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下文学

手机浏览器扫描二维码访问

第33章 辽西那些窝棚(2/3)

格和战斗作风有关。

纯粹因形象而得名的“梁大牙”,其实应该叫作“打铁的”。

这倒不是因为他参军前是个铁匠。

从平型关战斗中的685团营长,到黑山阻击战的10纵司令,象韩先楚、黄永胜、钟伟这些战争大学中的高材生一样,他是一身伤疤一串台阶,从战争的火网中硬打上来的。

硬打上来的将军能打硬仗。

1946年5月23日,国民党进入长春后,蒋介石亲来慰问,看到松花江南的拉法,为吉林以东铁路公路交叉点,当即指示杜聿明:拉法非常重要,是战略要点,要派一个加强团固守。

6月6日,71军88师264团一个营,进占拉法北12里处的新站镇。

黑土地一连串的胜利,蒋介石头脑有些发胀。

另外,他也是看了个火候:从6月7日12时起,东北停战15天。

难道蒋介石忘了,1月13日午夜东北第一次停战生效后,共产党不是照样攻占了营口吗? 6月7日,林彪命令1师和2师,由1师师长梁兴初和政委梁必业统一指挥,坚决吃掉这股突出孤立的敌人。

这是四平撤退后,民主联军第一次主动出击。

这一仗的胜负,不仅是一块战略要地的得失,而且将对国共两党在黑土地上的前途产生影响。

胜了,共产党人将会从四平战后的疲乱中缓口气,恢复振作一下军心士气。

败了,就会在普遍的悲观失望情绪上,再压上一块沉重的乌云,处境将会更加困难。

8日3时开始攻击拉法,拂晓即结束战斗。

用梁必业老人的话讲:趁暗悄悄摸近,一家伙就冲进去了。

新站打僵了。

9日2时,1团、3团和5团如法炮制,国军已有准备。

3团受阻,1团镇东南角被顶住。

5团突入镇内,伤亡很大,不能前进,由2团接守阵地。

天亮后强行攻击,守军拼死抵抗,不断实施反击,双方胶开厮杀。

飞机不断向守军空投弹药食品,88师增援部队已赶至老爷岭,与打援的4团接火。

援兵将至,弹药给养不缺,守军挟一路北进威势,士气不减,而攻击部队三个团的番号,实际每团只有千把人,兵力优势并不大多少。

打不打?还能不能打? 打?若能很快结束战斗,作伤亡再大也值得。

不然,援兵上来,既使能够脱身,新站也将会变成“小四平”。

不打?几百人伤亡了,前功尽弃,灰心丧气地撤退。

这仗算是打到节骨眼儿上了。

此刻,在舒兰的病中的林彪,脑子里那个车轱辘转得快,再精心策划,也得靠前线指挥官审时度势,作出决断。

“梁大牙”一咬牙:打! 把6团调到攻击和打援两用位置上,其余四个团全力攻击。

最后一锤子打响了。

第二年秋天,林彪在一次关于“硬拼仗”的讲话中说: 成对峙时,只要不是山穷水尽,还应该硬下去,这时要十分冷静地分析情况,寻击败敌人的机会,这时我们处境固然困难,但还应该想到这时敌人的困难,至少也和我们所差无几,对峙中既使看出有撤出战斗的前途,如其早撤还不如多挺一会儿,这样顶多也就是多伤亡几个人而已,但胜利的出现,往往就在多挺这一会儿上,这就是所谓最后五分钟,看谁挺得硬,谁就是胜利者,指挥员的顽强性就表现在这里(据说此次南满歼灭二十五师的胜利,就是这样取得的,还有一、二师新站战役也有类似情形)。

(35)。

善打巧战,非常注重部队作风的林彪,很喜欢关键时刻叫得真、过得硬的部将。

林彪在黑土地上的几位“爱将”,“打铁的”“梁大牙”即是其中之一。

(有人挺忌讳说自己是当年林彪的“爱将”,好象这样就会和后来的林彪讲不清楚。

)。

在黑山阻击战中立下赫赫战功的10纵28师,是当年延安大生产运动中著名的359旅的老底子(主力南下了,未到东北)。

《东北三年解放战争军事资料》这样评述28师: 系东北各部队中历史基础最老的部队之一,其中有不少为土地革命及=屏蔽广告=战争时期之骨干成分,连以上干部绝大多数为关内参军之老干部,部队作风甚疲塌,缺乏朝气,保守性大,进步慢,战斗作风被动,战斗力未能充分发挥,其部队历史应列入东北各部队中之主力师,但战斗力还不如一般老部队及赶不上进步较快之新部队。

老人们都说:辽沈战役前,28师在黑土地上基本没打过什么好仗。

有的老人说,这个旅来东北时就挺富,“黑(烟土)白(银子)货挺多”。

有的老人说,他们到东北挺能搞东西,发了财,“家务多”,包袱重。

有的老人说,每次转移,他们大车小辆,满满登登,像个辎重队。

有的老人说,四平保卫战期间,林枫让这个旅撤出梅河口,后勤部长不干,说是要请示旅里。

林枫说:是东北局领导你们,还是你们领导东北局?打仗不积极,就能搞东西,东北丢了,你们的东西能保住? 林彪和刘亚楼都讲过:打不好仗,就降级,当独立师。

当一些新部队不断升级到主力纵队时,359旅降为独立师。

“宁当鸡头,不当牛尾”的钟伟,由“鸡头”一下子变成“牛头”,为的是用这位“好战分子”的性格、作风,把新成立的12纵带成一支生力军。

“打铁的”“梁大牙”到10纵当司令,并在辽西战役中受命死守黑山,体现的是林彪同样的用将之道。

“打铁的”则把28师放到攻守焦点的“101”高地。

据说,战斗快打响,他还在28师呆着。

有人说:司令,该回指挥所了。

未起身先点支烟“神仙”一番的“梁大牙”,吸口烟,乐呵呵地说:我看这里就挺好嘛。

司令到师,师长到团,团长到营,一级级压下去,这在战争中并不都是必要的,特别是在防御战中。

但是,在这里,在一个尤其需要显示决心的时刻,这样压一下子没有必要吗? 黑山为进出大洼[加“穴”头--Ling]、营口、沈阳、锦州的唯一走廊,无论向何方进退,廖耀湘都必须首先攻占黑山。

而10纵的任务,就是死死咬住廖耀湘兵团,引来无数钢刀锐箭,将对手剁成肉泥血酱。

20余架飞机轮番轰炸,10倍于守军的炮火猛烈轰击,由营而团而师的兵力一波又一波地冲杀。

因一块山石书写“小黑山”三个字而得名的“黑山”,火烧血侵[应为“氵”旁--Ling],真正成了“黑山”。

“101”高地反复争夺20多次,山头削去2米,“101”变成“99”。

炮火袭击过后,干部战士从泥土中扭动着拱出来。

文书、卫生员、司号员、理发员、炊事员,都操枪战斗。

排长牺牲了班长自动代理,班长倒下战士挺身而出。

正面挡不住了就向侧翼突击。

84团2营,与207师一个旅反复冲杀10个小时,剩下20多人还拼了五次刺刀。

“92”高地二个连苦战一昼夜,最后全部牺牲。

廖耀湘这样描述守军: 他们攻击前进时,均一律持枪上刺刀和投手榴弹,直接冲向我军阵地,前仆后继,非常英勇。

二等部队一下子打成了一等部队,打成了铁,打成了钢。

本来就没有不能打仗的兵。

之十二:李作鹏当机立断 在闯关东的10万部队中,没有比华中3师7旅(即后来的6纵16师)战史再辉煌的了。

《东北三年解放战争军事资料》中,这样写道: 该部队自历史以来参加战斗最多,战斗经验丰富,战斗作风勇猛,能攻,能守,不怕牺牲,准备好,行军力强,能打硬拼仗,战斗力强,有朝气,雷厉风行,但亦存在有些简单化,保守,对新的战术研究与掌握不够,因之进步较慢,该部队为东北各野战部队中之头等主力师,但存在高傲自满情绪。

7旅是红1军团2师老底子。

1927年参加南昌暴动,1928年于三河南失败后上井岗山,抗战后编入115师343旅685团,参加平型关战斗。

“皖南事变”后南下华中,扩编为新4军7旅。

1943年3月18日,日军65师团3000多人加7000多伪军,由淮阴北犯。

7旅19团4连,奉命在刘老庄掩护主力撤退。

从拂晓战至黄昏,弹药打光了,敌人上来了。

“我们死也不投降!”全连82名勇士,端着打弯的刺刀,扑倒在血染的土地上。

一支敢于刺刀见红的部队:打日本刺刀见红,打国民党刺刀见红。

能打硬仗,也打了许多硬仗,只是战绩不大。

三下江南主攻焦家岭,7旅连打七次冲锋。

一般部队,三次冲不上去就怵了,松了,软了,冲不动了。

7旅的字典里没有“熊”字。

大雪没膝,血飞肉溅,照样打,生死不怕嗷嗷叫。

结果,伤亡几百人,只打下一间独立家屋。

几天不打仗,“病号”一个个倒下了。

听说打仗了,“扑愣愣”爬起来,都好了。

行军路上,飞机轰炸扫射。

打倒了,抬走。

队伍不停不避,照样前进。

就有这么股劲头。

对敌人凶,对自己人也凶。

进戏园子横晃,不买票。

去日本人住宅区,要“米西米西”,骂“八格牙路”。

宿营,把兄弟部队从热烘烘的屋子撵出去。

战后和兄弟部队抢战利品,开枪打死打伤人。

打骂向导、民工、老百姓。

搜俘虏腰包,枪毙俘虏。

7旅样样出名。

在阿城,7旅教导队和东北局的人打篮球。

7旅犯规不服判决,打球变打人。

高岗上去劝架,也吃了两拳。

高岗说:我是你们副政委。

兵们说:就打你这个鸡巴副政委!打骂东北局副书记、民主联军副政委,这还了得?7旅把那几个兵绑上,送去请罪。

高岗说:连我都敢打,打仗肯定是好样的,快放了。

一支和359旅不一样的,“两头冒尖”,“三凶主义”,同样需要打翻身仗的部队。

10月20日10时,“林罗刘”给军委的电报中说:此次大战,全局关键在于是否能截断新立屯,彰武之敌的退路。

9月中旬,6纵(欠17师)从吉林进至长春南,作攻击长春状,掩护主力南下,廖耀湘兵团出辽西,6纵也出辽西,协同5纵与敌周旋。

9月24日,廖耀湘兵团猛攻黑山,6纵隐蔽地进至彰武、新立屯。

然后调头南下,强行军向台安急进,准备堵截廖耀湘南逃营口。

6纵司令兼16师师长李作鹏,率前指随46团前卫营跟进。

夜色蒙蒙,繁星满天。

嚓嚓的脚步声中,是呼哧呼哧的喘息。

俗话说“二八月乱穿衣”,行军腊月天也恨不能乱穿衣。

走起来穿单衣也嫌热,停下来穿大衣裹条被子也打哆嗦。

马更骑不住,寒气逼人,个把里路两条腿就麻了,赶紧下来。

走出一身汗再骑上去,那滋味儿更难受。

一天两夜250里,26日凌晨抵达北宁线。

过铁路时,与姚家窝棚敌人遭遇。

46团向前猛扑,全歼新6军14师前卫营,抢占姚家窝棚,并攻下厉家窝棚车站。

正打着,“林罗刘”来电:继续前进,不要与敌纠缠。

李作鹏回电:敌情严重,不能继续前进,待查明情况后再告。

有的老人说,枪一响,就听出是敌人主力部队,李作鹏就判断情况可能有变,决定停止前进。

一个精明的判断和重要的决定。

黑土地上的名将,没一个是只会执行命令的。

战斗打响,师骑兵侦察连就撒出去了。

天刚亮,捞回条大鱼,一个换了便衣的少将参议。

那参议说,廖耀湘已经改变南出营口计划,决定东退沈阳了。

一个极为重要的情况,宣告了一个难逢的战机和严峻的时刻。

厉家窝棚车站、半拉门、姜屯一线,是敌退沈阳必经之地,守住这里,就能切断敌人退路,但是仓促占领阵地,在攻锦主力赶到之前,这里将要承受难以想象的压力。

设在於家窝棚的前指,距前线2里远。

美式重炮发出的炮弹,从头上掠过,爆炸的气浪将黑黄的窗纸撕扯成条条片片,呜呜作响。

屋顶的蜘网、烟灰和泥土,像流沙样泻落。

性情暴烈,很注重军人仪表的李作鹏,站在炕沿下,一件黄呢大衣快要从肩头滑下去了:向总部报告,准备战斗! 有的老人说李作鹏当时“毫未犹豫”。

有的老人说他“很冷静、果断”。

有的说是“一副胸有成竹的样子”。

有的说“也看不出什么表情”。

战争中,主动和优势的得失,经常取决于瞬间的决断。

将军的功业,就在这瞬间的决断中成就,或者毁弃。

新开岭和新站,韩先楚和梁兴初咬钢嚼铁一声“打”,当然和此刻有所不同。

但在透视和把握战争的能力上,在最需要,也最能显示一个将军的才华、决心和魄力的时候,他们都表现了不愧为黑土地名将的名将。

有的老人说:16师这块好钢,这下子算是用到刀刃上了。

好钢能不能用到刀刃上,“用”字是大有讲究的。

辽西战役,李作鹏功不可没。

如今一提到“李作鹏”这个名字,30岁以上的中国人,眼前就会出现一副墨镜,并能在两面镜片上幻化出林彪和“黄吴叶李邱”一串并不陌生的形象来。

于是,那双藏在镜片后面不知是什么样儿的眼睛,就愈发深不可测,那目光就永远狠毒而又险恶,充满阴谋味道了。

“东总”有名的“大烧锅”,在山东就戴副墨镜。

他的眼睛有毛病,怕光。

据说是抗战时被日军毒气弹熏的。

李作鹏的与众不同之处,不在于当时在中国都少见的那副墨镜(银幕上的国民党特务,十有八九是要戴上一副的),而在于他的出身和经历。

梁兴初等人是班排连营团,从战斗部队出生入死一路打上来的。

李作鹏则是从机要员、参谋、科长、参谋处长,当上纵队副司令的。

据说,林彪和罗荣桓挺器重他。

打海南岛时,船队在海上,风突然停了,帆船走不动,半路上要回来。

当时是军长的李作鹏立即报告兵团,兵团还未回话,他这边决心已经定了:用桨划也得给我划过去! 有的老人说,营以上单位才有电台,连以下联系不上,怎么回来?这个人精明强干,火气来得快,脑子转得快,叫你怕也叫你服,叫真格的不含糊。

有的老人说,他当参谋处长是有贡献的,跟林彪学到不少东西。

有的老人说,16师在东北换了四任师旅长,比较之下,资历并不深的李作鹏能辖住这样个两头冒尖的师,那是得见点真功夫的。

老人都说:功是功,过是过,昨天是昨天,今天是今天,应该一是一,二是二。

把一个人生命旅途中的“一”和“二”单独提取出来,历史的变迁,有时简直叫人目瞪口呆! 不过,中国人好象已经见怪不怪了。

打乱仗 辽沈战役中的最后决战,林彪的打法是拦住先头,截断后尾,夹击中间。

10纵拦住先头,6纵截断后尾,东返主力向中间一冲,廖耀湘兵团乱套了。

10月26日拂晓,围歼战打响。

1纵、2纵、3纵(附17师)、10纵及炮纵主力,由黑山正面自西向东突击。

7纵、8纵、9纵,由大虎山以南向北突击。

5纵、6纵跨北宁线,由二道镜子、饶阳河以东向西突击。

各纵给各师再大概分定攻击方向,各师再向下区分一下,命令一律是“搜索攻击前进”。

不知道敌人准确位置,反正就在这一圈内。

各路陆续打响,林彪将指挥权这时下放到各纵和师:哪里有枪声就往哪里打,哪里枪声密集就往哪里打,直打到听不到枪声为止。

敌我交叉,我我交叉,突击与反突击,包围与突围与反包围,50多万大军纠缠扭打。

潮水样的队伍,向着枪炮声扑打。

扑灭一处枪炮声,留下一片血火,裹卷着烟尘再向另一处枪炮声扑去。

一个山包,一个村庄,上午你手,下午我手。

枪管赤热,刺刀滴血,枪炮声分不出个数,天地间的一切都被战争的喧啸充塞了。

入夜,照明弹一颗颗挂上天空,信号弹、炮弹和各种子弹的弹道,象千万条火蛇在地平线上狂舞。

爆炸的火光,燃烧的房屋,衬着空中惨白的照明弹,照耀如同白昼。

百年大树在烈火中焚逝,千古无闻的小村庄在血战中载入史册。

堵截廖耀湘兵团的战斗,首先在魏家窝棚打响。

10月25日,廖耀湘兵团攻黑山不下,命令49军、新3军14师和新6军骑兵部队,经大虎山以东向营口撤退。

并命令原在辽河东岸的新1军暂52师由卡力马西渡辽河接应。

林彪早有算计,24日即令8纵主力向卡力马急进,辽南独2师由南向台安北急进。

49军先头部队进至魏家窝棚,迎头正撞上独2师。

8纵随即赶到,将敌拦腰切断。

从拂晓打到黄昏。

邱会作随23师67团前进,指挥所设在距敌不到100米远的一条雨裂沟里。

炮弹一排排泻在沟后旷野里,泥土把天都遮盖了。

指挥所伤亡三个人。

副师长和团长、政委,都劝邱会作下去。

他说,还能跑过炮弹哪?要跑都往前跑。

坚守赵家窝棚的22师65团,战后打扫战场,1连阵地上,双方几十把刺刀插在对手身上。

独2师带着个炮团,都是重炮,赶到架上就打。

刚组建的炮团,初学乍练,准头不大,那声音可是够吓人的。

交手3年,共军是有重炮必有主力。

国民党又以为共军主力都来了,退了。

由退营口变为退沈阳,南进中的纵队右转成了东向的横队,黑压压地向北宁路两侧压来,又撞上了刚刚赶到这里的5纵、6纵。

最惨烈的战斗,是在厉家窝棚一带。

这条路再打不开,廖耀湘只有全军覆没了。

新3军、新6军调集主力,不惜代价,成营成团往上攻。

可6纵岂是好惹的?“王牌”对“头等”,对拼命了。

在厉家窝棚铁道南端的16师46团一个营,插到敌人堆里去了,三面受敌。

阵地打平了,就跳进弹坑里打,把尸体垒起来打,枪打坏了,弹药打光了,就从敌尸上找来打。

平时排长叫班长,班长叫战士都得跑步来的“两头冒尖师”,这一刻,轻伤不包扎,重伤不下火线,还能动弹的,爬来爬去在阵地上运送弹药。

2连一个排,在姜家窝棚和铁家窝棚之间抢占了阵地,打退了10多次冲锋后全部战死。

敌人也再不敢进攻了,他们不敢相信这块阵地上已经没有人了。

各师团都有全部打光的连队。

46团政委张天桃中弹牺牲。

很多老人都记得16师最年轻的团政委的模样,个头不高,胖乎乎的,圆脸,挺爱笑。

说他是四川人,父母被打了土豪,就剩了他一个。

红军看着可怜,就把这个“地主崽子”领走了,成了队伍中一名“红小鬼”。

另一场至关重要的血战,发生在胡家窝棚。

25日晚,3纵三个师在黑山东北同时展开,三路烟尘滚滚突进,胡家窝棚正撞在7师的箭头上。

21团在前,19团随后,20团为二梯队。

半夜时分,进至胡家窝棚附近,听到枪声。

21团3营扑上去,团主力继续往前冲。

3营一个冲锋,攻占胡家窝棚北山。

8连2排插到胡家窝棚东侧,攻占敌人重炮阵地。

敌人拚死反击,除了一个报信的副班长,全部牺牲。

3营主力攻击胡家窝棚西边,连冲几次未下。

19团1营上来了,师炮兵营也上来了,炮火掩护,两下夹攻,冲上去了。

李伯秋老人说:天黑地暗,也不知道那是个什么“窝棚”,更不知道那里是廖耀湘的兵团司令部,反正哪有敌人往哪打,没想到打了正着。

廖耀湘后来说:“解放军第三纵队及其以北的友邻部队第一棒就打碎了国民党辽西兵团‘脑袋’即兵团前进指挥所,同时打碎了新三军、新一军及新六军三个军的司令部。

” 退营口再东返,阵脚已开始混乱。

这下子没了“脑袋”,就彻底乱套了。

26日凌晨,林彪命令全线出击。

不管三七二十一,四面八方,猛打,猛冲,猛追。

10多万国民党军队X集在几十个“窝棚”内,包围圈越压越小,仗越打越乱。

X文清老人说:我们连刚冲进景家窝棚,敌人也进了村。

枪打,手榴弹炸,“嘁里咔嚓”拼刺刀。

敌人顶不住了往后退,刚到村头,迎面一支队伍压过来。

敌人一看军装颜色不对,扭头向左跑。

我们一个排就抓了400多。

邱会作老人说:在辽河西岸一个村子,我们纵队部让敌人冲散了。

枪像吵豆样响,身边就跟着个警卫员。

我和参谋长黄X显被冲在一块儿。

他枪打得好,抓过警卫员的卡宾枪,打倒几个冲上来的敌人。

我乘机跳出窗户去找部队,正碰上7纵一股部队。

是听到枪声跑来的。

我说:我是8纵政委,你们现在听我指挥,任务是保护我们——马上去找司令他们,必须给我找到! 当时为5纵司令的万毅老人说:我们和3纵打起来了。

5纵穿的是缴获的国民党棉衣,3纵把我们当国民党了。

他们打,我们打,他们喊“缴枪不杀”,我们也喊“缴枪不杀”。

国民党不喊“缴枪不杀”,觉得不对劲儿。

这才用号音联系,知道是自家人打起来了。

李光书老人说:国民党也把我们当自己人了。

队伍正走着,黑糊糊来了拨人,问:“你们是哪一部分的?”一些调皮的战士说:“新6军的。

”“我们是新1军的,可找到你们啦!”乐颠颠跑到近前,我们把枪一顶:“你看我们是谁?”我们是二梯队,赶到那时已经打得差不多了,有的炊事员挑来饭菜,喊:2营开饭了。

人们都上去吃。

天亮了一看,队伍里怎么跟着这么多国民党:一问,是国民党哪个“2营”的。

刘光涛老人说:开头还打,有些敌人打得还挺顽强。

后来就不打了,敌人见了我们就跑,我们见了敌人就追。

有的连队一路追到沈阳去了,满城找部队。

上哪儿找呀?3纵根本就没去沈阳,后来不追也不跑了,老远见到敌人,招招手,他们就过来了,再后来连手也懒得招了。

带的粮食不多,哪有那么多饭给他们吃呀! 16师打仗凶,抓俘虏也有“绝活”:48团两个排,在旷野里持枪摆成一座“解放门”,凡从门内走过去的即为“解放”。

不到半天时间,就有五个军、九个师番号的2千多国民党官兵,通过“解放门”。

“脑袋”被打碎后,廖耀湘什么也顾不得了,用明语呼叫部队向“二道岗子”集中,想在那里恢复指挥。

“东总”立即在地图上找到三个“二道岗子”,并迅速判定是新立屯附近的“二道岗子”。

可失魂落魄的廖耀湘,连他自己也不可能去到那里了。

激战中,为了不给敌人喘息机会,形成防御态势,各部队大胆穿插、分割、渗透,向着枪声猛冲,各自为战,以乱对乱。

有的纵队不知道师的位置,师又不知道团在那里,团也找不着营连了。

最清楚敌我全局的,是在牦牛屯的林彪。

关于“打乱仗”,林彪有很多论述: “敌人退却——要快,敌人乱即以乱对乱,冒险扩张战果,此时不管阵地之外或阵地之内,都要猛要快。

” “当然不讲战术,见了敌人不管三七二十一就打是不对的,但也有时打对了,那就是打退却的敌人,这种情况就要不管三七二十一就打,边打边侦察,如果慢慢展开再打,敌人就跑了。

” “敌人整个溃退了,离开了阵地,我们追击时要快,这就要不管三七二十一,也不管白天黑夜……追呀,这时应一面追击一面报告,如这里要准备呀,报告呀,敌人就会跑掉。

” 一贯小心谨慎,不见兔子不撒鹰的林彪,在这里一口一个“不管三七二十一”。

“文化大革命”“天下大乱”,说是“乱了敌人”。

辽西战役,共产党人实实在在是乱了敌人。

兵败如山倒 ——他们也有姓名之四 10月2日,蒋介石在沈阳“剿总”师以下军官会议上说:再不听我的话,一个个都让共产党把你们抓了去!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将出现无法翻页或章节内容丢失等现象。

热门小说推荐

重回1986小山村

假如你重生了,最想做什么? 高明程仔细的想了想,觉得还是老婆孩子热炕头比较好! 年轻貌美的老婆,那就绝不能被艰苦的生活给磨去了颜色。 沉默内向的大儿子,打小就得好好培养。 至于走上邪路的小儿子,嘿嘿,教你做人套餐已上线,套餐包括:遍体鳞伤、皮开肉绽、头破血流。 至于钱嘛 我对钱不感兴趣,上辈子赚够了,这辈子只想小富即安,悠哉过好小日子! /

神诡大明

我是姬象,谢邀。 人在大明,刚死在紫禁城。 信号不好,神鬼怪事太多。 匿了。 /

末日之无上王座

一帝二后三皇四尊,七绝城末日争辉! 当一切重启,苍穹下,江峰执掌雷霆,仰望星空! /

重生1999:开局被清冷校花揍

又名:被学姐赖上的日子 校花:王易,脚酸,捏 校花:王易,怕黑,牵 校花:王易,你是我的人了,你跑不掉的! 王易一觉醒来,重生回到20年前高考现场。 面对天书一般的试卷,直接懵逼。 考试不顺利就算了,回头还被校花骑在身上一顿胖揍。 我不要脸的吗? 算了,脸给你了,身子也给你了! 校花:王易,我帮你背了黑锅,锅太沉了,你背着我走吧! 高端的猎人,经常以猎物的身份出现在眼前。王易发现,自己七岁/

光明!

【屋内的光照强度低于3,目前处于黑暗状态,8分45秒之后出现1级怪异。】 许乐下意识缩了缩脚。 【你正在恐惧,恐惧是所有怪异的食粮,会吸引他们。】 许乐:? 缩个脚都不允许了? 在略微慌乱的情绪中,许乐快速生起了火堆。 光明涌现。 【屋内的光照强度为4,目前处于明亮状态,安全。】 许乐刚刚松了一口气,才发现这一切只是开始。 扭曲的火焰形成了新的文字! 【房屋内有一具尸体,死亡时间已超过4小/

在大唐当外科医生的日子

徐清麦在一场车祸后,发现自己莫名穿越到了大唐。 可气的是,和她一起穿越的还有她那看上去人模人样实际狗得很的前男友周自衡。 更可气的是,他们还穿成了夫妻! 而最可气的是,周自衡穿成了农官小吏,而她作为一名外科界冉冉升起的新星,则穿成了他那柔弱不能自理只能困在后院的家庭主妇。 徐清麦暴躁了,这世界毁灭吧! 等等为什么会有婴儿的哭声? 两人对着原身那尚在襁褓之中,哭得震天响的小婴儿,只能面面相觑/

每日热搜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