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下文学

手机浏览器扫描二维码访问

第25章 历史的大手笔(2/3)

大的胜利和失败尤其可怕。

绅士风度的英国人不讲良心。

第二次世界大战烽烟刚息,就卸磨杀驴,把曾经拯救了一个民族的战时英雄丘吉尔哄出唐宁街,代之以写了本《幸运时刻的人》的艾德礼。

那位法国人引为自豪的战时民族英雄戴高乐将军,也是同样下场,任何人都属于特定的时间、地点、环境。

一个杰出的经济学家,战时当个士兵可能完全不够格。

领袖也是一样,各自属于各自的空间和时间,领袖和国家不能互换,和时代也不能互换。

造就战时伟大领袖必具的才智和品格,在和平时期并不一定是人民所需要的。

无论中国人懂不懂得这个道理,礼义之邦的子民也决不会做出这种伤天害理的事情。

即便再来一次“文化大革命”,人们也可能同样为曾经是巨人的毛泽东恸哭失声。

被割断了喉管的张志新那张千古悲愤的脸,在向历史诉说著甚麽? 再伟大的天才,也不能脱离其民族的历史而存在。

英国人信上帝,中国人信神。

神是历史的产物。

因而,神是悲剧人物。

林彪的“活思想” 丢了延安的毛泽东,在“流浪”途中,在临时首都西柏坡,和黑土地上的林彪电报往来,纵横辽沈大决战。

电报谈兵,也算中国共产党人一绝。

辽沈战役,用枪炮打了53天,用电报打了近半年。

林彪被魇住了 林彪在双城的青砖地上踱步,一颗心就像个钟摆,一会儿摆向长春,一会儿摆向锦州。

在“长春”和“锦州”上面,叠印看血红的“四平”。

如果锦州打成四平,黑土地上的共产党主力,就可能被国民党包了“饺子”。

1948年9月7日,“林罗刘谭”给毛泽东的电报”中说: 实际上还在去年就开始了大军进入冀热辽地区作战的战场准备工作。

去年七月,子莘同志来哈尔滨时,东北局就提出了准备战场的各样具体问题,随後高岗同志的亲自到热河和冀东,以及今年克诚同志去热河工作,都是为了同时加强这一准备工作,此外,在去年冬天就开始了恢复郑家屯至通辽的铁路,以及重新修筑通辽到彰武的铁路,只是由於今年东北是五十年来所未有的大雨,致使通辽到阜新的铁路直到最近才完成。

1947年12月4日,林彪说: 明年作战,将主要依托冀热辽根据地,因此,该处的一切工作,尤其是群众工作,将有重大意义。

⑽。

在南下北宁线这个问题上,应该说,毛泽东和林彪是英雄所见略同,凭林彪的才智,即便没看清这一点,或是没看透这一行动举足轻重的意义,毛泽东一点拨,他也不能不明白。

唯其如此,林彪才一反常态地举棋不定。

冬季攻势後期,卫立煌在沈阳集结20万重兵,眼睁睁看看辽阳、鞍山、营口、四平一个个丢掉,硬是咬牙横心,按兵不动。

形势在黑土地上明摆着:除长春、沈阳、锦州三坨敌人,无仗可打,要打,就是攻坚,就是大仗,就是恶仗,沈阳是重兵据守的“剿总”所在地,不可能先从沈阳开刀,只能在长春和锦州进行选择。

林彪先要打长春没咬定牙,後来南下也没横下心。

这可有点不大像林彪了。

他被四平那场血战魇住了。

扩大来的新战士,於战斗上有很大的问题,不能使他们打败仗,尤其是第一次不能使他们打败仗,这是对他影响最大,永远留下怕败的观念。

所以,要打有把握的仗,最好是叫他们打追击与必胜的战斗。

这样来一次就有了必胜信心。

如果没有把握宁可不让他们打,这是决定他们部队一生的。

⑾。

1938年林彪讲这话时是师长,如今“东北王”也当两年了。

可在攻取坚固设防和重兵把守的大城市这门课题上,他还是个初学乍练的新兵,而且这个新兵第一仗就碰了个硬钉子。

这一仗不可能“永远留下怕败的观念”,但在打下锦州前,却像噩梦一样魇著他。

四平给他的印象太深了。

四平给曾经信誓旦旦打了保票的参战部队的印象大深了。

在黑土地上打过仗的人,有谁会忘记1947年夏天的那座血城呢? 林彪大讲攻坚战,打大据点,“四快一慢”,“四组一队”,“攻城军”,“爆炸军”。

他是下了狠心和真功夫的,那成果也是丰厚的,但在这一切还未实践前,他心中是缺少底数的。

唯一的那次实践就像盏红灯,在他脑子里那个不停转动的车轱轳上,不停地闪著不祥的警号。

毛泽东批评林彪从双城动身晚了。

大军作战,确实有个“四快一慢”中的“慢”的需要。

更主要的,是林彪还未最後下定决心。

黑土地上的3年内战中,林彪曾两次要避免在锦州打大仗。

第一次对了,第二次错了。

古今中外,没有不讲“不打无把握之仗”的将军,但叫起真章来,在“有把握”与“无把握”之间,就不那麽容易把握了。

“诸葛一生唯谨慎。

”林彪也把谨慎做为信条之一。

纵观他一生指挥的战斗,除非不得已,他是轻易不违背这个原则的。

林彪首先选择打长春,是符合他的一贯作风的,具体动作起来,也是严格遵循这一原则的。

刻意选择打过四平的1纵和6纵,首先进行试打,探探虚实,以求稳妥。

南下北宁线与奇袭威远堡门有某些相似之处,都是向敌人意想不到的要害部位突然袭击。

应该说,这是善于运用智谋打巧仗的林彪的拿手好戏。

而打巧仗,就不可能四平八稳,就要带几分冒险。

不敢冒险的将军是平庸的将军。

而比之“有把握”与“无把握”,在“不打无把握之仗”与“冒险”之间,是更难权衡、抉择的。

林彪的冒险,是在把各种可能和意外,都尽量在脑子里那个车轱轳上轱轳出来的,再反覆轱轳出“把握”之後,才决定的。

眼下,面对一场更加威武壮丽的史剧,他完全有理由反覆思考,踱步。

因为这是国共两党的第一次大决战,他是前线最高指挥官,但他是太谨慎了,把困难考虑得太多了,步子迈得沉重了。

他太专注了,太精细了。

太专注了容易钻牛角尖儿,太精细了会变得婆婆妈妈,于是,对于黑土地上的最後一战,他就显得似乎有些小家子气了。

决战前的林彪也太痛苦了,为他的“活思想”烦躁、痛苦。

据说,林彪非常喜爱女儿林豆豆。

平生唯一一次打女儿,就是在这个时候,把4岁的女儿踢了一脚。

有人说林彪“不打锦州打豆豆”。

这很容易使人想起四平撤退後,他在舒兰掀了李作鹏等人的桌子。

军事学术大研讨 林彪为难下决心而痛苦,毛泽东为林彪而焦灼。

这段时期,毛泽东给林彪的电报,有的文章说是“几十份”,有的说是“七十多封”,有人说是“83”封。

林彪给毛泽东的电报,数字大体相当。

焦点在於战役应该首先从哪儿打起? 毛泽东瞩目北宁线。

打长春便于集结兵力,便于根据地支援。

敌人增缓和突围,在漫长的600里范围内,也便于运动中歼敌。

而且,打下长春,可以免除後顾之忧,便于集中兵力南下作战。

可从战争全局分析,情形就不尽然了。

蒋介石不撤退东北,10万大军被困长春是个原因。

打掉长春,就会打掉蒋介石的一个包袱,为他打出退向关内的决心,从而保住一个比较完整的战略集团。

这对共产党的通盘棋局是不利的。

林彪则属意长春。

4月18日,林彪、罗荣桓、高岗、陈云、李富春、刘亚楼、谭政致电军委,在谈了攻城打援的决心和部署後,说: 以上是我们的根本意见。

其他意见亦曾深入考虑,均认为不甚适宜。

我军和打铁岭或抚顺本溪或新民,敌均能立即组织三个师以上的兵力守,而集中十个师以上的兵力增援。

敌增援距离甚近,又因辽河、太子河的妨碍,我军攻城打援皆不便。

本溪与铁岭两点,如我军主力向该方向前追时,敌甚至可能暂时撤退,让我军扑空;如我军主力向义县前进,义县之敌必然自动撤至锦州;如我军攻锦州,则所遇敌人比长春强大;如我军等候敌人打通锦沈辽,则不知要等到何时,且即令敌人出来打通,但我主力一向锦沈线前进时,而敌必自动收缩,使我军扑空;如我军向锦州,唐山之线或东或平绥前进时,在敌目前采取放弃次要据点,其中兵力固守大城市的方针下,则必到处扑空,或遇四五个师兵力守备的城市。

且大军进到那些小地区,衣服弹药军费皆无法解决。

同时,东北战士入关,经长途跋涉,士气必降,逃跑必发生,在我主力南下情况,长春之敌必能乘虚撤至沈阳,打通沈锦线。

如我军以很多兵力(如三个纵队)入关,沿途仍不易求小仗打,遇大的战斗(又攻占又打援)则又吃不消。

而留在东北的部队,既不能打仗,又无小仗可打,陷於无用之池。

故目前只有打长春的办法为好。

”⒀。

毛泽东对周恩来说:瞧,一个“均”字,把我的意见否了。

4月22日,毛泽东在覆电中说: “此次如攻长春,我们拟以新老八个纵队直接投入攻城,以两个纵队阻援。

我攻域兵力与守域兵力对比,不到三与一之比,但即三与一之比,打援兵力则绝对是悬殊,故要攻城则不能同时打援。

如敌不增援,我军在攻域中逐个争夺,消耗必大。

能否维持消耗到底,而获得解决战斗的结局,尚无把握。

有可能消耗到战斗末期,连队人数大少,无力续攻,使战斗出现僵持局面。

届时敌增援,则可能与守敌会合。

” “目前对长春地形条件还不够具体了解,不知地形条件对我是否有利,须得实地侦察後才能看出。

因此,我们对此战局无最后的确定见解。

”⒂。

署名“李梁曹杨”⒃的电报”,在比较详细地分析了守城敌军的兵力、工事和战斗情况後,说: 经过我们仔细反复的考虑,认为目前作打长春除突破外要在纵深全歼长春守敌,占领该城的把握不大;如果打得不顺利,将付出很大的代价,其结果便我军有生力量遭受相当的消弱,仍难取得彻底胜利。

而且全军中真能经受激烈巷战考验。

战斗较强的尚不很多。

但若有校长的时间付出较大的代价,亦有全歼长春敌之可能。

署名“黄赖黄”⒄的电报*,全文如下: 据俘虏供称:长春敌军虽有十一万人,但持枪作战者不到七万人。

今日各师首长会议初步研究,无论政治情况。

敌之设防与敌我优缺点之比较,胜利把握,较大问题是打的方法问题。

必须周到考虑并继续搜集材料再研究後详报。

试打一下,林彪和李天佑有点怯手。

倒是黄永胜魄力不减,觉得“胜利把握较大”。

而且,他谈到了“政治情况”。

无形的士气对比,无疑是敌情我情中必不可少的一项。

朱德也加入这场大讨论。

6月3日,朱德在给军委的电报中,挺详细地谈了打长春的九点意见⒅,认为“长春还是可能打下的条件多”。

毛泽东在“基本同意”的同时,始终如一地注目著北宁线,再三提醒林彪在打长春的同时,必须做好南下作战的各项准备工作。

6月中旬,“东总”决定对长春实行“久困长围”方针。

7月20日,“林罗刘”致电军委说:最近东北局常委重新讨论了行动问题,大家均认为我军仍以南下作战为好,不宜勉强和被动的攻长春,⒆毛泽东挺高兴:瞧,又一个“均”字。

但林彪的“活思想”,并未彻底解决。

你一封,我一封,你来我往,电报大战。

各持己见,各行己见。

毛泽东旗帜鲜明,几乎每封电报都不离“南下”这个主题。

林彪苦思冥想,一个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将出现无法翻页或章节内容丢失等现象。

热门小说推荐

重回1986小山村

假如你重生了,最想做什么? 高明程仔细的想了想,觉得还是老婆孩子热炕头比较好! 年轻貌美的老婆,那就绝不能被艰苦的生活给磨去了颜色。 沉默内向的大儿子,打小就得好好培养。 至于走上邪路的小儿子,嘿嘿,教你做人套餐已上线,套餐包括:遍体鳞伤、皮开肉绽、头破血流。 至于钱嘛 我对钱不感兴趣,上辈子赚够了,这辈子只想小富即安,悠哉过好小日子! /

神诡大明

我是姬象,谢邀。 人在大明,刚死在紫禁城。 信号不好,神鬼怪事太多。 匿了。 /

末日之无上王座

一帝二后三皇四尊,七绝城末日争辉! 当一切重启,苍穹下,江峰执掌雷霆,仰望星空! /

重生1999:开局被清冷校花揍

又名:被学姐赖上的日子 校花:王易,脚酸,捏 校花:王易,怕黑,牵 校花:王易,你是我的人了,你跑不掉的! 王易一觉醒来,重生回到20年前高考现场。 面对天书一般的试卷,直接懵逼。 考试不顺利就算了,回头还被校花骑在身上一顿胖揍。 我不要脸的吗? 算了,脸给你了,身子也给你了! 校花:王易,我帮你背了黑锅,锅太沉了,你背着我走吧! 高端的猎人,经常以猎物的身份出现在眼前。王易发现,自己七岁/

光明!

【屋内的光照强度低于3,目前处于黑暗状态,8分45秒之后出现1级怪异。】 许乐下意识缩了缩脚。 【你正在恐惧,恐惧是所有怪异的食粮,会吸引他们。】 许乐:? 缩个脚都不允许了? 在略微慌乱的情绪中,许乐快速生起了火堆。 光明涌现。 【屋内的光照强度为4,目前处于明亮状态,安全。】 许乐刚刚松了一口气,才发现这一切只是开始。 扭曲的火焰形成了新的文字! 【房屋内有一具尸体,死亡时间已超过4小/

在大唐当外科医生的日子

徐清麦在一场车祸后,发现自己莫名穿越到了大唐。 可气的是,和她一起穿越的还有她那看上去人模人样实际狗得很的前男友周自衡。 更可气的是,他们还穿成了夫妻! 而最可气的是,周自衡穿成了农官小吏,而她作为一名外科界冉冉升起的新星,则穿成了他那柔弱不能自理只能困在后院的家庭主妇。 徐清麦暴躁了,这世界毁灭吧! 等等为什么会有婴儿的哭声? 两人对着原身那尚在襁褓之中,哭得震天响的小婴儿,只能面面相觑/

每日热搜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