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下文学

手机浏览器扫描二维码访问

第6章 李白:赌徒(2/3)

山中隐居归来,皇帝诏他入京的消息适时来到,他扬眉吐气地写下《南陵别儿童入京》。

但在这首诗里,他也写见到久违的父亲扑上来牵住他衣角的儿女。

在他这个家里,只有他每回归来都会“嬉笑牵人衣”的一双儿女值得留恋。

两年过去了,他虽然带着皇帝赏赐的黄金离开长安,但依然没有谋到长久的显赫官爵。

李白自然渴望与儿女团聚,但更无法忍受女友与邻居的嘲笑。

他决定往东去江南,见四百年前的谢安,三百年前的谢灵运,两百年前的谢朓(tiǎo)。

他们生活在已经逝去的时间里,也生活在他的仰慕里。

李白总在诗句里追赶谢朓与谢灵运的脚步。

谢朓写过“朔风吹飞雨,萧条江上来”,他便要写“我吟谢朓诗上语,朔风飒飒吹飞雨”;谢朓写过“余霞散成绮,澄江静如练”,他便写“解道澄江静如练,令人长忆谢玄晖”。

谢朓曾经做过宣城太守,李白把谢朓赴任的路线都摸清了,跟着走了一遍。

他后来漫游江南,甚至把家安在敬亭山下谢朓故居边,“我家敬亭下,辄继谢公作。

相去数百年,风期宛如昨。

”他也登上宣州谢朓楼,唱“弃我去者昨日之日不可留,乱我心者今日之日多烦忧”。

在谢灵运身上,李白找到身世与际遇的共鸣。

谢灵运是谢安的重侄孙,家族高门,但他自己却从小就被寄养,人人都叫他“阿客”,甚至在他无法为自己说一句的时候,他被排除在时代之外的命运便这样定下了。

李白也是这个时代的客人,但他上天入地使尽浑身解数为冲破严丝合缝的选官制度罩住他的一张大网,抗议他被排除在时代主流外的命运。

他像一头固执的蛮牛,必须要去撞击长安城政权中心固若金汤的圈层,但在他心底,总恋恋不忘的是他偶像们生活过的地方,他的精神故乡。

天宝六载,李白在南京。

他终于远远逃开家庭的琐事与世俗的审视。

但在精神自由与舐犊之情间,李白并没有他常常表现出的那样潇洒。

没有酣宴与冶游时,他还是会想念起他的一双儿女。

他想,离家时在屋旁种下的桃树应该已经长成,恐怕跟屋子一样高。

开花的时节,小儿子伯禽与小女儿平阳也许双双在树下玩耍,小女儿折下桃花想要献给父亲,才想起来,阿爷已经有三年多不曾回家了。

他寄给孩子们一首诗: 吴地桑叶绿,吴蚕已三眠。

我家寄东鲁,谁种龟阴田? 春事已不及,江行复茫然。

南风吹归心,飞堕酒楼前。

楼东一株桃,枝叶拂青烟。

此树我所种,别来向三年。

桃今与楼齐,我行尚未旋。

娇女字平阳,折花倚桃边。

折花不见我,泪下如流泉。

小儿名伯禽,与姊亦齐肩。

双行桃树下,抚背复谁怜? 念此失次第,肝肠日忧煎。

裂素写远意,因之汶阳川。

——《寄东鲁二稚子》 而后,藏起对儿女的思念,他返回梁、宋之间,往来南北的繁华埠口,总该有富,有贵,或者有他的机会。

但在李白继续他迂回曲折的“重回长安”之旅前,在离开长安的这一年,并不是纯然一无所获。

天宝三载(744年),李白收获了一个新朋友——杜甫。

六 我们大约知道他们在天宝三载(744年)的秋天碰面,但他们怎样认识,究竟在哪里相识,已经杳不可考。

后代的研究家有许多浪漫的猜测。

有人说,李白住在东鲁时他们便认识。

杜甫的父亲是兖州司马,杜甫在齐鲁漫游时,李白也在儒生与女友的嘲讽中四处游荡,他们很可能早就结识在路边的酒馆旅店。

有人说,他们共同的前辈李邕一定要攒个局,让这两位后生互相认识。

更多的人认为,住在洛阳附近首阳山的杜甫进城的时候与漫游的李白相会在洛阳。

更有可能,天宝三载(744年),李白离开长安在汴州徘徊,杜甫因为祖母丧事来回奔走在梁、宋之间,不期而遇。

总之,杜甫在三十二岁这年识得了他这辈子最看重的朋友。

他有一双过于明亮的眼睛。

这是很多人对李白的第一印象:“眸子炯然,哆如饿虎。

”他腰上挂着一把锋利华丽的长剑,袖子里藏着一把匕首。

像是书里写过春秋时期的游侠。

他特别强调自己小时候行侠仗义,曾经杀过几个人。

“十步杀一人,千里不留行”——杀人竟然也可以这么得意?杜甫听了,竟然很兴奋,夸奖他是“白刃仇不义,黄金倾有无。

杀人红尘里,报答在斯须”——甚至危险地跃跃欲试。

对于杜甫来说,李白是从天而降的异类,充满着神秘的吸引力。

李白的父辈在西域经商,直到他五岁才因为避祸搬回唐土。

他从小便接受中原的教育,却充满异域情调。

他爱历史,也写怀古诗,但他的怀古是搂着歌姬,坟头跳舞: 携妓东土山,怅然悲谢安。

我妓今朝如花月,他妓古坟荒草寒。

白鸡梦后三百岁,洒酒浇君同所欢。

酣来自作青海舞,秋风吹落紫绮冠。

彼亦一时,此亦一时,浩浩洪流之咏何必奇。

——《东山吟》 他二十多岁时与朋友吴指南游洞庭,吴指南病死。

李白抱着他的尸身大哭,泪尽后泣血。

那会儿他没钱,只能草草埋了,而后继续游历。

过了几年还是放心不下,李白又回到洞庭,挖出吴指南的尸身,剔去筋肉,包起吴指南的骨头,裹在背囊里,一边旅行一边乞讨借钱,终于把吴指南的骨头厚葬在鄂城之东。

天地山川,从他的眼里看过去有不一样的尺度:他生长在四川绵州(今四川绵阳一带)的群山之中,他少时攀登游玩的紫云山、大匡山上常有云雾缭绕,有紫云结于山顶,有骑羊仙人凌日而去。

他描绘道宫仙境绘声绘色,让人神往。

在李白的蛊惑下,杜甫这孔子的好学生竟然与李白“方期拾瑶草”——要去王屋山访谒道士华盖君。

但命运皱了皱眉头:杜甫的未来应该属于脚下兴亡斗转的大地,属于受困于家族的凡人。

修道成仙,不是他的路——杜甫刚到王屋山便得到消息,华盖君已经去世。

于是他又悻悻然回到汴州。

李白还有许多皇帝赏赐的黄金,杜甫的父亲杜闲正在兖州做司马,供给他肥马轻裘。

这两位后来穷到吃不了饭屡屡要写信向朋友借钱的诗人,加上还籍籍无名的高适,此时还不需承受世俗生活油烹火炸的刻薄煎熬,在齐州、宋州过了一段快活日子:他们游访西汉梁孝王留存的园林,登上半月形的单父台,一边“置酒望白云,商飙起寒梧”,一边在繁华汴州一马平川的原野上奔驰,望见“邑中九万家,高栋照通衢”。

至于在酒垆中谈论诗歌与政治,在歌姬的温柔陪伴里厮混一天更是常事。

携手去寻访有名的隐士,“醉眠秋共被,携手日同行”,喝醉了便即席朗诵屈原的《橘颂》。

天宝四载秋天,杜甫离开兖州,李白在尧祠摆酒为他饯行。

他为杜甫写了《鲁郡东石门送杜二甫》: 醉别复几日,登临遍池台。

何时石门路,重有金樽开? 秋波落泗水,海色明徂徕。

飞蓬各自远,且尽手中杯。

李白最擅长向他喜欢的朋友表达火热的感情,他为孟浩然写“吾爱孟夫子,风流天下闻”,他为秋浦崔县令写“吾爱崔秋浦,宛然陶令风”,但他只对杜甫说,“飞蓬各自远,且尽手中杯”。

“转蓬”在乐府中常见,曹植曾经用过这个典,“转蓬离本根,飘飘随长风”。

在植物的盛衰里,诗人观察到人生的本质:短暂相聚之后,如同枝叶,各自有枯荣。

他面前的年轻人有清白的家世,有显赫的宗族,他上进而聪慧,他可以去考进士,考制举,朝廷的选官制度为他这样的人精心铺设了走向政权中心的红地毯。

他将会走向一种与自己截然不同的人生。

还是举起酒杯,快乐地干了这杯酒吧! 这就是他们最后的见面。

七 天宝十四载(755年)的秋天,第一片黄叶落下的时候,天气并不太冷。

李白依然热衷于劳而无功的求官,但聪明的人已经感觉到凉意。

唐代为防御外敌入侵在东北、西北边境设立了六个都护府,玄宗天宝年间,为了应对边境战事又增加十节度使,屯集重兵。

屡屡有人向皇帝谏言,安禄山身兼平卢、范阳和河东三镇节度使,权力膨胀,恐怕有反心。

但皇帝并不放在心上,甚至很乐意他的朝臣们以一种敌对的状态各分阵营,相互攻讦:西北军哥舒翰与东北的安禄山是死敌,甚至不能坐在一桌吃饭。

太子与军队的联系被切断,在朝堂上与李林甫相互制约,杨国忠继承李林甫的相位之后与安禄山互相敌对,屡屡报告安禄山要反。

他们的互相敌视正说明玄宗这个五十年太平天子的政治平衡之术越发精湛。

玄宗皇帝以为自己了解人性,却没计算在利益的反复博弈之下,是“忠诚”这个棱角分明的概念在经受磨砺。

十一月,带着血腥味的战鼓如同被诅咒的野火在北中国蔓延。

范阳、平卢、河东三镇节度使安禄山带领奚、契丹十五万人在范阳反叛。

所过州县,望风瓦解,守令有的弃城出逃,有的直接开门出迎。

不到一个月,就打到洛阳城下。

封常清、哥舒翰相继兵败,原先在长安城里观望战局的京畿大家族们终于开始庞大又沉重的迁徙。

通往淮南道、江南道、山南道与剑南道的道路渡口,扶老携幼,车马相连,甚至有些家族迢迢迁往更险远的岭南道。

李白没有重要到有专人追踪他在这时的行踪,他自己也不耐烦写日记。

时间、地点、做了什么事情,一概不清不楚。

几种李白年谱都认为,在这场战祸蔓延的时候,李白一直在江南。

但更有可能,安禄山起兵的时候,他还停留在梁、宋一带寻找机会。

河南河北陷落,李白没来得及逃走。

比起他那些中原出身的朋友们,他还有保命的绝技——他会胡语,长得高眉深目,像胡人。

他便改换胡服,混在叛军中,竟然逃了出来。

在《奔亡道中》五首里,他写中原被占领成为边塞——“洛阳为易水,嵩岳是燕山”,他自己“愁容变海色,短服改胡衣”,也写“仍留一只箭,未射鲁连书”,“申包惟恸哭,七日鬓毛斑”。

这样的变乱,是他效仿他春秋战国的偶像们建立不朽功勋的机会。

他听说封常清在洛阳招募军士,也听说高仙芝带着五万甲士出长安,驻守函谷关,立刻往函谷关投奔高仙芝的军队。

但战乱中,没人有空搭理一个浪漫诗人报效国家的热情。

他没有能够在函谷关参军,也没有能够在玄宗离开长安前见到皇帝,只能跟着逃亡的队伍上了华山。

从山上望下去,洛阳一带的平原上,茫茫都是安禄山的军队。

当杜甫被囚在长安城里写“昨夜东风吹血腥,东来橐驼满旧都”时,李白看见了洛阳相同的场景,“流血涂野草,豺狼尽冠缨”。

杜甫从长安城里向朝廷所在的凤翔逃去的时候,李白被逃难的人群一路裹挟奔向江南。

最终到达江南,已经是天宝十五载(756年)的暮春。

歇马傍春草,欲行远道迷。

有一件事情是确切知道的:从来不算计日常的李白,很不寻常地写了一首婆婆妈妈的诗。

他的一个叫武谔的门人专门来寻他,问他有什么需要帮助的。

李白写下《赠武十七谔》请求武谔穿过交战的火线,去已经沦陷的山东,把儿子伯禽接到身边来。

李白最终选择住在庐山。

“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他满可以继续修道成仙了,但天下大乱,正是出英雄的时候。

他蹉跎十多年而不得的机会,现在正有一个被捧在他面前:太子在马嵬驿与去往成都的玄宗分道扬镳,无奈之下,玄宗只能封太子李亨为天下兵马元帅,命他收复长安。

但同时,老皇帝也任命永王李璘为江淮兵马都督、扬州节度大使,另带一路兵马在广陵造船做水军由海上绕道幽州,进攻安禄山的老巢。

永王沿长江行军,他的说客已经带着永王的征辟信来了两次,请李白出山去做参谋。

李白都拒绝了——他又不傻,这是当时一般名士都会做出的一致选择:江南还安定,应该在此休养生息等朝廷重建起来去谋个好位置。

从军去反抗,都是险中求富贵,不值当。

消息灵通人士更知道,永王的行动关系着皇家争权夺利的斗争:太子离开老皇帝后不久,自作主张继位为帝,没有通知老皇帝。

老皇帝很快对此做出了反应——一边发布退位诏书,一边又补充说:四海军国大事,皇帝先决定,然后奏给上皇。

皇帝在西北灵武,距离长安遥远,奏报难通的时候,上皇以诰旨先处置,然后奏给皇帝。

等到长安克复,上皇才真正退休。

太子手里只有西北的统治权,江南还在老皇帝手里。

永王李璘这时候自己带领一支军队南下,自然是老皇帝的命令。

在新皇帝眼里,李璘的军队就是老皇帝要从他手里割出江南的狠招。

明眼人都知道,跟着李璘难保不成为皇家争权夺利的牺牲品。

但李白等不得了。

太平时代,选官制度这架事无巨细的机器碾轧着他,不放过任何一个角落。

而现在,一切机器都停止转动,严丝合缝的规则被扯开一个大洞。

他五十五岁了,这是时代的大不幸,也是他最后的机会。

八 人无法看清自己的命运,但前代的命运,像是黄麻纸上的纤维,丝绸撕开时参差的裂痕,观察得久了,一切细节都有意义。

诸葛亮隐居隆中,刘备去请了三次;谢安隐居东山,直到四十多岁还一无所成,这些都成了对李白命运的隐喻。

他的人生轨迹必须在此时与诸葛亮、谢安重叠。

至德二载(757年)正月,永王李璘的军队到达浔阳。

第三次派人来请,李白终于点头,下山来到永王李璘军中,成为江淮兵马都督从事。

他写了十一首《永王东巡歌》记录李璘进军的过程。

在他为自己设定的命运簿里,这个时间点,他是淝水之战前的谢安。

他写下“但用东山谢安石,为君谈笑静胡沙”。

安史之乱将如淝水之战成就谢安一样,成就李白。

在李白用他积攒五十多年的热情与才华为永王唱着高歌一路东下时,至德元载(756年)七月刚刚继位的肃宗正在江南地区布下一张大网。

在肃宗这里,他有两个敌人,一个是占领河南河北与国都的安禄山,另一个,是随时能够把他的皇帝位置掳夺的老皇帝玄宗。

北方战乱,江淮还有租赋亿万,是对抗安禄山所有资源的出处。

永王李璘奉了玄宗皇帝的命令做山南东路、岭南、黔中、江南四道节度使兼江陵大都督,尽占江南财政军事。

皇帝的宝座,是肃宗急吼吼从父亲手里抢来的,难道他的兄弟不能再从他的手上抢去吗?偏偏李白还在《永王东巡歌》里大剌剌写“我王楼舰轻秦汉,却似文皇欲渡辽”,“龙蟠虎踞帝王州,帝子金陵访古丘”,“战舰森森罗虎士,征帆一一引龙驹”。

兴高采烈,浩浩荡荡,甚至处处以过去的皇帝比拟永王,字字戳中肃宗的神经。

肃宗继位后的第三个月,至德元载(756年)十月,肃宗下诏永王只身回四川觐见玄宗,停止进军。

永王没理他。

于是肃宗立刻在永王李璘进军的道路上设下无数绊子:至德元载(756年)十二月,肃宗新置淮南节度使,统领包括广陵在内的十二郡,节度使是高适。

置淮南西道节度使,统领汝南等五郡,与江东节度使一起负责围剿永王。

江南地方的官员也对永王百般不合作。

肃宗任命的度支郎中刘晏负责把江淮地区的租庸调运往北方为作战提供财富,永王想给他在军中一个职位,作为拉拢,被刘晏拒绝。

不仅如此,刘晏还在私下与吴郡采访使李希言谋划把永王赶出去。

李希言一边在丹阳布置当地军队阻挡永王进军,一边挑衅永王:在给永王的官方文书里不敬称,直书永王姓名。

永王回信将李希言一通大骂,并在润州击败了当地军队。

永王一路从江陵而来,过浔阳,经当涂、江宁,势如破竹般抵达润州。

润州,距离他要去的广陵(扬州)还有六十三里。

至德二载(757年)二月十日,润州的对岸瓜州忽然树起“讨逆”大旗,旗帜延绵,在阳光与江水照耀下闪闪发光。

肃宗的亲信太监也在诏讨队伍里,昭告天下:这次进军,在新皇帝那里,是叛逆。

永王的军队人心浮动。

那天晚上,永王的亲信季广琛召集相熟的将军,割臂结盟,背叛李璘,渡江而去。

高楼被拆掉第一根柱子,轰然倒塌,永王的军队很快四散投降,逃跑,永王只能带着少数亲信先往晋陵(今江苏常州),又往长江上游的江西逃去。

官军紧追不舍,最终将永王李璘射杀在江西大庾岭。

九 李璘兵败,随从四散。

李白混在败亡的队伍里从丹阳坐船奔向东南方向的晋陵。

二月的江南,夜风湿冷,追兵紧跟在后,火把相连如同燃烧的星火。

恐惧与寒冷交替,漫漫难熬。

熬不过去的时候,李白唱起了歌。

穷途末路的水边,是一定要唱歌的:荆轲刺秦,永诀易水;项羽败亡,自刎乌江。

但李白唱的这首歌,是委屈:他以为他是英勇的,他毫无疑问代表正义,他要去讨伐安禄山的!没想到,他把自己投入到一场本来已经避开的战争中,在政治的翻覆里,他也成了一个反贼。

比起道术,其实李白更相信历史对于命运的占卜。

公元前597年晋国与楚国战于两棠,晋军败绩,前有楚军,后有黄河,晋军被逼入绝境。

记录这次战争的左丘明在《左传》里冷酷而准确地描述晋军慌乱的逃窜;“中军、下军争舟,舟中之指可掬也。

”《诗经》里把一同并肩作战的士兵叫“同袍”,但在这里,两支部队争夺逃亡的船只,先上船的士兵疯狂砍向扒着船舷的同袍。

一截一截的手指维持着用力弯曲的角度咚咚咚咚地落在被血洗过的船上。

又过了两年,楚国围攻宋国,围城九个月,城内“易子而食,析骸以爨(cuàn)”——守城的军民交换孩子吃,吃完了肉再把骨头拆了当柴做饭。

残酷的战争最后都归入自相残杀的结局。

李白在这首《南奔书怀》里,用了这两个典故:“舟中指可掬,城上骸争爨。

”历史如同诅咒一般再现:玄宗的两个儿子带着各自的军队相互残杀,而长安、洛阳失陷,安禄山的将领阿史那承庆攻陷颍川郡,江陵、荆州以及荆州扼守的长江下游江南与巴楚地区都危在旦夕。

李白不耐烦太复杂的细节,战争也好,政治斗争也好,他不像杜甫那样工笔细描某一场具体战争的残酷。

但更抽象地,他感觉到人类历史一再地重复,这让他失望烦闷。

他曾经满腔热血,希望扫清寇乱,但现在,只能把一腔委屈气愤唱进逃亡的歌里,拔出剑砍向废墟里烧焦的柱子。

李白想逃回庐山,半道在彭泽被捕。

这一个月的从军行,成了李白无法洗脱的污点。

他只好拼命为自己辩解,“空名适自误,迫胁上楼船”——都是因为太有名,被逼的。

但他在永王的宴会上眉飞色舞写下的诗句白纸黑字。

永王征辟时,拒绝了他的名士后来都活得好好的,到了李白这里,“胁迫”就如此严重不能拒绝?颠倒错乱,自相矛盾,但也只能硬着头皮解释。

李白被押在浔阳狱中时,永王李璘的谋士伏诛的消息每天传来,不知道哪一天就有好酒好菜送进牢房,点到他的名字。

他的妻子宗氏是武则天时代宰相宗楚客的孙女,此时托着家里的关系为他上下奔走,眼泪流干,受尽白眼。

他还有一双儿女,刚刚从战乱的北方安全归来,他还渴望有生之年再次回到长安,登上金灿灿的宫殿。

他要活下去。

他疯狂地向所有能为他说上一句半句的人投诗求救,比如他十年的老友高适。

天宝三载(744年),李白、高适与杜甫一起漫游梁宋,跑马观妓。

那时候的李白名满天下,有皇帝赠予的黄金,有谪仙人的美誉。

那时候的高适只不过是居住在宋中无数不得意的穷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将出现无法翻页或章节内容丢失等现象。

热门小说推荐

位面掮客/国家帮我做任务

赵奈安被位面中间商系统绑定,系统规定定期要接一个任务。 任务一:到原始世界拿到卷须部落的祭祀圣石 任务结束,狼狈回来的赵奈安嘤嘤嘤哭倒在亲哥的怀里,死都不想再接什么任务。 系统什么的谁爱要给谁,然而已绑定无法解绑。 赵奈安:嘤嘤嘤嘤嘤嘤 赵奈今:安安别怕,咱们可以向国家求助啊。 1.本故事和现实生活完全没有关联,纯属虚构。 2.佛系写文,娱乐为主。 一句话简介:国家帮我做任务,努力活下去 /

反派疯狂迷恋我[无限]

一睁眼,姜意眠失去所有记忆,身处恐怖游戏。 完成副本,我将为您实现所有愿望。 系统附在耳边,如是说着。 带着一种令人毛骨悚然的、生硬的温柔,如邪恶之物对人类拙劣的模仿。 * 【听见死神的声音】 连环杀人案凶手的日记: 她好可爱。 今天触摸到她了。 今天和她单独相处,还亲了她。 好喜欢她,好想永远拥有她。 【诸神之子】 神的诅咒:以生命为代价,所有具有智慧的生物都将无法抗拒地贪慕神的光辉。 /

法师乔安

1620年代的瓦雷斯世界,正处于时代更迭的转角。 魔导蒸汽机吹响了工业革命的号角,启蒙思潮正在冲击封建皇权的根基,旧大陆的帝国日薄西山,新世界的殖民者野心勃勃,一千六百年来建立在剑与魔法之上的旧秩序,即将为一种全新的秩序所取代。 这是最好的年代,也是最坏的年代,这就是殖民地少年乔安维达学习和生活的年代。 人人生而自由,但施法者更自由。 这是一个关于魔法的故事,也是一个关于成长的故事。 (相/

被她迷了心[娱乐圈]

闻妺嬉美貌绝世,气质矜贵优雅,是娱乐圈难得一见的美人儿胚子[妺嬉(mxī)] 偏偏影帝施哲言是个神经病,对女人心理性厌恶 然而后来 狗仔:#惊!施影帝与一闻姓女星街边拥吻# 众粉丝:骗子!大骗子! 说好的对女人冷漠又无情呢! 而此时的施哲言却在掐着闻妺嬉的后颈,惩罚似的咬着她嘴唇:以后不准对别的男人那么笑,嗯? 黑眸里的火热与占有欲,犹如狂风骤雨 女主本性与气质并不符,反差萌狗崽属性 总之/

如何成为白月光[快穿]

白檀,一个被扔在阳光福利院的孤儿,因脖颈处带了块檀香木,遂得了这个名字。 机缘巧合之下,一个名为成为白月光的系统找到白檀,致力于把他培养成琴棋书画样样皆通,诗词歌赋无所不精,上知天文,下知地理,有才华,更有颜值,铭刻在主角灵魂深处的白月光。 白檀兴奋:那可真是棒棒哒。 从此以后,一人一系统游走在各个世界,所向披靡,一不小心,撩了不该撩的人 白檀: /

师姐她画风清奇

虚假的反派:杀人放火谋害主角 真正的反派:热爱核平是主角的好师姐 再具体点,用两个字概括言曦 言曦看着自己身前的三个分属于三本龙傲天小说的男主们,三个人在她这里的名字:万剑穿心,碎尸万段,魂飞魄散。 嗯,自己未来死的很惨 言曦:不如我先下手为强? 某筋脉尽断的前天才:我会被侮辱,会被打骂,但是我要忍莫欺少年穷? 被下毒虐待的小可怜:果然根本没有人会在意我的死活 被迫入魔的废人:我如今这样,/

每日热搜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