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下文学

手机浏览器扫描二维码访问

第三十六回 莲化村思食得食 从东寺避魔逢魔(1/3)

第三十六回 莲化村思食得食 从东寺避魔逢魔 语云: 佛佛佛,非异物,原是人心人性出, 弗同人处是慈悲,人弗同他因汩没; 灵根慧性虽本来,清净无为实道法, 大千世界只此中,莫认灵山在西域; 自成自度须自修,莫望慈航与宝筏, 嫡亲骨肉本分明,一体看承休鹘突; 若教走得路儿差,差之毫厘千里失。

话说唐半偈师徒四众,过了挂碍关,又复西行,一路上虽也有高山大水,只觉山光秀媚,水色澄清,全无险恶之气,师徒们欢心乐意而行。

忽一日,行到一个地方,唐半偈在马上远远望见前面有人家,叫一声:“徒弟呀,行了许多路,腹中觉得有些饥了,前面有善信人家,须去化一顿饱斋吃了再行方好。

”猪一戒道:“阿弥陀佛!师父一般也说饿了,我若说饿,你们又要道我是馋痨。

”小行者道:“饿原不同。

师父的饿是三餐饮食之常;你的饿是馋心涎口贪饕无厌之求。

怎么比得?”猪一戒道:“偏我要吃就是贪饕!师父不消讲,只是过一会化了斋你不要吃,我就信你不是贪饕。

”小行者笑道:“既有斋怎的不吃?但吃便吃,却不象你身心性命都专注在吃上。

”弟兄们说不了,早已走到一个村口。

唐长老抬头一看,只见那村坊: 街坊洁净,道路修齐。

鳞鳞瓦屋,全无倾攲之象;寂寂门墙,殊多安辑之风。

分明村落,却不见有鸡彘牛羊出入;宛然田野,实全无禾苗菽麦生成。

四境不闻诵读声,孰是求名之客?百逵了无奔走迹,谁为觅利之人?衣冠古朴,不披剃而了不异于高僧;视履端详,纵蠢愚而亦知其为善士。

家家清净,登其室疑入丛林;处处清闲,履其域俨然佛国。

静忽闻香,任鼻端受用却不见人焚;空常现色,使眼界光明始知乃天设。

观草木而祇树成林,优婆待坐,睹人间所未有;问山水而峰悬灵鹫,波滴曹溪,悟佛道之至精。

故进而观境,总是无尘;虚以问心,大都不染。

唐半偈在马上看见这村坊风光清净,气象无为,惊讶不已。

遂跳下马来对小行者道:“履真呀,这是什么去处?怎这样吉祥如意!定有大圣贤在内,须细细访问,不可轻易造次。

”小行者道:“佛法微妙宏深,这地方虽然清净却无造就,止不过得些皮毛,师父看见怎便这等大惊小怪起来?”唐半偈道:“徒弟呀,不是我大惊小怪。

你看这地方不沾不染,其实难得。

”小行者道:“这都是师父在中国看厌了那些邪魔外道,故才挹真风,便生欢喜。

其实佛法庄严何所不有,也不是一味枯寂,老师父见过我佛自然知道。

”正说着,只见一个人家开了两扇板门,走出一个老者来。

须眉皓然,手拄着一条过头竹杖,伸着鼻孔向空间嗅道:“今日莲花这等香得极,莫非又有法侣化来?”小行者看见,忙上前叫一声:“老官儿,我们师徒是化斋的。

”那老者误听了,只当做他说是化“来”的。

急低头一看,见小行者尖嘴缩腮,形容古怪,着了一惊。

再一看时,又是猪一戒长嘴大耳;沙弥晦气颜色,一发丑陋。

愈加惊慌道:“怎今日这样香骨香胎,却化出许多恶种来?”不觉连打两个寒噤道:“诧异,诧异!”小行者道:“化斋常事,有什么诧异?”老者道:“我这地方化来虽是常事,却从不见有此异种!莫非不是红莲、白莲?只恐怕来得性急错投了胎,还是莲叶下龟蛇化的哩!怎好到我村里来同居共住?”小行者听了半晌,全不知他说些什么,叫声:“老官儿,不必唠唠叨叨,我们乃过路僧人,肚中饥了,只化你一顿饱斋吃了就行,哪个同你同居共住?”那老者方听明白是化斋的,微微笑道:“是我老拙听差了。

既是过往师父要化斋,请到寒舍去供养。

”猪一戒听见老者叫请,就报与唐半偈道:“那老施主请我们去吃斋哩!师父快过去相见。

”唐半偈忙走上前打一个问讯道:“多蒙老菩萨布施了。

”那老者看见唐半偈一表人物,笑嘻嘻的道:“怎老师父法容这般端伟,这三位高徒又大相悬绝?”唐半偈道:“外貌虽然悬绝,中间却相去不远。

”老者连连点头道:“老师父见教的是。

”一面说一面就邀他师徒四人入去。

到得客堂上,尚未施礼逊座,早看见堂正当中设着一桌盛斋。

汤饭、素菜、点心、馒头,无所不有,俱热气腾腾,就似才整备完的。

老者一一见过了礼,就请他师徒们坐下受用。

唐半偈与小行者心下还惊惊疑疑道:“大家一齐同进门来,又不曾见他分付人整治,就是现成有的叫人搬出来,也要一会工夫,怎这等安排得停当!莫非这老儿能未卜先知的么?”猪一戒看见米面精美,素菜新鲜,又烹调可口,冷热称心,便不管三七二十一,放开肚皮,直吃得风卷残云,落花流水。

却又作怪,吃了一碗,转转眼又是一碗,满桌上的饮食,任你饱食再吃不了。

猪一戒只吃得个撑肠拄肚,无可奈何,方放下碗箸抹抹嘴坐着。

唐长老看见猪一戒住手,才起身向老者作礼道:“多谢老菩萨布施。

”老者道:“佛天衣食,各人的缘法,怎么谢起我来?”唐半偈听见老者说话跷蹊,心下一发狐疑,忍不住问道:“贫僧偶尔化斋,虽蒙老菩萨慨然见惠,就是一茶一饭,也须炊爨而后齐备,怎才一登堂,便罗列满案?况滋味如甘露醍醐,绝不似人间烟火。

此中必有妙义,万望老菩萨剖示。

”老者道:“老师父想是远方来的,还不知敝村之事。

我这敝村叫做莲化村,村坊虽小,也不止有上万人家,居民虽也老少不同,面庞各别,却都不是父母精血交感生成,乃是四方善信积功累行,投托莲花化生而来者。

生既不假父母精血,则饮食自不取人间烟火,故我这地方从来不知耕种,人家并无井灶。

”唐半偈道:“既不耕种,又无井灶,似方才这些斋供却是哪里来的?”老者道:“多感佛天保佑,但一动念,便随念而集。

方才老师父一说化斋,自然备具。

故我这地方从无贪求争夺之事。

”唐半偈听了大生欢喜道:“常闻西方佛地思衣得衣,思食得食。

愚蠢之人,多不深信,今日身经目击,方知一字不虚。

”又回头攒着眉对小行者说道:“西方佛地果是极乐世界,只可怜东土沉沦苦海,不知何日方能度脱?”老者听见唐半偈说东土沉沦,因问道: “老师父念及东土沉沦,莫非与东土有甚相干?”唐半偈道:“贫僧实乃东土大唐国所生,因念东土口舌是非牵缠不了,故奉天子钦差往天竺国雷音寺见我佛如来,拜求真解,以求济度。

今路过空方,见宝方风土无荣无辱,无是无非,谓之极乐,真可谓名实相副。

偶忆及本乡,不胜动念。

”老者道:“据老师父这等说来,还是见得东土不如西天了!就是我老拙前世也是东土人,不知在前世怎生样苦修,方得在莲花中化生于此。

白生于此,思衣得衣,思食得食,已感佛天不尽。

不期这莲花西乡忽来了一个和尚,自号冥报,生得眉浓如败帚,眼大若弹丸,面黑如泥,皮相似癞,十分恶相。

自创一个高论说,佛法庄严富丽,当以东土为正。

若是东土出了一个高僧,不但入山龙降虎伏,就是居市也鬼敬神钦。

讲起经来,每每龙女献供,天女散花;说起法来,往往王侯听信,天子皈依。

行处有旌幡宝盖为之拥护,坐处有香花灯烛为之供养。

开一丛林,参禅学道动辄数千人;作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将出现无法翻页或章节内容丢失等现象。

本周收藏榜25本
最新更新
新书入库
热门小说推荐

夙夜宫声

从乡野走向深宫,从幕后走到台前,从飘零孤女到权握天下! 数不尽的权利倾轧,道不清的爱恨情仇 待尘埃落定,是执子之手,还是天人永隔? 身世如谜的金枝玉叶,权倾天下的太后,势通朝野的女官,不为人知的深闺秘辛,零落尘埃的宫门幽怨,权与智的角力,谋与勇的交锋。 谁说女子只能归于寂寞宫阙,谁说女子不如男? 难道身为女人,就不能居于庙堂之上,俯瞰大好河山? /

随身英雄杀

穿越到了异界的郑鸣,随身带着一副英雄牌,只要有足够的声望值,就可以召唤出这些英雄牌中的英雄: 借助这些英雄的力量,你可以横刀立马,你可以飞檐走壁,你可以打出天外飞仙,同样也可以让你魔临天地! 当然,御剑九天上,斩魔天地间也不是梦想,就是化身太古金乌,焚天煮海,也不是没有可能 /

和深渊魔主同名后

凌晨三点半,叶尊失眠了,进了一个灵异清凉贴,却因此被拉进了一个由无数恐怖游戏组成的世界。 【房间有鬼,请立刻逃生。】 【邻居家人同学都是厉鬼,谁先杀死你?】 【车上有一个连环杀人魔,不断有人死去,什么时候轮到你?】 在魔神游乐园,所有人类都只有两个身份:宠物或者食物。你看上去又可爱又好吃呢! * 恐怖正剧向无限流,50%剧情(恐怖),50%恋爱(齁甜)。 双标戏精伪装神父大魔王攻X伪装bo/

总裁他妈是团宠

顾箐箐出生豪门,嫁入豪门,生下豪门继承人。 丈夫尊敬,儿子孝顺,兄弟出息,人生堪称顶流贵妇模范,过得光风无限。 这只是在外人眼里的顾箐箐。 实际上,顾箐箐觉得自己的人生很失败,夫妻关系冷淡,母子关系僵硬,姐弟间更是一见就吵架,人生处处不顺。 前天刚冲儿子的草根女友甩完支票,第二天醒来,她缩小成了三岁奶娃娃。 得知消息的丈夫,儿子,兄弟们赶回家,齐齐围住沙发上抱着毛绒熊的粉嫩小团子,沉默了。/

总有人追着我要芥川奖

日本有一位常年霸占畅销书榜首的现代文学作家。他的故事充满想象,却也讽刺着人性的黑暗。 为了鼓励更多有想法的年轻人踊跃创作,文学界用那位作家的名字创办了一个新的文学奖项,芥川奖 芥川从小就有一个特殊的超能力,每隔一段时间他都会陷入沉睡,在睡梦中他会穿越到不同的世界。 他把这件事情告诉了身边的人,可是没有一个人相信是真的 然后 芥川就把穿越的事情写成书告诉了全世界的人 再然后 他的书火了。 芥/

诡案追踪2

恐怖的割肾者出现,是城市传说成真还是有人故弄玄虚?婴儿离奇被盗,背后又隐藏着怎样的秘密?当一切线索都断绝时,科技究竟能够起到怎样的作用?罪案总在发生,侦缉永不停歇。 而生活,则总是充满了变数,当爱情与亲情,理性与感性,甚至是生与死的抉择摆在眼前,他们又能否如破案一般披荆斩棘,一往无前? /

每日热搜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