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下文学

手机浏览器扫描二维码访问

第五册 第四十九章 番外篇(3/3)

主也天天劝太后。

陛下固然是中宫嫡子,可再亲,能亲得过汝南王和安定长公主么? 这话说得奇怪,然而我也不敢插口去问。

他吻一吻我的额角,说,你就在这里坐着,哪里也不要去。

中宫又如何?启家又如何?没有人再敢伤你。

说罢吩咐小任,封了济慈宫,在内的不准出,在外的不准进。

把太后身边的宁一文调出宫来,让他用话挡住启章。

他若不听话,只管打杀。

非到太后崩逝,不准开宫! 小任领命去了,不多时又回禀,奴婢奉命封宫,这才打听到,原来诏书已经发出去了,只怕明晨就要发难。

幸而陛下当机立断,否则……说罢举袖擦了擦额上的冷汗。

他先是冷笑,复又叹息,一切都让那银杏料中了。

我就这样陪他坐了一夜。

天快亮了,我服侍他更衣。

他转身道,你知道么,我就是看到你在河上笑得那么开怀,这才想方设法上了你的船。

我若不是皇帝,随你在汴河上悠游一世,也是好的。

春 诏书终于交给了启章,他只顾看诏书,口中嘱咐我,别忘了明日朝服早朝,诏书虽好,终究不如皇太后金口一言。

说罢看也不看我,拂袖而去。

我无力地躺下,胸中气血翻涌。

几番动念要将他追回,终是作罢。

高朎进殿侍药,蜻蜓点水地喂过两匙,便出去了。

宁一文说,汝南王不似往常了。

我苦笑,他想要的已经得到了,再没有什么求着我这个将死之人了。

宁一文说,太后若后悔了,还可以追回诏书。

我心灰意冷,罢了。

早知是如此,难道要我眼睁睁看着汝南王身死,启家族灭么? 宁一文说,恕老奴无状,皇帝实是毫无过错。

我落泪,他的错便是托生在智妃的腹中,却又做了我的儿子。

下去吧,到时唤醒本宫,更衣上朝。

我是被上朝的钟声惊醒的,天蒙蒙亮,我忙吩咐人来为我更衣。

然而唤了十几声,殿中只有我自己微弱而苍老的嘤嘤回响。

好一会儿,才有宫人挨进殿,跪下说,陛下已派人封了济慈宫,现下宫中只余十几人。

奴婢想着太后没那么快醒,因此都在殿外洒扫,不想太后醒了,实是罪该万死。

我慌乱问道,宁一文呢? 那宫人回说,宁公公已调出了济慈宫。

启大人派人来过么? 奴婢不知。

正说着,小任躬身走了进来,太后,更衣上朝煞费精神,还请安心养病。

陛下正在朝上处置乱臣贼子,想来不过晌午,就能安定。

说罢命人上了早膳,又吩咐宫人取药来,太后再歇息片刻,陛下必亲自前来交代,奴婢告退。

自道观纵火案发,直至今日,才不过七日。

我动念废帝,亦不过六日。

他果然是先帝的亲儿子,雷厉风行、当机立断,其冷酷无情丝毫不亚于他的父亲。

也好,这江山总该有能者居之,汝南王又何德何能,能与髙朠争天下? 宫人端上药来,我推了开去。

谁要听他亲口交代?此刻他当在殿上,指斥启章与高朎矫诏废帝,意图谋反。

或许我应当支持到请求他饶恕我儿子的那一刻。

思虑多日,今日总算看到了结果。

生死祸福,无不自求。

我应当在髙朠回宫之前,识趣地死去。

他无法对质,必将念着多年的母子之情,痛哭一番。

只有这样,汝南王或许能逃得一命。

忽闻身后一声长哭。

不知是谁在哭谁,我已不想再回头。

又不知谁将饶恕谁,我总在这里等待后人的亡魂。

忽然看到先帝与文皇后,我年少时的旸哥哥和玉机妹妹,在明光极盛之处双双向我伸出了右手。

论起来,我这一生,还是最喜欢和他在西南吃苦的日子。

无需希望,哪怕这苦无穷无尽,心中亦无忧无惧。

直到此刻,我终于明白,为何她毫不犹豫地将自己的兄弟推上了腰斩台。

她不必否认,不必遮掩,我亦不必苦问,不必追寻。

我毫不犹豫地向前走去,褪去一身苍老,变成年少时他口中的春儿与她口中的启姐姐。

我们三个,原本就是这样才好。

注释: [1]《尚书·无逸》:“其在高宗,时旧劳于外,爰暨小人。

作其即位,乃或亮阴,三年不言。

其惟不言,言乃雍。

” [2]《孝经·天子章第二》:“子曰:‘爱亲者,不敢恶于人;敬亲者,不敢慢于人。

爱敬尽于事亲,而德教加于百姓,刑于四海。

盖天子之孝也。

《甫刑》云:‘一人有庆,兆民赖之。

’” [3]《孝经·诸侯章第三》:“在上不骄,高而不危;制节谨度,满而不溢。

高而不危,所以长守贵也。

满而不溢,所以长守富也。

富贵不离其身,然后能保其社稷,而和其民人。

盖诸侯之孝也。

《诗》云:‘战战兢兢,如临深渊,如履薄冰。

’” [4]《中庸》:“中庸何为而作也?子思子忧道学之失其传而作也。

盖自上古圣神继天立极,而道统之传有自来矣。

” [5]《春秋左传·文公》:“秦伯犹用孟明。

孟明增修国政,重施于民。

赵成子言于诸大夫曰:‘秦师又至,将必辟之,惧而增德,不可当也。

诗曰:‘毋念尔祖,聿修厥德。

’孟明念之矣,念德不怠,其可敌乎?” [6]《诗经·国风·周南·螽斯》:“螽斯羽,诜诜兮。

宜尔子孙,振振兮。

螽斯羽,薨薨兮。

宜尔子孙,绳绳兮。

螽斯羽,揖揖兮。

宜尔子孙,蛰蛰兮。

” [7]《司马法》 [8]《春秋左传·文公》:“晋阳处父聘于卫,反过宁,宁嬴从之,及温而还。

其妻问之,嬴曰:‘以刚。

《商书》曰:“沈渐刚克,高明柔克。

”夫子壹之,其不没乎。

天为刚德,犹不干时,况在人乎?且华而不实,怨之所聚也,犯而聚怨,不可以定身。

余惧不获其利而离其难,是以去之。

’” [9]《梁书·列传第八·江淹传》:“淹乃谓子弟曰:‘吾本素宦,不求富贵,今之忝窃,遂至于此。

平生言止足之事,亦以备矣。

人生行乐耳,须富贵何时。

吾功名既立,正欲归身草莱耳。

’” [10]《后汉书·杨李翟应霍爰徐列传第三十八·霍谞传》:“传曰:‘人心不同,譬若其面。

’斯盖谓大小、窳隆、丑美之形,至于鼻目众窍、毛发之状,未有不然者也。

” [11]《说苑·敬慎》:“老子曰:‘得其所利,必虑其所害;乐其所成,必顾其所败。

人为善者,天报以福;人为不善者,天报以祸也。

……’” [12]《列子·汤问》 [13]《隋书·列传第四十九》:“圣上奇谋潜运,神机密动。

遂使百世不羁之虏,一举而灭,瀚海龙庭之地,画为九州,幽都穷发之民,隶于编户。

实帝皇所不及,书契所未闻。

由此言之,虽天道有盛衰,亦人事之工拙也。

” [14]《墨子·亲士第一》:“今有五锥,此其铦,铦者必先挫;有五刀,此其错,错者必先靡。

是以甘井近竭,招木近伐,灵龟近灼,神蛇近暴。

是故比干之殪,其抗也;孟贲之杀,其勇也;西施之沈,其美也;吴起之裂,其事也。

故彼人者,寡不死其所长,故曰:太盛难守也。

” [15]《大戴礼记·小辦第七十四》:“公曰:‘不辨则何以为政?’子曰:‘辨而不小。

夫小辨破言,小言破义,小义破道。

道小不通,通道必简。

是故,循弦以观于乐,足以辨风矣;《尔雅》以观于古,足以辨言矣。

传言以象,反舌皆至,可谓简矣。

夫道不简则不行,不行则不乐。

夫亦固十祺之变,由不可既也,而况天下之言乎?’” [16]《春秋左传·昭公》:“初,(齐)景公欲更晏子之宅,曰:‘子之宅近市,湫隘嚣尘,不可以居,请更诸爽垲者。

’辞曰:‘君之先臣容焉,臣不足以嗣之,于臣侈矣。

且小人近市,朝夕得所求,小人之利也。

敢烦里旅?’公笑曰:‘子近市,识贵贱乎?’对曰:‘既利之,敢不识乎?’公曰:‘何贵何贱?’于是景公繁于刑,有鬻踊者。

故对曰:‘踊贵屦贱。

’既已告于君,故与叔向语而称之。

景公为是省于刑。

” [17]《后汉书·袁张韩周列传第三十五》:“臣闻功有难图,不可豫见;事有易断,较然不疑。

伏惟光武皇帝本所以立南单于者,欲安南定北之策也,恩德甚备,故匈奴遂分,边境无患。

” [18]《韩非子·喻老》:“昔者纣为象箸而箕子怖,以为象箸必不加于土铏,必将犀玉之杯;象箸玉杯必不羹菽藿,必旄、象、豹胎;旄、象、豹胎必不衣短褐而食于茅屋之下,则锦衣九重,广室高台。

吾畏其卒,故怖其始。

” [19]《新唐书·列传第二十五·封伦传》:“彼有轻中国心,谓我不能战,若乘其怠击之,势必胜,胜而后和,威德两全。

今虽不战,后必复来。

臣以为击之便。

” [20]《诗经·小雅·彤弓之什·采芑》:“蠢尔蛮荆,大邦为仇。

方叔元老,克壮其犹。

方叔率止,执讯获丑。

戎车啴啴,啴啴焞焞,如霆如雷。

显允方叔,征伐狁,蛮荆来威。

” [21]《春秋左传·僖公》:“随以汉东诸侯叛楚。

冬,楚斗谷於菟帅师伐随,取成而还。

君子曰:‘随之见伐,不量力也。

量力而动,其过鲜矣。

善败由己,而由人乎哉?’《诗》曰:岂不夙夜,谓行多露。

” [22]《后汉书·朱冯虞郑周列传第二十三·朱浮传》:“夫事积久则吏自重,吏安则人自静。

传曰:‘五年再闰,天道乃备。

’夫以天地之灵,犹五载以成其化,况人道哉!” [23]《旧唐书·列传第八十九·陆贽传》:“以陛下之英鉴,民心之思安,四方之小休,两寇之方静,加以频年丰稔,所在积粮,此皆天赞国家,可以立制垂统之时也。

时不久居,事不常兼,已过而追,虽悔无及。

明主者,不以言为罪,不以人废言,罄陈狂愚,惟所省择。

” [24]《裴注三国志·魏书十一·袁张凉国田王邴管传第十一·田畴传》:“裴松之注:魏书载荀彧议,以为‘君子之道,或出或处,期于为善而已。

故匹夫守志,圣人各因而成之’。

” [25]《说文解字》:“月部,朏,月未盛之明。

从月、出。

《周书》曰:‘丙午朏。

’” [26]《说苑·杂言》:“‘回能信而不能反,赐能敏而不能屈,由能勇而不能怯,师能庄而不能同。

兼此四子者,丘不为也。

’夫所谓至圣之士,必见进退之利,屈伸之用者也。

” [27]《梁书·列传第九·谢朏传》:“谢朏,字敬冲,陈郡阳夏人也。

祖弘微,宋太常卿,父庄,右光禄大夫,并有名前代。

朏幼聪慧,庄器之,常置左右。

年十岁,能属文。

庄游土山赋诗,使朏命篇,朏揽笔便就。

琅邪王景文谓庄曰:‘贤子足称神童,复为后来特达。

’庄笑,因抚朏背曰:‘真吾家千金。

’” [28]《后汉书·马援列传第十四》:“援曰:‘方今匈奴、乌桓尚扰北边,欲自请击之。

男儿要当死于边野,以马革裹尸还葬耳,何能卧床上在儿女子手中邪!’” [29]《梁书·列传第十一·马仙琕传》:“天监四年,王师北讨,仙琕每战,勇冠三军,当其冲者,莫不摧破。

与诸将论议,口未尝言功。

人问其故,仙琕曰:‘丈夫为时所知,当进不求名,退不逃罪,乃平生愿也。

何功可论!’授辅国将军、宋安、安蛮二郡太守,迁南义阳太守。

” [30]《诗经·国风·唐风·杕杜》:“有杕之杜,其叶湑湑。

独行踽踽。

岂无他人?不如我同父。

嗟行之人,胡不比焉?人无兄弟,胡不佽焉?有杕之杜,其叶菁菁。

独行睘睘。

岂无他人?不如我同姓。

嗟行之人,胡不比焉?人无兄弟,胡不佽焉?” [31]《晋书·武帝本纪》:“元海当除而不除,卒令扰乱区夏;惠帝可废而不废,终使倾覆洪基。

夫全一人者德之轻,拯天下者功之重,弃一子者忍之小,安社稷者孝之大;况乎资三世而成业,延二孽以丧之,所谓取轻德而舍重功,畏小忍而忘大孝。

” [32]《旧唐书·列传第一百二十四·李德裕传》 [33]《旧唐书·列传第一百一十一·石雄传》 [34]《周易·同人卦》:“同人于野,亨。

利涉大川。

利君子贞。

《彖》曰:‘“同人”,柔得位得中而应乎乾,曰同人。

《同人》曰:“同人于野,亨。

利涉大川。

”乾行也。

文明以健,中正而应,君子正也。

唯君子为能通天下之志。

’” [35]《管子·白心》:“名满于天下,不若其已也。

名进而身退,天之道也。

满盛之国,不可以仕任。

满盛之家,不可以嫁子。

骄倨傲暴之人,不可与交。

” [36]《道德经》:“天地之间,其犹橐龠乎?虚而不屈,动而愈出。

多言数穷,不如守中。

” [37]《晋书·天文志中》:“蒋济上疏曰:‘昔大舜佐治,戒在比周。

周公辅政,慎于其朋。

齐侯问灾,晏子对以布惠。

鲁君问异,臧孙答以缓役。

塞变应天,乃实人事。

’济旨譬甚切,而君臣不悟,终至败亡。

” [38]《旧唐书·列传第一百二十六·杨虞卿传》:“自古帝王,居危思安之心不相殊,而居安虑危之心不相及,故不得皆为圣帝明王。

” [39]《论语·泰伯》:“曾子曰:‘以能问于不能,以多问于寡;有若无,实若虚,犯而不校,昔者吾友尝从事于斯矣。

’” [40]《隋书·纪第四·炀帝下》:“四方万里,简书相续,犹谓鼠窃狗盗,不足为虞,上下相蒙,莫肯念乱,振蜉蝣之羽,穷长夜之乐。

土崩鱼烂,贯盈恶稔,普天之下,莫匪仇雠,左右之人,皆为敌国。

终然不悟,同彼望夷,遂以万乘之尊,死于一夫之手。

” [41]《孟子·公孙丑上》:“《诗》云:‘迨天之未阴雨,彻彼桑土,绸缪牖户。

今此下民,或敢侮予?’孔子曰:‘为此诗者,其知道乎!能治其国家,谁敢侮之?’今国家闲暇,及是时,般乐怠敖,是自求祸也。

祸福无不自己求之者。

” [42]《后汉书·周黄徐姜申屠列传第四十三·黄宪传》:“林宗曰:‘奉高之器,譬诸氿滥,虽清而易挹。

叔度汪汪若千顷陂,澄之不清,淆之不浊,不可量也。

’” [43]《孟子·尽心上》 [44]《大戴礼记·曾子制言上》:“蓬生麻中,不扶自直,白沙在泥,与之皆黑;是故人之相与也,譬如舟车然,相济达也,己先则援之,彼先则推之;是故,人非人不济,马非马不走,土非土不高,水非水不流。

” [45]《春秋左传·昭公二十一年至三十二年》:“名之不可不慎也如是。

夫有所名,而不如其已。

以地叛,虽贱,必书地,以名其人。

终为不义,弗可灭已。

是故君子动则思礼,行则思义,不为利回,不为义疚。

或求名而不得,或欲盖而名章,惩不义也。

” [46]《周易·谦卦》:“《彖》曰:谦,亨,天道下济而光明,地道卑而上行。

天道亏盈而益谦,地道变盈而流谦,鬼神害盈而福谦,人道恶盈而好谦。

谦尊而光,卑而不可踰,君子之终也。

” [47]《史记·赵世家》:“肥义曰:‘臣闻疑事无功,疑行无名。

王既定负遗俗之虑,殆无顾天下之议矣。

夫论至德者不和于俗,成大功者不谋于众。

昔者舜舞有苗,禹袒裸国,非以养欲而乐志也,务以论德而约功也。

愚者暗成事,智者睹未形,则王何疑焉。

’” [48]《三国志·魏书二十七·王昶传》:“夫孝敬仁义,百行之首,行之而立,身之本也。

孝敬则宗族安之,仁义则乡党重之,此行成于内,名著于外者矣。

人若不笃于至行,而背本逐末,以陷浮华焉,以成朋党焉;浮华则有虚伪之累,朋党则有彼此之患。

” [49]《礼记·儒行四十一》:“儒有上不臣天子,下不事诸侯;慎静而尚宽,强毅以与人,博学以知服;近文章,砥厉廉隅;虽分国如锱铢,不臣不仕。

其规为有如此者。

” [50]《史记·魏世家》:“子击逢文侯之师田子方于朝歌,引车避,下谒。

田子方不为礼。

子击因问曰:‘富贵者骄人乎?且贫贱者骄人乎?’子方曰:‘亦贫贱者骄人耳。

夫诸侯而骄人则失其国,大夫而骄人则失其家。

贫贱者,行不合,言不用,则去之楚、越,若脱躧然,柰何其同之哉!’子击不怿而去。

” [51]《诗经·大雅·荡之什·抑》:“慎尔出话,敬尔威仪,无不柔嘉。

白圭之玷,尚可磨也;斯言之玷,不可为也。

” [52]《易经·困卦》:“《彖》曰:困,刚掩也。

险以说,困而不失其所亨,其唯君子乎?贞,大人吉,以刚中也,有言不信,尚口乃穷也。

” [53]李白《王昭君二首·其二》:“汉家秦地月,流影照明妃。

一上玉关道,天涯去不归。

汉月还从东海出,明妃西嫁无来日。

燕支长寒雪作花,蛾眉憔悴没胡沙。

生乏黄金枉图画,死留青冢使人嗟。

” [54]《南齐书·列传第二十二·张融传》:“太祖素奇爱融,为太尉时,时与融款接,见融常笑曰:‘此人不可无一,不可有二。

’” [55]《后汉书·申屠鲍郅列传第十九·申屠刚传》:“且汉家之制,虽任英贤,犹援姻戚。

亲疏相错,杜塞间隙,诚所以安宗庙,重社稷也。

” [56]《晋书·帝纪第六·元帝》:“昔之为政者,动人以行不以言,应天以实不以文,故我清静而人自正。

” [57]《论语·子张》:“叔孙武叔语大夫于朝,曰:‘子贡贤于仲尼。

’子服景伯以告子贡。

子贡曰:‘譬之宫墙,赐之墙也及肩,窥见室家之好。

夫子之墙数仞,不得其门而入,不见宗庙之美,百官之富。

得其门者或寡矣。

夫子之云,不亦宜乎!’” [58]《道德经》:“是以圣人处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万物作而弗始,生而弗有,为而弗恃,功成而弗居。

夫唯弗居,是以不去。

” [59]《论语·子罕》:“子曰:‘譬如为山,未成一篑,止,吾止也;譬如平地,虽覆一篑,进,吾往也。

’” [60]《汉书·贾邹枚路传第二十一·枚乘传》:“磨砻底厉,不见其损,有时而尽;种树畜养,不见其益,有时而大;积德累行,不知其善,有时而用;弃义背理,不知其恶,有时而亡。

” [61]《后汉书·卓鲁魏刘列传第十五·卓茂传》:“(卓茂)后以儒术举为侍郎,给事黄门,迁密令。

劳心谆谆,视人如子,举善而教,口无恶言,吏人亲爱而不忍欺之。

” [62]《周易·中孚卦》:“九二:鹤鸣在阴,其子和之。

我有好爵,吾与尔靡之。

” [63]《管子·戒第二十六》:“无翼而飞者声也,无根而固者情也,无方而富者生也,公亦固情谨声,以严尊生。

此谓道之荣。

” [64]《后汉书·第五钟离宋寒列传第三十一·第五伦传》:“(第五)伦奉公尽节,言事无所依违。

诸子或时谏止,辄叱遣之,吏人奏记及便宜者,亦并封上,其无私若此。

性质悫,少文采,在位以贞白称,时人方之前朝贡禹。

然少蕴藉,不修威仪,亦以此见轻。

或问伦曰:‘公有私乎?’对曰:‘昔人有与吾千里马者,吾虽不受,每三公有所选举,心不能忘,而亦终不用也。

吾兄子常病,一夜十往,退而安寝;吾子有疾,虽不省视而竟夕不眠。

若是者,岂可谓无私乎?’” [65]杜甫《草堂》:“天下尚未宁,健儿胜腐儒。

飘风尘际,何地置老夫。

于时见疣赘,骨髓幸未枯。

饮啄愧残生,食薇不敢馀。

” [66]杜甫《草堂》:“天下尚未宁,健儿胜腐儒。

飘风尘际,何地置老夫。

于时见疣赘,骨髓幸未枯。

饮啄愧残生,食薇不敢馀。

” [67]《汉书·何武王嘉师丹传第五十六·王嘉传》:“今贤散公赋以施私惠,一家至受千金,往古以来贵臣未尝有此,流闻四方,皆同怨之。

里谚曰:‘千人所指,无病而死。

’臣常为之寒心。

” [68]《魏书·列传第六十五·高谦之传》:“故有国有家者,不患民不我归,唯患政之不立;不恃敌不我攻,唯恃吾不可侮。

此乃千载共遵,百王一致。

” [69]汉武帝之女,汉昭帝的异母姐姐,封鄂邑。

与上官桀、上官安及桑弘羊等合谋诛除霍光,谋立武帝之子燕王刘旦,事发后自杀。

[70]《旧唐书·列传第一百四十八·西戎传》:“先是,其国童谣云:‘高昌兵马如霜雪,汉家兵马如日月。

日月照霜雪,回手自消灭。

’文泰使人捕其初唱者,不能得。

” [71]《孟子·尽心章句上》:“孟子曰:‘于不可已而已者,无所不已;于所厚者薄,无所不薄也。

其进锐者,其退速。

’” [72]《三国志·魏书·杜恕传》:“今大臣亲奉明诏,给事目下,其有夙夜在公,恪勤特立,当官不挠贵势,执平不阿所私,危言危行以处朝廷者,自明主所察也。

若尸禄以为高,拱默以为智,当官苟在于免负,立朝不忘于容身,洁行逊言以处朝廷者,亦明主所察也。

” [73]《新五代史·唐明宗家人传·李从璟传》:“其父以兵攻其君,为其子者,从父乎?从君乎?曰:‘身从其居,志从其义,可也。

’身居君所则从君,居父所则从父。

” [74]《管子·正世第四十七》:“夫利莫大于治,害莫大于乱,夫五帝三王所以成功立名显于后世者,以为天下致利除害也。

事行不必同,所务一也。

” [75]《春秋左传·襄公二十九年》:“为之歌《颂》,曰:‘至矣哉!直而不倨,曲而不屈;迩而不逼,远而不携;迁而不淫,复而不厌;哀而不愁,乐而不荒;用而不匮,广而不宣;施而不费,取而不贪;处而不底,行而不流。

五声和,八风平;节有度,守有序。

盛德之所同也!’” [76]《论语·阳货》:“子曰:‘饱食终日,无所用心,难矣哉!不有博弈者乎,为之犹贤乎已。

’” [77]详见《汉书·霍光金日磾传第三十八》《汉书·外戚传第六十七上·上官皇后传》。

[78]《裴注三国志·魏书二十八·毋丘俭传》:“裴松之注:习凿齿曰:毋丘俭感明帝之顾命,故为此役。

君子谓毋丘俭事虽不成,可谓忠臣矣。

夫竭节而赴义者我也,成之与败者时也,我苟无时,成何可必乎?忘我而不自必,乃所以为忠也。

古人有言:‘死者复生,生者不愧。

’若毋丘俭可谓不愧也。

” [79]《新唐书·列传第一百一十九·甄济传》:“若甄生,弁冕不加其身,禄食不进其口,直布衣一男子耳。

及乱,则延颈受刃,分死不回,不以不必显而废忠,不以不必诛而从乱。

在古与今,盖百一焉。

” [80]《裴注三国志·魏书二十二·桓二陈徐卫卢传第二十二·陈泰传》 [81]《左传·成公十六年》:“晋侯使郤至献楚捷于周,与单襄公语,骤称其伐。

单子语诸大夫曰:‘温季其亡乎!位于七人之下,而求掩其上。

怨之所聚,乱之本也。

多怨而阶乱,何以在位?《夏书》曰:“怨岂在明?不见是图。

”将慎其细也。

今而明之,其可乎?’” [82]《旧唐书·列传第一百四十四·突厥上》:“臣闻鸱枭不鸣,未为瑞鸟,猛虎虽伏,岂齐仁兽,是由丑性毒行,久务常积故也。

今夫突厥者,正与此类,安忍残贼,莫顾君亲!” [83]司马昭的亲信贾充命成济杀魏帝曹髦,群情激奋,司马昭杀成济顶罪。

朱温指使手下将领氏叔琮弑杀唐昭宗,事后朱温杀氏叔琮顶罪。

[84]《韩非子·五蠹》:“且民者固服于势,寡能怀于义。

仲尼,天下圣人也,修行明道以游海内,海内说其仁、美其义,而为服役者七十人。

盖贵仁者寡,能义者难也。

故以天下之大,而为服役者七十人,而仁义者一人。

鲁哀公,下主也,南面君国,境内之民莫敢不臣。

民者固服于势,诚易以服人,故仲尼反为臣而哀公顾为君。

仲尼非怀其义,服其势也。

故以义则仲尼不服于哀公,乘势则哀公臣仲尼。

今学者之说人主也,不乘必胜之势,而务行仁义则可以王,是求人主之必及仲尼,而以世之凡民皆如列徒,此必不得之数也。

” [85]《国语·周语中》:“夫礼,新不间旧,王以狄女间姜、任,非礼且弃旧也。

王一举而弃七德,臣故曰利外矣。

《书》有之曰:‘必有忍也,若能有济也。

’王不忍小忿而弃郑,又登叔隗以阶狄。

狄,封豕豺狼也,不可厌也。

” [86]《诗经·国风·邶风·式微》:“式微,式微,胡不归?微君之故,胡为乎中露!式微,式微,胡不归?微君之躬,胡为乎泥中!” [87]《三国志·魏书二十二·桓二陈徐卫卢传·陈泰传》:“王经精卒破衄于西,贼众大盛,乘胜之兵既不可当,而将军以乌合之卒,继败军之后,将士失气,陇右倾荡。

古人有言:‘蝮蛇螫手,壮士解其腕。

’《孙子》曰:‘兵有所不击,地有所不守。

’盖小有所失而大有所全故也。

” [88]《汉书·高帝纪上》:“南渡平阴津,至洛阳,新城三老董公遮说汉王曰:‘臣闻“顺德者昌,逆德者亡”“兵出无名,事故不成”。

故曰:“明其为贼,敌乃可服。

”项羽为无道,放杀其主,天下之贼也。

夫仁不以勇,义不以力,三军之众为之素服,以告之诸侯,为此东伐,四海之内莫不仰德。

此三王之举也。

’” [89]《史记·越王句践世家》:“三年,句践闻吴王夫差日夜勒兵,且以报越,越欲先吴未发往伐之。

范蠡谏曰:‘不可。

臣闻兵者凶器也,战者逆德也,争者事之末也。

阴谋逆德,好用凶器,试身于所末,上帝禁之,行者不利。

’越王曰:‘吾已决之矣。

’遂兴师。

吴王闻之,悉发精兵击越,败之夫椒。

越王乃以余兵五千人保栖于会稽。

吴王追而围之。

” [90]《后汉书·朱冯虞郑周列传第二十三》:“如令君器易以下议,即斗筲必能叨天业,狂夫竖臣亦自奋矣。

孟轲有言曰:‘有伊尹之心则可,无伊尹之心则篡矣。

’於戏,方来之人戒之哉!” [91]《裴注三国志·魏书十四·程郭董刘蒋刘传第十四·蒋济传》:“裴松之注:蒋济谏曰:‘凡非相吞之国,不侵叛之臣,不宜轻伐。

伐之而不制,是驱使为贼。

故曰“虎狼当路,不治狐狸。

先除大害,小害自已”。

今海表之地,累世委质,岁选计考,不乏职贡。

议者先之,正使一举便克,得其民不足益国,得其财不足为富;傥不如意,是为结怨失信也。

’” [92]《资治通鉴·太祖高皇帝上之下三年卷第十一》:“初,张耳、陈余说陈涉以复六国,自为树党;郦生亦说汉王。

所以说者同而得失异者,陈涉之起,天下皆欲亡秦;而楚、汉之分未有所定,今天下未必欲亡项也。

故立六国,于陈涉,所谓多己之党而益秦之敌也;且陈涉未能专天下之地也,所谓取非其有以与于人,行虚惠而获实福也。

立六国,于汉王,所谓割己之有而以资敌,设虚名而受实祸也。

此同事而异形者也。

” [93]《诗经·大雅·文王》:“商之孙子,其丽不亿。

上帝既命,侯于周服。

侯服于周,天命靡常。

殷士肤敏。

裸将于京。

” [94]《旧唐书·列传第八十九·陆贽传》:“大抵尊即序者,则曰‘非德无以化要荒’,曾莫知威不立,则德不能驯也。

乐武威者,则曰‘非兵无以服凶犷’,曾莫知德不修,则兵不可恃也。

” [95]《史记·赵世家》:“谚曰‘死者复生,生者不愧’。

吾言已在前矣,吾欲全吾言,安得全吾身!” [96]《晋书·卷一百二十三·慕容垂传》:“权翼谏曰:‘垂爪牙名将,所谓今之韩、白,世豪东夏,志不为人用。

顷以避祸归诚,非慕德而至,列土千城未可以满其志,冠军之号岂足以称其心!且垂犹鹰也,饥则附人,饱便高飏,遇风尘之会,必有陵霄之志。

惟宜急其羁靽,不可任其所欲。

’” [97]《魏书·列传第四十二·高闾传》:“闾对曰:‘人皆是其所事,而非其所不事,犹犬之吠非其主。

且古者攻战之法,倍则攻之,十则围之。

圣驾亲戎,诚应大捷,所以无大获者,良由兵少故也。

……’” [98]《韩非子·外储说左上》:“宋人,善辩者也,持‘白马非马也’服齐稷下之辩者。

乘白马而过关,则顾白马之赋。

故籍之虚辞则能胜一国,考实按形不能谩于一人。

” [99]《说苑·杂言》:“子夏问仲尼曰:‘颜渊之为人也,何若?’曰:‘回之信,贤于丘也。

’曰:‘子贡之为人也,何若?’曰:‘赐之敏,贤于丘也。

’曰:‘子路之为人也,何若?’曰:‘由之勇,贤于丘也。

’曰:‘子张之为人也,何若?’曰:‘师之庄,贤于丘也。

’于是子夏避席而问曰:‘然则四者何为事先生?’曰:‘坐,吾语汝。

回能信而不能反,赐能敏而不能屈,由能勇而不能怯,师能庄而不能同。

兼此四子者,丘不为也。

夫所谓至圣之士,必见进退之利,屈伸之用者也。

’” [100]《说苑·指武》:“五帝三王教以仁义而天下变也,孔子亦教以仁义而天下不从者,何也?昔明王有绂冕以尊贤,有斧钺以诛恶,故其赏至重而刑至深,而天下变。

孔子贤颜渊无以赏之,贱孺悲无以罚之,故天下不从。

是故道非权不立,非势不行,是道尊然后行。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将出现无法翻页或章节内容丢失等现象。

热门小说推荐

听说月光找到了海洋

在海边长大,美得像海妖一样的姑娘苏眉,从第一眼见到陆海洋,就被他吸引。他家境贫寒却有骨气、他对她冷冰冰却对一只流浪猫倾注所有感情,他的种种让她一往情深。为了引起他的注意,她用尽万般心思。只是她的万般心思在家境贫寒的陆海洋眼里成了挑衅和羞辱,为了自己可怜的自尊,陆海洋制造了一场意外。究竟是一场怎样的意外让两人从此天各一方,甚至让陆海洋换了脸,换了身分? 对苏眉来说,如果陆海洋像一阵捕捉不到的/

我靠美颜稳住天下

1. 顾元白穿成了耽美文中存在感稀薄的病弱皇帝,皇帝是个背景板,全文都在讲着摄政王和京城第一美人的掌权史和相恋。 顾野心勃勃元白:我笑了。 他都是皇帝了,怎么可以不掌权天下,不去开疆扩土名留青史呢? 2. 这一日,暗藏熊熊野心的当今大将军之子、未来摄政王薛远,头次随着父亲进了宫。在人之后抬头一看,却瞥见了这年轻天子的容颜。 天生反骨的薛远唇角一勾,轻蔑地想,这小皇帝怎么长得比娘们还漂亮? /

女主是被大佬们氪大的

有这么几个身份各异的大佬,他们玩了同一款末世养成游戏,在游戏里养了同一个女儿。 互相不知道。 大佬们每天花式给自家乖囡氪金,力求让乖囡在末世中享受最高质量的生活。 * 边边出生在末世,被一个老人捡到,五岁时爷爷感染病毒变成丧尸,她成了孤儿,过着凄惨的生活。 某天,异能者在楼顶天台发现一个穿着漂亮公主裙的小女孩,正快乐地吃着红油火锅! 在她身后,两个丧尸举着冰块替她降热。 异能者:? 后来,/

(综漫同人)声优变身系统

声优学院特等毕业生九十九林,猝死后被迫绑定了声优变身系统。 系统:学会特定声线,喊出经典台词,即可解锁角色能力 林:你是说这样【砸,瓦鲁多!(子安*人声线)】 哇哦,真的时停了,好耶! 等等,拯救世界也要这么羞耻吗? * 那一天,世界各地的极恶者想起了被【复制怪】支配的恐惧 你想被重力碾碎吗? 食堂泼辣酱! 无量空处! 陀思/真人/迪亚波罗等极恶势力:你为什么会那家伙的招式!这架没法打! /

重生之网红侦探

程慕瑾一觉醒来发现自己带着系统穿回来了,回来后她发现自己重生到了好友被拐卖的那一天,为了改变好友后来悲惨的命运,她只能带着系统成为一名侦探。于是她成为了网络上有名的侦探,别的网红都在带货,她却在给网友科普安全知识。 微博账号侦探老少女发布了XXX系列案件告破,逝者安息的消息。众人对于这条信息都是不相信的,这个案子已经十几年了,还没有找到凶手,现在一个微博博主说这个案子已经破了?呵,又是一个/

和反派有难同当之后

那一天大雨滂沱。 跳崖后,纪棠没有捡到绝世秘笈,而是收获了一个浑身浴血倒地不起眼神如垂死孤狼般锋戾的美少年。 她帮他包扎了伤口,背他走出了大山,照顾了他的生活,劝阻了他的复仇,告诉他:广积粮,缓称王 君子复仇,十年未晚。 最后她养成了一个超级大佬。 横扫一切大小仇家,干掉了渣爹渣妈,把原文的龙傲天男主打得脑浆子都出来了。 唯一脱轨的,就是养成过程中,大佬看她的眼神渐渐开始不一样起来了。 孤/

每日热搜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