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浏览器扫描二维码访问
第四章黛、钗关系之谜 在《红楼梦》中,薛宝钗与林黛玉对于贾宝玉来说,一个是“金玉良缘”的宝姐姐,一个是“木石前盟”的林妹妹,她们本是天生的情敌,最后却冰释前嫌、握手言欢了,这究竟是怎么回事? 现在,我就根据自己对这部书的理解,跟大家一起来捋一捋宝、黛、钗三人的感情纠葛,看书里面是怎么写的。
三人第一次展示各自不同的性格特征应该是在第八回。
曹雪芹写得很聪明,就把他们三个搁在一个空间里来写。
那时薛姨妈她们已经住到荣国府的一个叫梨香院的院落里。
一个下雪天,贾宝玉到那儿去看他的姨妈,就跟薛宝钗在一起,后来就喝酒、吃东西,在这个过程当中林黛玉也去了,这样呢,作者就在梨香院吃饭的那个地方,充分展开了对三个人不同性格特征的描写。
应该说,在那一回里面,还很难说谁对谁产生了一种可称为爱情的情感,基本上还是小姑娘、小男孩之间那种天真活泼的、无拘无束的自然交往。
但是曹雪芹写得非常好,通过这一回,我们就能对林黛玉性格中的优点和弱点都了如指掌了。
林黛玉在这一回里显示出对封建礼教的规范完全无所谓的态度,她由着自己的性子生活,把她的个性展现得非常充分,这在那个时代的闺中女子当中是非常少见的。
曹雪芹的描写,使不少读者读了以后就很喜欢她,也使得有的读者读了以后就很不喜欢她他只是塑造出一个活生生的人物,让读者自己去琢磨,自己去判断。
当然他也展现出林黛玉性格当中明显的弱点和缺点:尖酸刻薄,无所顾忌,令人难堪。
那么薛宝钗呢,就显示出她性格上的一个优势:她虽然年纪上只稍微大一点点,基本上还是一个小姑娘,可是沉稳、含蓄、温柔、典雅,善于为人处世。
在这一回里,薛宝钗是很可爱的。
至于希望贾宝玉读书上进、走仕途经济的路子什么的,在这一回里面她没有展示,所以在这一回里薛宝钗基本上就把林黛玉给比下去了。
这一回里作者展示这两个女性,是有意识地形成一种不平衡的局面,希望读者继续往下读。
因为人是活人,艺术形象是根据生活当中的活人塑造的,加上作者高妙的艺术手法,就使得这两个人物留下了一些性格悬念,让读者去琢磨。
读者会想:林黛玉这么尖酸刻薄,她在荣国府里能生活得很好吗?或者是,薛宝钗虽然温柔敦厚,很平和,但是贾宝玉究竟是喜欢林黛玉还是喜欢她呢?这样一想,就很有意思。
情节往下流动,到第十九回的时候,已经有了大观园。
十七回、十八回就讲到了荣国府盖造大观园,元妃省亲,省亲以后就让荣国府的公子和小姐们住进了大观园,林黛玉住进了潇湘馆。
但第十九回的故事空间还不是在潇湘馆,这一回涉及林黛玉的情节是“意绵绵静日玉生香”。
这一回就展示了贾宝玉和林黛玉两个人亲密无间、两小无猜、美好相处的情节,但是你很难说两个人之间这时就已经产生了爱情。
两个人的爱情的苗头是在第二十三回展示出来的。
二十三回写两个人在大观园的花园里面,在桃树下,共读《西厢记》,这个情节大家太熟悉了。
那么通过这一回作者就展示了两个人之间的感情有了一个联系的渠道,就是在他们之前的中国传统文化当中的那些美好的、正面的东西,那些对封建的伦理道德、主流价值观念进行挑战的东西,他们两个都是接受的。
当然他们之间也有一些小矛盾、小冲突,但是实质上是两个人在这样一个过程中心心相印了,这一点书中写得很美,大家印象都很深。
那么到了第二十六回就有了“潇湘馆春困发幽情”的情节。
在上一讲里面,我曾经讲到那个过程当中曹雪芹使用高妙的肖像描写和对人物肢体语言的描写来展示两个人物之间的深情厚谊。
在那种情况下,他们两个的情谊就开始朝爱情的方向发展了。
因为他们读了《西厢记》,受到了启发,一个自比张生,一个不同意对方把她比成崔莺莺,但是心里头实际上是接受这样一个定位的,于是他们就开始了美好的初恋。
这种青春期的初恋,在那样一个时代,那样一个贵族的大宅院里面,它的发展是非常困难的,有很多的障碍。
最大的一个障碍就是王夫人和薛姨妈她们散布了一个舆论“金玉姻缘”。
根据她们的说法,有个神秘的和尚老早就作了一个预言:薛宝钗这样一个美丽、聪慧的女子,因为带着一个金锁,所以一定要嫁给一个带玉的公子。
好像这是一个上天已经定下来的、不可更改的玉律。
这个舆论在大观园里,在荣国府,是很多人都知道的,这给了林黛玉很大的压力。
再加上前面已经讲过的,林黛玉由于没有得到父亲死后属于她的那份遗产,所以无依无靠,成为一个经济上没有根基的、寄人篱下的女子。
而薛宝钗呢,虽然她们家的境况比她父亲健在的时候要差很多,可是她哥哥还领着宫里的银子,当皇家的买办,家里面有房有地,还有当铺,经济上就很强势。
再加上薛宝钗本人虽然“人谓装愚,自云守拙”就是她从来都不愿意把自己内心里的真实的东西直接流露出来,总是以一种掩饰的、含蓄的办法来应付和别人之间的关系。
可是她对贾宝玉的爱意也还是不时地、以这样那样的方式流露出来,别人可能不太注意,但林黛玉会注意。
因此,究竟薛宝钗和贾宝玉之间是一种什么样的情感关系,林黛玉就时时地有所猜忌。
而贾宝玉本身呢,虽然很爱林黛玉,却对所有的青春女性都很感兴趣,愿意和每一个青春女性保持愉快的交往,不仅是对小姐们,就是对丫头们他也是这样一种态度,这也给林黛玉带来了一定的心理障碍。
对别人她大体上无所谓,对薛宝钗,她总是在琢磨她和贾宝玉之间的关系。
所以林黛玉在爱情自主方面面临着很多困难,不仅是封建礼教的禁锢,她觉得自己有情敌,怀疑薛宝钗藏奸,小说里在这方面有很多细腻的描写。
然后,情节发展到二十六回的时候,林黛玉和贾宝玉之间的感情,双方都比较明朗了,都向对方表达出了可以称为爱情的那种暗示或明示了。
情节再往下流动,到了二十七回,也是写大观园里面的情况,就是四月二十六日,芒种节,要饯别花神。
这个时候呢,薛宝钗有一个非常著名的举动,就是扑蝶;林黛玉也有一个非常著名的举动,就是葬花。
她一边葬花,一边吟诵《葬花词》,《葬花词》里反映出她对自己命运的悲剧性的预知和感叹。
再往下,到了第三十二回,宝、黛就共诉肺腑了,这个时候他们两个之间的情爱达到了一个顶峰,贾宝玉就把话说破了,林黛玉也就心里彻底明白了,他们之间的感情就不再是少男和少女之间的友情和朦胧的爱情,而完全是成熟的爱情了。
贾宝玉就明确地表示,用今天的语言来说就是,我只爱你一个,而且我要和你结婚。
在当时那种一夫多妻制的体系下,就是我要娶你为正妻;现在虽然我没有得到你,但是我白天黑夜想的都是你,为了想你我都得了病。
表达的就是这样一种意思。
林黛玉也就心中有数了。
所以曹雪芹是一环一环地来写宝玉、黛玉两个人感情的发展的,从比较低级的阶段逐步地向高级阶段发展。
但是,爱情的道路毕竟是不平坦的。
两个人的爱情在第二十九回前后,就是到清虚观打醮前后,就发生了大紊乱,产生了严重的冲突。
为什么呢?曹雪芹确实很会写。
在清虚观打醮的情节流动中,他写了这样一个细节:清虚观的张道士把贾宝玉的通灵宝玉请出去,拿去给他的徒子徒孙看,这些徒子徒孙拜见了贾宝玉的通灵宝玉,很激动,很崇敬,就纷纷献出自己的宝贝,搁在托盘里面,所以张道士把托盘托回来的时候,里面不光有这个通灵宝玉,还有很多其他的、道士们献上的佩戴物,其中就有一只金麒麟。
这只金麒麟,别人不感兴趣,贾宝玉一看就很喜欢,就把它抓起来,留下了。
书中后来交代,史湘云平时就戴着一个金麒麟。
本来薛宝钗那个“金玉姻缘”就已经搞得林黛玉心烦意乱了,现在一“金”未除,又平添一“金”,使得林黛玉的思绪完全紊乱了。
为此,林黛玉就和贾宝玉大闹,闹得沸反盈天,搞得最后贾母都被惊动了,贾母为这个事后来甚至都哭了。
曹雪芹这样写有多重含义,他并不是要告诉读者:贾宝玉那个时候已不爱林黛玉了,留下金麒麟是因为他把爱情转移到了史湘云身上了。
贾宝玉和史湘云确实非常亲密,他认为史湘云是他非常好的一个闺中朋友,他们两个在一起非常愉快。
但是,他和史湘云之间在大的问题上是有分歧的。
比如说在读书上进啊,他是否应该参与那个社会的男人的权力结构中那些交际啊之类的问题上,他们就发生了严重的冲突。
史湘云劝他,说你别老在我们这些人里混,你也应该去见见那些为官做宰的人,学学仕途经济。
那么贾宝玉就很生气,就当面让她下不来台。
史湘云在社会价值的认知上是和薛宝钗接近的,贾宝玉在这点上是跟她划清界限的。
所以从整体上来说,贾宝玉跟她相处得非常愉快,史湘云的性格、史湘云的才能,都让他觉得有审美的愉悦,可是他们的思想不能完全共鸣,他心中真正爱的,达到心心相印的程度的人,确实还是林黛玉。
可是宝玉为什么要把金麒麟留下来呢?如果我们是从探佚学的角度,探佚《红楼梦》八十回后的故事,就会知道,这个金麒麟是一个非常重要的伏线,是非常重要的一个道具。
脂砚斋的批语告诉我们,它至少将出现在八十回之后的某一回,那一回的内容是射圃。
射圃就是在一个园地里面射箭,这应该是男子的活动的场合。
射圃的人中就有一个贵族公子,叫卫若兰。
卫若兰这个名字在前八十回只出现过一次,就是在为秦可卿办丧事时,说有什么什么人来参与这个丧事的时候开了名单,名单里面提到有一个王孙公子是卫若兰。
但是前八十回里并没有写他的故事。
大家可能没想到,出现这样的名字是“草蛇灰线,伏延千里”,到八十回后,卫若兰将是一个重要的角色。
脂砚斋看到过曹雪芹写出的八十回后的一些文稿,就告诉我们,宝玉从清虚观得到的这个金麒麟将出现在射圃的那场戏里,卫若兰当时所佩戴的金麒麟就是从清虚观得到的这个金麒麟。
那么,这究竟是怎么回事?我将在跟大家探讨史湘云的命运的时候再来揭秘,现在我们还是回过头来讲林黛玉、贾宝玉之间的情感。
贾宝玉当时留下这个金麒麟,主要就是觉得史湘云有一个,再送给她一个,岂不是很有趣吗?我想他主要就是出于这样一种顽皮心理。
可林黛玉就不干了,心里就紊乱了。
当然,在这一回前后,也就是清虚观打醮的前后,薛宝钗的状态也非常不佳,我在以后讲薛宝钗的时候会详细地剖析,为什么薛宝钗在清虚观打醮前后会那样烦躁不安?那样易于发怒?说起话来比林黛玉还要尖刻,甚至于不惜向一个叫靓儿的小丫头发火? 黛玉、宝钗两头都乱了,宝玉在这种情况下呢,就左右为难,陷于了他个人在情感和人际关系上的最大的危机之中。
所以二十九回前后,曹雪芹写得花团锦簇,把三个人之间的感情纠葛和性格摩擦,再加上别的人物、别的故事,搁在一起,构成了非常生动的一个文本。
到了小说的第三十六回,我个人认为,关于宝、黛、钗的爱情纠葛,曹雪芹就基本作了一个收束,就基本不在以后的章回里面过多地写他们三个人之间的感情摩擦和冲撞了。
第三十六回的前半回叫“绣鸳鸯梦兆绛芸轩”,写宝玉挨过父亲的狠打之后,伤已养好,在疗养期间过着很悠游的生活。
有一天薛宝钗就去了。
袭人本来坐在宝玉的那个卧榻边绣鸳鸯,后来临时出去了,薛宝钗就情不自禁地坐到了贾宝玉的卧榻边,一看袭人没绣完的鸳鸯戏水很漂亮,就忍不住自己拿针接着绣下去。
那么在这个过程当中呢,贾宝玉是睡着了的,睡着了以后就说梦话,这个梦话惊心动魄,大家一想就都能想起来,说的是:“和尚道士的话,如何信得!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将出现无法翻页或章节内容丢失等现象。
文案1: 傅可的女友劈腿,她果断分手。 虽然一滴眼泪没流,但好友还是说带她去快乐一下。 但人刚在快乐现场坐下,公司一个电话打来,要求她去机场接公司高薪聘请的法语翻译。 领导:对方叫喻近期,是诚翻公司的明星翻译,这是她照片,别认错了。 傅可看着照片,眼皮跳了一下。 她怎么会认错? 这可是她六年前睡过的青梅。 文案2: 喻近期人好看声音好听,一口法语说得极其流利,公司的新项目因为她的到来,进展/
云子宿什么都好,乖巧老实,任人宰割,花瓶一个。 就有一点:吃得太多。 家里人算计完了他父母的遗产,就把他打包嫁给了韩家那位阴气沉沉、克妻克亲、三年必死的韩大少。 别人见了韩大少恨不得绕着走,只有云子宿,他第一次见到韩大少眼睛就亮了。 这人身上有他最喜欢的诱人香气! 饿了三百多年的云子宿终于能吃饱了,为了长远的可持续发展,他决定帮对方活得久一点。 结果他帮着帮着却发现对方活过的时间好像比他还/
季闻夏最近拥有了一种奇怪的能力碰到危险就会瞬移到影帝身边。 偏偏他还很容易碰到危险。 走在夜路井没盖。 上个节目舞台塌。 玩场赛车被雷劈。 起初他还觉得难为情,后来他悟了。 生活不易,保命要紧,且瞬且珍惜。 - 影帝沈听河最近绯闻缠身,对象是八竿子打不着的季闻夏。 说好的一个人去洗手间,出来时身边却跟着十八线小明星。 说好的回家洗澡睡个觉,一开门却撞见某帅哥闪现在他家。 说好的不带家属上综/
测字师,一字知阴阳,一字识因果,一字看尽过去未来,一字观遍宇宙乾坤。 卿八就是其中的佼佼者,一朝穿越到病秧子小丫头身上,面对无限闯关中轻贱蔑视、不怀好意的队友们,她笑了。 一开始 队友:小丫头片子,不要拖后腿。 卿八手持菜刀,干净利落的斩杀npc。 队友:卧槽? 仇敌:呵呵,这个题目绝对让他们全军覆没。 队友:惨了惨了,这下死透了。 卿八:莫慌,让我算一算。 当仇敌在解题世界重逢,面对谁解/
绍者,一曰继;二曰导。 公元1127年,北宋灭亡。旋即,皇九子赵构在万众期待中于商丘登基,继承宋统,改元建炎。 然而,三个月内,李纲罢相,陈东被杀,岳飞被驱逐出军,宗泽被遗弃东京,河北抗金布置被全面裁撤经过这么多努力之后,满朝文武终于统一了思想,定下了拥护赵官家南下淮甸转扬州的辉煌抗金路线。 不过刚一启程,在亳州明道宫参拜了道祖之后,这位赵官家便一头栽入了闻名天下的九龙井中,起来后就不认得/
重生回高三,陆野半辈子都捧在心尖尖上的那人最灿烂的一年。 他这回一定要好好护着他。 让他远离沈家人。 帮他夺回他本应该拥有的一切。 让他不再为沈家那点微弱的亲情弄得满身狼狈,受尽欺凌。 护着他不再患上心理疾病,让他在自己怀里顺风顺水度过这一生。 然而重生没一会儿,他就看见广播室里的少年,一见到他,就停了歇斯底里的嘶吼,红着眼睛轻轻抽噎着,小心翼翼地往他怀里躲。 原来重生的,不止他一个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