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下文学

手机浏览器扫描二维码访问

第9章(1/3)

另外一个原因,我觉得,就是因为他一开始写《红楼梦》的时候,他打算把他原来的一部稿子,糅合进去。

原来曹雪芹完成过一部什么小说稿呢?《风月宝鉴》。

这个是在脂砚斋批语里面,说得很清楚的。

脂砚斋有一条批语说,“雪芹旧有《风月宝鉴》之书,乃其弟棠村序也。

今棠村已逝,余睹新怀旧,故仍因之。

”这是在《红楼梦》第一回,讲到这本书有过很多名字的时候,脂砚斋的一条批语。

在第一回里面,讲到这部书有过很多的书名。

曹雪芹本人,当时可能正接近于写完这部书,刚刚草创完最后的情榜,曹雪芹本人就比较主张叫《金陵十二钗》;但当初身边其他人也出过主意,有说叫《红楼梦》的,有说叫《风月宝鉴》的,也有《情僧录》的叫法。

脂砚斋是坚持要叫《石头记》,曹雪芹开头自己也把它叫《石头记》,《金陵十二钗》可能是他刚排定九组一百零八位女性名单时,产生的一个并不稳定的想法。

不过最后他还是同意了脂砚斋的意见,就把这本书叫做《石头记》。

但是其中为什么要列上《风月宝鉴》这样一个名字呢?就是因为曹雪芹在小的时候,可能还是练笔的时候,写过一本小说,估计没有多么大的篇幅,叫做《风月宝鉴》。

这小说什么内容,你现在不难估计,《红楼梦》现在的文本里面,就糅入了《风月宝鉴》的部分内容。

比如说,贾瑞的故事,肯定就是《风月宝鉴》里面的。

在写贾瑞的这个故事里面,就出现了那个东西,记得吧?一面镜子,正面照怎么样,反面照怎么样。

当时这部书,可能内容都是写一些风月故事,就是一些性爱的故事。

其中,很显然就写了贾瑞追求王熙凤,又追不到,自己淫性发作,最后死于过分的性亢奋,死得很惨。

那么这部小说的主题,看起来也比较肤浅,就是告诫人不要妄动风月,就是在情爱、性爱这类事情上,你要谨慎,不要沉迷其中;如果沉迷其中,就会像贾瑞一样没有好下场,类似这样一种主题。

脂砚斋看来并不喜欢这部旧稿,只是觉得曹雪芹弟弟棠村为那部稿子写过序,而棠村在曹雪芹写《石头记》的时候已经故去了,于是仅仅为了留个纪念,才保留下《风月宝鉴》这么个名字而已。

那么在第一回到第十六回的里面,秦钟和智能儿的故事,还有什么香怜、玉爱之类,估计也是原来《风月宝鉴》的一部分。

你还可以找到其他一些痕迹。

曹雪芹把当年《风月宝鉴》的一些东西,糅到了前十几回里面,其中保留最完整的,应该就是贾瑞的故事。

这样把旧作一糅进来的话,就搞乱了,尤其写贾瑞的部分,贾瑞究竟病了多久?贾瑞从来来回回照镜子,病得越来越厉害,吃多少药也没用,到死亡,究竟有多久?这里面的叙述就紊乱了。

所以在第一回到第十六、十七回的时间上,尤其是第一回到第十二回,在叙述的时间上,有大致的线索轨迹,但是又比较模糊,而且有前后矛盾之处。

这是可以理解和谅解的,为什么呢?因为毕竟《红楼梦》是一部没有最后定稿的书,它大体完成了,又很悲惨地丢掉了八十回以后的那些篇章;这八十回书,又遭到了别人的改动!那么最后这八十回书,有的地方也不很完整,有些毛刺没有把它剔尽,有些该调适的地方没有调整好。

但是不管怎么说,就是这样一部残缺的著作,已经让我迷醉得不行了,阅读它,分析它,是极大的快乐。

那么在这一讲最后,我要跟大家讨论什么问题呢?就是说,如果像我前面所讲的,在小说里面秦可卿之死,是由于贾元春向皇帝告密,那么在真实的生活当中,有可能发生这样的事情吗?贾元春的生活原型,究竟是谁呢?咱们下一讲再见。

第三章贾元春原型之谜 在上一讲,我把《红楼梦》从第一回到第八十回,它的时间背景跟大家一起捋了一遍,同时提出一个问题,想和大家共同研究一下,就是贾元春这个角色有没有生活原型?如果有的话,可能是谁? 大家注意到没有,《红楼梦》里贾元春这个形象,真正浮出水面应该是在第十六回,前面虽然提到这个人物,在“冷子兴演说荣国府”里提到过这个人,但是这个人出戏,是在秦可卿死了之后。

第十六回值得细读,里面有一句话特别要紧,就是贾府家人向贾母她们报告,说,“如今老爷又往东宫去了”,所以探索贾元春究竟是怎么一回事,咱们得从东宫说起。

东宫,早在《诗经》里面就有这个词,指的是太子的居所。

在很古老的时候,中国就形成这么一个规矩,就是太子他的宫殿要盖在天子宫殿的东边。

东宫是隐藏在《红楼梦》文本后面,一个很重要的因素。

在第四回讲到薛宝钗,薛家,他们要到京城来,来干吗呢?当然他们有好几个目的,其中有一个目的,是从薛宝钗这个角度考虑的。

书里面怎么说的呢?书里面说:“因今上崇诗尚礼,征采才能,降不世出之隆恩,除聘选妃嫔外,凡仕宦名家之女,皆亲名达部,以备选为公主郡主入学陪侍,充为才人赞善之职。

”在清朝,有一个选秀女的制度,这个薛宝钗作为金陵四大家族薛家的一个女孩,逐渐长大了,家里就要带她到京城来准备参加选秀女。

这对薛家来说,是一件天大的事。

薛宝钗她家里带她到京城来,就是因为小说里面的皇帝,当时有这样一些做法,就是要从仕宦名家里面,选这些够岁数的女子,让她们家先把她们的名字报到部里面去。

过去清朝选秀女,是先报到户部。

小说是虚写,就不写得那么坐实,但是大意是这样的。

上了名单以后,在某一个时段,就会通知这些秀女进宫,由有关的人来挑选,选上的,就进行分配。

清朝选秀女范围很广泛,选出来的女性,用途也很广泛,分配到的处所也很多。

最漂亮的或者是背景最好的,或者是有的给挑选的人员行了贿的,可能就能够分配到皇帝宫中,离皇帝比较近的地方;有的就可能只是留在宫里面,作为一个普通的宫女;还有的可能就并不留在皇帝身边,而是分配到皇帝的儿子那里,有太子的时候――比如康熙朝两立太子――就会分到太子身边,这都是可能的。

有趣的是,曹雪芹行文的时候,有几处措辞特别扎眼,他说那些仕宦名家之女亲名达部后,备选什么呢?他没有完全按照清朝有关的选秀女的那些条文来写,这个地方他有他主观的意识渗入进去,他说,选为什么呢?选为公主、郡主入学陪侍。

“郡主”什么意思?郡主就不是皇帝的女儿了,就矮一级,指皇帝的儿子封为王爷后生的女儿,那种女性不叫公主,叫郡主了。

曹雪芹就特意这样来写,点明有的女孩子选进去,并不一定成为皇帝的妃嫔,可能最后就只是公主、郡主入学的陪读,有的可能只成为伺候郡主的高级丫头。

更值得注意的是,曹雪芹在行文措辞里面,还特别说,“可以充为才人赞善之职”。

才人是过去宫中女官的一种称谓。

但是赞善这个词是很特殊的。

你查查古书就知道,赞善在清朝,在古代,是专门指太子府里面的一种官职,就是说这种官职只在太子府,或者是皇帝的儿子,没封太子的皇子,在他们的府里面,有一种专门的角色叫赞善。

我认为,曹雪芹在使用这些词语上,他不是随意的,他是有他的写作动机的,就是他在很小的地方点出来,小说里面这些人物,不仅将和皇帝,和皇帝居住的皇宫发生关系,而且还将和公主、郡主、太子、皇子,和这些人以及这些人所居住的空间,发生某种特有的关系。

你看,曹雪芹他在很小的地方,都埋下了伏笔。

在清朝的时候,一个女子被选进皇宫里面去,得到封号的机遇还是很多的。

最低档的,你可以被叫做“答应”――你不要觉得这个词很俗、很土,在当时这是一个正式的封号,说这个女子是一个“答应”,不得了!“答应”啊,说明她已经进了皇宫,而且有机会接近皇帝,可以随叫随到了。

有的家族在那个时候,自己女儿在宫里边成了“答应”,全家会高兴得不得了。

当然,“答应”是否会被皇帝叫过去,全凭运气,那几率确实也不高,可能一辈子也没被叫过去,想“答应”没人叫,是吧?但是如果一叫,你“答应”了,来了以后,觉得你不错,那就可能再升一级,叫做“常在”。

这俩字你仔细想一想,更不错了,就是常在皇帝身边了,可能还不能完全得到皇帝的宠爱,但是距离就比较近了。

“常在”之上,比较得宠的,封号叫做贵人,贵人之上就是嫔,嫔之上是妃,妃之上是贵妃,贵妃之上是皇贵妃,皇贵妃之上就是皇后了。

所以皇帝他六宫粉黛,人数之多,等级之复杂,现在听起来,不少人会感到吃惊,觉得怎么会是这样?人们为什么这样生活?构建这么一种制度?那么曹雪芹写的时候,他就特别强调,薛宝钗有可能是充为赞善之职。

他为什么要这样写?我们再往下一环一环去探讨。

现在需要讨论的首先是,现实生活当中,曹家的女儿有没有可能在选秀女的制度下去报部备选?这是完全有可能的。

曹家虽然从血统上说是汉族,但是他们不是一般的汉人,早在满族还在关外和明朝军队进行战斗的时候,他们的祖先就被俘虏了,并被编入到满族的八旗里面作为奴仆,叫做包衣,跟着清军战斗,一直辅助满族打进山海关,入主中原,实现了在全中国的统治。

曹家祖上被满族俘虏后,收编为正白旗的包衣。

满族有八旗,后来这八旗又分为上三旗,下五旗。

上三旗是哪三旗呢?就是正黄旗、镶黄旗和正白旗。

这三旗归皇帝亲自统领,地位比另外五旗高,上三旗里的包衣,也就随主子神气了许多。

曹家这个包衣虽然它是奴隶的身份,但是他们所属的旗是上三旗之一――正白旗。

曹家的祖上和当时皇族的成员关系还比较好,因为那个时候是一个王朝的初创期,奴才的身份虽然低,但是如果在战斗当中冲在前面,主子还是很欣赏的,他们因此有同甘共苦的一面。

到顺治一朝,满族彻底地掌握了中国政权,在北京定都,顺治就当了一个名副其实的统一的中国的皇帝。

这个情况下,正白旗的包衣,就都得到了一定的好处,曹家就是一个例子。

从曹家的祖上开始,皇帝就让他们出任一些比较重要的官职,后来曹寅的父亲就做了江宁织造,再后来曹寅自己也当江宁织造,曹寅的儿子曹??也当江宁织造,曹??死了以后,过继给曹寅做儿子的曹??还当江宁织造。

所以曹家虽然是汉族人,但是他们和满族的上层有过共同战斗的情谊,皇帝和皇族的一些成员,对他们都很善待,他们不属于后来的汉军系统,因此有人把曹家说成是汉军旗里的人,是不对的。

曹家既然属于正白旗系统,虽然他们是包衣身份,但是他们家的女儿,是有资格参加选秀女的。

所以在《红楼梦》里面,曹雪芹把生活的真实写入小说中,根据他的设计,像贾家的元、迎、探、惜四姐妹,都是有可能选进宫的;而元春呢,故事一开始就告诉你,已经选进去了,“冷子兴演说荣国府”的时候,就告诉你她已经进宫了。

那么薛家作为金陵四大家族之一,在现实生活当中,其生活原型,应该和曹家类似。

到了小说里,像薛宝钗这样的女子,都是有可能通过参与选秀女而进宫的。

显然,在真实的生活当中,曹家应该是有一个女子被选进宫了,这个女子的辈分,应该是曹雪芹的一个姐姐;她可能是曹寅亲儿子曹??的一个女儿,也可能是曹寅的过继儿子曹?\的一个女儿,也可能是曹家跟曹?\一辈的兄弟当中,某人的一个女儿。

总之,这个女子进宫以后成为整个曹氏家族的一个骄傲。

从辈分上来说,她就是曹雪芹的一个姐姐。

这样的推测是不是缺乏证据支撑呢?不是的,因为在《红楼梦》的文本里面,对相关信息多次有所逗漏。

注意我说的是“逗漏”而不是“透露”,逗就是一个“豌豆”的“豆”加一个走之,漏就是“漏出来”的“漏”,什么叫逗漏?它和透露还不太一样,透露是比较有意识地直接把一个信息传输给你;逗漏是什么意思呢?就是它在有的地方稍微点一下,刺激你一下,稍微漏出一点,然后让你去思索。

“逗漏”两个字希望你注意,我下面还会使用这个词,告诉你根据我阅读《红楼梦》的体会,曹雪芹在文本里逗漏出来了一些什么信息。

比如说,《红楼梦》第六十三回,“寿怡红群芳开夜宴”,写贾宝玉过生日,众女儿在怡红院会聚,大家喝酒,唱曲,当中还做一种游戏,抽签,签上有花名,有一句诗,暗示每一个抽签者的命运。

在这个游戏过程中,大家记得吧,探春就抽到了一根签,这个签上面有一句诗“日边红杏倚云栽”,签词上就说,抽中这个签的人必得贵婿。

这个时候众人就有一句议论,说:“我们家已有了王妃,难道你也是王妃不成?”咱们就小说论小说,有的读者会觉得,这点写错了呀!根据书里描写,贾家有皇妃,没有王妃,是不是?小说里面设定的贾元春的身份是什么呢?在第十六回里面“才选凤藻宫”了,她是皇妃,对不对?她不是王妃,王妃你就说低了呀,凡事应该都是从低往高说,哪有从高往低说的呀?这是怎么写的呀?是不是啊?曹雪芹之所以写出这样一句话,而且在各种版本里面,这句话都一样,就是“我们家已有了王妃”,这就逗漏出一个消息,就是贾元春这个角色,她的原型最初并不是皇妃,就是一个王妃。

明白我的意思了吧。

当然,前面提到,曹雪芹一个姑妈,后来成为了平郡王妃,不过那不是通过选秀女攀附上的,那时候曹寅活着,康熙对曹寅好得不得了,曹寅的那个女儿嫁为平郡王正室,是康熙指婚,她的辈分,比元春原型高。

“我们家已有了王妃”,曹家人说这个话首先会是指这个平郡王妃,但把曹家的事情写成小说,生活中的平郡王妃并没有转化为一个里面的艺术形象。

曹雪芹在书里写的诸多女性,生活原型都取自跟他自己一辈的,元春跟平郡王妃对不上号,其原型应该是另一个跟曹雪芹平辈,但年龄大许多的姐姐。

“我们家已有了王妃”,在生活里也会是说她,在小说里,就是指贾元春。

前面我特别跟你强调,第四回曹雪芹关于宫中选秀女的交代,他所说的选秀女的游戏规则,是这些女性都选到皇帝身边吗?不是的,他说可能充为赞善之职。

赞善这个职称,在皇帝的那个皇宫里边是不存在的,只在王府一级、太子府一级才存在,因此这个地方就逗漏出来,贾元春这个人物的原型,最早她并不是皇帝身边的一个皇妃,而只是一个王妃。

那么她最早可能是哪儿的王妃呢?要回答这个问题,我们就要先说到清虚观打醮这件事情。

这个事情我在前几回里面讲过,你还有印象吗?很重要的一个情节。

那么清虚观打醮它的起因是什么?为什么要到清虚观打醮?有人说,你已经讲了呀,贾母她“享福人福深还祷福”嘛。

贾母确实是这样一个目的,但是清虚观打醮的发起者是贾元春,关于这一点书里面是非常清楚地给我们写出来的。

在第二十九回,袭人报告给宝玉说,昨儿贵妃打发夏太监出来――这个夏太监不得了,一会儿我们讲第十六回,要提到这个人,叫夏守忠――送了一百二十两银子,叫在清虚观初一到初三打三天平安醮。

这才是清虚观打醮最早的起因,这才是贾母求福的由头。

我认为,这一笔曹雪芹不会乱写,更不可能他就偏要写一句废话。

曹雪芹的《红楼梦》每句话他都是认真下笔,都有用意的。

清虚观打醮由头是贾元春,她要贾府去做这件事。

在什么日子做呢?在五月的初一至初三,在端午节前。

打什么醮呢?打平安醮,打醮就是祈福。

她显然是要为某一个人祈求平安,如果是活着的人,她希望他活着平安,如果是死去的人,她希望他的灵魂能得到安息。

那么贾元春为什么要在五月初一到初三安排去清虚观打醮?我下面说出的这个事情难道又是巧合吗?查阅所有康熙的儿子的生卒年,我就发现,只有一个人生在阴历五月,只有一个人生在阴历的五月初三,这个人不是别人,就是废太子,就是胤?i。

胤?i一生很悲苦,两立两废,在废了以后又被囚禁了十多年,眼睁睁看着一个没被立过太子的四阿哥当了皇帝,才咽了气。

而在书里面,贾元春就指定要在五月初一到初三给一个人安魂,打平安醮。

我觉得,这个不是巧合,否则曹雪芹写这个都成废话了!因此这里又是我那个词,我不叫透露,我叫逗漏。

他写的时候心里边有一种抑制不住的情愫,使他下笔的时候就要这样来写。

因此,我的推测应该是有一定道理的,就是生活当中的贾元春,这个原型她最早不在皇帝身边。

她在谁的身边?她在废太子身边。

她在选秀女当中,首先充为赞善之职,也就是说在真实的生活里,曹家有一个女子,最早应该是送到胤?i身边,跟胤?i在一起生活过一段时间,起码和胤?i的儿子弘皙在一起生活过――如果你觉得胤?i年纪太大的话,当时弘皙却并不小了――她有可能是在太子府里面,作为太子府的一个女官,一个高级的女仆,在那儿待过。

否则,曹雪芹写小说不会写到这个地方,非要说是贾元春,让在五月初一至初三到清虚观去打醮,而且打平安醮。

这个推测,我自己觉得还是有道理的。

曹家的一个女儿,选秀女选上了,但开始分配得并不理想,这符合曹家在正白旗里面的地位。

因为在正白旗里面,曹家毕竟是包衣,毕竟是奴仆,不管后来你怎么富贵,你天生就打上了被俘虏,然后当人家奴仆的出身印记,这是你以后如何荣华富贵也无法改变的,这个历史你是没有办法改写的。

大家一定还记得,小说里面写贾家世仆的后代赖尚荣当了一个县官,赖妈妈到贾府里面说了一些话吧?赖家是贾府的老奴仆,这些奴仆仗着主子势力,自己也可以过一种社会上一般人很羡慕的豪华生活,并且为自己的后代谋取到一官半职。

但是赖妈妈教训赖尚荣时,有句话很沉痛,就是,“你那里知道‘奴才’两个字是怎么写的!”她还说:“你一个奴才秧子,仔细折了福!”生活里的曹家,实际上也有这种隐痛。

因此在选秀女的时候,他家女孩的竞争力,当然就不如真正的满族正白旗主子家庭的那些女儿们,对不对?你比得了人家吗?你能一下子就分配到皇帝身边吗?这种家庭送去的女儿,选来选去最后能送到皇子身边,送到太子的身边,就很不错了。

“群芳开夜宴”时众人调侃探春的话,就反映出那样出身的家庭,一个女子有希望能成为王妃,就很不错了。

所以贾元春的原型,应该是曹家的一个女性,最早应该是到了太子府里面,她究竟是伺候太子,还是伺候弘皙,还是伺候太子妃?这个就不清楚。

但是从书中所逗漏出的信息分析,她很有可能一度得到胤?i的喜爱,否则,她怎么会非要让家人在五月初一至初三到清虚观打醮呢?虽然在书中她已化为一个艺术形象,化为贾元春了,但是从艺术形象回溯的话,原型显然会有这种心理动机,会做过类似这样的事。

因此增添了这样的论据以后,我在上一回告诉你的,由贾元春来告发秦可卿真实出身的论断,就更符合逻辑了。

因为在现实当中,如果是一个贾家的女子,她最早选秀女被选进太子宫里面,在那里边生活过一段的话,那么她对太子府的一些隐秘事情,就会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将出现无法翻页或章节内容丢失等现象。

热门小说推荐

非典型求生欲[快穿]

霁摘星在无数次转生中,按部就班地做气运之子的工具人。 突然有一天,他想活得久一点。 星际世界 有幸和三殿下达到99%的基因适配度,平步青云的第一步,就是让皇室将他塞入帝国学院借读,好镶金。 天骄们对其不学无术十分鄙夷,直到有日他们发现,这个借读生论文比他们多写十页纸,课题习惯用三种方法解答,随堂测永远最高分。 于是等三殿下宣布心爱之人另有所属,众天骄振奋:真的?那我可以追求霁首席了吗? 修/

代嫁

深情深沉军官攻X诱惑香甜女装受 【先婚后爱】非历史时代请勿对号入座 ------------------------- 迟迟是他姐的代嫁。 没错,代替她嫁到顾家的那种。 迟迟以为自己嫁的是个膀大腰圆,一脸横肉的瘸腿男。 后来迟迟才知道,顾三少明明样貌超绝还身材一流。 迟迟起初想逃来着,不过已经来不及了。 ------------------------ 排雷: 1、攻很心机,为了受安排了很/

位面掮客/国家帮我做任务

赵奈安被位面中间商系统绑定,系统规定定期要接一个任务。 任务一:到原始世界拿到卷须部落的祭祀圣石 任务结束,狼狈回来的赵奈安嘤嘤嘤哭倒在亲哥的怀里,死都不想再接什么任务。 系统什么的谁爱要给谁,然而已绑定无法解绑。 赵奈安:嘤嘤嘤嘤嘤嘤 赵奈今:安安别怕,咱们可以向国家求助啊。 1.本故事和现实生活完全没有关联,纯属虚构。 2.佛系写文,娱乐为主。 一句话简介:国家帮我做任务,努力活下去 /

女配逆袭的99种路线

她问,不当女配可以吗? 系统说,【不可以,因为这是女配逆袭系统。】 方云大怒,男主、女主,个个自带金手指,我啥都木有!逆袭什么啊逆袭! 系统娇羞地表示,【你有我啊】 方云继续怒,你有啥用啊!啥忙也帮不上! 系统立刻回答,【我有温馨小提示哦。】 无奈的方云破罐子破摔地表示,我是女配又怎样!我就要用一腔热血斗败你们这些金手指! /

隔河千里,秦川知夏

白浮泉遗址公园的管理者秦川热衷于小动物保护,科普博主,一个机缘巧合下,博学的他应邀为詹知夏设计了一条京杭大运河的旅游线路,生命之中的一次偶然的交集,演绎出一段共路的人生。从相识、相知、相恋,借着大运河美丽的风光,本已两难的人生,因爱而变得熠熠生辉。相恋后,两人为修复白浮泉还原遗址倾尽全力,为完成这一使命,克服了所有困难,用他们的奋斗书写了一曲壮丽的青春之歌。 /

破云2吞海

那些窥探的触角隐藏在互联网浪潮中,无处不在,生生不息,正逐渐将现代社会的每个角落淹没至顶。 深渊中隐藏着庞大、复杂、根深蒂固的犯罪网,马里亚纳海沟远比警方所知的更加深邃,却又近在你我身后 津海市公安局新来的吴雩温和懦弱、寡言少语,对来自严厉上司的刁难毫不在意,只想做个按时领工资混饭吃的背景板。 没人知道这个年轻人有一颗被毒枭重金悬赏的项上头颅,和曾经深渊屠龙的少年肝胆。 现代都市刑侦,作风/

每日热搜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