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浏览器扫描二维码访问
进乱草丛中,眨眼间踪迹全无。
马殿臣心想:能不能发财尚且两说,眼下可还挨着饿,今天吃什么呢?他在周围找了一阵儿,还真不错,逮了两只大刺猬,一手拎一个回到破庙,把白天怎么卖线,怎么让粮店老板抢了钱,一五一十跟娘一说。
为娘的也觉无奈,欠债还钱,天经地义,没处说这个理去。
娘儿俩一齐动手,从河边挖了块泥,将俩刺猬裹成两个大泥蛋扔进火堆,过一阵子再用树枝扒拉出来,砸开黄泥一看连刺带皮全沾在泥上,把泥扒拉干净,中间仅有白嫩嫩的肉。
相传刺猬乃是五大仙家中的白家,吃了它还了得,不怕遭报应吗?您可别忘了,人饿急了没有不敢吃的,闹饥荒这几年,也不管是刺猬、草蛇还是耗子什么的,真可以说逮住什么吃什么,狐狸和黄鼠狼子也不是不敢吃,只是不好逮而已,否则这五大仙家已经让母子二人吃遍了。
马殿臣没敢告诉娘在坟地里碰上的东西,他有个思忖,万一跟娘说了,娘一害怕不让自己去,岂不错过了发财的机会? 转过天来,马殿臣编造个借口,跟娘说他晚上不回来了,出来直奔城隍庙。
以往四处要饭,周围的地方他都熟,城隍庙后头的六尺道是条死胡同,进出都在一个口。
虽叫六尺道,实际上可不止六尺,挺宽敞的一条胡同,两边都是山墙。
马殿臣来到胡同口,站一会儿,溜达一会儿,又跟墙角靠一会儿,拿大顶、折跟头百无聊赖。
好不容易等到定更天,刚要抬腿进去,忽听见身后有人喊了一句:“你不要命了?” 马殿臣转头一看,身后有个卖馄饨的,这位挑个挑子常年在城隍庙卖馄饨,一大早出来,到天黑把馄饨卖光了才收摊。
附近来往的,没有不认识他的,但也不知道姓甚名谁,就知道住在附近。
此时正是寒冬腊月,路上没几个行人,马殿臣左右看了看,问卖馄饨的:“大爷,您叫我?” 买馄饨的点点头:“你这孩子,黑天半夜不回家睡觉,去城隍庙干什么?” 马殿臣觉得卖馄饨的多事,大路朝天各走一边,我去干什么与你何干?随口应付道:“我上里面等个人。
” 卖馄饨的奇道:“等人?小子别说我不告诉你,城隍庙这条胡同一丈多宽,为什么叫六尺道?因为这是条阴阳路,一半走人、一半走鬼,大白天也是阴风阵阵,更何况这深更半夜的,你一个人进去不是找死吗?” 马殿臣生来胆大包天,从没怕过什么,憋着能发财,吃了秤砣铁了心要进这条胡同。
卖馄饨的劝不住他,只得叹了口气:“良言难劝该死的鬼,天堂有路你不走,地狱无门你自来投!”叹罢收起馄饨挑子回家,走出几步又转过头来,寻思虽然非亲非故,这毕竟是个孩子,还是救他一命吧,于是叫住马殿臣,从挑子上取下一把筷子交给他说:“你且听我一句话,对与不对你也不吃亏。
攥上这把筷子进胡同,万一遇上凶险,你就扔筷子,可别一把都扔了,一根一根扔,切记!切记!”说罢担上馄饨挑子,摇摇晃晃地去了。
马殿臣不明所以,握住一把筷子进了胡同,心说:这卖馄饨的真有意思,多半是看我小成心吓唬我,几根筷子如何保命?又寻思等我捡了狗头金,明天一早吃他的馄饨,顺便把筷子还给他,看他怎么说。
说话行至胡同尽头,也是一道山墙,墙壁高耸,挡住了灯火,好在月明星稀,不至于什么都瞧不见。
马殿臣蹲在墙根下边等财神爷,约莫过了一个更次,正犯困打盹儿呢,忽然刮起一阵阴风,两旁房脊之上的瓦片“哗楞楞”作响,他发觉身上一冷,一抬头见从胡同口进来一位,看不清长相,但是穿得宽袍大袖的,不是一般人的打扮。
马殿臣心说“来了”,不敢怠慢,急忙拍去身上的土,毕恭毕敬跪下就准备给财神爷磕头。
胡同口那位一眨眼到了他面前。
马殿臣这才看清楚,哪是什么降世的财神,从头到脚一身死人装裹,一张大脸比白纸还白。
一怔之下,对方伸出手抓过来,眼看拽到头上了,马殿臣惊呼一声:“妈的妈我的姥姥!”有心想跑却跑不了,这是条死胡同,身后的山墙有一丈多高,没地方蹬没地方踩,上天无路入地无门,猛然想起手上攥了一把筷子,他是临时抱佛脚,也不知有什么用,按卖馄饨的所言,抽出一根筷子扔了出去。
说来奇怪,筷子扔了过去,但见那恶鬼一怔,倒退了七步。
马殿臣暗道一声“侥幸”,心下将满天神佛谢了一个遍,再看那鬼退开七步,随即又走上前来。
马殿臣只好再扔筷子,这一人一鬼在胡同中周旋开了。
他这一把筷子扔了捡捡了扔,直至鸡鸣四起,天光放亮。
马殿臣眼前一黑栽倒在地,过了半天才爬得起身,捡起地上的筷子,一步一挪出了胡同,见那个卖馄饨的刚来,急忙抢步过去跪下磕头谢恩。
卖馄饨的打量了一下马殿臣,点点头说:“行,你小子命还挺大,真在胡同中待了一宿?”马殿臣心知卖馄饨的是位高人,双手捧起筷子恭恭敬敬还给人家,又将半夜遇上的情形一五一十这么一说。
卖馄饨的见马殿臣又冷又饿,说话都不利索了,哆哆嗦嗦地舌头直拌蒜,当下给他盛了一大碗馄饨,撒了不少胡椒面儿。
马殿臣也不客气,稀里呼噜、连汤带水把这碗馄饨喝下去,出了一身透汗,肚子里有了底,方才觉得还了阳。
卖馄饨的对马殿臣说:“城隍庙是什么去处?这地方鬼比人多,没有这朱砂筷子,我也不敢在此地卖馄饨,可我之前怎么说你都不信,撞了南墙才知道回头?你非进这条胡同干什么?你要等的是什么人?” 马殿臣不敢隐瞒,把自己在坟地里遇见那个会说人话的东西,指点他来捡狗头金,让他在这儿等财神爷,怎么来怎么去说了一遍前因后果。
卖馄饨的眯起眼想了想,告诉马殿臣:“你在坟地逮到的东西是黄妖,不是狐狸也不是黄鼠狼子,不在五大仙家之内,没多大道行,仅能口作人言,无从脱化人形,不然也不会让你用面口袋子套住。
”马殿臣听得火往上撞,心里这个气啊!这东西也忒坏了,敢情是骗我去城隍庙送死,多亏有卖馄饨的高人相助,否则我已然死了多时!马殿臣心知卖馄饨的是位异人,便求他指点个报仇的法子。
卖馄饨的说:“除此黄妖不难,你把它口中吐出的那个珠子放到锅里煮,尽可以要了它的命,不过冤仇宜解不宜结,你福大命大造化大,久后定当发迹,这么个东西害不了你,又何必赶尽杀绝,还是留下三分余地为好。
” 马殿臣可不这么想,他口上称是,别过卖馄饨的,一路小跑回到破庙找了一个砂锅,跟娘扯谎说有大户人家搭棚舍粥,咱这儿离得远,明天再去怕来不及,今天在那附近对付一宿,明儿一早去讨粥。
为娘的也没多问,马殿臣说罢揣上珠子,抱起砂锅出了城。
山东境内连年灾荒,好多人家都跑没了,地方上多有逃亡之屋。
马殿臣找了一处没人住的破屋子,把砂锅放在土灶上,捡拾枯枝烧火,等锅里的水滚了,掏出珠子扔进去,又用两块砖头压住盖子。
忽听屋梁之上有人说话:“你快把火灭了,咱俩还有个商议,这次我保你发财!” 马殿臣听出来这说话的不是旁人,正是此前他在坟地捉住的黄妖,抬头一看房梁上空无一物,不知此妖躲在何处。
他牙关一咬狠下心肠,来了个充耳不闻,添柴鼓风只顾烧火。
梁上那个声音开始出言恫吓,又破口大骂,爷爷奶奶祖宗八辈儿,什么难听骂什么,还咒马殿臣以后发了大财也留不住,到后来惨叫哀号之声不绝于耳。
马殿臣置之不理,直烧得砂锅滚沸,但听得“噼啪”一声响,锅盖摔在一边,锅子裂开流出污血淌了一地,恶臭之气扑鼻,梁上声息皆无,其怪遂绝。
4 上回讲到马殿臣稀里糊涂走到一个大坟圈子,无意之中捉了黄妖,却上了黄妖的当,好悬没让鬼掐死,多亏遇到了高人,给了他一把朱砂筷子,这才保住了性命。
前文咱们说过,马殿臣有仇必报,不可能凭空吃哑巴亏,一狠心把黄妖除了。
黄妖死前咒他心黑手狠,以后发了大财也留不住。
此乃后话,按下不提。
咱们这段书叫“马殿臣除妖”,相当于“马殿臣三闯关东”的一个引子。
有人说马殿臣哪儿都挺好,但是打小心狠手辣,不合天道有损阴德,不知是不是冥冥中的因果相偿,反正除妖之后,马老夫人一病不起,死在了破庙之中。
马殿臣没钱给娘买棺材,只得用草席裹尸,在城外找块荒地埋了。
从此之后,马殿臣一个人乞讨为生,孤苦伶仃倒也了无牵挂。
城中还有很多小要饭的和他一样,东家讨口剩饭、西家要口残羹,食不果腹、衣不蔽体,走街串巷到处受人欺负。
马殿臣经常打抱不平,替这些小要饭的出头,久而久之成了小乞丐的头儿,远近小要饭的听说马殿臣讲义气,纷纷前来投奔。
他手下的小乞丐越来越多,白天分头出去讨饭,晚上聚到城隍庙过夜,讨来的吃食无论多少,都交给马殿臣,再由他分给众人,大伙儿都挨不了饿。
花子头儿可不好当,那个年月穷人太多,仅仅一个县城,要饭的不下几百人,大大小小、老老少少什么人都有,全是光脚不怕穿鞋的光棍儿汉,论起争勇斗狠,谁也不比马殿臣,为了抢地盘要饭,时常发生冲突,为了半拉窝头人脑袋可以打出狗脑袋来。
马殿臣可以在县城立足,凭的是规矩。
他手下一百多个小要饭的,大多是十来岁的半大孩子,闲七杂八各色人等皆有,难免有几个歪毛儿淘气儿的嘎杂子琉璃球儿[2],为了不让他们惹是生非,马殿臣定下几条规矩:到外边只能老老实实要饭,不许给别人添堵、不许坑人害人、不许小偷小摸、不许调戏大姑娘小媳妇儿。
谁要是敢不守规矩,轻则一顿狠揍,重则打折一条腿,扔出去自生自灭。
那位说都是些要饭的孩子,怎么能坑人害人给人家添堵呢?这是您有所不知,过去成规模的丐帮,别说是老百姓,连有钱有势的大户人家都不敢惹他们,就怕这帮人来捣乱。
你比如这家员外爷给儿子娶媳妇儿,必须在头一天把像马殿臣这样的花子头儿先请来,好吃好喝招待一顿再多给几个钱,让他手底下的小弟兄们别在正日子来捣乱,如若给的钱多,他们还能在门口帮忙维持。
倘若不然,这帮要饭的是不敢闹事,却也能让主家恶心半年,怎么说呢?主家转天办喜事,头天夜里派人给大门上均均实实刷上一门的粪,您觉着够恶心了?这还都是小打小闹,再不然给你弄俩“肉帘子”挂上。
什么叫“肉帘子”?那个年头死孩子多,民间有个迷信的规矩,死孩子不能进祖坟,大多扔在乱葬岗子大水沟,这帮要饭的可不忌讳,到那儿捡俩死孩子,用绳子绑住两只脚,头朝下往这家大门上一挂,你说主家还怎么接亲?马殿臣不一样,从来不让手底下人这么干,哪怕少要点儿要不来,也不愿意缺这份德。
他虽是个穷要饭的,但是最重脸面,不想挨这个骂,因此旁人都高看他一眼。
马殿臣在县城占了一块地盘,手下有一百多个小要饭的,平时也不用他出去要饭,闲来无事成天拜师傅练把式,寒来暑往春去秋还,树叶子绿了几回又黄了几回,不觉已是十五六岁的大小伙子了。
这一年又发生了大旱,旱得河里跑马、石头冒火、土道生烟、庄稼地拔裂,县城中的老百姓都饿死不少。
马殿臣一看别在这儿等死,把手底下人都散了,让大伙儿出去逃难,各寻各的活路。
他见别人都走了,心想:我去哪儿呢?以前听他娘念叨过,那一年也是大饥荒,他爹马成只身一个人去关外挖棒槌,从此再没回来,活不见人死不见尸,不知是让官兵抓住砍了脑袋,还是在深山野林中被野兽吃了。
马殿臣左思右想,倒不如我也去关外闯一闯,反正穷光棍儿一条,死在什么地方不是个死?他将手底下那一百多个小要饭的全打发走了,身边还有俩过命的穷朋友,平时经常在一起混,一个叫张仁,一个叫赵义,这二人也决定跟马殿臣走。
关外虽然山高路远,却是大清龙脉所在,地广人稀到处是宝,老林子里的獐狍野鹿、各式山珍,取之不尽,用之不竭,兔子往腿上撞、山鸡往饭锅里飞,从河里舀瓢水也能带出两条大肥鱼,不过真想发大财还得说是挖棒槌。
哥儿仨商量定了,说走就走,也没什么牵挂,一同到关外放山挖棒槌。
放山有个规矩,一个人去可以,那叫“单撮棍儿”,三五个人结伴也成,还有好几十人结成参帮的,唤作“拉帮放山”,却最忌讳二人同行,以免两个人中有一个见财起意,下黑手害死另外一个,近似于关内“二人不看井,一人不进庙”的说法。
马殿臣一行三个人,没犯这个忌讳,出门上路也不用收拾行李,穷得仅有一身破衣烂衫,白天当衣裳穿,夜里当被子盖,死了一埋又是装裹。
简单地说吧,他们仨一路要饭奔了山海关,这几年朝廷开禁,混出关去并不难,出了关一边打听一边走,不一日来到长白山脚下。
进山一看三个人都见傻,先前想得容易,以为但凡出来折腾折腾也好过在老家饿死,万一挖出个大棒槌,下半辈子可以足吃足喝,买田置地娶妻生子了,却忘了一节——隔行如隔山。
你别看棒槌天生地长,挖出来便可换钱,其中的门道那可太深了,三天三夜都讲不完,他们三人绑一块儿这几百斤肉没长一根会挖棒槌的筋,连棒槌长什么样都不知道,又不会“喊山”,还以为随便一溜达就能让棒槌叶子绊个跟头呢。
书中代言,何为“喊山”?说白了是参帮口中的行话,等同于江湖上的“唇典”,但是迷信色彩很重。
因为棒槌近似人形,又极其罕见,按民间的迷信之说,什么东西有了人形,那就是吸收了天地灵气、日月精华,年久即可成精。
好比几个人进山挖棒槌,一边走一边商量“咱们奔什么什么地方去,听说什么什么地方有棒槌窑”之类的,这话让成了形的棒槌听见,它便会躲起来,你还怎么找它?进了山什么该说,什么不该说,诸如此类,有很多忌讳。
马殿臣这仨满不懂啊,正应了那句话,醋碟儿里面扎猛子——不知深浅。
一连在山上转了几天,棒槌叶子都没见到半片。
这天晚上三人找了一块空地,笼起火来歇宿,腹内空空难以成眠,只好围在篝火前聊闲天儿,无非说些穷光棍儿发财的白日梦。
篝火可以防止野兽靠近,却引来了无数的蚊子和小咬儿。
时下正值秋季,蚊虫逮着活人往死里叮,山里的蚊子叫海蚊子,个儿大嘴长,叮上一口又疼又痒,难受劲儿往心里钻,十天半个月都好不了。
三个人挨不住这个咬,想起艾草燃烟可以熏虫,只好起身去找,忽听远处草丛中传来“窸窸窣窣”的响动,不知是什么东西,听来为数众多。
哥儿仨仗起胆子过去一瞧,竟是无数又大又肥的林蛙,黑压压的一大片。
关外将林蛙称为“哈什蚂”,这东西身上的肉好吃,也不咬人,捉到肥美的林蛙与山鸡放在一个锅里炖,喝酒下饭再好不过。
按说这种东西没什么可怕的,可什么也架不住多,成千上万的哈什蚂,铺天盖地地涌将来,看得马殿臣他们三个人身上直起鸡皮疙瘩。
他们也不认得这是哈什蚂,还当是河沟子里的癞蛤蟆。
张仁一向胆小,惊呼一声掉头跑进了密林。
马殿臣和赵义一看他跑了,只得跟在后边,怕他落了单儿又迷了路有危险。
此时大群哈什蚂开始围歼被火堆引来的蚊虫,由于这玩意儿实在太多,拥上来将火堆都压灭了,冒出阵阵浓烟,腥臭之气传出去好几里。
马殿臣和赵义跑了一阵子,却不见张仁的去向。
5 前文书说到马殿臣安葬了马老夫人,在城中要饭混日子,因为讲义气敢出头,一来二去的成了乞丐首领,手下聚拢了一帮小要饭的,无奈赶上了百年不遇的大饥荒,别说乡下了,城里的老百姓都饿死了很多。
马殿臣走投无路之下,跟张仁、赵义两个拜把子兄弟去闯关东挖棒槌,可这三人什么都不懂,在山上转了好几天,不仅没挖到棒槌,还把张仁给走丢了。
马殿臣和他兄弟赵义喊了半天也没回应,忙点上两根火把四下找寻,发现前方落叶覆盖,仅脸盆这么大的一片没有枯叶,还泛出暗淡的光亮。
原来这是一片沼泽,关外俗称为“大烟泡儿”,内中积满了深不见底的淤泥,其上被枯枝败叶所掩,根本看不出来。
可见张仁受了惊吓,顾头不顾腚一脚陷进去,让大烟泡儿闷住了,那还有个活?二人撅了根长树枝,伸进去捅了半天也没捞上什么来。
哥儿仨闯关东挖棒槌,还没见棒槌长什么样,先死了一个张仁,真可谓出师不利! 马殿臣和赵义纵然伤心,可转念一想,赶上这个兵荒马乱的年头,人命如同草芥一般,生生死死太过于平常,张仁死于此地,至少不用在世上忍饥挨饿了,可叹连个尸首也没留下,但愿他在天有灵,保佑他两个兄弟挖个大棒槌,回去多给他烧纸上香,请和尚老道念几捧大经,度他早登极乐。
挖棒槌的三个人死了一个,剩下马殿臣和赵义,这可就犯了“二人不放山”的忌讳,马殿臣也听说过这句话,却没放在心上。
如若死的那个是赵义,换成张仁和他挖棒槌,兴许得嘀咕,因为交情还不够深,但是赵义不同,想当初赵义偷鸡让人逮住,险些被本家打死,正巧马殿臣路过,他见赵义瘦得跟麻秆儿一样,哪禁得住这么打?于是上前阻拦,这才保住了赵义的一条性命。
没想到那家人报了官,告赵义和马殿臣动手打人。
偷鸡不成还敢动手,这是挨板子的罪过,衙门口儿一问谁偷的鸡谁打的人?马殿臣横打鼻梁一并承担,在大堂上挨了五下板子,捂着屁股在破庙里将养了半个月才下得了地。
那位说不对,一般听书,到了大堂上至少是“四十大板”,哪有打五板的?咱得给您讲明白,那是说书的只顾说起来痛快,实际上没有那么打的,一般的小偷小摸、打架斗殴,顶多打个五下十下,四十大板打下去,这人也甭审了,可以直接抬出去埋了。
打五下板子可也不轻,衙役们手中的“水火无情棍”齐眉那么长、鹅蛋那么粗,空心儿里头灌水银,举起来轻落下去重,一起一落屁股开花,有那手重的,三下两下能把腰打折了。
可以说马殿臣对赵义有救命之恩,赵义也对得起马殿臣,平时偷鸡摸狗掏鸟蛋,得了好处总有马殿臣一份,二人虽然未曾结拜,素常也以兄弟相称。
简短截说,张仁死了之后,马殿臣跟赵义哥儿俩一合计,棒槌还得找,不然咱也是没活路。
奈何两人什么都不懂,没头苍蝇一样乱撞。
正在路上走着,前边过来一队人,大概有个一二十口子,看装扮听说话,像是在山里找棒槌的参帮。
二人一想“咱俩瞎转悠肯定是不成,不如跟在参帮后头,看看人家怎么找棒槌”。
不过参帮的人常年放山,眼观六路、耳听八方,岂容外人尾随偷窥?转过一个山口,突然掉头围住这二人,为首的把头问马殿臣和赵义:“你俩想抢棒槌不成?凭你们这样儿,真是吃了熊心、咽了豹胆!” 马殿臣跟赵义一看这可坏了,黄泥巴掉在裤裆里——不是屎也是屎了。
深山老林之中没有王法,让人家打死也是白死,尸体往老山沟里一扔,半天的工夫就被豺狼虎豹啃成白骨,我们哥儿仨一路要饭,千里迢迢跑到关外干什么来了,敢情都是来送死来了!忙对参帮把头说明情由,声称自己兄弟二人在山东老家活不下去了,走投无路闯了关东,想跟在各位大爷后边,瞧瞧怎么挖棒槌,万不敢动盗抢行窃的歹念。
赵义脑子快,眼珠子一转跪下磕头:“大爷,您行行好带上我们吧,让我们伺候各位大爷,我们不怕苦不怕累,什么活儿都能干。
” 参帮把头想马殿臣和赵义并非歹人,但带上这二人肯定不行,因为参帮不收外人,便指点了一条道路,让二人下山投奔一个做棒槌生意的财主,给这个财主做“青份”,相当于替财主挖棒槌,讲好了不给工钱只供吃穿,也没什么好的,无非是一件旧棉袄,外加半口袋小米,深山老林里冻个半死,挖到棒槌跟东家四六分账。
这营生虽然辛苦,可马殿臣和赵义至少不用挨饿了,先后跟把头也进了几次山,压营造饭什么活儿都干。
不觉过了三两年,赵义得了一场重病,三天三夜高烧不退,豆大的汗珠子把铺板都快泡透了,口吐白沫,满嘴胡话。
众人都说这个赵义完了,如若找来“九扣还阳草”,或许可以救他一命,但这九扣还阳草可不好找,大伙儿也是听说过没见过,山下药庄子或许会有,你没银子如何讨得来?马殿臣求众人帮忙上山去找“九扣还阳草”,求了半天没人应声儿。
马殿臣心想:赵义是我的结拜兄弟,而今他死到临头了,我岂能袖手旁观?当下更不多想,拿了个口袋,背上一杆土枪,单身一个人上了山。
可那“九扣还阳草”什么模样、怎么个长相,是山上挖还是谷里找,马殿臣一概不知,两眼一抹黑在山里瞎转悠,这就叫有病乱投医。
翻山越岭走到半路,忽听“咔嚓”一声惊雷,天上黑云翻滚,下起了瓢泼大雨。
马殿臣出来匆忙,既无雨伞也没蓑衣,赶紧四下里找寻山洞石檐避雨,抱着肩膀看着天上雨如瓢泼心里起急,怕耽误的工夫长了,跟自己兄弟连个面儿都见不着。
愁眉不展之际,只听得雷声如炸,霹雷闪电一道紧似一道,都往一株奇大无比的松树上打。
马殿臣纳了一个闷儿,这古松邪了,怎么招雷劈呢?他抬头一瞅,就见大松树的顶上站了一个小孩,这小孩红脸红眼,头上一顶紫金太子盔,两根盔缨猩红如血,身穿亮银甲外罩红衫,背上十字花斜插两杆红缨枪,枪头银白雪亮,夺人的二目,双手各持一面三角旗,瞪着两只锃亮大眼珠子,雷火一打下来,就抬手用小旗一挡。
马殿臣不看则可,一看之下大吃一惊:“这是个什么妖怪?” 6 马殿臣到关外以来常听人说,深山老林中有的是妖魔鬼怪,可也是说的人多,见的人少。
他一看松树上的情形,心知此乃天雷击妖。
他也是胆大不信邪,在树下放了一土枪,只听“轰”的一声响,那个小孩从古松上栽了下来。
原来马殿臣这枪一响,是从下边往上打,惊得那小孩一愣,赶巧一个雷劈下来,来不及用旗子去挡,正被雷火劈在头顶,落在地上变成一条扁担大小的东西,头顶两根两三尺长的须子,冲马殿臣就蹿过来了。
恰在此时一道白光刺眼,又是一个炸雷击下,那东西长拖拖地倒在地上不动了。
转眼间乌云散开,马殿臣低下头仔细一看,好大一条蜈蚣,足有扁担那么长,让雷劈掉了半个脑袋,一股焦臭之味扑鼻,之前的两面小旗变成了两块脏布。
书中代言,古松上的蜈蚣活到千八百年,凭的可不是朝吞日精、暮采月华,它乃是恶修,专采血食,说白了是吃人,吃够九十九个人脑子,已然可以幻化人形,如若吃上一百个,则飞天彻地无所不能,谁也降不住了,这才引来天雷诛妖。
可这东西不知从何处得来两块女人用过的脏布,天雷劈不了它。
马殿臣在松树下打了一枪,误打误撞除了这个妖怪。
故老相传,蜈蚣身上有定风珠,能够起死回生。
马殿臣开膛破肚一探究竟,果真找出一个绿幽幽的疙瘩,鸡蛋大小、黯淡无光,不知这东西能否救下赵义。
他将定风珠揣在身上,又撬开蜈蚣的颚牙,拔下两个毒囊,其中有罕见的剧毒,带下山能换几两银子。
马殿臣担心赵义,将两样东西揣好,大步流星往山下走,行至半路天色已黑。
深山密林虎狼出没,说什么也不敢走夜路。
恰好有个大窝棚,一伙儿打围的猎户在此歇宿。
山里有规矩,打围的也好,挖棒槌的也好,不论认不认识,遇上了都要互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将出现无法翻页或章节内容丢失等现象。
假如你重生了,最想做什么? 高明程仔细的想了想,觉得还是老婆孩子热炕头比较好! 年轻貌美的老婆,那就绝不能被艰苦的生活给磨去了颜色。 沉默内向的大儿子,打小就得好好培养。 至于走上邪路的小儿子,嘿嘿,教你做人套餐已上线,套餐包括:遍体鳞伤、皮开肉绽、头破血流。 至于钱嘛 我对钱不感兴趣,上辈子赚够了,这辈子只想小富即安,悠哉过好小日子! /
又名:被学姐赖上的日子 校花:王易,脚酸,捏 校花:王易,怕黑,牵 校花:王易,你是我的人了,你跑不掉的! 王易一觉醒来,重生回到20年前高考现场。 面对天书一般的试卷,直接懵逼。 考试不顺利就算了,回头还被校花骑在身上一顿胖揍。 我不要脸的吗? 算了,脸给你了,身子也给你了! 校花:王易,我帮你背了黑锅,锅太沉了,你背着我走吧! 高端的猎人,经常以猎物的身份出现在眼前。王易发现,自己七岁/
穿到民国好好学习生活老实头儿的春天小说目录,穿到民国好好学习生活全文免费阅读。笔下文学提供老实头儿的春天穿到民国好好学习生活最新章节全文免费阅读,小说章节完整质量高,包含结局、番外。/
周羽棠穿成了一只满身杂毛灰了吧唧的鸟。 他的生命值只剩七天,必须尽快找到主人结契。 周羽棠:还用说么,当然是找主角啊! 主角:乌鸦?滚粗。 宗门仙长:此物不详,拿走拿走。 路人们:这小东西灵力低微,实在没什么用。 周羽棠:很好! 他找到角落里独自站立的少年,飞过去,用他焦炭的小脑袋瓜亲昵的蹭了蹭少年的脸。 确认过眼神,是一起干大事的人! * 师门考核,蛮荒巨妖吓哭了。 外出任务,九尾灵狐吓/
众所皆知,A医大附属济华医院妇产科有两位王不见王的副主任医师。 江叙和沈方煜从大一入学到博士毕业再到规培评职称,简直拼得你死我活,天昏地暗,堪称你不卷死我,我就卷死你,你考九十六,我考九十七。 卷到最后,居然连看上的姑娘的都是同一个。 谁能想到,没等两个人斗出个结果,心上人直接挽着同性女友的手,在他俩面前笑吟吟地出了个柜。 白白针锋相对了三个月的俩直男三观尽碎,同仇敌忾地一顿苦酒入喉,稀里/
当幻想侵入现实,当科技与人性碰撞,当世界面临抉择,当毁灭悄然到来 注定要成为救世主的屌丝,那一日用笃定的语气教育世人:历史是人民众创造的,但好歹得先活下来,才能自称是人民众的一员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