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下文学

手机浏览器扫描二维码访问

第420章(1/3)

曹操见状赶紧虚心求教道,“愿闻其详。

” “其一为世家。

”荀彧竖起一根手指道,“众所周知齐国募良民为府兵。

而为使百姓送子参军,齐主特设均田法,均田给民。

然均田给民须清查户口,丈量土地,必会得罪世家大族。

故此为其一。

” 荀彧所说的第一条阻力早在曹操意料之中,所以他仅是点了点头,便迫不及待地追问道,“何为其二?” “其二为百姓。

”荀彧答道。

“百姓?”曹操眉头一皱脱口而出道。

显然荀彧所说的第二条出乎了他的意料。

荀彧却是不急不躁地颔首解释道,“正是百姓。

百姓虽受益于均田法,一户可获授良田百亩,然参军入伍,终有风险。

若天下太平,府兵平时务农,农隙服役,倒也无妨。

若战事一起,齐军征调府兵出战,则百姓为躲兵役,少不得弃田而逃,甚至转投世家大族门下充当荫户。

” 对于荀彧预估的现象,曹操可谓是感同身受。

因为曹军屯所之中军户弃田而逃的事件时有发生。

为此曹操不得不祭出极其严酷的刑罚来惩处出逃的军户以儆效尤,甚至严惩各类收留军户的世家大族。

但就算是如此依旧还是会有人选择铤而走险。

这一来是因为一部分军户如荀彧所言害怕打仗不肯上战场。

二来也与军户糟糕的生存环境有关。

说到底所谓的“军户”其实就是曹军的农奴,他们没有自由,没有地位,不仅要承担繁重的劳役,还要在战时充当炮灰,如此细算起来可能还真不如世家庄子里的荫户过得好。

当然齐国的府兵都是自耕农,有属于自己的土地与资产,有迁徙的权利,甚至还可以送自家子弟入官署的学堂念书。

与曹军的军户可谓有着天壤之别。

不过就像荀彧所言,一旦打起仗来,常年面对尸山血海,面对不断战死的亲人,寻常百姓可不见得会为田地持续替君主卖命。

这也是同为屯田曹操对军屯管制相较民屯尤为严苛的一大主因。

“文若言之有理。

”曹操深以为然地点起了头,又跟着问道,“何为其三?” “其三为军阀。

”荀彧竖起第三根手指道。

“军阀?太史慈业已转任刺史,齐国何来军阀?”曹操低头自语了片刻,旋即仰首道,“文若莫是指张郃乎?” 荀彧与曹操交换了一下眼神,点头分析道,“张郃早年为袁绍部将,因与袁谭不和,方才叛袁投蔡。

其即非太史慈、张青那等蔡氏亲信近臣,又非张辽、高顺、高览那等降将。

此外张郃盘踞徐州多年,且帐下将士皆是其亲信部曲,非寻常齐将可比拟。

故其与齐主名为君臣,实为盟友。

而今齐主为收兵权,设府兵制衡军阀,划军镇剥离军政。

此番齐主整军虽未触及张郃根本,然长此以往两人必生间隙!” 曹操听罢“必生间隙”四字,精神顿时为之一振。

对手的烦恼就是自己的机会。

只见他压低了嗓门朝荀彧追问道,“可否借机拢络张郃?” 面对曹操的提议,荀彧手捻长须,不咸不淡道,“据臣所知,御史高藩乃是张郃同乡,颇有旧交。

旧友叙旧无伤大雅,便是让齐主知晓又能如何。

” 高藩乃是袁绍的旧臣,出身河间的他细算起来最多也就是张郃的同乡而已。

但空穴来风的事只要有道缝隙就足够了眼见荀彧摆明了要使离间之计,曹操立马露出会心一笑道,“善,就依卿之计行事。

” 荀彧赶紧拱手称诺。

可是还未等他话音落下,曹操又突然将话锋一转道,“文若列举诸多阻碍,字字珠玑。

然则孤若有心效仿蔡氏均田与民,开设军府,卿又有何化解之策?” 第十节蜀郡张松 迎着那双熟悉而又热切的双眸,荀彧知道今日他要不给出个说法,曹操是不会满意的。

其实荀彧刚才所列举的三项阻力并非蔡齐独有,曹魏方面也有相似的问题,甚至在某些方面可能还比蔡齐更为严重一些。

所以荀彧本人并不赞同魏国像齐国那般大张旗鼓地推行新政。

可怎奈曹操和蔡吉都推崇法家的申韩之术,双双以打击、抑制地方豪强为己任。

此外与蔡吉相比,曹操对那些危害其统治的士族名士从不手软,哪怕对方是已然追随他多年的荀彧也是一样。

好在对于如何应付曹操,荀彧心中早有腹稿。

且见他胸有成竹地拱手进言道,“君上明鉴,臣以为均田与民,开设军府之事,宜循序渐进,不可操之过急。

” “哦?如何循序渐进?”曹操不动声色地紧盯着荀彧追问。

“度田地,扩军屯。

”荀彧不假思索道。

作为汝颍世家的代表人物,荀彧提出加强屯田,毫无疑问是在向曹操表忠心。

那他此举会否遭到世家大族的敌视呢?答案是:不会。

因为荀彧提议的是加强“军屯”。

军屯乃是以军队且耕且守,以战养农。

军屯的军户本来就是魏军直接控制的人口,加强军屯自然不会损害到世家的根本利益。

故而荀彧此举既满足了曹操强军的需求,又大大地降低了曹操与世家大族之间的矛盾。

此刻听罢荀彧所言的曹操却是低头不语,让人一时间瞧不出喜怒来。

直到半晌过后,他方才开口问道,“扩军屯?扩往何处?” “三辅之地。

”荀彧笃定地答道。

三辅指的是长安周边京兆尹、左冯翊、右扶风以及弘农郡西部,这一地区本为西汉的京畿要地。

诚然光武帝将都城由长安迁到了洛阳。

但长安依旧是东汉数一数二的大城,丝绸之路的起点。

然而自打董卓裹挟汉帝重回长安,对京畿各地那是横征暴敛,滥杀无辜。

待到董卓伏诛,贾诩又唆使其残部围攻长安。

致使三辅之地战乱四起,饿殍遍野,昔日的膏腴之地转眼间便成了人间炼狱。

在天灾与兵祸的双重威胁下。

聚居在三辅的宗室、勋贵、富豪纷纷与天子一起出逃他乡。

从而留下大片无主之地可以任由官府收归国有重新分配。

果然曹操听罢“三辅”二字,顿时就来了兴致。

只见他起身走到挂有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将出现无法翻页或章节内容丢失等现象。

本周收藏榜25本
最新更新
新书入库
热门小说推荐

穿成苦情女主的渣A老妈

比起穿进血型文中更让江楚些崩溃的是,她穿成了这本书女主的渣A老爸或者说老妈? 渣A老妈靠着女主母亲顾灵均家飞黄腾达,联合小三害死原配后夺取了本该属于女主的家产,让女主有了苦情的基本条件。 至于结局,这个渣A当然也没好到哪里去,最终被女儿的六个A搞得家破人亡,死无葬身之地。 江楚些一点儿也不想重蹈原身的覆辙,既不想渣人,更不想被杀,她只想平静地度过等等,旁边睡的这个人怎么那么像顾灵均? 江楚/

给校草冲喜的日日夜夜

这一片校区有两大传说。 一是附中校霸裴允,一挑十毫发无损的事迹流传甚广。 二是三中校草秦昼,家境贫寒,体弱多病,一学期有半学期请病假。 高二开学的时候,裴允转学了,两大传说成了同桌。 刚开始,同班同学都害怕裴允欺负校草,后来,他们眼睁睁看着裴允不知哪来的自信,非要教秦昼学习。 秦昼:你的月考才考了250分。 裴允:分数并不能衡量一切,我要传授给你的是人生经验。 *** 裴允在高二那年被安排/

宫学有匪(青青子衿原著小说)

高能山大王 VS 书院小才女 美人书生被逐出皇城,因缘巧合上山为匪,留了一把乱糟糟的大胡子,打下一片赫赫威名,做了统领十八座匪寨的东夷山君,还在这一年早春,绑了一皇城书院来的贵人,不多不少,刚好十六位宫学女公子,他不要财不要色,唯独定下一番古怪的赎人规矩 缘分就从这里开始,青山绿水,匪气盎然。 【一句话简介:仗剑走书院,匪气怼天地,宠友宠妻宠兄弟。】 男主能文能武能撩妹,三分恣意,七分情深/

我的帝国战争游戏

元素潮汐的低谷渐渐远去,上古精灵的光辉也消逝隐退。 人类王国开始崛起,前有豺狼人围堵,后有兽人回归。 在这个风起云涌的大时代,所有的种族都在奋起拼搏,一个又一个新兴种族开始登上这片舞台。 面对这个大争之世,苏伦带着《帝国崛起》辅助系统来到了这个波澜壮阔的时代。 /

总裁他妈是团宠

顾箐箐出生豪门,嫁入豪门,生下豪门继承人。 丈夫尊敬,儿子孝顺,兄弟出息,人生堪称顶流贵妇模范,过得光风无限。 这只是在外人眼里的顾箐箐。 实际上,顾箐箐觉得自己的人生很失败,夫妻关系冷淡,母子关系僵硬,姐弟间更是一见就吵架,人生处处不顺。 前天刚冲儿子的草根女友甩完支票,第二天醒来,她缩小成了三岁奶娃娃。 得知消息的丈夫,儿子,兄弟们赶回家,齐齐围住沙发上抱着毛绒熊的粉嫩小团子,沉默了。/

寡夫门前是非多

现代高知女穿到女尊懦弱侯身上,本着既来之则安之的理念,坚决将三好(吃好,喝好,睡好)贯彻到底。 活了两辈子都不知爱为何物的人,偏一来就有了个未婚夫,这未婚夫跟自己隔心不说,家里还有个时时刻刻想谋害她的大姑姐,退婚,坚决退婚,小命重要。 好不容易有了个心上人,一个两个却都要来碍事,寡夫怎么了,吃你家大米,喝你家汤了,头可断,血可流,爱情坚决不能抛。 混朝堂,斗皇女,破阴谋,杀小人,千帆过尽,/

每日热搜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