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下文学

手机浏览器扫描二维码访问

第9章(2/3)

有所耳闻,有所觉察;关于她自己家族藏匿了一个从太子府里面偷渡出去的女婴,她后来也是能够获得这个信息的,并且经过长期的观察、思考以后,她是可以得出两者必有关系的结论的。

她揭发了那个被藏匿的女子的真实身份,造成了那个女子的死亡,尽管她觉得自己忠于皇家律法是正确的,也没导致自己家族受到处罚,甚至还相当“风光”地了结了那段“孽缘”,但她内心里毕竟不安,她就私下里派太监给家里送银子去,让家人给那女婴的父亲打平安醮,以免冤家来跟她纠缠。

明白我这个逻辑了吧?所以从这样一些分析来看,现实生活当中,我们推测的曹家的一些情况,和小说里面所呈现的艺术文本是对榫的。

因为我确定的大前提是《红楼梦》具有自叙性、自传性,那么我这样一些思路,都应该是成立的。

否则,小说里面不会有这么多的“逗漏”之处。

细读小说,还要细读第十六回,第十六回非常重要。

有人跟我讨论过,说第十六回有点说不通,就是贾政正在过生日,忽然宫里边就来了一个太监,一个夏太监,来下圣旨,贾氏就慌得不得了。

你记得这个情节吧?书中说,“唬得贾赦、贾政等一干人不知是何消息”。

后来宣贾政入朝,贾政就去了。

贾赦等不知是何兆头,“贾母等合家人等心中皆惶惶不定”――书中多次写到,贾母心神不定什么的。

有人跟我讨论,说这个写得很没有道理,秦可卿这个事不是已经划了句号,了结了吗?第十六回是在第十三回之后了,对不对啊?秦可卿的丧事都办完了,皇帝都派了大太监亲来上祭了,各路的公侯都在路边路祭了,北静王都亲切接见了路祭当中的贾宝玉了,你贾家心里还有什么鬼啊?你这是干嘛?怎么会皇帝一下旨让贾政入朝,就慌成这个样子?这写什么呢?也有人说,这是不是皇帝对第十三回到第十五回所写的那些,那样允许贾家大办丧事,后悔了,所以又来问罪啊?但是,接下去没有那么写呀,接下去的文字里根本没有关于秦可卿的字样,完全写另外的事,写贾家很快转恐为喜,赖大这些家人就回来报告,说老爷还请老太太带着太太等进朝谢恩,闹半天是好事,大喜事,贾元春“才选凤藻宫”了。

接下去写到贾母她们方心神安定,不免又洋洋喜气盈腮,再往下就是那句很重要的话,又是我那个词,叫“逗漏”,写大管家赖大向贾母报告,说“如今老爷又往东宫去了”。

为什么要往东宫去?这是怎么回事? 这些写法本身都说明,他是在写真实生活当中的一个重大事件,这个重大的事件就是雍正的突然死亡以及乾隆的匆忙继位。

雍正是在雍正十三年的八月去世的,死得很突然,上午还好好的,忽然到傍晚就传出他驾崩的消息。

到现在你都查不到详实的、准确的档案,说明他究竟是得什么病、因为什么死的。

民间有传说,他是被仇家派刺客谋杀的,有的历史学家推测,他是服丹砂急性中毒身亡。

那么《红楼梦》第十六回在写什么呢?这一回实际上写的就是雍正的暴亡,和乾隆将从东宫移到主宫去当皇帝的这样一段史实。

明白我的这个意思了吗?第十六回反映的真实生活,就是雍正暴亡和乾隆的登基。

贾政作为一个官员,他在家里面还在大摆宴席过生日,这意味着什么呢?意味着他不知道皇帝会出事。

如果是皇帝病了,甚至是一个太妃、老太妃病了,按当时的规矩,这些贵族都不能够再进行娱乐活动,都不能够这样大摆宴席。

这就说明,曹雪芹很真实地写出了雍正死亡的状态,是突然死亡,所有人都没有能够预感到,现实生活里面的曹家,转化到小说里就是贾家,也不例外。

小说里面的皇帝,是把康熙、雍正和乾隆综合起来的一个模糊的形象。

所以在小说里面,皇帝上面还有太上皇呢,记得吧?他有这样的写法。

其实,在曹雪芹在世的时候,从努尔哈赤算起,一直到雍正,没有任何一个皇帝自己当过太上皇,或者他当皇帝的时候上面有太上皇。

乾隆当过太上皇,但是那个时候,曹雪芹已经去世起码有三十多年了,曹雪芹不可能去预测乾隆以后当太上皇的事,他也没有必要预测这个事。

他之所以在小说里面,写皇帝上面有太上皇,就是因为他们家族对康熙,有一种亲切的感情,于是他就把康熙也写成好像还没有去世,把康熙、雍正、乾隆合并在一起来写。

但是在第十六回的这一笔所写的,应该是雍正的突然死亡。

这个消息传来以后,小说里面的贾家慌做一团,这样描写是正确的;并不是因为什么秦可卿的事,他们才那么慌张,实际上他是暗示政局突然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令贾家惊恐。

一朝天子一朝臣哪,生活当中的曹家是尝过这个滋味的。

康熙一死,曹家就立刻失去了皇帝的宠爱,马上生活就发生了巨大的变化,甚至发生了惨痛的转折。

所以当雍正突然死亡的消息传到曹家的时候,可想而知,现实当中的曹家肯定是乱做一团。

虽然雍正对他们很不好,他们对雍正的感情,应该和对康熙的感情是不一样的,但是这样一来,命运的不可知的成分显然就又增加了。

所以曹雪芹把这个情况移到书里面,就出现了贾家“不知是何兆头”,“贾母等合家人等心中皆惶惶不定”的慌乱场面,他这样写非常合理。

在这种情况下,得到消息的这些王公大臣,首先当然要到正宫去,是不是啊?皇帝死了嘛,要履行某种仪式,也得有所表示。

然后,凡是和即将继承王位的皇子有关系的,就应该到东宫去,到那个继承皇位的人居住的地方,去表示祝贺。

所以“如今老爷又往东宫去了”,写得很准确。

当然,我刚才已经说了,现实当中雍正采取的是秘密建储的传位方式,不立太子,没有明确地告诉大家,也没有告诉弘历本人,说你就是我的接班人,今后皇帝让你当。

雍正是秘密地内定了由弘历来继位,但是在雍正晚年的时候,大家都看出来了,他看重弘历,虽不明说,但很明显,继承他皇位的应该就是弘历。

所以在小说里面,把弘历的居所称为“东宫”,也很自然,“东宫”就是皇储住的地方。

反映到小说当中,就是第十六回写的这个情况,“老爷又往东宫去了”。

肯定下面有人要跟我讨论,说,刚才你推测贾元春的原型,最早不是送到胤?i那儿去了吗?怎么会现在小说里又写成“老爷又往东宫去了”,然后传来消息,小说里面的贾元春就得到晋升了,就“才选凤藻宫”了?就晋封为凤藻宫尚书,加封贤德妃了,这怎么回事呢?这一点都不奇怪,因为你查一查清朝的有关档案就可以发现,这些选秀女被选中的女性,当她们没有成为皇帝身边宠爱的女子的时候,她们的命运完全由有关的六宫主管太监,乃至于由内务府来安排,可以多次重新分配。

懂我的意思吗?你不是什么很重要的人,你又没有真正成为皇帝身边宠爱的女子,就可以对你多次进行重新分配。

那么在康熙的儿子、孙子当中,身边的女子被进行重新分配的,可能性最大的是谁呢?当然就是两立两废的太子,以及他的儿子弘皙。

明白了吧?而且,我在前一讲已经讲过,老早在康熙的时候,康熙就觉得,太子我不能让他继承皇位了,但是我要善待他,包括弘皙是我的爱孙,也不能亏待。

但这些人搁在宫里面又不安全,对他自己不安全,对政局也不安全,于是他就决心在现在叫郑各庄、过去叫郑家庄的地方,盖一大片房子,打算把这个废太子移到那儿去住。

当然,太子被废后没活很久,康熙去世以后,他在雍正二年就死亡了。

而且雍正那个时候面对的政敌太多,他觉得废太子,以及废太子的儿子弘皙都是死老虎,所以并没有对他们进行十分的迫害。

当然他也对其进行严密监视,但是表面上还容纳他们,就封弘皙为亲王,把他移到郑家庄去居住。

在这样一个移宫过程中,需要配备上下各种各样的人员,男的派作管家、仆从,女的就派去侍候王府的女眷。

可以推测,在这样的二次分配当中,曹家的这个女性,就没有跟弘皙他们到郑家庄去。

这也很可以理解,因为对废太子也好,对弘皙也好,给他们配备人员时,一般来说只能是做“减法”,不能做“加法”,道理是不是这样的啊?因为他们是政治上的弱势族群了,弘皙后来虽然不是圈禁,但肯定是被监控,所以在二次分配当中,我们现在寻找到一个女性,这个人在现实生活中,可能就是曹家的一个女子,她在二次分配中,就被从弘皙那边,拨到了弘历的身边;她二次分配也没能够分配到雍正的身边,她不够格,于是她就从康熙的嫡长孙弘皙身边,被派往康熙另外一个孙子弘历的身边。

这是当时这些女性共同的命运,她们像用品一样,不能自己选择去留所在,人家把你搁到哪儿就是哪儿,有的要经历多次的再分配,被挪来挪去的。

但是她到了弘历身边以后,很可能在弘历还没有当皇帝的时候,就已经得到了宠幸,成为了一个王妃。

小说里面把这些事写进来,她已经是王妃了,因此探春抽到“必得贵婿”的签,大家就跟她说,我们家已经有了一个王妃,难道你也要成为一个王妃吗?这个话,实际上是现实生活当中曹家人嘴边的话,曹雪芹就把它写进去了,明白吧?他写这个的时候因为全书还没有统稿,从第一回到最后一回他还没有来得及仔细地剔掉毛刺,他前面设计贾元春已经是做了皇妃了,不是王妃,但是现实生活当中,贾宝玉过生日的故事,可能还发生在这之前,他挪用了当时人们经常说的一句话。

就是说,贾元春原型原来的身份就是一个王妃,但是她所伺候的这个王,一旦成为东宫的储君,一旦真正接替了王位,这个王妃和皇妃,可不可以就是一个人呢?就像太妃和老太妃可以是一个人一样,当然就是同一个人。

我想,我已经把这个逻辑给你理顺了。

所以,虽然寻找贾元春的这个原型不是很容易,可是我们也还是获得了这么多的线索。

那么贾元春跟着皇帝,就过了一段很美好的生活,但是好景不长,正像秦可卿可怕的预言一样,“三春去后诸芳尽,各自须寻各自门”。

在乾隆元年、二年、三年,这三个美好的春天过去之后,在第四春的时候,就发生了重大的变化,现实中的曹家,这次是遭到了灭顶之灾,彻底毁灭。

小说当中的贾家,最后也是彻底毁灭。

因此我们就需要在下面继续探讨这样一个问题,就是如果贾元春的原型,果然是先在胤?i、弘皙身边,后到弘历身边,最后有幸成为弘历身边一个受宠的女子,那么小说为什么最后要写三个春天过去以后,在第四个春天她就悲惨地死去了呢?在生活当中发生了什么原型事件呢?现实当中这个女子,想必也是在乾隆四年的时候,悲惨地死去了。

其实曹雪芹在《红楼梦》第五回中,关于贾元春的判词和《恨无常》曲里面,就对这个角色的命运有了一个非常完整的勾勒,有了非常明确的预言。

但是红学界从来都对第五回里面,关于贾元春的判词和《恨无常》曲有争议。

那么我在下一讲里面,就将向大家讲述我对贾元春这个艺术形象,对她在八十回以后的命运,所做出的我个人的一个探佚、推测。

当然,同时也继续进行我们的贾元春原型探索之旅,请听我下一讲。

第四章贾元春判词之谜 贾元春在前八十回里面正式出场很少,只有省亲的时候有她的一个重头戏,然后她就是一个背景人物了。

八十回以后,贾元春肯定是有戏的。

因为在第五回的判词里面,预示了贾元春后来的命运。

在红学发展过程中,有一个说法,认为《红楼梦》有四个不解之谜,这四个不解之谜是:贾元春判词之谜、贾元春《恨无常》曲之谜、《红楼梦》书名之谜和《红楼梦》二十首绝句之谜。

前三个谜指的是什么,你一听就明白,都是《红楼梦》文本里出现过的,第四个谜则需要略微解释一下。

这不是《红楼梦》文本里的,是《红楼梦》手抄本流传的过程里,在乾隆朝中期,有个叫富察明义的人,他读了以后,写了二十首绝句,诗句里透露出来,他所看到的手抄本似乎不止八十回,但八十回后也绝非高鹗所续,在诗中他道出了一些他所看到的八十回后的情节,但是他以诗的形式表达,又把自己的感慨糅合进去,意思就很朦胧,人们的理解就各不一样,因此也就成了不解之谜。

由于红学界对这四个不解之谜争论不休,难有定论,因此有人干脆将它们称之为“红楼死结”。

四个不解之谜里,四个死结里,两个都与贾元春有关。

可见《红楼梦》第五回里关于贾元春的判词和《恨无常》曲,是难啃的硬骨头。

可是,这两个谜非破解不可,这不仅关系到我们对贾元春这个人物的理解,也关系到我们对整部书的理解。

我自己在这方面也进行了很长时间的研究,也有所收获,现在我就把自己啃下这两块硬骨头以后,对这两个谜的破解,以及打开这两个死结的心得,竭诚地告诉大家,以供参考。

先来看关于贾元春的判词。

贾元春在太虚幻境薄命司厨中的《金陵十二钗正册》里,处第二位,在她那一页上,画着一张弓,弓上挂着香橼,画弓当然是为了让我们联想到“宫”,香橼当然是为了让我们联想到“元”,弓又是凶器,被挂在上面不是什么吉兆;画旁边有一首歌词,那就是关于贾元春的判词,一共四句:“二十年来辨是非,榴花开处照宫闱。

三春争及初春景,虎兕相逢大梦归。

”这短短的四句话,究竟在表达些什么?在每句判词的背后,究竟隐藏着什么秘密? “二十年来辨是非”,这是贾元春判词的第一句。

从字面看起来没有什么难解释的,一个是一个年代,一个是做一件事,年头就是二十年,做什么事呢?“辨是非”。

但是红学界过去就觉得这句话很古怪,二十年是怎么算的?从什么时候算到什么时候?有人说了,大概是说贾元春进宫二十年了。

你想选秀女,按清朝规定,三年进行一次,备选女子在十四岁至十六岁之间最合适,有时也会略微降低一点年龄,那么我们假设贾元春十三岁选上,她进宫二十年后,都三十三岁了,那就是一个中年妇女了。

这个“二十年”意味着什么呢?是表示说她在宫里面待得久呢,还是想表示她在宫里面待得还不够长?说它干吗啊?“二十年”不好解释。

“辨是非”就更不好解释了。

过去有人怎么解释啊?说她二十年在皇宫里面,不断地去辨别皇帝的是非。

这可能吗?这有必要吗?一个妇女好容易得到皇帝的宠爱,她会用二十年时间去辨皇帝的是非?在那个社会里,皇帝只有是,没有非,他怎么着都是对的,除非他的权力被别人拿走了,他是个傀儡皇帝,否则,他掌大权的话,虽然有时候他也会听取一下别人的意见,对于所谓“诤臣”,有时候还会加以表扬,但是他拍了板,那就是定论了,就得照办,皇帝他本人,乃是非的终极标准。

特别是当时宫廷里面的妃嫔,皇帝是严禁她们干预朝政的。

在清朝的康、雍、乾三朝,这一点皇帝把持得很紧,也没有出现过后妃干预朝纲的事情。

所以我认为,书里写贾元春用二十年的时间辨是非,不可能是去辨皇帝的是非。

当然,有人坚持认为,“二十年来辨是非”,就是二十年里不断地分辨皇帝的是非,贾元春就那么做,曹雪芹他就是那么个意思。

我也很尊重他的看法。

有不同的看法,大家讨论,才能够去愈来愈接近那个真实的存在。

讨论是好事,大家记得《红楼梦》里写“秋爽斋偶结海棠社”,贾宝玉怎么说的呀?说“大家鼓舞起来,不要你谦我让的。

各有主意管自说出来大家平章”,咱们应该按贾宝玉的倡议去做。

皇帝有没有非?从今天的无产阶级革命立场来看的话,不消说,你实行的是封建专制统治,是个大大的非;从当时农民起义者的角度来看的话,皇帝当然也绝对是大非,是个必须要推翻的坏东西。

问题是我们现在讨论的是小说里面的贾元春这个角色,从贾元春这个角度来看的话,她不会去把自己的人生目的确定为去辨别皇帝的是非,小说里面也没有任何情节写到她去辨别皇帝的是非,连这样的暗示也没有。

所以咱们讨论贾元春这个艺术形象,就很难解释她究竟在分辨谁的什么是非,而且用二十年时间去辨。

这句话现在我又把它分成两截,咱们先来讨论“二十年”。

《红楼梦》里面“二十年”这个字样可是多次出现的哟,您回忆一下。

《红楼梦》里面经常出现一些年代语言,比如说在第五回,警幻仙姑碰到宁荣二公,宁荣二公在嘱托她的话里,就有一个年代概念,他们说,“吾家自国朝定鼎以来,功名奕世,富贵流传,虽历百年,奈运终数尽不可挽回者。

”在这里宁荣二公就提出了一个概念叫做“百年”,就是说他们这个家族的荣华富贵流传到故事发生的那一刻,也就是贾宝玉在宁国府、在秦可卿的卧室里面午睡的时候,已经是有一百年了。

这个数字和清朝确立他们的政权,又经历了顺治、康熙、雍正这些朝代的那个年数大体相合,和生活当中的曹家,从他们当年在关外被八旗兵俘虏,沦为正白旗的包衣到当时的那个年数也是大体相合的。

这也就再次说明,《红楼梦》是具有自叙性、自传性、家族史这种特点的小说。

大家印象更深刻的应该是第七回的焦大醉骂。

咱们在前几讲里面,引用分析了焦大他所骂的一些话,下面咱们再引用一句。

焦大醉骂当中有这样一句话,他说,“二十年头里的焦大太爷眼里有谁?”“二十年头里”,这就又出现一个“二十年”。

焦大所指的“二十年头里”应该是什么时候呢?小说它是一个虚拟的时间和空间,我们现在要讨论的是在真实的生活当中,如果是一个焦大的生活原型在那个时候骂,他所说的那二十年,“二十年头里”,大体是什么时候?在前几讲里,我已经分析了《红楼梦》文本的时代背景,虽然作者托言“无朝代年纪可考”,实际上脂砚斋就指出“大有考证”,我就已经考证出来,第一回至第十六回,应该大体上是雍正时期,更具体地说,是在雍正朝晚期,也就差不多是雍正暴死之前。

雍正,大家知道,他当皇帝当了十三年,是在雍正十三年八月份突然死亡的。

在雍正朝最后,说“二十年头里”,那么减去雍正朝的年头,所指的就是康熙朝。

“二十年头里的焦大太爷眼里有谁”,这句话就证明,小说里面的贾家在二十多年前,他们的状态比小说里面写到秦钟到他们那儿去做客,然后让焦大把他送回家的时候要强得多。

那个时候,焦大作为一个老仆是非常风光的,非常神气的,谁也惹不起的。

考虑到《红楼梦》它是一部带有自叙性、自传性、家族史特色的小说,我们就回过头来,到真实的生活当中去看一看,会发现确实是,前面我多次讲到,在康熙朝的时候,曹家是最风光的。

我上一讲已经跟大家说了,第十六回实际上讲的是雍正暴亡和乾隆登基的情况,整个故事发生在这样一个背景下,小说节奏加快,说“老爷又往东宫去了”,然后就写到贾元春不但“才选凤藻宫”,而且得到皇帝的特许,还可以回家省亲了,于是贾府开始为省亲做准备了,这对贾氏宗族是一件天大的事,大家都很喜悦。

这个时候,家里面的老仆人赵嬷嬷,还有王熙凤,她们就开始议论省亲的事情。

这个时候,王熙凤的话里面也有一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将出现无法翻页或章节内容丢失等现象。

热门小说推荐

绑定CP系统在恋综爆红了

[爆笑沙雕文,最后9次痛倒计时~] 顾声穿成顶流的塑料联姻老婆,因为和他上恋综而被全网狂嘲自取其辱。 但没想到她绑了个【我是你的解药之CP系统】: 「您丈夫将会花式疼痛99次,碰到您才能止痛哦~」 顾声:哦豁? 节目开播,对家恩爱甜蜜,全网坐等顾声独自尴尬,没想到?? 选择房间时,闻衡脸色苍白看着走向别处的顾声说:别走这、卑微深情?! 分开任务时,闻衡冒着冷汗拉住兴冲冲找别人组队的顾声:过/

法师乔安

1620年代的瓦雷斯世界,正处于时代更迭的转角。 魔导蒸汽机吹响了工业革命的号角,启蒙思潮正在冲击封建皇权的根基,旧大陆的帝国日薄西山,新世界的殖民者野心勃勃,一千六百年来建立在剑与魔法之上的旧秩序,即将为一种全新的秩序所取代。 这是最好的年代,也是最坏的年代,这就是殖民地少年乔安维达学习和生活的年代。 人人生而自由,但施法者更自由。 这是一个关于魔法的故事,也是一个关于成长的故事。 (相/

影帝是只白狐妖

(年下深情霸道总裁攻+腰细腿长肤白貌美心机诱受 ) 活了万年的狐妖绥怎么也想不到,他遭了场无妄之灾,竟是见到了人间千万载之后的景象。 高楼大厦,灯火辉煌,车如流水马如龙。 一朝穿越时空,古代狐妖成了现代小明星。 且看琴棋诗画,阴谋阳谋样样精通的老妖精,一朝穿越成过气花瓶,如何一路艳惊四座,在娱乐圈掀起惊涛骇浪! tips: 1.破镜重圆/古穿今/前世今生梗/受宠攻/双洁。 受君撩天撩地,一/

破云2吞海

那些窥探的触角隐藏在互联网浪潮中,无处不在,生生不息,正逐渐将现代社会的每个角落淹没至顶。 深渊中隐藏着庞大、复杂、根深蒂固的犯罪网,马里亚纳海沟远比警方所知的更加深邃,却又近在你我身后 津海市公安局新来的吴雩温和懦弱、寡言少语,对来自严厉上司的刁难毫不在意,只想做个按时领工资混饭吃的背景板。 没人知道这个年轻人有一颗被毒枭重金悬赏的项上头颅,和曾经深渊屠龙的少年肝胆。 现代都市刑侦,作风/

穿书后所有人都开始爱我

叶令蔚穿成书里一个有心脏病的炮灰,因为从小身娇体弱,自卑敏感,即使小心谨慎,也还是个万人厌 他大哥吃住都在公司,除了让助理按时打钱以外连句多余的话都不跟他说 他二哥沉迷于赛车,更加懒得管叶令蔚死活 班主任嫌弃他成绩班级后腿让他坐垃圾桶边上 平时对他好的兄弟在背后一口一个病秧子 喜欢的人把他当备胎,实际上心里有个白月光 穿过来的叶令蔚:好惨 穿书过来,叶令蔚不再是叶令蔚,一改以前曲意逢迎,娇/

小熊猫每天担心掉马

小熊猫秋湎湎渡天劫失败来到星际文明,这里既没同类小妖怪也没有好吃的食物,但被温暖的舅母收留。 舅母:湎湎我们家是不是多了只老掉毛的小动物? 努力藏住马甲的小熊猫:没,没有!「我才不掉毛!」 舅母:哦「有点小失望」 某天布莱恩特将军的竹林里来了只骗吃骗喝,但长的毛绒绒超可爱的小熊猫。 年轻的将军好吃好喝的伺候着,就希望小熊猫能给他摸摸软乎乎的小肚皮。 直到有一天,他从肉呼呼的小熊猫身上嗅到了/

每日热搜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