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浏览器扫描二维码访问
齐君元不敢再往下想了,因为如果刚才这些想法成立的话,那么设下阴谋的要么是离恨谷内部的人,要么就是熟知离恨谷行动程序和手法的人,而且有能力以同样的程序和手法进行操作。
但只是思飞脑闪之间,齐君元又断然否定了自己这种想法。
离恨谷组织极其严密,绝对不可能发生被内奸外贼操控的事情。
而且这样做也不存在什么实际意义,自己没有身份出处,不知道刺活根源,被杀被擒对任何人都不具备价值。
而眼下齐君元倒是真有机会体现出些价值来,那就是带上哑巴和两个雏蜂继续前往呼壶里。
虽然哑巴收到指令是跟着过芒行动,而齐君元他们却没有收到从秀集湾带走什么人的指令,完全可以拒绝哑巴同行。
但是齐君元心中清楚,就算他们不带上哑巴也没用。
哑巴有一只魔怪般的狗,到哪儿他都能追上。
幸好凭经验可以看出哑巴是个很实诚的人,所以带上他虽然会让自己这几个人变得显眼,但还不算是最差的人选。
之后这一路,秦笙笙和哑巴接触很多,这让王炎霸很是有些醋意。
秦笙笙这女孩果然是别有灵性,不但是将哑巴的一些事情了解清楚,而且还学会了不少哑巴的手语,基本可以作为哑巴和大家交流的翻译。
哑巴牛金刚虽然弓射技艺出神入化,但他只是一位到离恨谷时间不不算久的谷生。
他家里世代是猎户,父兄都有杀虎擒豹的本事。
而他自己也是天生神力,从小就擅长翻山越岭、泅水上树。
但奇怪的是他天性仁厚慈悲,喜爱动物,不愿杀害弱小生灵。
而最为奇特的是他竟然能领会动物的鸣叫和动作所代表的意思。
有一回一个过路的算命先生给他卜算了下,说他本是天杀星下凡,只是下凡前听了观音菩萨的一段劝善经未能全忘,所以心性慈悲。
不过天数终究难违,经过一场杀劫之后,他天杀星的本性便会毕露无遗。
一天,当地一户恶霸财主的儿子进山狩猎,放出的猎鹰要抓牛金刚养的兔子和小鸡。
于是他用自制的弹弓驱赶猎鹰,结果误将恶霸儿子的左眼打瞎。
那恶霸的儿子带人闯进他家,当着他家人的面将他的舌头割掉,然后还要挖出他的双眼。
他父母和哥哥、姐姐挣扎开束缚,与恶霸的儿子拼命,结果全家都被杀死。
而他则趁乱逃出,流落到离恨谷附近,被功劲属的执掌收留。
最初,他是做谷客,由于天生神力,天性之中便继承了猎户的潜质。
两年后便独自下山报仇,亲手以强弓快弩连杀那恶霸家二十三条人命。
然后再回离恨谷,拜求收他当谷生。
因为此时他已经无处可去,已经将离恨谷当成自己的家。
离恨谷收他做了谷生,但是在他技艺大成之后还是让他出山。
因为功劲属的执掌觉得他的杀性太强,每次刺活无不以多杀狠杀为快。
而作为一个登峰造极的刺客必须要磨掉这样的杀性,杀与不杀都能促成刺局成功才是上技。
而磨掉杀性最好的办法就是让他回到平常的市井之中,与平常人多打交道。
让那些不能杀、不该杀的人用误会、歧视、欺辱来慢慢地磨练他、锻造他。
而齐君元却是知道另一番内情的。
离恨谷中留下的谷生必须身体齐全,没有一点缺陷的。
就像他一样,往人群中一站没有一点特别之处,根本无法让别人凭某个特征记住外表长相。
另外,像哑巴这样的刺客,在进行多人配合的刺局时,交流上也会有很大的问题。
所以让他出离恨谷磨杀性的说法应该只是个托词,只是为了让他远离离恨谷而已。
因为只要哑巴在刺活中遇到像神眼那样的六扇门高手,或者其他刺行门派中比神眼更厉害的高手,很有可能就会循着他的踪迹找到离恨谷。
离恨谷最初成立时就发生过这样的事情,一个缺了手指的刺客被刺行中的其他门派跟踪,发现了离恨谷。
然后遣门下弟子装作怀仇之人在那里寻死上吊。
被救后混入谷中,偷走离恨谷十几种绝技。
所以现在的离恨谷已不是最初时的离恨谷了,那件事情发生后就立刻进行了远距离的搬迁。
而且现在怀仇之人就算到了那范围以内,谷中在没有确实了解到来路和来此的真实原因前,是不会有人出现接纳的。
而且一定是要在怀仇之人昏厥之后才会有人将其接入,不会让他们知道出入口在何处。
至于谷客以及身体有残疾等特点的谷生,就算被接纳之后,每次出入离恨谷都是要蒙着眼睛由人引导。
不过与哑巴同行,相比那两个雏儿齐君元算还是比较满意的。
因为他不会像秦笙笙那样聒噪,惹得人心烦神乱。
另外,怪狗穷唐和哑巴出神入化的弓弩、弹子技艺,在组合式的刺局中用处极大。
可以远距离攻杀目标,也可以作为伏波的蜂儿,躲在暗处接应,阻挡追兵。
顾子敬是在试行加税之后的第十天才向元宗上的奏章,与奏章一起递上去的还有一本账本,是这十天里所收粮税、盐税,以及其他零星货物的税金明细,并且将十天总数与以往的十天做了个对比。
其实这两个总数是存在一定水分的,因为瀖洲连续封关了好几天,积聚了大量过境船只和车辆。
所以就算不加税也会比平时多出许多税金,更何况现在平白又加上了百分之三十的税率。
元宗李璟见到这份账目非常高兴,而冯延巳也恰到好处地在此刻将严士芳和万雪鹤的折子给递了上去。
严士芳和万雪鹤的折子是顾子敬授意写的,基本内容都交代得很仔细。
不过开头所述的部分都是他们两个自己的意思,这部分内容无非是盛赞顾子敬为国鞠躬尽瘁、不惧威胁一类的皮麻牙碜之誉。
后面一部分则都是说的提税的好处,以及对周边国家和本国不存在弊端,遭受影响最大的最终是蜀国、北汉这些不相关的国家。
这折子在呈给元宗之前,冯延看过并补充了大段内容,这部分内容主要还是说的目前经济对南唐的重要性。
不过从总体上看,冯延巳所说并非没有道理。
当时南唐西北有大周,西有楚地,南有南汉,东南有吴越。
而这几年灭闽伐楚都不算圆满,未获取期望的利益,反使得国库虚空、军力大减。
现有局势是楚地与南唐为仇,时刻都可能有军事上的冲突。
目前暂时平静只是因为周行逢已经控制了整个楚地,却因这些年楚地动乱,国力、军力大衰,不敢自立为王。
于是甘愿附属大周,受封武清军节度使。
但是一旦他缓过劲来,或者得到意外财力的支撑,那么很有可能马上对南唐下手。
因为唐楚界疆绵延太长,且大都是平原地界,便于用兵。
而且以雪国仇为名攻打南唐不但可以得到民众的支撑,同时也能提高周行逢的威信。
东南吴越是绝对臣服于大周的,这是聪明之举。
一则大周兵强马壮、国力强盛,再则在地形分布上两国是将南唐夹在中间,一有争端便遥相呼应夹击南唐。
而事实上南唐近几年与大周、吴越之间的一些零星冲突就是吃的这个亏,次次腹背受敌难以招架。
南汉虽然与南唐并无冲突,但也不交好。
但由于南唐灭闽伐楚,让南汉对南唐也怀有了一种戒心。
冯延巳的策略应该是不错的,他想先从经济的角度上提高南唐在各国中的地位。
这样就可以拉拢南汉,分离吴越与大周的关系。
因为这两国都是临海无路,粮米、鱼肉虽丰,但矿产却少,特别是铜铁。
而铜铁的购运都是要经过南唐境内的,南唐先将税率提高,增加两国在这方面的支出。
然后在合适时将运往这两国的有关物资税率再降低,便会赢得两国的信任和依赖,这相当于是一个无本起利的生意。
李璟本身就是个缺少主张的人,在眼前的利益和远景的利好面前更是丧失了该有的判断力。
他立刻下诏书,让户部对过境及出境物资整体提税。
户部拟文发全国各进出关隘,按提高后的税率征收货物的出境和过境税金。
韩熙载那天正好因要务缺朝,回到户部看到拟文后才知道元宗的决定。
他立刻赶往皇宫,求见元宗,陈述利害。
但此时的元宗怎么可能听得进韩熙载的话,再怎么说顾子敬都已经将大把的银子堆在他面前了。
而韩熙载只能用一大堆天南地北、古今未来的虚空理由要他不要这银子,这样的傻事他怎么可能愿意去做? 应行止 不过韩熙载所说多种理由中有一个还是让李璟这傻子感到些威慑和惧意。
现在的天下大势虽然是各国割据,大周却始终为正脉宗主。
南唐提税,受影响的大周虽然可以同样通过提税弥补损失,但这样会让他失信于邻国和下辖地域,所以估计周世宗不会轻易用此策略。
另外,如果几个邻国都将各种损失转嫁给蜀国,那么蜀国为减少自己的损失,最有可能的做法就是趁周世宗伐北而出兵攻大周。
因为蜀国北边有秦、凤、成、阶四州作为自己立足运兵的基础,由此途径可直接侵及大周关中腹地。
而攻周的最大利益点是可以获得大量牲口马匹、饲养牧场,另外,还有铜石、铁石、火炭等物资。
如若心存一统天下之志,那么这些东西肯定是多多益善。
类似的战争在三国和前蜀都发生过,虽然起因并非是因为税收,但所图谋的利益及下一步的目的却是一样的。
而大周的北方有辽国和北汉虎视眈眈,如果与西蜀发生拉锯式的战争势必会对它极为不利。
所以大周为了避免出现那样一种不利状况,他们最正确的策略是抢在蜀国出兵之前联合吴越攻打南唐。
这样一个战局形势对他有利,两边夹攻可让南唐应接不暇。
军队也师出有名,他完全可以冠冕堂皇地说是为了其他国家减少经济负担,为天下黎民能过上宽裕的日子,才出兵迫使南唐将提高的税率降下来。
那样的话,西蜀不但不会趁机攻周,反会感激大周。
为了这个理由,元宗急招宰相冯延巳进宫,向他询问对可能出现此局面的看法。
冯延巳进了宫里,除了元宗和韩熙载外,太子李弘冀和齐王李景遂也在这里。
这是两个和南唐绝对息息相关的人,因为他们都有可能继任南唐皇位。
元宗虽然立了李弘冀为太子,却又很奇怪地诏告天下,将自己的弟弟李景遂定为皇位继承人。
所以现在遇到有关南唐兴衰的大事,这两个人无论如何都是要参与其中的。
但李弘冀和李景遂的立场从来就不曾一致过,这次也一样,不过很庆幸的是没有完全对立。
李景遂的性格像他哥哥元宗,同样的没主见。
既然元宗已经决定提税,他肯定是一百个赞成。
而李弘冀平时虽然是个性格豪迈,勇于大刀阔斧改变现状之人,但这次不知为何非常保守,对提税决策含糊其辞、不置可否。
听了元宗的担忧,冯延巳却很不以为然。
他的理由倒也说得通,因为现在大周周世宗柴荣正御驾亲征辽国,战事胜负未分,不可能再调兵攻南唐。
另外,大周连年征战,国力也大亏。
就算与辽国的战争现在立刻停止,他也需要三四年才能修整过来,重新达到可以征伐南唐的实力。
但如果能利用这一个时间段,南唐提高税率增强国库实力,再将其中部分用以增加军力和粮草储备,那么即便大周在三四年间养息过来,而南唐的实力也已经提高了一个层次,到时候大周未必有把握和南唐动兵。
听了冯延巳的话,韩熙载一阵急怒:&ldquo冯大人,你这样说是会误我皇基业的。
大周的真实国力我们并不摸底,但作为宗主之国必定十分强盛。
虽然他们现在耗费巨资巨力攻北汉、征大辽,但一旦此战完胜,真的夺回幽云十六州,所获的战利和战败国的供奉差不多就能将此次征战的消耗全部补充回来。
另外,从蜀国方面而言,当发觉他们才是利益最终的受损者时,肯定会先行支会邻国,让大周、楚地、南平、吴越对我国施加压力,要求调整合理税率。
如果大周如他所愿的话,蜀国出兵攻周是必然的。
只有这样,他们才可以占住东一段的水道、旱道,从吴越和外海商船上直接购买丝绸、香料等物资。
&rdquo 太子李弘冀在旁边听了韩熙载的话后没有作声,却是摇了摇头,显示对这种说法不予赞同。
因为在场这些人中,没有一个人能比他更了解蜀国和蜀王孟昶。
他早在几年之前就与蜀王孟昶暗地里交好,并订下互助盟约。
&ldquo韩大人真的多虑了,如果真的出现大周等国向我们施加压力,那我们顺水推舟给他个面子将税率再降下来不就行了吗?&rdquo冯延巳这是市井无赖的处事法,但一旁的李景遂却是连声说对。
&ldquo问题是蜀国攻大周必须调兵从蜀国腹地出西川道走子午谷,这样未曾开战,便已经有种种明显迹象让大周获悉。
而大周与我国已有多次争端,他们在淮南一线的重兵一直未撤。
此处地形开阔无险可据,所以真要动兵攻打我们的话,之前是看不出丝毫迹象的。
而当战争成为他们施加压力的手段时,那我们的损失就远远不是多收的这点税收可以弥补的。
&rdquo韩熙载的担心是对的,如今的世道人心不古,得势得利者没一个谦谦君子,而全是些不吭一声就动刀杀人的悍匪。
李弘冀这次是在频频点头,从他目光中流露出的狠辣之情,真就像一个不吭一声就动刀杀人的悍匪。
&ldquo我说过了,如果他们国库空虚、支出艰难,军队粮饷不继,那又怎敢轻易对我们动手?&rdquo &ldquo我也说过了,战争的完胜方不但不会有损耗,反会有赚取。
而且我们还要考虑到大周会不会有意外财源和支持。
&rdquo &ldquo意外的财源倒是有一个,但谁能得到却不一定。
如果这意外财源落在我国手中,韩大人觉得我们还用怕大周吗?&rdquo冯延巳面带一种得意的表情。
韩熙载不由一愣,然后表情有些闪烁地说道:&ldquo看来冯大人是有大晌午入梦乡的习惯。
要真有这笔财富,我国又何必提高税率。
&rdquo 旁边的元宗、李景遂却是一下被冯延巳的话吸引住,伸长脖子、瞪着眼珠,一副狗熊求食般的神态。
而李弘冀却是表情复杂地与韩熙载对视一下,看不出他对提到的财富是什么态度。
&ldquo提税是占住先机,意外之财是后续支撑。
只有这两步都走好了。
我大唐才可千秋万代,在诸强环伺之下立于不败。
甚至积攒国力到相当程度后,可寻合适时机将天下一元俱统。
&rdquo &ldquo冯大人,你不要扯东扯西了。
快说那财富在何处,如何能得到。
&rdquo李景遂有些着急了。
冯延巳回道:&ldquo此宝藏所藏之处韩大人恐怕比我知道得更加清楚。
&rdquo 韩熙载又是一愣,心说冯延巳是如何知道有人已经向自己通报了这个消息的?难道自己身边有冯某的暗钉? &ldquo冯大人,我是听到类似事情的风传,但这种道听途说岂可当真。
&rdquo韩熙载倒是说的真话,他不是个轻易相信别人的人,而且觉得这样的大便宜,别人不要却送给你,这种可能性只有在布设陷阱时才会出现。
冯延巳往周围看了看,见没什么无关之人在附近,便招手示意另外几人一起往元宗跟前凑近。
然后用神秘兮兮的口吻小声说道:&ldquo韩大人,你知道这不是道听途说,你我消息的来源都极为可靠。
虽然是江湖秘传,但消息途径却是直达你我之处,中间并无编排撰造的可能。
这样一处巨大的宝藏,如果能将其得到,一夜间国库便盈实无比,再不用畏惧任何一个国家。
不过此事能否成功,还需要韩大人操心&hellip&hellip&rdquo 冯延巳的目的是要劝韩熙载相信那个秘密信息,而且还想让不断与自己作对的韩熙载来完成寻找争夺宝藏的任务。
这倒不是冯延巳为人心胸宽广,不与韩熙载争功,而是因为韩熙载的身份非同一般,这样艰难的任务只有他这个臃肿的老头可以去完成。
如果不是顾闳中的一幅传世巨作《韩熙载夜宴图》,现在知道韩熙载的人不会很多。
而韩熙载的名头在五代十国各种名仕榜中也确实很不引人注意,他未参加各种保国开疆大战,也未曾有何安民济世的举措。
反倒是明代的《绿林谱》中有多处提到他的名字,这不能不说是件奇怪的事情。
韩熙载与唐代大诗人韩愈为同一远祖,后唐同光进士,曾隐居中岳嵩山读书习武。
其父韩光嗣任后唐平卢观察支使时,被兵变后的平卢节度使霍彦威所杀。
于是韩熙载在好友李谷的帮助下,扮作商贾逃入吴国。
在吴国都城广陵,他向吴睿帝投递了一份自荐书《行止状》,此文文采飞扬,后被收入《全唐文》。
在《行止状》中,他说自己:&ldquo&hellip&hellip运陈平之六奇,飞鲁连之一箭。
场中劲敌,不攻而自立降旗;天下鸿儒,遥望而尽摧坚垒。
横行四海,高步出群。
&hellip&hellip&rdquo按理说,当时他只是个流落他国的逃亡人士,本不该如此狂妄自大。
但后人研究了诸多细节之后才了解,韩熙载根本没有狂妄自大,表述的是实情。
也正因为如此,当时在吴国掌握实际大权的徐知诰,也就是后来的南唐烈祖李昪慧眼识英雄,一下看中了韩熙载这个人才。
但当时他并没有启用韩熙载,这主要是怕韩熙载在自己改吴为唐的建国大策中坏了事情。
李昪登基之后,立刻将韩熙载升任太子东宫秘书郎,并且对他说:&ldquo今日重用卿,希望能善自修饬,辅佐我儿。
&rdquo 所以元宗登基后,韩熙载除了担任户部侍郎外,其实还有一个官衔挂太常博士。
此职衔的要务只与皇上和少数几个大臣商议,所做都是极为隐秘之事。
这与顾子敬那些密参&ldquo鬼党&rdquo又有不同,顾子敬所在的&ldquo鬼党&rdquo主要是去印证、深究一些未实之事,而且是以文事、官司为主。
而韩熙载所做的是处理各种异常的危机问题,包括其他国家对本国的一些不利和威胁。
拿现在的话来说,就是暗中管辖着南唐的间谍特务组织。
所以他的行为在别人看来与其他朝廷官员格格不入,为人处世放荡不羁。
交友也是三教九流什么人都有,其中甚至有不少是江湖帮派的巨盗悍匪。
韩熙载很少相信冯延巳的话,但这次他情愿相信。
很显然,元宗现在肯定是不会收回已经发放的提税诏文,而坚持这样的错误决策肯定会带来恶劣的后果。
要想避免这个后果,扭转危机四伏的局面,找到那笔传说中的财富应该是最直接、最简单的方法。
所以回府之后他立刻安排各江湖信道核实消息。
等一些细节都掌握之后,立刻派遣曾为一江三湖十八山的总瓢把子梁铁桥带人直扑楚地境内,飞驰上德塬。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将出现无法翻页或章节内容丢失等现象。
一句话文案: 被迫成为大佬其实我真的是个正常人为什么你们都觉得我是大佬 江奕奕一朝穿越,发现自己穿越进单机求生游戏,全名《星狱风云》,别名《玩家花式送死的一百零八种死法》,以高难度,高死亡率以及NPC超强著称。 如果游戏变成真人版,怕不是活不过半小时? 江奕奕心里一凉,在玩家操纵的游戏角色和路人甲之间,果断选择了路人甲,却未料就此开启了被动成为大佬的日常。 阅读提醒: 1.金手指大开,从开/
高能山大王 VS 书院小才女 美人书生被逐出皇城,因缘巧合上山为匪,留了一把乱糟糟的大胡子,打下一片赫赫威名,做了统领十八座匪寨的东夷山君,还在这一年早春,绑了一皇城书院来的贵人,不多不少,刚好十六位宫学女公子,他不要财不要色,唯独定下一番古怪的赎人规矩 缘分就从这里开始,青山绿水,匪气盎然。 【一句话简介:仗剑走书院,匪气怼天地,宠友宠妻宠兄弟。】 男主能文能武能撩妹,三分恣意,七分情深/
从乡野走向深宫,从幕后走到台前,从飘零孤女到权握天下! 数不尽的权利倾轧,道不清的爱恨情仇 待尘埃落定,是执子之手,还是天人永隔? 身世如谜的金枝玉叶,权倾天下的太后,势通朝野的女官,不为人知的深闺秘辛,零落尘埃的宫门幽怨,权与智的角力,谋与勇的交锋。 谁说女子只能归于寂寞宫阙,谁说女子不如男? 难道身为女人,就不能居于庙堂之上,俯瞰大好河山? /
终有一天,不是我容不下这个世界,而是这个世界再也没资格容得下我! 世间一切,自有其法则! 规章、法则、制度,即道,即天道! 天道主杀! 修为划分:炼气、化神、返虚、合道。 /
文理分科后,林窕的同桌是十中赫赫有名的大佬江延。 十中人人皆知,大佬江延乖戾嚣张,视女生如洪水猛兽。 林窕深谙此理,对大佬避之不及。 谁知道过了不久,还是有人暗地里传出江延喜欢她的传闻。 林窕为证清白,彻查传闻之人,可惜无功而返。 迫于无奈,她只好当着江延的面痛斥此人:这太不像话了!要是让我抓到这人!我一定 话还未说完,江延突然打断她:一定怎样? 林窕义愤填膺:我一定弄死他!!! 江延听完/
金仆姑是箭名。以鹫翎为翼,箭身特长,射程特远,剑敌力特强第一次出现于文字记载是左传-庄公十一年,公以金仆姑射南宫长万。然而在一般江湖武林健雄豪士们的心目中,这三个字所代表的意义却不如此简单它象征着死亡,代表着正义。它!也是一个难解的谜。金仆姑惊传江湖只是两年来的事,从没有一个人,一件事,能像它一样,在短短的岁月中,造成如许的轰动。总共有十六个人丧生于这支长箭之下!其中十二个是闻名江湖绿林巨/