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浏览器扫描二维码访问
力地站起身来。
宋慈离开了桑老丈所在的牢狱,转而来到了关押桑榆的牢狱外。
与桑老丈不同,桑榆看见宋慈后,并未起身,仍旧抱着膝盖,侧身坐在狱床上。
宋慈见了桑榆这般模样,不由得想起昨晚桑榆突然告别离开的样子,道:“桑姑娘,你昨晚在保康巷口同我告别,是打算离开临安,与我再也不见的意思吗?” 一旁的文修听了这话,有些诧异地瞧了宋慈一眼。
他虽然知道宋慈与桑榆是同乡,却没想到两人昨晚竟见过面。
桑榆一动不动地坐在原处,没有回应宋慈,甚至没有转过头来看宋慈一眼。
宋慈有一种感觉,自打昨晚提起虫达后,桑榆整个人仿佛变了个模样,往日她身上洋溢的那份灵气,好似全然消失了一般。
他道:“桑姑娘,你这般样子,是因为刘太丞的案子,还是因为你昨晚问我的事?” 刘克庄想起昨晚留宋慈与桑榆独处的事,又想起今早斗射时宋慈心不在焉的样子,心想:“这两人昨晚到底是怎么处的?定然又是宋慈的直脾气坏了事。
”想到这里,暗暗摇了摇头。
桑榆仍旧没有回应。
文修忽然道:“此女自打进了大狱,便一直这般默然坐着,不管乔大人问她什么,始终没有任何回应。
宋提刑是她的同乡,我以为你来探视,说不定她会有所改变,想不到依然如此。
试想她若是无辜的,面对你和乔大人的问话时,怎么会是这般样子?” 宋慈也是不解,以往桑榆脸上常挂着笑容,对他比画各种手势,握着他的手掌写字交流,如何突然变成了这般模样?他见桑榆始终默然不应,自己问得再多也是无用,想了一想,道:“桑姑娘,你既然不愿回应,我也不再勉强你。
我只问你一件事,你到底有没有杀害刘太丞?有你便点头,没有你便摇头。
” 宋慈说完这话,一动不动地站在牢狱外,就那样目不转睛地看着桑榆。
他刚刚才说不勉强桑榆,可看他的样子,似乎桑榆不给出回应,他便不打算离开大狱。
过了好一阵子,桑榆终于给出了回应,摇了摇头。
宋慈得到了想要的回答,转身便走,离开了提刑司大狱。
宋慈没有忘记接手无名尸骨案一事,从大狱里出来后,向文修道:“我听提刑司的差役说,偏厅里那具无名尸骨,是在净慈报恩寺后山发现的。
个中详情,还请文书吏告知。
” 文修记得乔行简的吩咐,即便宋慈不问,他也会说起无名尸骨的事,道:“乔大人此次来临安赴任,其实昨日一早便已抵达,只是乔大人素来有一习惯,但凡调任一地,都是让家眷在后慢行,带着我和武偃先行一步,赶到当地后,先不去官署,而是就地走访,打听当地有哪些贪官污吏、穷凶极恶,过往几年间有什么纠纷争端、冤假错案,心里有了底,这才去官署上任。
此次亦不例外,乔大人昨日一到临安,便在城中四处走访,今早又去了西湖一带走访,路上遇到了几个府衙差役。
那几个府衙差役行色匆匆,似乎出了什么事,乔大人便带着我和武偃跟了上去。
原来是一个叫葛阿大的劳力,在净慈报恩寺后山掘土之时,挖出了一具无名尸骨,赶去府衙报了案,叫来了那几个差役。
” 突然听到葛阿大的名字,宋慈和刘克庄忍不住对视一眼。
两人都记得,此前雇佣挖土葬坟的几个劳力当中,便有此人。
“乔大人虽然官居高位,可但凡有命案发生,他总是亲至现场勘验,此前在淮西提点刑狱任上便是如此。
他在现场初检了尸骨,命几个差役将尸骨运来提刑司停放,又听说刘太丞家发生了命案,便赶往刘太丞家,却发现韦应奎查案草率,于是当场接手了刘太丞一案。
”文修说起乔行简,满脸皆是敬仰之色,“乔大人一到临安便遇上了两起命案,他派武偃将桑氏父女抓了回来,又派差役去净慈报恩寺一带查访无名尸骨的身份,原本是打算两起命案一起查的,这也是他多年来的习惯,从不放心将案子交给他人查办,遇上再多的案子都是亲力亲为。
昨日在城中走访时,乔大人听说了不少关于你的传闻,私下与我和武偃谈论时,曾多次提起你,如今他将其中一件案子交给了你,足可见他对你寄予厚望,还盼你不要让他失望。
” 宋慈没有过多的表示,只是点了一下头,应道:“我会尽力而为。
”说完便向文修告辞,与刘克庄一同离开了提刑司。
“我叫你来见乔行简,主动争取查案之权,争的是刘太丞一案,最后却争来了什么无名尸骨的案子。
”一出提刑司,刘克庄忍不住道,“你那臭脾气啊,别说是乔大人,换了是我,我也会当场拒绝你的请求。
” 宋慈默不作声。
“事已至此,光明正大地查案是行不通了。
”刘克庄道,“既然乔大人不同意你查案,那我们便偷偷去刘太丞家,私下里查个水落石出,绝不能坐视桑姑娘受冤替罪。
” 宋慈抬头看了看天,正午已过,天空依旧阴着。
他道:“走吧,去净慈报恩寺后山。
”说罢向南而行。
刘克庄一愣,道:“桑姑娘还关在牢狱里呢,你是真不打算管了?喂,你等等我,你还真要去查那什么无名尸骨的案子啊?”他嘴上念叨个不停,脚下追着宋慈去了。
出钱塘门,行经苏堤,宋慈提着一个布裹,来到了净慈报恩寺外。
在这里,他遇到了许义。
许义和几个差役在寺门外奔来走去,逮住一个个香客打听询问,花了近半个时辰,仍是一无所获,不免有些垂头丧气。
宋慈将自己接手无名尸骨案的事告诉了许义,问许义是怎么打听走访的。
许义应道:“小的见人就问,最近几年这一带有没有什么人失踪,得到的回答要么是没有,要么是不知道。
” “你不妨换一个问法。
”宋慈道,“你就问,知不知道有谁断过左臂。
” “断过左臂?”许义不禁一奇。
宋慈记得无名尸骨的左臂尺骨存在一处骨裂,那处骨裂已有愈合迹象,显然死者生前曾断过左臂。
断骨愈合,少说也要两三个月,那处骨裂尚未完全愈合,也就是说,死者左臂折断,应该是死前两三个月内的事。
他点了点头,道:“你只管这么问就行。
” 许义虽不明其意,但知道宋慈一向料事如神,于是应了声“是”,招呼其他差役,按宋慈所言进行打听。
宋慈静静地等在净慈报恩寺门外,看着眼前烟气缭乱,人来人往。
他不是在等许义查问,而是在等刘克庄。
在来净慈报恩寺的路上,他让刘克庄再去把葛阿大找来。
葛阿大是最早发现无名尸骨的人,他有一些疑问需要找葛阿大问个清楚。
宋慈等了约莫两炷香的时间,刘克庄终于领着葛阿大来了。
“见过宋大人。
”葛阿大一见宋慈,连忙捣头行礼。
他今早挖出无名尸骨报案之后,心想这回依照薛一贯的指点破了霉运,总该走大运了吧,于是又去柜坊赌钱,不想仍是一通亏输。
正烦闷之时,其他劳力找来了,说是刘克庄有请。
他知道刘克庄是有钱的主,以为又有什么挣钱的活,急忙赶去见了刘克庄,随后便被刘克庄带来了净慈报恩寺。
宋慈道:“还请带路,一起去发现尸骨的地方瞧一瞧。
” 葛阿大当先而行,领着宋慈和刘克庄绕过净慈报恩寺,上了后山,来到一处土坡下,指着地上一处土坑道:“宋大人,刘公子,就是这里了。
” 宋慈瞧了瞧那土坑,又往四周看了看,这里离虫氏姐妹的坟墓很近。
他道:“你今早为何到这里掘土?” 葛阿大将自己掘土的前因后果如实说了。
宋慈想了一想,道:“你看见骷髅头爬坡,是在何处?” 葛阿大朝前方的土坡一指,道:“就在那里。
” 那处土坡下有挖掘的痕迹,是昨天安葬虫氏姐妹和袁晴时,几个劳力在此取土时留下的。
昨日取土之时,几个劳力曾挖出一块灰白色的石头,那块石头通体扁圆,扔在了土坡之下。
宋慈见葛阿大所指,正是那石头所在之处。
刘克庄顺着望去,也瞧见了那块石头。
“这里没你什么事了,你回去吧。
”宋慈道,“往后查案若有需要,我会差人来找你。
” 葛阿大见刘克庄没有打赏的意思,自己跑这一趟没讨着任何好处,便板着个脸,不大高兴地下山去了。
望着葛阿大远去的背影,刘克庄道:“这葛阿大成天赌钱亏输,便疑神疑鬼,喝酒喝得醉眼昏花,把好好一块石头,看作了什么骷髅头,还去相信薛一贯那套冤鬼缠身的鬼话。
” 宋慈将一直提在手中的布裹放在地上,打开来,里面是一只装满清水的水袋、一只碗和一个瓦罐,此外还有一把很小的铲子,以及几个皂角。
他在附近找来几块石头,就地垒成一圈,将瓦罐放在上面,倒入一些清水,再放入掰碎的皂角。
刘克庄拾来一些干柴,在瓦罐下生起了火。
干柴毕毕剥剥地燃烧着,如此煮制了一阵,一罐皂角水便煮好了,宋慈将之倒入碗中放凉。
宋慈将瓦罐清洗干净,又倒入一些清水,然后在土坑周围选了几个位置,用铲子各取了一些土,一并放入瓦罐之中,搅拌均匀,好好一罐清水很快变成了泥浆。
他从怀中摸出早就准备好的一支银针,放进泥浆之中,然后将瓦罐封了口。
如此静置了好一阵子,宋慈揭开封口,将瓦罐里的银针取出来。
银针上裹满泥浆,揩拭干净后,只见银针色泽依旧,并未变色。
由此可见,土坑周围的泥土是没有毒的。
接下来就该查验土坑里的泥土是否有毒了。
宋慈见土坑正中央的泥土是黑色的,于是将铲子插进那里,挖取了不少泥土。
然而就在铲子拔出来时,他忽然微微一愣,将这一铲泥土倒在地上,拨寻了几下,里面露出了一段黑乎乎的东西。
“这是什么?”刘克庄凑了过来。
宋慈取来水袋,用清水将那段黑乎乎的东西清洗干净,拿起来辨认道:“是一段木头,看起来有烧过的痕迹。
” “有什么问题吗?”刘克庄见宋慈一直盯着那段木头看。
宋慈摇了摇头。
他没觉得这段木头有何异样,只是这段木头是在土坑里发现的,说不定与无名尸骨存在什么关联,于是取出手帕,将这块烧过的木头包好收起。
他依先前的法子,在瓦罐里倒入清水,再将取来的泥土倒入瓦罐搅匀,然后放入银针,封口静置。
这墓土验毒之法,是宋慈从建阳县的仵作行人那里学来的。
时隔多年,他还记得那仵作行人是个姓卞的老头,曾私下里瞒着宋巩,教过他不少验尸的方法。
如今以此法验毒,他不禁又想起当年背着父亲学习验尸的日子。
只是卞老头要他不准对外提起教习一事,这些事一直是他心中的秘密,多年来从未对任何人提及。
在等待的过程中,宋慈拿起铲子,在土坑里拨寻起来。
这土坑是挖出无名尸骨的地方,他想看看里面还有没有什么遗漏的东西。
如此来来回回地拨寻了好几遍,除了方才发现的那段烧过的木头,土坑里再无任何发现。
宋慈把目光转向土坑旁,那里有一堆土,是最初府衙差役挖掘无名尸骨时,将挖出来的泥土堆在了那里。
他又在这堆土中拨寻起来,一些稍大一点的土块,也不忘一块块地掰开,以免其中有遗漏的线索。
这一番寻找下来,果然又有发现,让他找到了一些散碎的玉块。
这些玉块很小,裹在泥土之中,便如寻常土块一般,若非他仔细拨寻,又将土块一一掰开,绝难发现。
宋慈用水袋中仅剩的一点清水,将这些玉块逐一清洗干净,发现这些玉块都带有裂纹,质地完全一样,似乎是由一块完整的玉碎裂而成。
他尝试拼接,刘克庄也来帮忙,没用多长时间,所有玉块便被拼在了一起,凑成了一块完整的玉饰。
这块玉饰约莫鸡蛋大小,通体呈兽形,看起来是雕刻的狮子,狮口中含着一颗黑色的珠子。
整块玉饰没有光泽,又遍布裂纹,像是被火烧过。
这玉饰是在挖出来的泥土中发现的,也就是说它与无名尸骨埋在同一个地方,说不定与无名尸骨大有关联。
宋慈要来刘克庄的手帕,将玉饰包好,揣入怀中。
这时时间差不多了,宋慈打开瓦罐封口,取出银针,将上面的泥浆揩拭干净,定睛看时,不由得眉头一皱。
他记得无名尸骨除了尺骨上的骨裂,从头到脚找不出任何损伤,骨色又透着乌黑,尤其是靠近肠胃的肋骨,乌黑色很深,心中其实早已认定其死因是中毒,之所以用墓土验毒法加以查验,只是为了确保万全。
他之前见土坑正中央的泥土是黑色的,更觉万无一失,银针必定会变黑,哪知此时取出银针一看,其色泽竟毫无变化。
“怎么会这样?”宋慈举起银针翻来覆去地查看,的的确确没有变色。
刘克庄凑了过来,道:“这银针丝毫不见变色,那不就是说,今早发现的那具无名尸骨,不是死于中毒?” 宋慈想了想,将银针往怀里一揣,道:“我们回提刑司去,再验一次骨。
” 刘克庄立刻将没燃尽的柴火灭了,还不忘去虫氏姐妹的坟前拜了一拜,然后与宋慈一道下山,两人不多时便回到了净慈报恩寺外。
许义和几个差役还在这里寻人打听,这一次宋慈没有再去询问许义打听得如何,而是径直朝苏堤方向走去。
可是没走出几步,宋慈忽然脚步一顿,回头望着人进人出的净慈报恩寺,紧跟着眉头一凝,掉头朝净慈报恩寺的大门走去。
刘克庄一见宋慈的神情举止,便知宋慈定是想到了什么。
他也不多问,只管紧随在后。
宋慈进入净慈报恩寺后,径直去往大雄宝殿背后的灵坛,找到了正在对香客们一一还礼的居简和尚。
此前曾在巫易墓前做过法事的几位僧人,一如往日那般守在灵坛的两侧。
宋慈合十一礼,道:“居简大师,可否借一步说话?” “阿弥陀佛,原来是宋施主。
”居简和尚认得宋慈,此前曾来净慈报恩寺找过他两次,一次是为了查问杨菱的事,另一次是打听弥苦被烧死一事,“不知宋施主此次前来,所为何事?” 宋慈抬手相请,将居简和尚请到一旁僻静之处,道:“大师应该还记得,初五那天一早,我来找过你,问起过贵寺僧人弥苦之死。
” 居简和尚点头道:“记得。
莫非宋施主仍怀疑弥苦未死?当年本寺僧众都曾见过弥苦的尸体,不会有假的。
” “我此次来,不是为了查问弥苦之死。
”宋慈道,“弥苦死于一年前的大火,我是想知道当年那场大火是如何烧起来的。
” 刘克庄听宋慈这么一问,一下子恍然大悟。
宋慈在挖出无名尸骨的土坑之中,发现了一段烧过的木头和一块烧过的狮子玉饰,下山时恰好路过净慈报恩寺,看见只重修了一半的寺院,不禁想到一年前将整个净慈报恩寺烧毁的那场大火。
烧过的木头和狮子玉饰,与无名尸骨是在同一个地方发现的,无名尸骨不是死于中毒,那会不会是死于大火呢?无名尸骨掩埋在净慈报恩寺后山,而净慈报恩寺曾在一年前遭遇过大火,二者会不会有所关联?正因为想到了这些,宋慈这才突然入寺,寻居简和尚打听当年那场大火的事。
被问起一年前的大火,居简和尚忍不住低声诵道:“阿弥陀佛。
”他看了看不远处重建起的大雄宝殿,眼前浮现出了当年火光冲天、哭号四起的惨烈场景,脸上犹有惊怖之色,道:“当年那场大火是在半夜里烧起来的,我记得最初起火的是本寺住持德辉禅师的禅房,很快蔓延至其他僧人居住的寮房,然后是厢房、偏殿、慧日阁、大雄宝殿和其他殿宇,最后整座寺院除了藏经阁外,全都被烧毁了。
因是在半夜,寺中僧人都已入睡,不少僧人来不及逃离,被活活烧死在了房中,连德辉禅师也……”说到这里,摇了摇头,叹了口气。
“火是从德辉禅师的禅房烧起来的,那事后可有找到起火的原因?”宋慈问道。
居简和尚应道:“禅房被烧成了废墟,连德辉禅师也圆寂了,照顾德辉禅师的道隐师叔也死于大火之中,哪里还找得到起火的原因?”顿了一下又道,“当时正值中秋,天干物燥,道隐师叔熬灯守夜地照料德辉禅师,兴许是火烛引起的吧。
” “熬灯守夜地照料,德辉禅师是病了吗?” 居简和尚点头道:“那时德辉禅师身患重病,长期卧床难以下地,是道隐师叔不分日夜地守在禅房加以照料。
我记得起火那晚,道隐师叔还特地差弥音去城北请来了刘太丞,为德辉禅师诊治……” “刘太丞?”宋慈和刘克庄几乎是异口同声。
宋慈追问道:“你说的可是城北刘太丞家的刘鹊?” “刘鹊施主那晚是来了,不只是他,还有刘扁施主。
” “刘扁是谁?” “刘扁施主便是刘太丞。
” 宋慈和刘克庄听得有些糊涂。
居简和尚见二人似乎没太明白,道:“刘扁施主是刘鹊施主的兄长,曾在宫中做过太丞,他开设的医馆便是刘太丞家。
” “我知道刘太丞家,”宋慈道,“可我没听说刘鹊还有一个叫刘扁的兄长。
” 居简和尚叹道:“刘扁施主那次来为德辉禅师看病,说病情太过严重,他不放心回城,便留宿于寺中,刘鹊施主也留了下来。
那场大火烧起来后,刘鹊施主逃了出来,刘扁施主却没有……刘扁施主死了已有一年多,二位施主没听说过他,也不奇怪。
” 宋慈原本只是因为烧过的木头和狮子玉饰,联想到净慈报恩寺曾有过一场大火,这才找居简和尚打听,哪知这场大火竟会与刘太丞家扯上关联。
他稍加思虑,问道:“大师,起火那晚,贵寺可有发生什么奇怪之事?有没有什么人举止可疑?” “宋施主,那场大火已经过去一年多了,不知你为何要打听这些事?”居简和尚见宋慈不断地追问当年那场大火,不免心生好奇。
宋慈没有回答,只道:“大师,此事关系重大,起火前贵寺究竟发生过什么事,但凡你知道的,还请详加告知。
” 居简和尚犹豫了一下,见宋慈目光中透着坚毅,道:“虽不明白宋施主为何打听此事,可我听说宋施主查案公允,持正不阿,我虽是佛门中人,却也心生敬佩。
既然你执意要问,那我便把那一晚的事,但凡能想起来的,都说与你知道。
”回想了一下,徐徐道来,“那是一年前中秋节的前一夜,不少香客留宿于本寺厢房之中。
当晚月亮很圆很亮,留宿的香客们聚在厢房外的院子里,一边闲情赏月,一边吟诗作对。
我当时住在寮房的东侧,与厢房只有一墙之隔,听着香客们的笑声传来,想到德辉禅师的病情,心里很不是滋味。
道济师叔从寮房外路过,见我坐在门前烦闷,冲我笑了一笑。
他去到厢房那边,我还当他是去阻止香客们吵闹,哪知他竟是去谈笑风生,与香客们共同吟诗赏月。
道济师叔行事一贯如此,总是一反常态,以前他还在灵隐寺出家时,便不喜念经,还嗜好酒肉,成天嘻嘻哈哈,穿着破衣烂衫,游走于市井之间,被人当作颠僧,唤他作‘济颠和尚’。
四年前他来到本寺,拜德辉禅师为师,成为德辉禅师最后的入门弟子,但他仍是成天嬉笑如故,行事总是出人意料。
德辉禅师重病之后,道济师叔不像道隐师叔那样守在禅房里照料,前前后后只去看望过一次,他非但不担心,反而在德辉禅师的病榻前嬉笑如常,我实在是想不明白。
”说着摇了摇头,“我听着厢房那边道济师叔和香客们的笑声,心中实在烦乱,便关起门来抄默经文,过了许久,厢房那边才安静下来。
后来我便睡下了,不知睡了多久,忽被一阵叫喊声惊醒,寮房里已是烟气弥漫。
我捂住口鼻,冲出寮房,看到了冲天的大火,看到了奔走的人影,才知道寺中起了大火……唉,起火前我看到过的、听到过的,就是这些了。
” 宋慈想了一想,问道:“当晚第一个发现起火的人是谁?” “是弥音。
德辉禅师的禅房烧起来时,弥音正好起夜去茅房,瞧见了大火。
他呼人救火,还冲进禅房试图救人,结果人没救到,反而把自己烧伤了。
”居简和尚说这话时,扭头朝灵坛望去,此时弥音正守在那里。
宋慈也朝弥音望了一眼。
他记得当初在巫易墓前做法事时,杨菱从始至终一直注视着的僧人,便是这位弥音。
方才居简和尚言语间提及,净慈报恩寺起火那晚,受道隐和尚的差遣去请刘扁和刘鹊来给德辉禅师看病的僧人,也是这位弥音。
“看来一会儿要请这位弥音师父问一问话了。
”宋慈这么想着,又向居简和尚道:“火灭之后,贵寺又发生过什么事?” 居简和尚回忆道:“我记得那场大火过后,本寺只剩残垣断壁,到处都是焦煳味。
事后清点,共有十四人死难,除了刘扁施主外,其他都是本寺的僧人,其中有德辉禅师和道隐师叔,还有四位居字辈僧人和七位弥字辈僧人,全都被大火烧焦,面目难辨,此外还有多人被烧伤。
大火后的那天适逢中秋,原本寺中要举行皇家祈福大礼,圣上要驾临本寺祈福,前一夜之所以有那么多香客留宿本寺,便是为了第二天一早参加这场祈福大礼。
本寺原名永明禅院,当年高宗皇帝为奉祀徽宗皇帝,下诏赐名为净慈报恩寺,后来高宗皇帝和孝宗皇帝都曾来本寺祈福,孝宗皇帝还曾手书‘慧日阁’匾额赐予本寺。
可是那场大火烧毁了一切,中秋当天的祈福大礼只能取消。
圣上闻听本寺焚毁,下诏将所有死难者火化,在寺中筑坛祭祀。
韩太师当天带着诏令来到本寺,在所有僧人的诵经声中,火化了死难之人。
” “你是说死难之人火化,是在中秋当天?”宋慈眉头一凝。
“是在中秋当天。
”居简和尚应道,“当时寺中救治伤者,清理火场,搜寻尸体,甚为忙乱,一直到入夜之时,才火化了所有死难之人。
” 宋慈暗暗觉得有些奇怪。
他听说过僧人死后通常不行土葬,而是火化成灰,这在佛门中称之为荼毗。
皇帝下诏火化僧人,筑坛祭祀,这并不奇怪,奇怪的是火化似乎来得太快了些。
大火焚毁寺院,死了十四个人,事后不是该追查起火原因,查清是意外失火还是人为纵火吗?按理说,尸体上可能会留有线索,比如岳祠案中的何太骥,可以通过查验死者是死于大火还是死后焚尸,进而追查起火原因,所以应该等所有疑问查明之后,再火化死难之人的尸体,可为何大火后不到一天时间,便将所有尸体火化了?这便等同于何太骥的尸体第二天便被火化成灰,那就什么痕迹都没留下,真相也就永远查不出来。
他道:“那场大火后,官府可有来人,查验死难之人的尸体,追查起火的原因?” 居简和尚摇头道:“知府大人随同韩太师来本寺看过,说是意外失火,并未查验尸体,追查起火原因。
” 宋慈皱起了眉,暗想了片刻,道:“你先前说,刘扁和刘鹊当晚都留宿于寺中,刘扁死于大火,刘鹊却逃了出来。
他们二人既是兄弟,为何一个逃出了火场,另一个却没有,难道他们二人没住在一起吗?” “刘扁施主为了时刻照看德辉禅师的病情,留宿于德辉禅师的禅房中,刘鹊施主是另住一间厢房,他们二人没住在一起。
” “那事后刘扁的尸体呢?是让刘鹊带回去安葬了吗?” “刘扁施主的尸体,是与本寺死难僧人一起火化的。
” 宋慈心中那种奇怪的感觉又强烈了一些,转头朝后山望了一眼,忽然道:“那场大火中死去的十四个人,可有谁断过左臂?” 居简和尚回想了一下,应道:“有的,我记得刘扁施主来看诊时,他的左臂绑着通木,听说是不小心摔断了。
刘扁施主带着断臂之伤,还连夜赶来为德辉禅师诊治,真是仁心仁术,令人敬佩。
” 宋慈听了这话,暗暗一惊,心想:“后山上发现的那具无名尸骨,莫非是刘扁?”问道:“大师,你确定当年刘扁的尸体火化了吗?” “我记得当时在禅房的废墟前架了柴堆,所有死难之人的尸体被搬到柴堆上一起火化的。
只不过火化之时,却出了意外。
” “什么意外?” “当时本寺全被大火烧毁,唯有藏经阁离其他殿宇较远,未被殃及,可是火化之时,藏经阁那边却突然着了火。
原本藏经阁中收藏了许多佛经典籍,还有高宗皇帝御赐的各种珍贵经藏,能在之前那场大火中幸免于难,已是不幸中的万幸,哪知突然又起了火。
寺中僧人大都聚在禅房附近诵经超度,见突然火起,有的吓得慌乱躲逃,有的匆忙赶去救火。
可当时已经天黑,藏经阁藏书众多,烧起来很快,最终没能救着火,藏经阁烧了个精光,所有死难之人也在那场混乱中火化成了灰。
” “也就是说,尸体火化之时,不仅是天黑,而且现场一片混乱?” 居简和尚回忆着当时的场景,点了点头。
“藏经阁的火是怎么烧起来的?”宋慈又问。
居简和尚摇头道:“那就不知道了,事后没有查出原因来。
” 宋慈暗暗心想:“前一夜的大火,也许是不小心失火,可刚刚经历了一场那么惨烈的大火,寺中僧人应该都会小心火烛,藏经阁再出现失火的可能性很小,更大的可能是有人故意纵火。
倘若后山上那具无名尸骨真是刘扁,会不会是有人故意在藏经阁纵火制造混乱,趁乱动了柴堆上的尸体,将刘扁的尸体藏匿起来,事后埋到了后山?果真如此的话,那纵火移尸的人是谁?又为何要大费周折移尸掩埋呢?” 宋慈越想越是困惑,好一阵没有说话,最后从怀中摸出那块狮子玉饰,让居简和尚看了,问是否识得。
居简和尚摇了摇头,他从没见过这样的狮子玉饰。
宋慈向居简和尚道了谢,转身向灵坛走去。
“弥音师父,”宋慈径直来到弥音的身前,“我有些事,想问一问你。
” 弥音身形高大,一张脸被烧毁了大半,看起来已有三十来岁,是所有弥字辈僧人中年龄最大的一位。
他站在灵坛的左侧,祭拜灵坛的香客们从身前络绎而过,他一直闭眼合十,低声诵经。
听见宋慈的声音,他睁开眼道:“阿弥陀佛,不知施主要问何事?”声音甚是低沉。
宋慈没有回答,只是抬手道:“这边请。
” 弥音转头向居简和尚看去,居简和尚点头道:“宋施主既然有事问你,你便跟着去吧。
” “是,师伯。
”弥音应了,这才随宋慈去到一旁僻静之处。
“弥音师父,你到净慈寺出家,有多久了?”宋慈开始了询问。
弥音答道:“有五六年了。
” “一年前的中秋前夜,贵寺曾经历了一场大火,你应该还记得吧?听说当时最先发现起火的人是你。
” 弥音不由自主地摸了摸脸上的烧伤,道:“那场大火,如何能忘?” “那晚起火时是何情形?还请你原原本本道来。
” 弥音点了点头,道:“我那晚半夜醒来,肚子胀痛,去了一趟茅房,回来时见寮房的西边亮着光。
寮房的西边是本寺住持德辉禅师的禅房,那时德辉禅师卧病在床,日夜都需要人照顾,禅房里常常半夜还点着灯火。
可那光实在太亮了,不像是灯火,我便走过去一瞧,竟是禅房燃起了大火,正往外冒着浓烟,还把邻近的寮房引燃了。
我吓得大喊大叫,又撞开门冲进禅房救人,可里面火势太大,我试了几次都冲不进去,不得不退了出来。
我又去附近担水救火,往返了好几趟,还是没用。
那时寮房也已经引燃,火势烧得很快,连我居住的房间也着了火。
与我同住一间寮房的都是弥字辈的师兄弟们,大都逃了出来,只是不见弥苦师弟。
我与弥苦师弟一向交好,不顾师兄弟们的阻拦,拿水淋湿身子,又冲进寮房试图救弥苦师弟,最后烧了自己一脸伤,还是没救着人。
”说着低下头去,低声诵道,“阿弥陀佛。
” 宋慈想起在巫易墓前做法事时,杨菱从始至终注视着弥音,此时得知弥音曾与弥苦同寮,又彼此交好,还曾奋不顾身地冲进火场救弥苦,这才明白杨菱为何对弥音另眼相看。
他道:“大火过后,韩太师带来圣上旨意,要将所有死难之人的尸体搬到一起火化,藏经阁却在那时突然着火,当时你也在场吗?” 弥音摇头道:“我那时烧伤得不轻,敷了药,在临时搭的草棚里休息,后来才听说了藏经阁起火的事。
” 宋慈怀疑有人在藏经阁起火之时,趁乱搬动过死难之人的尸体,本想向弥音打听此事,可当时弥音不在场,那就不必多问了。
他想了想,没再打听起火之事,转而问起了刘扁和刘鹊,道:“我听说贵寺起火那晚,刘太丞家的刘扁和刘鹊曾来为德辉禅师看病,当时是你去请他们来的。
你可还记得刘扁那时的样子?他的左臂是不是断了,绑着通木?” 弥音点头道:“刘扁施主是伤了左臂,我去请他看诊时,还怕他多有不便,可他说自己的左臂虽然摔断了,但早已接好,而且他替人诊脉都是用的右手,并不碍事。
刘鹊施主担心刘扁施主手臂有伤,怕他看诊时不太方便,于是也带上药箱,一起跟了来。
” “这么说你只请了刘扁,刘鹊是不请自来的?” 弥音又点了点头,道:“刘扁施主曾是宫中太丞,听说他过去专门替皇上看病,医术甚是精湛,去刘太丞家请大夫,自然是去请他。
” “刘扁和刘鹊关系如何?” 弥音微微皱眉,没听得太明白。
“比如来贵寺的路上,他们二人交谈多吗?彼此说话时可是和颜悦色?” 弥音回想了一下,道:“我记得来的路上,二位施主没怎么说过话,好像心事重重的样子,有路人认得他们,跟他们打招呼,他们也都没应。
” 宋慈想了一想,又问:“你最初发现禅房起火时,可有在禅房附近看见过什么可疑之人?” 弥音摇头道:“没有看见。
”顿了一下,似乎突然想起了什么,道:“我在禅房附近没看见人,倒是之前去茅房时,遇到了刘鹊施主,他也起夜去上了茅房。
” “你看清了,当真是刘鹊?” “虽然隔了一段距离,可那晚月光很亮,我认得是刘鹊施主的样子。
” “能看见月光,这么说你不是在茅房里遇到的他?” “我看见刘鹊施主时,他走在茅房外的小路上,往厢房那边去了。
” “那你怎么说他是起夜上了茅房?” “那么晚起夜,又是在茅房外,不是去上茅房,还能是什么?” 宋慈若有所思地点了点头。
他没再发问,拿出那块狮子玉饰请弥音辨认,然而弥音也不识得。
宋慈向弥音道一声“叨扰了”,又去到灵坛旁向居简和尚行礼告辞,随后离开了净慈报恩寺。
“你是在怀疑刘鹊吗?”从净慈报恩寺出来,刘克庄见宋慈一直凝着眉头。
宋慈点了点头,道:“按照居简大师和弥音师父所述,刘扁才是真正的刘太丞,刘太丞家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将出现无法翻页或章节内容丢失等现象。
凌霄穿成了书里的配角真千金。 假千金认回了比他们家有钱一百倍的豪门,成为两家团宠。 而真千金是乡下来的又黑又柴可怜兮兮的土包子。 未婚夫:就算是我高攀不起明珍,也不会看你一眼! 父母:你多跟明珍学着点,她什么都比你强,愿意教你是你的福气。 假千金含笑答应:我一定好好教凌霄。 然后开始教身无分文的她怎么花一万块。 凌霄下意识看了一眼。 滴 【山阴公主已上线】 【太平公主已上线】 【平阳公主已/
久作,代号Q,13岁,异能是[脑髓地狱],是即使在异能当中也最被忌讳的精神操控的异能,被称为【活灾难】,因此终日被关在港口mafia的地牢不见天日。 [嗡嗡嗡] 在睡梦中听见了十二点的钟声响起,再一睁开眼,他发现自己坐在一辆黑漆漆的车里,而身旁的开车的人,是一只大蝙蝠? 啊咧,是梦吗?但是,这里好像很有趣的样子~ 怀抱着人偶的少年露出一个崩坏的笑容,眼中的星星闪烁,[既然是在梦里,那就让我/
周羽棠穿成了一只满身杂毛灰了吧唧的鸟。 他的生命值只剩七天,必须尽快找到主人结契。 周羽棠:还用说么,当然是找主角啊! 主角:乌鸦?滚粗。 宗门仙长:此物不详,拿走拿走。 路人们:这小东西灵力低微,实在没什么用。 周羽棠:很好! 他找到角落里独自站立的少年,飞过去,用他焦炭的小脑袋瓜亲昵的蹭了蹭少年的脸。 确认过眼神,是一起干大事的人! * 师门考核,蛮荒巨妖吓哭了。 外出任务,九尾灵狐吓/
我在dc宇宙重生了,有个外挂,挨打就能升级,虽然技能点只能加防御。 大超被约架,似乎没赢过,每次都灰头土脸;蝙蝠侠与人约架,似乎没输过或许可以和大超约一架,把防御加到谁也打不死的钢铁之躯? /
黎非凡穿书了,穿成豪门霍家霍二爷包养的金丝雀,四体不勤五谷不分,能在大佬身边三年屹立不倒的唯一原因,就是像极了大佬求而不得的白月光。 金丝雀对金主可是真爱,无奈脑子不够使脾气还坏,结果人正主一回来他就被踹了。 黎非凡就不一样了。 金丝雀就要有金丝雀的自觉。 床上狐媚惑主床下温柔小意,没事儿斗斗妖艳贱货,有事儿大佬棒棒绝不出头。 背地里呢。 霍家大爷狼子野心黎非凡私人腰包进账五百万。 对家上/
世界再次遭遇了危机,为了拯救世界危机少女决定成为偶像。快呀,偶像用你的脚踢出全垒打,将来妄图毁灭地球的黑色星星击碎吧! 然后收集星星的碎片成为政治家吧!昔日充满奋斗精神的少年少女们,在深陷贿赂危机的时刻能否欢声笑语的破解杀人事件呢? 以上内容均与正文无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