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浏览器扫描二维码访问
。
养生堂的人,会随时检查这个抽屉,把这个抽屉打开,空的就说明这个时段,没有人来抛弃孩子,若打开一看有孩子,就把这个孩子抱出来养大。
实际上养生堂的条件很糟糕,往往也养不大就死掉了,勉强养大的,也多半营养不良,或者形成残疾。
养生堂的孩子可以由社会上的人抱养,小时候没人抱走,大了以后就往往会被人领去当苦力,男的充当苦力,女的可能更惨,不少被妓院领走,沦为娼妓。
因此,只有最没有办法的人才会把自己的孩子拉开抽屉送给养生堂,或者是实在穷得没有办法,或者是罪家的子女,或者是因为父亲或者母亲血缘有问题,或者有别的什么问题,不想要了,或者是残疾婴儿,才会送给养生堂。
曹雪芹的文字,是很古怪的,他说秦业因为无儿无女就到养生堂去抱养孩子。
那我们推敲一下,在秦业所生活的那个社会,按一般家族血缘延续的游戏规则,如果他是一个五十岁上下的男子,没有儿女的话,他要解决子嗣的问题,第一招就是续弦,你夫人死了就再娶一个嘛,娶的夫人还不生育的话,那你就纳妾嘛,当时实行一夫多妻嘛,娶小老婆是社会允许的,是不是?你这样繁衍你的后代不就完了吗?也可能有读者要跟我讨论了,说人家秦业可能没有生育能力了,但根据《红楼梦》后面的文字描写,这个秦业他有生育能力,后来他生了秦钟嘛,所以秦业是有生育能力的,他要延续子嗣的话,没有必要到养生堂去抱养孩子。
而且很古怪,一般到养生堂去抱孩子,如果为了延续子嗣的话应该抱男孩,而这个秦业一抱呢,就抱了一对,一男一女。
按说你要有能力养两个,抱两个男孩双保险,你不就更可以延续你的秦姓吗?他却又抱了一个女儿,看来这个女儿是非抱不可的,谁让他抱的?恐怕未必是他愿意抱的,但是不管怎么样,他抱了一儿一女。
而且更古怪的是,最后儿子又死了,死的还不是女儿,是儿子,只剩一个女儿。
只剩一个女儿,要延续子嗣的话,再去抱一个儿子不就完了,养生堂的男孩很好抱啊,随便你选啊,你也不是最穷的啊,你是一个营缮郎,是一个小官,跟贾府没法比,但跟社会上一般人比的话,你还是不错啊,很奇怪,他就只养这个女儿,不再抱儿子了。
另外,在当时那个社会,如果自己实在生不出儿子,还可以从兄弟或堂兄弟那里过继来一个儿子。
上一讲我就讲到,曹寅死了,没多久他亲儿子曹??又死了,他夫人李氏还在,可是就再没有别的儿子了,于是康熙皇帝亲自过问这件事,让曹寅的一个侄子曹?\过继给了曹寅,继续当江宁织造,来侍奉曹寅的未亡人李氏。
这种延续家族血脉的方式在那个时代,从上到下都很流行,实行起来非常方便,除非你亲兄弟堂兄弟全没有,但是在小说里,曹雪芹分明写到,秦钟死后,贾宝玉闻讯去奔丧,“来至秦钟门首,悄无一人,遂蜂拥至内室,唬的秦钟的两个远房婶母并几个兄弟都藏之不迭”,可见秦业若是要从秦氏宗族里过继来一个儿子,是很现成的事。
可是这个秦业却既不纳妾也不过继,偏要到养生堂里抱孩子,抱来一儿一女以后,却又不认真养那个儿子,倒是把心思全用在了养那个女儿上头。
这真是奇事一桩。
从养生堂抱来的这个女儿,秦业很喜欢,小名儿唤可儿;可儿在过去的语言里面,就表示可爱的意思。
在曹雪芹写到这句话的时候,下面就有脂砚斋的批语,就是“出名”,意思是秦氏开始出现名字了,可儿便是秦可卿了。
“秦氏究竟不知系出何氏,所谓寓褒贬别善恶是也”,这话倒也无所谓;下面又说,是“秉刀斧之笔,具菩萨之心,亦甚难矣”,就好像有什么隐情。
如果他跟我们有的读者想法一样,虚构嘛,我就写是养生堂抱的,怎么着啊?那也就不必大惊小怪,但是脂砚斋她说,这么写是“秉刀斧之笔”,怎么会是“秉刀斧之笔”呢?刀斧是用来砍削东西的,这就是说,她指出,作者写这个人物,是用大刀大斧砍去很多真相,是不是啊?刀斧砍的是什么啊?又说“具菩萨之心”,“菩萨之心”就是不忍之心,慈悲之心,那么,显然是不忍心写出真相来,那这又是怎么回事啊?谜团重重。
脂砚斋又说,“如此写来,可见来历亦甚苦矣,又知作者是欲天下人共来哭此情字”,就是他给这家人取姓,姓秦,是有用意的,是谐音为情。
这个秦可卿来历甚苦,长大以后呢,生得形容袅娜,性格风流。
这个倒不用讨论,因为就是一个养生堂的姑娘,养大后,也可能是这样的,奇怪的是营缮郎秦业因素与贾家有些瓜葛,故结了亲,将秦可卿许与贾蓉为妻。
上一讲咱们费了老大力气,得出一个结论,就是贾蓉的妻子千万不能乱娶,宁国府的血脉已经到了三世单传的危机时刻了,娶媳妇一定要娶一个门当户对的,门不当户不对的话也得比贾府的门和户还要高,而且要保证能给贾蓉生儿子,也就是给宁国公这一支传续后代。
可是仅仅因为营缮郎跟贾家有点瓜葛,就去把他抱养的养生堂的女儿,许给了贾蓉,还不是小老婆,而是娶为了正室。
旧社会一夫多妻,可以先娶小老婆,后娶正妻,那也是可以的,但宁国府不是这样,是正正经经地将秦可卿娶为了贾蓉的妻子。
所以这一段话实在是每一句都古怪。
也可能有朋友又要跟我讨论了。
我在这儿讲,我老觉得有人和我讨论,实际上也是这样,讨论才能生出乐趣来,所以我们就讨论,说也可能啊,曹雪芹在这儿他想有一个超越,他就想写贾家有一种跟其他贵族家庭不一样的思想感情,就不嫌人家贫穷,虽然是富贵家庭,但是没有富贵眼光。
但这个曹雪芹真是行文太奇怪了,他好像深怕咱们误会,好像就防着咱们这个思路了,他立刻在底下说,“贾府上上下下都是一双富贵眼睛”,生怕你忘了这一点。
哪里能说他想表现贾府是没有富贵眼光的呢?他提醒你,上上下下都是富贵眼光,所以秦业要送自己的儿子秦钟上贾氏的私塾,等于是附读,因为他并不是贾氏的后代,他只是一个亲戚,经人家允许,到那儿去读书;到那儿读书就得交学费,明着不叫学费,叫做贽见礼,按当时的规矩起码得二十四两银子,二十四两银子对于贾氏家族来说,简直就不是钱,但是对秦业来说,就觉得很吃力,他宦囊羞涩,他很穷,贾家上上下下都看不起穷人的,他会很受歧视。
也可能有人要跟我讨论,说你这个抠得太细,掰开了揉碎了你干吗呢?就不许人家曹雪芹偶然写上这么一句吗?不偶然,贾家是一双富贵眼睛,在第七十一回里面又写到了,那次是贾母的八旬之庆,你还记得吗?很多亲友都来捧场,都来给她祝寿,当时远亲也来了,一个是贾,他的母亲就带了女儿喜鸾,来给贾母祝寿;还有一位是贾琼,这个贾琼的母亲,也带了一个女儿叫四姐的,到贾府来给贾母祝寿。
贾母这个人有一个特点,她喜欢女孩子,你看她自己住在荣国府里,但她把宁国府里的惜春,贾赦的女儿,按说应该和贾赦邢夫人同住在黑油门大宅院的人,迎春,都收到自己身边一块儿养起来。
她喜欢女孩子,特别她觉得喜鸾和四姐长得模样又标致,又会说话,她很喜欢,于是贾母就把两对母女留下来了,说吃完寿筵别走,玩几天。
然后曹雪芹就特别写到贾母嘱咐所有的仆人,包括管家,她说到园子里各处女人跟前嘱咐嘱咐,说留下的喜鸾四姐虽然穷,也要和家里的姑娘们是一样,大家照看精心些。
她说,我知道咱们家里男男女女都是一个富贵心,两只体面眼,未必把她们放在眼里,有人小看了她们,我听了可不依。
如果说在第八回末尾,说贾府的人都是一双富贵眼睛的话,还只是通过曹雪芹的叙述语言来说,那么到了第七十一回,就通过其中一个重要人物贾母,通过荣国府加上宁国府贾氏宗族辈分最高的人物,让她自己来说,说我们家的情况我了解,是一个富贵心两只体面眼,连家里这些仆人都是这个样子,那么贾家的那些主子们能例外吗?贾母看来有点例外,但是她也不过是把她们留下来,玩儿几天罢了,而且毕竟从血缘上说又全是亲戚。
有红迷朋友注意到,书中第二十九回,贾母率全府女眷,包括几乎所有的大丫头和众多仆人,到清虚观去打醮祈福。
清虚观的张道士,跟贾母很熟,忽然给宝玉提亲,贾母没接他的茬儿,推说宝玉年纪还小,命里不该早娶,而且还说如果要娶的话,“不管他根基富贵”,只要模样配得上,性格儿好就行。
这是否意味着,贾母为儿孙娶媳妇,真的不讲究根基富贵呢?我们先退一万步,假定贾母确实不讲究那媳妇家的社会地位经济状况,但贾母也并没有表示,她对那媳妇可以容忍到连血缘也弄不清的地步,就连长大后的养生堂弃婴,也很乐于接受,贾母绝对不是那样的意思。
实际上贾母对宝玉的婚事,一直悬挂在心,第五十回她因为觉得薛宝琴实在太可爱了,比画上的美人还要出色,就动了念,她就跟薛姨妈细问薛宝琴“年庚八字并家内景况”。
宝琴是金陵四大家族的成员,血统不消说与宝玉是般配的,贾母真动了念,尚且还要细问宝琴“家内景况”,当然首先是经济状况,哪里会真的让宝玉娶个破落家庭的女子呢?薛姨妈告诉贾母,宝琴已经许配给梅翰林家的儿子了,只是因为梅家有些特殊情况,因此一时还没有完婚,贾母听后,只好作罢。
我将在以后的讲座里,告诉大家我的分析,就是贾母为什么用那样的话拒绝张道士的提亲,那并不是贾母的真心话,那是一些托词。
贾母虽然常常说点批评别人有富贵心体面眼的话,其实在本质上,她的心是最具富贵气,眼是最讲体面的,第五十七回她对那个给宝玉看病的王太医怎么说话的?“既如此,请到外面坐,开药方,若吃好了,我另外预备好谢礼??若耽误了,打发人去拆了太医院大堂!”这才是贾母最真实的思想感情。
好了,现在我们来说贾宝玉。
贾宝玉在曹雪芹笔下是一个很有超越性的形象,他在那个社会里面,和主流是不相融的。
那么我现在要讲他什么呢?就是说贾宝玉也有比较恶劣的一面。
他虽然对周围的人很平等,特别是对丫头们,他喜欢丫头们,不光是平等对待,他把她们当做花朵一样对待。
他是一个绛洞花王,是一个红颜色的洞窟里面护花的王子,他爱花,爱青春花朵,爱姑娘,不但爱主子姑娘,仆人、丫头??凡年轻的女性他都喜欢。
但是他毕竟是一个贵族公子,他有时候也使性子,有一次下雨淋点雨,回去敲打怡红院的门,开门晚了一点,他一脚踹过去,没想到踹的是袭人,那晚上袭人就吐血了,这个情节大家还记得吧。
他使性子,他毕竟是主子,是贵族公子,有时难免也要显露出纨子弟的任性。
其实呢,在《红楼梦》一开始的时候,就写了他使性子,而且构成很大的事件,比踢得人吐血的后果更严重,这个是我今天特别要跟大家讲的,这事件无妨就叫做枫露茶事件。
这个情节就在第八回。
第八回太好看了,在梨香院,贾宝玉和薛宝钗互看对方的佩戴物,林黛玉来了,书中第一次展开三角关系,生动地刻画出他们的不同性格,真是花团锦簇、玲珑剔透的文字。
因为这些主要的情节太精彩了,以至于有的人对第八回刚才我说的那段文字,关于秦可卿出身的交代,都忽视了,枫露茶的事情,就更是那么一带而过地翻过去了。
曹雪芹写贾宝玉在薛姨妈那儿喝酒喝醉了,期间还穿插着他的奶妈李嬷嬷拦他喝酒,他不乐意,他讨厌他的奶妈,两个人发生冲突。
但是李嬷嬷,也就是嘴头管一管,自己后来得便歇着去了,贾宝玉醉醺醺回到绛云轩――那时候还没有大观园,没有怡红院,他回到的地方应该是跟贾母住的房间连在一起的,那个他住的房间,这个时候就出现一个事情,就是枫露茶事件。
本来我读《红楼梦》的时候,读到这儿,我很轻视,我觉得这有什么啊,这写什么呢?就写贾宝玉回去了以后他要喝茶,有一个丫头叫茜雪,就端了一杯茶给他,他一喝不对头,说怎么给我这个茶,早上我不是沏了一杯枫露茶吗?这个枫露茶是很怪的一种茶,在有关的茶经上可以查到它的资料。
大体而言是用枫叶的嫩芽制作的一种茶,这种茶沏一道的时候它不出色儿,而应该沏了一道把水滗了,再沏一道再滗了,三四道出色儿,那时候喝最好。
所以贾宝玉认为他走的时候沏的,回来以后应该正好是三道,喝着最好的时候,你应该把这样的茶端给我。
这个时候茜雪跟他说,这个茶是给你留着的,但是李奶奶来了,就是他的奶妈,李嬷嬷来了,让她给喝了。
李嬷嬷到贾宝玉住的地方专门是喝东西吃东西,这个枫露茶,她说留着给宝玉干什么,我喝了吧,她就把它给喝了。
贾宝玉听了就大怒。
这时候曹雪芹就写了贵族公子可以随意发怒的特权,宝玉跳起来,大怒。
他就把那个茶杯哐啷就扔出去了,茶杯就碎了,溅了茜雪一裙子的茶水,他跳着脚地骂,说,谁是奶奶,不过就是奶过我,我喝过她几口奶吗?有什么了不起,撵出去撵出去――他要撵这个李奶奶。
当时因为不是住在怡红院,是跟贾母住在一起,你想一个茶杯哐啷打碎了,而且地面肯定是很高级的,当时可能是水磨砖甚至是另外当时有的高级材料的地面,茶杯碎的声音是很大的,贾母就问什么声音?袭人还代为掩饰。
这时候写袭人的性格,她在一般情况下总是息事宁人,袭人就跟那边说下雪了,我摔了一跤,把一个茶杯打碎了,没什么事,把这个事掩盖过去了。
贾宝玉开始不过微醺,酒劲上来以后就大醉,大醉以后就大怒,枫露茶的谐音可能是逢怒茶。
就是正好逢到我们绛洞花王大发雷霆,居然不爱花了,摧花到这个地步,对着茜雪大叫大嚷。
当时李嬷嬷已经回家了,根本不在场。
这是第八回里的事儿。
在这儿我就有一个疑问了,本来我读不懂,我觉得第八回写这个干吗呢?后来我读了古本《红楼梦》,我就发现,脂砚斋有评语,说茜雪这个人物很重要。
原来我以为茜雪就是给了一杯茶,触了一个霉头,然后就消失了,根据后来的交代是被撵走了,然后你读到八十回末尾,这个人再也没有了。
高鹗续后四十回,更没有茜雪的踪影。
所以我曾经怀疑过,曹雪芹写书怎么能这么写,写小说,特别是长篇小说,应该是设置一个人物,就应该有他的作用,对不对?一些重要人物,应该是有贯穿性的,这甚至是中外古今长篇小说的一个常规。
怎么写茜雪写到这儿,后面就没有了呢?而且更古怪的是,宝玉虽然发怒,他口口声声要撵的是李奶奶,即李嬷嬷,往后看,怎么会被撵的是茜雪呢?在第十九回,这个讨厌的李嬷嬷又出现了,若无其事,还对宝玉房里的丫头们说,“打量上次为茶撵茜雪的事我不知道呢”;到第二十回,又提到“当日吃茶茜雪出去”;甚至到了第四十六回,写鸳鸯抗婚,她跟平儿、袭人说知心话,话里提到“死了的可人和金钏,去了的茜雪”,这都分明传达出同一个不会有误的信息,那就是因为枫露茶的事情,宝玉酒后大怒,竟导致了茜雪被撵。
我们读过《红楼梦》全书就都懂得,府里的丫头,尤其是大丫头,被撵出去就意味着颜面扫地,甚至就断绝了生路。
例如金钏被撵后羞愧难当,投井身亡;晴雯被撵后,仿佛一盆才抽出嫩箭的兰花被搬到猪圈里一般,很快就被摧残死了。
因此,茜雪的被撵,是一桩大事,而且她几乎可以说是书中头一个遭撵的丫头,撵她的起因还并不是王夫人认为她是狐媚子,她其实一点过错也没有,她是完完全全地被冤枉,但是,贾宝玉酒后大怒摔茶,她就是被撵了! 贾宝玉酒后高喊撵出去撵出去,他要撵的是李嬷嬷,但这位李嬷嬷始终存在,贾府盖好大观园以后,她还到大观园里去活动。
大家记得后来写的“蜂腰桥设言传心事”,那已经是第二十六回,讲的是小红跟贾芸谈恋爱的故事。
小红在大观园里面碰见谁了?碰见李嬷嬷了,说明她没出事,没被撵,而且贾宝玉还让她给贾芸传话去。
这个李嬷嬷是那回枫露茶事件的罪魁祸首,但她事后毫发无损,可是茜雪呢,还没等荣国府里建成大观园,就被撵出去,消失了。
我读第八回,开头读得不细,我以为撵出去的是李嬷嬷。
这老太婆着实招人厌烦,在喝枫露茶之前,她已经把宝玉特意留给晴雯的一碟豆腐皮包子,私自端回她家去给她孙子吃了;后来又写到她把宝玉留给袭人的酥酪,一边唠叨着一边吃尽了。
她倚老卖老,没有给宝玉和宝玉身边的人带来半点快乐,只是不断地在那里扫人兴致,所以囫囵吞枣地读《红楼梦》,往往就会觉得,是李嬷嬷被撵出去了。
但一细读,就发现,呀,因为一杯枫露茶,被撵出去的竟是茜雪,这个后面多次点出来了嘛。
那么,问题就来了,茜雪被撵,她是怎么被撵的?为什么她本无辜,却被撵了出去,而枫露茶事件的责任者李嬷嬷,反倒被轻轻放过?这么一推敲,就觉得第八回好像缺一段文字,缺一段交代茜雪是怎么被撵出去的文字,现在各个古本的文字,在这个地方都接不上。
你想想,写到这儿以后,忽然就不说了,就写宝玉醒了酒,第二天秦钟来了,他们就约了一起去家塾上学了。
然后就交代秦钟家里怎么回事,附带就把他姐姐的出身交代了一下。
这样的文本面貌很奇怪。
所以第八回是一个很值得推敲,很怪的一回文字。
那么,你也许会这么想,曹雪芹写枫露茶事件,他就是那么随便地写一笔,茜雪这个角色,就仿佛一次性手套,用完就扔一边了。
如果真是这样,倒也罢了,但是我后来看了古本《红楼梦》之后,就知道茜雪不简单。
脂砚斋说曹雪芹写作《红楼梦》,有一个基本的写作技巧,叫什么呢?叫一树千枝,一源万派,无意随手,伏脉千里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将出现无法翻页或章节内容丢失等现象。
夏佐伊因系统穿越到一本以中古西幻不现实向为背景的小说中,成了一个漂亮精致的小领主。 性别男,爱好男,文里是炮灰。 在女主玛丽苏光环的照耀下,为了推动剧情发展不断脑残,最终被定罪并受绞刑痛苦而死。 穿过来后,夏佐伊摸着白嫩的脖子想,我死都不搞gay,我搞基建。 谈恋爱不如基建!请让我独自美丽!谢谢! 教皇/公爵/领袖:我们同意了吗? 这里,上层人士与下层人士阶级分明,等级制度森严。 这里,食/
[爆笑沙雕文,最后9次痛倒计时~] 顾声穿成顶流的塑料联姻老婆,因为和他上恋综而被全网狂嘲自取其辱。 但没想到她绑了个【我是你的解药之CP系统】: 「您丈夫将会花式疼痛99次,碰到您才能止痛哦~」 顾声:哦豁? 节目开播,对家恩爱甜蜜,全网坐等顾声独自尴尬,没想到?? 选择房间时,闻衡脸色苍白看着走向别处的顾声说:别走这、卑微深情?! 分开任务时,闻衡冒着冷汗拉住兴冲冲找别人组队的顾声:过/
1620年代的瓦雷斯世界,正处于时代更迭的转角。 魔导蒸汽机吹响了工业革命的号角,启蒙思潮正在冲击封建皇权的根基,旧大陆的帝国日薄西山,新世界的殖民者野心勃勃,一千六百年来建立在剑与魔法之上的旧秩序,即将为一种全新的秩序所取代。 这是最好的年代,也是最坏的年代,这就是殖民地少年乔安维达学习和生活的年代。 人人生而自由,但施法者更自由。 这是一个关于魔法的故事,也是一个关于成长的故事。 (相/
白浮泉遗址公园的管理者秦川热衷于小动物保护,科普博主,一个机缘巧合下,博学的他应邀为詹知夏设计了一条京杭大运河的旅游线路,生命之中的一次偶然的交集,演绎出一段共路的人生。从相识、相知、相恋,借着大运河美丽的风光,本已两难的人生,因爱而变得熠熠生辉。相恋后,两人为修复白浮泉还原遗址倾尽全力,为完成这一使命,克服了所有困难,用他们的奋斗书写了一曲壮丽的青春之歌。 /
在孤儿院待了两年,自以为是野生小雀的然然被亲生父母找回。 原来他是裴家遗落在外的小少爷。 父亲是帝国亲王。母亲是首富之子,帝国第一美人。 他并非什么小麻雀,而是除了母亲外,帝国仅剩的小凤凰。 小然然模样可爱,头顶一撮小呆毛,拖着长长的鸟尾巴,说话声音软软糯糯,又奶又甜。 他一回去就得到全家人的喜欢,从小野鸟变成了小宝贝。 但作为天生体质娇贵的小凤凰宝宝,他太瘦弱,又胆小内向。 声音重点就能/
宁屿意意外穿成了书中的一个炮灰男配,作为和主角在同一个福利院长大、按照原书打脸剧情会在三章内就消失的炮灰 原主角会在第一章 打脸宁屿意拿到一个大制作男三角色,并且凭着这个角色火爆整个夏天 宁屿意看着面前这个在选角前一天莫名其妙就被内定给自己的角色,沉默 原主角会在中期被他的富豪亲生父亲找回来认祖归宗,从此继承父亲的几十亿财产 宁屿意看着眼前刚找回来的顶流哥哥总裁哥哥以及福布斯富豪榜全球富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