在京城,此事更不可免。

&rdquo礼部卢尚书亦道:&ldquo陛下不在京城,可以殿下与诸皇子代为祭祀。

&rdquo 秦凤仪心说:就等着你们这话啦。

于是秦凤仪假惺惺地做出个无论怎么推辞都推辞不掉的模样,答应了代为祭天与祭祖之事。

不过这临祭天时,又发生了矛盾。

要知道,秦凤仪是个女儿奴,他四个儿子,就一个闺女,拿着闺女宝贝得不得了。

当然儿子们他也很宝贝,但是,秦凤仪一向认为,女儿要更娇宠一些才好。

所以,秦凤仪对闺女,向来是有求必应的。

秦凤仪这闺女也很奇特,要说大美,其实不是个骄纵的性子,不过她也很有她爹的小倔脾气,像先时她爹在凤凰城祭天啥的,大美从小就要跟去的。

先时凤凰城的官员也不大乐意,不过凤凰城基本上是秦凤仪的一言堂,他说啥是啥。

他说要带闺女,旁人也无法。

于是大美一直是跟她爹一道去的,反正,有她哥大阳参加的场合,就得有大美啦。

这回,她爹要在京城祭天,大美早就提前问了:&ldquo爹,我听说京城人祭天更盛大,我能不能跟着一起去,长长见识?&rdquo 他爹根本没多想,一口就应了,想着,不就是祭天嘛,宝贝闺女想见识一下,就见识一下呗。

然后在礼部拟祭天名单时,秦凤仪就命加上他闺女大美。

当然因为小孩子都很爱凑热闹,哥哥姐姐都去,双生子、小五郎自然也要去的,于是秦凤仪就把他家孩子都加入随行名单之上了。

大阳和双生子都是皇孙,尤其大阳还是正经册封的世子,跟着参加祭天没什么,但大美不成啊!这是个丫头啊!不要说郡主,即使是公主也没有跟着祭天的理啊! 于是礼部不同意,说不合规矩。

秦凤仪不爱听这话,对礼部道:&ldquo你们懂个甚规矩!我们皇家,那是跟老天爷一家子的。

陛下人称天子,陛下是老天爷的儿子,我就是老天爷的孙子,我们大美就是老天爷的重孙女,重孙女跟着祭一祭做老天爷的曾祖父,怎么就不成啦!这是我们自家事,你们怎知道老天爷不答应啊?嘿,我还告诉你们,我们祖宗早就答应啦!&rdquo 秦凤仪把礼部气得不轻,大美消息非常灵通,得知礼部不让她跟着参加祭天的事,大美心眼儿颇多,私下跟她爹道:&ldquo爹,我听说,新官上任三把火。

你这刚来京城,这朝中的大臣可不似咱们南夷的官员一样,都是爹你提拔安排的。

他们仗着官位高,难免就要拿捏你呢,你可不能认输,不然,他们知道你好说话,以后还不得事事他们说了算?但凡你不如他们的意,他们就得跟你较劲儿了。

&rdquo 秦凤仪直乐:&ldquo哎哟,闺女你还知道新官上任三把火呀?&rdquo 大美仰着与她爹肖似,只是五官线条比她爹更柔和的小脸儿,道:&ldquo我当然知道啦。

爹你一定要挺住,千万不能退缩。

要是有什么不好办的事,只管跟我商量,我给爹想主意。

&rdquo 秦凤仪老怀大慰,深觉闺女贴心!于是他更不肯让步了! 原本内阁觉着,镇南王英明果断,尤其如今北疆打仗,陛下行踪不明,朝中有镇南王坐镇,那真是样样安稳。

如今,内阁得给这句评语加个前提了,那就是,镇南王没犯病时。

为着大美能不能参加祭天之事,礼部卢尚书看秦凤仪冥顽不灵,一副昏头做派,险些又要辞官。

还是郑老尚书劝住了他,秦凤仪除了想叫闺女参加祭天之事外,政务上颇为清明。

而且对内阁一向信重,尤其有先前大皇子执政时的对比,更是仁厚稳妥,以郑老尚书的老辣眼光来看,秦凤仪因有就藩十年治理南夷的底子,他对于政务民生极其了解,手段更是刚柔并济,底下人根本糊弄不了他。

而且秦凤仪入城以来,约束兵士,安驻宫外,这京城内外,与当初陛下在时也不差什么。

郡主要跟着祭天,虽有违礼法,可能做到内阁首辅的,又有哪个是拘泥之人呢?尽管郑老尚书也是激烈反对,其实心下并未将此视为要紧大事,更何至于要辞尚书之位呢? 郑老尚书见劝不过也没跟秦凤仪硬扛,找了新晋的工部尚书李钊说了这事。

李钊一听就发愁,与郑老尚书道:&ldquo老相爷有所不知,殿下这些年在凤凰城祭天,郡主一向都是跟着去的。

&rdquo 郑老尚书问:&ldquo不知这是有什么缘故?&rdquo 李钊也不能说他外甥女就是要去,然后他妹夫宠爱闺女,就带闺女去了。

李钊道:&ldquo南夷那边的风俗,老相爷也知,南夷为百族混居之地,尤其土族山民,极重母亲姊妹,他们那里,但凡有祭祀之事,皆男女一同视之。

还有一族中,因无男子,爵位便要传给女子的。

南夷本地汉人,亦不似京城这里风俗。

郡主自小在南夷长大,又是孩子心性,有这样的热闹事,便一同跟着去了。

如今来了京城,倘不叫她去,她是要伤心的。

再者,在南夷祭天也不只郡主一个女子,严郡主先前未封郡主时便有战功在身,正经南夷武官,她亦是与我们一道随殿下祭天的。

&rdquo 所以,尽管李钊也是接受的正经儒家教育,但在这女子祭天一事儿上,他早就习惯女子参加。

郑老尚书颔首:&ldquo原来如此。

&rdquo 郑老尚书又道:&ldquo咱们京城,与南夷风俗到底不同。

李尚书当初该劝一劝殿下的,虽是要汉夷融合,还是要夷人知道咱们汉人的礼仪教化得好。

&rdquo这不是把咱家郡主同化成夷人了吗? 李钊一笑:&ldquo其实处惯了,就觉着,夷人汉人都差不离,他们亦是一心向往咱们汉人的。

在南夷时,因地方穷困偏僻,女子多是与男子一样耕作,故而女子多泼辣些。

郡主年纪小,可懂什么,小孩子家,也就这两年的兴头,兴许过两年,让她去她还不去哪。

&rdquo 郑老尚书心说:可看不出郡主过两年会不去的。

不过想想郡主自小在那荒僻之地长大,不大通京城礼数也是有的。

郑老尚书就想让李钊劝一劝镇南王殿下,李钊道:&ldquo我岂是没劝过的,只是殿下那个性子,老相爷也知晓,哪里是个劝得动的?他最疼郡主,又不是什么大事,何不令殿下顺心,这也大过年的了。

&rdquo 于是郑老尚书反而叫李钊给劝了一回。

归根结底,郑老尚书未将此事视为大事。

但能劝还是要劝一劝的,郑老尚书就想着,镇南王是个出名的惧内,王妃一向明理,镇南王这里走不通,不如去跟王妃说一说此事。

王妃倒是很通情理,不过王妃早叫她闺女给买通了,大美为了收买她娘,赶了好几天工给她娘打了个络子,早说好了,叫她娘偏着她。

非但把她娘收买好了,大美还去宫里把裴太后一并收买了,大美跟裴太后说起此事时就说了:&ldquo说不准那些个老大人在我爹那里讲不通,就来曾祖母这里聒噪呢。

曾祖母你可得偏着我说啊。

&rdquo 裴太后除了跟秦凤仪处不好关系,其他秦凤仪家的几个重孙重孙女,裴太后都很喜欢。

裴太后就问大美:&ldquo那祭天有什么好的,大冷的天儿,京城可不似南夷暖和,咱们在屋里烤火多好,何必去受那个冻?&rdquo 大美挑眉道:&ldquo我倒不是一定得去,我就是看不惯那些个男人一副&lsquo这是男人的事儿,女人不能参与&rsquo的模样!越是不叫我参加,我就越想参加。

我还非得参加给他们瞧瞧不可!&rdquo 裴太后一阵笑:&ldquo你这不是赌气嘛。

&rdquo&ldquo主要是我觉着没什么大不了啊,就是祭天罢了,凭什么女孩子就不能参加啊!严姑姑在南夷不也一样同男人那般上阵杀敌?我还见过许多女子采桑养蚕学习技艺一样养家的。

祭天又不是女孩子干不了的事,而且谁规定女孩子不能参加了,还不是那些男人规定的?又不是老天爷规定的。

&rdquo大美道,&ldquo朝中这些男人,都没有我爹的心胸。

&rdquo 裴太后摸摸大美的头,道:&ldquo你这性子,将来不知要吃多少苦头。

男尊女卑,岂是一朝一夕能改的。

&rdquo 大美道:&ldquo我也没想改这世道啊,只是别人那样成,到我这里就不成。

&rdquo 别看裴太后是个再圆滑不过的性子,却很喜欢大美。

故而此事传到裴太后耳边时,裴太后便说了一句:&ldquo郡主要去,那就去嘛,多大点儿事呀,郡主也是皇家人。

&rdquo 连裴太后都这样说,而且一个祭天,并不关乎国朝大政,卢尚书也不能真去辞官。

甭看大皇子当政时,他辞了官,秦凤仪一接手朝政立刻把他请了回来,倘因此事辞官,秦凤仪大概不会再去请他了。

卢尚书一点儿不迂腐地想,他还是想多为国朝效力几年的。

尤其还有几个土人族长山民将领,听到这样的事非常不能理解,他们还劝秦凤仪:&ldquo要是这些京城的官老爷不叫郡主参加祭天,不如殿下还带咱们回凤凰城吧。

在凤凰城,郡主都能一起祭天的!&rdquo 于是堂堂内阁大员,竟然叫些四六不懂的土人山民给闹个没脸。

于是郡主参加祭天之事,就这样定下来了。

然后顺理成章,祭祖的时候,大美要去,他爹也带她去了。

不过祭祖之后,秦凤仪割下祭肉,只给大阳一人吃了,并未给其他孩子吃。

这也是郑老尚书强烈要求的,世子地位不同,请殿下区别待之。

大阳一直很有吃祭肉的经验,早悄悄地备了撮椒盐,撒在祭肉上,颇能入口。

大美心说:凉飕飕的大肥肉,她还不稀罕吃哪! 大阳并没有觉着他妹参加祭天祭祖的事怎么样,他妹一直都参加啊! 到腊八,裴太后让李镜进宫来,与她一道在慈恩宫前煮了腊八粥,分赐诸宗室亲贵、朝中重臣。

之后,裴太后就是与李镜商量过年的事了。

裴太后道:&ldquo镇南王为人谨慎,为避嫌,一直不肯住进宫来。

只是这过年,宫里都有宫宴,后宫的宫宴,便由咱们主持。

前朝总得有个主事的,二郎一向老实,不是这块材料,四郎、五郎、六郎年纪又小,哀家想着,谁都不如镇南王妥当,前朝的宫宴,就交给他吧。

&rdquo 李镜自不会推却,笑道:&ldquo我们听祖母的。

&rdquo 裴太后颔首,又说:&ldquo还有一事儿。

先时你们刚来京城,孩子松散几日没什么。

如今眼瞅就要过年了,待过了年,总不好再耽搁了功课。

我听说,几个孩子的功课都不错。

&rdquo裴太后颇为恳切,&ldquo你与镇南王都是细致人,孩子的功课自然是安排好的。

镇南王的性子,我若与他说,他犯了倔脾气,反而要多想。

我就与你说吧,是不是让孩子到宫里念书?一则,皇孙皇孙女们都在宫里读书,二则孩子在一处,也亲热;三则,既是来了京里,大阳虽说早有伴读,你与镇南王商量着,再斟酌着给大阳添几个也是无妨的。

&rdquo 李镜连忙道:&ldquo祖母说得是,我也正想着年后孩子念书的事儿呢。

只是大阳身边的伴读已是亲王世子的例子,依朝廷法度,不好再添。

&rdquo 裴太后知道秦凤仪、李镜一向谨慎,她也不过是卖个好,表示一下对大阳看重罢了,见李镜半点儿不肯逾矩,笑得慈和:&ldquo好,你们商量吧。

&rdquo 妇人们商量的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将出现无法翻页或章节内容丢失等现象。

热门小说推荐

我风靡了星际修真两界

因父不详,还碍了天下第一尊者的眼,木澍濡茕茕孑立,最后被师兄们迫害关进秘境。 没想到秘境里的上古凶兽都是小可爱,这里还联通了科技高度发达的星际。 呆萌全能小机器人满地跑,种田养花盖房子。 外凶内萌小凶兽层出不穷,蹭饭送宝打坏蛋。 还有星际光粒子、中原子、超高音武器护身。 木澍濡不但没死,还过上了神仙日子。 星际大佬所在荒星一棵草都活不了? 养的小花刚成小妖正调皮,正适合开垦荒星。 星际人民/

边荒传说

荒名称虽异,因它既是良民裹足之地,也是刀头舐血之辈趋之若鹜的乐土;充满危险,也是机会处处;可以是英雄豪杰死无葬身之所,亦为悍不畏死的人成名立万的舞台。更为各方政权视之为进行秘密外交的理想场所,而无地容身者则以之为避难的安乐窝。在此一刻它或许是乱世中的桃花源,下一刻会变成修罗地狱。没有任何一处地方,比边荒更可怕,同时又那么可爱。主角燕飞、刘裕、拓跋珪置身于这混乱的时代开始他们人生的舞台,传说/

咬痕

1. 秦楼从小就像个疯子,人人畏怕。只有一个人不怕,还帮他关住了心底的魔鬼。 后来女孩儿成了秦楼的初恋。 再后来,女孩儿死了。 秦楼更疯得无法无天。 直到一个和初恋神似的女人出现。 2. 秦情自从做了秦楼助理,每天工作以外还要应付嘲讽三千遍: 秦总只是把你当替身。 你根本不知道秦楼有多爱宋书,比起宋书,你什么都不算! 给别人当替身啊,你真可怜。 秦情配合得很,每每低垂着眼,泫然欲泣。 没关/

杭十七不是哈士奇

二哈受X狼王攻 杭十七穿越到兽人世界,变成了一只本体为哈士奇的兽人,被一只高大健硕的,外形相似的犬科动物带回部落。 杭十七:遇见了同类了,开心。 后来,杭十七发现事情并不简单,他喜欢拆家搞破坏,咬尾巴转圈圈,讨厌被约束。 部落里的其他兽人却纪律整肃,等级分明。喜欢集体捕猎。而把他捡回来的兽人敖梧,就是这兽人的老大。 同样是二哈,怎么差距那么大呢。杭十七羡慕地盯着敖梧锋利的獠牙和利爪想道。 /

情剑山河

如果有人说你放的屁臭死人,你一定会很不好意思,有可能的话,或许你也忙加以矢口否认赖掉。如果有人在公开的场合,大声地声明,他要放屁了,最多会引起大家的侧目,甚至于觉得这个人很无聊。若这声明的人是个娇滴滴的女孩子,这简直是不可思议的事,就算有人告诉你,也不会有人相信。如果有人说一个屁能真正把人臭死,你一定会立加驳斥从为是胡说八道。这几件令人难以接受的事情却果然发生了,发生在中州武林大豪谢金虎的/

皇后只想混吃等死

叶卿一觉醒来,发现自己穿成了书中那个不受宠皇后。她只想仰天大笑三声,按照剧情发展,她只需要每天混吃混喝,边嗑瓜子边看男女主和皇帝那个苦情男配虐恋情深,苟到最后一章圆满撒花就行了。 然鹅 叶卿接手之后,就发现剧情它崩了! 兄长官职一路飙升是肿么回事?再这样下去是要被猜忌灭族的啊! 皇帝你不去你朱砂痣那里,天天往她宫殿里挤作甚?她已经看到妃嫔们要和她宫斗到底的小眼神了! 好在太后娘娘依然喜欢她/

每日热搜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