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浏览器扫描二维码访问
古人云:“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
”在历史长河中,无数仁人志士心怀崇高理想追求,用气吞山河的英雄气概谱写了惊天地、泣鬼神的历史篇章,展现了敢于担当的宝贵品格。
他们的名字已成为中国人民心中“永远的丰碑”,他们的事迹和精神永远值得人们学习。
勇于担当是推动改革发展稳定的精神动力。
在当今全面深化改革的时代大潮中,需要广大党员干部以先辈风范和身边的先进典型为标杆,坚定勇于担当的政治定力,培养敢于担当的无私情怀,锤炼善于担当的过硬本领,不断抬高担当的起点和参照点,真正把担当精神内化于心、外化于行,积极营造敢于担当的社会氛围,大力弘扬敢于担当负责的社会正能量,在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实现中国梦的伟大实践中改造自我、完善自我,作出自己应有的贡献。
★曹操:军令就是军令,不能分什么有意无意 曹操(155~0),字孟德,东汉末年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书法家。
他是三国中曹魏政权的缔造者,以汉天子的名义征讨四方,消灭二袁、吕布、刘表、韩遂等割据势力,降服南匈奴、乌桓、鲜卑等,统一了中国北方,并实行一系列政策恢复经济生产和社会秩序,奠定了曹魏立国的基础。
曹操带兵军纪十分严明,并且自己也以身作则,带头遵守,因此,他的军队很有战斗力,很快就消灭了多股强大的军阀割据势力,统一了中国北方。
曹操看到中原一带,由于多年战乱,人民四处流散,田地荒芜,就采纳部将的建议,下令让军队的士兵和老百姓实行屯田。
很快,荒芜的土地种上了庄稼,收获了大批的粮食。
有了粮食,老百姓安居乐业了,军队也有了充足的军粮,为进一步统一全国打下了物质基础。
可是,有些士兵不懂得爱护庄稼,常有人在庄稼地里乱跑,踩坏庄稼。
曹操知道后很生气,他下了一道极其严厉的命令:“全军将士一律不得践踏庄稼,违令者斩!”将士们都知道曹操一向军令如山,令出必行,令禁必止,决不姑息宽容。
所以此令一下,将士们小心谨慎,唯恐犯了军纪。
将士们操练、行军经过庄稼地旁边的时候,总是小心翼翼地通过。
有时,将士们看到路旁有倒伏的庄稼,还会过去把它扶起来。
有一次,曹操率领士兵们去打仗。
那时候正好是小麦快成熟的季节。
曹操骑在马上,望着一望无际的金黄色的麦浪,心里十分高兴。
正当曹操骑在马上边走边想问题的时候,突然“扑剌剌”的一声,路旁的草丛里蹿出几只野鸡,从曹操的马头上飞过。
曹操的马没有防备,被这突如其来的情况吓惊了。
它嘶叫着狂奔起来,跑进了附近的麦子地。
等到曹操使劲勒住了惊马,地里的麦子已经被踩倒了一大片。
看到眼前的情景,曹操把执法官叫了来,十分认真地对他说:“今天,我的马踩坏了麦田,违犯了军纪,请你按照军法给我治罪吧!” 听了曹操的话,执法官犯了难。
按照曹操制定的军纪,踩坏了庄稼,是要治死罪的。
可是,曹操是主帅,军纪也是他制定的,怎么能治他的罪呢? 想到这,执法官对曹操说:“丞相,按照古制‘刑不上大夫’,您是不必领罪的。
” “这怎么能行?”曹操说,“如果大夫以上的高官都可以不受法令的约束,那法令还有什么用处?何况这糟蹋了庄稼要治死罪的军令是我下的,如果我自己不执行,怎么能让将士们去执行呢?” “这……”执法官迟疑了一下,又说,“丞相,您的马是受到惊吓才冲入麦田的,并不是您有意违犯军纪,踩坏庄稼的,我看还是免于处罚吧!” “不!你的理不通。
军令就是军令,不能分什么有意无意,如果大家违犯了军纪,都去找一些理由来免于处罚,那军令不就成了一纸空文了吗?军纪人人都得遵守,我怎么能例外呢?” 执法官头上冒出了汗,他想了想又说:“丞相,您是全军的主帅,如果按军令从事,那谁来指挥打仗呢?再说,朝廷不能没有丞相,老百姓也不能没有您呐!” 众将官见执法官这样说,也纷纷上前哀求,请曹操不要处罚自己。
曹操见大家求情,沉思了一会儿说:“我是主帅,治死罪是不适宜。
不过,不治死罪,也要治罪,那就用我的头发来代替我的首级(即脑袋)吧!”说完他拔出了宝剑,割下了自己的一把头发。
曹操“割发代首”的典故向我们揭示了依法从政、从严管理的重要性,展现了领导者的自律,再次验证了“以身作则,为人典范”的领导主题。
违法必究,将能有效地行使权力而实施对团体的管理,这是形成领导威望一个重要原因,尤其是领导自己犯的错误,更应该赏罚分明。
★诸葛亮: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诸葛亮,三国时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被誉为“千古良相”。
父母早亡,由叔父玄抚养长大,后因徐州之乱,避乱荆州,潜心向学,淡泊明志。
后受刘备三顾之礼,提出著名的《隆中对》,策动孙、刘联盟,于赤壁之战中大破曹操,奠定三国鼎立的基础。
蜀汉建立,拜为丞相。
刘备伐吴失败,受托孤于永安,辅佐幼主,外联东吴,内修政理,南征平叛,北抗强魏。
为完成统一中原、兴复汉室的大业,先后六次进攻魏国,在治国、治军等方面发挥了非凡的才能,是以民用其力,百姓不忿;又推演兵法,作“八阵图”;造损益连弩、木牛流马;与名将司马懿、张郃等交锋,屡操胜算;最后一次北伐时采取分兵屯田之策,与司马懿大军相持百余日,但不幸因积劳成疾而逝世,享年五十四岁,谥曰忠武侯。
其“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高尚品格,千百年来一直为人们所敬仰和怀念。
诸葛亮协助刘备在成都建立了蜀汉政权,当了丞相。
他一心想帮助刘备完成统一全国的大业。
公元年,蜀汉皇帝刘备病死。
临终前,他拉着诸葛亮的手说:“你的才能高出魏帝曹丕十倍,必能完成统一中国的大业。
如果我儿刘禅可以辅佐,你就辅佐他;如果他低劣无能,你可自取而代之。
”诸葛亮听后,痛哭流涕地说:“我会忠心耿耿地辅佐刘禅,一直到死。
” 刘备死后,诸葛亮担起了辅助刘禅治理蜀国的重任。
他事必躬亲、尽心尽责,很快使蜀国恢复了国力,逐渐强盛起来。
为了完成刘备生前努力统一中国的愿望,他曾先后六次率军队攻打魏国,争夺中原。
公元8年冬天,诸葛亮又一次集结军队,出兵北伐。
临出征前,诸葛亮给刘禅写了篇名为《后出师表》的呈文,分析当时的形势,表示北伐的决心。
文章结尾的时候,诸葛亮写了“臣鞠躬尽力,死而后已”这句话,表明自己要忠诚谨慎地拿出全部力量,一直到死为止。
刘禅同意了他的出兵计划。
诸葛亮带领大军北上,但是由于蜀魏力量相差太大,未能彻底取胜。
诸葛亮并没有因为目的难以达到而灰心丧气,他一直组织进攻,最后病死在军营之中。
后来,此句演变为“鞠躬尽瘁,死而后已”,表示呕心沥血竭尽全力,贡献出自己的一切,人称卧龙先生,有“经天纬地之才,鬼神不测之机”。
刘备三顾茅庐,遂允出山相助。
曾舌战群儒、借东风、智算华容、三气周瑜,辅佐刘备于赤壁之战大败曹操,更取得荆州为基本。
后奉命率军入川,于定军山智激老黄忠,斩杀夏侯渊,败走曹操,夺取汉中。
刘备伐吴失败,受遗诏托孤,安居平五路,七纵平蛮,六出祁山,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其手摇羽扇、运筹帷幄的潇洒形象,千百年来已成为人们心中“智慧”的代名词。
★范仲淹: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范仲淹(989~105),字希文,汉族,北宋著名的思想家、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
范仲淹政绩卓著,文学成就突出,他倡导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思想和仁人志士节操,对后世影响深远。
范仲淹《岳阳楼记》,原句为: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
意思就是把国家、民族的利益摆在首位,为祖国的前途、命运担忧分愁,为天底下的人民幸福出汗,表现出远大的政治抱负。
范仲淹文武兼备、智谋过人,无论在朝主政、出帅戍边,均系国之安危、时之重望于一身。
他对某些军事制度和战略措施的改善,使西线边防稳固了相当长时期;他领导的庆历革新运动,虽只推行一年,却开北宋改革风气之先,成为王安石“熙宁变法”的前奏;即使在担任地方官时,他也殚精竭虑,鞠躬尽瘁。
范仲淹不仅是北宋著名的政治家和军事家,还是一位卓越的文学家和教育家。
作为宋学开山、士林领袖,他开风气之先,文章论议,必本儒宗仁义;并以其人格魅力言传身教,一生孜孜于传道授业,悉心培养和荐拔人才;乃至晚年“田园未立”,居无定所,临终《遗表》一言不及私事。
他倡导的“先忧后乐”思想和仁人志士节操,为儒家思想中的进取精神树立了一个新的标杆,是中华文明史上闪灼异彩的精神财富。
千载迄今,各地有关范仲淹的遗迹始终受到人们的保护和纪念。
《宋史》曰:自古一代帝王之兴,必有一代名世之臣。
宋有仲淹诸贤,无愧乎此。
仲淹初在制中,遗宰相书,极论天下事,他日为政,尽行其言。
豪杰自知之审,类如是乎!考其当朝,虽不能久,然先忧后乐之志,海内固已信其有弘毅之器,足任斯责,使究其所欲为,岂让古人哉! ★顾炎武: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顾炎武(161~168),汉族,明朝南直隶苏州府昆山(今江苏省昆山市)千灯镇人。
他初名绛,别号亭林,字宁人,后世称为亭林先生。
明朝灭亡以后改名炎武,号蒋山佣。
他生于一个官僚地主家庭,祖先世代明朝为官,到了他出生的时候家道已然中落,顾炎武从十岁起,就跟随祖父读书并受到过比较严格的儒家教育,特别是他的嗣母王氏和他讲过很多历史上英雄人物的故事,深深熏陶了他幼小的心灵。
这些对于他以后人格的培养有举足轻重的意义。
当时的江南继东林之后,再组复社,复社声气传遍天下,俱以娄东二张(张溥、张采)为宗主。
年仅十四岁的顾炎武加入了复社。
这是个当时江南最大的政治学术团体。
由于顾炎武博雅独行于乡里,和同乡挚友归庄为乡里人不容,有“归奇顾怪”之目。
在青少年时期他广泛接触当时的名士大儒,讲学论道以天下为己任,年轻时候的他就认识到科场应试无足轻重,用心研学实用之学,他常叹谓“感四国之多虞,耻经生之寡术”,直接对当时文人以浮名苟得为务之风作了无情的批驳。
1645年,清兵在入关后的第二年,南渡过长江,大肆屠杀江南民众。
史可法扬州殉难以后,江南半壁战局每况愈下,但江南民众依然奋起抵抗,江阴、嘉定、昆山都爆发了激烈的抗清斗争,陈子龙、夏允彝起兵于松江(今上海松江)。
顾炎武、归庄起兵于昆山,一时抗清之势如燎原烈火,清廷派兵血腥镇压。
七月清兵陷嘉定、昆山,嘉定、昆山都和扬州一样被屠城,杀戮甚是惨烈。
顾炎武在他的《秋山》诗里记载了当时景象:“一朝长平败,伏尸遍岗峦。
”“可怜壮者县,一旦生荆杞。
”起义失败以后,顾炎武回到家乡,他的嗣母王氏在家乡沦陷后绝食十天以身殉国,临终留下遗言给顾炎武:“无为异国臣子,无负世世国恩。
”这也成为顾炎武一生的信条,永远都不会屈服清朝的统治。
同年五月份,顾炎武举家移到常熟的语濂泾,开始了他的颠沛流离的游历生涯。
在那国破家亡的岁月里,他曾十下南京拜谒明孝陵,北上山东、河北,特别对河北的形胜之地做了广泛的实际调查,重点关注了山海关、居庸关、昌平、古北口等地,并多次哭吊位于昌平的明十三陵。
经过多年的努力,山东、河北的地理形势,都一一装到他的胸中了。
《营平二州地名记》、《昌平山水记》等许多军事地理名著,就是在这段时间里面写出来的。
166年,顾炎武从河北、北京到山西、陕西游历。
在这之后他再没有回过苏州故里。
他最后一次南归江苏,是在1667年,从山东到淮安,并刻录他的著作《音学五书》。
他用了三十年的光阴,完成了这篇音韵学巨著,更提出不同于当代其他学者的观点:“读九经自考文始,考文自音始。
”此书原原本本地描述了音韵的变迁过程。
后来的戴震、张惠言等提出的四声,都是根据顾炎武这本书加以发展而来的。
顾炎武到了陕西后,他不顾年高体弱,游历了关中的山山水水。
晚年,他在华阴买了土地五十亩,决定就在那里垦荒。
他认为华阴形势很好,退可守,进可攻,大可经营一番。
他的一个侄儿从家里来信,认为陕西天气寒冷,土地也不肥沃,劝顾炎武回江南去。
顾炎武回信说:“这里的百姓爱读经书,特别尊重德行高尚而不爱做官的人,并且敢讲真话,和其他省的人大不相同,这是大有希望的百姓啊!华阴地处山西、陕西、河南三省的交界处,地势险要,消息灵通,一旦天下有事,十里远的地方可以屯兵守险。
大军东出潼关,争夺天下,实在有高屋建瓴之势啊!”这封信可以看出,直到晚年,顾炎武朝思暮想的,依然是反清复明的大业。
康熙十七年,当时朝议以撰修《明史》,特开博学鸿词科,征举海内名士。
许多江南文士都不得不低下高贵的头颅,屈膝出去做官,顾炎武的同乡叶方霭等人也联合举荐他出来,顾炎武回信严词拒绝。
第二年清廷还不死心,让主持编写《明史》的大学士熊赐履派了两个差人来到华阴,请顾炎武到北京做他的助手,他毫不迟疑以死自誓,“唯办刀与绳”。
是啊,顾炎武的嗣母王氏,他的两个兄弟,好友吴同初、潘田力和吴炎等都死于这场战争,多少亲朋战友为了明朝都慷慨就义了,面对清人的诱降,顾炎武毫不退缩地选择不合作,宁可从容赴死。
“民不畏死,奈何以死惧之?”这就是他一生标榜“行以有耻,博学于文”的真实写照。
顾炎武不与清政权合作的立场是非常明确的。
他不与清朝的名公巨卿有所交往,即使与自己的亲外甥,时任清政府高官的徐乾学弟兄,也很少走动。
有一次,徐乾学坚持邀请舅舅到家中做客,他无奈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将出现无法翻页或章节内容丢失等现象。
假如你重生了,最想做什么? 高明程仔细的想了想,觉得还是老婆孩子热炕头比较好! 年轻貌美的老婆,那就绝不能被艰苦的生活给磨去了颜色。 沉默内向的大儿子,打小就得好好培养。 至于走上邪路的小儿子,嘿嘿,教你做人套餐已上线,套餐包括:遍体鳞伤、皮开肉绽、头破血流。 至于钱嘛 我对钱不感兴趣,上辈子赚够了,这辈子只想小富即安,悠哉过好小日子! /
又名:被学姐赖上的日子 校花:王易,脚酸,捏 校花:王易,怕黑,牵 校花:王易,你是我的人了,你跑不掉的! 王易一觉醒来,重生回到20年前高考现场。 面对天书一般的试卷,直接懵逼。 考试不顺利就算了,回头还被校花骑在身上一顿胖揍。 我不要脸的吗? 算了,脸给你了,身子也给你了! 校花:王易,我帮你背了黑锅,锅太沉了,你背着我走吧! 高端的猎人,经常以猎物的身份出现在眼前。王易发现,自己七岁/
*泼辣小厨娘x神颜公子哥 人家穿越到文工团是舞蹈演员,顾芊穿越过来居然是一名食堂女工。 罢了,工作不分高低贵贱,厨子虽然没有跳舞体面,也算是一门手艺。 正好,顾芊穿越前是一名神厨。 持起锅铲就是一顿干! 糙面、野菜、麦麸咸菜饼子都能给你做出朵花儿来。 任何糟糕的食物到了顾芊手里,皆能成为化腐朽为神奇的美食。 一不小心就从食堂女工升职为主厨,成了文工团人人追捧、不敢得罪的顾神厨! 就在顾芊开/
众所皆知,A医大附属济华医院妇产科有两位王不见王的副主任医师。 江叙和沈方煜从大一入学到博士毕业再到规培评职称,简直拼得你死我活,天昏地暗,堪称你不卷死我,我就卷死你,你考九十六,我考九十七。 卷到最后,居然连看上的姑娘的都是同一个。 谁能想到,没等两个人斗出个结果,心上人直接挽着同性女友的手,在他俩面前笑吟吟地出了个柜。 白白针锋相对了三个月的俩直男三观尽碎,同仇敌忾地一顿苦酒入喉,稀里/
黎非凡穿书了,穿成豪门霍家霍二爷包养的金丝雀,四体不勤五谷不分,能在大佬身边三年屹立不倒的唯一原因,就是像极了大佬求而不得的白月光。 金丝雀对金主可是真爱,无奈脑子不够使脾气还坏,结果人正主一回来他就被踹了。 黎非凡就不一样了。 金丝雀就要有金丝雀的自觉。 床上狐媚惑主床下温柔小意,没事儿斗斗妖艳贱货,有事儿大佬棒棒绝不出头。 背地里呢。 霍家大爷狼子野心黎非凡私人腰包进账五百万。 对家上/
黎欢穿书了,穿成了女主堂姐在直播节目里的对照组,女主踩着她立了一个豪门千金的人设爆红网络,抢了她的老公,嫁入豪门生儿育女幸福一生,而她却活成了墙上的黑白照。 黎欢来的时候正好是节目第一期,系统:生命倒计时一年,友情提示:只能花钱才能活命。 节目里,女主正在化妆台前展示数万一瓶的面霜,用小勺子挖了一点涂在脸上。 另一边镜头,同样的面霜,黎欢食指抠出一坨,漫不经心地擦脚。 珠宝店里,女主正在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