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下文学

手机浏览器扫描二维码访问

第五章(3/3)

下至医院院长、学校校长,票与票之间绝对价值相同、分量相等,毫无差别。

因此,越是这些不起眼的单位,就越是很少被人关注,也越是容易争取过来。

想到这里,黄一平反而无比兴奋起来。

他马上抖擞精神,对那十几个名字一一做了分析,又逐个用只有他自己看得懂的文字标注上,直到感觉万无一失了,才决定马上付诸实施。

黄一平主攻的第一个目标,是第一人民医院。

一院历史悠久,专家云集,无论技术实力还是人才档次,都是阳城医疗界无可争辩的老大。

一院院长兼书记老仲,是全省有名的心血管专家,四十岁不到就担任一把手,至今已经十多年。

在阳城医疗界,有个不成文的惯例,二院、中医院等所有市管医院的党政主官,或是直接出自一院,或是必在一院镀过金,反正基本上都曾经在一院呆过。

目前,二院、中医院两家的院长、书记,全部都做过仲院长的部属,有的甚至还是他的学生。

因此,黄一平首先冲着仲院长来,说得不客气一点,就有擒贼先擒王的意思。

说起黄一平与仲院长的关系,自然与汪若虹有关。

老婆汪若虹在一院工作,从结婚之初就一直想着换个不做三班的工种,黄一平自然没少在仲院长身上花心思。

刚开始,凭借五中普通老师的身份,不要说与仲大院长处成多深的交情,就是进个门认个脸都找不着路子;后来进市政府做了秘书,仗着魏副市长左一个招呼右一个招呼,才算取得了进门认脸的资格,汪若虹的三班倒好不容易调成常日班;及至跟了冯副市长这几年,汪若虹顺顺当当进了科室,他也帮医院在征地建房等诸多事情上出足力气,和仲院长之间处成了一对莫逆之交。

这不,他一个电话打过去,仲院长马上痛快答应:“半个小时后医院顶层会客室见。

” 半个小时后,当黄一平拎着一包茶叶,刚刚出现在十八层电梯口,仲院长已经笑吟吟地等候在那里。

两人先到十八层观景台上,从这里可以鸟瞰大半个阳城市区。

放眼望去,整座城市高楼林立,玉带般的护城河更是显得特别赏心悦目。

一院的这幢办公楼原本只允许建十五层,后来仲院长坚持要建十八层,后边的交通之友招待所不同意,规划局也不肯修改设计方案。

仲院长硬是把皮球交到黄一平手上,黄一平帮助他在交通、规划两家费了不少口舌,最后还是请冯市长出面,才算把事情办妥。

楼房建成之后,黄一平每次来一院,仲院长大都要请他上十八楼会客室喝咖啡,而上来之后又总是先请他上观景台,其感谢之意不言自明。

宾主坐下,一杯咖啡在手,黄一平指着面前的一盒茶叶,说:“听说我要来看你,冯市长非让带上这些茶叶,都是直接从杭州产地弄来的明前茶,据说是直接供应中南海的特级品。

冯市长交代了,请你顺便给二院、中医院几个院长、书记每人分两盒,算是尝个鲜。

” 仲院长一听,马上就有些坐立不安:“这怎么行,我们平时既没什么东西进贡冯市长,也帮不上他什么忙,怎么好平白无故喝他的好茶呢?” 黄一平笑说:“大家都是当朋友处,哪里还需分什么你我。

” 聊了一会儿闲话,黄一平就要告辞。

仲院长站起问:“找我真没什么事?有事千万别客气。

” 黄一平说:“没事。

来给汪若虹送钥匙,正好也想看看你。

” 在楼下握别时,黄一平一再交代:“那些茶赶紧分到院长书记们手上,趁新鲜喝着才有味儿。

” 仲院长本就是喝茶行家,马上答应说:“我马上就给他们打电话,让他们派人过来拿。

” 其实,那些茶确是一等一的好货色,但并非真出自冯市长之手,而是黄一平从邝明达公司里拿的。

对于仲院长这样的知识分子,茶送到即可,茶之外的话未必一定要讲明,等到投票打分时他们自然心领神会。

同时,茶叶送到仲院长那儿之后,黄一平还得马上向冯市长汇报。

万一那些院长、书记拿到茶,一个感谢电话打过去,岂不立即就穿了帮? 处理好了医院那一块,黄一平又给地震局长打电话,约了晚上几个人聚聚。

“还是老规矩,先喝酒,后打牌,带点小彩。

”黄一平说。

地震局长一听是黄一平,马上委屈得不行:“你小子行啊,终于想起哥哥来了,这么久不联系,还以为做了常务秘,把我们几个忘记了哩。

” 地震局长这一抱怨也是事出有因。

早几年,黄一平跟着魏副市长那会儿,与地震、气象、档案、科协等几个部门的一把手关系密切,经常在一起搞点喝酒、打牌之类的非组织活动。

那时,魏副市长刚到阳城挂职,市府那一摊子都已分工到位,魏副市长就只能从各个副市长名下切割点边边角角的部门协管一下,于是,像地震、气象、档案、科协这种被权力遗忘的角落,自然就在切割之列。

领导无实权,又经常借故回京城,黄一平就不似现在这般整天忙得屁股打脚后跟,闲暇时光多了,就和几个部门的头头打得火热。

熟悉官场的人都知道,有权部门的官员权重、事多、应酬繁杂,他们的屁股不受自己大脑支配,完全受制于各种各样的会议与宴席调度。

而无权部门的领导,没有那么多会议与应酬,多的是自己支配的时间,也多了满肚子牢骚与不平,往往就善于相互同情、相互照应,自己搞些活动丰富闲暇生活,打发无聊时光。

那时候,黄一平混在地震、档案、气象局长和科协主席们中间,三天两头聚一块,先喝酒,后打牌,或是斗地主,或是逃得快,而且每次都有百儿八十块钱的小输赢。

打完之后,各人面前的钱并不真放进自己口袋,而是依然归到原主手中。

后来魏副市长走了,黄一平跟了冯市长,跟这帮人照样有联系,有空了偶尔还一起喝酒,可频率明显低很多,牌也几乎不打了。

他不主动介入,人家也很少积极约他,只是见面了大家使暗语说黑话,追忆当初,一笑了之。

当晚,地震局长做东,挑了城郊一家偏僻的休闲农庄吃土菜。

时间一晃过去四五年,人还是那几个人,气氛却不再似当年。

黄一平一看势头不对,知道自己和这帮人距离远了,心生隔阂了,责任不在人家在自己,因此,上来就拿出一副舍命陪君子的架势,咣咣咣每人碰三下,敬者干杯,被敬者随意,一上来就喝下去三四一十二杯。

那几个局长虽然也是酒场上的老手,哪里见过这样不要命的阵势,连忙拦住还要继续喝的黄一平。

“算了算了,大家都是兄弟,你这几年跟了冯市长,工作忙、事情多,这个我们都理解的嘛。

”地震局长赶紧打圆场。

“以后大家经常在一起聚聚就是了。

”气象局长也帮腔道。

刚刚还对黄一平有些怨气的档案局长、科协主席脸色也完全转了晴。

“看得出来,你黄大秘书还是讲旧情的人。

”档案局长诚恳地说。

“以后提拔了,可别忘记这帮喝酒打牌的穷苦兄弟。

”科协主席端起酒,自罚一杯。

酒喝到这个程度,接下来的气氛就非常热烈、自然了。

几个局长本就坐的是冷板凳,分管领导少有问津,不分管的领导更加离得八丈远,对政坛核心圈子里的事也就格外关心。

黄一平完全一副难兄难弟的状态,知无不言、言无不尽,而且给人的感觉又是酒后真言。

其间,自然多多讲述冯市长的言谈举止以及种种不为人知的行状。

因为格外用了心思,黄一平在讲述的过程中,很多话题就事涉到在场的几位仁兄,不时穿插进冯市长对他们莫须有的高度评价或特别问候,且一律以悄声耳语相告。

如此者反复数次,弄得那几位不能不信,也乐得相信。

最后散场,牌虽没有玩成,却是皆大欢喜,局长、主席们纷纷请黄一平转达他们对冯市长的问候与忠心。

34 连续几天的高度紧张与高速运转,真是苦不堪言,黄一平感觉自己累得快要撑不住了。

见他疲劳不堪的模样,妻子汪若虹都有些看不下去了,埋怨说:“你看你,这是人家冯开岭当市长,又不是你当市长,忙得这样屁颠颠的,与你有什么关系啊?” 黄一平对汪若虹的这种妇人之见,非常不以为然。

他心想,我是市长秘书,秘书和市长是什么关系,这还用问嘛!他又想起冯市长当年对秘书与领导关系的表述:唇与齿,唇齿相依,唇亡齿寒。

当时,黄一平对冯市长的比喻特别感动,也感觉特别温暖。

所谓唇与齿,就意味着荣辱与共,一荣俱荣一损俱损。

他想,跟在这样的领导后边做秘书,再苦再累也值得!回想他到市政府这么多年,一个显而易见的好处,就是自己从一个吃粉笔灰的老师变成了政府公务员,汪若虹由一个上三班的护士进了科室,家里住的房子比别人楼层好、花钱少,他的姐夫王大海从一个破产企业会计成了明达集团的财务主管。

尤其是跟在冯市长这样的领导后边做秘书,走出去人家拿你当回事,你想办的事都能办成。

当然啦,这时候帮冯市长,还有一个潜在的好处,就是他将不再需要在科级秘书职位上苦撑苦熬了,也不只有副处级调研员这样的单项选择,而是可以在全市的机关、县区,随便选择一个自己满意的部门,先副职后正职,不消三两年就会成为主宰一方的主官。

到那时,就会有别人跟在自己后边拎皮包端茶杯揿电梯开关,就会有人帮自己写重要指示,自己就会像冯市长一样大权在握、随心所欲,至于汪若虹想进卫生防疫站啦,家里一大帮亲戚需要找工作、调工种、上名校啦,等等之类,统统可以搞定,全都不在话下。

正因为有这种理念的坚强支撑,这些天,一介秘书黄一平始终显得日理万机,行动诡秘,日夜处于高度亢奋状态。

白天,他悄悄穿行在一些部门间,针对不同对象的性格、心理特点,或是专程拜访,或是佯装顺便路过,于那些一向门庭冷落的官员们万分惊讶之际,适时送上他所希望表达的话题,直到那些人对其来意心知肚明。

晚上,他则分头约一些人出来吃吃饭、品品茶、喝杯咖啡,不经意间就把有些话递到了,某种意图透露了,而此意图又恰恰与在场者的未来官运密切相关。

那天深夜,黄一平独自驱车到家乡阳北县夜访县长,那位素有“大炮”之誉的性格直率之人,明白黄一平来意后,当时就说:“你小子这个说客可不好当哩。

” 黄一平问:“县长大人,怎么个不好当法?” 县长洋洋得意道:“你拉了我这一票,实际上相当于拉到四五票,我会帮你把阳北的人大主任、政协主席一并拿下,还有市委党校校长、外办主任也都是我的人哩。

” 黄一平马上来了精神:“这是大好事呀!” 县长笑笑,说:“好事倒是好事,可这些票也不白给。

将来冯市长上去了,万一这些人有个什么要求,也都得还债,到时可不许耍赖哟。

” 黄一平一听,这票果然不是白拉。

转而想了想,又应允道:“这个你放心,冯市长不是那种过河拆桥的领导。

再说,今天小弟我找到你县长大人这里,有什么吩咐我一定会尽力。

” 话说到位了,县长又逼黄一平把面前的大半玻璃杯白酒喝了。

黄一平知道,县长所言说客不好当,既有刚才说的那层还债的意思,也包括面前这杯酒。

一杯酒下肚,加上疲劳过度,返回途中,黄一平差点把车撞上护栏,幸亏脚下刹车踩得够狠。

这次历险记,黄一平回家后半个字都没敢对汪若虹说,他不愿给睡眠本就不好的妻子再添新忧。

经过认真思考,他也决定不告诉冯市长,那样会让领导感觉你在邀功请赏,那不应当是他这种“不俗”秘书的作为。

然而,很长一段时间里,只要一看到汽车,那种心惊肉跳的感觉依然如故,甚至经常会做些恶性交通事故的梦。

紧赶慢赶忙到最后,还是百密一疏,差点丢失了一块特别重要的阵地。

“阳城师专那边,应该做做工作。

”黄一平想起时,年处长带领的工作组已经进驻阳城,幸好还没搞大规模测评。

“哦?”冯市长一愣怔,说:“师专是省管院校,不在范围。

” “可是,组织部门可以主动去那边了解呀,毕竟您在那里工作好多年。

另外,我统计了一下,现在阳城正处级以上官员里,大约有超过百分之二十的人是师专毕业或在那进修、培训过。

” “哦,是这样!”冯市长腮边的小老鼠瞬间快活得像要蹦出来。

他说:“我马上给那边打几个电话。

” 事后的事实证明,黄一平的这个提醒实在是太重要太及时了。

冯开岭根据黄一平提醒打出的那几个电话,起到的作用之大超过预期。

按照目前组织部门考察、测评干部的基本套路,评价一个干部是否德才兼备,不仅要看其眼下的状况,还要关照其过去的表现,要把其历史、现在与未来综合起来考量。

虽然党内一直强调重视现实表现,自从文革结束后,确实也不再纠缠于某些历史问题,可那只是对于普通干部和一般考察而言。

像时下这种地市级政府大面积换届,涉及的又是冯开岭这样的中高级领导干部,历史表现往往就不再是可以忽略的小节。

而且,如果大家现实表现都不俗,政绩也都卓著,衡量下来并无高下之分,那么,历史上的过往表现,可能就会成为一个决定性砝码。

更为关键的是,任何一个制度性的东西,无论其制定得多么严格、完备,哪怕像计算机程序那样编制得滴水不漏,可终归它是由人制定、编写出来,最后还得由人去操控,说到底人的意志才是最终的决定因素。

别忘记,阳城市的考察可是由年处长亲自组织,关键时刻冯市长一通电话,考察路径还不是随机应变。

熟悉组织部门内部操作规程者都知道,对于民主推荐、民主测评这样的程序性行为,虽然范围、对象、内容都是有一定的规范性,可那毕竟不像法律一般死板,如果年处长有意强化或者弱化某个环节,有意无意在这个环节上多花些时间、人力,或是淡化某个环节的影响力,那情况就完全可以为冯市长所掌控了。

黄一平提出的阳城师专,就是年处长可以任意强化或忽略的一个环节。

阳城师专虽然是省教委的直属院校,与阳城市并无任何隶属关系,推荐阳城市长一类的事项与该校也无牵扯,可是,冯开岭曾经在这所学校工作数年,又是从此步入仕途。

早年,冯开岭在这个学校里表现上佳,留给领导与同仁的印象良好,学校里甚至将其如今的成就与进步,作为光荣校史的一个重要亮点。

这样一来,情况就完全不同于一般了。

冯开岭电话打过的数日之后,年处长亲自带人来到该校,名义上是顺便听听意见,实质却是专程而来,果然就听到一片对冯开岭的夸赞之声。

不仅如此,阳城师专里还有几个老教授,不经意间帮了冯开岭大忙。

上边说到,阳城师专在这座城市地位独特,与阳城政界因缘颇深。

这种因缘,往远处追溯,可以从上世纪七八十年代说起,那时,高考刚刚恢复,很多本地学子填报的第一志愿便是这所阳城地区的最高学府。

后来,全社会时兴自学考试热,夜大、函授、刊授等参考种类繁多,阳城师专举办的这类学历培训,便成为很多机关干部的最佳选择,拥有师专毕业证书者不计其数。

及至再后来,师专办了本科班,这种进修、培训的名堂更是数不胜数。

如此几十年下来,由师专毕业进入公务员者,或从机关事业单位进入师专进修、培训者,队伍庞大,其中不少纷纷步入各级领导岗位,有些已经位居部、委、办、局、院、行、社的要职。

熟悉教育行业的人都懂,教师这个职业苦也很苦,贫也很贫,却有一样值得自豪与骄傲——桃李满天下。

特别是有些终身热衷于此职的老教师,一日为师终身为父的观点根深蒂固,对学生抱有非常深厚的舔犊之情,并以学生事业有成为至高荣誉。

譬如师专中文系那几个老教授,当年冯开岭在校就常听他们吹嘘,别看某某、某某如今身居要职,可在路上遇见我这从前的老师,照样赶紧让汽车靠边,下来向老师鞠躬问好。

更有甚者,竟然当面故意给某官员打电话,高声朗调地与对方寒暄师生情谊,甚至像模像样地一通批评,表示老师永远是老师,学生永远是学生。

据说这次冯开岭几个关键电话一打,年处长又到学校走过一遭,校园里马上喧嚷开了,都知道从前师专中文系年轻教师冯开岭要提升一级,成为主管这座城市的行政一号。

尤其是那几个头发、胡子皆白了的老先生,正好憋在家里闲得发慌,马上奔走相告、兴奋异常,频频给官场上那些学生打电话,有的还颠儿颠儿找到机关里,打听消息是否属实,同时又不忘郑重叮嘱一句:都是阳师出来的同门兄弟,关键时刻要相互照应,打仗亲兄弟,上阵父子兵嘛。

别看这些老者啰里啰嗦不怎么受人待见,对那些主意既定的官场油子算是瞎子点灯白费蜡,可正是他们的多此一举,却也感化了另外一些人,无形中对冯开岭帮忙不小——有些原本就可二可三的官员,心想反正这票投给谁也是白投,既是老师这么大年龄出面了,也就算卖给老人一个面子吧。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将出现无法翻页或章节内容丢失等现象。

热门小说推荐

小精灵之第五天王

路德认为梦想的尽头,就是摸鱼。 所有的努力和受苦都是为了有朝一日可以光明正大的摸鱼。 他的目标在旅行中变了又变,最终发现,这才是他内心深处最渴望的东西。 这是一个发生在小智刚刚踏上神奥舞台时的故事。 一个从迷茫中走出,逐渐坚定决心,不断成长的故事。 标签:宝可梦、宠物小精灵、口袋妖怪、神奇宝贝 /

小龙女游记[综神话]

通天教主:玉虚弟子歹看面,不过那条小龙萌萌哒! 女娲娘娘:通天教主的眼光还是很好的! 玉鼎真人:徒孙每天都萌萌哒! 西海龙王:+1外孙女萌萌哒! 但事实是 太上老君:我勒个去!杨戬,你女儿拿我的炼丹炉煮汤! 月老:杨戬,你女儿抢了我的红线! 嫦娥:杨戬,你女儿把我的玉兔丢人间去了。 杨戬:果然出来混是要还的! Ps:小龙女苏到没朋友,总之就是苏出天际了! 小剧场: 杨戬:这小东西小小年纪,/

我是炮灰呀[快穿]

苏伊是一心想要退休的佛系大魔王,一朝穿成书中的小炮灰,后来,主角和反派们都叫她大佬。 炮灰一:霸总记忆中早逝的继妹 哥哥今天妹控了吗?(0-30章) 炮灰二:反派那又作又美的亲妈 白月光的小叔叔爱上她。(31-60章) 炮灰三:女主那容貌倾城的嫡母 残暴王爷霸上臣子之妻!(61-80章) 炮灰四:男配的小仙女未婚妻 不是说退婚,怎么还不退?(81-105章) 大魔王穿成小炮灰后的养老生活 /

wtw入赘伏黑家了吗?

最强咒言师降生在伏黑家 然后 这个世界多了两个最强 wtw和伏黑奈弥 如果说伏黑爹咪有了一对儿女后 日常大概是这样: 伏黑奈弥:我诅咒爹咪今天出门跌倒。 惠崽:姐,会不会太毒了点? 不会,刚好让他乖乖待在家里(笑) 爹咪:我家的大概不是个小公主,而是小魔王(点烟) 后来,伏黑奈弥进入咒术高专就读 这肯定是wtw的阴谋。 某术式杀手怎样都放不下心,直接转行在高专接了个活儿。 wtw:听说我们/

心素如简

虽然常常会听到希望人生若只是初度的话语,可是当一个深深爱过的人在你的生命中只是飘浮如一片黄叶,那么,这份爱的执拗还要不要进行下去? 当名教授之女关心素偶遇商贾世家的简庭涛,从萍水相逢,到矛盾重重,再到两情帕悦直至走进婚姻的殿堂,看似平静美满的背后隐藏着层层危机:逝去的初恋男友,别有用心的第三者,和平淡生活中不可避免的种种猜忌、不满还有误会,他们终于选择劳燕分飞。岁月的手,拂过心间。相爱的人/

诱甜

沈暮有个暗恋的网友。 他是她独在法国生活四年的特效药。 但沈暮一直没鼓起勇气和他见面。 直到毕业回国。 机缘巧合,沈暮在江盛旗下的公司实习。 某天上班摸鱼,她错转小文章给网恋对象。 标题是:男人的喘气声有多性感? 沈暮瞬间慌颤到无以复加。 刚想撤回,就接到总裁办的座机。 男人矜贵的尾音漫进耳底:来我这。 江辰遇,江盛集团继承人。 商界公认的最年轻有为的总裁。 英眉墨瞳,冷性自持,想嫁他的粉/

每日热搜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