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下文学

手机浏览器扫描二维码访问

第八回 建文登基(1/3)

陆镇把小舟泊在秦淮河边,用条麻绳系在一棵柳树上,便上岸走进街上一家“回春老药铺”,对掌柜的道:“老板,照这张方子抓点药。

”老板看了看那张方子,抬头又看了看陆镇,忍不住道:“您老昨天抓的那几样药名贵得紧哟,但今天大夫开的方子,药理完全……完全相斥,您老不是给同一个病人用的吧?” 陆镇头上压着顶笠帽,又装了一口大胡子,摇摇头并不回答。

那掌柜的又忍不住道:“这几味也贵得紧呢。

”陆镇抬起头来瞪了他一眼,那掌柜的只觉这梢公目光如刀,吓得连唤伙计抓药,不敢再问。

陆镇付了一锭银子,找了些碎银,拎着那包价值不菲的药材才走出铺门,那掌柜的一面仔细检视那锭银子,一面唤一个伙计:“小胡,这锭银是官银呢,一个梢公怎能身怀官银?你快去通报。

”一个年轻伙计答道:“是,昨日锦衣卫就来问过的,咱这就去通报。

”说着就匆匆出门。

陆镇走到岸边后并未立即上船,他躲在柳荫里瞧了一会,只见那后生伙计急忙走往大街,他冷笑了一声,慢条斯理地解缆上船,摇着小船划向护城河。

小舟出了城,划入秦淮河的河道中间,陆镇心中暗忖:“八成已经被盯上了,唉,俺一个渔夫,每天大把银子买贵重的药材,别人不生疑也怪。

现下倒不急着回家,免得引狼入室。

”他知自己孤家寡人一个在秦淮河上打鱼,多年来绝早出门深夜才归,常在河岸无人的破屋中过夜,京城中并没有人确实知道自己究竟住那里,那收留方冀的地方更是隐秘,自己若不被人跟踪,别人要发现倒还不容易。

是以他好整以暇,先寻个好地点去打几条鱼,瞧瞧动静再做道理。

他却不知道,今日他买药用的是方冀给他的银子,而那银子却是朱泛在襄阳偷盗衙门的官银。

他划了一阵就划进一条小岔道,水道上双目所及别无其他船只,他便在岔口不远处一块大河石边泊下,取下挂在脸上的一部大胡子,披上蓑衣,撒了网,插了四支钓竿,坐在船头默默观察四周。

过没多久,有一条较大的船也划进了这水汊,就泊在河口,那船上除了船夫,还有两个船客,坐在竹篷里面,远远地监视着陆镇,看来应该是着了便衣的锦衣卫。

陆镇也不理那条客货两用的木船,心中暗笑:“那船夫老王和我相熟,瞧他坐在那也不理俺,肯定不会帮那两个官差,我且跟他消磨些时间。

” 只见他拿起酒葫芦大大地喝了两口,然后闭上双眼,有如老僧入定。

这一带河面十分清静,岸上长草中时有水鸟飞起飞落,偶而发出长鸣,引起藏在草丛及林子里的众鸟嘈杂一阵,又归于寂静。

陆镇的钓竿却频频跳动,不多时他已钓得两条盈尺的鲫鱼,一条尺半的鲤鱼。

这时河上风起,天上乌云密布,开始下起雨来,那客船上两名官差显然已不耐烦,陆镇隐隐听到其中一个抱怨道:“……下雨了这厮还不回家?”另一人也低声咒骂:“他妈的,这死渔夫并不是大胡子……有没有搞错呵……” 陆镇暗自好笑,索性开口唱道:“闻君语,殷勤问我何处回?”那两个锦衣卫连忙噤声,陆镇又自唱自答道:“风雨我醉不须归。

”他唱的是〈渔歌子〉,虽然有些荒腔走板,倒也有几分豪迈潇洒。

他缓缓收竿,一扳桨,竟然并不划回秦淮河,反而将小船向汊河的上游划去。

那两个官差赶紧叫船夫跟上去。

陆镇的小船快,转了一个弯,前面出现大片芦苇,河道又分成三支,他拿出长篙在左边的一支水浅处插了几下,小船却划进右边水道。

一进入芦苇丛生的水域,他的小船便加速起来,像是飘在水面一般,片刻间便隐入茫茫芦苇之中。

那客船追到分叉处慢了下来,其中一名锦衣卫瞧见浅水处留的长篙痕迹,便叫道:“向左走,向左走!”船夫老王嘴角露出一丝微笑,答道:“是,官爷!”客船便划入了左边的水道。

陆镇在芦苇水道中转了几个弯,小船竟又回到秦淮河上,这一带水道错综复杂,他便利用地形,轻易地甩掉了锦衣卫。

这时雨下得大了,他一面快速行船,一面暗笑道:“还不知老王会把两个宝贝绕到那里去呢?” 终于陆镇确信没有人跟上他,这才划回藏匿方冀的那间木屋。

他一进门就看见方冀正在运功疗伤,便不打扰他,先到后间去煎药。

正生火时,听到方冀的声音:“陆老弟回来了?”陆镇道:“锦衣卫已盯上咱们,但已被俺甩掉,不过此处不宜久留了。

” 方冀问了陆镇买药的细节,叹了一口气道:“那药铺的掌柜颇懂一点医道,老弟今日抓来的药材,确与日前的药物有些相冲,但我受的这内伤十分古怪,我试了极好的治伤药,又勤加运功催药疗伤,竟然少有进境。

昨晚我想了一夜,打算用这相冲的两种猛药同时服下去,冒险一试,恐怕反而可以打通我任脉之瘀……” 陆镇担忧道:“猛剂相冲,岂不危险?”方冀道:“我有‘三霜九珍丸’托住要脉,再以毕生功力护住重要穴道,虽有危险,值得勉力一试。

若不成功,也不致就此丧命;若能成功,今后受那诡异的内力所伤者,就有治疗之方了。

” 陆镇素知方军师对医药之道的能耐,在明教中有华陀再世的称誉,此时听他如此说,便点首道:“我这就去备药,军师服药后俺就在一旁侍候,有什么要注意的,军师吩咐便是。

” 方冀服下小半碗两种相冲的汤药,一个时辰后便出现阴阳交战的现象,方冀一面运功相引相抗,一面根据自己的感受调整药量,足足花了五个时辰才把两剂药通通服下。

只见他头顶一阵阵蒸气冒出,全身衣衫湿透,陆镇在旁不断为他递热开水,补充水分及元气。

终于方冀缓缓睁开双眼,面带微笑,低声道:“打通了。

” 陆镇虽无高深内功,但这时也知道,方冀过去这五个时辰不仅自行疗好了内伤,更重要的是,为这种诡异内力所伤者发明了治疗的秘方,便对方冀道:“恭喜军师,世上又多了一种疗伤秘方。

” 方冀道:“除了以身试药,没有别的办法找到治疗之方。

老弟,你方才说此地不可久留,我若仍有内伤在身,还真不知该怎么办呢。

现在既已痊癒,是我离开的时候了。

”陆镇道:“军师此去何方?”方冀道:“我要先去灵谷寺一趟,寻我那学生郑芫。

陆老弟,你被锦衣卫盯上,是不是也离开南京躲一躲?” 陆镇道:“这两日我进南京城里,并没听到有关章逸的消息,也不知经过官府数日调查,他助您行刺及逃亡之事,有没有被锦衣卫查出。

军师,你只管去灵谷寺,俺总要打探到章逸的确实消息才能放心。

” 方冀望着陆镇那张长年被日晒得黑红的脸,那张充满忠义本色的脸,想到当年明教中有多少这样的好汉子,有的死在战场上,有的死于阴谋毒计下,自己刺杀独夫为他们报仇终究功亏一篑,再要报这仇是报不成了。

章逸从锦衣卫衙门走出来,抬头看了看天空,午后一场雨已经歇了,阳光又从云层后闪出,但无一丝凉风,南京城中升起一片溽暑之气,闷热不堪。

方才在衙门里,左、右副都指挥使召集重要干部商议京城这几天的防卫及警备之事,大伙儿在紧闭窗户外的雷雨声中,挥汗听上级长官训话。

章逸听到几个他特别关心的消息:皇帝朱元璋已进入生命末期,随时可能驾崩,皇太孙朱允炆不分昼夜在龙床边侍候汤药,诸藩王对京师形势多有关注,尤以宁王朱权及燕王朱棣蒐集各方消息最是积极。

金寄容已下令锦衣卫全部销假待命,凡有可疑人等,一律先拘下待审。

还有一条消息,便是那晚谋刺皇上的刺客方冀,已经“证实”被鲁烈副都使打死落入护城河,尸体并未寻到,乃是因为当晚雨势太大,尸首流入秦淮河,被大水冲到下游,入了长江。

章逸明知方冀未死,正在陆镇处养伤,所以一听到这个消息,立刻心生警惕。

上面放出这消息,一方面为己方无法寻得方冀的人或尸找个说法,另一方面如果方冀未死,藉这消息的散布,可以让方冀放松提防,再图搜捕。

章逸更注意到,这消息在锦衣卫衙门商议大事时故意放出,便是怀疑锦衣卫中有人会把消息传出去;而那个被怀疑的对象,章逸心知肚明就是自己。

他的住所被“小贼”破门而入,房内被翻箱倒匣地搜寻了一遍,岂是偶然? 但章逸是个极有胆识的人,愈是这样受到怀疑,他愈要显得若无其事,还想藉机多摸出对方一些底细。

就在今晚,他邀约了马札到他住处便餐,特请了“郑家好酒”的郑娘子过来掌厨,要好好烧几个小菜,招待这位上司。

章逸赶回住所,见楼上楼下都打整得井然有条,想那寒香今日来打扫整理过。

他到厨房的酒架上选了一罎上好的女儿红放在厨桌上,又沏了一壶杭州龙井放在茶几上。

不一会,楼下有人叫门,正是郑娘子带着伙计阿宽到了。

只见阿宽挑着一担食盒,进门便向厨房走去。

那郑娘子身着一件水蓝色的短袖衫子、水蓝色的长裤,头上系了一条宝蓝色的头巾,脸庞带点嫣红,见了章逸打个招呼:“章指挥万福。

”章逸连忙让进屋来,道:“娘子答应来舍下掌厨,章逸感激不尽。

”郑娘子道:“只怕咱这两手厨艺不登大雅之堂,坏了章指挥尊客的兴致。

”章逸道:“娘子何出此言,‘郑家好酒’的酒菜在京师大大有名,大娘忒谦了。

” 郑娘子快步进了厨房,章逸仍然盯着她蓝色的背影发楞。

马札换了一身便服在楼下叫门,进得门来,只见他提了一大罎酒放在桌上,哈哈笑道:“今日燕王府有人从北平来,带了好些上好的二锅头给燕王二公子朱高煦,二公子赐了几罎给咱们,俺就带一罎给你嚐嚐。

” 章逸连忙道谢,顺口问道:“马大人,您说那燕王、宁王那么急着打探皇上和京师的消息,咱们是不是要把这事特别跟兵部那边会报一下?”马札道:“金头儿今晚就是赴中军府徐督的宴,他们定会商量。

章逸你想想,皇上若是有个三长两短,京城马上就要处置两件大事,这些藩王那会不急?” 章逸故作不懂,问道:“那两件大事?”马札翘起二郎腿,啜了一口西湖龙井,叹道:“这茶色香味无一不佳,江南人士真会享福,种得出这等绝顶绿茶。

”说完又啜了一口,才接着道:“第一,皇太孙要正式继位。

他可不比他老爹,当年做太子时便曾数度监国,列位藩镇文武大臣无一不服,是以皇太孙能不能压住局面,这是第一件大事。

第二,就算新皇帝坐稳大位,对拥兵自重的诸位藩王叔叔们,是削藩还是怀柔?你说像朱棣、朱权等王爷,能不关心打探吗?” 这马札是畏吾儿人,到中土来已数十年,对中原的风土文化、官场的人情世故、朝廷的权力斗争都相当了解,但他毕竟是西域人,比起汉人来说话较为爽直,章逸平日和他交好,没事常送些小礼物,请吃好酒菜,许多高层的机密都是从他口中探得一些蛛丝马迹。

章逸正色道:“听您这么说,咱们锦衣卫的责任可大了。

”马札点头道:“谁说不是呢?但咱们那位副都指挥使,却在这时要大家遵照一个外来人的指令行事,和少林、丐帮等武林大宗派及大帮派为敌,俺实不知这轻重缓急怎么个说法?” 章逸又装傻,问道:“外来人?”马札忽然警觉,支吾道:“武林人士啦,鲁烈喜欢结交武林人士,你也是知道的。

”章逸暗忖道:“要想进一步套这个西域人,我得也透露一些。

”便接着道:“听‘孝陵’守陵的军士说,闰五月初一那晚,在锺山孝陵发生了大事,听说马大人您也在场。

” 马札瞪了章逸一眼,道:“你也知道了?俺方才说的就是这个意思。

那晚咱们随鲁烈到孝陵,去跟少林方丈相会,说是擒住了一个重要的少林大和尚,要逼少林寺拿秘笈来换人……” 章逸故意道:“那岂不成绑票了么?咱们锦衣卫要少林的秘笈干么?”马札道:“不是咱们锦衣卫要,是那个……那个……外来人要。

”章逸道:“你们换得了少林秘笈吗?”马札忽然生气起来,骂道:“换了个屁,那被擒的少林和尚又跑掉了……就在这时,金头儿派手下急命咱们回宫城,那晚皇上病危,差点没回过气来,要不是储太医有些手段,当晚皇上就驾崩了,咱们若还在孝陵跟少林和尚决斗,这罪名还得了?鲁烈也吓坏了,还好皇上又醒过来了。

” 章逸仍想多探一点底,便问道:“那个‘外人’究竟是何人?咱们锦衣卫都要听命于他?他有皇命吗?”马札想了想道:“咱也不很清楚,只知这个外人武功之高,天下第一。

” 这时阿宽出来行了一礼,请客人上桌,桌上已经摆了四个小菜:葱焖鲫鱼、清炒河虾、雪菜百页、凉拌干丝。

阿宽烫了一壶女儿红上来,斟在白瓷杯中,那酒澄黄清亮,有如琥珀,浓郁的酒香扑鼻。

章逸道:“秦淮河‘郑家好酒’的掌厨亲来舍下,做几个拿手菜给大人您嚐嚐,道地的江浙小菜还是配这上好的黄酒来得好。

待会儿若是您想试试白酒,小弟再陪您喝两杯您带过来的二锅头。

” 马札闻得酒香菜香,满意地笑道:“好,好,就先喝这女儿红,怕不有二十年以上的窖藏了吧。

请!” 好菜一道一道送上来,马札吃得赞口不绝,他也藉机旁敲侧击,反探章逸在刺客来宫那晚上的行踪细节,章逸答得既从容自若又滴水不漏。

待得两人喝得有些醉意了,马札忽然问道:“有人说,章老弟家中藏了……藏了一个奇怪的面具,不知是怎么回事?” 章逸暗道:“马札这厮到底沉不住气,问到这上面来了!”便哈哈一笑道:“马大人怎会知道这事?小弟自幼喜欢手制面具,到京师后,便跟夫子庙旁做木偶戏的叶全叶师傅学了好几年,没事便自制两个面具来耍耍,倒也有趣。

您既问到,咱拿一个面具给您瞧瞧。

” 说着他便起身上楼,片刻后下楼来,手中拿了一个新制的面具交给马札。

马札瞧了一眼,哈哈大笑道:“老弟,你这做的可是鲁烈的面具?哈哈,还真有几分像呢,哈哈!” 章逸忍住了笑,道:“马大人包涵一下,这事须瞒着鲁大人,莫惹他生气。

”马札点头道:“不讲,不讲。

你说夫子庙的叶全叶师傅?”章逸点头称是,心中暗道:“就是要你去告诉鲁烈,去查查叶师傅,俺这个漏洞就暂时圆过去了。

” 马札自觉解了心中一个疑团,心情大好,便要开一罎白酒来喝。

几杯白酒下肚后,讲的话就有些夹缠不清,又喝了几杯,便开始讲西域的故事。

马札扶醉离去,坚持自己走回家,章逸送他到门口,见他步履依然稳健,便由他去了。

回到屋内,阿宽已把杯盘残肴收好在食盒中,扎定了一根扁担,挑起就要回店。

章逸道:“阿宽辛苦了,你先回店去,老板娘累坏了,歇会儿喝杯热茶,我会送她回去。

”阿宽应了。

郑大娘在厨房里听了,心中一阵狂跳,却也没有出声要跟阿宽一道回去。

她背对房门,暗自着急,待要再说声要走,阿宽已关上大门离去。

忽然她感觉到章逸已到了背后,伸手轻轻牵住了自己的手,拉着一同走出厨房。

章逸在她耳边轻声道:“娘子,不知该怎么谢你呢。

”郑大娘低头不答。

章逸倒了一杯热茶递到她手中,她藉着接茶,轻轻摔脱了章逸的手。

章逸在秦淮河一带是有名的浪子,平日极有女人缘,他在姐儿们面前是风流潇洒,谈笑风生,但在这徐娘未老的郑娘子面前却显得不知所措,只说了声:“娘子辛苦了。

”居然便接不下去了。

郑娘子低首不言,只轻轻摇了摇头,烛光下但见她低眉含羞,从双颊到颈子都泛嫣红,挺直的鼻梁因低着头,看上去衬得她容貌格外姣好。

章逸从不知所措中,仍能察觉到她嘴角一丝似有若无的笑意。

于是章逸再次鼓起勇气,伸手握住她的双手,郑娘子让他握了一下就轻轻抽去,忽然章逸的双臂已经抱住了自己的身子。

这一串动作发生得很快,郑娘子想要挣脱,但一进入章逸的怀抱,就闻到一股令人心动的男子气息及浓烈酒味,感觉上又是温柔又是粗犷,她想要推开,却被抱得更紧了。

郑娘子寡居多年,寂寞芳心唯有每日勤劳工作才得踏实,这时被这英俊潇洒的男人抱在怀中,心中着实一阵慌乱,忽然想到自己的身分,不由大急,身子挣扎着,口中却叫不出声来。

忽地桌上的烛台被推倒,郑娘子轻轻惊呼一声,章逸倾身向前,伸手去扶起烛台,他的嘴唇已经盖在郑娘子的唇上。

郑娘子惊慌中也有一丝甜美的感觉,她不再挣扎。

章逸拥着这令他思念的妇人,温柔地、恣意地施展他那浪子的手段,郑娘子委婉相就,一时不知身在何处。

然而郑娘子毕竟是个理性强的女子,她在无限温存中想到自己,想到芫儿……于是轻声在章逸耳边道:“官人,我要回家了。

” 轻轻一句话如闻纶旨,章逸立刻停下,缓缓放开怀中佳人,一时不知说什么,只嗫嚅地说道:“娘子,咱是真心诚意的。

” 郑娘子望着这英挺而成熟的男人,此刻他脸上满是诚恳之色,心中也有一些感动。

她整了整衣裳,将头巾重新系好,低头道:“麻烦您送我回去。

”章逸连忙去提灯笼,小心翼翼引她走到门口。

郑娘子忽然停下身来,低声道:“官人前途似锦,奴家蒲柳之质,非君佳偶。

”章逸听了,便坚定而认真地又说了一遍:“娘子,咱是真心诚意的。

” 郑娘子在他脸上看不到一丝浪子的油滑神色,却看到一个大男人诚心的执着,她轻叹了一口气,低声道:“这事,这事咱们要再想想。

”她对章逸无奈地笑笑。

章逸提着灯笼,和郑娘子并肩走向夫子庙,入夜后的京城总算透出一袭凉气。

然而在常府街章逸住所的斜对面,墙角下站着一个纤细的人影,她充满泪水的大眼睛流露出哀伤而怨忿的神色,正是那寒香。

中军都督徐辉祖从中军府侧门走出,带着两个戎装随从,步行越过千步廊,来到廊东的六部。

兵部衙门在六部的南端倒数第二栋,北邻礼部,最南是工部。

徐辉祖是接到兵部左侍郎齐泰的通知,此刻去兵部有要事相商。

徐辉祖在京师人脉极广,消息也灵通,他当然知道齐泰眼下是兵部第一红人,皇上对他不次拔擢,信任有加,最重要的是齐泰受皇上所托,将来要辅佐皇太孙登基,那时兵部尚书的位置非他莫属。

只不过现在的兵部尚书茹瑺是个厉害人物,到时必有一番折腾。

他反正领兵镇守京师,也不必急着选边站。

走进兵部的议事厅时,长条桌边已经坐了几位朝廷重臣,四个全是文诌诌的饱学之士,只有自己全副武装,腰配宝剑,另有一个身着灰袍的和尚,两个人显得极是不调和。

这些人全是熟人,他向众人抱拳为礼,便在翰林学士黄子澄身旁的空位坐下。

他左手边坐着的是天禧寺住持方丈,也是皇太孙朱允炆的主录僧溥洽法师。

齐泰道:“徐帅上座吧。

”说着指了指身旁的座位。

徐辉祖忙道:“不用,不用,坐定了就好。

”齐泰也不坚邀,望着厅门口走进来的锦衣头子道:“金副都使到就到齐了。

”来人正是锦衣卫的左副都指挥使金寄容。

金寄容就坐后,齐泰清了清喉咙道:“方才太医院的报告,皇上龙体已到油尽灯枯之时,随时便将龙御宾天。

皇太孙纯孝世上少有,不分昼夜侍奉汤药,并无任何心思安排继位的大事,而这里面除了确保顺利登基外,还有大行皇帝的后事,诏告天下的文书,各项大典的仪式礼节,京师及边疆的安全,各藩王领属的安定……凡此总总,都需要事先有通盘及细节的规划,一件也错不得。

这些工作有些是兵部的职责,有些须得各部共同用心处理,而统合各方的总计画,小弟已奉皇上之命,要请翰林院方先生来主持。

总之,此时皇太孙既无暇亦无心管,这些责任咱们做臣子的便该主动挑起来。

”他一说完,便示意坐在桌案右边头一个座位的方孝孺发言。

方孝孺谦虚地说了一段开场白便转入主题,他先请在座诸人就自己所管之事做了一些报告,然后道:“诸兄所言皆甚是,综合众议,咱们需要有一核心小组,从今日起,每日聚此商议当日大事及应变举措,此事至关紧要。

愚弟以为,小组应以两人为首,一文一武,诸位有何高见?” 齐泰见大家都不说话,心知在座诸公各自都有深谋打算,不愿在此关头多言,便发言道:“诸公客气,便由小弟做一建议,此小组之首,文则孝孺兄,武则魏国公,各位觉得如何?” 方孝孺隔桌望了望坐在徐辉祖上首的黄子澄,只见黄子澄面无表情,一言不发,便朗声道:“齐兄的建议,武的由魏国公徐督主持自无异议,至于文的,小弟觉得非黄学士子澄莫属。

” 那黄子澄是洪武十八年会试的魁首“会元”,殿试时也点了“探花”,而方孝孺虽然文名满天下,却不是科举出身,他的恩师宋濂及其他当朝鸿儒一再向朝廷荐才,才受到朱元璋的重视。

黄子澄久入中枢,洪武三十年的春闱,主试官大学士刘三吾出了“试场弊案”遭罢黜,差点儿丢了脑袋,其翰林学士的缺便由黄子澄担任,加以他多年来在东宫讲学侍读,与皇太孙关系密切,十分交好。

这段时间朱元璋忽然将方孝孺从蜀王朱桩那里调来京城,一到京城就受到极大的重视,颇令黄子澄这位当年会元之才的探花郎有些吃味儿,他正在心中暗忖:“等皇太孙就大位了,咱们看看谁听谁的。

”却不料方孝孺的发言忽然指向自己,便谦辞道:“不可,不可,还是孝孺先生来主持的好。

” 方孝孺虽未正式为官,但也是出自官宦世家,对这种大臣之间的微妙关系了然于胸,于是他坚持道:“子澄兄不要谦辞了,策划分工的事小弟自会尽力而为,但主持这极重要的工作小组,可要引领各部,丝毫差错也出不得,须得有子澄兄这等资望之士方可胜任。

” 郑洽年资最嫩,全因皇太孙及主录僧溥洽欣赏,才得以在这等场合敬陪末座。

他到底年轻,见大事在即,便一个小组主持人的位置竟然难以产生,不禁有些不耐起来,便对大家拱手为礼道:“小弟人微言轻,但觉事情迫在眉睫,诸贤不宜过谦。

子澄学士,就由您来主持吧。

”他心中其实属意方孝孺,但见方一再坚辞,已知在目前情形下退居幕后反而有利,便不顾自己敬列末座的身分,勇于进言。

黄子澄瞄了身旁的徐辉祖一眼,徐辉祖微微点了点头,黄子澄也就拱手道:“既然方兄、郑老弟皆如此说,子澄不敢再推辞重责大任,便与魏国公一同主持吧。

” 方孝孺暗中松了一口气,他挥了挥手,一名伺候在旁的幕僚就将准备好的一叠折子拿出来,按照折子首页上的姓名,分发给在座每一个人。

方孝儒道:“因齐泰兄传命,小弟先做了准备工作,已将从今日起到皇上宾天后的全部重要大事,做了些整理及分工,略供各位参考,如有不当或遗漏,现在就可以提出商议。

子澄兄、魏国公,请两位主持。

” 众人把手中折子看完,无不对方孝孺的才干感到赞佩,他不仅把所有大家能想到的工作巨细靡遗地列出,且将执行每项工作的关键时、地、人做了剖析,项目之间的相互关连与支援也设想周到,连黄子澄也不得不赞道:“孝孺这番擘划确有大将之风,诸公可有其他意见,请尽量提出。

” 众人一片赞佩之声,并无进一步的意见。

郑洽暗自忖道:“今日可长了一智,试想方孝孺如果自己来主持其事,他拿出来的分工计画就算再好,也不会像此刻这样众口称善,我瞧那黄子澄立即就要挑毛病,鸡蛋里还挑得出骨头哩。

孝孺这人还真聪明。

” 就在这时,一名带刀侍卫疾步进厅,单膝点地,喘声报道:“皇上诏黄学士、齐侍郎、方孝孺即刻进宫。

” 徐辉祖一跃而起,道:“事已急,各位就照计画办事吧。

”便出了议事厅,从兵部侧门疾奔向千步廊对面的中军都督府。

金寄容也拔脚就走,他并未走回锦衣卫衙门,反而疾步直接由千步廊穿过承天门,向皇宫走去。

刹时之间,兵部议事厅只剩下郑洽和那主录僧溥洽。

郑洽道:“宫里出了大事,莫非皇帝……”溥洽双掌合十,低首默宣佛号,然后道:“郑公子,该来之事终将来临,幸好方学士给大家的分工策划巨细靡遗,咱们分头行事,你也快回翰林院去吧。

佛祖保佑。

”郑洽摇头道:“此时宫中随时有事,咱们还是留在这里静候,侍卫随时会来通报。

” 两人对坐长桌两边,各自翻阅方孝孺所写的折子,兵部议事厅里静悄悄的一片,直到又一名锦衣侍卫匆匆进来,打破了寂静:“奉皇太孙命,请郑大人及溥洽方丈半个时辰后到春和殿议事。

”说完行礼就快步退出,显然还有其他地方要去紧急通知。

郑洽低声道:“皇上驾崩了。

”溥洽法师双掌合十,慽声宣佛:“阿弥陀佛,我佛慈悲……” 时为洪武三十一年,闰五月初十。

郑洽带着早已预备好的新皇告天下诏书,走进东宫春和殿。

这份诏书的草稿出自方孝孺之手,黄子澄看过提了一些文字上的意见,便交给郑洽,郑洽斟酌着改动了几个字,方孝孺认可后,由郑洽用一笔漂亮的赵子昂体抄写成卷。

他进入春和殿时,殿内已经有几位大臣先到了,郑洽一一行礼后,轻声问方孝孺:“情况如何了?”方孝孺满面悲慽之色,摇了摇头道:“大行皇帝去得还算平和,皇太孙哭得肝肠寸断,现仍在宫内不能处理大事。

唉,纯孝之人,世所少见啊。

咱们就再等一会吧。

”他心想,里面有黄子澄侍候着,外面有魏国公镇守着,应该可以安度无惊。

郑洽从袖中拿出诏书递给方孝孺,方孝孺开卷看了一下,便卷上道:“郑老弟好一笔小楷,这是新皇第一号诏书,咱们躬逢其盛啊。

”郑洽便将诏书交给了掌印太监。

掌印太监捧着诏书,跨着小快步,到后宫去给皇太孙过目。

这时徐辉祖和一位黑瘦的大臣一路走过来,郑洽识得是兵部尚书茹瑺,便上前见礼。

那茹瑺大剌剌地点了点头,指着方孝孺问身边的徐辉祖:“魏国公,这位何人?”徐辉祖忙介绍道:“这位便是名满天下的大学问家方孝孺。

”茹瑺啊了一声,道:“久仰,久仰。

”拱了拱手,就走过去和齐泰说话。

郑洽心中暗道:“茹瑺尚书平日礼数周到,何以如此轻慢方孝孺?”这茹瑺原本深得朱元璋赏识,但皇帝只为要传位给朱允炆,便开始极力拔擢皇太孙身边的人,齐泰因此受到重用,茹瑺自知尚书之位将不保,对这些由天而降的新朝新贵便极是反感。

郑洽又一次为方孝孺的处境感到担忧。

约莫过了一个时辰,四名太监扛着一张雕龙木椅从后宫走出,安放妥当后,在殿前两边立定,殿内立即安静下来,众臣也自动略作排列站定。

只见皇太孙朱允炆身着重孝服,缓步走了出来,东宫侍读的翰林黄子澄亦步亦趋地跟在后面,掌印太监诚惶诚恐地双手捧着那份诏书,走在黄子澄的后面。

黄子澄等朱允炆坐定了,便躬身走到众臣行列之中,正好站在徐辉祖的身旁。

只见朱允炆双眼红肿,但脸上已有血色,仔细看时,可看出容貌做了一些修饰,看上去丧乱之色大减。

众臣一起跪下,齐呼吾皇万岁。

朱允炆颔首道:“众卿平身听诏。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将出现无法翻页或章节内容丢失等现象。

热门小说推荐

为什么这种A也能有O

养O日记 某位帅哥医生连做了18小时的手术猝死在手术台上,醒来发现自己穿到了一个alpha身上。 床边趴着一只可怜兮兮的omega,见到他醒来,一张小脸简直是白上加白! 蒋云书:我以前对你很不好? 白糖哆哆嗦嗦,不敢说话。 蒋云书: 蒋云书:以后不会了。 蒋云书发现白糖身上布满淤青,左臂还有骨裂。 蒋云书:我以前打你? 白糖脸色惨白,呜咽道:没有 蒋云书: 蒋云书:以后不会了。 蒋云书发现/

总裁她总是哭唧唧

沈宁馨毕业后进了家企业,做了一名实习生。 公司里氛围不错,工作也比较清闲,同事们都很照顾她,除了那个成天黑着脸,没有一点人情味的冰山老板。 这个方案不合格,重新改。 你这单子做的是怎么回事,我之前告诉过你几遍了? 今天要是再做不完,晚上就别想走了。 沈宁馨感觉自己上辈子绝对作了孽,所以才会摊上这么个一点都不可爱的上司。 直到有一天她偶然发现了上司的微博小号。 今天大家下班后聚餐没带我,我好/

黑化男配是我同桌

蓝小鹊发现自己是一本书里的炮灰女配,同桌是会黑化的深情男配。 总有一天,同桌会因为失去女主而投放病毒,毁灭地球,导致蓝小鹊全家死无全尸。 这可不太妙! 为了拯救地球和自己,蓝小鹊天天热情洋溢活力四射,给同桌传递正能量思想,为他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甚至帮他疯狂追求女主,助他实现各种愿望。 但不知道为什么,同桌还是黑化了! 蓝小鹊欲哭无泪:我再也不对着你念八荣八耻了,你先松手好不好。 晏改/

人间正道

这是一部全景式反映我国当代改革生活的作品,作品以经济欠发达的平川地区为切入口,以一千多万人民摆脱贫穷落后的经济大建设为主线,在两万八千平方公里土地上,在上至省委,下至基层的广阔视野里,展开了一幕幕悲壮而震撼人心的现代生活画卷。市委书记吴明雄押上身家性命投身改革事业,在明枪暗箭和风风雨雨中为一座中心城市的美好明天艰苦地奋斗着 /

打工狗勾只想吃咒灵

九津珀一直认为自己是一只萨摩耶,他有着雪白柔软的长毛以及天使一样的微笑。 虽然食量大了点,食谱奇怪了点但也没有人规定,萨摩耶不可以吃咒灵和妖怪嘛! 在寻找好友的路上,身边奇怪的人逐渐增多。 会搓黑球有着奇怪刘海的饲主+1、讨厌的白毛六眼+1,友善的同班同学+2,图谋不轨的长发除妖师+1 刚找到好友没几天,便和只花狐狸滚作一团进了扭曲的时空,身边增加了n个奇怪的刀剑付丧神。 九津珀被散发不详/

一生一世,美人骨

美人骨,世间罕见。 有骨者,而未有皮,有皮者,而未有骨。 世人大多眼孔浅显,只见皮相,未见骨相。 如果在现在这个社会里,有个人带着两世的记忆,深爱着你。多幸福。 时宜对周生辰就是如此。 而他,却早已忘记她。 /

每日热搜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