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下文学

手机浏览器扫描二维码访问

第166章挺起腰杆子做人(1/3)

幽幽光幕好似一张帘子,悬挂于天穹之上,遮蔽了日月星辰。

光幕虽说不大,但令人神奇的是,无论处于天下间哪个方位,都能看得一清二楚。

而且,这道光幕并非出现在一个世界,而是同时出现在上百个世界。

在这上百个世界的众生为影像标题议论纷纷之时,影像继续播放。

请问,你今天吃了几碗饭?你吃饱了吗? 光幕上的影像悄然变化,伴随着旁白,出现了一个问题。

当然,这个问题并不是询问那些观看影像的百姓们。

紧接着,画面中出现了一个小男孩,正面对着所有人。

这个小孩子,穿着一件白衬衫,系着一条鲜艳的红领巾。

“今天中午我吃了两大碗饭,吃的可饱了,一粒米都没有浪费。

” 画面中,系着红领巾的小男孩有些骄傲的回道。

“那你呢...” 话筒又出现在另外一个小学生的面前。

“三碗!” “两碗!” “一碗!” 画面不停变幻,一个个系着红领巾的小学生接受了采访,并且带着好奇,骄傲的报出了他们今天中午吃的米饭数量。

这些学生来自天南地北,有男有女,但每一个脸上都洋溢着自信的笑容。

那你们知不知道,是谁让你们吃饱的啊? 紧接着,旁白又问出了下一个问题。

“知道啊,是袁爷爷!” “袁爷爷!” “袁爷爷!” 小学生们争先恐后的骄傲自豪的回答。

那你们能背诵出一首节约粮食的诗词吗? “能!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一个,两个,三个...无数的小学生整齐的背诵声响起。

接下来,是一所普通的农村小学实拍视频。

随后,画面悄然隐没,漆黑的画面上,噼里啪啦的出现了一行字,并伴随着旁白的解说。

叮铃铃... 校园中,响起了一阵充满童趣的朗朗读书声... 整洁明亮的教室中,小学生们个个都正襟危坐,大声诵读着课本上的内容... 旁白的解说让观众知道,这是一所学校,也就是他们理解中的私塾。

紧接着,镜头拉高。

学校的外面,是一望无际的田野。

田野中,满是金黄色的稻谷,一眼望去,金澄澄的一片。

镜头压下,足以见到,禾穗饱满,粒粒可见,压弯了一株株禾苗。

农民们开着收割机,正在收割稻谷。

他们的脸上,充满了丰收的喜悦。

“好饱满的稻谷,看来,这是一个丰收之年!” 看着这个场景,尤其是那成片成片的稻田,立即就引起了众多皇帝的惊叹。

尤其是底层出身的朱元璋,看着那成片的稻田以及饱满的稻谷,忍不住咽了咽口水。

“这仅是一所农村的私塾吧?竟然有那么多孩子上学,还有女子也能入学?” 百姓们看着这熟悉又陌生的一幕,都充满了不敢置信的神色。

说熟悉,是因为画面是显示的是农村,他们能从中找到熟悉的感觉。

说陌生,是那干净的学校以及丰收的稻田,他们从来就没有见过。

请问,你知不知道,从明年一月份开始,你们就不用再上缴公粮,国家已经决定,全面免除农业税? 画面一转,一只话筒出现在了农田中忙活的农民身前。

与此同时,旁白声响起。

看过几次视频,观众们也都知道,这是在采访这位农民。

“哈哈,当然知道了,电视上早就说了!” 叼着烟、戴着草帽的农民看到有采访,脸上露出憨厚的笑容,挺起了腰杆子,高兴的回道。

“其实啊,我们这里早就不用上缴粮食了!” 吸了一口烟,农民接着说道:“如今啊,我家三亩田能收两千多斤稻子,不用缴粮食之后啊,吃都吃不完呢。

” “今年的新粮收完,我准备把去年留下的陈粮拿去卖掉,陈米可一点都不好吃。

” “不仅如此,我还准备明年不种这么多水稻了,反正也吃不完。

” “我准备种点经济作物,像是辣椒啊,黄瓜之类的,平时吃不完也可以拿去卖,给家里补贴点家用。

” 这位农民似乎从没有接受过采访,面对着镜头有些腼腆,但说到后面,憨厚的脸上全是高兴。

是啊,免除农业税啊。

这是华夏大地上数千年以来都不曾有过的事情。

如今,他们这一代人,就幸运的遇到了。

“什么?他们家三亩地竟然收获了两千多斤稻谷?” “他还要卖陈米,竟然是嫌陈米不好吃?” “他还妄想来年不种这么多粮食....” 农民朴实的话语,在一众皇帝听来,却是如此的刺耳,如此的凡尔赛。

更像是一柄大锤,重重的锤中了他们的心灵。

天下间,竟然真的有不需要缴粮食(免除农业税)的王朝(国家)吗? 答案是有的,活生生的出现在他们的面前。

这一刻,众多皇帝们的第一反应,是万分震惊,是不敢相信,是... 除了皇帝们,文武百官、天下百姓们皆是一脸骇然,既而眼露向往。

他们从这位农民的话里,听出了许许多多的东西。

三亩地收获两千斤稻谷,这是什么概念? 要知道,封建时代,一亩地能收三四百斤的谷子,已经是老天爷关照了。

毕竟,在那个时候,农民们收成好不好,全看老天爷给不给饭吃。

如今,画面中出现的这个国家,这个农民,他竟然说三亩地能收获两千多斤稻子。

换算下来,一亩地就是七百来斤了。

这特娘的,简直就是在做梦一样。

去年一共收上来多少公粮? 回部长的话,截止至年底,去年一共收粮超过十五亿斤,折算价值十八亿元。

就在观看直播的众人议论纷纷时,却见得光幕上的画面悄然变幻。

画面中,出现了一间办公室,两个人正在对话。

从他二人的话中不难听说,这二人正是那个国家主管收粮的税务官。

只是,这些话听在观众们的耳中,却是如同九天之上落下的雷霆般,将他们炸得个人扬马翻。

十八亿元是什么概念,无论是皇帝还是文武百官、天下百姓们,都不太懂,也没有那个概念。

但十五亿斤粮食,他们都懂了。

这是什么概念? 换算成他们习惯用的计量单位,一石大约是一百二十斤。

那这十五亿斤,差不多是一千多万石。

因为不知道这个国家的人口数量,所以,众多皇帝和文武百官也不好计算他们的税赋是高还是低。

但不管怎么说,如此多的粮食税收,说免就给免了。

这得是多么强大的国家,才能有如此大的魄力? 毕竟,免除了农民的税收,总得从其他地方找补回来。

否则,一个如此庞大的国家机器,该如何运转? 那我们的收税成本呢? 收税成本....去年已经达到了近二十亿元的开支,收上来的农业税,还不够给工作人员发工资的呢。

如此一来,倒是没必要为此耗费太多不必要的浪费啊... 画面继续,简短的几句话,加上旁白的解释,很快就让观众们明白。

“什么...收税的成本已经高出了所收之税?这怎么可能...” 大唐的长孙无忌不由得惊呼出声。

收税,是有一定的沉没成本的。

毕竟,古代交通不便,江南的粮食运到北方,一路上的运费,以及人吃马嚼,都得计算进去。

这一切的一切,通称为沉没。

一般来说,这个沉没开支是总税收的二到三成左右。

当然,如果下面的税务小吏伸手贪墨的话,可能会达到四成。

但总的来说,这个沉没成本本身就是计算在整个王朝的税赋体系之中的。

如今,这影像之中透露出来的消息,却是让众人大吃一惊。

派人向百姓收一斤粮食,反而要消耗掉一斤多的粮食。

这一来一回,反而亏本了。

这也就难怪,这个国家会取消掉农业税了。

因为,继续向农民收取农业税的话,根本就不划算啊。

本台消息...根据xxxxx决定,从明年1月1日起,全面取消农业税。

这意味着,沿袭了两千多年的农税彻底终结。

农民不再需要向国家缴纳粮食... 此项命令的出现,标志着我国从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的转型成功... 同时,我们应该感谢一个人! 在他的研究下,我们的水稻产量连年增加,从以前的亩产五百斤,增加到七百斤、八百斤、九百斤,乃至于一千二百斤... 同时,我们应该向广大最可爱的农民伯伯们说一声感谢,这两千多年来,你们辛苦了... 画面慢慢消失,可观看直播的观众们,却还没有从画面所传递出的消息中回过神来。

“不可能,这绝不可能!朕不相信,免除了农民的粮食税,那皇帝吃什么,百官吃什么,军队拿什么来养?” 刘邦震动了。

刘彻震动了。

赵匡胤震动了。

康熙震动了。

乾隆震动了。

所有的皇帝们都死死的盯着画面,哪怕是光幕变黑了,也没有眨一下眼睛。

打死他们也想不到,之前城主始皇帝嬴政所说的情况,居然真的出现了。

天下间,居然真的有朝一日,有一个王朝(国家)会取消了农民的赋税。

这就像是重重的一巴掌,重重的打在了他们的脸上。

那叫一个疼! 不仅疼在他们的脸上,更是疼在他们的心里。

光幕中的这个国家的皇帝虽然没有出场,但根据只言片语也能想象得到。

他居然有如此手段、如此魄力,直接免除了农民的税收。

这意味着,这个国家的实力,强大到了他们难以想象的地步。

否则的话,根本就解释不通,为何能在取消了农业税之后,这个国家还能依旧运转得下去。

“敢问城主,这个王朝取消了农民的赋税,如何能养活天下之民?” 刘彻沉思了一会儿,出声问道。

从之前的两段视频之中可以看出,取消商税是取死之道。

而天下间,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将出现无法翻页或章节内容丢失等现象。

热门小说推荐

非典型求生欲[快穿]

霁摘星在无数次转生中,按部就班地做气运之子的工具人。 突然有一天,他想活得久一点。 星际世界 有幸和三殿下达到99%的基因适配度,平步青云的第一步,就是让皇室将他塞入帝国学院借读,好镶金。 天骄们对其不学无术十分鄙夷,直到有日他们发现,这个借读生论文比他们多写十页纸,课题习惯用三种方法解答,随堂测永远最高分。 于是等三殿下宣布心爱之人另有所属,众天骄振奋:真的?那我可以追求霁首席了吗? 修/

三界解忧大师

纪晗一觉醒来,感觉谁都欠他的 应该是有什么原因,但他想不起来 于是他开了间解忧铺,打人打鬼打神,日天日地日三界 凡人来求,贡献一缕记忆便可 鬼神来求,那就要付很多很多的酬金 微府老大:天帝,纪晗乱收费,不给就打 天帝:给吧给吧,不够的话来天上打欠条 白无常:阎王殿下,纪晗看上你最喜欢的赤名岩了 阎王:给给给,只要让他走,要什么都给 阎王:纪晗这人奸诈贪婪,你就不觉得他有点什么? 绍原沉思片/

恶毒男配不争了[重生]

生前,晏暠一直不明白,明明是一母同胞的亲兄弟,为何父母总是偏爱弟弟,把所有好的都给他,无论自己做什么都得不到关注。 越是如此,晏暠便越是难受,越是不平,于是处处都和弟弟争。只要是弟弟想要做的事情,他也去做,并且做的更好。 但明明他才是做的更好的那个人,却始终得不到周围人的认可,父母,老师,同学,朋友望着他的眼神都是嫌弃的,说他善妒,自私,喜欢抢别人东西。 一直到死,晏暠才明白,他抢的是主角/

法师乔安

1620年代的瓦雷斯世界,正处于时代更迭的转角。 魔导蒸汽机吹响了工业革命的号角,启蒙思潮正在冲击封建皇权的根基,旧大陆的帝国日薄西山,新世界的殖民者野心勃勃,一千六百年来建立在剑与魔法之上的旧秩序,即将为一种全新的秩序所取代。 这是最好的年代,也是最坏的年代,这就是殖民地少年乔安维达学习和生活的年代。 人人生而自由,但施法者更自由。 这是一个关于魔法的故事,也是一个关于成长的故事。 (相/

如何成为白月光[快穿]

白檀,一个被扔在阳光福利院的孤儿,因脖颈处带了块檀香木,遂得了这个名字。 机缘巧合之下,一个名为成为白月光的系统找到白檀,致力于把他培养成琴棋书画样样皆通,诗词歌赋无所不精,上知天文,下知地理,有才华,更有颜值,铭刻在主角灵魂深处的白月光。 白檀兴奋:那可真是棒棒哒。 从此以后,一人一系统游走在各个世界,所向披靡,一不小心,撩了不该撩的人 白檀: /

隔河千里,秦川知夏

白浮泉遗址公园的管理者秦川热衷于小动物保护,科普博主,一个机缘巧合下,博学的他应邀为詹知夏设计了一条京杭大运河的旅游线路,生命之中的一次偶然的交集,演绎出一段共路的人生。从相识、相知、相恋,借着大运河美丽的风光,本已两难的人生,因爱而变得熠熠生辉。相恋后,两人为修复白浮泉还原遗址倾尽全力,为完成这一使命,克服了所有困难,用他们的奋斗书写了一曲壮丽的青春之歌。 /

每日热搜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