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浏览器扫描二维码访问
白登,差点丢了老命。
这回来实在没办法了,手下就献了这么个憋屈的主意,反正也不嫁真的公主过去,找个什么诸侯王的女儿顶着公主的名嫁过去就行了。
匈奴好蒙,一看人家连女儿都嫁过来,还捎一大堆礼品,就安生两天。
可过不久老毛病就又犯了,汉朝这边还是打不过啊,只好再嫁公主,这叫做和亲。
也有不嫁给匈奴的,比如有名乌孙公主。
汉武帝朝就有两个乌孙公主,一个叫刘细君,一个叫刘解忧,都先后嫁给了乌孙国王,与乌孙合亲也是为了联合乌孙,夹击匈奴,所以依然是属于“和亲”的国策。
但昭君出塞的时候,情况已大不相同。
《汉书?匈奴传》记载,经过一百多年的汉匈战争,到汉元帝的时候,匈奴已经是“大虚弱”,匈奴内部也分崩离析,最多的时候,居然有五个单于在互相攻伐!后来剩下了两个单于,呼韩邪单于和他的哥哥郅支单于。
这时候,匈奴已经到了“事汉则安存,不事则危亡”的地步,也就是依附汉朝的一方才能存活下来。
呼韩邪单于就主动臣服了,最后汉朝就出兵把郅支单于给灭了。
当时郅支单于感到无力对抗大汉,就逃到了今天的伊犁河流域一带。
汉元帝建昭三年(前36年),西域都护甘延寿和副校尉陈汤“矫制”,也就是伪造命令出兵,在康居诛斩郅支单于,他们在给朝廷的上疏中说:“犯强汉者,虽远必诛!”这话说得才叫掷地有声,简直就是汉人历史上空前绝后的豪言壮语!呼韩邪单于看到这个情况,怕啊,赶快屁颠儿屁颠儿地来朝觐,还撒着娇要认岳父。
这时候汉元帝44岁,而呼韩邪单于已经40岁了,还要认一个比自己大四岁的人为爹,说明在大汉威势之下,匈奴害怕得都已经有些心理变态了。
就在这种情况下,昭君出塞,虽然确实对两个民族的交流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但这决不是汉代标准意义上的和亲,决不是乌孙公主那样为解汉朝危难而牺牲自我的奉献与献身。
我们再来看第二点,到底是昭君出塞更值得同情呢,还是不出塞更值得同情? 李白有首诗,就叫《王昭君》,诗曰“昭君拂玉鞍,上马啼红颜。
今日汉宫人,明朝胡地妾。
”短短二十个字,充满了同情与感叹。
感叹什么呢?就是出塞的境遇,就是“今日汉宫人,明朝胡地妾”的境遇。
李白为什么觉得这种出塞的境遇让人同情与感叹呢?原因有三: 第一,去国离乡。
汉代和亲的女子们无不有去国离乡的悲痛。
一个朝廷、一个国家的责任要让一个弱女子去背负,而且要去那么远的地方,甚至一生再不能回来。
所以《乐府诗集》里记了一首《乌孙公主歌》,据传是乌孙公主刘细君所作,其中开始第一句是说“吾家嫁我兮天一方”,最后两句总结则说“常思汉土兮心内伤,愿为黄鹄兮归故乡。
”所以,远嫁他乡,西出阳关无故人了,天涯何人能识君呢?所以我们这些安家固土、不习惯流浪的汉人觉得这很值得同情。
第二,环境恶劣。
要去的地方远也就罢了,但要是欧洲、美国什么的,哪怕再远,不也有人屁颠屁颠、抛家离国地偷渡过去吗?但昭君要去的地方不一样。
杜甫诗里说“一去紫台连朔漠,独留青冢向黄昏。
”那是极荒凉的地方啊,文化不通,语言不通,习俗不通,再加上条件差,环境恶劣,这哪是一个汉家王妃能生活的地方呢?我读杜甫诗的时候,经常有一个奇怪的感觉,那就是杜甫把沙漠与王昭君的青冢连在一起说,让我感觉昭君一个水灵灵的荆楚女子,就是在塔克拉马干沙漠那儿渴死的,苦死的。
第三,胡汉偏见。
杜甫和李白都有胡汉偏见,李白说“今日汉宫人,明朝胡地妾”,你看,你家王昭君明明是去做单于的阏氏的,也就是大老婆的,相当于汉人的皇后,他非要说嫁到胡地就是要作妾的;杜甫说“千载琵琶作胡语,分明怨恨曲中论”,你看,昭君嫁到匈奴后,那日常弹琵琶唱歌可能就要用匈奴语啊,杜甫老夫子认为,光唱匈奴语弹琵琶曲这种形式,就够让人悲愤怨恨的了。
说实话,这都表现出了汉人知识分子明显的民族沙文主义倾向——认为一个美丽的汉人女子嫁给蛮胡,那就是悲惨的,就是悲剧的,就是该值得同情的。
事实上,王昭君去国离乡,远嫁匈奴确实有让人同情的地方,但她嫁呼韩邪单于后的婚姻生活未必就不幸福。
这个道理也有三方面。
第一,也是最重要的一个原因,就是她不嫁单于,命运可能更悲惨,更悲剧,更值得同情。
《后汉书?南匈奴列传》记载,王昭君“以良家子选为掖庭”,但一直待诏、待诏,待诏了好几年,等得花儿都谢了,也没能“等闲结识春风面,伴得君王常依栏”。
对于这些入宫的女子来说,常常是“故国三千里,深宫二十年”,往往也只落得个“寥落古行宫,宫花寂寞红”的悲惨结局。
其实这是古代君权制度下一个注定的悲剧,一个个年轻的女子,在那高深的院墙下,只能将饱满而美丽的生命交给干瘪而寂寞的岁月,在无人欣赏、无人喝彩中,像一片花瓣,消逝于尘埃。
作为一个男人,我觉得即便只是对那些美丽的容颜来说,这种无声无息的消逝,都是一种冷漠的,充满着悲剧内涵的伤害。
更何况,一代君王死后,这些女子的命运就更悲惨,大多数要陪葬,不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将出现无法翻页或章节内容丢失等现象。
高中毕业那年暑假,厉霜刑在影视城当武替赚生活费。 然后因为长得好看,给女主当武替的时候被导演以为是真的妹子,被拉去顶包演了一个女配角。 因为配角片酬比替身高,厉霜刑可耻的从了。 于是,厉霜刑就开始了自己从替身到影帝的娱乐圈生涯。 【最开始】厉霜刑:我什么都能演,男女主配都行,只要钱多。 【后来】厉霜刑:我什么都能演,只要剧本好! 从赚钱到事业再到理想。 P.S.╰☆★☆★☆★☆★☆★☆★☆/
有这么一个奸妃,她把持朝政,残害忠良,秽乱后宫,惹得朝野沸腾,人神共愤。 最后当然被主角一刀两断,大快人心。 袁萝好死不死,穿成了这个作天作地堪比苏妲己的奸妃。 醒来的第一个念头,是洗白自己。 但是 狗腿一:娘娘,弹劾您的朱御史全家已经被我们屠灭,连他家阿猫阿狗小鸡小鸭都没放过 狗腿二:娘娘,东海王安排勾引皇上的小贱人已经毁容,就是东海王不太好对付,我们准备下毒。 狗腿三:娘娘,敌人收到咱/
A班的班主任有一只茶杯猫。 他纵容这只猫出入教室,办公室,趴在他头顶睡觉。 某一天,在他即将被敌人暴揍的时候,猫忽然巨大化,一爪掀飞敌人:揍你个乌龟王八蛋,老子的奴才也是你能打的? 被猫卷在尾巴上渺小至极的他:喵喵喵? 喜欢看美少年的猫妖x并不是美少年的A班班主任 ps:无脑小甜饼,猫妖会变人的恋爱文,私设如山,请勿较真。 /
褚晴高三最后悔的事,就是身为学渣,跟学神戚未晨他谈了恋爱,导致整个上半学期都被逼着学习 忍了半年,她终于提了分手,结果下一秒双双穿到23年后,跟刚满18岁的儿子成了同班同学 嗯,儿子是他们俩亲生的 褚晴看着眼前五分像自己、五分像戚未晨的少年,崩溃了 更崩溃的是儿子随她,也是学渣 更更崩溃的是,两个人在几次考试都倒数后,被戚未晨强押着开始补课,学不好就挨罚的那种 一连被罚多次,学渣儿子愤而反/
岑宁十三岁被接到大院,院里小孩见她软萌胆小,使劲欺负。 岑宁恐慌不安,只好壮着胆子跑到言行之的面前:听说我是你老婆,那你能给我撑腰么? 岑宁二十三岁时离开了,因为那些长大的小孩说,言行之有喜欢的人了。 岑宁有点难过,但还是在临走前跟他打了招呼:听说我不会是你老婆了,那我能离开了么? 时光荏苒。 言行之压着眼前的小白兔,万般情绪只化为一抹淡笑:宁宁,这么多年白给你撑腰了吗。 软萌可欺的小摄影/
郑晓龙执导、孙俪、刘涛主演的电视剧原着小说,唯一正版,全网独家!继《后宫甄嬛传》后2015年令人瞩目的史诗巨献!女性大历史小说开创者蒋胜男壮阔演绎中国首位太后的惊世传奇!她是历史上真实存在的传奇女性。太后一词由她而来。太后专权,也自她始。她是千古一帝秦始皇的高祖母。她沿着商鞅变法之路,奠定了日后秦国一统天下的基础。到现在都还有学者坚信,兵马俑的主人其实是她。在芈月爱恨情仇、波澜壮阔一生的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