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下文学

手机浏览器扫描二维码访问

关于山海经的一点想法(3/3)

你们就会发现,这四个字真是妙哉。

那么以此为前提,我们就可以提出第二种解读。

老规矩,&lsquo有鸟焉&rsquo,它就一定是鸟,至少是个会飞的。

而不是人,是人就说是人或是神了,原初作者这一点拎得很清。

那么我们就可以来找一下这种鸟,很好,这种鸟超好找,很平庸,基本就是迁徙的海鸟啊之类的,从形象特征来看,它可能就是大雁。

&lsquo游于东海&rsquo是迁徙,每年大雁要跨越渤海飞到西伯利亚,之后又返回南方。

而大雁偶尔也会衔木填海,一方面这是几只领头的大雁为了扰流,其次也是为了在迁徙时能站在漂浮的树枝上休息&hellip&hellip因为领头飞的大雁是最累的&hellip&hellip 现在这在渤海还能看到。

众所周知,动物无论是筑巢还是什么功能,都是逼出来的,如果可以不这么做,那么它便不会进化出这种习性。

虽说跨过了渤海,但鸟类是可以到沿海的陆地上休息的,为什么要在海上休息。

从大雁来看,是因为大雁在沿海世世代代的&lsquo服务站&rsquo、&lsquo休息区&rsquo被人类占了&hellip&hellip 不是砍伐为农田就是沦为城市,大量的人类聚集在那里,大雁不敢成群结队地在那里休息。

回到山海经。

我为什么说游于东海就是迁徙,因为后半句也是写迁徙。

&lsquo女娃游于东海,溺而不返,故为精卫&rsquo 很多人在翻译的时候,无视了&lsquo不返&rsquo! 认为说女娃淹死就行了,淹死没回来,这不废话吗? 不,怎么会是废话呢?&lsquo不返&rsquo两个字既然写了,这就很重要&hellip&hellip 在我看来,原初作者是在认真地写迁徙。

动物迁徙乃是一去一返的周期性迁移,只提去,不提返,这不叫迁徙,这叫转移。

所以作者才强调了&lsquo不返&rsquo,言下之意就是&lsquo应该返&rsquo。

那么为何没返呢?他写了,&lsquo溺而不返&rsquo,也就是因为淹死了,所以没返回。

总而言之,这种鸟,本来游于东海最终都会返回,但是因为它们中途落下来休息时,被人类驱逐了。

这导致首领级的大雁被淹死。

故为精卫!不是说死后变身非人类,而是说成了我现在所看到的精卫这种鸟。

它们进化了,它们为了适应人类的存在,领头的大雁故而衔着树枝,填在海上,作为落脚点。

可能有同学要说:山海经里没写人类驱逐大雁啊,这么重要的东西,为何不写呢? 其实写了,只是很含蓄,可能还有部分被删除。

根据我的说法,人们开垦林地,种庄稼,大量地推广农耕,破坏了鸟类迁徙原本用来中途休息的地方。

众所周知,农田种着庄稼,怎么可能让鸟类靠近呢?所以大雁落下来,人们就会去驱逐。

而推广农耕,大力发展种田的人是谁呢? 炎帝! 他发明刀耕火种,创造了两种翻土农具,教民烧林化田,垦荒种植粮食作物。

人类农耕文明因此大量扩张,都扩张到沿海地区了,改变了鸟类的习性,故为精卫。

精卫二字何意?以甲骨文和金文、篆体的象形而论,&lsquo精&rsquo是米粒。

卫,则是拿着锄头的人,延伸意义是拿着锄头保护庄稼不被破坏,不被动物吃掉。

这就是保卫最早的意思,跟保家卫国无关。

上古先民拿着农具驱赶野兽鸟类,保护庄稼得以丰收,故为精卫! 这实际上就是指一种会吃我们庄稼,总是要我们驱赶的鸟类。

所以女娃不是炎帝的女儿,至少不是我们理解的女儿。

其实纵观炎帝的女儿,就会发现,全部和农耕有关。

帝女桑,死后化为桑树。

瑶姬,死后化为灵芝。

女娃,死后化为精卫。

得,我要说一个悲伤的故事:炎帝没有女儿!呜呜呜&hellip&hellip 他的女儿全是农桑草药。

所以在那个时代,炎帝可能没有女儿,就算有,也是地位卑微,根本不值一提。

人们宁愿认为炎帝选种的桑梓、灵芝,以及环绕在农耕部落聚集地附近的大雁,是炎帝的女儿。

其实这么一想,也通。

就好像现代痴迷泥塑的人,会被人说:你简直是把这些泥塑都当成你的女儿了,你亲生女儿都不管了,每天就只知道管这些泥塑&hellip&hellip你还要女儿干嘛!它们才是你的女儿! 炎帝是个痴人,他沉迷种田不可自拔,沉迷辨识草木,不可自拔。

他发明了大量的农耕器具,并且精选出了所有可以种植的草药和庄稼。

身边围绕着大量鸟类,毫不出奇。

这对于其他庸民而言,这些东西才是他的孩子。

炎帝是个好的领袖,但不是一个好的父亲。

至少,他不是个女儿控,亲生的女儿地位还不如手中的百草&hellip&hellip呜呼哀哉!我好想要女儿啊! 关于精卫的解读,就这些了。

啧,以上。

&hellip&hellip 山海经的第四点想法:唯一且真正的至高神 山海经千头万绪,涉及广袤,想要解读,绝非一日之功。

关于它我有很多想法,可说一个,必牵扯众多,彼此之间,线索复杂,关联繁琐。

解读一个,必要引出另一段作证,而为何它能作证,又要先让你们明白另一段为何那么解读,而若要这么做,就又得牵扯其他段落,如此种种,真是千头万绪,不知道从何讲起。

几千字的篇幅,也只能摘出其中很少很少的一点点去解读,一次根本讲不了太多。

所以山海经的个人解读,我到底会写多少,我自己都不知道。

我想来想去,意识到有些读者可能连一些最基本的东西都不理解,这会使得我在解读时非常麻烦,提及的东西万一生僻点,或者你们被诸多后世文学误导,而把一些错误的东西当做常识,继而跟我理解的不同,就会对不上频道。

所以我必须还夹杂着一些科普,让你们先了解我&lsquo经外的理解&rsquo,再跟我走入&lsquo经内的理解&rsquo。

而既然山海经是五帝时期的上古之事,便决定先从&lsquo帝&rsquo讲起。

且先不谈帝有什么能力,帝在山海经里有多强,帝到底有没有神异。

我先从三皇五帝最朴素的身份说起。

皇帝大家都知道,秦始皇创建的称呼,意思就是他比古之皇、古之帝更厉害。

功高者为皇,德望者为帝。

前者是对&lsquo全人类&rsquo有着无与伦比的重大贡献的人类始祖。

后者是对诸多氏族有巨大德行,天下万族众望所归的最高领袖。

大家都知道三皇五帝,但很可惜,山海经通篇没有提过三皇,帝也不止五个。

三皇五帝最早是汉朝儒家开始这么说的,而因为春秋战国时期兴起的五行说,所以将历史上的&lsquo众帝&rsquo,选了五个高人气的出来,对应五行、五德。

至于三皇,最开始有天皇、地皇、泰皇。

他们到底有什么功绩,不知道。

而春秋战国时期,人文思想极为发达,所以贤者们就开始将更多的上古始祖,赋予皇的地位。

说白了,真正的远古,是没有&lsquo皇&rsquo这个名号的,皇级名号是后人&lsquo追封&rsquo给那些有着重大贡献的始祖的。

于是陆续的,开始出现各种皇。

皇在这个时候,就是指大功劳的始祖,而并非一定要三个。

后来非要三个,大概是为了对应天地泰,或者天地人吧。

首先哪三皇就众说纷纭。

比较主流的是&lsquo伏羲、女娲、神农&rsquo,还有一种是&lsquo燧人、伏羲、女娲&rsquo,以及&lsquo伏羲、神农、黄帝&rsquo。

以上都是记载来源比较正式的,至于有些不正式的,比如把共工、祝融都加进去的,那纯粹是很晚期时候的一家之言。

毕竟我说了,皇是追封,本来就是后人给的,有功劳的始祖都可以冠名为皇,后人随便把谁列为三皇都行,就算现代人列个九皇,一百皇,又能如何?只能说明我们孝顺&hellip&hellip 在亘古时期是没有皇这个称号的,只有帝。

所谓三皇,只是将有资格称为皇的众多始祖,挑选其中三个高人气的出来罢了,令其世代传颂,以显尊崇。

那么三皇最早的说法是什么呢? 最早的说法是《庄子》:有巢氏、燧人氏、知生氏。

没错,什么伏羲神农,一个也没有。

发明造屋、生火、生产工具的三位无名老祖,就是庄子定义的三皇。

是谁呢?不知道,这三个名字的意思其实是:肯定有第一个造屋的人,定义他叫有巢氏。

肯定有第一个生火的人,定义他叫燧人氏。

肯定有第一个制造工具的人,定义他叫知生氏。

可以看得出来,庄子没有儒家那么多的政治目的,他也没有从人气上面来考虑,直接选了最朴质的三个,列为三大最尊之皇。

可以理解为皇冠军,皇亚军,和皇季军。

不过庄子的冠亚军,儒家当然不会用。

东汉班固,就列了个&lsquo伏羲、女娲、神农&rsquo,至此这成了最主流的三皇。

神农指的是炎帝,所以先不说。

女娲在《山海经》中,只有一句:&ldquo有神十人,名曰女娲之肠,化为神,处粟广之野,横道而处。

&rdquo 《山海经》里就这么多,没了。

《山海经》还不是直接描述女娲,而是只说了女娲之肠,化为了十神,出现在庄稼地里。

只写女娲之肠,不写女娲本尊,只有两个原因。

一种是山海经关于女娲的定义和描述,被我以前说的&lsquo刘歆修书&rsquo时删掉了。

还有一种原因是,哪怕对于山海经最早作者而言,&lsquo女娲&rsquo二字,也是个常识,是个人就该知道,不需要多言。

类似的&lsquo常识&rsquo,还有很多,比如说人,比如说犬、羊、牛、蛇、鱼、鸟,以及&hellip&hellip&lsquo龙&rsquo。

山海经通篇没有关于龙本身的定义,没有&lsquo有兽焉,名为龙&rsquo之类的说法。

反而是在描述各种动物、异兽甚至神时,直接写&lsquo龙首&rsquo、&lsquo龙身&rsquo、&lsquo龙尾&rsquo之类的字眼。

用词之随意,就好像龙是个常识,与&lsquo日&rsquo、&lsquo山&rsquo、&lsquo海&rsquo、&lsquo狗头&rsquo、&lsquo人面&rsquo、&lsquo鱼尾&rsquo之类的词一样。

难道还要在经中解释什么是人吗?倘若读者连人都不知道是什么,作者怎么写? 所以,如最初作者根本不打算对&lsquo人&rsquo做出解释一样,他根本就觉得不需要对&lsquo龙&rsquo、&lsquo女娲&rsquo这种词汇,做出任何解释! 不解释!因为它们是常识。

也就是说,女娲是早在尧舜禹时期,亘古以来,便是人们眼中,耳熟能详,常识级别的存在。

那么除了山海经以外,最早对于女娲描述的文献,是什么呢? 在学术界,公认最早描述了女娲的是西周时期的《史籀篇》,虽然这本书本身不存在了,但它的内容化在了很多后来的其他书中被引用。

这是考证过的,我就不解释了,总之&lsquo娲&rsquo这个字,有籀文,意思为&lsquo古之神圣女,化万物者也&rsquo。

这就是女娲最早的传说,从古至周朝,她都是化生万物的神。

不是造人,是造万物! 女娲造人传说的最早记载,是在宋朝,那已经太晚了。

炼石补天的传说,则可信度高很多,最早出自西汉《淮南子》,而这本书源于先秦时期的传说。

关于女娲,还有一日七十化,人面蛇身,发明笙簧、瑟、埙等记载。

所谓一日七十化,意思是她每天都在衍化出各种事物出来。

其实就是和西周时期的&lsquo化万物&rsquo对上了,结合山海经,也是这个意思,女娲之肠化为神了。

连肠子都如此,更别说其他了。

可以想象,山海经时期的人眼中,女娲可能全身上下,一切都化为世间万物了。

随便一个神,都可以被视为女娲的无数化身之一。

也就是说,女娲我们已知的最早传说形象,就是一个创造了神、创造万物的这么一个存在。

至于炼石补天,山海经里没有写,我就不说了。

《淮南子》说的那么详细,大约有艺术加工。

但天塌了这么大的事,写女娲去搞定,也侧面说明,女娲就是先秦时期,乃至一直上溯到上古五帝时期,都是人们常识性中的至高神! 一个身化万物,众神之母的存在。

有人可能会问,女娲身化万物,衍生众神,那么盘古呢?盘古哪去了? 盘古实在是出现的太晚了,是在魏晋时期才有他的传说。

而且是吴国文人,大概是通过南方百越民族的传说,而记述的。

汉以前没有任何文字,提到过盘古。

汉代也没有任何墓穴,绘画过盘古&hellip&hellip 反倒是汉朝墓穴之中,我们现在挖掘了有女娲伏羲图,有嫦娥奔月图,西王母的图&hellip&hellip 连嫦娥奔月都有,却没有盘古开天,足以说明,盘古从来都不是诸夏的创世神。

女娲才是创世神!是炎黄一系自古以来的至高信仰。

在上古时期,女娲的地位是最高的!没有之一。

证据很简单,战国屈原《天问》就写:&ldquo女娲有体,孰制匠之?&rdquo 这句话有两种解读,第一种:女娲的身体那么奇怪,是谁设计的? 第二种:女娲竟然有身体?谁创造的? 第一种解读下,屈原是在疑惑女娲为何是人首蛇身这么奇怪? 其实我倒是更好奇,屈原为何不写炎帝有体呢?炎帝牛角难道不奇怪了吗? 第二种解读下,屈原疑惑的点就变成了,天地万物不都是女娲所造的吗?那么女娲的身体又是谁造的呢? 但不管是哪一种解读,都证明了一点!那就是在屈原的认知中,女娲就是最高的了,她上面不存在其他神。

假如盘古存在,或者其他任何比女娲地位更崇高的神存在,那么屈原就不会问出这句话了。

而是应该问,盘古有体,孰制匠之。

屈原问女娲的潜台词,就已经表明,女娲的神格封顶了。

然而秦朝之后,汉代独尊儒术,导致了另一个皇者,取代了女娲的地位。

他就是我们现在所熟知的三皇之首,百王之先的伏羲。

接下来我要说的,可能对某些人来说,会比较颠覆。

因为你们理解的伏羲,其实是不存在的。

这么说可能不贴切,换个说法:原型还是有的,真的有伏羲,也确实是有功绩的始祖,可他在上古不那么重要,更没有后世所传的那么伟大。

既然是聊山海经,那么山海经里有伏羲吗? 答案是:零。

记载传说人物,古代帝王最多的《山海经》,没有关于伏羲的哪怕一个字! 那么战国以前的考古文物有关于他的东西吗?答案是:零。

那么春秋战国以前的典籍,有关于他的记载吗?答案是:零。

堂堂三皇之首,百王之先,西周没有任何典籍提到他,后来的墨子、孟子都没有提他。

包括我一直喜爱的屈原的《天问》,也没有提到伏羲。

你们肯定很好奇,伏羲到底是怎么成为三皇之首的。

答案当然是因为孔子&hellip&hellip 孔子《易经·系辞》里提到:&ldquo古者包牺氏之王天下也,仰则观象于天,俯则观法于地,观鸟兽之纹与地之宜,近取诸身,远取诸物,于是始作八卦,以通神明之德,以类万物之情&hellip&hellip&rdquo 后面还有,我就不贴了,意思是描述他结绳作网、教人打渔的功绩。

总之,孔子意思是说,古代的包牺氏之所以能成为王,是因为他创造了八卦&hellip&hellip顺带还有制作网的功劳。

但主要还是八卦,包牺氏死了,神农氏继续衍化,神农氏死了,黄帝衍化&hellip&hellip到了现在,成了易经。

而我最爱的周公,对此怎么怎么的&hellip&hellip 以上,这就是最早关于伏羲的描述。

孔子的影响力,当然是很大的。

之后战国中后期陆陆续续,也开始有些贤人在自己的典籍中提到伏羲了,并且开始出现了他的事迹。

比如战国后期的文物&mdash&mdash楚帛书,就是最早描写了伏羲传说的实体文物。

说他和女娲创造了世界,这也说明女娲真的就是个至高创世神。

不过这件国宝在国外,国内只有摹本。

还有战国后期的《庄子》也有提及,原文就不贴了,也就提个名字而已,跟各种造物件,搞发明的上古始祖,放在一起提及,地位并不高,甚至还很低。

几十个始祖中,伏羲排倒数第二&hellip&hellip 由此可见,伏羲的传说故事,实则在孔子开始歌颂他,然后战国中后期才陆续出现他的传说的。

并且在那个时候,伏羲的名字都不确定,有叫庖牺,有叫包牺,有叫风牺,有叫伏戏&hellip&hellip 而女娲,则一直是叫女娲。

由此我觉得,战国中后期,伏羲的传说才刚刚兴起,正在被人加工整理中&hellip&hellip 直到西汉,独尊儒术,伏羲的名字才被确定,而且其传说才突然丰富细节起来! 西汉早期的司马迁还算有节操,《史记》没有给伏羲太多记载,他认为伏羲的记载不真实,没有采用,只在自序中提到一句:余闻之先人曰:&lsquo伏羲至纯厚,作《易》八卦&rsquo。

意思就是:我听先人说,伏羲氏很纯厚,创造了易经八卦。

没了,这就是司马迁对伏羲功绩的全部描述&hellip&hellip 难怪学术界认为,《史记》已经是非常有节操的信史了,司马迁还是较为客观的。

所以这里我也相信,伏羲这个人肯定是存在的,古王之一,亘古之时的某位始祖。

只不过这位始祖,在数以百计的始祖中,并不能排的上号,春秋以前,根本没有名气,他的最大功绩是创造了八卦。

要不是易经到了后来越发火爆,周朝更是达到巅峰,再加上孔子宣传,伏羲氏的人气在诸多人文始祖之中,不一定能排的上前三十&hellip&hellip 最早的伏羲地位别说三皇之首了,第三十皇都不一定有他。

可随着孔子的地位提升,儒家学说彻底成为主流后,伏羲也水涨船高,毕竟《周易》是儒家五经之一,而易经八卦,伏羲是最早的起源者。

比如刘歆,也就是我一直诟病他把山海经活活整理少了一半的家伙。

他将伏羲推到了最高峰:&ldquo庖牺继天而王,为百王先。

首德始于木,故帝为太昊。

&rdquo 这也是第一次,将古往今来流传的&lsquo太昊&rsquo,直接联系为伏羲了。

注意,在刘歆之前,太昊就是太昊,又称大皥。

而伏羲就是伏羲,两者根本没有毛线关系。

儒家一代代这么定义下来,到我们现在成了真理。

《山海经》中有提到过大皥,但绝没有庖牺、伏羲之类的存在,也没有说谁作&lsquo易&rsquo。

《山海经·海内经》记载:&ldquo西南有巴国。

大皞生咸鸟,咸鸟生乘厘,乘厘生后照,后照是始为巴人。

&rdquo 我看不出他跟伏羲有什么关系,所有关于大皞是伏羲的言论,都是汉朝独尊儒术以后突然出现的。

战国的楚帛书压根没提过这个事,只能说儒家太能&lsquo修书&rsquo了。

至于什么木德之类的,就不解释了吧。

大家知道,五行始终说绑定古之帝王,是非常典型的牵强附会行为。

除了刘歆,还有东汉的班固,也搭了把手将伏羲送上了神坛。

班固的《白虎通义》写了:三皇者何谓也,伏羲、女娲、神农是也。

一口气,将伏羲拔升到第一位! 至此,伏羲成为无上人皇,超越女娲,登顶为百王之先,列祖之巅。

并且他的身世也出现了,华胥氏雷泽生伏羲。

得,直接把华胥氏个给扯进来了,战国楚帛书从未提过伏羲的身世,在那个创世神话中,他和女娲直接就是从混沌里蹦出来的。

伏羲本来在孔子眼里,就是个人祖,作了易经,得以推崇。

从没提过他跟女娲有什么关系。

结果到了孔子死后百来年,后人把他变成了人首蛇身,然后跟至高神女娲卷在一起,成为了兄妹,说是他和女娲一起创世的。

至此,伏羲女娲成了兄妹。

汉代墓穴出土的壁画中,便有了伏羲女娲人首蛇身双螺旋图,一男一女,阴阳调和,两大至高先祖,完美! 可是他的功绩有点少啊,光凭易经与捕鱼,逼格有点低。

虽然与女娲共生,蹭了波热度,可他的功绩,确实不如女娲啊。

于是到了晋朝,伏羲的功业增加为:继天而王,作八卦,造书契,做瑟三十六弦,制嫁娶之礼,取牺牲以供庖厨。

其中做瑟和制嫁娶,原本是女娲的功绩&hellip&hellip 从跟至高神女娲一起混身世、混功劳,发展到直接把女娲的功绩转移成伏羲的了&hellip&hellip 而到了唐朝的文献里,伏羲女娲兄妹还不够,直接成为了夫妻! 两者是兄妹的记载,比两者既是兄妹也是夫妻的记载,要早了数百年! 从没关系,到兄妹,再到既是兄妹又是夫妻&hellip&hellip 这么做之后,女娲除了补天以外,所有的功劳,都成了辅助伏羲的了。

再到后面,伏羲又多了很多很多的发明,总之越来越牛逼。

到了这里,你们也看出来了。

时代越往后,伏羲的记载就越详细&hellip&hellip功劳也越大&hellip&hellip逼格也越高。

而女娲,则恰恰相反&hellip&hellip逼格在一路暴跌! 从文献上看,不算山海经,女娲比伏羲早了几百年。

而我们是在聊山海经,根据我前面对于山海经的假设,上古有个原初作者,写了最早的初稿,并且就提了那句女娲之肠的话。

女娲在五帝时期,就是全民信仰,炎黄一系的至高母神。

她最初身化万物,母育一切。

同时也是古之帝皇,人文始祖。

毕竟绝天地通,所以炎黄一系的信仰一定是始祖。

总之,女娲神格、人格、帝格,一直都是极高的!而且是越早时期,越高! 越晚时期,则反而越低。

随着时间越往近现代推移,女娲的逼格也在一步步地下降。

到了秦汉,要亲自炼石去补天了。

这倒也没事,符合她创世神的位格。

可后面,女娲的化身万物之能,被逐步削弱。

先是多了个哥哥伏羲,然后功绩被转移,从女娲制嫁娶,变成了女娲辅佐伏羲制嫁娶&hellip&hellip 再后面,还来了个盘古,直接顶掉了她创世神的地位。

而到了宋朝,神格再度骤降,出现了女娲捏土造人的传说&hellip&hellip从化万物,彻底沦为造人工具。

到了明朝,还要在小说中被纣王调戏,引出封神。

到了现代,更是成为洪荒可攻略的妹子之一了。

可以说,现代人所理解的女娲,并非最早的女娲。

而应该将盘古、伏羲、女娲三位一体合起来,才是周朝乃至更早时的女娲。

之所以会出现这种情况,原因可能在于男权社会的建立,让至高的娲皇步步沦落,成为伏羲、盘古这类神的附庸。

几千年下来,女娲和伏羲的地位与贡献,发生了偏移,大概是男尊女卑导致的结果。

至此,这就是我所理解的伏羲女娲。

女娲化生万物,伏羲始作易经。

这就是两者的原始设定,并且两者没有关系,最初的文献都没有提及对方&hellip&hellip 以此为基础,再去解读山海经,就显而易见了。

山海经没有皇者,因为皇者是后来人追封的。

山海经也没有伏羲,因为伏羲在五帝时代,并不出名&hellip&hellip可能还不如夸父&hellip&hellip 山海经里有女娲!虽然没有写、或者被人修掉了她的功劳事迹,经中只提到了&lsquo女娲之肠&rsquo,可这也足以说明,女娲在山海经中地位之高了。

女娲之肠化为神十人! 别看就这么貌似没什么营养的冰山一角的记载,实际上仔细一想,这竟然是山海经中,最牛的一次侧面描写。

女娲是山海经中,唯一身体的一小部分,可以化出神的存在。

学术界,公认西王母、黄帝、帝俊为山海经中最强者。

可实际上,这三位似乎都比没出场的女娲差远了&hellip&hellip 黄帝、帝俊还介绍了世系,西王母还蓬头散发,凶神恶煞。

女娲则什么其他描写都没有,只提了她的肠子,化为神,出现在了广袤的粟麦田中&hellip&hellip横道而处&hellip&hellip 我不知道这是不是麦田怪圈&hellip&hellip 纯粹是我脑补啊,首先山海经罕见的,没有描述这神的长相,和神的性质或别的什么。

只说是女娲之肠。

翻遍山海经,记述者往往都要写明相貌,至少看起来怎么怎么样,有没有操蛇什么的。

女娲之肠没有&hellip&hellip完全没有过多的描述,以至于我们这些后来人,都不知道这里在说什么! 所以要么记述者根本没法描述其相貌,要么女娲之肠四个字,就已经描述了,只是我们听不懂。

综上所述,我个人觉得山海经作者,这里其实写的是&lsquo一次特殊现象&rsquo。

也只有写非自然形成,一辈子都未必能见一次的现象,才会出现这种状况。

而且记述者,大概并没有亲眼所见,只是道听途说,因此才简单地记了一笔。

没见过,自然也不知道如何详细描述。

根据别人的讲述,他只能写下&lsquo女娲之肠&rsquo、&lsquo处粟广之野&rsquo、&lsquo横道而处&rsquo这样的笔触。

粟广之野的意思,就是极为广袤,庞大的粟米庄稼地。

横道而处,就是横在路上的意思。

说实话,我真的很想直接就猜测:这是十艘螺旋飞碟降临了,落到田里,拦在了路上&hellip&hellip 但我没有丝毫证据。

我之前的几篇番外就说过,作证的论据,只会用山海经自己的内容,外加现实存在,或科学知识、合理逻辑,来进行论证和推敲。

别的文献只提供思路。

所以外星人,飞碟什么的,提一下就算了,真没证据。

而现实里真实存在的,又能与女娲之肠联系上的&hellip&hellip我只能想到麦田怪圈! 首先,&lsquo女娲&rsquo是个常识,就像龙、人、鸟、鱼一样,不用解释。

所以女娲是个谁都知道的存在,比如谁都知道,女娲创造万物,来自天上&hellip&hellip 继而&lsquo女娲之肠&rsquo这四个字,本身就很可能已经在描述某种&hellip&hellip在当年,古人们一听就很形象生动的事情。

这么形象生动的话,那么当时降临到广袤的粟米田地里的&lsquo神&rsquo,要么长得跟肠子似的,要么在田地里,制造出了犹如&lsquo女娲之肠&rsquo般的场面。

不知道是不是大家都看过麦田怪圈,有很多奇妙的几何图案,扭曲而华丽繁茂,一圈圈的,非常复杂。

麦田怪圈很多人嗤之以鼻,说是人伪造的,实际上这么说的,根本不了解麦田怪圈的可怕。

这里篇幅不够,我只告诉你们:人类已有的技术,造不出真正的麦田怪圈。

所有人伪造的,都和真正的麦田怪圈差距极大,就好像小学生的画与顶尖画家的作品一样,天壤云泥! 本质上,那是人类科技根本无法实现的情况,因为麦子没有被压断,它是自然地,被某种电磁力技术整齐地抚平的,并且还可以继续生长。

以及麦子收割之后,来年那片麦田依旧会自动长出怪圈的图案,直到两三年后,才会自然消失。

总之,麦田怪圈到底如何形成,我只相信两种说法,一种是高等文明所为,一种是盖亚意识假说&mdash&mdash地球生态系统自己的反应。

言归正传,有个怪圈名叫&lsquo生命之花&rsquo,这个麦田怪圈非常出名,而且从地面看非常难以名状,我这里放不了图,自己查。

总之这种麦田怪圈,古人若看到了,将其描述为女娲之肠,我觉得可以理解。

因此,山海经记载:&ldquo有神十人,名曰女娲之肠,化为神,处粟广之野,横道而处。

&rdquo 这有可能,是因为自古以来,地球上就会偶尔出现麦田怪圈,只不过到了近现代次数增多了。

而有人在上古尧舜禹时期,目击了上古麦田怪圈的形成过程,比如目击者认识来自于&lsquo女娲氏&rsquo的十艘小飞行器从天而降,降到粟米田里。

或者目击者没看到谁弄出麦田怪圈,只看到了粟麦自动倒下,原地凭空形成。

于是古人脑补,麦田凭空倒下,形成图案,仿佛盘桓在田地路边的无形之神,此必是女娲化生! 又因为目击者不会飞,不能俯瞰,所以从地面看麦田怪圈,感觉整齐朝着一圈圈曲线伏倒的庄稼,就像是肠子似的,盘桓在路上。

因此名曰:女娲之肠。

也许有些过度解读,但既然解读山海经,那么就将其当做古人真实目击,且认真记录的情况来分析。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将出现无法翻页或章节内容丢失等现象。

热门小说推荐

吃掉你的信息素

顾清有个秘密,他要吃掉那个人的信息素才能活下去 从初中到高中,再到大学,不管那个人多冷淡,他都跟在那个人后面,默默当他的跟班,只为收集一点信息素救命。 直到顾清研究出来代替那个人信息素的药品,虽然有点副作用,但可以忍。 而霍舟忽然发现,他身后的跟屁虫omega不见了,再也不出现在他面前。 霍舟笑,看他能坚持多久,顾清爱自己到骨子里,还会走? 最后顾清被人在学校门前表白,霍舟一把抓住他的手腕/

特别的我们[娱乐圈]

云辛被邀请参加最强CP的真人秀节目。 导演过来打招呼:云辛,你就和向天神吧,你俩第一期的角色任务是当一周的兄妹。 向景满眼角勾着笑意,妹妹,请多指教。 - 搬进独栋小洋房后,俩人开始为期一周的兄妹生活。 妹妹,给哥哥做个蛋炒饭? 妹妹,和哥哥一起去超市买菜? 妹妹,镜头在对着你呢,跟哥哥笑一下? 云辛忍无可忍,避开摄像头在卫生间堵住向景满,你有毛病?正常一点行不行?演哥哥还演上瘾了? 不用/

我在星际直播荒野求生

星际穿越者齐光先生,觉得自己拿的剧本不太对。 虽然穿越让他逃过了丧尸遍地的末世之灾,还绑定了直播系统,欧得仿佛锦鲤附体。 但为什么别人的星际都是:机甲!热血!星辰大海! 他的星际却是 钻木取火? 拾荒打猎?? 撸猫玩鸟??? 某被玩的鸟(bu):啾啾!啾! 注意事项 1.慢热种田文,齐光攻X啾啾受,主攻主攻主攻重要的话说三遍。 2.纸上谈兵,博君一笑,如有任何阅读不适请及时右上角逃生。 希/

拯救恶毒反派[快穿]

柏易身为人生赢家,年轻有为,八面玲珑,因为意外绑定了拯救反派系统。 反派各有不同,阴鸷、狠毒、偏激、暴虐、凶残却有一点相同 都想占有他。 反派:只要你在我身边,我可以成为一个正常人。 如果你离开我,我还有什么理由去爱这个没有你的世界? 你是我唯一的光,我荒芜世界里的玫瑰。 表面温柔内里冷漠理智受X人格缺陷攻 攻是一个人 请勿指导写作,谢绝无理KY /

神级巫医在都市

身怀巫医传承系统,拥有惊世医术,人鬼妖神个个能医! 定神香,能宁心安神,增强记忆力和思维活力,一盒一万绝不打折! 养容丹,能让青春常驻,美肤养颜,十万块钱一颗,限量供应欲购从速! /

穿回来后嫁给残疾大佬

方茴在修真时遭遇雷劫,一觉醒来被劈回了前世,这时她即将嫁给前男友的植物人叔叔,那个让人闻风丧胆的大佬,前世的他在两年后会醒来,双腿残疾,从云端跌落泥里,可她知道,他会很快爬起来,让世人见识他的狠厉,那时候她心里有别人,惧他怕他恨他,正眼都不瞧他,她一直以为他们是没感情的,直到他为她下跪,把他的尊严扔在她脚底下。重活一世,她要把欠他的都还回去,若是能救好他的腿,那就更好了。本文情节流畅,节奏/

每日热搜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