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下文学

手机浏览器扫描二维码访问

第一百四十六章(1/3)

萧怀瑾从去岁起称病不朝,宫里祈福的朱砂挂到如今,已经有不少大臣心生疑窦。

虽然萧怀瑾从前偶尔也旷朝,打打马球,喂喂虎豹什么的,他病倒的这些日子也有大臣入宫觐见过,听声音着实挺萎靡的;但从两个月前,也就是冬月时,朝中开始隐隐有传言,说萧怀瑾长久称病不朝,其实并不是生了病,而是根本不在宫里。

起初这流言遭嗤,毕竟后宫里出了那样大的事,曹皇后难产,死掉一个皇子一个公主,宠妃白昭容公然行刺被砍死,圣德妃牵连罪名被发落出宫……换谁谁都要精神恍惚,一病不起。

但过去这么久,你皇帝不露面就罢了,好歹把储君立了啊!万一撑不过去这茬,龙驭宾天了怎么办? 虽然大臣们急着站队找下家,但不好公然奏议此事,好像盼着皇帝快死一样。

于是又拖到年后,陛下连除夕宫宴都没露面,如今又有不在宫中的传言,各种猜测便甚嚣尘上。

及至如今,在别有用心的人煽动下,竟有一百多个官员跑来求见皇帝。

有人是探听消息,有人是急着站队,有人是别有居心,也有人是真的担忧天子安危。

夕阳一点点斜过,落日熔金将巍峨森冷的宫殿镀上一层昏黄。

御前公公李长宁旁观着,有小黄门跑到他身边,附耳低声说了什么。

李长宁面色瞬间一松,再抬头时已经是微微含笑:“各位大人们,请回吧,太后很快要来看望陛下了。

”言下之意,他们跪在这里挡着路,于礼不合。

人群中有人低声哼道:“她来又怎样?还不知道陛下的病,是不是和太后有关呢!” “现在也不知陛下究竟如何了,说不得生病也只是糊弄我们的……” 人群中议论声逐渐嘈杂,李长宁皱起眉头。

皇帝出宫的消息原本压在宫内,却被皇帝近身伺候的内侍总管苏祈恩传了出去。

得亏何太后早有警觉,内卫在宫里抓了几名暗哨,可苏祈恩早已逃了。

当然,不若如此,李长宁也得不了提拔,跑来御前伺候。

陈留王得了消息,将流言散布的这段时间,何太后也与他暗中过了几招,可谓是数度惊险。

起初陈留王的人暗地里煽动,散布何家对皇帝不利的传言,造谣说皇帝不朝乃是何家为了篡位。

何家虽然与何容琛不同心,但涉及帝统这种大是大非的问题,为利益故,总还是要守住秘密的;郑丽妃的父亲听命于何家,控制着御史台的口风,为了转移大臣们的视线,转而挑起各方战火,针对各派系的弹劾层出不穷,闹得底下臣子撕逼掐架打嘴炮,无暇去细究皇帝的事;至于曹丞相,他与何太后有多年默契,不知道和太后通了什么气儿,暂时没有表态。

这些传言和猜测被压了下来,随着时日的发酵,意料之中的逐渐膨胀。

“太后驾到——” 嘹亮的唱报声,在延英殿前回荡,原本还在喧哗要求面圣的大臣们,纷纷梗着脖子望向那浩荡的仪仗。

延英殿除天子外不许乘辇。

何太后是步行而来,一身檀色织金对襟大衫,金霞色长披帛,庄重得遥不可及,令人望而生畏。

但令人意外的是,她的身后,竟然还有宣宁侯方老将军,以及快要致仕的礼部尚书蔡瞻。

人群中有人微微冷笑。

一文一武,看来何太后是早有准备,果然挺难对付。

不过,今天别说是方老将军和蔡瞻来劝,只要天子不露面,谁来劝都是徒劳! ------------ 何容琛走得很快很急,步伐却稳当,面上似也平静。

她站在殿阶上,目光冷厉地扫过跪着的大臣。

这些请命的人中,有些是煽动人的,绝大部分是被人煽动的。

都有哪些人呢—— 台省官、寺卿官都在了,三省六部,九寺五监,御史台也有。

她心头重重下沉。

百官请愿,这意味着什么,不言而喻。

会导致怎样的恶果,也完全可以预见。

陈留王还真是用对了一招。

去年,朝中便出现了流言和议论。

她那时提早留了一手,将方老将军召进了宫,密谈皇帝出宫一事。

算是破釜沉舟。

原本此事只有何家知道,以此拿捏她,叫她分外不痛快,现今宣宁侯也知道了,更方便她制衡形势。

方老将军没有怀疑何太后说谎,因为以前教过萧怀瑾兵法,当然熟稔皇帝的性子,干出这种事一点都不突兀。

同样,太后也召对了礼部尚书蔡瞻——这么大的事情,冒险告诉二人,是因信得过他们的人品。

这两个老臣都是历经三朝,巫蛊案、兰桂党争、韦氏灭族……他们没有落井下石也没有趁火打劫,依然是做着自己本分的事。

所以,她不求他们对她忠心,但求说话有分量。

也正是找对了人,这两位老臣帮她渡过了一次又一次群臣质疑的危机—— 第一次质疑是在四个月前,门下左侍中阎令对皇帝称病不朝的状况有点疑虑,这疑虑也如星火扩散。

宣宁侯二人对太后的人品信得过,便商议着一起先将流言镇-压,以免被北燕、陈留王觑到了,发生什么不可挽回的祸事。

当时何太后提议,找个身形相仿、声音相似之人,在紫宸殿以养病之名,偶尔召见大臣面圣,以免众臣起疑。

两位老大臣吓了一跳,找人冒充皇帝是死罪,然而又没有更好的办法。

为了社稷稳定,两位老大臣不得不晚年失节,同意配合太后做戏,以隐瞒皇帝出宫的真相。

“皇帝”是何家花费两个月的时间寻遍各地找来的,培养了一个月,正好赶上,急急送进宫里。

他只需要一天到晚躺着,偶尔召几名大臣入宫,隔着帘子听他们奏报,不停地咳嗽,就会有侍疾的妃嫔以伺药为名,把大臣们请走。

大臣们面圣时满殿熏着药味,见到皇帝隐隐约约的样貌,又听到他的声音,便没有生疑——他们的忧心全放在了皇帝的沉疴病体能不能好转,谁有可能是嗣君,自己乃至全家的政治前途上了。

各有盘算,第一次质疑就这样掩盖过去。

许是陈留王见煽动不成,朝中重臣稳坐不动,下面的大臣各怀心思,这朝廷派系虽然乱,却也乱得铿锵乱得规律,乱得让他无从煽动,遂改换了口风—— 他扬言宫里坐的皇帝是假的,是何家和太后想要祸乱朝纲,弄出了个傀儡! 蛇打七寸,如今出了宫的皇帝,就是整个晋国的七寸。

流言虽然扯,但架不住它传的久,皇帝也没出来辟谣。

这样一来,即便是先前谒见过皇帝的大臣们,心里也不由泛起了嘀咕——他们是隔着帘子见的皇帝,影影绰绰的,谁知道是真是假? 可是皇帝又称沉疴缠身,没有确凿的证据,他们总不能把皇帝从病床上拖起来。

这一次质疑,来势不小,不少大臣虽然没有明面诘问,但私下口耳相传,议论纷纷。

唯一能够打探出虚实的,就是从侍疾的妃嫔那里。

皇帝林林总总召见了几茬大臣,来侍疾的分别有沈贤妃、郑丽妃和钱昭仪。

巧的是她们原本在宫里也是各自不同派系,这简直是个敏锐的信号,引发了众臣猜测纷纭——凤位之争,大概是要看她们背后角力了?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将出现无法翻页或章节内容丢失等现象。

热门小说推荐

宠妃罢工日常[清]

姿容绝艳、宠冠后宫的宜妃娘娘做了个预示未来的噩梦。 太子被废,老四登基,死对头德妃成了太后;她生的老五不得重用,小九幽禁致死,小十一幼年病逝; 连甜言蜜语宠她万分的康熙,晚年也一个接一个纳汉女,把她抛到了脑后去。 驾崩前,他还特意叮嘱新帝,若是宜妃跋扈不敬,不必顾及朕之心意! 最后她忧郁而死,下场凄凉。 梦醒之后 宜妃:本宫不干了。 这宠妃,谁爱当谁当! . 皇帝嘴上不说,心中有数, 三宫/

芜卦

芜之卦,卦卦皆无你。 既然如此,便弃了这卦,封了这天,也罢。 /

佟娘娘的养崽日常

末世生存两年,在如愿为自己儿子报仇后,童瑶意外来到了历史上的大清朝,成为康熙皇帝的贵妃佟佳氏。 没有求生欲的童瑶对这锦衣玉食的生活提不起任何兴趣,宫斗是什么?没兴趣!皇帝的宠爱又是什么?能吃吗? 直到见到原身的养子后童瑶爆发了,谁敢动老娘的儿子?不就是宫斗?谁怕谁啊!不斗的你们哭爹喊娘,你们不知道老娘的厉害。至于皇帝的宠爱?分分钟手到擒来。 童瑶:儿子在手,天下我有,至于宫斗和男人,那不过/

旁白它和谐词过分多[穿书]

褚珀穿进一篇修仙文里,成了百般虐待男主的炮灰小师姐,好巧不巧,她穿书后一睁眼,正好是将男主踩在脚下欺辱的剧情。 面前的宴师弟一脸恭顺,乖巧听话,召之即来挥之即去,小师姐让往东,就绝不往西。 旁白里的宴师弟血腥暴力,睚眦必报,满脑袋都是屏蔽词。 穿书即面临谋杀的褚珀QAQ:好和谐一师弟,她玩不起 褚珀决定改邪归正,重新做人!她不能一下子性情大变,她要一点一点悄悄变好,然后惊艳所有人。 * 只/

表妹万福

女主角是商户之女,重生之后,为了躲过前世厄运,不择手段千方百计想要嫁给本文男主裴石安。裴石安是国公府长子,增经少年卿相,名动京城,十六岁时却背负污名,远走西南。裴君子瑞方,律己正身,终还是载在了小表妹的手上,被迫娶她为妻。身世之困,父子君臣,随着小表妹这个小福妻的强行到来,男主角的人生也就此改变。本文女主重生,但没有多少金手指,非爽文。写男女情爱,痴云腻雨,也写父子君臣,相爱相杀。借用一读/

老婆是顶级Alpha,我该怎么办

努力做个学渣 清冷蔫坏攻 你混我也混 疯批美人受 容时从小就是学神,俊美人狠,战功赫赫,不到三十岁就晋升少将,公认的顶级Alpha,却意外卷入权利斗争中,因拒绝强|制匹配而身陷囹圄。 再次醒来,他回到了十八岁。 看着刚到的入学通知书,他决定隐藏锋芒,调查真相。 开学典礼上,容时一句我是来混日子的。引发轩然大波。 作弊入学、废物点心、逃兵之子的话题在军校里热议。 他以为这样就足够低调,却还是/

每日热搜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