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下文学

手机浏览器扫描二维码访问

女儿村 五(3/3)

长,可能卜卦?” 老道竖起两根手指:“一签十文。

” 陈筹付钱,擎着签筒,瞅准空隙,抢跪到神像前蒲团上,默祷摇筒,一根竹签啪嗒落下,陈筹捡起,交与道人。

老道笑道:“施主好福气,此上上大吉签。

”将签文纸条递给陈筹。

陈筹展开一看,心中咯噔一下。

红纸上写着四行签诗:“月到天心人有望,牛郎巧合属天成;不须辗转求良偶,天喜从人命自荣。

” 下附小字——“前情蹉跎无需叹,红线早已定姻缘;桂花开在杏花后,跨上玉兔至广寒。

” 陈筹心湖但起激荡,不由抬头,头顶再被雷劈般一震,一阵恍惚。

神台之上的土地像三缕长须,眉目慈和,竟然像极了傍晚时他遇到的老道! 鼓响三声,知府大人升堂。

邵知县侍立于侧,县衙众官吏,以张屏为首,站在案下旁观。

众侍卫押着捆成粽子的二人入内。

邓绪脸上红色油彩已蹭掉不少,露出淡黄本色,齐腹美髯半边歪垂到腰下,左右四望:“噫,怎的这般熟悉?”又瞪眼昂然,“上座何人?” 高知府一拍惊堂木:“大胆贼人,本府尚未问话,竟敢出言相诘!” 邓绪一声暴喝:“大胆鼠辈,敢称汉寿亭侯为贼?关某定要斩下尔的狗头!” 柳桐倚温声道:“将军,此乃东吴大殿,将军自然熟悉,既已单刀赴会,何妨泰然处之,看他们有何花样。

” 邓绪微微皱眉,似在沉思,忽而双目一眯:“关某单刀赴会,季常,你怎会在此?你的眉毛怎么黑了?” 柳桐倚道:“军师命属下暗暗跟随。

唯恐雪天撞色,将军看不清属下的脸,故而染了。

” 邓绪再眯了眯眼:“喔。

但关某记得,单刀赴会,应不是下雪的时节。

” 柳桐倚道:“将军壮举,感天动地,纷降瑞雪。

” 高知府埋首袖中,邵知县道:“大人?” 高知府一击桌案:“谁来告诉本府,堂下到底是什么人?!” 邵知县颤声回道:“是一对疯叔侄,下官曾抓过这二人。

” 邓绪道:“季常,你听见了么?他们怎么称呼你我?青龙偃月刀何在?” 柳桐倚道:“将军镇定,莫要中了东吴激将之计。

” 高知府再按住额头,大袖遮面,似在顺气,邵知县忙又低声道:“这对叔侄,好像只有叔叔疯,侄儿还好。

” 高知府摆摆手:“那便先把叔叔牵下去,只留侄儿待本府审问。

” 众侍卫将哇呀呀嘶吼的邓绪押出公堂,柳桐倚行礼道:“学生参见知府大人。

” 高知府咳了一声:“看来没了叔叔,侄儿是正常多了。

堂下犯人,报上名来。

尔既如斯自称,竟还是个读书人,身份文牒何在?” 柳桐倚道:“学生曲临县生员梅庸,身份文牒俱在客栈房中行囊内,大人只管验看。

” 高知府道:“曲临县,乃京兆府治下,尔到我沐天郡何干?” 柳桐倚道:“家叔有疾,来此求医。

” 高知府挑眉:“何等名医在京中求不到,非得舍近求远,来这小小宜平?” 柳桐倚道:“家人曾带叔父到京城医治过,不见起色,到宜平求治亦算是病急乱投医。

” 高知府一拍惊堂木:“好个病急乱投医!那你叔父到底是什么病症?都投了哪个医?本府即刻命人将县中大夫都带来,与你一一对质。

” 柳桐倚低头,一时未答,高知府再一拍惊堂木:“速速回话!” 柳桐倚迟疑了一下,道:“家叔的病,乃是失心疯……发病的情形症状,方才大人也都看到了……” 高知府又一拍惊堂木,震断他话头:“失心疯?好个失心疯!以为在堂上装疯卖傻,便能瞒过本府?预先算得本府归程,埋伏于途,意图行刺,如此心智谋划,真疯出了慧根!这般的失心疯,本府也想得一得。

” 柳桐倚连忙跪伏在地:“大人明鉴!家叔真的不是想行刺大人!他手里那把刀,是纸糊的,大人可让诸位差爷呈堂验看。

冲撞大人行驾,罪当重罚,但家叔与学生绝对不是刺客!大人请只管搜查客栈与家叔和学生身上,绝无利器!大人英明,恳请明察!” 堂下侍卫呈上那把大刀,在捕拿时侍卫与邓绪厮打,刀已断成几段,七零八落,拼接不全,的确是纸糊的,连棍子都是硬纸卷成,涂抹了颜色,亦验了空心内,没有藏毒。

高知府问:“房里都仔细搜过了?” 侍卫答曰,都搜遍了,连屋瓦地砖都掀开了,的确没有其他凶器。

柳桐倚又道:“大人,此足证叔父与学生的清白!” 高知府微微眯起双目:“既然物证如此,本府不能妄断你叔侄之罪,便权且信你所言。

你叔父疯成这样,怎么就让你一个侄儿带其前来?” 柳桐倚道:“叔父未有子嗣,家里经商,因宜平不甚远,所以着学生与一个下仆陪伴,盘资用尽,下仆回去取钱未归,只剩下学生一人,一时没有按住叔父,冲撞了大人的行驾。

叔父发病不甚知事,罪在学生,请大人问责。

” 高知府微微颔首:“答得好啊,既能圆上说辞,又凸显孝心。

只是,本府方才问你,前来宜平,是寻哪位名医看诊,为何含糊不答?”转首向旁侧,“邵知县,县中哪个大夫,擅医失心疯之症?临郡县民都慕名前来看诊,想你应知。

” 邵知县擦了擦额上汗:“这……大人恕罪,下官从未听闻!” 高知府又看向旁听的众吏:“尔等可知是谁?” 张屏在一旁低头不吭声,高知府偏偏点名道:“张县丞?” 张屏出列施礼道:“下官初到宜平,所知寥寥,言不足证。

” 高知府似笑非笑:“编纂县志,必有人物一项,诸业良秀,皆要录之述其所长,不曾察考?” 张屏道:“不曾,未修到伎艺目。

” 高知府轻笑一声:“尔修书倒如屎壳郎推球,现料现攒。

”视线再扫向其余人,“罢了,尔等之中,居宜平十载以上者,答本府此问。

” 张屏身侧其余人皆上前喏喏请罪,李主簿道:“大人恕罪,卑职无能,三代居于此县,不曾听闻县里有擅医失心疯的名医。

” 唐书吏亦道:“卑职家四代居于宜平,亦不曾听闻。

县里唯独大鼓巷的扁鹊堂,跌打伤药算得一绝。

” 高知府看向堂下柳桐倚:“世代居于本县者都未听闻的名医,你倒是从哪里听来,到底名医姓甚名谁,住在哪条街哪道巷子?” 柳桐倚眼神有些闪烁:“学生……学生……” 高知府一拍惊堂木:“速速招来!” 柳桐倚道:“学生带家叔看过不少大夫,一时不能道尽……” 高知府冷笑:“好个不能道尽,宜平多大点的地方,把所有懂医术的传来,堂上恐怕也站不满。

含糊迟疑,莫非有鬼?是不能道尽,还是根本没有?最近所看的那位大夫姓甚名谁总记得罢,快快从实招出,免得本府用刑!” 柳桐倚犹豫了一下,垂首:“最近为家叔看治的,姓……黄。

” 邵知县皱眉道:“本县记得,县里南关只有善仁医馆有位黄大夫,下针极好,去年春上仙逝了。

” 高知府再砸惊堂木:“难道鬼给你叔父看的病?” 柳桐倚忙道:“回大人,给学生叔父诊治的这位,住在东关小磨桥头,姓黄,本名似乎叫翠翠。

” 邵知县和李主簿等人都是一惊。

高知府道:“嗯?是个女子?宜平县真人才济济,竟还出了位女神医?” 邵知县道:“禀、禀大人,这个黄婆子,下官倒是知道。

据说接生不错,胎位不正、早产晚产,凡找了她,多能保母子平安。

” 高知府又一砸惊堂木:“好个信口雌黄!失心疯找产婆何干?难道来看治的,不是你叔父,而是你婶娘?来人,上夹棍!” 柳桐倚再跪倒在地:“大人明鉴,学生不敢撒谎。

找那黄婆,是因她有……有驱邪除祟之法……” 高知府一拍桌案,陡然起身:“竟是巫蛊之术?!本府平生最恨此邪说!有病不治,整治些歪门邪道,真是岂有此理!” 柳桐倚一脸苦涩:“大人,这亦是病急乱投医,叔父总不见好,各种药都吃尽了。

的确是因为端了家里那窝黄鼠狼之后,家叔方才发了失心疯……” 高知府大怒:“混账!人生于世间,头顶青天,脚下实地,呼吸吐纳,荡荡清气,何来鬼神?你乃读书之人,竟也信这些东西,如何对得起圣人教训?!!” 柳桐倚默默无言。

邵知县忙劝高知府息怒,高知府仰天一叹:“本府承蒙圣恩,窃踞此位,自知无能,日夜兢兢。

不想治下县城,竟以巫蛊邪术遐迩所闻,本府何颜见圣?何颜以对百姓?!” 邵知县哆哆嗦嗦与县衙众吏一同伏地请罪,张屏也跟着跪了。

高知府再一拂袖,唤人取来纸笔,掷到柳桐倚面前:“将所会装神弄鬼者统统写下,本府自会提审客栈及近旁之人与你对质,若少写一个名字,本府绝不轻饶!” 陈筹回到客栈,不能入眠。

一则思绪纷乱,二来这两天猎奇之事太多,不敢合眼。

他挺在床上,双眼直直,看着无尽浓夜,忽然,似乎听到一丝轻轻的脚步声。

娘啊…… 香气,甜甜的脂粉香气,如浸泡在蜜糖中的鲜花,缭绕入鼻。

陈筹闭上眼,屏住呼吸,一动也不敢动。

一道比浓夜更浓的影子飘到了他床边,馨香吁在他脸颊耳畔:“陈郎,你是在睡,还是醒着?” 一只留着长长指甲的手滑进了他的衣襟,抚上他心口的肌肤,陈筹激灵了一下,猛地睁开眼,一时一句话都说不出来。

他的面前有张女人的脸,满屋子幽幽绿光,烈焰红唇近在咫尺。

陈筹对上女人的视线,嗷一声爬起身,搂着被子缩到床角,双手抱住连连作揖。

“仙子饶命!仙子,晚生只是粗鄙不堪一介凡夫,靠近便有污仙子的仙气!求仙子莫要再纡尊降贵……” 女子嘟起嘴:“我不许你这样说自己,陈郎是我心中最好的男子。

” 娘!!! 陈筹搂紧被子,又往角落里缩了一点:“那是……仙子见过的男人太少了……世间风流倜傥的男子多得是,真的!” 女子眨眨眼:“我为什么要去看其他男子,与我有缘的就是你啊。

陈郎,你干吗总在往后躲?怕我吗?难道奴长得不美,样貌很吓人?” 怕死了—— 陈筹抱着被子,打了个哆嗦:“不、不,仙子美艳绝伦!” 凭良心说,这女子长得的确很美,但是,煞白皮肤映着绿油油的光,真的…… 玉帝!佛祖!观音大士!山神土地!谁来救救我!!!!! 女子嫣然一笑:“陈郎,奴与你宿世有缘,因此夤夜前来,以身相许。

良宵短暂,莫要辜负……”说着竟就要解衣,陈筹才发现,大冬天,这女子只穿着薄如蝉翼的白色纱衫,下面是银红色的肚……肚兜! 陈筹用力贴紧墙壁:“仙子,天寒地冻,且把衣服穿好,免得伤风受凉……” 女子掩口哧哧笑道:“陈郎真是有趣,难道嫌弃奴?” 陈筹结结巴巴:“晚生怎敢嫌弃仙子,但,真的、真的……恕难从命!” 女子挑起眉,忽而又扑哧一笑,拢上衣襟:“陈郎果然是正人君子,乃姊姊可以托付终身之人。

”闪离床畔。

陈筹晕晕乎乎,愣愣怔怔挟紧被子。

女子看看他,又朝一旁看了看:“哎呀,这可怎么好?一个呢,在床旮旯里,一个呢,在屋犄角里,都不想出来,难道要耗到天亮。

唉……看得发急。

” ????? 忽而,门窗四闭的屋中,似扬起了一阵微风。

那风带着融融暖意,浅浅的异常熟悉的花香,冲散了刚才那女子身上的甜浓香味,一个秀美的身影缓缓走入陈筹视线。

陈筹的呼吸一窒。

“离……离绾?” 怎么可能?!!! 她怎会在这里!!!!!! 她…… 陈筹完全不能再思考,那熟悉的身影远远站在床边,定定望着他,陈筹踉跄冲下床:“离……” 脚下一绊。

好像是,踩到了被子—— 陈筹一头扎倒在地,眼前一片漆黑。

离绾! 离绾!! 离绾!!! 砰砰—— 陈筹弹起身,没有,没有离绾。

怎么会在床上? 好像天亮了? 怎么…… 门砰砰响着,陈筹在屋内团团乱转。

没有!哪里都没有!怎么会没有! 明明就…… 房门响得像打雷。

“客官,客官——” 陈筹一把拉开门,小二一脸如释重负:“客官,恕小的冒昧。

昨夜客官入住时,气色疲倦。

小的见已经午时,客官还未起身,唯恐客官雪天着凉,这才唐突打扰,望请恕……” 陈筹猛地掐住他:“我房里的人哪儿去了?” 小二两眼瞪大:“客、客官,一直不就你一个人?” 陈筹眼珠血红,狠狠摇晃小二:“真没其他人?昨夜我房中有什么动静?” 小二伸着舌头喘气,左右上来几个小伙计拉住陈筹,小二方咳嗽几声道:“客官,真没有,昨夜就是小的当值。

夜里安静得很。

” 陈筹踉跄后退,觉得脚下踩的地在摇晃。

陈筹回到屋里,把行李翻了一遍,又将屋子掀了个底朝天,连桌底床下都爬进去查了,没有任何物品。

他从床下爬出,嗅嗅床边褥子,也没有其他味道,比如,甜甜的香气。

客栈小二小心翼翼探头到陈筹身侧:“客官,是要再住一宿,还是退房?” 陈筹摇晃站起身:“退房。

” 牵着小马浑浑噩噩走在道上,正行到那间土地庙前,满地爆竹纸屑不曾打扫,门口大树上挂满许愿红绸。

陈筹又掏出怀中的签纸看了看。

“前情蹉跎无需叹,红线早已定姻缘;桂花开在杏花后,跨上玉兔至广寒。

” 苍天,苍天,你到底是耍我,还是赏我?究竟什么是天意? 几个小童追逐嬉戏,误把陈筹一撞,签文纸飘落在地,陈筹弯腰去捡,有快马拉着马车迅速驰来。

陈筹连忙起身闪避,那马车经过眼前,车帘飘飞,窗内女子侧颜秀丽如杏花。

陈筹心里咯噔一下,拔腿就追,手臂一扯,想起明明牵着一匹马,赶紧要上马,脚下一滑,四仰八叉摔倒在地。

小马咴一声转头钻进人群,陈筹跌跌撞撞爬起追上,再一回头,那马车早不见踪影。

陈筹翻身上马,催马疾奔,前方是个岔路口,陈筹拦住一个路人询问。

那人道:“公子所见,应是搭客的驿车,往渡头去的。

”指向左侧道路。

陈筹道谢,再纵马狂奔,前方果见河道,渡头停着的正是那辆马车。

车内是空的。

一艘大船刚离岸行出一段。

渡头船工拦住要甩衣下河的陈筹:“公子,大船看似行得慢,实则甚快。

追不上的。

” 陈筹翻包袱找钱,欲要租船,船工皆摇头:“江水有冰,小船行不太快,多少钱也不敢追。

一个时辰后还有一趟船,公子可搭。

” 陈筹又一把揪住船工:“是和这艘去一个地方么?去哪里?!” 船工连连点头:“是,是。

这里的大船都只到郡府。

” 高知府一堂审完,甩出一叠名单,命随行的州府侍卫擒拿。

不单是曾给那对疯叔侄看过病的,连客栈掌柜伙计、茶棚老板、巷口卖烧饼的一家等等也俱被捕获。

一时间宜平县风声鹤唳。

跳个大神竟也是罪,且罪坐十族以上。

知府大人就差把嗅过那对疯叔侄裤脚的狗也抓回衙门了。

凶残得不可思议。

连邵知县都斗胆进言,拐弯抹角曰这样是否会令百姓惶惶,落小人话柄。

高知府搁出一句“本府自有道理”,邵知县只能喏喏退下。

抓回的人,高知府一一亲自审讯,经过亦十分神妙。

侍卫将人带到案前,高知府大略询问姓名籍贯,有一些根本问也不问,直接一点头,或放出,或继续回去蹲。

被放的和继续扣押的对了对供词,很多答得都差不多,似乎扣或放,就是看知府大人顺不顺眼。

县衙的灯火彻夜通明,被抓者的亲属聚集在大门前等待消息或号哭鸣冤。

附近的鸡颇受惊吓,报晓乱了时辰。

高知府审了一个通宵,到天亮仍不回行馆休息,曰“治下愚昧邪风一日不清,本府一日不得安寝”。

李主簿与礼房唐书吏、刑房刘书吏、吏房赵书吏等袖手缩着脖子在廊下探望,州府随从侍卫来来去去,恍然有种县衙变成了州府衙门的错觉。

从抓捕到审讯,高知府支使的,都是随行带来的人,除却几个县衙衙役给州府侍卫们带了带路之外,其余人都只能陪着知府大人干熬。

李主簿等干坐了一夜,知府大人未进膳,他们也不敢吃夜宵,到了这个时辰,亦不敢挑头去吃早点,只觉得浑身发虚,后心冰凉,都到外面小步来回挪动,活络血脉,忽而见张屏远远从院子那头来,李主簿招招手,小声道:“张大人,张大人。

” 张屏掀起眼皮朝这里看看,走了过来。

李主簿笼着手道:“张大人熬了一夜,看来精神还甚足,果然少壮体格好哪!” 张屏道:“张某刚过来。

”再看了看李主簿等人,“几位大人衙门里待了一宿?” 李主簿等人都哽了一下,张屏嘴角油汪汪的,牙上还缀着一片韭菜叶,看来刚吃完早饭。

刘书吏抬手往嘴边比划了一下,示意张屏留意门牙,小心翼翼问:“张大人回去睡了?” 张屏嘬嘬牙花,将那片韭菜叶嘬下:“昨日酉时离衙,不是和平常一样么?” 李主簿几人一时都不知道该愣还是该叹,不想张屏竟就这样自暴自弃,破罐破摔。

李主簿婉转道:“知府大人彻夜审案,我等岂能擅离职守。

” 张屏道:“哦,张某以为,既无需我等协助,留也没用,便照旧了。

”一副死猪不怕开水烫的坦然。

李主簿几人只得呵呵赔笑,张屏再看看他们:“几位难道还未吃饭?” 几人都说没吃,李主簿道:“张大人吃过了?” 张屏道:“刚在路口吃过。

忽然想吃油角,便未让厨房备饭。

” 唐书吏道:“张大人真爱体察民生。

路口老姚家铺子,油角极好,豆腐脑的浇汤真是老母鸡高汤熬的,蛋皮薄韧如绸,香菇碎绝不用菇梗。

只是人多。

” 张屏道:“正是在他家吃的,油角焦脆,韭馅甚鲜,不禁吃了四个。

油糕亦甚好,还有茶叶蛋十分入味。

” 几人被他说得肚里一阵抓挠,刘书吏道:“张大人胃口真好。

” 张屏竟笑了一下:“今日铺子里人倒不甚多,几位既来不及用饭,张某就再去买一些回来。

” 几人赶紧道谢,连称不用。

“哪能让张大人替卑职等带饭,使不得!” “不可,万万不可,这饭卑职哪里敢吃。

” 张屏道:“诸位休要客气,张某较闲,随手之事,不费力气。

” 一句话中,淡淡沧桑,浅浅寂寥,几人都感受到了,再坚持推辞。

刘书吏扯开话题:“是了,张大人,卑职正要请教,这次案子,卑职等无用,不能协力,亦看不甚懂。

为何知府大人竟如此重视。

大人的老师陶老尚书执掌刑部,张大人可曾听闻有什么前例?本朝刑律之中,对跳大神之类的事,从未有……” 李主簿打断道:“刘掌房,此话僭越了,知府大人看重此事,必有重大干系。

或是朝廷欲出新令,但张大人到本县已久,朝中新近之事,恐怕他也不知道。

张大人忙于编修县志,县中刑讼事都不曾过问,何用此事烦他?” 刘书吏连连揖道:“张大人,是卑职一时糊涂,乱说了话,张大人莫怪罪。

” 张屏道:“刘掌房说得对,何须道歉?此事内中另有关窍。

” 李主簿几人都不禁互望了一眼,他几人饿得狠了,胃空脑钝,未能细细雕琢言语,恭维激将之辞粗粗罗就,搭配僵拙,没想到张屏一口吞下了这枚直钩。

刘书吏恳切道:“卑职实在愚钝,望张大人详尽指点。

” 张屏道:“朝廷最近好似在查乱党。

” 几人吃了一惊,刘书吏颤声道:“乱、乱党?” 李主簿左右看看,小声道:“张大人,这事可不能乱说啊。

当下熙熙盛世,怎会有人作乱?” 张屏神色平常道:“非匪祸兵乱,只是有人造谣,借鬼神之说。

” 唐书吏恍然:“怪不得知府大人突然此时巡查各县,此事不可说大,又不能小待。

”眼一直,“难道……祸根在沐天郡?” 张屏道:“各地都有,不能详断。

知府大人或只是例行。

” 刘书吏道:“我们宜平真没有这种兴风作浪的逆贼啊!依卑职看,倒是那对疯叔侄,从外地前来,到宜平求什么医,十分可疑。

” 赵书吏道:“但看着又像真疯。

这叔侄俩在街上蹦跶许多天了,还曾被抓进县衙过,当真有什么,敢如斯招摇么?” 李主簿因此事亦捏着一把汗,基于前事,不便多言,勉强笑了笑道:“都不好说。

张大人怎么看?” 张屏道:“只堂上见过,不好判断。

” 李主簿等人默默解析了一下这句话与张屏的神情,似依稀嗅到一丝不甘与向往。

刘书吏笑道:“张大人,休怪卑职多事。

大人京中断案的事迹,属下等都曾耳闻,唯钦佩赞叹而已。

大人对朝廷欲查之事可有见解?” 张屏沉默片刻,道:“不能详查,故无见解。

” 几人咂着这句话,只觉得不甘之意比前言更甚,都呵呵笑着,再岔开话题,张屏寥寥应对了几句,袖着手走开。

几人望其背影,刘书吏道:“久闻张大人嗜查案,看来并非妄传。

” 李主簿道:“刘掌房,你也是的,张大人如今专心编修县志,何必在他面前提这些有的没的。

” 刘书吏道:“李大人,你是不知,卑职前几天听老田说,张大人外出舆地时,曾去那邪门的辜家庄地界看过,又找过朱老大人问话,只是修县志,哪用得着做这些。

当时我就纳闷,刚才听了张大人的话,方才恍然明白。

”其余几人皆一脸领悟。

李主簿道:“唉,我等廊下家雀,既不知凌云之志,亦不便多言。

散了罢。

”便踱回屋中,另外几人便也各自散了。

谁知过了一时,李主簿在房中坐,忽然嗅到一阵油香,一个小厮拎着几个提盒,在门外道:“大人,小的在此伺候。

” 李主簿唤其入,小厮将一个提盒捧到案上:“张大人命小人送来。

” 李主簿打开提盒,里面是油角、油糕、茶叶蛋等物,还有一碗豆腐脑。

小厮道:“大人请趁热吃,天寒易凉,油角就不酥脆了。

”又行礼道,“小的先请告退。

” 李主簿点头,待其出门,不禁尾随,探头观望,看那小厮又到吏房门口,须臾闪入,另还有一个小厮刚从刑房闪出,手里也拎着食盒。

过得一时,刚才廊下一同站着的刘书吏、赵书吏、唐书吏等都纷纷于门口探望,李主簿率先走到廊下,刘书吏左右看看,挪过来悄声道:“李大人,你也有?” 李主簿点点头。

刘书吏一脸复杂,唐书吏也凑了过来:“张大人这是怎了?卑职竟有些惶恐。

” 李主簿道:“看来我等一向都误解了张大人,他虽看似冷峻,实则内心炙热。

既然张大人如此关怀我等,便感激领受。

” 炸货充饥,吃了这顿早饭,到了晌午,李主簿都丝毫不觉得饿,打个嗝,还是韭菜味儿,看看桌上沙漏,遂踱去看看邵知县那边有什么示下,正走在廊下,眼角视线瞟见花窗外两个熟悉身影。

李主簿放轻脚步,走到回廊月门边,一张望,居然是张屏和刘书吏站在靠墙的灌木旁。

瞧见李主簿,刘书吏的表情有点慌乱,张屏仍是面无表情。

待从邵知县那边回来,李主簿遥遥见刘书吏的身影在刑房门口闪了一下,再往前行,刘书吏好似不经意一样自门内走出,还惊喜地笑了一下:“主簿大人。

” 李主簿笑道:“刘掌房有事?” 刘书吏道:“没事,都晌午了,坐得腿麻,出来走走,晒个暖。

” 上午一起说话的唐书吏、赵书吏也都踱出来,东拉西扯了一阵儿,刘书吏终于憋不住一样小声道:“告诉诸公一件事,千万别外传,方才,张大人来找我,让我办件事,真是愁死我了。

” 唐书吏道:“莫不是中午还要请吃饭?这回单请刘掌房一个,没我等的份儿?” 刘书吏苦着脸:“唐老弟,别取笑我了。

”再左右一望,又压低些声音,“张大人居然是要我带他去……”手往大牢方向一比。

诸人失色。

赵书吏道:“那你怎么回的?” 刘书吏道:“我哪敢答应,就说我没钥匙,因知府大人要审案,都上交了。

”特意看了李主簿一眼,李主簿只做旁听,但笑不语。

唐书吏悄悄道:“刘兄啊,这个事,你确实不好做。

知府大人不能得罪,张大人也不像会屈此许久的人,谁知道他掺合这些事是否真的只是自作主张?听说,朝中护着他的,可不止陶尚书一个。

” 赵书吏道:“确实,张大人还年轻,人之运势高低,谁能判断?唉唉……” 刘书吏被这么一说,脸色更艰辛了。

到了傍晚,张屏正要回小宅,前方墙角忽而闪出一人:“张大人。

” 张屏抬眼看清是刘书吏,停下脚步。

刘书吏左右看看,一抬衣袖,露出一把钥匙,悄声道:“大人,知府大人回行馆了,但大人不能多看,否则卑职真的这辈子都完了。

” 张屏点点头:“张某明白。

”拱拱手,“多谢刘掌房。

” 刘书吏苦着脸:“卑职不敢承大人谢,只望大人莫久留。

”引着张屏,匆匆走向大牢。

牢房外把守森严,除开原本守卫,还有几个州府侍卫,侍卫率先喝道:“来此何干?” 刘书吏掏出刑房的令牌和一本册子:“奉命盘查一个案子的犯人。

” 侍卫狐疑地上下将他二人一扫:“为何不堂审?” 刘书吏道:“堂审恐怕打草惊蛇,再则……” 侍卫夺过令牌册子,翻看了一遍,竟就让开:“速速进去,速速出来,不得意图其他!” 刘书吏擦擦汗,拱拱手:“多谢各位,多谢各位。

”和张屏匆匆进了大门,牢差见州府的人都放了,自也不多阻拦。

进得牢内,扑面一股骚臭烘烘的暖气,牢头很识趣地没有跟随,刘书吏挥了挥袖子,说话都不敢张嘴:“大人,牢中腌臜,且忍着些。

” 张屏面无表情,他第一次来县衙大牢,与之相比,刑部牢房简直就是京城鸿运楼的天字一号房。

看不出本来颜色的栏杆空隙处手臂舞动,黑压压的影子蠕动匍匐,每走一步,鞋底似都被地面黏了一下,转角牢房内,骂声刺耳。

刘书吏走过去,作势喝道:“肃静!县丞大人在此,不得喧哗!” 一个人伸着脖子道:“就是知府在,老子也得骂,他奶奶的为了俩疯子把老子抓来蹲冤狱,耳根还不得清静,唱屁,老子揍他祖宗三十六辈!” 一侧耳,果然听得一阵嗷嗷唱戏声,貌似是邓绪,张屏仍面无表情地站着,刘书吏跺脚:“真不像话!牢里竟还唱戏,被知府大人知道还了得!”便向那里走去,张屏跟上。

但见角落一间牢房,只蹲了两个人,正是邓绪和柳桐倚。

邓绪正在角落舞着稻草唱:“……天啊天,你不开眼……竟设难关将员陷……过不去,难合眼……难……合……眼……” 刘书吏咳嗽了一声,柳桐倚起身施礼,邓绪一蹿而起,扑到栏杆边:“东皋公,可是天亮了?!”猛挠自己的头,“这里!看这里!白了没?!白不白?!” 刘书吏喝道:“张县丞在此,胡言乱语个甚……”张屏抬手示意,刘书吏便住口。

邓绪直着眼睛道:“张县丞是谁?东皋公何在?东皋公何在?”面皮涨红,颈暴青筋。

张屏上前两步,邓绪抓住栏杆:“东皋公?”却是望着年纪较大的刘书吏,“东皋公,我的头白了没?”忽而揪住一把头发,失声道,“没有,怎么还是有黑的!怎么还不白!”喉咙喝喝两声,一把扑住柳桐倚,“小主,伍员有罪!天都亮了,头还不白!过不了昭关了……” 柳桐倚抱住他道:“莫急,窗外透入的,是月光,天还没亮,慢慢来,一定会白的。

” 邓绪哽咽:“真的?” 柳桐倚道:“真的,伍大人请先去角落静候,若盘膝运气,白得更快。

” 邓绪抹了一把眼泪鼻涕,真的就到角落里盘膝打坐。

柳桐倚方才又拱手,悄声道:“惭愧,惭愧。

” 刘书吏向张屏道:“张大人,卑职看这叔侄二人是有些蹊跷,堂上时还是关云长,这会儿变成伍子胥了。

” 张屏不说话,柳桐倚拱手道:“二位大人,实在是冤枉。

家叔的病情就是如此。

初发病的时候,曾经袒身露体,仅胯部围一草席,话也不说,整日乱叫,碗筷都不会使,只用手抓生瓜果与烤的大块肉吃。

后来看了无数大夫,各种法子用一遍,总算变成了太上老君和姜子牙。

来到贵县后,再治了一时,竟变成了关云长,从商周春秋到汉末,学生以为,再过一段时日,说不定就进展到本朝。

谁料,一进大牢,又变成伍子胥,回到春秋……” 话到这里,邓绪捶着膝盖又开始唱:“天啊天,你不开眼……” 张屏面无表情地回过身,向外走去,柳桐倚疾声道:“大人莫走,学生叔侄真的冤枉哪!!” 出了牢房门,刘书吏看了看依然没什么表情的张屏,小声道:“大人怎么看?” 张屏沉默不言。

次日,天刚寅时,县衙忽起喧闹,大牢火光陡亮,鸡惊啼,狗乱吠,张屏小宅的院门忽被撞开,一队手执火把的侍卫一拥而入,一丛雪亮枪尖指向睡眼惺忪一脸呆滞的值夜小厮:“张屏何在?” 小厮两股战战,完全说不出话,只能朝一个方向一比画,众侍卫哗啦啦杀过去,踹开房门,张屏正站在床边,身上挂着刚穿进一只袖子的夹袄,侍卫头目一摆手:“拿下!” 侍卫们一拥而上,将张屏五花大绑,拖到县衙,推进大堂。

堂内灯火通明,高知府端坐上方,四周衙役侍卫陈列森严,堂下瑟瑟跪着蓬头赤足衣衫不整的刘书吏。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将出现无法翻页或章节内容丢失等现象。

热门小说推荐

一品太医/太医署升职日记

小医医人,大医医国,从游方郎中到帝师太傅,洪文成了活着走进功臣阁的唯一一名太医! 文案二:又名《太医署升职日记》 皇帝抠门,贵妃跋扈,皇子体弱,太医署上下如履薄冰。 皇上偶感风寒,已有三日不思饮食治好了没赏,治不好有罪啊! 众太医纷纷使出浑身解数逃避, 刚来没多久的洪文被推出去。 众太医:完了完了,这孩子完了 然而:陛下胃口大开,赏! 贵妃又在撒娇卖痴,欲借太医之口骗皇上来,众太医纷纷秃头/

小精灵之第五天王

路德认为梦想的尽头,就是摸鱼。 所有的努力和受苦都是为了有朝一日可以光明正大的摸鱼。 他的目标在旅行中变了又变,最终发现,这才是他内心深处最渴望的东西。 这是一个发生在小智刚刚踏上神奥舞台时的故事。 一个从迷茫中走出,逐渐坚定决心,不断成长的故事。 标签:宝可梦、宠物小精灵、口袋妖怪、神奇宝贝 /

二十诸天

本书取名为二十诸天,实非凭空所造。二十诸天乃是佛教用语,代表着天界二十天尊,他们分别为大梵天王、帝释尊天、多闻天王、持国天王、增长天王、广目天王、金刚密迹、摹醯首罗、散脂大将、大辩才天、大公德天、韦驮天神、坚牢地神、菩提树神、鬼子母神、摩利支天、月宫天子、日宫天子、娑竭龙王、阎摩罗王。这二十诸天在书中代表天下最神秘的天外天山外山的武功传承,为二十柄名剑,存在于昆化山雪岳峰云林宫莲花台年的剑/

我是炮灰呀[快穿]

苏伊是一心想要退休的佛系大魔王,一朝穿成书中的小炮灰,后来,主角和反派们都叫她大佬。 炮灰一:霸总记忆中早逝的继妹 哥哥今天妹控了吗?(0-30章) 炮灰二:反派那又作又美的亲妈 白月光的小叔叔爱上她。(31-60章) 炮灰三:女主那容貌倾城的嫡母 残暴王爷霸上臣子之妻!(61-80章) 炮灰四:男配的小仙女未婚妻 不是说退婚,怎么还不退?(81-105章) 大魔王穿成小炮灰后的养老生活 /

凤兄

小白啾父母双亡,被凰君收养,于是就有了一位没有血缘关系的凤凰义兄。 关于这位凤凰兄长,小白啾妹妹这样评价 小白啾:哥哥他华美、高傲,对我很严厉,给人的感觉有点凶,老实说我有点怕他不过即使如此,这样的哥哥,偶尔也会露出好说话的一面。这种时候总觉得他看起来好温柔。 而翼国的其他鸟则这样评价 不愿透露姓名的鸟族A:宠妹狂魔! 不愿透露姓名的鸟族B:嘴硬的宠妹狂魔! 不愿透露姓名的鸟族C:一个爱妹/

你好,这种情况持续多久了?

程序员陶知越穿成了一篇狗血总裁文里的炮灰,他是书中导致主角攻霍燃残疾又心碎的初恋,最后被主角夫夫报复致死,格外凄惨。 陶知越毫不犹豫,当场跑路。 作为一个死宅,他坚定地蹲在家中与电脑为伴,沉迷于精彩沙雕的网络世界,好不快乐。 开玩笑,剧情就算想让他和姓霍的相遇,也没有机会好吗? 某天刷论坛时,他看到这样一个妄想型钓鱼帖: 【标题】被四个同性一起追求,但我是直男,应该怎么委婉又礼貌地拒绝? /

每日热搜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