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下文学

手机浏览器扫描二维码访问

上册 第6章(1/3)

过年,其实主要就是花钱。

当然,各庄子铺子的进项也要上交。

各亲近的人家,姻亲同僚亲朋好友,光这些人家的年礼单子,就够费心的。

虽然有辛竹筝、杜月娘相帮,无奈,辛竹筝小半年前还是乡下的柴火妞儿,要她一跃能明白这些事务,实在是强人所难。

再有杜月娘,这是个细致人,只是碍于出身,一时间,杜月娘也没打理这样大宗年礼的本事。

好在宋嘉言叫了她们来,主要是想她们帮着管家里的事,外头走礼,都是宋嘉言比照着往年的单子在梁嬷嬷的帮衬下亲力亲为。

外头庄户上的事,宋荣年下朝廷也忙,没空,就指派了宋嘉让。

有忠心的管事帮衬,宋嘉让也就跟着学。

小纪氏得知宋嘉言叫了杜月娘、辛竹筝一道帮忙后,叹口气,也没说什么,依旧将心放在女儿身上。

有亲娘眼睛不眨地盯着,各种好东西调养着,宋嘉语本身天天喝燕窝的底子,到过年时,脸上已经添了三分红润。

宋荣因宋嘉语听话调养,送了她一副玉做的围棋子。

宋嘉语自幼在亲娘身边长大,宋荣对小纪氏向来足够尊敬,哪怕如今迎了二房进门,小纪氏在内宅的地位仍是独一无二的。

有小纪氏这个亲娘的维护,家里没有哪个丫头婆子敢对二姑娘不敬,除了老太太与宋荣偏爱宋嘉言超过她之外,宋嘉语实在少有挫折。

这样的宋嘉语,其实性子里尚有几分天真。

人嘛,身体好了,心情也会跟着好起来。

感觉到父亲疼爱的宋嘉语,性子似乎也多了几分开朗,年下还拿出宋荣赏她的围棋子叫着姐妹们下棋。

只是,辛竹筝还没怎么学过呢,宋嘉言倒是自幼就学,却是个二把刀中的二把刀,宋嘉语开始赢的时候,还有些沾沾自喜,待到后面总是赢,就觉着无趣了。

其实不待她无趣,宋嘉言已经不想玩儿了,拉过宋嘉诺,宋嘉言恶狠狠地道:“二弟,给姐姐争口气,赢你二姐姐个三五盘。

” 然后,宋嘉言叫了辛家兄妹和宋嘉让来下注。

宋嘉诺乐呵呵地:“大姐姐,输了你可别怪我啊。

” “敢输!”宋嘉言瞪圆了眼,“敢输看我不拧下你的耳朵。

” 宋嘉诺忙两只小手捂住耳朵做害怕状,笑:“二姐姐,你先吧。

” 宋嘉语道:“猜子。

” 其实,或许是天生的性格原因,宋嘉语就是这安静斯文的性子,她并不喜欢这样一堆人热热闹闹地说笑,哪怕对弈,她也喜欢安安静静的。

围棋又是个长时间的细活,宋嘉言瞧了一会儿,一时分不出胜负,就叫着辛竹筝跟两个老太太摸纸牌了。

筹码都是宋荣出的,一人十吊钱,赢了算自己的,输了也不亏。

辛竹笙盯着宋嘉言宋嘉诺下棋,宋嘉让一人无趣,仗着狗胆邀约宋荣,说:“爹,要不,咱俩摇色子吧?” 也就大过年的不兴打孩子,宋荣瞪宋嘉让一眼,宋嘉让立即拽走辛竹笙出去院中空地上放烟火了。

小纪氏索性也招呼着杜月娘与柳、翠两位妾侍打牌守岁,宋荣一人无聊,就去瞧着老太太打牌。

这一看不要紧,宋荣发现宋嘉言面前已赢了满满的一堆铜钱,还有她的丫头小春儿专门用麻绳给她把散的铜钱串成串呢。

转眼,宋嘉言又赢了一局,笑嘻嘻道:“拿钱拿钱。

” 宋老太太嘟囔:“这丫头今天是走了什么运道了不成?” “哈哈哈,祖母,这还用说,走的当然是财运啦。

”宋嘉言欢喜地将收的钱往手边儿一扒拉,得意扬扬地说,“今天我手顺,就是想故意输都输不了,真是太不好意思啦。

” 辛竹筝是个有眼力的,道:“我这里的风水怕是给言儿抢了去,表哥代我打两把,换换风水。

” 宋荣实在看宋嘉言顺风顺水的不顺眼,就换下了辛竹筝。

宋嘉言薄薄的眼皮往宋荣那边一瞟,这宋嘉言也不知是如何长的,宋荣与大纪氏都是双眼皮,便是宋嘉让也是浓眉大眼,偏她生了一双薄皮杏眼。

宋嘉言笑嘻嘻地说:“别看爹爹做文章考状元有一手,牌桌上我可不会让你哟。

” 宋荣一笑:“我用得着你让?”明明白白是小瞧宋嘉言三分。

宋嘉言会赢,是因为她记牌记得准。

对付宋老太太、辛老太太、辛竹筝,都是小意思。

但是,对上宋荣这状元出身,小半个时辰,宋嘉言手边儿就只剩下了三个铜板。

连同刚刚赢回来的,还有自己的老本儿,全都输没啦! 宋荣还是那副温文儒雅的模样,还学着宋嘉言刚刚的话取笑:“哟,今天我手顺,就是想故意输都输不了,真是太不好意思了。

” 宋嘉言悲愤地道:“我绝对不服,爹爹肯定出老千。

” 宋荣笑悠悠地逗闺女,道:“虽然不是在刑部大理寺说话,但也得有证据啊。

你赢了就是运气好,我赢就是出老千,真是没处说理了。

” 宋老太太已笑得不成了,道:“言丫头,我说你真个不要命了,跟你爹爹在牌桌上较劲呢。

你爹爹以前进京赶考的路费都是赌场上赢来的。

” 宋嘉言装模作样地抽噎两下,学男人的模样拱拱手:“有眼不识泰山啦。

” 宋荣哈哈一笑,命人将桌上的铜钱分给屋里侍奉的丫头婆子,对两位老太太道:“娘、舅母,时辰差不多了,咱们出去把鞭炮放了吧。

” 屋里男女小孩儿都披上大毛披风,然后宋荣扶着宋老太太,辛竹筝扶着辛老太太,一群人出去放烟花爆竹。

孩子们除了宋嘉语,连宋嘉诺小小年纪都自己点了个烟花放。

守过子时,大家方各回各屋,安歇不提。

此夜,宋荣必是要留宿主院儿的。

宋嘉言又坐着小轿巡视了一次院子,叮嘱各处值夜的小心烛火,方回去歇了。

第二日便是初一。

宋荣带着老婆孩子表弟表妹给两位老太太拜年,均有红包可拿。

其实这些都是宋嘉言理家时备好的,给孩子们的,打赏下人的,全都交给两位老太太身边的大丫鬟,一样样地吩咐好。

各院里的奴才,自然由各院的主子来赏,这些银钱,也是一早就备好的。

而且,奴才等级不一样,赏银自然又有所不同。

再者,家里还要预备前来拜年走动的人家,若是带了孩子们一道来,论理,自然也要有一份表礼的。

此外,还额外为宋荣预备了很多块玉佩,譬如宋荣出去走动,见了人家孩子,自然要赞一句“此子天资聪颖”或是“此子学识极佳”,这时候,总要给点儿东西,摘了身上玉佩送一块,也算意思意思。

一般长辈往外撒钱,孩子们往回收钱,即使亏也不会亏多少。

过年总有些忙,临年前瞧着宋嘉语身子很不错了,小纪氏有意收回掌家之权。

宋荣便又请御医回来给宋嘉语复诊,不知宋荣与御医如何运作,总之小纪氏又一脑袋扎在宋嘉语的身子调理之上了。

宋嘉言便一直管着家。

宋嘉言正在老太太跟前说笑凑趣呢,就见丫头小春儿在门口探头探脑,宋嘉言便寻个理由出去了,小春儿轻声道:“姑娘,是二姨娘求到了咱们院儿里。

” “什么事?”宋嘉言小声问。

“二姨娘满面焦急,就是不肯说呢。

”小春儿低声回禀。

宋嘉言对老太太守在门外的丫头道:“一会儿老太太找我就说我去看午饭了。

”便跟着小春儿去了。

杜月娘一见宋嘉言便跪下了。

宋嘉言忙双手扶起杜月娘,道:“二姨娘,这是做什么?”说着,引杜月娘到椅子上坐了,自己往软乎乎的榻上一坐,问,“看姨娘急得很,有事尽管说。

” 杜月娘眼圈儿都急得红了,道:“不瞒姑娘,我进府给老爷做二房,我兄弟在外头租了房子住着,如今他年岁尚小,刚刚照顾我弟弟的张伯来报信儿,说我弟弟不知怎的,夜里就发热,到现在还高烧不退。

我想求姑娘,允我出去一趟,瞧一瞧我弟弟。

我们父母早过世了,帝都也没别的亲人。

” 宋嘉言思量一时,吩咐道:“翠蕊,你和小冬带上五十两银子,去二门,找了李管事,拿了咱家的帖子,去济宁堂请个好大夫。

”问杜月娘:“姨娘的弟弟住在哪儿呢?” 杜月娘忙说了,宋嘉言道:“翠蕊你先去姨娘家,让李管事去请大夫。

待大夫开了方子熬了药,派个小子回来说一声,也叫我跟姨娘放心。

” 宋嘉言是个利落脾气,手下丫头行动也迅速,不一时就收拾好去了。

杜月娘感激不尽,道:“姑娘救我兄弟一命,就是我们的恩人。

” “应该的。

”宋嘉言道,“便是爹爹,也会如此。

”杜姨娘已经是府里二房,没有主母允许,哪里能随便出门呢。

若是宋嘉言允了杜月娘出去,就是现成的把柄给小纪氏拿去,便是杜姨娘也落不下好。

杜月娘是个细致人,道:“为了我的事,姑娘从老太太屋里出来。

想着老太太正找姑娘呢,姑娘快去吧。

我也不打扰姑娘了。

” 宋嘉言起身,顺道送杜月娘出去:“姨娘不必担心,任谁都免不了有个病啊痛的,济宁堂是帝都有名的药堂,家里有人生病,常请他家大夫。

” 两人说了几句话,杜月娘回了她的常青院,宋嘉言去了老太太那里。

直待用过午饭,宋嘉言方将杜月娘弟弟生病的事说了。

宋嘉言自发就给杜月娘编了个可怜身世:“父母早就没了,姐弟两个相依为命,苦得很。

看杜姨娘的手就知道以前在家是做惯了活的,如今杜姨娘有福气,遇着爹爹。

外头弟弟忽然病了,过大年的,小医馆早关门了,大药堂谁愿意去给个穷小子看病,又没多少诊金可拿。

杜姨娘没法子,求到咱们这里,我想着,平日里咱们还要去庙里烧香行善呢,哪年里雪大穷人没东西吃,爹爹还要拿出庄子上的粮食免费发给那些人吃呢。

杜姨娘弟弟的事,也不好不管。

” 宋老太太如今享了儿子的福,越发信些神啊鬼啊佛啊道啊因果报应什么的,听宋嘉言这样说,点头道:“是啊,可叫人帮他们请了大夫?” “我叫我房里的两个丫头,还有府里的管事一并去了。

”宋嘉言笑,“祖母放心吧,不是什么大事,就是跟您说一声。

您虽不爱理这些,也不能不叫您知道啊。

” 宋老太太越发觉着大孙女管家比小纪氏可靠一千倍,你看,什么事都跟她说,关键还跟她说得这样明明白白,叫人听了一点儿不糊涂。

小纪氏也很快知道了这件事,毕竟是理家多年的正房太太,断瞒不过她的眼去。

小纪氏心下狠狠地气了一场,她是正经主母,杜姨娘一个二房,有了事不来找她,反是去找宋嘉言那小丫头,规矩何在? 小纪氏实在气不过,便唤了杜姨娘过来。

她素来有几分心机,倒不立刻发作,反是和颜悦色地问道:“你弟弟的病怎么样了?” 杜月娘能给宋荣相中来做二房,这样平庸的容貌,还能入宋荣的眼,自然不是笨的。

杜月娘低声道:“谢太太惦记,说是大夫已开了药方子,具体怎么样,还不知道。

”又解释道,“奴婢因听说二姑娘一直病着,身子不妥当,太太忧心二姑娘的病,无暇管家,方令大姑娘代理。

故此,就未拿这些小事来打扰太太的清静。

” 小纪氏讥诮一笑:“我还真得谢谢你的体贴了。

” “太太是奴婢的主子,奴婢体贴太太是应当应分的。

”若是平常事,杜月娘自然要请示小纪氏,而不是越过顶头上司去找宋嘉言。

但,事关弟弟安危,杜月娘进府日久,虽是个沉默寡言的性子,却是个心里有数的人。

冷眼旁观这几个月,杜月娘实在不大信服小纪氏的品性。

倒是宋嘉言磊落大方,不管是为了拉拢她,还是真就看得起她,求宋嘉言要比去求小纪氏有用得多。

哪怕因此受罚,为了自己弟弟,杜月娘早有心理准备。

小纪氏见杜月娘低眉顺眼地站着,安静且温驯,但一想到杜月娘求到宋嘉言头上去,小纪氏从心里透出不痛快,淡淡地驳了杜月娘的话,道:“你这样说就岔了,你也服侍了老爷这些日子,应该明白些规矩了。

家里的事,纵使现在交给大姑娘管,你别忘了自己还是老爷的二房呢。

你现在有事去找大姑娘,以后是不是也要找大姑娘?大姑娘是家里的主子,可是,她还是个姑娘家呢!”想了想,到底不敢挑宋嘉言的不是,小纪氏道,“你是老爷的妾室,哪家老爷的妾室有事不找主母,反是去麻烦家里姑娘呢?你去求大姑娘,大姑娘不管吧,倒显着你脸上不好看。

若是大姑娘管了,传出去说大姑娘管自家父亲的妾室,好听还是怎的?”小纪氏到底难忍心下怨气,不过是管了一个月的家,宋嘉言的手就伸得这样长,将杜月娘都笼络了过去,若再任这丫头放肆些时日,怕府里就没她的立足之地了! “平日里瞧你是个明白人,怎么一遇事就这样糊涂了?平日里是个稳重的,怎么倒做出这样离谱的事来?”小纪氏冷冷质问。

杜月娘只得跪下请罪,小纪氏道:“大年下的,我也没心思罚你,回去好生想想吧。

” 没立刻罚杜月娘,小纪氏倒不是忽发善心,而是等着宋荣回来好好地告杜月娘一状呢。

宋荣听小纪氏半是抱怨半是控诉地说了,回道:“你看着办吧。

”若内宅之事都要他亲自出手管理,还要老婆做什么? 小纪氏道:“正过年呢,且看杜氏平日里还算懂事,就莫要罚了,让她禁足一个月,好生反省吧。

” 宋荣点点头:“知道了。

” 宋荣未多替杜氏说半句情,小纪氏心下很是满意。

宋荣还是抽了个空闲单独问了宋嘉言有关杜月娘弟弟的事,宋嘉言道:“小冬和李管事已经回来了,据大夫说病得有些急,倒还不险。

只是听小冬说杜公子住的地方实在贫寒了些,大冷的天,家里连炭都没了,两条冷被子裹身上。

过年连斤肉也舍不得吃,贫苦得很。

那屋里冷得跟冰窖似的,不利于养病。

正好给杜公子瞧病的是济宁堂家的少东家,瞧着实在不成个住处,少东家说济宁堂本就是药堂,行的是行善积德的事,没有见死不救的理。

他们与咱们府上也相熟,就把杜公子移到济宁堂去了。

翠蕊老成些,就留下照看杜公子了。

”宋嘉言道,“其实,接了杜公子来府上也没什么。

不过后来我想一想,还是一碗水端平的好。

”宋荣对于章家人的态度是极差的,如今都不与章家来往了。

杜月娘是个很懂规矩很有分寸的人,但是,有章家的先例在,接杜公子来府上就有些不妥当了。

宋荣道:“你这样处理,很妥当。

”给杜君请医看病是一回事,接杜君入府是另外一回事,尽管看杜君像个有前程的人,宋荣又觉着杜君的性子似乎太执拗了些。

杜月娘每月都有银子送出府去,杜君还过得这样苦,实在是……活该! 宋荣半点儿不同情这样的人。

想去吃苦,那好,苦死算了。

宋嘉言是正月十五的生日,这日子不错,上元节。

日子虽好,却不是没有遗憾,亲娘为生她难产而死,所以,宋嘉言从来也不喜欢过生日。

她对生母完全没有任何印象。

小一些的时候,宋嘉言偶尔会问宋嘉让譬如“母亲是个什么样的人”之类的问题。

生母过世时,宋嘉让年方三岁,这些年他渐渐长大,对母亲的记忆愈发模糊不清了。

不过,宋嘉让总能斩钉截铁地回答:“咱们的母亲是世上最好的女人。

” 其实每年兄妹两个都会去庙里给过世的母亲点一盏长明灯、上炷香之类,今年宋荣决定给发妻做个道场。

这样的事,自然是早早跟岳家商议过的。

武安侯夫妇对宋荣这个女婿向来挑不出任何毛病,又是给过世女儿做道场,女婿这样有良心,岳家自然欣慰,也都带着家里人去了。

就是纪闵,人没空过去,也派人送了东西。

连同辛家人,宋荣也一道带了去,无他,舅舅过世了,如今辛家人都接到了帝都,也没空闲再回乡亲自给辛永福的坟上烧一烧纸钱、点一点香烛,索性就在庙里一块儿办了吧。

最不自在的,莫过于小纪氏,无他,小纪氏身为继室,要在正室前行妾室之礼。

这不论是从情感上,还是脸面上,都让她心里憋闷得难以言喻。

宋荣给的银子丰厚,庙里的住持大师也出来一见,与这些上了年纪的老太太、太太说几句话,还跟宋嘉言打声招呼。

宋嘉言倒是记得他,曾经给她取了个佛名儿,叫性慧。

以往她与兄长来庙中为母亲上香,老和尚从未出面相见,估计是嫌他们布施得少呢。

唉,说是和尚,在这山清水秀的庙里住着,受的却是红尘香火。

久而久之,和尚也势利了。

过了正月十五,便是过了年。

宋荣正式请从武安侯府中接来的吕嬷嬷教导家里女孩儿的规矩,吕嬷嬷自到了家里,小纪氏就气得胃疼。

初时宋荣一口应下,说他要出去打听教规矩的嬷嬷,小纪氏还以为宋荣有了不得的人选,却未料到竟是吕嬷嬷。

倒不是小纪氏与吕嬷嬷有什么过节,但单是吕嬷嬷出自武安侯夫人身边这一点,小纪氏便不喜欢,心里别扭。

好在宋荣于家中积威日久,这样郑重其事地接了吕嬷嬷来,给吕嬷嬷与梁嬷嬷一样的待遇,小纪氏自然不敢明面儿上为难吕嬷嬷,甚至,她不能表现出半分不悦之色。

且不说这是宋荣亲自从武安侯府请来的,便只凭吕嬷嬷是嫡母身边的老人儿,小纪氏便要敬重三分了。

胃疼了几日,还得忍了。

其实,学规矩倒并不算累,不过每日下午一个时辰而已。

在宋嘉言看来,吕嬷嬷是个不错的老师,她性子温和,说话也是不急不缓,透着一股子从容的味道。

吕嬷嬷温声道:“大家闺秀,起立坐卧,皆有其度。

其实,这些还只是皮毛。

就算在宫里,一举一动也没人去拿着尺子比量。

所以,老爷命奴婢教姑娘们规矩,并不是要把姑娘们教成规矩模子,而是想姑娘们明白,何为大家气派。

”似宋家,虽是根基浅些,宋荣官职不错,又有几门好姻亲相帮,平日里走动的也有公门侯府,孩子们自幼便开始跟着长辈出去走动,若是规矩差些,不待吕嬷嬷来,早便给人笑话死了。

所以,宋家姐妹的礼仪还算不错,只是少了一分精细而已。

“先说看人时的眼神,一定要有底气,万不能露出那种怯怯的、不知所措的神色来。

要坦然、坦荡,姑娘家纵使脸皮薄,易害羞,不过,害羞也要分时候。

若见人时,总一副羞羞怯怯的模样,便会给人以小家子气的感觉。

”吕嬷嬷道,“眼正心方正。

再有,说话时,不要急,不要快,也不要慢,得温婉、从容。

”吕嬷嬷看一眼宋家姐妹道,“这些日子我冷眼旁观,大姑娘说话时太急切,二姑娘太柔和。

辛姑娘就做得很好。

” 接着吕嬷嬷又说了一堆东西,这只是头一天上课,也就让大家熟悉一下。

初始,吕嬷嬷主要是教导大家走路时如何优雅好看。

吕嬷嬷原以为宋嘉言瞧着性子急,很受宠爱,人也有主见,颇有几分霸道,怕是不好教的。

不料宋嘉言学得最好。

尤其走起路来,那种对节奏的掌控,将脸板起来时,还有些唬人的意思。

吕嬷嬷道:“大姑娘走得很好,就是太严肃了,注意控制脸上的神色,温婉一些。

”宋嘉言立刻挑了个媚眼给吕嬷嬷,吕嬷嬷板着脸:“大姑娘,太过活泼了。

” 宋嘉言立刻敛了笑,唇角微微勾起,一双单皮薄杏眼露出一抹淡淡的叫人说不出的意味儿来。

吕嬷嬷点头:“就这样,大姑娘再走过来,二姑娘辛姑娘好好看着大姑娘的仪态。

” “要将腰挺直,肩打开,才显着有底气。

”吕嬷嬷亲自上手教导宋嘉语,待宋嘉语走路,吕嬷嬷又道,“二姑娘,将头微微抬起一些。

对,很好。

” 吕嬷嬷能得武安侯夫人的喜欢,一直留在武安侯府,自然相当会做人。

基本上,每位姑娘都会得到吕嬷嬷的称赞,就连宋嘉语这样娇弱的性子,学规矩回去后也没说半句吕嬷嬷的不好。

小纪氏这才将心放下半颗。

倒是宋荣偶尔问起吕嬷嬷,吕嬷嬷心中有数,道:“论气度,大姑娘最好。

论仪表,二姑娘最出挑。

论勤奋,当属辛姑娘。

” 宋荣点点头:“辛苦嬷嬷了。

” 吕嬷嬷笑:“都是奴婢分内之事。

” “嬷嬷只是赞了她们。

教导她们这些日子,她们可有什么不足之处?”宋荣道,“我每日忙于公务,他们兄弟都是我亲自教导,女孩儿们的事,我也不大清楚,因此方请了嬷嬷来助我一臂之力。

” 吕嬷嬷在宋府拿的工钱半点儿不比武安侯府少,且宋荣对她足够尊重,又有武安侯夫人的面子,吕嬷嬷对这份差事也相当用心。

见宋荣有此问,吕嬷嬷道:“论身份,自然是大姑娘当先,原本我看着大姑娘说话办事爽利,想着应是个急躁脾气,不想,学起规矩来,大姑娘学得最快最好。

大姑娘是个心里有数的人。

二姑娘模样出众,又有这样的家世,只是,凡事太过用心,人也好强,不比大姑娘豁达。

”吕嬷嬷道,“辛姑娘勤奋,也够努力,但稍稍有些底气不足。

” 三人中,吕嬷嬷还是最看好宋嘉言,倒不只是因她与武安侯夫人的关系。

她活了大半辈子,见的事经的事多了,宋嘉言是嫡长女不说,性子磊落豁达。

对女孩儿而言,容貌当然重要,但,容貌也不是最重要的。

把日子过好,可不仅仅靠的是一张漂亮的脸。

更何况,宋嘉言中上之姿,只要不跟宋嘉语这样的绝色美人站一处,宋嘉言绝不难看。

其实,哪怕宋嘉言与宋嘉语站一处,宋嘉言气度出众,并不会被宋嘉语的光芒压下去。

从现在宋家的情况就能看出来,宋荣与宋老太太都更偏爱宋嘉言一些。

至于辛竹筝,努力、勤奋,也有几分聪明,只是出身上实在抬举不起来,辛竹筝并没有那种令人夺目的出色,将来靠着侍郎府,嫁个小官儿或是士绅之流,已是顶天了。

偏偏规矩上,辛竹筝学得最用心,可见是个心高的。

宋荣笑道:“那我便把她们交给嬷嬷了。

” 吕嬷嬷将身一福,道:“奴婢定当尽心尽力。

” 吕嬷嬷的作用是显而易见的,起码三人在仪态上有所改善。

就是宋嘉语,也不再总是动不动就娇娇弱弱了,走路说话时,大方了不是一星半点儿。

辛竹筝也愈发有了大家闺秀的做派。

宋嘉言也从不在吕嬷嬷面前失礼。

出正月时,宋嘉言的大丫头翠蕊方从济宁堂里回了府。

而且,是带着杜君一道来的。

这次杜君的病,大夫说不险,却足足养了一个月方大好。

听说原本杜君退了烧就要离开济宁堂,还是济宁堂的少东家李云鹤苦劝方把杜君留了下来。

杜君年纪不大,瞧着十来岁的样子,到底是读书人,事理是明白的。

这次他病了,若非宋家及时援手,病死的可能都有。

如今病好,若不来宋家致谢,实在说不过去。

尤其翠蕊悉心照顾他一个月,总要跟人家的主子来行个礼。

还有,就是想让姐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将出现无法翻页或章节内容丢失等现象。

热门小说推荐

领主沉迷搞基建[穿书]

夏佐伊因系统穿越到一本以中古西幻不现实向为背景的小说中,成了一个漂亮精致的小领主。 性别男,爱好男,文里是炮灰。 在女主玛丽苏光环的照耀下,为了推动剧情发展不断脑残,最终被定罪并受绞刑痛苦而死。 穿过来后,夏佐伊摸着白嫩的脖子想,我死都不搞gay,我搞基建。 谈恋爱不如基建!请让我独自美丽!谢谢! 教皇/公爵/领袖:我们同意了吗? 这里,上层人士与下层人士阶级分明,等级制度森严。 这里,食/

非典型求生欲[快穿]

霁摘星在无数次转生中,按部就班地做气运之子的工具人。 突然有一天,他想活得久一点。 星际世界 有幸和三殿下达到99%的基因适配度,平步青云的第一步,就是让皇室将他塞入帝国学院借读,好镶金。 天骄们对其不学无术十分鄙夷,直到有日他们发现,这个借读生论文比他们多写十页纸,课题习惯用三种方法解答,随堂测永远最高分。 于是等三殿下宣布心爱之人另有所属,众天骄振奋:真的?那我可以追求霁首席了吗? 修/

代嫁

深情深沉军官攻X诱惑香甜女装受 【先婚后爱】非历史时代请勿对号入座 ------------------------- 迟迟是他姐的代嫁。 没错,代替她嫁到顾家的那种。 迟迟以为自己嫁的是个膀大腰圆,一脸横肉的瘸腿男。 后来迟迟才知道,顾三少明明样貌超绝还身材一流。 迟迟起初想逃来着,不过已经来不及了。 ------------------------ 排雷: 1、攻很心机,为了受安排了很/

隔河千里,秦川知夏

白浮泉遗址公园的管理者秦川热衷于小动物保护,科普博主,一个机缘巧合下,博学的他应邀为詹知夏设计了一条京杭大运河的旅游线路,生命之中的一次偶然的交集,演绎出一段共路的人生。从相识、相知、相恋,借着大运河美丽的风光,本已两难的人生,因爱而变得熠熠生辉。相恋后,两人为修复白浮泉还原遗址倾尽全力,为完成这一使命,克服了所有困难,用他们的奋斗书写了一曲壮丽的青春之歌。 /

师姐她画风清奇

虚假的反派:杀人放火谋害主角 真正的反派:热爱核平是主角的好师姐 再具体点,用两个字概括言曦 言曦看着自己身前的三个分属于三本龙傲天小说的男主们,三个人在她这里的名字:万剑穿心,碎尸万段,魂飞魄散。 嗯,自己未来死的很惨 言曦:不如我先下手为强? 某筋脉尽断的前天才:我会被侮辱,会被打骂,但是我要忍莫欺少年穷? 被下毒虐待的小可怜:果然根本没有人会在意我的死活 被迫入魔的废人:我如今这样,/

锦鲤大佬带着空间重生了

美食博主罗似锦一朝醒来发现胎穿成架空世界八零年人口众多的罗家小可怜。 重男轻女!? 不存在的! 锦鲤运气护身,空间灵泉加持,妥妥的活成了罗家村人们心目中的小福宝。 福宝,跟婶子下地。 一亩地种出了三千斤。 福宝,跟大叔上山! 上山打猎的五个大叔一人扛一头野猪凯旋而归。 罗似锦所过之处,阴天云散,雨天雨停,母鸡一天下两个鸡蛋,兔子直接撞树,鱼虾成往怀里蹦,谁不说罗家出了个福气包。 陆铎暗戳戳/

每日热搜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