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浏览器扫描二维码访问
黄巾起义后,汉王朝权威渐渐崩溃,州郡割据之势于斯而兴。
自黄巾起义到隋唐重新统一,中国整整400年的历史几乎就是一部战乱史。
魏晋南北朝许多制度与秦汉相较,只能用巨变来形容。
巨变的许多萌芽在东汉末年,探究其中官职演变、尤其是军职演变的过程,应能见微知着。
一、军职制度第一次严密化、制度化 统辖军队的将军在两汉一般不常置,掌征伐背叛,非常尊贵,权臣常以大将军、骠骑、车骑、卫将军、前后左右将军等重号将军辅政。
东汉中前期,度辽以及其它杂号将军皆秩二千石,与郡太守地位相等[1],除度辽外,其它杂号将军一般事罢即撤。
将军既贵重,后来许多文职官僚也常常加重号将军,不统辖军队,只是作为殊荣而加赠。
将军地位尊贵,与将军号少且不常置有关,但更主要是跟秦汉以来社会具有浓厚尚武精神有关。
许多农民起义军的首领也常因此自称将军,如黄巾的天公、地公、人公将军。
东汉末,各割据势力无将军之号则不显其重,其中,朝廷封赠将军比私署贵重,其它军职也如此。
战乱长期延续,将军等军职设置也趋泛滥及等级严密完善,原本职位、品阶合一的将军号也渐渐职阶分离,到南北朝,武散阶制度开始建立,直到隋唐宋,将军号渐不见重,宋朝甚至有八品武官称将军者。
而到明清,武散阶制度名存实亡,将军号又才见重。
汉代以“若干石”构成十七、八级的禄秩等级,中郎将、校尉、骑都尉、郡都尉禄秩均为比二千石,禄秩相当[2]。
随军队规模逐渐扩大,以及军旅常设,原来的军职明显不足,因此,杂号将军、中郎将、校尉、都尉逐渐增多,而军事指挥体制上的需要也将各种军职按照一定等级排列起来,这些趋势由地方开始,最终在建安年间由曹操通过汉王朝中央政府集其大成,并系统化、制度化。
黄巾起义始,几位汉朝将领都以中郎将、持节之职带兵镇压起义军,象曹操以骑都尉之职归左中郎将统辖,再如董卓与关东军战,部下也是以中郎将指挥校尉。
这些都说明中郎将地位已经渐渐升高,位在校尉、都尉之上。
初期,增设的军职主要是杂号中郎将、校尉、都尉,杂号将军还是很少,因为许多割据势力首领自身也才是杂号将军,例如孙权长期都是以讨虏将军割据江东,赤壁战后,刘备方表权行车骑将军;而曹操在建安前也长期为杂号将军。
到了建安后期,杂号将军增多,两汉比较久远的杂号将军,如四征、伏波、度辽等,地位也比后设的尊贵,例如夏侯惇曾以伏波将军都督二十六军,夏侯渊以征西将军坐镇关中、汉中。
而征镇安平等将军号,随着曹魏都督制的建立,地位也逐渐升高,而原本尊贵的前后左右将军地位则逐渐下降,不过这已不在本文讨论范围内。
总之,直到东汉结束,将军号虽然开始增多,但是将军职位还是为时人所重,不单重号将军,杂号将军的地位也依然很高。
校尉、都尉等军职也是如此,不少人是以校尉、都尉领郡太守职。
其中,各校尉、都尉也不可一概而论。
五校的地位比后来增设的杂号校尉要高。
黄巾起义前,除了边郡,因州郡兵撤销,作为主捕盗贼的郡都尉也被撤销。
黄巾起义后,州郡兵兴,加军职不足,都尉之职便重新设置,并主要作为军职使用,跟以往的职能稍稍有异。
其中,中央武官骑都尉比杂号都尉地位要高,而少数专门设为牧守的都尉,位在太守与县令之间,属于文职,与武职的杂号都尉不同[3]。
细究曹魏将领的升迁纪录(见附录),可以发现在魏国建立之前,军队的军职已经有一套等级相对严密的升迁制度。
曹魏的军职制度与汉朝的禄秩等级制度以及选举制度在陈群等人揉合下,最终形成了著名的“九品中正制”(广义,含官职九品制)。
秦汉“职秩合一”制度的基础上诞生的曹魏军职制度包含了等级严密、覆盖全面的特点以及职阶分离的萌芽,在魏晋南北朝长期战乱中得到强化,最终成为唐宋的“阶职分立制”官僚制度的动力之一,其历史作用不应低估。
二、汉末曹魏军职制度的特点及探微 建安年间,曹魏(以下均指建安年间的曹操军队)的军职升迁制度如下: 伍长—什长—都伯—百人将—牙门将、骑督、部曲督等—别部司马(军司马)—都尉(骑都尉)—校尉(但五校几乎成清贵武职,偏文)—中郎将(五官、左、右、虎贲中郎将类同五校)—裨将军—偏将军—杂号将军(裨将军、偏将军应该就是杂号将军之末,但与其它两字将军地位有别)—四征、四镇、前后左右将军—卫将军—骠骑、车骑将军—大将军 初步探究其特点以及与东汉中前期、蜀汉、东吴军职制度的关系,得出如下结论: 1、曹魏军职升迁制度从最低级到最高级,等级严密而覆盖全面,非常适应军队发展、军功授予的各种需要(例如军职的升迁,不一定完全按照其中的等级按部就班,军功大可能跃迁),从而大大提升了曹魏军队的战斗力。
同时因为曹魏军职制度的完善和可操作性(文职这点远不如军职),从魏晋开始,将军、校尉等军职也就逐渐渐虚衔化,从而成为散阶制度的岚觞。
2、曹魏军职地位相对东汉中前期有了全面提高,例如,许多人曾经以都尉、校尉而领太守(按照汉制,前者为比二千石,后者为二千石);随着州郡兵的重新设立,太守、刺史等地方文职常加军职以领州郡兵,但所加军职,一般须按军功来加。
文职与军职之间的界限不是很严格,同一人常会两者间相互转换。
这些措施对曹魏军政统治都极为灵活有利。
3、曹魏的护军、领军、都护将军等军职,相当于杂号将军,可以是方面的统帅,也可以是方面的监军,不少是以宗室、士人出任此职,其具体地位及军事指挥权随该人与曹操关系密切而定。
从升迁记录看,曹魏最信任的还是本家人,而不是完全看他们的才能,幸好夏侯家、曹家出的人才确实不少,特别是夏侯渊、曹仁,但有些人升迁太快了,例如曹真、曹休,名实不符。
这些弊病都是君主专制制度下必然产生的现象,也是对曹操声称“唯才是举”的一个讽刺。
4、具体军职设置方面: 都尉、校尉、中郎将、将军诸职前面应该都加有名号,史书往往省略其名号,如典韦传未记其校尉名号,但在《三国志·三少帝纪》里面记载为“武猛校尉”。
还有一个很特别的官职,就是议郎一职,原本是六百石的文职官吏[4],但曹仁、曹纯都长期以此职率领骑兵部队。
从职权和地位看,这是个与杂号将军地位相当的军职。
其中的演变过程不详,让人颇有奇兀之感。
5、东汉中前期军队的编制主要分为:部、曲、屯。
部的主官为校尉,规模小则主官为军司马或别部司马,副手为假校尉、军假司马。
曲的主官为军候,副手为军假候。
屯的主官为屯长。
而将军的亲兵由门候统领,估计是牙门将的滥觞[5]。
最基层的编制,5人为伍,10人为什,主官分别为伍长、什长,从秦到魏,这个没改变。
什到屯之间应该为五十人队和百人队。
(据《尉缭子》,什以上或者设50人的率,或者是百人的卒,汉承秦制,估计编制改动不大,但名称会有异。
) 建安年间,曹操对军队编制改动很大。
部、曲、屯作为编制单位不见,除校尉、司马,军候、屯长、门候等职也消失。
完整编制如何,资料缺乏。
只知道基层主官分别为伍长、什长、都伯、百人将[6],比较大的编制单位是军和营[7]。
军的主官应为将军,营的主官应为中郎将、校尉、都尉等。
6、蜀汉、东吴军职制度资料相对较少,但三国之间军职制度相互影响、相互渗透的作用还是比较明显。
例如,牙门将在蜀汉地位较高,也比较常置,位在校尉与裨将军、县长与郡太守之间[8],魏、吴初期少见其职,且地位较低,后期则均升高,主要应是受蜀汉军职制度的影响[9]。
注释: [1]“建武元年,复设诸侯王金玺綟绶,公、侯金印紫绶。
九卿、执金吾、河南尹秩皆中二千石,大长秋、将作大匠、度辽诸将军,郡太守、国傅相皆秩二千石,校尉、中郎将、诸郡都尉、诸国行相、中尉、内史、中护军、司直秩皆(比)二千石,以上皆银印青绶。
”——《东观汉记·卷五》 [2]同上 [3]“中兴建武六年,省诸郡都尉,并职太守,无都试之役。
省关都尉,唯边郡往往置都尉及属国都尉,稍有分县,治民比郡。
”——《后汉书·百官志》 “分汝南二县,以通为阳安都尉。
通妻伯父犯法,朗陵长赵俨收治,致之大辟。
是时杀生之柄,决于牧守,通妻子号泣以请其命。
”——《三国志·李通传》 [4]“凡大夫、议郎皆掌顾问应对,无常事,唯诏令所使。
”、“议郎,六百石”——《后汉书·百官志》 [5]“其领军皆有部曲。
大将军营五部,部校尉一人,比二千石;军司马一人,比千石。
部下有曲,曲有军候一人,比六百石。
曲下有屯,屯长一人,比二百石。
其不置校尉部,但军司马一人。
又有军假司马、假候,皆为副贰。
其别营领属为别部司马,其兵多少各随时宜。
门有门候。
其余将军,置以征伐,无员职,亦有部曲、司马、军候以领兵。
其职吏部集各一人,总知营事。
兵曹掾史主兵事器械。
禀假掾史主禀假禁司。
又置外刺、刺奸,主罪法。
”——《后汉书·百官志》 [6]“伍中有不进者,伍长杀之;伍长有不进者,什长杀之;什长有不进者,都伯杀之。
”——曹操《步战令》; “纯所督虎豹骑,皆天下骁锐,或从百人将补之”——《三国志·曹纯传》裴注《魏书》 [7]夏侯惇曾督26军留居巢;于禁曾率7军救樊;而徐晃传里有曹操陆续派12营增援徐晃的记载。
从于禁7军共3万余人推测,每军大约5千人。
当然,古代军队编制不一定如现代军队般整齐划一,应会因时因地而有所差异。
[8]《三国志·王平传》、《三国志·杨戏传》 [9]《通典》把牙门将与牙门将军混为一谈,有误,牙门将军为刘备自署的杂号将军,赵云、魏延先后担任,地位比牙门将为高。
曹操的《步战令》中,牙门将与骑督地位相当,直接在前线督战。
而《三国志·钟会传》里,曹魏灭蜀时候,牙门将已经成为曹魏别统一营的五品武官;《晋书·杜预传》里记载晋灭吴时,东吴的牙门将与郡守并列。
附录: 《东汉末年曹魏部分人物官职升迁简汇》 ——资料均据陈寿《三国志》及裴注 曹操:洛阳北部尉—迁顿丘令—征拜议郎—拜骑都尉—迁为济南相(东郡太守)—典军校尉—骁骑校尉—行奋武将军—表为东郡太守—领兖州牧—拜兖州牧—建德将军—迁镇东将军—(建安元年)假节钺、录尚书事、领司隶校尉—(大将军)司空、行车骑将军—丞相—魏公—魏王 张辽:州从事—迁骑都尉(领鲁相)—拜中郎将—迁裨将军—行中坚将军—荡寇将军—拜征东将军—转前将军 乐进:军假司马—陷陈都尉—拜讨寇校尉—行游击将军—折冲将军—迁右将军 于禁:都伯—拜军司马—拜陷陈都尉—迁平虏校尉—迁裨将军—迁偏将军—拜虎威将军—迁左将军 张颌:军司马—校尉—迁宁国中郎将—拜偏将军—迁平狄将军—拜荡寇将军—左将军 徐晃:郡吏—拜骑都尉—拜裨将军—拜偏将军—拜横野将军—平寇将军—右将军 夏侯惇:司马—折冲校尉(领东郡太守)—(领陈留、济阴太守)建武将军(领河南尹)—伏波将军(都督二十六军)—前将军—大将军 夏侯渊:别部司马—骑都尉—(陈留、颍川太守)—行督军校尉—典军校尉—行领军—行征西护军—行护军将军—行都护将军—征西将军 曹仁:别部司马—行厉锋校尉—(广阳太守)议郎(督骑)—行征南将军—行安西将军—行骁骑将军—行征南将军—征南将军—车骑将军 曹纯:议郎参司空军事,督虎豹骑 曹洪:鹰扬校尉—扬武中郎将—(谏议大夫)—厉锋将军—都护将军—卫将军 曹休:骑都尉,参都护将军军事—中领军—领军将军 曹真:偏将军—中坚将军—领中领军—征蜀护军—镇西将军 李典:(颍阴令)—中郎将—(离狐太守)—裨将军—捕虏将军—破虏将军 李通:振威中郎将—裨将军—(阳安都尉)—(汝南太守) 臧霸:骑都尉—琅邪相—加威虏将军—迁徐州刺史—拜扬威将军—迁镇东将军 孙观:骑都尉—北海太守—拜偏将军—迁青州刺史—转振威将军 文聘:江夏太守—加讨逆将军—迁后将军 吕虔:州从事—襄贲校尉—领泰山太守—加骑都尉—加裨将军 许诸:都尉—迁校尉—迁武卫中郎将—迁中坚将军—迁武卫将军 典韦:拜司马—拜都尉—迁为校尉 庞德:州从事—迁校尉—拜中郎将—拜立义将军 《历代职官制度沿革》附表二:两汉官秩俸给简表 秩禄俸额说明 万石西汉月各350斛谷“三太”、“三公”号万石。
金印紫绶 中二千石西汉月各180斛谷“中”:满之意 真二千石西汉月各150斛谷 二千石西汉月各120斛谷 比二千石西汉月各100斛谷以上银印青绶 千石西汉月各90斛谷,东汉80斛 比千石西汉月各80斛谷东汉无此秩。
西汉原有八百石,比八百石,成帝时废去 六百石西汉月各70斛谷 比六百石西汉月各60斛谷,东汉为50斛以上铜印黑绶 四百石西汉月各50斛谷,东汉为40斛 比四百石西汉月各45斛谷,东汉为40斛 三百石西汉月各40斛谷 比三百石西汉月各37斛谷 二百石西汉月各30斛谷 比二百石东汉月各27斛谷比二百石为东汉新增。
以上铜印黄绶 一百石西汉月各16斛谷 斗食西汉月各11斛谷 佐史西汉月各8斛谷 (发帖时间:2003:8:1921:29:33) ---muyuan (1):附三国武将官职 大将军战国置,汉因之,金印紫绶,地位因人而异,与三公相上下。
汉武帝时起领录尚书事,外主征战,内秉国政,权势过于丞相。
东汉多以贵戚任之,位在三公之上。
司马《周记·夏官》记大司马之属有军司马、舆司马、行司马。
春秋晋作三军,每军别置司马。
汉宫门及将军、校尉属官有司马。
边郡则设千人司马,专掌军事。
曹魏公府及大将军府设司马,秩千石,主军事。
别部司马汉制,大将军属官有军司马,秩比千石。
其中别领营属者称为别部司马,共所率兵士数目各随时宜,不固定。
从事中郎汉魏时,三公及将军府均设从事中郎,职参谋议,为在长史、司马下。
右部督全称为帐下右部督。
三国时将军开府者,其属官有帐下督一人,第七品。
陆逊曾为孙权帐下右部督。
记室东汉置,诸王、三公及大将军都设记室令史,掌章表书记文檄。
兵曹掾东汉太尉属吏,主兵事,秩比三百石。
魏沿之,于丞相府和大将军府各置兵曹掾一人,三百石,第七品。
骠骑将军汉武帝始置,以霍去病为之,秩位同大将军,金印紫绶,位同三公,三国均置。
门下督将帅府属官。
骠骑将军、车骑将军、卫将军等府均置门下督一人,第七品。
下属有门下录事、门吏、门下书吏各一人。
大都督曹魏置,第一品,不常置,属加官。
加此官者,颁与代表天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将出现无法翻页或章节内容丢失等现象。
假如你重生了,最想做什么? 高明程仔细的想了想,觉得还是老婆孩子热炕头比较好! 年轻貌美的老婆,那就绝不能被艰苦的生活给磨去了颜色。 沉默内向的大儿子,打小就得好好培养。 至于走上邪路的小儿子,嘿嘿,教你做人套餐已上线,套餐包括:遍体鳞伤、皮开肉绽、头破血流。 至于钱嘛 我对钱不感兴趣,上辈子赚够了,这辈子只想小富即安,悠哉过好小日子! /
夏歌一朝穿越,穿成了星际时代某最大佬的AI仿生机器人。 这个机器人的一切数据,都是照着大佬那求而不得的白月光设定的,从外貌到身材,从声线到性格,和那个人一样温文尔雅,和煦如风。 可以说是一个完美的AI替身机器人。 然而,就在夏歌穿越过去的当天,这个替身AI的数值程序就彻底崩坏了。 陆行深看着一边大喊老子活了!一边满屋子疯跑蹦跳鬼叫不止的疯批,觉得自己的完美替身机器人一定是中病毒了,才会程序/
凌霄穿成了书里的配角真千金。 假千金认回了比他们家有钱一百倍的豪门,成为两家团宠。 而真千金是乡下来的又黑又柴可怜兮兮的土包子。 未婚夫:就算是我高攀不起明珍,也不会看你一眼! 父母:你多跟明珍学着点,她什么都比你强,愿意教你是你的福气。 假千金含笑答应:我一定好好教凌霄。 然后开始教身无分文的她怎么花一万块。 凌霄下意识看了一眼。 滴 【山阴公主已上线】 【太平公主已上线】 【平阳公主已/
*泼辣小厨娘x神颜公子哥 人家穿越到文工团是舞蹈演员,顾芊穿越过来居然是一名食堂女工。 罢了,工作不分高低贵贱,厨子虽然没有跳舞体面,也算是一门手艺。 正好,顾芊穿越前是一名神厨。 持起锅铲就是一顿干! 糙面、野菜、麦麸咸菜饼子都能给你做出朵花儿来。 任何糟糕的食物到了顾芊手里,皆能成为化腐朽为神奇的美食。 一不小心就从食堂女工升职为主厨,成了文工团人人追捧、不敢得罪的顾神厨! 就在顾芊开/
当幻想侵入现实,当科技与人性碰撞,当世界面临抉择,当毁灭悄然到来 注定要成为救世主的屌丝,那一日用笃定的语气教育世人:历史是人民众创造的,但好歹得先活下来,才能自称是人民众的一员吧? /
贺荀澜二十那年作死海钓,被海鱼连人带钩钓进了海底,穿到了武定大陆同名同姓的痴儿身上。 痴儿虽傻,但家庭和睦,家财万贯,海运生意做得又大又强。 但都是曾经。 现在他家刚被抄,本人被当今圣上千里追杀,身边仅剩忠心护主一米六小厮一枚。 两人乘着艘破破烂烂的小木船出了海,举目四望,只能发出大海啊全是水的感叹。 贺荀澜:再跳个水还能回去吗? 一米六盲目乐观:少爷别怕!咱们信奉四方海君,这海里是咱们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