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下文学

手机浏览器扫描二维码访问

第一章 中国牧民与农民的故事(3/3)

八”之意;另一位农民起义军首领陈友谅小名则叫“陈九四”;还有一位义军首领张士诚叫“张九四”。

这是中国汉人的首次亡国,时间长达九十七年,蒙古人用马刀与强弩组成的军事机器维持着对中原汉人的奴役。

5 公元1328年的某一个极为普通的下午,一个不起眼的中国农妇陈氏在一个不起眼的中国乡村——濠州钟离(今安徽凤阳)生下了一个不起眼的男婴,按照农家惯例,老农父亲朱五四给儿子起名朱重八。

这个不起眼的农家汉童,随着年龄增长以及社会地位不断改变不断改名,最初改为朱兴宗,长大造反时改名朱德裕,最后再改名为朱元璋,字国瑞,从此,朱元璋这三个汉字就永远记载入了中国历史。

至于《明实录》中描述朱元璋出世之刻红光满地,异光照亮夜间茅屋,以至于邻居以为老朱家失火了!这无疑是臣下在拍朱皇帝马屁,据载:朱元璋出生时刻为未时,也就是刚过中午,没记载说天阴下雨,也就是应该阳光明媚,有没有红光估计都是看不见的。

出生以及少年时代都不起眼的朱元璋在公元1368年那年成了中国最惹眼的人,这年,朱元璋定都应天(南京),重新建立了中原汉人政权——大明!历经十五年的血海里翻腾,赶走了元朝的政权,昔日的朱八八成了大明的开国皇帝。

山河奄有中华地;日月重开大宋天。

这是朱元璋在集庆(后改名为应天府)初次独辖山头招兵买马时军营外大旗上的诗句,可见,那时的朱元璋政治目标就极为明确:收复被蒙古人侵占的“中华地”!光复汉家的“大宋天”! 至于诗句中的“日月”为“明”,是否属于巧合?或者说日后有意将政权冠上“明”字?那就不好妄猜了,估计还是纪念昔日旧主小明王韩林儿的因素在起决定性作用。

就在上一年,也就是公元1367年4月,还是吴王的朱元璋行文诏告天下,开始了对大元帝国的第一次北伐,也就是这次对蒙古铁骑的成功打击,才使得这个日月组成的“明”字从此有了非常涵义! 北方来的一群狼开始惊恐的面对能够制服它们的猎手了。

今天的很多史家都对这之前的朱元璋不无指责:胡虏就在不远处,为什么非要对同为汉人兄弟的其他起义军先举起了屠刀?这不是公然施行“攘外必先安内”的荒唐政策么? 这就要从朱元璋以及他所建立的军事部队开始说起了。

所谓“部队”,即组织起来的武装人群。

但是,把人们武装起来并且给予排位身份,使一大群武人都逐级听从一个人的指挥,组织成一支军队,却并不一定就可以闯荡天下了。

因为你的对手也能如此,你并不占有独家制胜法宝。

一支军队若要立于不败之地靠的是什么?两条:严明的军纪与坚定的信仰。

前者才能取得老百姓的支持,才能得到持续不断的后续兵源;后者才能让将士们自觉拼命。

讨过十年饭的朱元璋最知道穷苦老百姓期盼什么,因此,朱元璋的部属纪律严明,对老百姓秋毫无犯,在当时大大区别于其他义军。

而政治信仰上?前文已经提到过,招兵大旗上写明了: 山河奄有中华地;日月重开大宋天。

为中华山河而战,为汉人天下而战。

凡是汉家子孙,谁能不为此热血沸腾?好了,“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有了;“一切行动听指挥”的严明军纪有了,这下是不是就可以纵横天下了呢?还不够,还需要“灵活机动的战略战术”。

战略层次思考,一般来说是属于少数高层人士的专利,这东西基层官兵思考多了有害无益;战术方面就不同了,这里需要一大批将才来执行并实施上级的意图。

怎么打,是领导们把思想化为口头明确的指令,具体打,打出彩却需要下级将士的意志与技巧相结合。

这种人才若能组成一支军队的骨架,才算具备了一支打不垮的“铁军”的雏形。

可是,人才哪里来?天上不会掉人才,一切人才都要从实践中筛选出来,俗话说“百炼成钢”,百折不挠的作战意志与百战不殆的作战技巧只能来自于实战,练兵场上的“士兵突击”毕竟是做戏,更诞生不了真正的军事家。

朱元璋麾下的“铁军”就是从实战中历练出来的。

6 元末,“哪里有压迫哪里就有反抗”的名言得到了证实:自1325年起,被压迫到了忍无可忍地步的中原汉人就不再默默忍受了:爆发了赵丑厮、郭菩萨在河南领导的农民起义;元惠宗至正十一年(1351年),刘福通率红巾军起义,蒙古人在中原的血腥统治开始出现动摇迹象。

蒙古人在中原八十余年的安逸日子葬送了他们曾经令地球人闻之色变的蒙古铁骑,这时的元朝贵族们已经不愿意在腥风血雨中寻找刺激了,而是热衷于更多地获取财富与权力,统治者内部为争权夺利不惜刀枪相见。

于此同时,反抗蒙古人的起义军也在为着同样的原因开始相互大打出手。

没有必要长篇累牍哪家义军属于正当防卫,哪家是在惹是生非,当时的起义军已经主要分化合并为三大股,分别是陈友谅部、张士诚部和朱元璋部。

就军事实力来说,最强的是盘踞在湖北和江西一带的陈友谅,他占据了长江上游,而朱元璋占据的应天是下游,必须要仰首而战,就算是同处下游高邮江浙一带的张士诚,财力与军队也比朱元璋的吴国强大得多。

也就是说,号称吴国的朱元璋其实是在两大强敌夹缝里挣扎求生存,这还不算北面不远的死敌元朝。

就对元作战形势来说,大家的处境是一样的:谁出动主力去和蒙古人死掐,谁的老窝就处于被“友军”掏掉的危险,最给面子的仗义行为也是坐山观虎斗,等着大风刮过后不费力的去拾风落枣。

而恰恰蒙古人也是这种心态,大元皇帝与朝堂高官们也是欢欣期待坐等这些造反乱民自己碰撞个两败俱伤。

这次蒙古人失算了:坐山观虎斗的策略并没有等来老虎们死得光光,相反,幸存下来的那只老虎反而更加凶猛了! 朱元璋,带着一支仅仅以二十四人起家的部队,从这内外实战中发展壮大起来,经过与张士诚的镇江攻防战、宁国攻坚战,与陈友谅的应天保卫战、洪都保卫战以及一战定乾坤的鄱阳湖大水战等“内斗”,朱元璋已经拥有了一支堪比蒙古铁骑的无畏铁军! 朱元璋本人,从这些血战中学会了把目光投向战略布局;主要智囊李善长、刘基(即民间名人刘伯温)等则学会了制定详尽的作战计划以及保障后勤军需;更关键的是:无数血战历练出了一批战场帅才、将才! 这些军中骨干被后人们在说书场中一再演义神话,个个成了天上的星宿下界,其中较为著名的有:徐达、常遇春、冯胜、李文忠、傅友德、邓愈、汤和、沐英、蓝玉、华云龙……可谓群星灿烂。

在这批群英背后,则是一支因为有组织而更可怕的武装人群,常遇春率领的骑兵部队已经丝毫不弱于蒙古铁骑最盛时,从实战中打拼出来的步兵已经早就丢掉了汉人惯有的对骑兵的畏惧;还有一支决定性的力量,从陈友谅那里缴获来的庞大水师以及无数战船。

将水师定位于决定性的力量,是因为在进攻性质的征伐中,实质上军资运输决定着战争命运,无论多庞大、多精锐的部队,吃饭都是第一位的。

粮草一旦供应不上,人多反而成了累赘,步兵有舟船运输辎重自然后顾无忧,从而能专心对敌。

征伐中,攻坚战必不可少,再怎么强悍的骑兵也无法攀城或者巷战,最终解决战斗还是要靠步兵。

步兵的进兵途中,最易遭到来去如风的敌军轻骑突袭,因此,水陆两军并进则可以相互掩护,如遇骑兵袭击,水师以弓弩掩护即可把步兵运至河岸的另一侧,所以,不管从实际上还是心理上,古代大型战事中,水师都是步兵至关重要的依托。

这是一支真正的汉人大军,水陆步骑合计二十五万!朱元璋对蒙古统治者的第一次北伐开始了。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将出现无法翻页或章节内容丢失等现象。

热门小说推荐

神诡大明

我是姬象,谢邀。 人在大明,刚死在紫禁城。 信号不好,神鬼怪事太多。 匿了。 /

七零文工团小厨娘

*泼辣小厨娘x神颜公子哥 人家穿越到文工团是舞蹈演员,顾芊穿越过来居然是一名食堂女工。 罢了,工作不分高低贵贱,厨子虽然没有跳舞体面,也算是一门手艺。 正好,顾芊穿越前是一名神厨。 持起锅铲就是一顿干! 糙面、野菜、麦麸咸菜饼子都能给你做出朵花儿来。 任何糟糕的食物到了顾芊手里,皆能成为化腐朽为神奇的美食。 一不小心就从食堂女工升职为主厨,成了文工团人人追捧、不敢得罪的顾神厨! 就在顾芊开/

在大唐当外科医生的日子

徐清麦在一场车祸后,发现自己莫名穿越到了大唐。 可气的是,和她一起穿越的还有她那看上去人模人样实际狗得很的前男友周自衡。 更可气的是,他们还穿成了夫妻! 而最可气的是,周自衡穿成了农官小吏,而她作为一名外科界冉冉升起的新星,则穿成了他那柔弱不能自理只能困在后院的家庭主妇。 徐清麦暴躁了,这世界毁灭吧! 等等为什么会有婴儿的哭声? 两人对着原身那尚在襁褓之中,哭得震天响的小婴儿,只能面面相觑/

野僧

战长林年少轻狂时,做过最轰轰烈烈、惊天动地的事情有两件: 一件是倾其所有,求娶长乐郡主居云岫; 一件是兴德元年,在居云岫身怀六甲时扔下一纸休书,削发为僧,扬长而去。 三年后,天下大乱,战长林在荒郊救下华盖如云、玉辔红缨的送亲车驾。车里,新妇凤冠霞帔,怀里抱着的稚儿粉雕玉琢,正睁大一双跟他一模一样的眼,懵懵懂懂,似惊似疑。 战长林问:哪儿去? 居云岫答:洛阳赵家,成亲。 *又痞又野和尚X又冷/

是神棍,不是军师

当代玄学大佬祝卿安,穿到一个陌生的雄割据时期,莫名其妙成了中州侯新截获俘虏的细作。 起初是为了保命,能踏实睡个觉,祝卿安牛刀小试,帮中州侯看人平事断战机 此人命坐七杀,七杀朝斗,天生杀将说的就是他!侯爷用他! 此人紫府同宫,田宅化禄,福德宫父母宫旺,穿成乞丐模样定是流年逢煞遭人骗了,他妥妥团宠富二代,侯爷快去掳救他!千万不能让他跑了! 此人虽不知生辰八字,但耳厚耳长大耳垂,佛口向善,眼睛通/

君有云

十里琅珰,学宫所在,由儒圣坐镇,其下有九位君子,三百儒生,乃世间最具文气之地。凡学宫弟子,受封君子之时,必高喝一言为此生箴言,这一生都将为此言而奋武,这一言便是所谓君有云。苏白衣、风左君、谢羽灵为学宫弟子,都为了有朝一日成为君子而努力 /

每日热搜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