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下文学

手机浏览器扫描二维码访问

【煮酒论史篇】 青梅煮酒 → 董卓进京述论(2/3)

《三国志董卓传》注引《献帝起居注》,献帝谓李傕“弗知臧否”。

董卓的部将们大多也是如此,他们不具备参与清议的条件,以至在思想上无法同党人名士沟通。

《后汉书董卓传》在记叙董卓擢拔党人名士一事后,紧接着说:“卓所亲爱,并不处显职,但将校而已。

”董卓做这样的安排,一是“忍性矫情”以收拢人心,二是李傕之徒确实不能胜任素由名士垄断的高级文职。

我们看到,正是“寡于学术”的董卓诸将,进京之后不为名教所惑,果断废黜了少帝、何太后,开启代汉过程的第一步。

然而,这是党人名士自己不敢做,又不允许别人做的事。

他们和以董卓为首的凉州集团在政治上的分歧,是无可避免的。

袁绍、卢植等人在废立问题上,先后与董卓发生激烈争执,就是有力的证明。

董卓以暴力夺权,又将暴力充斥于新朝。

诸史谓董卓“以严刑胁众”,“人不自保”,“群僚内外莫能自固”〔18〕,显然已引起关东士大夫的反感和恐惧。

至于董卓纵容军士在洛阳附近杀掳奸淫,社会的基本秩序荡然无存,更造成各阶层对其政权普遍的敌意。

所以,尽管董卓获得了“讨灭宦竖”的名声〔19〕,尽管他用心笼络党人名士,党人名士最终还是要与他分道扬镳。

然而由于董卓集团的骨干分子多出自凉州,与中原党人名士一向存在地域的阻隔,双方政治、文化的冲突,又凸现为关东、关西对立的形式。

总之,董卓统治关东,面临着复杂错综的矛盾。

关东州郡举兵反对董卓,就是这些矛盾激化的结果。

(二)董卓集团的羌胡化倾向 以往人们评论董卓之乱,时常将其与羌胡联系在一起,这个问题值得思考。

董卓以并州牧率兵进京,其麾下之兵是从凉州带到并州,再带到洛阳的〔20〕。

这支军队民族成分复杂,其中的确搀杂了羌胡。

《后汉书董卓传》中平六年卓上书云:“所将湟中义从及秦胡兵……牵挽臣车,使不得行。

羌胡敝肠狗态,臣不能禁止。

”由同书《西羌传》“湟中月氏胡”条,可知“湟中义从”乃是完全羌化的大月氏后裔。

“秦胡”一词何义,学界众说纷纭,台湾学者邢义田释为胡化的汉人,是比较合理的〔21〕。

不过,汉末凉州的胡化,实质上就是羌化或羌胡化。

而羌化的胡(湟中义从)、羌化的汉(秦胡)与羌(即羌胡),当时并无清晰的界限。

所以,董卓可以将所领“湟中义从及秦胡兵”,一概称为“羌胡”;应劭可以说“董卓拥胡兵”〔22〕;蔡琰也可以认定“卓众来东下,……来众皆胡羌”了〔23〕。

董卓出身汉族,《三国志》、《后汉书》都有明确记载,皇甫规妻却斥之为“羌胡之种”,这大概是由于董卓颇染于羌胡之风的缘故。

《三国志董卓传》:“少好侠,尝游羌中,尽与诸豪帅相结。

后归耕于野,而豪帅有来从之者,卓与俱还,杀耕牛与相宴乐。

诸豪帅感其意,归相敛,得杂畜千余头以赠卓。

”董卓少时所居之地毗邻羌中,他与羌帅频繁交往,不断接触羌胡习俗,难免受其影响甚至同化。

《三国志董卓传》注引《献帝起居注》,载杨琦之语:“〔李〕傕,边鄙之人,习于夷风。

”李傕系北地人〔24〕,北地亦为“羌祸”殃及之域,故杨琦所谓“夷风”,主要应指羌胡之风。

《献帝起居注》又谓董卓女婿牛辅帐下有“支胡赤儿”,《三国志董卓传》载赤儿素为牛辅“所厚”〔25〕。

支胡即月氏胡,《后汉书西羌传》“湟中月氏胡”条:“被服饮食言语略与羌同”。

牛辅选支胡赤儿等为亲兵,可信已习惯于其“略与羌同”的“被服饮食言语”。

董卓翁婿的经历,绝非个别的现象。

凉州诸将中“习于夷风”者,恐怕不在少数。

否则,他们是难于同羌胡之兵长期共处的。

这样一来,在中原士大夫眼中,董卓集团在汉魏之际的 活动,尤其是他们进京后的暴行,就带有鲜明的羌胡烙印。

双方的矛盾,又增添了一层民族冲突的色彩。

董卓试图在关 东立足,也变得愈加困难。

(三)凉州集团与并州集团 关东州郡与董卓兵戎相见时,吕布等并州武人,却选择了继续与董卓合作的立场。

凉、并两大集团关系的演变,对汉末政局的转换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后汉书董卓传》谓董卓进京之初,“使吕布杀执金吾丁原而并其众”,并、凉势力的合流由此而发端。

我们知道,灵帝中平六年以董卓为并州牧,《三国志吕布传》记丁原由并州剌史改任骑都尉,当与此同时。

丁原籍贯、家世未详,根据东汉时期官吏任职迴避制度,〔26〕可以断定丁原本非并州人。

然而丁原的僚佐却是从当地征辟的,如《三国志吕布传》:“五原郡九原人也。

以骁武给并州。

”同书《张扬传》:“云中人也。

以武勇给并州,为武猛从事。

”《张辽传》:“雁门马邑人也。

……并州刺史丁原以辽武力过人,召为从事。

” 丁原任骑都尉后移驻河内,据《后汉书公孙瓒传》注引《续汉书》,丁氏在河内至少有数千兵。

《吕布传》又称:“刺史丁原为骑都尉,屯河内,以布为主簿,大见亲待。

”丁原在并州,利用一些武力见长的僚佐,组建了强劲的武装。

他离开并州时,又把这支军队带到河内。

丁原对吕布“大见亲待”,是要借助他继续控制并州兵。

何进“召四方猛将及诸豪杰,使并引兵向京城,以胁太后”,丁原、董卓皆在其中〔27〕。

他们依靠各自掌握的地方武装,同时获得了干预中枢的机会。

袁宏《后汉纪》于灵帝中平六年八月董卓迎少帝还宫一事下复载:“武猛都尉丁原将河内救何氏,拜执金吾。

”由此事时间推测,丁原拜执金吾,应是董卓的安排。

董卓虽然抢先一步进京,将少帝、太后挟持在手,占据了政治上的优势,但另据《三国志董卓传》注引《九州春秋》:“卓初入洛阳,步骑不过三千,自嫌兵少,不为远近所服,”又知他在军事上并不具备压倒丁原的实力。

董卓急于发表丁原为执金吾,着意加以安抚,反而暴露出他对丁原及并州兵的戒备、畏惧之心。

丁原拥兵自重,对董卓构成肘腋之患。

而董卓能否顺利铲除丁原,关键又在吕布。

那么,吕布何以会背叛丁原而投靠董卓呢?如上所述,董卓进京时兵力有限,丁原凭藉并州之兵,足以与之抗衡。

董卓采取欺骗手法:“率四五日,辄夜遣兵出四城门,明日陈旌鼓而入,宣言云西兵复入至洛中。

人不觉,谓卓兵不可胜数。

”〔28〕吕布等并州将大概也被迷惑,一时慑服于凉州大军的威力。

又《吕布传》谓卓“以布为骑都尉”。

上文提到丁原在河内时任骑都尉,董卓擢吕布为骑都尉,大约是让他接管丁原旧部。

我怀疑,这可能就是董卓引诱吕布倒戈的条件之一。

不过,吕布投靠董卓,还有更深一层的原因。

吕布、董卓所在的并、凉二州,东汉后期既是“羌患”蔓延的主要区域,又是对羌战争的主要战场。

并州境内原本有许多内徙的匈奴人,后来又涌入大量羌胡。

羌胡与汉人长期杂居,董卓及凉州将因而“习于夷风”,已见上述。

吕布一班并州将,可信亦与之类似。

《吕布传》谓董卓“甚爱信之,誓为父子”。

他们同样“寡于学术”,而以骁武闻名乡里;最初又都担任低级军职,早年经历十分相近。

董卓、吕布二人气味相投,并非偶然。

《后汉书》称“卓所亲爱,并不处显职,但将校而已”,除凉州将外,也应包括吕布等并州将。

董卓政权中官员的高低、文武之别,同时又成为关东党人名士与凉、并武人集团的分野。

《三国志孙坚传》注引《吴录》:王睿“以坚武官,言颇轻之。

”琅邪王睿系大族名士,已不待言;孙坚的身分,按陈寅恪先生的说法,是“不以文化见称的次等士族”〔29〕。

他们的关系表明,汉末大姓名士对于武人阶层的态度,是相当轻蔑的。

孙坚、董卓处在敌对状态,李傕、吕布分属凉、并二州,但是他们又有共同的特点:即缺少学术声誉,而以武力着称。

他们都属于社会地位不高的武人阶层。

概言之,并州武人集团追随董卓与关东党人名士对抗,最终取决于他们地域、文化、习俗及社会阶层的背景。

这使我们进一步认识到董卓政权的本质,是代表一批来自西北边州、深受羌胡影响的中下级武官的利益。

三、董卓迁都与王允之谋 初平元年(公元190年)二月,董卓挟献帝迁都。

据《三国志武帝纪》,关东联军方面的曹操,对此有一番评论:“向使董卓闻山东兵起,倚王室之重,据二周之险,东向以临天下;虽以无道行之,犹足为患。

”依曹氏之见:如果董卓高举献帝的旗号,分兵占据长安、洛阳,仍能与关东诸军抗衡。

但是,董卓却执意放弃洛阳,退守关中,这究竟是出于什么考虑?董卓入关不久,便出现王允之谋,董卓政权遭到了致命的打击,此事的背景又是什么? (一)董卓迁都的真实意图 《后汉书董卓传》曰:“初,灵帝末,黄巾余党郭太等复起西河白波谷,转寇太原,遂破河东,……号为白波贼,众十余万。

卓遣中郎将牛辅击之,不能却。

及闻东方兵起,惧,……欲徙都长安。

”一些学者由此推断:董卓决策迁都,一是迫于关东兵的压力,二是担心白波军切断退路。

我认为,这第二条理由是难于成立的。

《后汉书献帝纪》系白波军攻河东、牛辅击白波二事于中平六年十月;而关东州郡起兵反抗董卓、董卓杀弘农王二事,则在次年即初平元年正月。

《献帝纪》载当月大事又有:“白波贼寇东郡”。

白波军兴于白波谷,诸史皆谓谷在西河〔30〕,唯谭其骧先生主编的《中国历史地图集》,将其标在河东,似不确。

河东横亘于洛阳、长安之间,西河在其北部,东郡则在洛阳以东的兖州境内。

董卓醞酿迁都时,白波军已经转战东郡,对于董卓西迁的路线,并不构成直接的威胁。

《三国志武帝纪》载:董卓将献帝迁往长安,他本人则“留屯洛阳”。

袁绍诸军分据河内、酸枣等处。

“卓兵强,绍等莫敢先进”。

当时关东方面总兵力达十万以上〔31〕,却畏惧董卓而不敢出战,说明董卓军队的战斗力相当强大。

另据同书《孙坚传》:“卓遣步骑数万人逆坚,”又知董卓的兵力已远远超过刚到洛阳时的三千步骑。

该传注引《山阳公载记》录董卓语曰:“关东军数败矣,皆畏孤,无能为也。

”并未把袁绍之辈放在眼里。

既然如此,他何以又非要撤离洛阳不可呢? 此时董卓的军队大致由四部分人组成:一是跟随他进京的凉州兵;二是丁原旧部的并州兵;三是何进、何苗兄弟二府(大将军、车骑将军府)之兵;四是进京后陆续招纳、补充之兵。

其中,董卓真正信赖的凉州兵仅三千人。

董卓所率凉州之兵,本来远不止三千。

《后汉书董卓传》记中平二年(公元185年)董卓在凉州,“将兵三万讨先零羌”。

同书《皇甫嵩传》载中平五年董卓与皇甫嵩“各率二万”,共拒王国。

又《董卓传》载灵帝“拜卓为并州牧,令以兵属皇甫嵩。

”董卓拒绝交出军权,“于是驻兵河东,以观时变”。

《后汉纪》则谓卓“选五千骑,将自河津渡”。

到他自河东入朝,“步骑不过三千”,兵力只有在凉州时的十分之一了。

董卓就任并州牧之前上书,有“掌戎十年,士卒大小,相狎弥久,恋臣畜养之恩,为臣奋一旦之命”数语〔32〕。

这批凉州部曲既然如此留恋故主,何以最后又纷纷弃董卓而去呢? 由以上记载可知,董卓越往东走,跟随他的凉州兵就越少。

这说明凉州兵不愿脱离本土,尤其不愿脱离关西。

董卓上书谓其部下为“湟中义从及秦胡兵”。

另据《后汉书段熲传》:桓帝延熹四年(公元161年),熲将“湟中义从”讨沈氐诸羌,“义从役久,恋旧乡,皆悉反叛。

”我怀疑董卓进京时兵员锐减,也是由于凉州兵“恋旧乡”所致。

离开董卓的凉州兵是否返回凉州,不得而知。

但估计他们大多仍滞留在关陇一带。

《三国志》董卓及贾诩传:董卓被杀,李傕诸将以“为董公报仇”为名,将其众自陕而西,“所在收兵,比至长安,众十余万”。

这十余万众之中,很可能就有与董卓“相狎弥久”,而又未曾随其进京的“大小士卒”。

至少我们知道,董卓在关西的声望和影响,与在关东是不能同日而语的。

所以,董卓在面临关东诸军的压力时,自然会选择迁都长安的方案,期待重新以关陇为依托,实现与其凉州旧部的会合,从关中乃至凉州本土直接获得兵源。

董卓到达长安之后,究竟补充了多少兵力,并无明确记载。

诸史谓董卓经略关中,自云:“事成,雄据天下;不成,守此足以毕老。

”〔33〕准备凭藉关中之兵,与关东势力分陕而治,他在洛阳那种“恐惧不宁”的心态一扫而光,其收关陇之兵为己所用的目的,似乎已经达到。

这又从一个侧面,显示出董卓政权的地域性特征。

(二)王允之谋及其背景 董卓死于王允之谋。

王允之谋的执行者是吕布等一批并州武士,此事进而导致并州与凉州人的血腥对抗。

但王允之谋的基本背景,既不是并州与凉州人的地域冲突,也不是并州与凉州武将的权力争夺,而是党人名士与董卓政权矛盾的延续。

(1)党人名士入关意在追随献帝皇统 王允在政变成功后,告诫其党羽说:“关东举义兵者,皆吾徒耳。

”此话耐人寻味。

众所周知,鼓动、领导关东州郡反对董卓的核心人物,即王允所谓“关东举义兵者”,大多为汉末党人名士。

而王允其人,同样也是一位颇具影响的大名士。

上引王允之言,就明确将起兵抗拒董卓的关东党人名士,称为自己的同类。

相反,王允对于参与密谋的并州人吕布,却有另外一种看法。

《后汉书王允传》谓允“素轻布,以剑客遇之”,反映出二者人物层次的差别,以及由此造成的隔膜。

这与王睿“以〔孙〕坚武官,言颇轻之”,情形非常相似。

《三国志吕布传》又云:“司徒王允以布州里壮健,厚接纳之。

”王允为实现其政变计划,暂时抛弃成见,殷勤接纳“州里壮健”吕布,并不意味着他改变了对吕布之流的评价。

王允之谋并非一起孤立的事件,在吕布刺杀董卓之前,长安朝廷中已多次出现针对董卓的密谋。

据《后汉书》、《三国志》,先后参与其事者,有司徒王允、司空荀爽、卫尉张温、执金吾士孙瑞、侍中种辑、越骑校尉伍孚、司隶校尉黄琬、黄门侍郎荀攸、尚书郑泰、议郎何顒等多人。

他们既是党人名士〔34〕,又是西京士大夫集团的中坚分子。

问题在于,王允、荀爽等一批党人名士,在关东州郡起兵之后,何以未能加入“关东举义兵者”的阵营,而是跟着董卓跑到关西去了呢? 王允等党人名士入关的原因比较复杂,最根本的原因,在于他们决心追随献帝的皇统。

上节已说明:废少立献虽系董卓所为,但献帝的名分一经确定,在士大夫们心中就难于动摇。

诸史谓袁绍得以起兵冀州,又有赖于东郡太守桥瑁,“诈作京师三公移书与州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将出现无法翻页或章节内容丢失等现象。

热门小说推荐

重回1986小山村

假如你重生了,最想做什么? 高明程仔细的想了想,觉得还是老婆孩子热炕头比较好! 年轻貌美的老婆,那就绝不能被艰苦的生活给磨去了颜色。 沉默内向的大儿子,打小就得好好培养。 至于走上邪路的小儿子,嘿嘿,教你做人套餐已上线,套餐包括:遍体鳞伤、皮开肉绽、头破血流。 至于钱嘛 我对钱不感兴趣,上辈子赚够了,这辈子只想小富即安,悠哉过好小日子! /

AI替身中了沙雕病毒

夏歌一朝穿越,穿成了星际时代某最大佬的AI仿生机器人。 这个机器人的一切数据,都是照着大佬那求而不得的白月光设定的,从外貌到身材,从声线到性格,和那个人一样温文尔雅,和煦如风。 可以说是一个完美的AI替身机器人。 然而,就在夏歌穿越过去的当天,这个替身AI的数值程序就彻底崩坏了。 陆行深看着一边大喊老子活了!一边满屋子疯跑蹦跳鬼叫不止的疯批,觉得自己的完美替身机器人一定是中病毒了,才会程序/

真千金的公主聊天群

凌霄穿成了书里的配角真千金。 假千金认回了比他们家有钱一百倍的豪门,成为两家团宠。 而真千金是乡下来的又黑又柴可怜兮兮的土包子。 未婚夫:就算是我高攀不起明珍,也不会看你一眼! 父母:你多跟明珍学着点,她什么都比你强,愿意教你是你的福气。 假千金含笑答应:我一定好好教凌霄。 然后开始教身无分文的她怎么花一万块。 凌霄下意识看了一眼。 滴 【山阴公主已上线】 【太平公主已上线】 【平阳公主已/

七零文工团小厨娘

*泼辣小厨娘x神颜公子哥 人家穿越到文工团是舞蹈演员,顾芊穿越过来居然是一名食堂女工。 罢了,工作不分高低贵贱,厨子虽然没有跳舞体面,也算是一门手艺。 正好,顾芊穿越前是一名神厨。 持起锅铲就是一顿干! 糙面、野菜、麦麸咸菜饼子都能给你做出朵花儿来。 任何糟糕的食物到了顾芊手里,皆能成为化腐朽为神奇的美食。 一不小心就从食堂女工升职为主厨,成了文工团人人追捧、不敢得罪的顾神厨! 就在顾芊开/

全球刷怪

当幻想侵入现实,当科技与人性碰撞,当世界面临抉择,当毁灭悄然到来 注定要成为救世主的屌丝,那一日用笃定的语气教育世人:历史是人民众创造的,但好歹得先活下来,才能自称是人民众的一员吧? /

异世海商

贺荀澜二十那年作死海钓,被海鱼连人带钩钓进了海底,穿到了武定大陆同名同姓的痴儿身上。 痴儿虽傻,但家庭和睦,家财万贯,海运生意做得又大又强。 但都是曾经。 现在他家刚被抄,本人被当今圣上千里追杀,身边仅剩忠心护主一米六小厮一枚。 两人乘着艘破破烂烂的小木船出了海,举目四望,只能发出大海啊全是水的感叹。 贺荀澜:再跳个水还能回去吗? 一米六盲目乐观:少爷别怕!咱们信奉四方海君,这海里是咱们家/

每日热搜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