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浏览器扫描二维码访问
的事。
在出征之前,杨镐将自己的出征时间、出征地点、进攻方向写成一封信,并托人送了出去,还反复叮嘱,必定要保证送到。
收信人的名字,叫努尔哈赤。
对于他的这一举动,许多后人都难以理解,还有人认为,他有汉奸的嫌疑。
但我认为,以杨镐的智商,做出这样的事情,实在是不奇怪的。
在杨镐看来,自己手中有十二万大军,努尔哈赤下属的全部兵力,也只有六万,手下的杜松、刘綎,身经百战,经验丰富,要对付山沟里的这帮游击队,毫无问题。
基于这种认识,杨镐认为,作为天朝大军,写这封信,是很有必要的。
在成功干掉一头牛,以及写信示威之后,四路大军正式出征,史称“萨尔浒之战”,就此拉开序幕。
但在序幕拉开之前,战役的结局,实际上已经注定。
因为几百年来几乎所有的人,都忽略了一个基本的问题:单凭这支明军,是无法消灭努尔哈赤的。
努尔哈赤的军队,虽然只有六万人,却身经百战,极其精锐,且以骑兵为主,明军就不同了,十二万人,来自五湖四海,那真叫一个东拼西凑,除杜松、刘綎部外,战斗力相当不靠谱。
以指挥水平而论,就更没法说了,要知道,这努尔哈赤先生并不是山寨的土匪,当年跟着李成梁混饭吃,那是见过大世面的,加上这位仁兄天赋异禀,极具军事才能,如果李如松还活着,估计还有一拼,以杜松、刘綎的能力,是顶不住的。
实力,这才是失败的真相。
杨镐的错误,并不是他干了什么,而是他什么也没干。
其实从他接手的那天起,失败就已注定。
因为以当时明军的实力,要打赢是不容易的,加上他老人家,那就变成不可能了。
可惜这位大爷对此毫无意识,还把军队分成了四部。
在这四支部队中,他把最精锐的六万余人交给了杜松,由其担任先锋。
其余三部各两万人,围攻努尔哈赤。
这个想法,在理论上是很合理的,但在实践中,是很荒谬的。
按照杨镐的想法,仗是这么打的:努尔哈赤要呆在赫图阿拉,不许随便乱动,等到明朝四路大军压境,光荣会师,战场上十二万对六万,(最好分配成两个对一个),也不要骑马,只能步战,然后决一死战,得胜回朝。
有这种脑子的人,只配去撞墙。
要知道,努尔哈赤先生的日常工作是游击队长,抢了就分,打了就跑,也从来不修碉堡炮楼,严防死守。
这就意味着,如果努尔哈赤集中兵力,杜松将不具备任何优势,再加上杜将军的脑筋向来缺根弦,和努尔哈赤这种老狐狸演对手戏,必败无疑。
而当努尔哈赤听到明军四路进军的消息后,只说了一句话: “凭尔几路来,我只一路去。
” 我仿佛看见,一出悲剧正上演,剧中没有喜悦。
二月二十八日,明军先锋杜松抵达抚顺近郊。
为了抢头功,他命令士兵日夜不停行军,但由于路上遭遇女真部队阻击,辎重落后,三月一日,他终于停下了脚步,就地扎营。
他扎营的地点,叫做萨尔浒。
【死战】 此时的杜松,已经有点明白了,自他出征以来,大仗没有,小仗没完,今天放火明天偷袭,后勤也被切断,只能扎营固守。
多年的战争经验告诉他,敌人就在眼前,随时可能发动进攻,情况非常不利,部下建议,应撤离此地。
但他并未撤退,却将手下六万人分为两部,分别驻守于吉林崖和萨尔浒。
杜松并未轻敌,事实上,他早已判定,隐藏在自己附近的,是女真军队的主力,且人数至少在两万以上。
以自己目前的兵力,攻击是不可能的,但防守还是不成问题的,所以没有撤退的必要。
应该说,他的判断是准确的,只有一点不同——埋伏在这里的,并不是女真部队的主力,而是全部。
四路大军出发的时候,努尔哈赤已经明确,真正的主力,是杜松的西路军。
所以他即刻动员全部兵力,向抚顺前进,寻求决战。
当然,在决战之前,他还要玩点老把戏,摸哨、夜袭、偷粮食之类的活没少干,等到杜松不堪骚扰,在萨尔浒扎营的时候,他已然是胜券在握。
接下来发生的一切,已无悬念。
三月二日,努尔哈赤发动八旗中的六旗,共计四万余人,猛攻明军萨尔浒大营,明军寡不敌众,全军覆没。
站在吉林崖大营的杜松,亲眼看到了萨尔浒的覆灭,他一言不发,穿上了自己的盔甲,集合了剩余的士兵,准备迎接最后的战斗。
努尔哈赤再次发动了进攻,这一次,他带齐了八旗的全部兵力,向吉林崖发动了总攻。
面对绝对优势的敌人,杜松毫无畏惧,他率领明军拼死作战,激战直至夜晚,重创敌军。
然而实力就是实力,勇猛无畏的杜松终究还是战死了,和他一起阵亡的,还有上万名宁死不屈的士兵。
西路军就此全军覆没。
其实无论是决策错误,还是指挥错误,都已经不重要了,作为一名勇敢的将军,杜松已经尽到了自己的职责。
因为,他是战死的。
最先知道西路军覆没消息的,是马林。
此时他的位置,距离萨尔浒只有几十里。
作为一个文人,马林没有实践经验,但再没经验,也知道大祸就要临头。
关键时刻,马林体现出了惊人的理论天赋,他将所部两万余人分为三部,互相呼应,并且挖掘壕沟,加强防御,等待着努尔哈赤的攻击。
无论从哪个角度讲,作为第一次上战场的将军,有如此表现,就算不错了。
可是不错是不够的。
一天之后,努尔哈赤发动了攻击。
事实证明,马林的部署给他造成了相当大的麻烦,六万多人打了半天,一点进展都没有,努尔哈赤没有办法,竟然带了一千亲兵上阵冲锋,才打开突破口。
但马林同志的表现也就到此为止了,毕竟他面对的,是三倍于他的敌人。
而作为文人,他的观念也有点问题,最后关头抛下了两个弟弟,自己先跑了。
北路马林军就此覆没。
西路军完了,北路军也完了,这个消息很快就传遍了辽东。
但东路的刘綎却对此毫不知情,因为他连路都没找到。
刘綎的运气相当不好(或者说是相当好),由于他的行军道路比较偏,走后不久就迷了路,敌人没找着他,当然,他也没找到敌人。
但这种摸黑的游戏没能持续多久。
努尔哈赤已经擦掉了刀上的血迹,开始专心寻找刘綎。
三月初四,他找到了。
此时,刘綎的兵力只有一万余人,是努尔哈赤的四分之一。
胜负未战已分。
然而还在山谷中转悠的刘綎并没有听到震耳的冲杀声,却等来了一个使者,杜松的使者。
使者的目的只有一个:传达杜松的命令,希望刘綎去与他会合。
此时,杜松已经死去,所以这个使者,是努尔哈赤派人假冒的。
但是刘綎并没有上当,他当即回绝了使者的要求。
不过他回绝的理由,确实有点搞笑: “我是总兵,杜松也是总兵,他凭什么命令我!” 这下连假使者也急了,连说带比划,讲了一堆好话,刘綎才最终同意,前去与杜松会师。
然后,他依据指引,来到了一个叫阿布达里岗的地方,这里距离赫图阿拉只有几十里。
在这里,他看见了杜松的旗帜和军队。
但当这支军队冲入队列,发动攻击时,他才知道自己上当了。
寡不敌众、深陷重围,必败无疑,必死无疑。
但刘綎仍然镇定地拔出了刀,开始奋战。
之后的一切,史书上是这样介绍的: 〖阵乱,綎中流矢,伤左臂,又战, 复伤右臂、犹鏖战不已, 内外断绝,面中一刀,截去半颊,犹左右冲突, 手歼数十人而死。
〗 用今天的话说,大致是这样: 阵乱了,刘綎中箭,左臂负伤,继续作战。
在战斗中,他的右臂也负伤了,依然继续奋战。
身陷重围无援,他的脸被刀砍掉了一半,依然继续奋战,左冲右杀。
最后,他杀死了数十人,战死。
这就是一个身陷绝境的将领的最后记录。
这是一段毫无感情,也无对话的文字,但在冷酷的文字背后,我听了刘綎最后的遗言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将出现无法翻页或章节内容丢失等现象。
我是姬象,谢邀。 人在大明,刚死在紫禁城。 信号不好,神鬼怪事太多。 匿了。 /
一帝二后三皇四尊,七绝城末日争辉! 当一切重启,苍穹下,江峰执掌雷霆,仰望星空! /
穿到民国好好学习生活老实头儿的春天小说目录,穿到民国好好学习生活全文免费阅读。笔下文学提供老实头儿的春天穿到民国好好学习生活最新章节全文免费阅读,小说章节完整质量高,包含结局、番外。/
战长林年少轻狂时,做过最轰轰烈烈、惊天动地的事情有两件: 一件是倾其所有,求娶长乐郡主居云岫; 一件是兴德元年,在居云岫身怀六甲时扔下一纸休书,削发为僧,扬长而去。 三年后,天下大乱,战长林在荒郊救下华盖如云、玉辔红缨的送亲车驾。车里,新妇凤冠霞帔,怀里抱着的稚儿粉雕玉琢,正睁大一双跟他一模一样的眼,懵懵懂懂,似惊似疑。 战长林问:哪儿去? 居云岫答:洛阳赵家,成亲。 *又痞又野和尚X又冷/
一心咸鱼却完成恶毒任务的美人*卷王工作狂却恋爱脑厂长 江美舒加班猝死,一睁眼穿七零,她不想努力想咸鱼,但奋斗年代很难达成目标。 坏消息:双胞胎姐姐重生不嫁四合院,非要和她换亲嫁到大杂院。 好消息:四合院换亲对象卷王加班不回家,但房子大钱管够! 江美舒:还有这种好事? 果断互换身份奔赴各自咸鱼躺赢人生,只是换亲后系统来了。 江美舒兴致勃勃:统啊,你是攻略统还是救赎统? 系统:我是恶毒统,全称/
当代玄学大佬祝卿安,穿到一个陌生的雄割据时期,莫名其妙成了中州侯新截获俘虏的细作。 起初是为了保命,能踏实睡个觉,祝卿安牛刀小试,帮中州侯看人平事断战机 此人命坐七杀,七杀朝斗,天生杀将说的就是他!侯爷用他! 此人紫府同宫,田宅化禄,福德宫父母宫旺,穿成乞丐模样定是流年逢煞遭人骗了,他妥妥团宠富二代,侯爷快去掳救他!千万不能让他跑了! 此人虽不知生辰八字,但耳厚耳长大耳垂,佛口向善,眼睛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