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下文学

手机浏览器扫描二维码访问

第四章 红伞验尸(2/3)

送杨菱题词手帕的举动,也许是想将这首《贺新郎》赠予杨菱。

他那时与杨菱断了来往,见不到心爱之人,日日愁苦,这才写出了这首词,词中“休此生”“生死轻”等句,已然透露出了死意,难道他是为情所困,这才自尽?宋慈原本笃定巫易不是自尽,但此时得知杨菱曾与巫易断绝过来往,而且是在巫易死前不久,不禁生出了一丝犹疑。

宋慈将手帕还给了杨菱,道:“杨小姐,听说你这些年少有出门,只在逢年过节时去净慈报恩寺祈福。

巫易就葬在净慈报恩寺后山,你去祈福时,会去祭拜他吗?” “我去净慈报恩寺祈福时,偶尔会顺道去祭拜巫公子。

今日岁始,若非茁儿出事,我本也打算去的。

” “既然如此,有一事,我须告知你。

”宋慈道,“今日午后,我会在净慈报恩寺后山,开棺查验巫易的遗骨。

” 杨菱一直波澜不惊,眼神毫无变化,此时眼眸深处掠过一丝惊讶,道:“开棺验骨?” 宋慈点了点头:“我怀疑当年巫易并非自尽,如今时隔四载,证据全无,要想查验究竟,唯有开棺验骨,方有可能寻得线索。

” 杨菱听了这话,若有所思,默然无言。

宋慈又道:“还有一事,昨夜杨茁失踪,有一武学生受牵连被抓。

那武学生是无辜的。

还请你早日放还杨茁,不要连累无辜。

” 杨菱诧异道:“放还茁儿?大人这话何意?” 宋慈也不遮掩,直接道:“杨茁并没有失踪,是你将他藏起来了。

” 杨菱道:“大人何出此言?” 便在这时,杨岐山出现在了不远处的折廊。

杨岐山在前,许义和门丁在后,三人快步向西楼赶来。

“你就是宋慈?”杨岐山赶到西楼,未及喘气便道,“你当真有线索,能找到茁儿?” 许义知道宋慈没见过杨岐山,忙道:“宋大人,这位就是杨老爷。

” 宋慈看了杨岐山一眼,没有立刻回答杨岐山的问话,而是对杨菱道:“你当真不肯把人放还?” “子虚乌有之事,你叫我如何放还?” “好。

”宋慈转头看着杨岐山,“杨老爷,请随我来。

” 宋慈迈步便走。

杨岐山刚刚赶到,哪知宋慈立马又要离开。

他不知宋慈要去干什么,追着宋慈打听杨茁的下落,宋慈只是不答。

杨菱不明就里,掩上西楼的门,也跟了去。

宋慈径直穿过大半个杨宅,来到大门右侧两顶轿子停放之处,道:“杨老爷,这可是你家的轿子?” 杨岐山不知宋慈为何有此一问,应道:“是啊。

” “平时都是谁在乘坐?” 杨岐山如实说了,左边那顶较大的轿子,是他本人出行所用,右边那顶较小的轿子,是杨菱在乘坐。

“杨老爷,我确有线索,可找到小公子。

”宋慈指着右边那顶杨菱乘坐的轿子,“线索就在这顶轿子当中。

” 杨岐山不解道:“轿子?” “昨夜除夕,城中处处是人,纪家桥亦是如此。

小公子失踪时,一个武学生正当街抓贼,那贼挟持了杨小姐,引得众人围观。

我听说当时有数百人之多,将纪家桥两头围得水泄不通。

如此众目睽睽之下,小公子从轿子里下来,无论他是自己下轿,还是被人掳走,总该有人瞧见才对。

数百之众,又不是寥寥几人,居然无一人看见小公子,你不觉得奇怪吗?” 杨岐山听了这话,也觉得奇怪,道:“那是为何?” “那是因为,从始至终,小公子根本就没有离开过轿子。

” 杨岐山诧异道:“可是轿子里没有人啊。

” “杨小姐当众掀开过轿帘,所有人亲眼所见,轿中的确空无一人。

可是轿中无人,却可藏人。

”宋慈撩起右边那顶轿子的轿帘,进入轿厢,拿起坐垫,掀起座板,露出了底下的轿柜。

“这轿柜平时用于存放物品,盖上木板,便是座位。

轿柜不大,成人自然不可能藏身其中,容下一个三岁孩童却是绰绰有余。

”他一边说话,一边从轿中出来,“想必昨夜小公子便是藏在这轿柜之中,所以任凭你们在城中如何寻找,都不可能找得到人。

” 杨岐山一脸惊诧地看向杨菱:“当……当真?菱儿,你……” 杨菱冷漠地看了杨岐山一眼,杨岐山后面的话便没有说出来。

她看向宋慈,眼神如常:“大人,你错了。

” “错在何处?” “昨夜我和茁儿外出时,乘坐的轿子不是这一顶。

” 此话一出,宋慈有些始料未及,不由得微微凝眉。

“我在汪记车马行租了一顶轿子,轿夫也是车马行的人。

”杨菱道,“轿子今早已归还车马行,大人若不信,汪记车马行就在街对面,你大可过去查问。

” 许义忍不住小声插了句:“宋大人,小的昨夜去了纪家桥,见过那顶轿子,的确……的确不是这一顶。

” 宋慈道:“小姐家中既有轿子,为何还要租轿出行?” 杨菱道:“汪记车马行的店主曾有恩于我,我外出时租用他家的轿子,算是照顾他的生意。

” 宋慈似有所思,没再说话。

就在这时,一个女声忽然远远传来:“我的儿啊……我可怜的儿啊……我儿在哪?我儿在哪……”声音听来凄苦,凄苦中又带着一丝阴森。

宋慈扭头望去,只见一个披头散发的女人出现在不远处的一条回廊,朝众人踉踉跄跄地跑来,身后还有两个丫鬟一边叫着“夫人”,一边追赶。

看见那女人出现,杨岐山的眉头一下子皱得老高,杨菱则是眼神冷漠。

那女人跑到杨岐山身前,抓住杨岐山道:“看见我儿了吗?看见我儿了吗……”不等杨岐山回答,又转而抓住许义道:“看见我儿了吗?”许义一愣,连连摇头。

那女人放开许义,又来抓宋慈,道:“看见我儿了吗?” 宋慈看向那女人,见其乱发遮面,发丝后隐约能看见一对空洞的眼睛,空洞的眼睛深处,又透着一丝绝望到极致的凄苦。

这时两个丫鬟快步追到,杨岐山道:“你们怎么照看夫人的?还不快扶夫人回房休息!” 两个丫鬟应道:“是,老爷!”急忙上前扶住那女人,几乎是拖拽着,将那女人扶走了。

那女人嘴里兀自叫着:“我可怜的儿啊……我的儿啊……我儿在哪……我儿在哪……”声音越去越远,直至消失在回廊尽处。

杨岐山叹了口气,对宋慈道:“你看看,你看看!夫人心忧茁儿,已快急疯了,你到底有没有线索?” 宋慈想了一想,道:“走,去车马行。

”叫上许义,转身便走。

杨岐山心系儿子的安危,也要跟着去。

杨菱忽然道:“外人不信我便罢了,连你也不信我。

”这话是冲杨岐山说的。

杨岐山停住脚步,回头看着杨菱:“菱儿,你这是说的什么话?爹怎么会不信你?” “昨夜你也去了纪家桥,别人公差都认得轿子不一样,你居然不认得。

” “爹昨夜都快急死了,哪还有心思注意轿子长什么样子?” “你为何这般急?” “茁儿不见了,爹能不急吗?你……”杨岐山看着杨菱,欲言又止,犹豫了一下,最终没有往外走,而是对门丁道:“你赶紧跟去看看。

” “是,老爷。

”门丁急忙一阵小跑,追上了已经走远的宋慈和许义。

宋慈出了杨宅大门,张眼一望,汪记车马行的幌子就挂在街对面不远处。

他快步穿街而过,走进了汪记车马行。

汪记车马行内,几个伙计正在洒扫。

见来了客人,一个伙计忙堆起笑脸,迎了出来:“客官早啊!丙寅新岁,福禄聚财,万事昌隆!本行有车,有马,有轿,可带话,可传信,可捎物,不知客官有何需要?”忽见宋慈身后的许义一身差役打扮,忙道:“啊哟,这位差大哥,这么早就大驾小店,不知有何公干?” 许义说明了来意,那伙计对杨菱租轿一事不太清楚,于是跑去后院,请来了店主。

店主姓汪,人称汪善人,是个两鬓斑白、上了年纪的老头,他道:“回大人的话,是有这么回事。

杨小姐昨天一早来我这里租了一顶轿子,吩咐入夜时抬去她家门前,轿夫们便照做了。

杨家小公子失了踪,轿夫们也都帮忙去找了,今早才把轿子抬回来。

” “轿子现在何处?” “就在后院。

” “能带我去看看吗?” “大人请随我来。

” 汪善人领着宋慈和许义穿堂而过,来到了后院。

后院有个马厩,拴了十来匹马,马厩旁的空地上停着几辆马车和几顶轿子。

汪善人走向最边上的一顶轿子,道:“杨小姐昨天租的,就是这顶轿子。

” 这顶轿子比其他待租的轿子窄小得多,也简陋得多,与杨家装饰华贵的轿子更是没法比。

宋慈钻入轿厢,仔细检查了,座板无法掀起,没有轿柜,也没有任何可以藏身的地方。

他又查看了其他几顶待租的轿子,都是有轿柜的,唯独杨菱租用的这顶轿子没有轿柜。

如此看来,杨菱并未说谎,轿子里的确无法藏匿杨茁,那么杨茁就真的是在众目睽睽之下离奇失了踪。

宋慈独自沉思了片刻,对汪善人道:“我听杨小姐说,你曾有恩于她?” 汪善人忙摆手道:“区区小事,怎敢言恩?不敢,不敢。

” 宋慈询问究竟,汪善人道:“有一次杨小姐深夜回家,就在她家门前遭遇了一伙歹人。

我当时已睡下了,听见杨小姐的叫声,赶紧叫醒几个伙计冲了出去,与那伙歹人动起了手,虽说挨了不少打,但好歹没让杨小姐出事。

” “那伙歹人是什么人?” “这我就不知道了。

当时黑灯瞎火的,也没看清,只是听那伙歹人说话,好像与杨小姐是认识的。

杨小姐的事,我这种身份的人哪敢过问?” 宋慈点了点头。

汪善人又道:“杨小姐心地仁善,是个大好人。

自那以后,她出行之时,常来我这里租马,照顾生意。

后来她不骑马了,就来租轿子。

这么多年了,一直如此。

” 宋慈不由得想起真德秀的讲述,当年杨菱打马来去,比男儿更显英气,后来却闭门不出,即便出行也是乘坐轿子,前后一对比,实是大相径庭。

他道:“杨小姐是几时不骑马,改乘轿的?” “就是她在家中被关了大半年后,便改乘轿子了。

” “她在家中被关过大半年?” “是啊。

”汪善人道,“听说她惹恼了杨老爷,被杨老爷关了大半年,那大半年里,就没见她出过家门。

” “那是什么时候的事?” 汪善人想了想,道:“那是四年前的事了。

我若没记错,应该是在腊月中旬,杨小姐突然不来租马了,也一直不见她出门,当时我还纳闷呢。

后来再见到她时,她瘦了一大圈,那模样啊,憔悴得紧,就跟变了个人似的,我都快认不出是她了。

” 宋慈扭头看着那跟来的门丁,道:“有这回事吗?” “你别来问我,我到杨家才一年多,四年前的事,我哪知道?”门丁知道宋慈所谓的线索不可能找到杨茁,也就不再对宋慈客气,说起话来又是一副高高在上的样子。

宋慈转头问汪善人:“杨小姐是因为什么事惹恼了杨老爷?” “听说是她不肯嫁人。

” “不肯嫁人?”宋慈凝眉道,“嫁给什么人?” “是当朝太师的儿子,叫韩……韩什么来着……”汪善人挠了挠头。

“韩??”宋慈知道韩侂胄没有子嗣,只有韩?一个养子。

“对对对!就是韩?。

”汪善人道,“当时韩家的迎亲队伍都来了,听说杨小姐死活不肯嫁,最后逼得韩家退了亲,好好一桩大喜事,闹得不欢而散。

” 宋慈听了这话,心中暗自推算时间。

巫易是在岳飞祭日当天自尽的,也就是四年前的腊月二十九,杨菱被杨岐山禁足是在四年前的腊月中旬。

杨菱曾说过,因为家里人不允许她与巫易来往,她便与巫易断了联系,那是巫易死前半个月的事。

如此一来,时间便对上了。

杨菱想必是为了巫易才不肯嫁给韩?,这惹怒了杨岐山,杨岐山便将她禁足在家中,彻底断了她与巫易的来往。

杨菱看来是不想这段家丑外传,不愿提起自己被禁足一事,这才没有对他说。

他回想刚才离开杨家时,杨菱对杨岐山的态度极其冷漠,甚至在杨岐山出现之后,她从始至终没有叫过一声“爹”,可见四年过去了,父女二人的关系仍然不好。

宋慈暗自沉思之时,门丁忽然道:“姓宋的,你轿子查过了,事情也弄清楚了,以后查案用点心,别张口就乱嚷嚷,污蔑我家小姐。

” 许义怒道:“你这人……” 宋慈摆了摆手,示意许义不必多言。

他对门丁道:“查案一事,是我轻率武断,请你代我向你家小姐致歉。

” 门丁冷哼一声:“致歉有什么用?真有本事,早点把我家小公子找到啊!” 宋慈对门丁的傲慢态度毫不在意,立在原地,心中暗暗疑惑。

既然证实了轿子没有问题,杨茁不可能藏匿于轿中,那么杨茁必然是离开了轿子才会失踪,可昨夜纪家桥有数百人围观,杨茁离开轿子时,居然无一人看见,实在是不合常理。

他百思不得其解,只好向汪善人告了辞,带着许义走出了汪记车马行。

门丁则大模大样地回了杨家。

宋慈没有立刻离开。

他站在汪记车马行门前,望着街对面的杨家宅邸,若有所思。

片刻后,他忽然道:“许大哥,何司业的住处是在这附近吧?” 许义抬手指向街道的另一头:“小的贴封条时去过,就在那边,离得不远。

” “劳你带我去看看。

” 许义当即在前带路,领着宋慈来到街道的另一头。

这里临街的一座小楼,门前贴有提刑司的封条,许义道:“就是这儿。

” 宋慈走到门前,伸手便去揭封条。

“大人莫脏了手,让小的来。

”许义上前揭了封条,推开了门。

入门是一处窄小的厅堂,陈设极为简陋,没有挂画,没有屏风,只摆放了一些老旧的桌椅,收拾得还算干净,只是采光不大好,一眼望去有些阴暗。

宋慈在厅堂中来回查看了一遍,又去厅堂背后的厨房和茅厕看了看,没有发现什么异常,便走上了二楼。

二楼放置着床、衣柜、书桌和书架,既是卧室,也是书房。

床上被褥齐整,柜中衣物叠好,书桌上笔墨纸砚收检有序,书架上书册堆放整齐,与一楼的厅堂一样,二楼虽然陈设简单,但收拾得还算干净。

宋慈在二楼查看了一遍,同样没有什么特别的发现。

“许大哥,案发之后,这里一直就是这个样子吗?” “就是这样的,原样没动过。

” 宋慈回想那个名叫于惠明的太学学子说过的话,当夜何太骥在岳祠训斥完学子后,一个人往中门方向去了。

中门朝南,何太骥往中门而去,应是离开太学,返回里仁坊的住处。

“可有问过邻近的住户,何司业遇害那晚,有没有人见到他回来?” “其他当差的弟兄去问过,那晚邻近的住户都没听见响动,不清楚死者有没有回来过。

” 宋慈思绪一转,想起了真德秀提到何太骥租住在里仁坊的话,于是走向窗户,掀起窗子,朝杨家宅邸的方向望去。

果然如真德秀所言,透过窗户,能远远望见杨家宅邸的大门,何太骥住在这里,只要杨菱出入家门,他在窗口一望,便能望见。

就在宋慈掀起窗子眺望之时,杨家宅邸的大门忽然打开了,有人从门内出来。

此时薄雾已消散大半,宋慈能看清从杨宅大门里走出来的人。

先是杨岐山出来了,站在门外送行,送走的是杨次山。

杨次山坐上那辆一直停在街边的马车,车夫在前驾车,仆役小跑跟随,前呼后拥,向南而来。

何太骥的住处就在这条街的南端,杨次山的车驾从宋慈的眼皮子底下驶过,马蹄嗒嗒,车轮隆隆。

宋慈不认识杨次山,但望见杨岐山送行时态度恭敬,可见被送走之人地位尊崇。

在杨次山之后,又有一人从杨宅大门里出来,这人宋慈认识,是元钦。

元钦的突然出现,让宋慈颇有些诧异。

他之所以诧异,不是因为元钦这么早便来了杨家,毕竟杨茁离奇失踪,寻了一夜不见人,元钦为此事奔走,一大早出入杨家,没什么不正常。

他诧异的是,他以浙西路提刑干办的身份登门查案,为何杨岐山、杨菱和那门丁不告诉他元钦也在杨家,而且他在杨家那么长时间,从始至终没有见到元钦的身影,元钦也没有现身与他相见,就像是在故意躲着他似的。

与杨次山离开时前呼后拥不同,元钦是孤身一人,既没有穿官服,也没有差役跟随,向杨岐山告辞后,一个人往北去了。

杨次山和元钦先后离开,杨岐山回入宅邸,大门关上,一切又恢复了先前的样子。

宋慈没有过多地在意元钦的出现。

他没能在何太骥的住处发现什么,于是关上窗,打算回太学与刘克庄会合。

就在关窗的一刹那,他的手无意间从窗框上抹过,突然感到了一丝尖锐的刺痛。

宋慈看向自己的手掌,多了一道划痕,幸而没有破皮。

他重新掀开窗,摸到窗框上尖锐之处,凑近细看,只见窗框上有一道细小的裂缝,就在裂缝之中,嵌着一小片指甲。

宋慈不禁微微凝眉,捏住那一小片指甲,从裂缝中拔了出来。

他将指甲举起,借着窗外亮光,定睛细看。

那是一小片断掉的指甲,可以看到明显的断口。

他猛然想起何太骥的左手食指指甲正好略有缺损。

他回想何太骥食指指甲上的断口,与眼前这一小片指甲的断口很是相像。

“莫非何司业的指甲是断在这里?他是在家中遇害的?”宋慈如此暗想之时,不禁回头环顾整个卧室,看着卧室中处处干净整洁,心中疑惑更甚。

何太骥的指甲断口不平,若是生前不小心自己弄断的,那他必定会修剪指甲断口,以免刮伤自己和他人。

然而指甲断口并没有修剪过,由此可见,这断口极可能是他遇害时造成的。

何太骥遇害当晚,在岳祠训斥完学子后,独自一人往中门方向去了。

他的指甲断在自家窗框裂缝之中,由此可见,他当晚的确回到了位于里仁坊的住处,然后在二楼的卧室里遇害。

何太骥是被勒死的,可卧室里干净整洁,邻近的住户也没听见响动,可见何太骥与凶手并没有发生激烈的搏斗。

既无激烈搏斗,那便只有两种可能,要么凶手一早便潜入何太骥的住处,藏身于卧室之中,袭击了回家的何太骥,要么便是何太骥主动让凶手进了住处,也就是说,何太骥与凶手是认识的,而且何太骥允许凶手来到二楼的卧室,而不是在一楼的厅堂见面,可见凶手极可能与何太骥相熟,关系非同一般。

然而据真德秀所言,何太骥平素独来独往,很少与他人往来,熟人更是少之又少。

“若论熟人,真博士当算一个。

还有杨小姐,何司业倾心于她,对待她定然与常人不同。

”宋慈暗暗心想,“可真博士是何司业的知交好友,观其言行,并无杀害何司业的动机。

杨小姐虽然英气不输男儿辈,可毕竟是一女子,何司业体形魁梧,她如何勒得死何司业?” 宋慈继续思索:“何司业若真是在家中遇害,那他后背上的笋壳毛刺又是在哪里蹭上的?这附近没有竹林,唯一有竹子的地方,便是杨宅西楼。

莫非何司业死前曾去过杨宅西楼?杨菱说她与何司业六天前在琼楼见过面,自那以后再没见过,难道是在撒谎?” 念头一转,他又想:“倘若何司业是在家中遇害,那凶手还需移尸至太学岳祠,沿途穿街过巷,距离不短,又都是坊市之地,住户甚多,说不定当晚有人听见过动静,甚至有人目击过移尸。

”他取出手帕,将那一小片断指甲包起来,然后下楼,重新贴上封条。

他与许义先赶回提刑司,来到了提刑司的偏厅。

何太骥一案移交浙西路提刑司后,其尸体便被运至提刑司,一直停放在偏厅之中。

宋慈揭开遮尸白布,取出从何太骥住处发现的那一小片断甲,与何太骥左手食指指甲上的断口一比对,果然完全一致,由此可知何太骥的确是在自己家中遇害的。

确认了这一点,他再带上许义回到何太骥的住处,然后沿着何太骥住处到太学的各条街巷,挨家挨户地查问。

一番查问下来,费去了不少工夫,却一无所获。

何太骥遇害当晚,临安城内已有灯会,上半夜游人往来频繁,喧嚣热闹,即便有什么动静,也没人会留意。

到了下半夜,依然时有收摊的商贩走动,时有醉酒之人路过,因此街巷之中不乏行人,不乏响动,沿途住户看见了、听见了,根本不会往心上去。

白忙活了一场,整个上午就这样过去。

宋慈和许义结束查问,回到了太学习是斋。

刘克庄早就在习是斋等着了。

两人碰面之后,宋慈简单说了查案所得,刘克庄也说了他所做的事。

他将提刑官奉旨查案、开棺验骨一事告知了习是斋中的十几位同斋,同斋们虽然不大看得起宋慈,但要卖他这位斋长的面子,帮忙去城中散布了消息。

不仅如此,他还雇好了劳力,劳力们已备齐掘土开棺的工具,带上他买好的竹席、草席、木炭、酒、醋等物,提前去净慈报恩寺等着了。

此外,他拿着题有《贺新郎》的手帕,去太学里的二十座斋舍问了个遍,没有学子认得上面的字迹,他又问了所有能找到的学官,也没人认得。

宋慈点了点头,将题词手帕收了起来。

宋慈、刘克庄和许义在太学吃过午饭,便去请真德秀。

宋慈知道巫易葬在净慈报恩寺后山,但不知具体葬在何处,只有请真德秀同去,才能找到巫易的坟墓所在。

真德秀知道宋慈的来意后,立马应允。

他一直觉得巫易死得有些蹊跷,他也很想弄清楚巫易当年到底是不是自尽。

人已到齐,一切准备就绪,宋慈和刘克庄离开太学,往净慈报恩寺而去。

习是斋的十几位同斋虽然觉得验尸验骨晦气,但终究难忍好奇之心,想去看个究竟,于是都跟着宋慈和刘克庄。

刘克庄一边走,一边不忘发动同斋们继续散布消息,让更多的人知道。

沿途居民、路人,听说提刑官重查四年前的旧案,要开棺验骨,不少好事者都跟了去,随行之人越来越多。

宋慈和刘克庄走在最前面,向西路过纪家桥,在这里看到了不少还在寻找杨茁的差役和杨家家丁。

然后从钱塘门出城,走西湖北岸,过苏堤,再折向南。

原本去往净慈报恩寺,沿西湖东岸路程更短,但苏堤上往来人多,宋慈和刘克庄为了让更多人知道开棺验骨一事,所以特地绕了远路。

此时正午已过,薄雾散尽,日头升起,阳光洒在冬日的西湖上,波光粼粼,美不可言。

一行人沿苏堤穿过西湖,直抵西湖南岸,南屏山以及净慈报恩寺便出现在了眼前。

净慈报恩寺始建于五代十国时期,最初叫作永明禅院。

建炎南渡后,高宗皇帝为表奉祀徽宗皇帝,下诏将永明禅院更名为净慈报恩寺,并重修了寺院,使得新修成的寺院金碧辉煌,华梵绚丽,成为临安道场之盛。

自那以后,净慈报恩寺声名远播,远近之人纷纷来此祈福,一年四季香火不断。

然而一年多前,净慈报恩寺不幸失火,寺院被彻底焚毁,不少僧人死于那场大火,连住持德辉禅师也随火焚化,德辉禅师的弟子、时人称之为“济公”的道济禅师开始主持重修寺院。

如今一年多过去了,净慈报恩寺只重新建起了大雄宝殿、藏经阁和一些简陋的僧庐,以及一座用于祭祀德辉禅师和大火中枉死僧人的灵坛,比之过去的广殿崇阁,那是远远不及。

尽管如此,远近之人早已习惯来此祈福,每到祈福之时依然选择来到这里,不但要去大雄宝殿敬香礼佛,还要专门去拜一拜灵坛,祈求德辉禅师的庇佑。

今天是正月初一,正是新岁伊始、礼佛祈福之时,又恰逢寒冬里难得的晴日天气,许多人都赶来净慈报恩寺请香祈福。

除此之外,还有不少听说开棺验骨消息后特地赶来看热闹的人。

净慈报恩寺前人山人海,烟雾缭绕,人声、钟声、诵经声响成一片,喧嚣至极。

刘克庄在道旁找到了他雇用的几个劳力,吩咐他们拿上掘土开棺的工具和席子、木炭、酒、醋等物跟着宋慈走。

他对宋慈道:“你先去后山,我过会儿就来。

”他指了一下净慈报恩寺,意思是他要去一趟寺里。

“你去寺里做什么?” “你就别问这么多了,总之你先去后山等着我,我来之前,你可千万别动巫易的坟墓。

”刘克庄说完,随在请香祈福的人群中,快步走进了净慈报恩寺。

宋慈请真德秀带路。

真德秀从净慈报恩寺的右侧绕过,沿小路进山,不多时便来到了后山。

后山林木密集,枯叶遍地,荒草冷木深处,立着一块块墓碑,有的新刻,有的斑驳,乃是一大片墓地。

寒冬天气,虽有阳光洒入,却仍驱不散墓地间的阴森寒凉。

真德秀穿过林木,一直走到墓地的最边上才停下,指着身前一座坟墓道:“这里就是了。

” 宋慈抬眼看去,见真德秀所指之处,是一个光秃秃的土堆,土堆前没有墓碑,只有三支烧尽的香头和零星的纸钱灰烬。

这些香头和纸钱灰烬不是陈年旧物,而是新的,坟墓周围几乎没有杂草落叶,显然近几日有人来巫易的坟前祭拜过,还将坟墓周围打扫得干干净净。

宋慈看向真德秀。

真德秀曾说每年巫易的祭日,他都会来巫易坟前祭拜,今年因为何太骥出事,便没有来。

宋慈知道这一情况,但还是问道:“老师,你来这里祭拜过吗?” 真德秀看了一眼打扫干净的坟墓,又看了一眼坟前的香头灰烬,摇头道:“我没来过,这不是我留下的。

” 宋慈又问:“巫易下葬时,没有立碑吗?” “立了碑的。

”真德秀皱着眉道,“奇怪,谁把碑移走了?” 宋慈向坟墓前的地面看去,那里有一小块翻新的土。

他暗暗心想:“看来不久前有人将墓碑移走了。

到底是何人所为?为何要移走一块墓碑呢?移走墓碑之人,和来此祭拜之人,是同一个人吗?”他略作沉思,问道:“老师,你可还记得墓碑上的刻字?” “记得,刻着‘巫易之墓’。

” “这么简单,没别的字?” “没了,就这四个字。

” 宋慈原本猜测,墓碑立在这里整整四年,一直没人动过,可他刚刚着手重查巫易的案子,便有人来移走了墓碑,或许是因为墓碑上有什么不能让他看见的刻字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将出现无法翻页或章节内容丢失等现象。

热门小说推荐

重回1986小山村

假如你重生了,最想做什么? 高明程仔细的想了想,觉得还是老婆孩子热炕头比较好! 年轻貌美的老婆,那就绝不能被艰苦的生活给磨去了颜色。 沉默内向的大儿子,打小就得好好培养。 至于走上邪路的小儿子,嘿嘿,教你做人套餐已上线,套餐包括:遍体鳞伤、皮开肉绽、头破血流。 至于钱嘛 我对钱不感兴趣,上辈子赚够了,这辈子只想小富即安,悠哉过好小日子! /

穿成炮灰后我被首富宠上天

戏剧学院表演系老师纪夕一觉睡醒,发现自己穿成了狗血耽美文里的同名小炮灰。 小炮灰是个十八线小演员,演技不行性格懦弱糊穿地心,本以为抱了个金大腿,却被书中主角攻和正牌受合伙虐死。 浴室里水声渐弱,纪夕穿着女仆装跑路了,仓促间撞进一个行走的荷尔蒙大帅比怀里,纪夕眼带祈求:能带我出去吗? 大帅比看着他水雾氤氲的眼睛,半晌点点头。 纪夕逃离渣攻后金手指大开,在国民综艺节目上以厨艺圈粉无数;大制作电/

穿到民国好好学习生活

穿到民国好好学习生活老实头儿的春天小说目录,穿到民国好好学习生活全文免费阅读。笔下文学提供老实头儿的春天穿到民国好好学习生活最新章节全文免费阅读,小说章节完整质量高,包含结局、番外。/

光明!

【屋内的光照强度低于3,目前处于黑暗状态,8分45秒之后出现1级怪异。】 许乐下意识缩了缩脚。 【你正在恐惧,恐惧是所有怪异的食粮,会吸引他们。】 许乐:? 缩个脚都不允许了? 在略微慌乱的情绪中,许乐快速生起了火堆。 光明涌现。 【屋内的光照强度为4,目前处于明亮状态,安全。】 许乐刚刚松了一口气,才发现这一切只是开始。 扭曲的火焰形成了新的文字! 【房屋内有一具尸体,死亡时间已超过4小/

地球玩家[无限]

传说中那个以一己之力带飞整个地球的女人! 叶陌,大龄工科女博士,世界500强集团高级机械工程师,偶然间点进一个幸存者app,从此世界观、科学观、人生观都裂了。 【恭喜叶陌获得幸存者资格,已开启系统商城,详细攻略请自行探查。温馨提示,下个副本正在载入。】 三观同裂的地球村:陌大佬求带飞! 「副本一(第一轮内测):末日升级流。 副本二:哥布林工匠。 副本三(第二轮内测):春秋战国墨家。 副本四/

大瑛弟国

瑛纪曾是神明的武器,因有众多神主,被称为野良。 在斩杀了妖术师后,他得到了一个转生为人的机会,从而成为了夏油家的第二子。 由于瑛纪脑回路清奇,最擅长开泥头车,夏油教祖不得不开启了给弟弟收拾烂摊子的苦逼人生。 他不苦夏了,开始苦弟弟了。 == 大瑛弟国,是指假如瑛纪转生到别人家,比如成为了泽田瑛纪,千手瑛纪和津岛瑛纪等等的泥石流故事。 1、主角是一只野良,是神器转生,所以脑回路清奇且泥石流含/

每日热搜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