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下文学

手机浏览器扫描二维码访问

第二十一章 两封信(1/3)

陈长宁,你好,我是祝年年。

认识你,是在四百二十五天以前,那时,我刚上二中,对这所学校的一切都很陌生。

认识你是在一个冬日的星期一早晨,阳光不那么刺眼,学校里香樟树的叶子被晒得油光发亮,我从喜报栏前经过,看到一排物理竞赛奖的得奖名单,那么多名字,其实很难记住谁,可是就那么巧,路上忽然有人喊你,你从我身边跑过去,带起一阵微微的暖风,藏在冬天的寒风里。

我不仅记下了你的名字,还记下了你的样子。

认识你之后的四百二十五天里,我做了很多很傻的事情。

我爸爸每天送我上学,我每天上学放学都盼望能在校门口遇见你,谁叫我们不在同一栋教学楼上课呢。

你不知道,我每天都会记录,像古人记录星象,史学家记录历史一样,记录遇见你的次数。

就在准备给你写信之前,我数了数我的记事本,认识你四百二十五天,我遇见过你一百一十三次,还没到一半的概率,如果除去寒暑假,好像概率会高一些,上天对我挺好。

告诉你这些,并不是想给你压力,虽然我很希望收到你的回信,但我也接受你的不予理会,请你相信我不会因此感到怨怼。

认识你四百多天,为什么会选在今天给你写信呢?说起来实在源于我最近的一个奇遇。

在奇遇之前,我对自己的人生是满意的,时时处在幸福中,或许在常人眼里,这是让人羡慕的生活,我自己当初也这么觉得。

是因为这个奇遇,我发现,这世界有太多不可知的东西,它们会在意想不到的时间和场合突然出现,撼动你对自己的认知,对周围的认知。

我意识到自己所拥有的一切是流动的。

虽然幸福,但它是脆弱的、易变的。

我想,经过这场奇遇,我变坚强了一些,懂得保护自己在意的人,也明白幸福需要守护。

不知不觉扯远了,我想,我说的这些复杂感受你应该很难理解。

其实,哪怕在十几天前,如果要我给你写信,都绝不会有这么多莫名的感悟。

不过,如果时光和记忆真的回到最初,我也许根本不会有勇气给你写这封信。

不,这不是一封信,我想更直接地指出,这是一封情书。

在正式表白之前,我想借用一句屠格涅夫的话。

他说,如果我们总在等待绝对的一切就绪,那我们将永远无法开始。

我知道还有不到一百天你就将面临高考,我也清楚,无论这封信你是否会看、会回,我都将感到忐忑不安,也许很长一段时间都会沉浸在这种情绪里。

我还是想对你说,我喜欢你,很喜欢。

我想,你应该会觉得我唐突、肤浅,因为我们甚至没有说过话——虽然在我的奇遇里,我们其实已经是朋友,但不重要。

回到真实世界,我想说,或许最初注意到你,是因着这样那样肤浅的理由,抑或一点女生的虚荣心,我不能否认,可是促使我给你写这封信,并且亲自送到你手里,是有更珍贵的理由的。

你有高尚的品质、坚韧的毅力,在更多同龄男生还在痴迷无聊游戏和读物的时候,你有更广阔的向往和天地。

我去过你的书房,看过你的书架,你在那么多书里留下的便笺纸,写满了浩瀚和深远,智慧和广博。

我知道,当我开始向往和你一样,我便找到了能促使我变得更好的动力。

我想和你一同在这个神秘的星球探险,想和你一起去看山河大海,想和你交流,和你讨论,想做聆听你的人,也渴望被你聆听。

我必须搁笔了,我意识到自己内心的贪念会一发不可收拾,我怕它吞噬我,我怕它惹你讨厌,我是这样小心翼翼地喜欢着你啊。

盼望你的来信。

祝年年 给别人送的情书写回信,是陈长宁过去从未做过的事。

因为太过陌生,所以他花了一段时间在脑中打行文草稿。

打草稿的过程异常艰辛,像原本只是想拔掉手上的倒刺,不料力道失准,撕扯出一大片带红的血肉。

打草稿的过程很难,真正下笔,陈长宁却觉得格外轻松。

他很快写完回信,碍于手头没有好看的信封,他顺手将祝年年的浅绿色信封拆开,翻了个面,用胶水粘好边线,做出一个新信封,陈静安是在这个时候推门而入的。

陈长宁下意识地想要收拾掉桌面上的东西,又怕会欲盖弥彰,只好徐徐折起信来。

“你应该学会敲门,否则门存在的意义是什么?”他将折好的回信装进信封。

陈静安在他床边坐下:“给谁写信?” “一个朋友。

” “这么少女的颜色,是情书吧?” 陈长宁停下动作,转头看她。

她双手倒撑在**,扬着下巴,眼神里有戏谑,还有一些别的什么。

陈长宁才整理完对她的各种隐秘情感,没防备,不经意被那些别的什么卷进去,像是黑洞,巨型恒星坍缩后的天体,无边的引力拉拽着他,他特别想知道她在想什么。

“是情书,怎么了?”他忽然说了句不知道为什么要说的话。

陈静安眼里滑过短促笑意。

几分钟之前,为了酝酿情绪写回信,陈长宁特地关了房间里的灯,只有书桌上的台灯亮着,他喜欢昏暗一些的颜色,因此调了阅读模式。

陈静安还是那样缩着肩、昂着头看他,似乎好多念头从她眼睛里溜走,遗憾的是,他一条都没抓住。

以为陪伴了她长大,理所应当地能读懂她所有的心思,仔细回溯起来,却不知道是在哪个时间点错过了什么,他开始不懂她了。

这让陈长宁感到不安,极其不安。

“祝年年给你送情书,我们班有人看到了。

”她笑着说,“怎么样,收大美女的情书,是不是超级爽?” “你觉得呢?” “所以你是给她写回信?” “是。

” 大约是没想到陈长宁会这样诚实,陈静安愣了片刻,在他持续的探究眼神下,她神色轻松地说:“没见你给别人写过。

” “确实。

”陈长宁转回头,从桌上拿了胶水要封口,斜侧里突然伸来一只手,直冲信封而来。

陈长宁的后背瞬间爬满冷汗,身体反应比大脑反应更快,抢在陈静安得逞之前,陈长宁直接站起身,手中的信因而到达陈静安抢不到的高度。

陈静安不是轻言放弃的人,他越不想让她看,她越想看,一番猫和老鼠式的攻防战完全是意料之中的事。

争着抢着,到最后,两人的作战区域还是回到**,像往常一样。

陈长宁躺着,手中拽紧信封,压放在背后,陈静安推不动他,自然也抢不到信。

“给我看下会死啊?” 陈长宁闭上眼,点点头,心道,会死。

掌心下的信封在争抢中起了褶皱,他试图用大拇指压平。

“不就是郎情妾意,你俩对上眼了呗,我又不会告诉爸妈。

” “陈静安,你的字典里有‘隐私’这个词吗?” “没有。

” “那你现在加上吧。

”陈长宁默默喘平呼吸,“这是我的隐私,你应该明白,爸妈也没权力要求我给他们看。

” 陈静安没说话,只有呼吸起伏声证明她的存在。

明明他们经常这样扭打,往常,陈长宁不会多想的,他发誓。

可是,在刚刚那样的内心剖白过后,这一切原本平常的状况,骤然变得令人难以忍受起来,不,也不能说是难以忍受,仅仅只是难受。

“是不是……你也喜欢祝年年啊?”漫长的沉默煎熬过后,陈静安忽然问。

她的语气里满含试探意味,那种他以为在她身上不会出现的意味。

察觉到这点,陈长宁感觉自己身上有个部位被钢丝划了一下,传来纤细而锐利的疼痛。

不知道什么地方的肌肉在微微发着抖,陈长宁找回自己的声音,尽量让自己显得平静:“你没别的事了吗?” “看完回信我就去做别的事。

” “如果我坚持不给你看呢?” “为什么要坚持不给啊?我都说了,我不会嘲笑你,你要是真的喜欢祝年年,我一定把她当我亲嫂子!” 纤细的痛感消失,取而代之的是一阵钝痛。

陈长宁睁开眼,脑中慢慢清明,他坐起身,认真地看向陈静安。

“我的信是我的私事,当我说‘不’的时候,你应该要学会尊重我的意愿。

” 陈静安浑不在意的情绪在顷刻间收敛:“不给就不给,干吗突然要搞这么严肃?尊重你的意愿?行啊,那以后我的事,我说‘不’的时候,也麻烦你尊重下我的意愿。

” 说完这些,她径直起身,头也不回地出门了。

大概是很生气,摔门的声音有些大。

陈长宁躺回**,看着台灯照耀下昏黄的天花板,渐渐失神,为什么明明决定好好修缮和她的相处关系,却总是不欢而散?以及,那段他和祝年年共同经历的“奇遇”,陈静安到底有没有份?他应该问出口吗? 一向擅长解题的陈长宁解不出这些题的答案。

祝年年,你好,我是陈长宁。

你的信我很认真地看完了,谢谢你对我的喜欢,很荣幸。

关于你说的奇遇,我坦白,我知情。

如果可以,有个不情之请,还是请帮我向陈静安保守这个秘密。

按理说,我应该为了照顾你的感受,尽可能少在这封回信里提及第三个人,或者该说,那是你想象中的我,应该会有的风度。

很抱歉,我不算是一个严格意义上的好人,我知道这样大约会让你失望,但若避而不谈,无异于欺骗,更像混账。

父母领养妹妹时,我已经能够独立思考许多事情。

他们问我想要一个怎样的妹妹,我那时没有回答,现在想想,我倒是有一个很明确的答案——像你这样就好。

你说的那段奇遇发生时,我过得非常不好,和你不同。

即使在那之前,我也从不认为有什么事情,或者什么生活状态是稳定的、不变的。

正因为怀揣着这样坚固的认知,我很早就学会筹划,使用一些办法、技巧,除了用于学习,也用于其他。

其实陈静安对我的评价更准确,我是个阴险狡诈的人,我从不否认。

人在世间所得,遵循能量守恒,若非天灾人祸不可抗力,任何收获都源于付出。

收到你的信之前,我没想过要对任何人坦白内心,因为这份内心,在常人眼里,是扭曲、不合伦理、没有道德的,它会为很多人不齿,甚至会伤害我的父母。

可是,我并不在意。

我们不应该低估人类的韧性,也不应该高估他人的重要性,当然,父母是例外,若将来与他们有嫌隙,我愿意用一生去修补。

此外,没人可以干涉或者影响我。

写到这里,想必你应该明白我的真实内心。

对,我爱陈静安。

我说不清楚这个念头是从什么时候开始的,对陈静安的感情太过久远,混合了太多不可告人的隐秘。

我曾经尝试埋藏这个秘密,独自吞咽,想过等各自成长,各自成家,那些“肮脏”的念头或许能被淡忘。

事实证明,我做不到。

我不能失去她。

比起你,她实在很不好,外表看上去神经粗脑子不好,可是内心胆小又卑怯,面对她,我总是失控,她能轻易牵引我的情绪。

你也许觉得我是因为她的身世心疼她、同情她,我不能否认,我对她复杂的感情里有这个因素。

我很清楚,自从陈静安出现在我的生命里,我就只想和她一起走到时间的尽头,没打算陪她看星辰大海,聆听或被聆听,只是简单地跟她在一起。

写到这里忽然想到,她刚来我家时,怕跟我们相处,更喜欢躲在房间柜子底下,皱着眉头,防备又小心地看着我,当我第一次把手伸给她,她似乎犹豫了一下,但还是默默伸手牵住了我。

我记得那个感受,她的手心有汗,很软,但她抓得我很紧,很紧。

我不知道当时身为一个六七岁孩子的我,怎么会有那种奇怪的感受,但确实,那一道小小的力量,让我觉得自己很重要。

我相信你大约会懂会理解,那是人在世界上很难找到并且确认的存在感,我的存在感,是陈静安给予的。

这就是陈静安和我,以前或以后,我都想做她生命里最重要的那个人。

最后,还是想对你说谢谢。

我知道表白被拒绝是一件难以承受的、伤自尊的事情,尤其是这样优秀的你。

但我相信,一如我和陈静安能轻易在你身上发现美好、纯净,这世界一定还会有其他人发现。

我不能自私地要求你尽快好起来,但我由衷希望,这样伤自尊的情绪不会影响你的学习和你未来更灿烂的人生。

祝好。

陈长宁 最终章多年以后 北京这几天下雪,祝年年公司在国贸,幸而租的房子在附近,她可以步行上下班。

北京的马路和家乡不同,笔直而通畅,她可以隔很远就看到自己住的那栋楼。

雪气弥漫,街灯敞亮,路上行人不多,都在匆忙赶路,她偶尔抬头望天,夜色好,可以看到星星。

高中以前,星星在她的意识里都是浪漫而神秘的;高中以后,她开始相信,这世界上还有很多很多人类力量目前无法触及的领域。

诸如天幕上这群星星,谁也不知道它们已经消失了多久,抑或是,依然在很遥远很遥远的地方默默存在着。

想起陈长宁和陈静安的时候,像是某种神迹降临,迎面走来一个人,祝年年只用一秒钟时间就认出了她。

“哪里有什么巧遇,我是特意来找你的。

”十分钟后,两人找到一家咖啡店,在一个僻静的角落坐下后,陈静安摘下围巾和帽子,言笑晏晏地对祝年年说。

“你怎么会知道我在这里?” “向同学打听的呗,一直知道你在北京,就是我也一直很忙,在出差,最近刚回国,一回国就来找你了。

”陈静安说。

一通礼貌的打量过后,祝年年在陈静安身上看到了变化。

当然,她的样子还是高中时英气十足的派头,短发,瞳孔漆黑透亮,看人的时候显得真诚而专注,只是十年过去,她的气质变得沉静了许多,记忆里那种毛毛糙糙的感觉几乎已全数褪去,大抵是投身科研,做了学问研究,强大的知识底蕴带来的变化吧。

祝年年默默地想。

“怎么会突然找我呢?”晚上不方便喝咖啡,祝年年特地点了一壶水果茶,服务生将茶送过来,她先给陈静安倒了一杯。

“不是突然找你,我其实找你很久了,之前……”陈静安在此停顿,脸上浮现出些许不好意思。

祝年年冲她轻松一笑,示意她有话直说,不必有太多顾虑。

这之后,她才接着说:“陈长宁不让我直接找你。

” 听到陈静安嘴里的陈长宁,虽说想到会是这一层,但祝年年倒茶的手还是不受控制地卡顿了一下,她很快笑起来,将茶壶放回桌上:“为什么?” 陈静安耸了耸肩:“他这个人,行事过于谨慎。

我是最近……我们不是搬到北京吗,就从老家寄了很多东西过来,你当年给他写的信,陈长宁其实还一直收着。

”说到这里,陈静安又有些不好意思似的,摸了摸鼻子停下话头。

“没关系,你尽管说,高中的事情毕竟过去十年了,十年,很久,可以让人忘记很多事情。

”祝年年宽慰地说。

听她这样说,陈静安大舒了一口气,忽然又自顾自地笑了。

在祝年年疑惑的眼神下,陈静安看着她,说:“你和高中的时候一样,一点都没变。

” “怎么可能一点没变,你太夸张了。

” “我不是说你的长相气质,”陈静安笑着摆手道,“我是说,我看到你的时候,跟你讲话,面对你,就还像高中那样,你总是让人……怎么说呢?好像不自觉地想要变得温柔,不忍心对你讲重话。

” 祝年年对陈静安说的话有些意外,虽然暗暗知道自己在人前似乎是这种形象,但还从来没有人这样直接地对她说过。

想到这里,祝年年不禁笑了,虽说十年没见——那件事以后两人也没再打过交道——她们此刻坐在这间咖啡店里,却还能像两个曾经交好的老友那样聊天,只是因为,陈静安太真实,太无所保留,很容易让人卸下世故的防备心,跟着她的节奏走。

反观自己大学毕业进入社会这几年遇见的人,当然也有进入过亲密关系的恋人,身上或多或少都带着社会气息,或者像陈静安说的,他们总是不忍心对她说过分的话,下意识地想要保护她什么似的。

可说实话,那都不是祝年年真正想要的,或者说,不是能让她真正感到舒适的人际交往。

思及此,祝年年心下倏地了然了许多事情——过去总也想不明白的事情。

比如,她好像更喜欢真实、真诚的人,就像陈静安,就像陈长宁。

“谢谢。

”诸多念头转完,她回给陈静安两个最简单却最合适的字。

“听说你大学毕业就进了这家杂志社,工作还顺利吗?”陈静安啜着水果茶问。

“还算顺利。

”祝年年道。

“真遗憾,我们明明都是在北京上的大学,居然没有联系过。

都怪我,不敢主动来找你。

” “今天你不是主动来了吗?”祝年年朝陈静安递去微笑。

“也真是我运气好,打听到你的上下班时间点,我其实在这附近蹲了你好多天,今天才碰上而已。

” 她的话让祝年年感到诧异:“为什么不直接打电话找我呢?” “我怕你不接啊。

”陈静安垂下视线,“我也是前几天问陈长宁才知道,他当年给你的回信,很残忍。

” 以为自己对陈长宁的眷恋已全部放下,祝年年未曾防备,乍听到“回信”二字,熟悉的心绞痛击中她,让她瞬间回到高二那个晴朗却忧伤的春日。

她记得,看完回信的自己偷偷躲在房间哭了一整天,后来漫长的一个月,甚至更长的时间,她都被那股混杂着三观倾覆的震惊和被拒绝的失落的复杂感受影响着。

为了不让爸妈担心,她还要极力掩饰自己的状态。

她记得自己那段时间过得特别特别辛苦,原本每一天都满怀期待爱去的学校变得像地狱一般难以忍受。

最后,还是文学拯救了她。

她开始读更深邃的文学作品,马尔克斯、普鲁斯特,还找了一些哲学书来翻阅,随着陈长宁毕业离校,她的伤才缓缓愈合。

只是,人生第一次鼓足勇气去表白的人,最后给了她那样的回应,使她后来的爱情观发生了极大变化。

她变得更加被动,上大学、进社会所谈的每段恋情,都是被动开始,又因为她太过被动而结束。

陈静安和陈长宁的故事,尽管她极力规避去了解,消息还是无孔不入地透进来。

即使陈长宁是那个在年少时伤她心的人,她还是在很多次想起这对“兄妹”的时候默默祝他们幸福。

“对不起,我是不是又说了不太恰当的话?我来找你之前,陈长宁其实反复提醒我了,如果……” “没有,你们总把我想得很脆弱,其实我真的没有。

”祝年年目光坚定地对陈静安说,“所以,你最近特地蹲我找我,是为什么呢?” 这个问题过后,陈静安眼里升腾起一些闪亮的东西。

她真的有一双很漂亮的眼睛,像孩子那样纯真,祝年年由衷感到羡慕。

反倒是自己,大学毕业进入梦寐以求的杂志社工作,以为人生会有璀璨的新开始,结果并不是。

媒体工作面临太多世事纷扰、人际纠葛、利益往来,近两年她时常感觉自己就要在这些复杂的事项中迷失,而她却根本找不到出口。

日常生活被采访、写稿、浏览量绑住,她甚至没有时间保持阅读习惯。

周围那群曾经热血有志、满怀抱负的同事也都在这种无法逃脱的环境里选择了更安稳的去向——一脚踏进婚姻,他们结婚、生子,重新投入世俗循环,为孩子而奔走,又为操心孩子的未来而在工作上将就,这种一眼看到头的生活着实让祝年年感到了无生趣。

“奇遇。

”陈静安的回答将祝年年从一堆绝望的烦恼中揪出来,眼神发亮地说,“你在信里说的奇遇,你还记得吗?” 祝年年点点头,满脸不解地看着她。

“你是不是以为那是梦?” 祝年年想点头,又摇了摇头,事实上,她不太确定。

上大学时,她和好友分享过那段真实得令人发慌的经历,好友说那一定是梦,是早晨的梦,早晨的梦距离睡醒状态比较近,所以能被记住,还能让人感觉特别真实。

“哪怕陈长宁跟你说,他也在那段奇遇里,你仍然觉得那是梦吗?”陈静安又问。

祝年年点头。

当年表白被拒的感受过于沉重,陈长宁给她的回信她都没敢看第二遍,自然也就忽略了信中其他的信息,加上她醒来之后,母亲并没有躺在医院,没有抑郁,父亲也像是什么事都没有发生过的样子。

总之,祝年年确实很快把那件事真实存在的可能性忘了,记忆里仅仅只留下美好梦境这一段。

如今陈静安再度问起,她感到好奇,忙问:“那段奇遇,你也,你也在其中吗?” 陈静安用力点头:“我也一直以为是梦!直到看到你的信!” 祝年年大惊不已:“所以,我们俩交换了梦境?” “不是我俩交换了梦境,没这么简单。

你想想,如果只是我俩交换了梦境,陈长宁算什么?他明明也在那件事里。

” 这完全超出祝年年的认知水平,她实在不知道该说什么。

“当年那件事发生后,我本来以为只有我俩、陈长宁、我爸我妈,还有你爸你妈知道,其实我在刚上大学的时候,就委婉地向我爸妈求证过这段记忆,可惜他们都不记得了。

看到你给陈长宁写的信之后,我和陈长宁对过细节,发现我俩记得的事情是一致的。

后来我仔细想了想,这件事,还有一个人知道过程。

” “是,我?”祝年年茫然地指向自己。

“对,是你,但是除了你之外,还有一个人。

” “谁?” “邓晖。

” 祝年年不知道邓晖是谁,她想当然地认为,陈静安和陈长宁要求证“奇遇”的存在,应该第一个找她才对。

大约是猜到了她的疑问,陈静安紧接着说:“没错,按理说,我也觉得应该先找你的,但陈长宁不让,他总觉得不应该打扰你,所以我们才先找了邓晖。

他不是别人,是我们高中的物理老师,高中毕业之后,他和陈长宁一直有联系。

陈长宁不知道那段奇遇我也记得清清楚楚,就也放下了这茬,直到……” “我那封情书出现。

”祝年年接过陈静安的话,她想让陈静安在这件事上放轻松,于是主动提起,以表示自己不在意。

“对。

”陈静安眼睛里露出笑意,“我们先对过细节之后,赶紧找了晖哥,你猜怎么着?晖哥竟然记得这件事。

他也一直以为是个梦,可能因为他自己对物理、对神奇事件很在意,所以没像我们的爸妈那样尽快忘记。

他后来还把这件事记在日志里,我们问他的时候,他把日志发给了我们,完全坐实了这件事存在过的可能。

是有了这些佐证,我才来找你的。

” 祝年年彻彻底底被她的话震惊了。

时隔十年,在陈静安的引导下,祝年年开始逐条逐步地和她对当年的细节。

说来奇怪,原本以为自己已经彻底忘记,可重新再以类似访谈的方式提起时,祝年年竟然又将往事全部记了起来。

只是早几年,回忆这段奇遇是会让她心痛的旅程;现下,伴随着陈静安越来越亮的目光,以及陈静安语气中对这段奇遇的重视度、兴奋度,祝年年也像被感染了似的,仿佛枯燥繁复的生活里透出一丝异样的光线,星辰宇宙朝她裹卷而来,她的心情完完全全地舒展了。

“……我和陈长宁对这个奇遇的结论不同,但我们的结论可以归纳在一起。

按人类现在对梦境的探究,多关乎脑神经领域,像我们日常做梦,明明可能就隔了几个小时,我们醒来之后也会立刻忘记梦中的内容,这种规律性的遗忘,目前并没有找到更准确的结论做解释,我们顶多只能说,这是大脑的自发运作。

这一点是陈长宁的看法,我的看法比较宏大一些。

我坚持认为,当年发生在我们身上的事情,应该不仅仅是个例,也就是说,发生记忆互换、身份互换这种事,可能不止在我们之间。

我的猜想比较诡异,我甚至认为,这种事情可能日常性地会发生在人类世界里,至于发生这种事情是受了什么影响,地球外的天体还是地球内部本身一直存在的某种自然规律,我们还没有办法证明。

我是结合了陈长宁的观点,觉得似乎存在这种可能,即,地球上两个独立个体的人类,时刻存在记忆互换的可能性,但是这种互换是有时效的,就像我们当年是六天,时效结束,这两个人会换回去,但由于换回去的时间点正巧是在他们互换的时间点,所以,这种真实发生过的事件很容易被误认为是梦。

再加上,陈长宁说的,我们的大脑好像有一套自发的处理机制,它们也许会把这种明明真实发生过的事情归纳为梦境,以至于发生交换的两个人,会认为仅仅只是做了个梦。

在此之外,邓晖还为我们提供了一个新思路——其实他提供了很多思路,就这个比较有意思——他认为发生在我们身上的交换之所以能被我们记住,记得这么清楚,很可能在于我们两个是例外体,因为我们持续的交换期比较长。

” 坦白说,陈静安这一段长长的推论,祝年年没听明白,唯一进入她理解范畴的仅有两个字——“例外”。

陈静安说她们两个是例外,这让祝年年不得不感到奇怪:“为什么只有我们两个例外?” “这只是晖哥的猜想。

他觉得,如果这种记忆互换、身份互换不是受突如其来的外星引力或者磁场影响,而是地球内部广泛存在的规律性事件,那么为什么从来没有人发现这件事,从来没有理论提出这个猜想呢?所以,他认为,我们身上的奇遇受外星引力影响的可能性更大。

假若不是外星影响,那我们也是例外,可能别人只会记忆互换三十秒、一分钟,或者最多一个小时,互换时间太短,不足以构成一段记忆,所以才更容易被人当作梦境,继而遗忘。

”大约是为了照顾祝年年的理解力,这段话陈静安放慢了语速说。

祝年年还是一知半解。

她工作的这家周刊杂志社,是在互联网和自媒体冲击下,仅存的几家老牌杂志社之一。

按理说,做媒体的,对各个行业和领域都很熟悉,是内容上的“杂家”,然而今晚和陈静安的一段对话,切实地让祝年年感觉到,她所在、所见、所感,不过是所谓世界的一个窄小切面而已,稍稍越过这个切面,天地还很大,很大。

她确定,她被鼓舞了。

她无法向陈静安表达这种内心的东西,一是和陈静安确实还没熟悉到那种程度,二是她已经不太习惯和人坦诚内心,当下的聊天场合也不适宜说这些。

后来的时间,陈静安给祝年年做了一些科普。

引力波的发现和证实尽管祝年年已经知道,可陈静安的解释更加准确和专业,祝年年受益匪浅。

两人分别前终于留下各自的联系方式,相约下一次的畅谈。

告别时,祝年年问陈静安:“我们身上发生的事情,能尽快得到结论吗?” 陈静安笑着摇了摇头:“今天找你出来,能够证实这件事确实发生过,我已经很满足了,至于接下来的研究,只怕会是漫长而反复的过程。

小时候我觉得科研是很简单的事情,像做理科题目一样,一道题只有一个答案,这也是我喜欢理科的原因。

现在,自己学这个,做这个,我才发现,科研是无止境的,我们拿到一个题目,可能毕生都不一定解得出答案。

” 陈静安说完这话抬头看了眼天空,细细的雪花在夜空中飘舞,不影响天上的景色。

祝年年也顺着她的视线抬头仰望,感觉自己得到了一把钥匙,神秘的、可以解开心灵困境的钥匙。

“唉,”陈静安叹了口气,“人类在宇宙面前,还是太太太渺小了。

” 祝年年被她夸张的语气逗笑,肩膀上包带往下滑落,她下意识地伸手去扯,错眼间看到咖啡店外台阶下的人。

这人穿着一件黑色长羽绒服,裹了一条蓝色围巾,在小雪飘飞的夜景下,他一下就和她对上了视线。

祝年年以为自己会慌会乱,却没想到抢在这之前,陈长宁先点头对她笑了笑,面容皎洁,像一轮明月。

祝年年紧张拉拽包带的手瞬间松弛下来,随后,她也冲陈长宁点头一笑。

十年的时间,像落在地上的小片雪花,飞速融化殆尽。

察觉到祝年年表情的变化,陈静安顺着她的目光往下看,在看到来人的那一刻,她脸上很快浮出一缕柔情,是祝年年想象不到能出现在陈静安脸上的东西。

“陈长宁,你怎么来了?”陈静安笑着问。

陈长宁这时已经走到两人近前,他的眼神定焦在陈静安身上,目光温柔,语气和缓:“接下你。

” “来得正是时候,我和年年就要分开了,你赶得巧,就打个招呼吧。

”陈静安热络地说。

陈长宁于是将目光转向祝年年。

两人离近了,祝年年忽而又有些紧张,说不上是为什么,大约他的形象与高中时期几乎没有太大变化,还是让人感觉是个锐利的少年。

总之,祝年年只是很拘谨地挥挥手,简单说了声“嗨”。

听到陈长宁同样简单的回应之后,她连忙抬手看表,又看了眼天空,说:“太晚了,外边冷,今天就先回去了。

” “好,再见。

”陈长宁说。

祝年年微微一笑对他点头,抬步正要走,身侧陈静安拉住她的手,祝年年不解地朝她看去。

“改天要再约哦。

”陈静安说。

等祝年年点完头,她才放开手,又笑着举起手挥了挥:“路上小心。

” 祝年年回她以同样的笑容,终于迈步离开。

走了很久,依然感觉到身后的一双目光,祝年年将双手插进风衣口袋,想象着他们的表情,而后发散思维想到他们现在的状况,以及这十年来他们之间的故事,不禁有些唏嘘。

宇宙固然很广袤,人类固然很渺小,但是爱情,真的是渺小人类所能拥有的最大力量。

啊!不论是十年前还是现在,她都好羡慕陈静安啊。

番外一十六岁的生日 过完正月十五,按爸妈的说法,年就过完了。

陈静安对爸妈说要跟田野去书城,实际一大早独自搭远郊车去了雾山镇。

雾山镇离市区不远,加上年节刚过,一路畅通,不到一小时车程,镇公交车总站就到了。

模糊的童年记忆里,有模糊的小镇味道,陈静安站在车站旁举目四顾,几次被行人推搡,只闻到冬日泥泞的郊区气味。

数一数,她在市里待了十二年,记忆真的被清空了。

和镇上其他人家一样,丁家也是连排的自建楼。

陈静安小时候常在街坊四邻里奔跑,即使过了十二年,忘记了很多事情,也是找了很久才找到这个镇子,但真走到镇子上,她仍能记起丁家小楼的大概位置。

一排自建楼,丁家在最里面,旁边是小镇粮油批发部。

陈静安对批发部印象很深,她记得批发部老板是个肚子很圆,常叼着烟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将出现无法翻页或章节内容丢失等现象。

热门小说推荐

重回1986小山村

假如你重生了,最想做什么? 高明程仔细的想了想,觉得还是老婆孩子热炕头比较好! 年轻貌美的老婆,那就绝不能被艰苦的生活给磨去了颜色。 沉默内向的大儿子,打小就得好好培养。 至于走上邪路的小儿子,嘿嘿,教你做人套餐已上线,套餐包括:遍体鳞伤、皮开肉绽、头破血流。 至于钱嘛 我对钱不感兴趣,上辈子赚够了,这辈子只想小富即安,悠哉过好小日子! /

AI替身中了沙雕病毒

夏歌一朝穿越,穿成了星际时代某最大佬的AI仿生机器人。 这个机器人的一切数据,都是照着大佬那求而不得的白月光设定的,从外貌到身材,从声线到性格,和那个人一样温文尔雅,和煦如风。 可以说是一个完美的AI替身机器人。 然而,就在夏歌穿越过去的当天,这个替身AI的数值程序就彻底崩坏了。 陆行深看着一边大喊老子活了!一边满屋子疯跑蹦跳鬼叫不止的疯批,觉得自己的完美替身机器人一定是中病毒了,才会程序/

真千金的公主聊天群

凌霄穿成了书里的配角真千金。 假千金认回了比他们家有钱一百倍的豪门,成为两家团宠。 而真千金是乡下来的又黑又柴可怜兮兮的土包子。 未婚夫:就算是我高攀不起明珍,也不会看你一眼! 父母:你多跟明珍学着点,她什么都比你强,愿意教你是你的福气。 假千金含笑答应:我一定好好教凌霄。 然后开始教身无分文的她怎么花一万块。 凌霄下意识看了一眼。 滴 【山阴公主已上线】 【太平公主已上线】 【平阳公主已/

反派沉迷我的毛茸茸

周羽棠穿成了一只满身杂毛灰了吧唧的鸟。 他的生命值只剩七天,必须尽快找到主人结契。 周羽棠:还用说么,当然是找主角啊! 主角:乌鸦?滚粗。 宗门仙长:此物不详,拿走拿走。 路人们:这小东西灵力低微,实在没什么用。 周羽棠:很好! 他找到角落里独自站立的少年,飞过去,用他焦炭的小脑袋瓜亲昵的蹭了蹭少年的脸。 确认过眼神,是一起干大事的人! * 师门考核,蛮荒巨妖吓哭了。 外出任务,九尾灵狐吓/

野僧

战长林年少轻狂时,做过最轰轰烈烈、惊天动地的事情有两件: 一件是倾其所有,求娶长乐郡主居云岫; 一件是兴德元年,在居云岫身怀六甲时扔下一纸休书,削发为僧,扬长而去。 三年后,天下大乱,战长林在荒郊救下华盖如云、玉辔红缨的送亲车驾。车里,新妇凤冠霞帔,怀里抱着的稚儿粉雕玉琢,正睁大一双跟他一模一样的眼,懵懵懂懂,似惊似疑。 战长林问:哪儿去? 居云岫答:洛阳赵家,成亲。 *又痞又野和尚X又冷/

在直播节目炫富爆红了

黎欢穿书了,穿成了女主堂姐在直播节目里的对照组,女主踩着她立了一个豪门千金的人设爆红网络,抢了她的老公,嫁入豪门生儿育女幸福一生,而她却活成了墙上的黑白照。 黎欢来的时候正好是节目第一期,系统:生命倒计时一年,友情提示:只能花钱才能活命。 节目里,女主正在化妆台前展示数万一瓶的面霜,用小勺子挖了一点涂在脸上。 另一边镜头,同样的面霜,黎欢食指抠出一坨,漫不经心地擦脚。 珠宝店里,女主正在试/

每日热搜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