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下文学

手机浏览器扫描二维码访问

其一梅寿司夫妇(1/3)

圆乘寺大夫或许是有什么特别的理由,才在东京平民居住区的K诊所工作。

至于是何理由,他的朋友们也不太清楚。

圆乘寺大夫今年三十八岁,是外科医生,拥有医学博士学位,但他从来不摆医学权威的架子。

看他在大河岸边信步而行的样子,倒让人觉得他是个短工,或是个旧书店的店主。

他的装束打扮也完全不像个大夫,他穿着西服,系着领带,戴一副知识分子趣味的眼镜,一副很有自信的样子,手里还拿着个黑皮包,和所谓的医者风范有点对不上号。

他还常常穿着前面开口的毛衣和经历了十多年风雨的旧西服,光线强烈时,还会戴上前面已经变形的鸭舌帽。

这位圆乘寺大夫,在大学附属医院干到三十七岁,晋升到讲师,也是诊疗病患的台柱子,不知他是怎么想的,去年突然从附属医院辞职,成为一名自由职业者。

圆乘寺大夫的观点是,如果要做一个自由职业者,那就要从国立或公立的医院辞职,自己开医院当医生。

然而,圆乘寺大夫从大学附属医院辞职后,并没有自己开医院,而是闲居了半年多。

今年年初,在一家私人经营的医院而且是分院的K诊所就职了。

圆乘寺大夫怎么没当自由职业者呢?他为何辞掉大学讲师这份体面工作,而去不怎么景气的医院当医生呢?他本人对事情的原因三缄其口,始终沉默,任凭周围人随意猜测。

按常理来说,最大的可能是他厌倦了大学附属医院那种非常复杂的人际关系。

大学的医学部到底什么样呢?说起来,那是知识分子云集的地方,人员素质较高。

但深入内部一看,却与想象中的情形截然不同。

里面的人或摆空架子,或谄媚,或互相中伤、互不服气、互相倾轧。

各种弊病纠缠在一起,让人感到很烦闷。

这一点并不仅限于医学界,人类社会到处都有这样的现象。

医学界表面上风平浪静,其实内部麻烦重重,争斗激烈。

按圆乘寺大夫的性格,他喜欢做任何事情都直来直去,讨厌装模作样,对充满矫饰的大学内幕已经厌烦了。

此外还有一种可能,那就是主管他的教授很贪婪,他不愿意再追随其后了。

宫仓教授曾是圆乘寺大夫的主管教授,他在表面上给人一种温和的感觉,对学生也用敬语,实际上却是个糟糕的独断专行者,是那种表里不一、口蜜腹剑的家伙。

在T大学的教授中,这种类型的人有很多,宫仓教授最为典型,表面上彬彬有礼,实际上阴险狡猾。

这位教授特别关注圆乘寺大夫自行做了十年的体液循环研究。

无论是在学会上宣读科研成果,还是在杂志上发表学术论文,都要在圆乘寺大夫发表的相关文章上,先行署上自己的姓名,好像他自己主导了这项研究。

大多数医学部的教授们,常在下属人员所写的论文上,厚颜无耻地先署上自己的名字。

医学部的工作人员,如果能够分辨出谁是实际做出成就的人,那还不错。

而从整个学会的惯例来说,只承认研究论文的第一作者,文献的索引上也只登第一作者的名字。

这样,真正的研究者就被隐姓埋名,永无出头之日。

换句话说,成果和名誉全被教授吞噬了。

圆乘寺大夫的研究成果不错,这就使他有了一种很微妙的境遇。

有人特意地盯着他,有人背后嫉妒他,而从整个医学部收益的立场上来说,他个人的业绩并不太好。

可以说,这也是他不愿意再干下去的另一个理由。

假如他离开大学医学部,去哪个国立或公立的大医院工作。

因为他是独自从事研究,就无需在相关文章上,把无关教授的名字冠于自己的名字之前了。

圆乘寺大夫是在大学当过讲师的大夫,只要他愿意做,完全可以找到主任医师的职位。

然而,圆乘寺大夫是在无所事事地赋闲了半年之后,凭一时高兴劲儿,在平民居住区这个极小的诊所里干了起来。

圆乘寺大夫曾笑着向朋友吐露心迹:“我就愿意悠闲地,不受他人打扰地看看病,吟吟诗!”这并不能说他是在开玩笑。

其实,他在从医的学生时代就喜欢钻研俳句,同学们送他一个不雅的外号“圆乘寺杂鱼”,他现在已成为有名的俳句杂志《N》的最有力合作者。

他来到平民居住区诊所工作后,一直戴着他历经十几年风雨的米黄色鸭舌帽,常常于午休时分,在隅田川畔的长椅上坐下来,开始吟诗。

看上去很像那么回事。

当下圆乘寺大夫所处的环境,完全不同于人际关系糟糕的大学医学部,那里有着一种淡雅的情趣。

尽管如此,他所谓的“就想悠闲地写写俳句”而辞职另谋“高就”之谈,依然缺少可信的说服力。

难道他讨厌大学、讨厌教授、就不能写俳句了吗?抑或是把一些不相干的理由叠加在一起,表明不可承受之重呢?也许还有别的理由。

其实说起来,他为何从大学辞职这一点并不重要。

应该说说他新上任的诊所的所在位置。

从浅草地名,位于东京。

的过驹形桥到木户街道,再向横跨荒川的新四木桥迈进(直到两三年以前,这条大街上还通有轨电车)。

尔后从“东向岛一丁目”地名,位于东京。

拐角的前一条小巷左转。

沿着单向通行的仅能走开一辆车的小巷,朝隅田川方向前行一百米,右侧就是这家K诊所。

K诊所是一座钢筋混凝土结构的二层楼房,已建成四十年,当初奶油色的外墙,现在已经变成了灰色,正面墙壁上有的墙皮已经脱落了。

在贫民居住区里,周围没有大的房屋,这个诊所也不引人注目,如果没有诊所的招牌,很可能被误认为是旧宿舍。

住在附近的老人说,这栋建筑刚落成时,它还是这个贫民居住区里一座少有的、很协调的建筑。

众人对此评价很高,说这儿建了一栋很高级的医院。

进诊所里面看看,高级的痕迹随处可见,正面的候诊室面积足有十坪1坪等于1日亩的三十分之一,合3.3057平方米。

,空间之大,现在少有。

从那里向左边望去,依次是“内科诊察室”“外科诊察室”,面积都足够大,正对面还有手术室和X光室。

手术室当然是瓷砖墙,铺着瓷砖地板,面向走廊的玻璃门上镶嵌着很厚的毛玻璃,表面用透珑画着仙女像,很是讲究。

候诊室右边依次是护士值班室、诊室、院长室、医师值班室,里面是厨房,与大医院设施相比,也毫不逊色。

与候诊室左侧相连的楼梯非常宽敞,五六个人可以并排行走,与当今医院里常见的那种两人擦肩而过,胳膊互蹭的狭窄楼梯相去甚远。

沿着楼梯而上,左边有个很大的病房,可以住八个人。

走廊两侧有六间双人病房,尽头是盥洗室和洗手间。

对面是厨房,可以进行简单的烹饪。

大间病房的左边还有个三坪的房间,挂着“病房值班室”的牌子,实际早已用作仓库储物。

总体来看,诊所的外观虽然陈旧,里面却仍旧富丽堂皇,令周围的医院望尘莫及。

如此协调的建筑,得益于K医院上一任的主人,他说要在平民居住区建一座现代化的分医院,而后鼓着劲儿将其建起来,到战后十几年,情况仍不错。

换了一代人,也换了观念,现在的院长只关心政治,自打参加竞选后,就照顾不到这个分院了。

这个院长不知是因为没有威望,还是因为小气,连续三次都落选了。

实际每次都花掉不少钱。

他不关注分院的设备维护保养,X光设备和手术器械已经相当陈旧,而且这里的任职医师经常更换。

容易打交道的平民居住区的病人渐渐与之疏远了,导致这所分院最后沦落了。

当下只有五六个病人在这里住院,他们仿佛被人遗弃了一般,星星点点地散布在俨如武藏号战舰般的偌大建筑之中。

住院的病人平均年龄六十五岁,得的净是些脑溢血后遗症、高血压、梅毒、阿尔茨海默症等慢性疾病。

其中最年轻的也已经五十二岁,是个患高血压的女性。

这些病人在家里没法对付,单独找房子又很难,不如送到医院省事,再说也体面,于是家人就将他们送到这儿来了。

若让他们彻底地尽快地康复出院,家属和本人当然会很高兴。

但他们都是一些很特殊的病人,现代医学手段对其无能为力。

这种情况,大夫和护士会很自然地丧失干劲儿。

没有干劲儿,病人不愿来,而病人不来,医护人员更没有干劲儿。

不清楚K诊所是从何时开始,步入这种恶性循环的,总之,这个诊所事业没有起色,是这一带最不兴旺的医疗机构。

K诊所的护士长今年五十三岁,战后不久,她就来这里当护士。

早年就结婚了,现在孩子已经长大成人。

据她说,昭和三十五年时,有个S大夫工作热情,医术精湛,在患者中颇有威望,他和总院院长交涉更新设备的事,其意见没有被采纳,他就辞职了。

这是诊所没落的开始。

后来,院长从大学请来医师暂予维持,却每隔一天就有一次人事变动,搞得人心惶惶,最后病人都溜掉了。

而一年后,H大夫被留下来负责,他是个六十岁的酒鬼。

只要是治疗外伤,就统统给涂硫酸锌油,于是,人送绰号“硫酸锌油大夫”,这个大夫意志消沉,无心工作。

自此以后,诊所就不可避免地衰落了。

与此同时,护士也换了不少。

有的护士既年轻又精干,来到这里工作,很快就觉得无聊和没劲儿,不久就辞职了。

有的护士是从总院临时抽调来帮忙的,她们面对这些沉闷且没有活力的老年慢性病患者,很快感到厌烦,就找个理由匆匆溜掉了。

长期留在这儿工作的,只有护士长浦本,她俨然是这个诊所的主人。

还有个叫安田的人,今年三十三岁,在这儿工作时间较长。

另外还有村上和布川两个人,她们每天下午去东京医师会的护理学校上学。

看看她们就知道,留在诊所里的人,净是些轻视工作、总想得到闲空的人,安田与丈夫都在外工作,安田就很喜欢这里,上班空闲时经常编织东西,丝毫没有主动做好工作的迹象。

这样的一家医院,人员相对较少,还有一个女接待员、一个X光技师和一个负责伙食的阿姨。

医院本身的财政入不敷出,只能靠总院的接济勉强地维持着过日子。

总院院长是个有钱的人,也是个唯利是图的人。

对于分院的情况,他很了解,可他整天忙着参加选举,无暇顾及分院的死活。

其实,他就是给予关心,状况也不会马上得到改善。

比方说关闭医院,宽大的楼房就会闲置。

拿到社会上卖掉,没有人喜欢这座破旧不堪的、只能用作医院的楼房。

当下诊所有些入不敷出,靠总院周济,还能勉强维持生存,如果过几天院长参选获胜,倾心关注诊所,或许能转危为安,给诊所的事业带来生机。

再说平民居住区的人比较传统,很有人情味,只要诊所声望恢复,就能得到可观的收入。

目前这个诊所,谁来操持都行,招聘一个老爷爷级别的有丰富临床经验的大夫和招聘一个去年刚刚通过国家资格考试的新手医生都一样,前提是每天按时来这儿上班。

就在这个当口,曾当过T大附院讲师的圆乘寺大夫报名到诊所任职,院长非常高兴。

他起初以为圆乘寺大夫在开玩笑,后来得知是真的,心里非常感动。

一向小气的院长罕见地在银座的高级饭庄设宴款待圆乘寺大夫,并毕恭毕敬地说: “看多少病人都没关系,一切全交给您来做。

并希望您能长期干下去!” 问题是,圆乘寺大夫为何愿在这个快要倒闭的诊所里工作呢?对他的同僚们来说,这至今依然是个不解之谜。

时至四月,圆乘寺大夫已经在诊所工作了半年。

一天,共生制药公司的推销员殿冈来这里找他。

圆乘寺大夫当年在T大附院工作时,殿冈常去外科医疗部门宣传和推销药品。

第一外科的医师大都不好对付,唯有圆乘寺大夫是个坦率耿直且最好说话的人。

他后来听说圆乘寺大夫调到平民居住区的诊所工作,赶紧跑来打招呼。

时近下午五点,殿冈来到诊所,圆乘寺大夫正准备下班回家。

看到殿冈远道而来,圆乘寺大夫非常高兴,马上带他在那个鬼屋般的诊所里转了一圈。

看到诊所陈旧而冷清的样子,殿冈感到很惊讶。

圆乘寺大夫却非常满足地说:“这个地方很好,在这儿自由自在,我早点儿从大学辞职,来这儿干就好啦。

” 在殿冈看来,这里僻静而寂寞。

病房里住着七个治疗后身体状况仍毫无起色的老年病人;门诊每天只有二十来个人就诊,大多是感冒或跌打扭伤这一类轻微病症的患者,易治易疗,医护人员绝对地悠闲。

假如说人若悠闲,再好不过,那么完全可以认为在这里工作,要比艰难地生存在阴险狡猾的教授手下,优雅舒适得多。

况且,圆乘寺大夫似乎也不只是看好这种悠闲。

“这个地方很有趣,平民居住区的人很有活力。

” 他说得很对,这一带居住区确实洋溢着平民的情趣。

水户街道宽敞的大马路两旁,分布着银行和超市等高楼大厦,路上车多且嘈杂。

而圆乘寺大夫所在的诊所居于一条狭窄的小巷,左右住房密集,住房最多是二层楼。

黄昏时分,住房敞开的窗户里会传出断断续续的三弦声。

走进这里,仰头一看,窗户上大都挂着竹帘,旁边居民楼顶层的晾台上晾着床单和浴衣,中间还夹杂着乳罩和三角裤。

小巷弯弯曲曲,能通过的交通工具只有自行车和台车。

这里还会迷惑行人:觉得一直往前走,不远就是大马路,走过去一看,却是小巷尽头;或者是走来走去,最后发现越走离目的地越远。

尽管小巷进不去车,诊所门前却像广场一样开阔,中间停着自行车,旁边有卖饴糖的,演连环画剧的,孩子们都在旁边围观。

从诊所朝浅草方向往前走五六百米,就是曾作为平民居住地段的红灯区而驰名的“鸽之街”。

现在虽仍叫“鸽之街”,但性交易已不像以前那样明目张胆。

从水户街道呈直角南北穿越的小巷是鸽之街的“商店街”,巷内夹杂着杂货店、饭馆、针线铺,也有很小的酒吧。

与之方向不同,在靠近水户一侧,往新四木桥方向走,经寺岛广小路,就到了称之为“玉之井”的红灯区。

诊所所处街区被“鸽之街”和“玉之井”两个花花世界环绕着,加上西边就是向岛的高级饭店街,难怪圆乘寺大夫等人都说这个地方很有趣。

殿冈初来乍到,他也不知道圆乘寺大夫每天晚上是否在这一带玩。

圆乘寺大夫从上大学到就职于附属医院,思想都很开通,也许他很会玩,可这么直截了当地问他,好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将出现无法翻页或章节内容丢失等现象。

热门小说推荐

边荒传说

荒名称虽异,因它既是良民裹足之地,也是刀头舐血之辈趋之若鹜的乐土;充满危险,也是机会处处;可以是英雄豪杰死无葬身之所,亦为悍不畏死的人成名立万的舞台。更为各方政权视之为进行秘密外交的理想场所,而无地容身者则以之为避难的安乐窝。在此一刻它或许是乱世中的桃花源,下一刻会变成修罗地狱。没有任何一处地方,比边荒更可怕,同时又那么可爱。主角燕飞、刘裕、拓跋珪置身于这混乱的时代开始他们人生的舞台,传说/

咬痕

1. 秦楼从小就像个疯子,人人畏怕。只有一个人不怕,还帮他关住了心底的魔鬼。 后来女孩儿成了秦楼的初恋。 再后来,女孩儿死了。 秦楼更疯得无法无天。 直到一个和初恋神似的女人出现。 2. 秦情自从做了秦楼助理,每天工作以外还要应付嘲讽三千遍: 秦总只是把你当替身。 你根本不知道秦楼有多爱宋书,比起宋书,你什么都不算! 给别人当替身啊,你真可怜。 秦情配合得很,每每低垂着眼,泫然欲泣。 没关/

御繁华

杏花林中初遇时,她尚是不谙世事的小郡主,而他是先帝最宠爱的皇子,关外扫荡敌寇, 功高盖主,却为新帝所忌,远贬他方。 彼时他尚无意竞逐天下,她却因家恨国仇,以温柔之乡为陷阱,以缱绻之爱为利刃,狠狠将他推上叛君叛国之路。 三年后重逢,他已是雄踞一方的霸主,手攥长剑欲直取天下。而她是落魄琴师,一无所有。 皇权霸业,永嘉混乱金戈铁马,漫漫征途,人命如草芥,爱恨亦浮云。 爱别离、求不得、生死两隔,她/

杭十七不是哈士奇

二哈受X狼王攻 杭十七穿越到兽人世界,变成了一只本体为哈士奇的兽人,被一只高大健硕的,外形相似的犬科动物带回部落。 杭十七:遇见了同类了,开心。 后来,杭十七发现事情并不简单,他喜欢拆家搞破坏,咬尾巴转圈圈,讨厌被约束。 部落里的其他兽人却纪律整肃,等级分明。喜欢集体捕猎。而把他捡回来的兽人敖梧,就是这兽人的老大。 同样是二哈,怎么差距那么大呢。杭十七羡慕地盯着敖梧锋利的獠牙和利爪想道。 /

怒江之战1

六十多年前,十万中国远征军溃败怒江,穿越胡康河谷原始丛林的撤退过程中,非战斗减员将近五万将士。自此,这片土著口中的魔鬼居住地,再无人敢接近。然而不久后,令人惊诧的事情发生明明是没有生灵的丛林,英国驻印空军的飞机盘亘不去,屡屡轰炸,他们想消灭什么东西?丛林里存在着什么?几乎在同一时间,新三十八师,派出一支十人特别分队,潜入野人山执行不知终点的任务。但在应当绝密的任务,却随着深入丛林之后,一变/

好好让我疼

文案: 机场VIP候机室里,屏幕上正在播放钢琴独奏。黑色燕尾服的钢琴家气质卓然,高岭之花一样清冷,贵不可攀。 是单漆白哎!肖邦国际大赛最年轻的金奖得主,见过真人的都说比电视上还帅啊! 那个日剧《交响意中人》的男主原型就是他啊,不过他比男主还高冷啊,满脸都写着别爱我,没结果! 吴羡好瞟了眼屏幕,看见一双修长好看的手在琴键上跃动,灵活得不可思议。她看呆了,手指怎么能这么灵活啊?钢琴家好变态哟!/

每日热搜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